山西,省會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簡稱“晉”,又稱“三晉”。山西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長城,與河北、河南、陝西、內蒙古等省區為界,柳宗元稱之為“表裡山河”。山西曆史文化底蘊深厚,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被譽為“華夏文明搖籃”。目前,山西省共轄11個地級市。其中,就縣級古交鎮來說,總人口超20萬,歷史上曾是一個“鎮”。

山西省由“鎮”升為“市”的城市,人口超20萬

首先,古交市是山西省太原市代管的縣級市。在地理位置上,古交市地處北緯37°40′6″至38°8′9″,東經111°43′8″至112°21′5″之間,東西寬50公里南北長53公里,位於太原盆地以西、呂梁山脈主峰關帝山東翼、雲中山南端,東與太原市萬柏林區接壤,西與婁煩縣相連,南與交城縣、清徐縣為界,北同陽曲縣、靜樂縣毗鄰。縣級古交市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早在新石器時代,今古交市一帶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夏朝時期,該地區屬於古冀州的範圍內。

山西省由“鎮”升為“市”的城市,人口超20萬

春秋時期,今古交市一帶屬於強大的晉國。戰國時期,晉國一分為三,該地區成為趙國的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剪滅六國,建立秦朝。彼時,秦朝分天下為三十六郡,該地區屬太原郡。三國這一歷史階段,曹操、孫權、劉備等諸侯爭霸,今古交市一帶屬魏國的疆域。南北朝時期,因為戰爭頻繁,今古交市一帶的建置和歸屬變化較大。隋開皇十六年(596),析晉陽西境置交城縣,縣治在古交鎮。唐朝建立後,古交鎮屬幷州。

山西省由“鎮”升為“市”的城市,人口超20萬

最後,元朝建立後,古交鎮屬太原路。明清這一歷史階段,古交鎮屬山西省太原府。1958年8月劃陽曲縣的嘉樂泉、閣上、梭峪、曹坪、杏林坪、大南坪、河口與交城縣的河南、古交9個鄉,又劃交城縣8個鄉,連前共17個鄉,改設太原市古交工礦區。1988年,古交撤區建市,為縣級古交市。如今,古交市作為山西省太原市代管的縣級市,總人口達21萬人,城鎮化率54.2%,居太原市第一位,全省第七位,是太原市唯一一個城鎮化率超50%的縣域城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