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這個地方:不見火車卻叫火車路與火車橋

對於開通於上個世紀90年代的汕頭火車站大夥都不陌生,他位於泰山路,是“廣梅汕鐵路”的終點站。但是,在位於火車站以西10多公里處,卻藏著一條不見火車的火車路和一座火車橋,這究竟是何原因呢?

汕頭這個地方:不見火車卻叫火車路與火車橋

汕頭這個地方:不見火車卻叫火車路與火車橋

汕頭這個地方:不見火車卻叫火車路與火車橋

汕頭火車路位於汕頭老城區,北起解放橋,南至廻瀾橋,是一條長360米,寬24.5米的普通城市公路。據《汕頭市志》載:火車路於“民國17年(1928)闢建,長400米,寬20米,原名廻瀾路,也稱火車(站)路,1953年改建,1968年8月27日廻瀾路連新馬路一起改名為解放大道,1980年恢復原名。”這段簡單的記載為我們勾勒出火車路的大致演變。至於為何一條不見火車路會被稱為火車路,那這要追溯要清朝末年。

20世紀初,旅居南洋的愛國華僑張煜南和張鴻南兄弟受當時“收回利權”、“實業救國”的思想影響,回鄉呈請修建汕頭鐵路。張氏兄弟提出汕頭“為潮州咽喉要隘”,可“招香港、南洋各華商及洋籍人集股開鐵路,名曰潮汕有限公司。”政府批准張氏兄弟集股商辦此路的提議。1903年12月,潮汕鐵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1904年3月潮汕鐵路正式修建,1906年10月竣工,鐵路北起潮州府城西門外,南至汕頭廈嶺,全長39公里,沿途在庵埠、華美、彩塘、散巢、浮洋、楓溪等地設站,總投資達300萬元,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條華僑資本經營的商辦鐵路。所以火車路名稱的由來就是因為它位於潮汕鐵路汕頭火車站附近而得名。

汕頭這個地方:不見火車卻叫火車路與火車橋

汕頭這個地方:不見火車卻叫火車路與火車橋


在連接火車路與潮汕路之間還有一座橋,叫“解放橋”, 解放橋位於汕頭市梅溪下游廈嶺港嘴。潮汕鐵路修建時汕頭火車站位於岐山村,瀕臨韓江,與汕頭市區隔江相望。張氏兄弟便在火車站前面韓江邊修築了一座浮橋,以方便乘客來往。1935年浮橋改建為鋼木結構橋,橋為潮汕鐵路公司所建,以鐵路創建人張榕軒、張耀軒兄弟合名為“榕耀橋”。 解放後,汕頭市多次對橋進行維修,1967年更名為解放橋。而在老一輩汕頭人心中,這座橋更有一個親切的名字叫“火車橋”。

1939年,由於日本侵佔潮汕,國民黨當局下令拆除了鐵路,防止被日軍使用,鐵路也結束了33年短暫的歷史使命。抗日戰爭勝利後,鐵路公司無力復建,國民政府便在鐵路原線改為修建公路,也就是現在的潮汕路,而此路也被老一輩潮汕人稱為“鐵路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