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配置價格差出上萬塊,二手商用車新“藍海”怎樣才能玩得轉?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拉客的長途汽車、快遞公司運包裹的大貨車、工地上用來運輸混凝土的攪拌車……它們都屬於商用車“大家族”。數據顯示,2018年二手商用車交易量超過260萬輛,同比增長15%。在二手乘用車市場的網絡化已經熱火朝天的今天,二手商用車市場同樣在悄無聲息地“觸網”,在獅橋集團的二手商用車交易平臺上,每個月交易額已突破億元。

“這個市場有自己的門檻,舉個簡單的例子,二手商用車行業有句話‘北梁山南高安’,傳統交易中心並不集中在大城市,山東的梁山縣是北方的交易中心,南方的交易中心則是江西的高安市。” 獅橋集團優車事業部總經理張卓冉介紹,“在這個行業裡,過去就是大型的核心交易中心,加上區域性的交易基地,再加上零散戶。”

這樣的差異,也讓二手商用車交易的“觸網”每一步都有所不同。比如交易過程的線上化。“我們做了APP端的拍賣平臺,但和乘用車交易不同,一方面,90%的二手商用車司機來自農村,互聯網方式難以觸達,因此拍賣平臺依然主要面向B端的車商。” 張卓冉告訴記者。

更重要的是,二手商用車網絡交易平臺,必須要解決一個“新任務”,如何把信息精準推送給全國的15萬左右的車商。“乘用車發展了這麼多年,只有2萬多個主流車型,但商用車的車型至少有5萬個。運輸貨物不同,使用工況不同,對應的車型和配置都不同,比如同樣是跑公路,拉礦石和拉快遞快運的車輛發動機、變速箱、後橋完全不同。除牽引車之外,還有攪拌車、自卸車、城配輕卡等,每種車的使用場景和功能都不盡相同。在商用車領域,每個二手車商經營的範圍是相當細分的。” 張卓冉介紹說,“因此,二手商用車網絡交易平臺的核心價值,就是要對車商的銷售行為進行標籤化的處理,知道他在哪裡,主營什麼品牌,什麼車型,這樣他在登陸這個平臺時,看到的都是他想要的車型。”

而在下一步,還有檢測和估價的智能化。5萬個商用車車型,有多達400個參數配置,一個配置不同價格上可能就差出了上萬元。二手商用車缺乏統一的評估鑑定標準是幾乎所有從業者都面臨的最大難題。“我們的專業評估師有80多人,但現在每個月要檢測2000多輛車,怎麼完成這個任務,還要靠一套叫‘火眼360’的線上檢測系統。” 張卓冉告訴記者,在這套系統中,可以實現對車輛的線上檢測,通過對固定的108項關鍵核心部位的拍照、視頻、參數指標上傳、複檢、確認,我們的線上檢測系統可以自動對車況進行初級判斷。“哪些關鍵零部件必須拍照,哪些必須拍視頻,必須是哪個角度,多大像素等等,這些都有非常嚴格和統一的要求。到今年年底,預計我們的線上檢測比例能達到50%左右。”

再接下來就是定價,基於大數據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發揮著重要作用。估值模型數據來自於全網車輛在售數據、全國經銷商銷售數據、GPS數據、出險記錄數據和獅橋自有歷史成交數據。獅橋方面介紹,通過對這些數據的清洗、比對、分析,獅橋搭建了商用車車型庫,也是目前中國最齊全、最詳盡的商用車車型庫,在此基礎上,通過採用現行市價法、重置成本法、機器學習算法等技術,搭建了二手商用車估值模型,可以快速實現對二手商用車殘值的準確評估和定價。

“二手商用車交易‘觸網’,要邁過一個又一個門檻,但這種能力,也正是我們開進這片新‘藍海’的底氣。” 張卓冉表示。(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陳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