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從殘疾人到領路人

商南 不完美媽媽 跳槽那些事兒 張玲 創業 大叔眼裡的陝南 2019-06-21

兒時,一場大火奪去了她的左手,作為特困戶,家裡不能給她任何治療,只能聽之任之。她像一株野草,磕磕絆絆地長大,走出校門後,依然得不到社會的認可,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打過工,創過業,弱小又頑強。2012年,商南縣殘聯招聘工作人員,她脫穎而出,成為金絲峽鎮殘疾人專委,因工作關係,開始走近與她一樣的殘疾人群體。

殘疾人困難多、需求多,可他們有困難,不找政府,不找殘聯,又能找誰呢?有些殘疾人來辦事時,經常發牢騷、發脾氣,有些殘疾人家屬心情壓抑、心理不平衡,會忍不住說些難聽的話。“正因為自己是殘疾人,很多時候他們的心情,我都能感同身受。”屈寶玲說。

姚家樓村有一個孩子因先天性畸形致聽力受損,還患有孤獨症,得知情況後,屈寶玲立即入戶探望這個孩子,同時把信息反饋給縣殘聯。經過積極治療,孩子逐漸康復,當孩子用稚嫩的聲音喊著“阿姨好,謝謝阿姨”時,他的奶奶飽含著淚水欣慰地笑了。那一刻,屈寶玲覺得,這份工作是有溫度的,是值得去付出的,無論多難,她都一定要堅持下去!

興隆村的李錄會患有小兒麻痺症,其妻蘇清梅因病雙下肢不能站立,常年靠坐在小孩用的玩具車上移動,夫妻倆上有年邁的父母,下有兩個幼小孩童,生活全靠低保金維持。屈寶玲記掛著他們,將第一批無障礙入戶改造項目落實到他家,為蘇清梅配備了無障礙設施設備。

屈寶玲深知,作為一名為殘疾人工作者,光有熱情是不夠的,還需懂得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科學化開展工作。為了掌握全鎮殘疾人的家庭狀況、就業狀況、康復需求等信息,她建立了臺賬資料和電子檔案,為給殘疾人提供“量體裁衣”式個性化服務打下良好基礎。

根據脫貧攻堅戰的要求,屈寶玲把目光鎖定在“政策引領”上,就每戶殘疾人致貧原因和潛在的脫貧能力,按照有關政策分類開展脫貧幫扶,引導有能力的殘疾人進行“微創業”“靈活就業”。寺灣村劉小黨身體癱瘓,他家還有70多歲的老母親,無業的妻子,一個上小學的孩子,狀況很不好。“他們家住在金絲峽鎮初級中學門外,利用這一優勢,我和包扶幹部都主張他創辦小商店,還給他妻子幫忙安排工作,幫助他家發展養豬產業。”屈寶玲說,現在,這一家人的經濟收入提高了,孩子也入學了,生活開始走上坡路。

與劉小黨情況類似的範德平,是樑家灣村5組村民,他因一次意外致殘,妻子張玲還患有肝硬化,“聽包扶幹部賀麗說了這件事,我們想辦法為範德平家申請了低保,賀書記還自掏腰包幫他購買了一臺釘鞋機。”在多方面的支持下,範德平辦了一個門市部,在照看門市部的同時,還能加工製作手工藝鞋墊、幫人修鞋,同時,享有殘疾人自主創業補貼和殘疾人陽光增收扶持資金補貼。看著家裡日子好過了,張玲的病情很快得到了好轉,村裡還為她安排了樑家灣村的環衛工作,張玲感激地說,“謝謝所有對我們不離不棄的人,是你們的幫助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一個人帶著目標去工作,就有了精神寄託。7年的基層工作經歷讓我意識到:我的目標就是更好地為殘疾人服務,使他們真正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心。”屈寶玲說。這幾年,她先後獲得“陝西省殘疾人先進工作者”“商南縣優秀殘疾人工作者”等榮譽稱號。來源|商洛日報 肖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