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上海將打造“零號灣”創新創業新港灣

6月29日,零號灣全球創新創業集聚區“為夢啟航”主題活動在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舉辦。此次活動是由上海市閔行區政府主辦,來自上海市相關部門、高校和市屬企業集團的領導、專家學者、園區和企業代表、創新創業者、投資人、各方面的合作伙伴匯聚一堂,以一系列主旨演講、專家論壇、項目展示、科創賽事、閉門路演、科技園區揭牌等活動,共同描繪零號灣全球創新創業聚集區的未來。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姜斯憲、校長林忠欽,市科委主任張全,市經信委主任吳金城,閔行區區委書記朱芝鬆、區長倪耀明、區人大主任龐駿等領導出席活動。

2015年,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市閔行區人民政府、上海地產集團三方合作建立零號灣國家雙創基地,在4年多的運作中取得良好的效益。在此基礎上,閔行區聯合高校、院所、企業等多方力量,在閔行南部打造零號灣全球創新創業集聚區。未來的零號灣,將成為黃浦江上的新外灘、上海城市的新中心、全球創新創業的新港灣。

閔行區委書記朱芝鬆表示,閔行區委、區政府將一如既往地致力於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強化政府主動服務、企業精準服務,用好“簡政放權”的減法,做好“創新創業”的加法,為創新創業人才創造便捷、高效的政府服務環境。閔行將盡快實現打造百萬方級雙創集聚區目標,努力把零號灣建設成為國際科技成果轉化高地、“硬科技”創業首選地、高品質生活示範地。

南上海將打造“零號灣”創新創業新港灣

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姜斯憲表示,上海交通大學作為國家首批雙創示範基地,重要的承載就是零號灣全球創新創業集聚區。而零號灣區域的發展不僅對於交大創新人才培養髮揮重要作用,對於上海這個城市創新活力的提升也發揮出一定的作用。

上海市科委主任張全認為,零號灣全球創新創業集聚區是上海雙創集聚區的優秀代表。近年來,按照國家的戰略部署和要求,上海加快完善創新創業政策、優化創新創業載體、培育創新創業服務機構、壯大創新創業隊伍,創新創業的浪潮在這座城市澎湃激盪,為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注入了新的活力。

閔行區是上海科創中心“四樑八柱”中的科技成果轉化承載區,是上海市科創中心建設六大功能集聚區之一。閔行區已獲批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國家產城融合示範區、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區、國家科技進步示範區,正在申報國家軍民融合示範區。

作為上海南部科創中心的核心區,閔行區具有豐富的創新資源和紮實的產業基礎。區域內擁有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兩所985高校,航天、航空、船舶系統10多所專業院所,紫竹高新區、閔行開發區等國家級園區,吸引了微軟、英特爾、GE、可口可樂等世界500強公司研發中心和地區總部入駐。

閔行區的製造業發展在全市居於領先,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36.5%,並形成了"4+4"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其中包括在軍民融引領下高端裝備、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為代表的的先進製造業,和以四新經濟為引領的國際商貿、現代金融、文化創意和科技服務等現代服務業。

近年來,閔行區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大力推動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建設,在此過程中誕生了一批集聚創新活力的科創載體。零號灣便是其中最具影響力的載體之一。

零號灣最初是由上海交通大學、地產集團與閔行區人民政府於2015年合作發起的創新創業平臺,位於閔行南部的劍川路、滄源路區域,與上海交大閔行校區僅一牆之隔。2016年4月,零號灣入選首批國家雙創示範基地重點項目。

南上海將打造“零號灣”創新創業新港灣

誕生至今,零號灣持續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截至2018年底,零號灣一期入駐項目超過560個、設立企業超過400家、在孵企業超過420家,大部分是上海交大校友、師生創業企業。可以說,零號灣成功開闢了一條從實驗室到市場的成果轉化通道。如今的零號灣已成為上海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要載體,也是閔行科創的一張名片。

為了放大零號灣品牌效應,加快區域整體轉型,引領上海雙創升級,閔行區決心將零號灣“放大”,以滄源路、劍川路為主軸的“T字形”地帶打造零號灣全球創新創業集聚區升級版。

零號灣以改善創業環境、促進大眾創業、優化創新環境、促進萬眾創新為宗旨,發揮科技、人才、信息、平臺、資源、資本的集聚優勢,為創業者提供初創企業起步的生態園區以及相應的創業加速器和接力園。閔行區濱江地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南濱江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餘建源告訴記者,零號灣全球創新創業集聚區集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硬科技”創業、產業集群、休閒娛樂、生活安居為一體,目標願景是提升創新資源的集聚度、創新主體的活躍度、成果轉化的通暢度、產業創新的支撐度。未來的零號灣,將成為黃浦江上的新外灘、上海城市的新中心、全球創新創業的新港灣。

如今,在這個環交大、華師大、紫竹高新區的“T”型區域內,一個開放式雙創街區已逐漸成型。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飛馬旅康養創新產業園陸續揭牌開園;上海智能醫療創新示範基地,華誼大中華正泰橡膠廠改造項目,閔行顓橋黃二村雙創基地項目,佳通、宏潤研發總部轉型項目等即將建設……一批科創載體陸續揭牌開園,或已畫下藍圖。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項目大部分是在老工業園區、電子元件廠、食品廠的老廠房基礎上進行存量土地二次開發,推動了區域的整體轉型發展。佳通地塊轉型後,將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研發平臺”和“現代創意設計產業集聚平臺”。宏潤轉型項目,將導入屬盾構機器人、高鐵技術、新能源技術和BIM技術等高端製造業研發中心。顓橋鎮、區資產公司、黃二村、龍湖四方合作,計劃將黃二村地塊打造以智慧技術為基礎,大健康、信息技術、智能製造為主導產業的雙創空間……

人才公園是閔行區政府投資的雙創街區環境提升項目。公園一期項目已經開園,建有人才展示廳、人才手印牆、人才林、連心橋、鶴博士雕塑等,重點展示科技名人風采,傳播人才文化。按照人才公園建設方案,將來滄源路的交大圍牆會拆除,人行道沿街面完全打開,校區、園區內外側空間充分聯繫,為雙創街區提供宜人的休閒空間。

閔行區副區長、濱江地區管委會主任吳斌透露,將來“T”型區域的雙創集聚效應還將進一步放大。按照上海市黃浦江兩岸規劃,閔行南段的濱江岸線將以科創和高科技為主題,在交大、華師大為核心的區域高新技術產業將進一步集聚,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航母。

6月29日當天,零號灣全球創新創業集聚區內又一重要項目——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產業園正式揭牌。2017年,閔行區政府投資2.5億元,與上海交大合作建設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醫療機器人產業園正是雙方合作的產業成果轉化平臺。

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園區的目標,是打造成為醫療機器人標誌性特色雙創基地,國內知名,技術領先,形成極具特色的高端醫療機器人初創企業集聚地,形成集研發、測試和孵化為一體的多功能眾創空間。園區可為相關產業提供7300平方米的孵化空間,以及共享潔淨室等配套設施。

沿著病人CT圖像自動生成的三維組織模型的“導航地圖”,一根由電磁導航的智能穿刺針插入人體模型,沿著既定路徑直達病灶。“在機器人的幫助下,醫生可以準確地定位到肺部小於10毫米的病灶,並通過穿刺手術去處,將肺癌的可能性扼殺在最早期階段。”上海交大顧力栩教授介紹,由他創立的精勱醫療開發的這套胸腹腔腫瘤穿刺手術機器人系統,最快有望明年投入臨床試驗。

目前園區已入駐一批具有相當前景的項目。除精勱醫療外,上海交大教授徐凱領銜的術銳醫療不久前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其研發的柔性臂內窺鏡下手術機器人系統已達到國際領銜水準,被稱作中國自己的“達芬奇機器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