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貿區新片區揭牌 東海之濱承載“深改”希望'

"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王燁捷

今天上午(8月20日),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在臨港辦公中心為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揭牌。臨港這片東海之濱的創新創業沃土拉開如火如荼的建設帷幕。繼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出臺、科創板正式開市之後,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正式發佈並於今日揭牌,標誌著習近平總書記交給上海的三項新的重大任務全部進入施工期。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規劃範圍為上海大治河以南、金匯港以東以及小洋山島、浦東國際機場南側區域。按照“整體規劃、分步實施”原則,先行啟動南匯新城、臨港裝備產業區、小洋山島、浦東機場南側等區域,面積為119.5平方公里。

臨港新片區將對標國際上公認的競爭力最強的自由貿易園區,實現新片區與境外之間投資經營便利、貨物自由進出、資金流動便利、運輸高度開放、人員自由執業、信息快捷聯通,打造更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打造開放創新、智慧生態、產城融合、宜業宜居的現代化新城,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重大戰略,更好地服務對外開放總體戰略佈局。

此前,國務院於8月6日印發《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下稱《總體方案》)。這份不超過6000字的《總體方案》,雖然未給資本市場帶來多麼重大的利好,但在專家眼裡,卻有著“走一步,帶動一大片”的神奇功效。

在過去的幾年裡,臨港頻繁出現在公眾視野中。這裡有最大的人工湖滴水湖、有全國首個海陸空無人系統綜合示範區、有特斯拉的中國工廠、還有大批的知名高校在此落戶,這裡的智能製造基地更是吸引了全國多所高校的特色專業為此“搬家”而來。

臨港,不同於以金融服務業為核心的上海的陸家嘴、外灘片區,它承載著上海高端製造業的希望。

根據自貿區新片區總體方案,生物醫藥、集成電路、人工智能、民用航空等領域將有特殊政策。但上海財經大學自貿區研究院副院長孫元欣認為,實際能在臨港自貿區獲得便利的遠不止文件上提到的這幾個產業,“裡頭還包括了全球維修、國際船舶管理、國際船舶供應等”。

孫元欣說,臨港正在制定中的“產業規劃”如今受到了企業界的高度關注,“臨港的產業規劃會把支持的產業更加詳細地羅列出來,這塊地方現在很熱,企業很想進來,大家都在翹首期待這裡的產業規劃、土地政策”。

他認為,臨港自貿區未來可塑空間非常大,“這裡現在人口是60多萬,根據方案要求,2025年產業規模要達到1萬億元,那時,這裡的人口數量可能要翻一番。各種各樣的配套必須要跟上”。

孫元欣透露,下一步上海將重點發展高端製造業。“上海出臺了鼓勵外商產業投資指導目錄,重點對外商投資高端製造業,包括芯片、集成電路、生物醫藥做了佈局。”

一些公募基金、風投基金的負責人曾向孫元欣表示,過去資金一股腦兒投向了互聯網+、無人商店、共享單車,這些投入雖然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但對增強國家硬核實力用處不大。“這些基金界的大佬,將來會重點把資金朝著國家急需的高端製造業方向去投,因此臨港自貿區的成立,會形成綜合性的影響,改變會一波一波地來。”

孫元欣說,高端製造業發展起來以後,會影響到教育,“我們的人才培養,過去盯著培養金融服務型人才,今後還要著眼於製造業人才,因為這是國家實力的真正體現”。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院長鬍怡建是一名稅收政策專家,他注意到,臨港自貿區方案在第十條中重點介紹了“稅收政策體系”,“(建立)這些稅收政策體系,目的就是支持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開放型產業體系”。

方案第十條指出,臨港自貿區將“實施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稅收制度和政策”。對境外進入物理圍網區域內的貨物、物理圍網區域內企業之間的貨物交易和服務實行特殊的稅收政策;擴大新片區服務出口增值稅政策適用範圍,研究適應境外投資和離岸業務發展的新片區稅收政策;對新片區內符合條件的從事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民用航空等關鍵領域核心環節生產研發的企業,自設立之日起5年內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研究實施境外人才個人所得稅稅負差額補貼政策;在不導致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的前提下,探索試點自由貿易賬戶的稅收政策安排。

胡怡建說,15%的稅率在橫琴、前海、平潭早就實施了,並不算什麼“新鮮事兒”。比如橫琴的15%稅率就包括了5大領域數十個行業,且並未提出“5年限制”,“實際上,看上去其他地方的稅收優惠似乎更有吸引力”。

但他告訴記者,臨港自貿區稅收政策中提出的“研究適應境外投資和離岸業務發展的新片區稅收政策”相對更有看點。“過去講自貿區,講的是境外股權投資和離岸金融服務,現在主要講境外投資和離岸業務,我理解,新方案涉及的業務範圍比原來要大,可能會實施更大範圍的政策推進。”(經濟部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