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上海 歷史 哈同 布袋戲 檔案春秋 2019-07-29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點擊上方藍字“檔案春秋”一鍵關注!

安義路建造於20世紀初,原來叫安南路。“安南”是“越南”舊時的叫法。約在1957年前把 “安南路”改名為“安源路”。“安源路”與玉佛寺前的“安遠路”讀音相近,常有人會搞錯。“安源路”叫了兩年多,再次改名為“安義路”至今。

安義路

變遷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點擊上方藍字“檔案春秋”一鍵關注!

安義路建造於20世紀初,原來叫安南路。“安南”是“越南”舊時的叫法。約在1957年前把 “安南路”改名為“安源路”。“安源路”與玉佛寺前的“安遠路”讀音相近,常有人會搞錯。“安源路”叫了兩年多,再次改名為“安義路”至今。

安義路

變遷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點擊上方藍字“檔案春秋”一鍵關注!

安義路建造於20世紀初,原來叫安南路。“安南”是“越南”舊時的叫法。約在1957年前把 “安南路”改名為“安源路”。“安源路”與玉佛寺前的“安遠路”讀音相近,常有人會搞錯。“安源路”叫了兩年多,再次改名為“安義路”至今。

安義路

變遷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安義路,在上海展覽中心西邊,在今天看來是一條很不起眼的小馬路,全長不足300米。在四五十年前它名頭響亮,全因“安義路菜場”(原來叫“安南路菜場”)。這個菜場從20世紀初開始經歷了八九十年的歷史。

安義路建造於20世紀初,原來叫安南路,我幼年時見到的是條彈硌路(用小的花崗石鋪的路),到20世紀50年代後期改為柏油馬路。“安南”是“越南”舊時的叫法。約在1957年前把 “安南路”改名為“安源路”。“安源路”與玉佛寺前的“安遠路”讀音相近,常有人會搞錯。筆者的一個親戚就經人指路找到安遠路去了,一直到半夜才找到我們在安源路的家。“安源路”叫了兩年多,再次改名為“安義路”至今。

位於上海展覽中心附近的安義路

慈厚南里、慈厚北里

在安南路(今安義路)的南側建造有“慈厚南里”和上海開出第一輛有軌電車的英商電車公司(是上海第一家現代公共交通公司)。北側建有“慈厚北里”和“泰威坊”。

南里與安南路、哈同路(今銅仁路)、福煦路(今延安中路)相通。北里與安南路、哈同路、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相通。泰威坊從安南路進出,本來與北不相通,到20世紀50年代時才與北邊的“金城別墅”通連。慈厚南北里是猶太人哈同建造的,其妻羅迦陵信佛教,故弄堂名帶有“慈”字。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點擊上方藍字“檔案春秋”一鍵關注!

安義路建造於20世紀初,原來叫安南路。“安南”是“越南”舊時的叫法。約在1957年前把 “安南路”改名為“安源路”。“安源路”與玉佛寺前的“安遠路”讀音相近,常有人會搞錯。“安源路”叫了兩年多,再次改名為“安義路”至今。

安義路

變遷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安義路,在上海展覽中心西邊,在今天看來是一條很不起眼的小馬路,全長不足300米。在四五十年前它名頭響亮,全因“安義路菜場”(原來叫“安南路菜場”)。這個菜場從20世紀初開始經歷了八九十年的歷史。

安義路建造於20世紀初,原來叫安南路,我幼年時見到的是條彈硌路(用小的花崗石鋪的路),到20世紀50年代後期改為柏油馬路。“安南”是“越南”舊時的叫法。約在1957年前把 “安南路”改名為“安源路”。“安源路”與玉佛寺前的“安遠路”讀音相近,常有人會搞錯。筆者的一個親戚就經人指路找到安遠路去了,一直到半夜才找到我們在安源路的家。“安源路”叫了兩年多,再次改名為“安義路”至今。

位於上海展覽中心附近的安義路

慈厚南里、慈厚北里

在安南路(今安義路)的南側建造有“慈厚南里”和上海開出第一輛有軌電車的英商電車公司(是上海第一家現代公共交通公司)。北側建有“慈厚北里”和“泰威坊”。

南里與安南路、哈同路(今銅仁路)、福煦路(今延安中路)相通。北里與安南路、哈同路、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相通。泰威坊從安南路進出,本來與北不相通,到20世紀50年代時才與北邊的“金城別墅”通連。慈厚南北里是猶太人哈同建造的,其妻羅迦陵信佛教,故弄堂名帶有“慈”字。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昔日上海的彈硌路

慈厚南里有兩條南北向的總弄,與安南路、福煦路相通,南北有七條東西向的支弄與哈同路相通(西頭有電車公司不通),總弄和支弄都有大木門可關閉。

慈厚北里有一條南北向的總弄,與安南路、靜安寺路相通,南北有六條東西向的支弄與哈同路相通,有原來設計配套建造的“小菜場”和周圍的街面房子,後來與哈同路相通的支弄只有一條可通行,其他都改作商店了。

南里北里都是兩層樓磚木結構的石庫門房子。按結構分,有的有天井,有上下廂房、東西廂房,有兩層樓,有三層閣,有晒臺(在亭子間頂上,不是現在的陽臺),有的晒臺上還搭了木板房,用可翻移的小木梯上下晒臺。按功能分,每幢房子有客堂(前客堂和後客堂)、前樓、後樓、亭子間、灶披間 。除安南路20弄和38弄弄口外,所有通馬路的弄口上面都有過街樓。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點擊上方藍字“檔案春秋”一鍵關注!

安義路建造於20世紀初,原來叫安南路。“安南”是“越南”舊時的叫法。約在1957年前把 “安南路”改名為“安源路”。“安源路”與玉佛寺前的“安遠路”讀音相近,常有人會搞錯。“安源路”叫了兩年多,再次改名為“安義路”至今。

安義路

變遷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安義路,在上海展覽中心西邊,在今天看來是一條很不起眼的小馬路,全長不足300米。在四五十年前它名頭響亮,全因“安義路菜場”(原來叫“安南路菜場”)。這個菜場從20世紀初開始經歷了八九十年的歷史。

安義路建造於20世紀初,原來叫安南路,我幼年時見到的是條彈硌路(用小的花崗石鋪的路),到20世紀50年代後期改為柏油馬路。“安南”是“越南”舊時的叫法。約在1957年前把 “安南路”改名為“安源路”。“安源路”與玉佛寺前的“安遠路”讀音相近,常有人會搞錯。筆者的一個親戚就經人指路找到安遠路去了,一直到半夜才找到我們在安源路的家。“安源路”叫了兩年多,再次改名為“安義路”至今。

位於上海展覽中心附近的安義路

慈厚南里、慈厚北里

在安南路(今安義路)的南側建造有“慈厚南里”和上海開出第一輛有軌電車的英商電車公司(是上海第一家現代公共交通公司)。北側建有“慈厚北里”和“泰威坊”。

南里與安南路、哈同路(今銅仁路)、福煦路(今延安中路)相通。北里與安南路、哈同路、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相通。泰威坊從安南路進出,本來與北不相通,到20世紀50年代時才與北邊的“金城別墅”通連。慈厚南北里是猶太人哈同建造的,其妻羅迦陵信佛教,故弄堂名帶有“慈”字。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昔日上海的彈硌路

慈厚南里有兩條南北向的總弄,與安南路、福煦路相通,南北有七條東西向的支弄與哈同路相通(西頭有電車公司不通),總弄和支弄都有大木門可關閉。

慈厚北里有一條南北向的總弄,與安南路、靜安寺路相通,南北有六條東西向的支弄與哈同路相通,有原來設計配套建造的“小菜場”和周圍的街面房子,後來與哈同路相通的支弄只有一條可通行,其他都改作商店了。

南里北里都是兩層樓磚木結構的石庫門房子。按結構分,有的有天井,有上下廂房、東西廂房,有兩層樓,有三層閣,有晒臺(在亭子間頂上,不是現在的陽臺),有的晒臺上還搭了木板房,用可翻移的小木梯上下晒臺。按功能分,每幢房子有客堂(前客堂和後客堂)、前樓、後樓、亭子間、灶披間 。除安南路20弄和38弄弄口外,所有通馬路的弄口上面都有過街樓。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富有上海特色的石庫門舊裡

原來是一幢房子住一戶人家,到20世紀30年代因戰亂大量難民到上海,此地一幢樓內也住了多家,像“72家房客”一樣,立不直人的二層樓(後客堂上面的小閣樓)有的也住一家。灶披間住人的各家只得在房門口、樓梯口、晒臺上生煤球爐燒飯。

弄堂裡有菸紙店、剃頭店、裁縫店、小麵館、油醬店(造坊)、湯包店、開廠的(有機器製造、印刷、磨刀、修冰箱、香菸、玻璃瓶……各種各樣的廠)。南里有兩爿小學:實業小學和聚訓小學,都是有東西廂房的整幢三層樓房,到“公私合營”時合併為“銅仁路小學”。南里有“大雜弄”之稱。

安南路菜場

安南路菜場原住宅設計是在慈厚北里的,在安南路北側20弄到38弄之間,建有一個室內菜場,有柱樑屋頂無牆,約有八九百平方米。“小菜場”的三邊道路對面都開有沿街的商店,是當時住宅的配套商業網,這一圈地方一直被叫“小菜場”。後來這裡的居民多了,菜攤多得擺到安南路上成馬路菜場。菜攤從哈同路擺到赫德路(今常德路),在馬路中間及南北街沿共擺了四棣,排得比較有序。

安南路的南北兩側沿街有米店、肉店、飯店、南貨店、煤球店、剃頭店、裁縫店、百貨店、腳踏車行、五金店、茶館老虎灶、藥材店、薦頭店(現在稱保姆介紹所)、點心店、典當、布店、豆腐店(自產自銷的作坊)……還有各種飯攤、粥攤、點心攤。

這樣的一種市面,不管天氣冷熱,每天早晨四五點鐘就鬧猛了,各個攤頭都是撐著大的油布傘遮陽擋雨。小菜場有一個啞子專管菜場馬路的清掃,他力氣很大,大概當過兵,有時還會做做匍匐的表演。

馬路雖短小,但舊上海灘老照片上的商店廣告、大減價的旗子也有飄揚,市面也蠻繁榮,不僅周圍居民買菜購物,就是住在靜安寺華山路以及新閘路、鉅鹿路的居民也到這裡買菜。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點擊上方藍字“檔案春秋”一鍵關注!

安義路建造於20世紀初,原來叫安南路。“安南”是“越南”舊時的叫法。約在1957年前把 “安南路”改名為“安源路”。“安源路”與玉佛寺前的“安遠路”讀音相近,常有人會搞錯。“安源路”叫了兩年多,再次改名為“安義路”至今。

安義路

變遷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安義路,在上海展覽中心西邊,在今天看來是一條很不起眼的小馬路,全長不足300米。在四五十年前它名頭響亮,全因“安義路菜場”(原來叫“安南路菜場”)。這個菜場從20世紀初開始經歷了八九十年的歷史。

安義路建造於20世紀初,原來叫安南路,我幼年時見到的是條彈硌路(用小的花崗石鋪的路),到20世紀50年代後期改為柏油馬路。“安南”是“越南”舊時的叫法。約在1957年前把 “安南路”改名為“安源路”。“安源路”與玉佛寺前的“安遠路”讀音相近,常有人會搞錯。筆者的一個親戚就經人指路找到安遠路去了,一直到半夜才找到我們在安源路的家。“安源路”叫了兩年多,再次改名為“安義路”至今。

位於上海展覽中心附近的安義路

慈厚南里、慈厚北里

在安南路(今安義路)的南側建造有“慈厚南里”和上海開出第一輛有軌電車的英商電車公司(是上海第一家現代公共交通公司)。北側建有“慈厚北里”和“泰威坊”。

南里與安南路、哈同路(今銅仁路)、福煦路(今延安中路)相通。北里與安南路、哈同路、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相通。泰威坊從安南路進出,本來與北不相通,到20世紀50年代時才與北邊的“金城別墅”通連。慈厚南北里是猶太人哈同建造的,其妻羅迦陵信佛教,故弄堂名帶有“慈”字。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昔日上海的彈硌路

慈厚南里有兩條南北向的總弄,與安南路、福煦路相通,南北有七條東西向的支弄與哈同路相通(西頭有電車公司不通),總弄和支弄都有大木門可關閉。

慈厚北里有一條南北向的總弄,與安南路、靜安寺路相通,南北有六條東西向的支弄與哈同路相通,有原來設計配套建造的“小菜場”和周圍的街面房子,後來與哈同路相通的支弄只有一條可通行,其他都改作商店了。

南里北里都是兩層樓磚木結構的石庫門房子。按結構分,有的有天井,有上下廂房、東西廂房,有兩層樓,有三層閣,有晒臺(在亭子間頂上,不是現在的陽臺),有的晒臺上還搭了木板房,用可翻移的小木梯上下晒臺。按功能分,每幢房子有客堂(前客堂和後客堂)、前樓、後樓、亭子間、灶披間 。除安南路20弄和38弄弄口外,所有通馬路的弄口上面都有過街樓。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富有上海特色的石庫門舊裡

原來是一幢房子住一戶人家,到20世紀30年代因戰亂大量難民到上海,此地一幢樓內也住了多家,像“72家房客”一樣,立不直人的二層樓(後客堂上面的小閣樓)有的也住一家。灶披間住人的各家只得在房門口、樓梯口、晒臺上生煤球爐燒飯。

弄堂裡有菸紙店、剃頭店、裁縫店、小麵館、油醬店(造坊)、湯包店、開廠的(有機器製造、印刷、磨刀、修冰箱、香菸、玻璃瓶……各種各樣的廠)。南里有兩爿小學:實業小學和聚訓小學,都是有東西廂房的整幢三層樓房,到“公私合營”時合併為“銅仁路小學”。南里有“大雜弄”之稱。

安南路菜場

安南路菜場原住宅設計是在慈厚北里的,在安南路北側20弄到38弄之間,建有一個室內菜場,有柱樑屋頂無牆,約有八九百平方米。“小菜場”的三邊道路對面都開有沿街的商店,是當時住宅的配套商業網,這一圈地方一直被叫“小菜場”。後來這裡的居民多了,菜攤多得擺到安南路上成馬路菜場。菜攤從哈同路擺到赫德路(今常德路),在馬路中間及南北街沿共擺了四棣,排得比較有序。

安南路的南北兩側沿街有米店、肉店、飯店、南貨店、煤球店、剃頭店、裁縫店、百貨店、腳踏車行、五金店、茶館老虎灶、藥材店、薦頭店(現在稱保姆介紹所)、點心店、典當、布店、豆腐店(自產自銷的作坊)……還有各種飯攤、粥攤、點心攤。

這樣的一種市面,不管天氣冷熱,每天早晨四五點鐘就鬧猛了,各個攤頭都是撐著大的油布傘遮陽擋雨。小菜場有一個啞子專管菜場馬路的清掃,他力氣很大,大概當過兵,有時還會做做匍匐的表演。

馬路雖短小,但舊上海灘老照片上的商店廣告、大減價的旗子也有飄揚,市面也蠻繁榮,不僅周圍居民買菜購物,就是住在靜安寺華山路以及新閘路、鉅鹿路的居民也到這裡買菜。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老上海熱鬧的露天菜場

下午菜場收攤後有賣拳頭、賣狗皮膏藥、活猻出把戲、澆糖花、捏麵人、摸彩轉紅蛋、打康樂球、木頭人戲(布袋戲)、水果攤、小吃攤、雜貨攤、熟食……熱天做糖食的小販會邊做邊唱。到夜裡有小熱昏賣梨膏糖、唱滑稽、揚州人拉手風琴賣梨膏糖、廣東人演奏廣東音樂賣橄欖……等等。

照明用的是電石燈或者是汽油燈,現在已經尋不見了。唱滑稽的藝人還要用手抓一把白砂在地上畫界圈寫字,這種本事,相聲大師侯寶林講是一種特別的基本功,現在已經看不到撒砂寫字的這種表演了。

上海獨腳戲有一出叫《各種小販叫賣》,裡面的所有小販叫賣聲,在安南路及周圍不管是日裡還是半夜都能聽到。夜裡聽到賣點心的,住在樓上的人家把籃頭用繩子吊下去,小販會把點心放在籃裡,你吊上點心再把鈔票吊下去,雙方都很誠信。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點擊上方藍字“檔案春秋”一鍵關注!

安義路建造於20世紀初,原來叫安南路。“安南”是“越南”舊時的叫法。約在1957年前把 “安南路”改名為“安源路”。“安源路”與玉佛寺前的“安遠路”讀音相近,常有人會搞錯。“安源路”叫了兩年多,再次改名為“安義路”至今。

安義路

變遷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安義路,在上海展覽中心西邊,在今天看來是一條很不起眼的小馬路,全長不足300米。在四五十年前它名頭響亮,全因“安義路菜場”(原來叫“安南路菜場”)。這個菜場從20世紀初開始經歷了八九十年的歷史。

安義路建造於20世紀初,原來叫安南路,我幼年時見到的是條彈硌路(用小的花崗石鋪的路),到20世紀50年代後期改為柏油馬路。“安南”是“越南”舊時的叫法。約在1957年前把 “安南路”改名為“安源路”。“安源路”與玉佛寺前的“安遠路”讀音相近,常有人會搞錯。筆者的一個親戚就經人指路找到安遠路去了,一直到半夜才找到我們在安源路的家。“安源路”叫了兩年多,再次改名為“安義路”至今。

位於上海展覽中心附近的安義路

慈厚南里、慈厚北里

在安南路(今安義路)的南側建造有“慈厚南里”和上海開出第一輛有軌電車的英商電車公司(是上海第一家現代公共交通公司)。北側建有“慈厚北里”和“泰威坊”。

南里與安南路、哈同路(今銅仁路)、福煦路(今延安中路)相通。北里與安南路、哈同路、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相通。泰威坊從安南路進出,本來與北不相通,到20世紀50年代時才與北邊的“金城別墅”通連。慈厚南北里是猶太人哈同建造的,其妻羅迦陵信佛教,故弄堂名帶有“慈”字。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昔日上海的彈硌路

慈厚南里有兩條南北向的總弄,與安南路、福煦路相通,南北有七條東西向的支弄與哈同路相通(西頭有電車公司不通),總弄和支弄都有大木門可關閉。

慈厚北里有一條南北向的總弄,與安南路、靜安寺路相通,南北有六條東西向的支弄與哈同路相通,有原來設計配套建造的“小菜場”和周圍的街面房子,後來與哈同路相通的支弄只有一條可通行,其他都改作商店了。

南里北里都是兩層樓磚木結構的石庫門房子。按結構分,有的有天井,有上下廂房、東西廂房,有兩層樓,有三層閣,有晒臺(在亭子間頂上,不是現在的陽臺),有的晒臺上還搭了木板房,用可翻移的小木梯上下晒臺。按功能分,每幢房子有客堂(前客堂和後客堂)、前樓、後樓、亭子間、灶披間 。除安南路20弄和38弄弄口外,所有通馬路的弄口上面都有過街樓。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富有上海特色的石庫門舊裡

原來是一幢房子住一戶人家,到20世紀30年代因戰亂大量難民到上海,此地一幢樓內也住了多家,像“72家房客”一樣,立不直人的二層樓(後客堂上面的小閣樓)有的也住一家。灶披間住人的各家只得在房門口、樓梯口、晒臺上生煤球爐燒飯。

弄堂裡有菸紙店、剃頭店、裁縫店、小麵館、油醬店(造坊)、湯包店、開廠的(有機器製造、印刷、磨刀、修冰箱、香菸、玻璃瓶……各種各樣的廠)。南里有兩爿小學:實業小學和聚訓小學,都是有東西廂房的整幢三層樓房,到“公私合營”時合併為“銅仁路小學”。南里有“大雜弄”之稱。

安南路菜場

安南路菜場原住宅設計是在慈厚北里的,在安南路北側20弄到38弄之間,建有一個室內菜場,有柱樑屋頂無牆,約有八九百平方米。“小菜場”的三邊道路對面都開有沿街的商店,是當時住宅的配套商業網,這一圈地方一直被叫“小菜場”。後來這裡的居民多了,菜攤多得擺到安南路上成馬路菜場。菜攤從哈同路擺到赫德路(今常德路),在馬路中間及南北街沿共擺了四棣,排得比較有序。

安南路的南北兩側沿街有米店、肉店、飯店、南貨店、煤球店、剃頭店、裁縫店、百貨店、腳踏車行、五金店、茶館老虎灶、藥材店、薦頭店(現在稱保姆介紹所)、點心店、典當、布店、豆腐店(自產自銷的作坊)……還有各種飯攤、粥攤、點心攤。

這樣的一種市面,不管天氣冷熱,每天早晨四五點鐘就鬧猛了,各個攤頭都是撐著大的油布傘遮陽擋雨。小菜場有一個啞子專管菜場馬路的清掃,他力氣很大,大概當過兵,有時還會做做匍匐的表演。

馬路雖短小,但舊上海灘老照片上的商店廣告、大減價的旗子也有飄揚,市面也蠻繁榮,不僅周圍居民買菜購物,就是住在靜安寺華山路以及新閘路、鉅鹿路的居民也到這裡買菜。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老上海熱鬧的露天菜場

下午菜場收攤後有賣拳頭、賣狗皮膏藥、活猻出把戲、澆糖花、捏麵人、摸彩轉紅蛋、打康樂球、木頭人戲(布袋戲)、水果攤、小吃攤、雜貨攤、熟食……熱天做糖食的小販會邊做邊唱。到夜裡有小熱昏賣梨膏糖、唱滑稽、揚州人拉手風琴賣梨膏糖、廣東人演奏廣東音樂賣橄欖……等等。

照明用的是電石燈或者是汽油燈,現在已經尋不見了。唱滑稽的藝人還要用手抓一把白砂在地上畫界圈寫字,這種本事,相聲大師侯寶林講是一種特別的基本功,現在已經看不到撒砂寫字的這種表演了。

上海獨腳戲有一出叫《各種小販叫賣》,裡面的所有小販叫賣聲,在安南路及周圍不管是日裡還是半夜都能聽到。夜裡聽到賣點心的,住在樓上的人家把籃頭用繩子吊下去,小販會把點心放在籃裡,你吊上點心再把鈔票吊下去,雙方都很誠信。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賀友直作《大餅油條粢飯豆腐漿》

小菜場和弄堂裡也是孩童們白相的地方,造房子、踢毽子、官兵捉強盜、跳橡皮筋、打彈子、頂橄欖核、白相香菸牌子……都是些不用花費或少費錢的遊戲,小朋友一道白相處得都很好。

隨著時勢的變化,安南路菜場由室內擴到馬路上,到了20世紀50年代末時,許多賣菜人進工廠支援重工業,菜攤減少只剩一半不到,集中在西頭的馬路上。再加商店合併,整個安南路(安義路)的市面減去大半。1994年以後安義路兩邊弄堂的居民參加到百萬人大動遷行列中,從熱鬧的市中心搬到了西郊外環線旁的航華新村和龍柏新村(那時外環線還未劃出來),菜場從此消失了。

哈同花園

在安南路的東邊是上海灘上赫赫有名的、猶太人哈同的私家花園——愛儷園,習慣上俗稱“哈同花園”,建於20世紀初。筆者1943年出生在安南路35號,小時候常進到哈同花園去白相,看到的已是殘景,用磚牆竹籬笆圍著兩層樓中式樓房,彩色玻璃窗,亭臺樓擱,有屋高茂盛的大樹和花草,有人居住,南面有一座白色墳地,在偏靠靜安寺路一側。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點擊上方藍字“檔案春秋”一鍵關注!

安義路建造於20世紀初,原來叫安南路。“安南”是“越南”舊時的叫法。約在1957年前把 “安南路”改名為“安源路”。“安源路”與玉佛寺前的“安遠路”讀音相近,常有人會搞錯。“安源路”叫了兩年多,再次改名為“安義路”至今。

安義路

變遷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安義路,在上海展覽中心西邊,在今天看來是一條很不起眼的小馬路,全長不足300米。在四五十年前它名頭響亮,全因“安義路菜場”(原來叫“安南路菜場”)。這個菜場從20世紀初開始經歷了八九十年的歷史。

安義路建造於20世紀初,原來叫安南路,我幼年時見到的是條彈硌路(用小的花崗石鋪的路),到20世紀50年代後期改為柏油馬路。“安南”是“越南”舊時的叫法。約在1957年前把 “安南路”改名為“安源路”。“安源路”與玉佛寺前的“安遠路”讀音相近,常有人會搞錯。筆者的一個親戚就經人指路找到安遠路去了,一直到半夜才找到我們在安源路的家。“安源路”叫了兩年多,再次改名為“安義路”至今。

位於上海展覽中心附近的安義路

慈厚南里、慈厚北里

在安南路(今安義路)的南側建造有“慈厚南里”和上海開出第一輛有軌電車的英商電車公司(是上海第一家現代公共交通公司)。北側建有“慈厚北里”和“泰威坊”。

南里與安南路、哈同路(今銅仁路)、福煦路(今延安中路)相通。北里與安南路、哈同路、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相通。泰威坊從安南路進出,本來與北不相通,到20世紀50年代時才與北邊的“金城別墅”通連。慈厚南北里是猶太人哈同建造的,其妻羅迦陵信佛教,故弄堂名帶有“慈”字。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昔日上海的彈硌路

慈厚南里有兩條南北向的總弄,與安南路、福煦路相通,南北有七條東西向的支弄與哈同路相通(西頭有電車公司不通),總弄和支弄都有大木門可關閉。

慈厚北里有一條南北向的總弄,與安南路、靜安寺路相通,南北有六條東西向的支弄與哈同路相通,有原來設計配套建造的“小菜場”和周圍的街面房子,後來與哈同路相通的支弄只有一條可通行,其他都改作商店了。

南里北里都是兩層樓磚木結構的石庫門房子。按結構分,有的有天井,有上下廂房、東西廂房,有兩層樓,有三層閣,有晒臺(在亭子間頂上,不是現在的陽臺),有的晒臺上還搭了木板房,用可翻移的小木梯上下晒臺。按功能分,每幢房子有客堂(前客堂和後客堂)、前樓、後樓、亭子間、灶披間 。除安南路20弄和38弄弄口外,所有通馬路的弄口上面都有過街樓。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富有上海特色的石庫門舊裡

原來是一幢房子住一戶人家,到20世紀30年代因戰亂大量難民到上海,此地一幢樓內也住了多家,像“72家房客”一樣,立不直人的二層樓(後客堂上面的小閣樓)有的也住一家。灶披間住人的各家只得在房門口、樓梯口、晒臺上生煤球爐燒飯。

弄堂裡有菸紙店、剃頭店、裁縫店、小麵館、油醬店(造坊)、湯包店、開廠的(有機器製造、印刷、磨刀、修冰箱、香菸、玻璃瓶……各種各樣的廠)。南里有兩爿小學:實業小學和聚訓小學,都是有東西廂房的整幢三層樓房,到“公私合營”時合併為“銅仁路小學”。南里有“大雜弄”之稱。

安南路菜場

安南路菜場原住宅設計是在慈厚北里的,在安南路北側20弄到38弄之間,建有一個室內菜場,有柱樑屋頂無牆,約有八九百平方米。“小菜場”的三邊道路對面都開有沿街的商店,是當時住宅的配套商業網,這一圈地方一直被叫“小菜場”。後來這裡的居民多了,菜攤多得擺到安南路上成馬路菜場。菜攤從哈同路擺到赫德路(今常德路),在馬路中間及南北街沿共擺了四棣,排得比較有序。

安南路的南北兩側沿街有米店、肉店、飯店、南貨店、煤球店、剃頭店、裁縫店、百貨店、腳踏車行、五金店、茶館老虎灶、藥材店、薦頭店(現在稱保姆介紹所)、點心店、典當、布店、豆腐店(自產自銷的作坊)……還有各種飯攤、粥攤、點心攤。

這樣的一種市面,不管天氣冷熱,每天早晨四五點鐘就鬧猛了,各個攤頭都是撐著大的油布傘遮陽擋雨。小菜場有一個啞子專管菜場馬路的清掃,他力氣很大,大概當過兵,有時還會做做匍匐的表演。

馬路雖短小,但舊上海灘老照片上的商店廣告、大減價的旗子也有飄揚,市面也蠻繁榮,不僅周圍居民買菜購物,就是住在靜安寺華山路以及新閘路、鉅鹿路的居民也到這裡買菜。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老上海熱鬧的露天菜場

下午菜場收攤後有賣拳頭、賣狗皮膏藥、活猻出把戲、澆糖花、捏麵人、摸彩轉紅蛋、打康樂球、木頭人戲(布袋戲)、水果攤、小吃攤、雜貨攤、熟食……熱天做糖食的小販會邊做邊唱。到夜裡有小熱昏賣梨膏糖、唱滑稽、揚州人拉手風琴賣梨膏糖、廣東人演奏廣東音樂賣橄欖……等等。

照明用的是電石燈或者是汽油燈,現在已經尋不見了。唱滑稽的藝人還要用手抓一把白砂在地上畫界圈寫字,這種本事,相聲大師侯寶林講是一種特別的基本功,現在已經看不到撒砂寫字的這種表演了。

上海獨腳戲有一出叫《各種小販叫賣》,裡面的所有小販叫賣聲,在安南路及周圍不管是日裡還是半夜都能聽到。夜裡聽到賣點心的,住在樓上的人家把籃頭用繩子吊下去,小販會把點心放在籃裡,你吊上點心再把鈔票吊下去,雙方都很誠信。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賀友直作《大餅油條粢飯豆腐漿》

小菜場和弄堂裡也是孩童們白相的地方,造房子、踢毽子、官兵捉強盜、跳橡皮筋、打彈子、頂橄欖核、白相香菸牌子……都是些不用花費或少費錢的遊戲,小朋友一道白相處得都很好。

隨著時勢的變化,安南路菜場由室內擴到馬路上,到了20世紀50年代末時,許多賣菜人進工廠支援重工業,菜攤減少只剩一半不到,集中在西頭的馬路上。再加商店合併,整個安南路(安義路)的市面減去大半。1994年以後安義路兩邊弄堂的居民參加到百萬人大動遷行列中,從熱鬧的市中心搬到了西郊外環線旁的航華新村和龍柏新村(那時外環線還未劃出來),菜場從此消失了。

哈同花園

在安南路的東邊是上海灘上赫赫有名的、猶太人哈同的私家花園——愛儷園,習慣上俗稱“哈同花園”,建於20世紀初。筆者1943年出生在安南路35號,小時候常進到哈同花園去白相,看到的已是殘景,用磚牆竹籬笆圍著兩層樓中式樓房,彩色玻璃窗,亭臺樓擱,有屋高茂盛的大樹和花草,有人居住,南面有一座白色墳地,在偏靠靜安寺路一側。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愛儷園(哈同花園)大門

1953年在哈同花園的舊址上建造起蘇聯風格的“中蘇友好大廈”(包括“友誼電影院”,一般老年紀的都叫“友誼電影院”,現在叫“友誼會堂”),是上海解放後的第一大建築,由蘇聯專家幫助建造,我們看著日以繼夜地建造起來。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點擊上方藍字“檔案春秋”一鍵關注!

安義路建造於20世紀初,原來叫安南路。“安南”是“越南”舊時的叫法。約在1957年前把 “安南路”改名為“安源路”。“安源路”與玉佛寺前的“安遠路”讀音相近,常有人會搞錯。“安源路”叫了兩年多,再次改名為“安義路”至今。

安義路

變遷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安義路,在上海展覽中心西邊,在今天看來是一條很不起眼的小馬路,全長不足300米。在四五十年前它名頭響亮,全因“安義路菜場”(原來叫“安南路菜場”)。這個菜場從20世紀初開始經歷了八九十年的歷史。

安義路建造於20世紀初,原來叫安南路,我幼年時見到的是條彈硌路(用小的花崗石鋪的路),到20世紀50年代後期改為柏油馬路。“安南”是“越南”舊時的叫法。約在1957年前把 “安南路”改名為“安源路”。“安源路”與玉佛寺前的“安遠路”讀音相近,常有人會搞錯。筆者的一個親戚就經人指路找到安遠路去了,一直到半夜才找到我們在安源路的家。“安源路”叫了兩年多,再次改名為“安義路”至今。

位於上海展覽中心附近的安義路

慈厚南里、慈厚北里

在安南路(今安義路)的南側建造有“慈厚南里”和上海開出第一輛有軌電車的英商電車公司(是上海第一家現代公共交通公司)。北側建有“慈厚北里”和“泰威坊”。

南里與安南路、哈同路(今銅仁路)、福煦路(今延安中路)相通。北里與安南路、哈同路、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相通。泰威坊從安南路進出,本來與北不相通,到20世紀50年代時才與北邊的“金城別墅”通連。慈厚南北里是猶太人哈同建造的,其妻羅迦陵信佛教,故弄堂名帶有“慈”字。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昔日上海的彈硌路

慈厚南里有兩條南北向的總弄,與安南路、福煦路相通,南北有七條東西向的支弄與哈同路相通(西頭有電車公司不通),總弄和支弄都有大木門可關閉。

慈厚北里有一條南北向的總弄,與安南路、靜安寺路相通,南北有六條東西向的支弄與哈同路相通,有原來設計配套建造的“小菜場”和周圍的街面房子,後來與哈同路相通的支弄只有一條可通行,其他都改作商店了。

南里北里都是兩層樓磚木結構的石庫門房子。按結構分,有的有天井,有上下廂房、東西廂房,有兩層樓,有三層閣,有晒臺(在亭子間頂上,不是現在的陽臺),有的晒臺上還搭了木板房,用可翻移的小木梯上下晒臺。按功能分,每幢房子有客堂(前客堂和後客堂)、前樓、後樓、亭子間、灶披間 。除安南路20弄和38弄弄口外,所有通馬路的弄口上面都有過街樓。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富有上海特色的石庫門舊裡

原來是一幢房子住一戶人家,到20世紀30年代因戰亂大量難民到上海,此地一幢樓內也住了多家,像“72家房客”一樣,立不直人的二層樓(後客堂上面的小閣樓)有的也住一家。灶披間住人的各家只得在房門口、樓梯口、晒臺上生煤球爐燒飯。

弄堂裡有菸紙店、剃頭店、裁縫店、小麵館、油醬店(造坊)、湯包店、開廠的(有機器製造、印刷、磨刀、修冰箱、香菸、玻璃瓶……各種各樣的廠)。南里有兩爿小學:實業小學和聚訓小學,都是有東西廂房的整幢三層樓房,到“公私合營”時合併為“銅仁路小學”。南里有“大雜弄”之稱。

安南路菜場

安南路菜場原住宅設計是在慈厚北里的,在安南路北側20弄到38弄之間,建有一個室內菜場,有柱樑屋頂無牆,約有八九百平方米。“小菜場”的三邊道路對面都開有沿街的商店,是當時住宅的配套商業網,這一圈地方一直被叫“小菜場”。後來這裡的居民多了,菜攤多得擺到安南路上成馬路菜場。菜攤從哈同路擺到赫德路(今常德路),在馬路中間及南北街沿共擺了四棣,排得比較有序。

安南路的南北兩側沿街有米店、肉店、飯店、南貨店、煤球店、剃頭店、裁縫店、百貨店、腳踏車行、五金店、茶館老虎灶、藥材店、薦頭店(現在稱保姆介紹所)、點心店、典當、布店、豆腐店(自產自銷的作坊)……還有各種飯攤、粥攤、點心攤。

這樣的一種市面,不管天氣冷熱,每天早晨四五點鐘就鬧猛了,各個攤頭都是撐著大的油布傘遮陽擋雨。小菜場有一個啞子專管菜場馬路的清掃,他力氣很大,大概當過兵,有時還會做做匍匐的表演。

馬路雖短小,但舊上海灘老照片上的商店廣告、大減價的旗子也有飄揚,市面也蠻繁榮,不僅周圍居民買菜購物,就是住在靜安寺華山路以及新閘路、鉅鹿路的居民也到這裡買菜。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老上海熱鬧的露天菜場

下午菜場收攤後有賣拳頭、賣狗皮膏藥、活猻出把戲、澆糖花、捏麵人、摸彩轉紅蛋、打康樂球、木頭人戲(布袋戲)、水果攤、小吃攤、雜貨攤、熟食……熱天做糖食的小販會邊做邊唱。到夜裡有小熱昏賣梨膏糖、唱滑稽、揚州人拉手風琴賣梨膏糖、廣東人演奏廣東音樂賣橄欖……等等。

照明用的是電石燈或者是汽油燈,現在已經尋不見了。唱滑稽的藝人還要用手抓一把白砂在地上畫界圈寫字,這種本事,相聲大師侯寶林講是一種特別的基本功,現在已經看不到撒砂寫字的這種表演了。

上海獨腳戲有一出叫《各種小販叫賣》,裡面的所有小販叫賣聲,在安南路及周圍不管是日裡還是半夜都能聽到。夜裡聽到賣點心的,住在樓上的人家把籃頭用繩子吊下去,小販會把點心放在籃裡,你吊上點心再把鈔票吊下去,雙方都很誠信。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賀友直作《大餅油條粢飯豆腐漿》

小菜場和弄堂裡也是孩童們白相的地方,造房子、踢毽子、官兵捉強盜、跳橡皮筋、打彈子、頂橄欖核、白相香菸牌子……都是些不用花費或少費錢的遊戲,小朋友一道白相處得都很好。

隨著時勢的變化,安南路菜場由室內擴到馬路上,到了20世紀50年代末時,許多賣菜人進工廠支援重工業,菜攤減少只剩一半不到,集中在西頭的馬路上。再加商店合併,整個安南路(安義路)的市面減去大半。1994年以後安義路兩邊弄堂的居民參加到百萬人大動遷行列中,從熱鬧的市中心搬到了西郊外環線旁的航華新村和龍柏新村(那時外環線還未劃出來),菜場從此消失了。

哈同花園

在安南路的東邊是上海灘上赫赫有名的、猶太人哈同的私家花園——愛儷園,習慣上俗稱“哈同花園”,建於20世紀初。筆者1943年出生在安南路35號,小時候常進到哈同花園去白相,看到的已是殘景,用磚牆竹籬笆圍著兩層樓中式樓房,彩色玻璃窗,亭臺樓擱,有屋高茂盛的大樹和花草,有人居住,南面有一座白色墳地,在偏靠靜安寺路一側。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愛儷園(哈同花園)大門

1953年在哈同花園的舊址上建造起蘇聯風格的“中蘇友好大廈”(包括“友誼電影院”,一般老年紀的都叫“友誼電影院”,現在叫“友誼會堂”),是上海解放後的第一大建築,由蘇聯專家幫助建造,我們看著日以繼夜地建造起來。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新建成的“中蘇友好大廈”

建成以後的第一次展覽會是“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成就展覽會”,開幕時非常隆重熱鬧,給參觀者每人發了一隻豎的長方形紀念章。那時我在銅仁路對過的實業小學和聚訓小學讀書,以後有展覽,就和小朋友常去參觀和白相。

在銅仁路上對著安南路的“安仁村”是解放後建造的新式公寓。在“安仁村”北側的低矮老舊房子近年拆除改造成新式的展覽用房,現名“敬華畫廊”(原哈同花園全部改建完畢)。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點擊上方藍字“檔案春秋”一鍵關注!

安義路建造於20世紀初,原來叫安南路。“安南”是“越南”舊時的叫法。約在1957年前把 “安南路”改名為“安源路”。“安源路”與玉佛寺前的“安遠路”讀音相近,常有人會搞錯。“安源路”叫了兩年多,再次改名為“安義路”至今。

安義路

變遷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安義路,在上海展覽中心西邊,在今天看來是一條很不起眼的小馬路,全長不足300米。在四五十年前它名頭響亮,全因“安義路菜場”(原來叫“安南路菜場”)。這個菜場從20世紀初開始經歷了八九十年的歷史。

安義路建造於20世紀初,原來叫安南路,我幼年時見到的是條彈硌路(用小的花崗石鋪的路),到20世紀50年代後期改為柏油馬路。“安南”是“越南”舊時的叫法。約在1957年前把 “安南路”改名為“安源路”。“安源路”與玉佛寺前的“安遠路”讀音相近,常有人會搞錯。筆者的一個親戚就經人指路找到安遠路去了,一直到半夜才找到我們在安源路的家。“安源路”叫了兩年多,再次改名為“安義路”至今。

位於上海展覽中心附近的安義路

慈厚南里、慈厚北里

在安南路(今安義路)的南側建造有“慈厚南里”和上海開出第一輛有軌電車的英商電車公司(是上海第一家現代公共交通公司)。北側建有“慈厚北里”和“泰威坊”。

南里與安南路、哈同路(今銅仁路)、福煦路(今延安中路)相通。北里與安南路、哈同路、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相通。泰威坊從安南路進出,本來與北不相通,到20世紀50年代時才與北邊的“金城別墅”通連。慈厚南北里是猶太人哈同建造的,其妻羅迦陵信佛教,故弄堂名帶有“慈”字。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昔日上海的彈硌路

慈厚南里有兩條南北向的總弄,與安南路、福煦路相通,南北有七條東西向的支弄與哈同路相通(西頭有電車公司不通),總弄和支弄都有大木門可關閉。

慈厚北里有一條南北向的總弄,與安南路、靜安寺路相通,南北有六條東西向的支弄與哈同路相通,有原來設計配套建造的“小菜場”和周圍的街面房子,後來與哈同路相通的支弄只有一條可通行,其他都改作商店了。

南里北里都是兩層樓磚木結構的石庫門房子。按結構分,有的有天井,有上下廂房、東西廂房,有兩層樓,有三層閣,有晒臺(在亭子間頂上,不是現在的陽臺),有的晒臺上還搭了木板房,用可翻移的小木梯上下晒臺。按功能分,每幢房子有客堂(前客堂和後客堂)、前樓、後樓、亭子間、灶披間 。除安南路20弄和38弄弄口外,所有通馬路的弄口上面都有過街樓。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富有上海特色的石庫門舊裡

原來是一幢房子住一戶人家,到20世紀30年代因戰亂大量難民到上海,此地一幢樓內也住了多家,像“72家房客”一樣,立不直人的二層樓(後客堂上面的小閣樓)有的也住一家。灶披間住人的各家只得在房門口、樓梯口、晒臺上生煤球爐燒飯。

弄堂裡有菸紙店、剃頭店、裁縫店、小麵館、油醬店(造坊)、湯包店、開廠的(有機器製造、印刷、磨刀、修冰箱、香菸、玻璃瓶……各種各樣的廠)。南里有兩爿小學:實業小學和聚訓小學,都是有東西廂房的整幢三層樓房,到“公私合營”時合併為“銅仁路小學”。南里有“大雜弄”之稱。

安南路菜場

安南路菜場原住宅設計是在慈厚北里的,在安南路北側20弄到38弄之間,建有一個室內菜場,有柱樑屋頂無牆,約有八九百平方米。“小菜場”的三邊道路對面都開有沿街的商店,是當時住宅的配套商業網,這一圈地方一直被叫“小菜場”。後來這裡的居民多了,菜攤多得擺到安南路上成馬路菜場。菜攤從哈同路擺到赫德路(今常德路),在馬路中間及南北街沿共擺了四棣,排得比較有序。

安南路的南北兩側沿街有米店、肉店、飯店、南貨店、煤球店、剃頭店、裁縫店、百貨店、腳踏車行、五金店、茶館老虎灶、藥材店、薦頭店(現在稱保姆介紹所)、點心店、典當、布店、豆腐店(自產自銷的作坊)……還有各種飯攤、粥攤、點心攤。

這樣的一種市面,不管天氣冷熱,每天早晨四五點鐘就鬧猛了,各個攤頭都是撐著大的油布傘遮陽擋雨。小菜場有一個啞子專管菜場馬路的清掃,他力氣很大,大概當過兵,有時還會做做匍匐的表演。

馬路雖短小,但舊上海灘老照片上的商店廣告、大減價的旗子也有飄揚,市面也蠻繁榮,不僅周圍居民買菜購物,就是住在靜安寺華山路以及新閘路、鉅鹿路的居民也到這裡買菜。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老上海熱鬧的露天菜場

下午菜場收攤後有賣拳頭、賣狗皮膏藥、活猻出把戲、澆糖花、捏麵人、摸彩轉紅蛋、打康樂球、木頭人戲(布袋戲)、水果攤、小吃攤、雜貨攤、熟食……熱天做糖食的小販會邊做邊唱。到夜裡有小熱昏賣梨膏糖、唱滑稽、揚州人拉手風琴賣梨膏糖、廣東人演奏廣東音樂賣橄欖……等等。

照明用的是電石燈或者是汽油燈,現在已經尋不見了。唱滑稽的藝人還要用手抓一把白砂在地上畫界圈寫字,這種本事,相聲大師侯寶林講是一種特別的基本功,現在已經看不到撒砂寫字的這種表演了。

上海獨腳戲有一出叫《各種小販叫賣》,裡面的所有小販叫賣聲,在安南路及周圍不管是日裡還是半夜都能聽到。夜裡聽到賣點心的,住在樓上的人家把籃頭用繩子吊下去,小販會把點心放在籃裡,你吊上點心再把鈔票吊下去,雙方都很誠信。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賀友直作《大餅油條粢飯豆腐漿》

小菜場和弄堂裡也是孩童們白相的地方,造房子、踢毽子、官兵捉強盜、跳橡皮筋、打彈子、頂橄欖核、白相香菸牌子……都是些不用花費或少費錢的遊戲,小朋友一道白相處得都很好。

隨著時勢的變化,安南路菜場由室內擴到馬路上,到了20世紀50年代末時,許多賣菜人進工廠支援重工業,菜攤減少只剩一半不到,集中在西頭的馬路上。再加商店合併,整個安南路(安義路)的市面減去大半。1994年以後安義路兩邊弄堂的居民參加到百萬人大動遷行列中,從熱鬧的市中心搬到了西郊外環線旁的航華新村和龍柏新村(那時外環線還未劃出來),菜場從此消失了。

哈同花園

在安南路的東邊是上海灘上赫赫有名的、猶太人哈同的私家花園——愛儷園,習慣上俗稱“哈同花園”,建於20世紀初。筆者1943年出生在安南路35號,小時候常進到哈同花園去白相,看到的已是殘景,用磚牆竹籬笆圍著兩層樓中式樓房,彩色玻璃窗,亭臺樓擱,有屋高茂盛的大樹和花草,有人居住,南面有一座白色墳地,在偏靠靜安寺路一側。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愛儷園(哈同花園)大門

1953年在哈同花園的舊址上建造起蘇聯風格的“中蘇友好大廈”(包括“友誼電影院”,一般老年紀的都叫“友誼電影院”,現在叫“友誼會堂”),是上海解放後的第一大建築,由蘇聯專家幫助建造,我們看著日以繼夜地建造起來。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新建成的“中蘇友好大廈”

建成以後的第一次展覽會是“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成就展覽會”,開幕時非常隆重熱鬧,給參觀者每人發了一隻豎的長方形紀念章。那時我在銅仁路對過的實業小學和聚訓小學讀書,以後有展覽,就和小朋友常去參觀和白相。

在銅仁路上對著安南路的“安仁村”是解放後建造的新式公寓。在“安仁村”北側的低矮老舊房子近年拆除改造成新式的展覽用房,現名“敬華畫廊”(原哈同花園全部改建完畢)。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安仁村”北側的低矮老舊房子,

如今已是敬華藝術空間

最重要的建築

安義路最重要的建築就是毛澤東舊居。當年,毛澤東為了領導“驅逐湖南軍閥張敬堯”的運動,於1920年5月來到上海,住在今安義路63號。現在與之相鄰的5幢房子都保留下來,在樓前立有“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1920年毛澤東寓所舊址”的石碑。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點擊上方藍字“檔案春秋”一鍵關注!

安義路建造於20世紀初,原來叫安南路。“安南”是“越南”舊時的叫法。約在1957年前把 “安南路”改名為“安源路”。“安源路”與玉佛寺前的“安遠路”讀音相近,常有人會搞錯。“安源路”叫了兩年多,再次改名為“安義路”至今。

安義路

變遷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安義路,在上海展覽中心西邊,在今天看來是一條很不起眼的小馬路,全長不足300米。在四五十年前它名頭響亮,全因“安義路菜場”(原來叫“安南路菜場”)。這個菜場從20世紀初開始經歷了八九十年的歷史。

安義路建造於20世紀初,原來叫安南路,我幼年時見到的是條彈硌路(用小的花崗石鋪的路),到20世紀50年代後期改為柏油馬路。“安南”是“越南”舊時的叫法。約在1957年前把 “安南路”改名為“安源路”。“安源路”與玉佛寺前的“安遠路”讀音相近,常有人會搞錯。筆者的一個親戚就經人指路找到安遠路去了,一直到半夜才找到我們在安源路的家。“安源路”叫了兩年多,再次改名為“安義路”至今。

位於上海展覽中心附近的安義路

慈厚南里、慈厚北里

在安南路(今安義路)的南側建造有“慈厚南里”和上海開出第一輛有軌電車的英商電車公司(是上海第一家現代公共交通公司)。北側建有“慈厚北里”和“泰威坊”。

南里與安南路、哈同路(今銅仁路)、福煦路(今延安中路)相通。北里與安南路、哈同路、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相通。泰威坊從安南路進出,本來與北不相通,到20世紀50年代時才與北邊的“金城別墅”通連。慈厚南北里是猶太人哈同建造的,其妻羅迦陵信佛教,故弄堂名帶有“慈”字。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昔日上海的彈硌路

慈厚南里有兩條南北向的總弄,與安南路、福煦路相通,南北有七條東西向的支弄與哈同路相通(西頭有電車公司不通),總弄和支弄都有大木門可關閉。

慈厚北里有一條南北向的總弄,與安南路、靜安寺路相通,南北有六條東西向的支弄與哈同路相通,有原來設計配套建造的“小菜場”和周圍的街面房子,後來與哈同路相通的支弄只有一條可通行,其他都改作商店了。

南里北里都是兩層樓磚木結構的石庫門房子。按結構分,有的有天井,有上下廂房、東西廂房,有兩層樓,有三層閣,有晒臺(在亭子間頂上,不是現在的陽臺),有的晒臺上還搭了木板房,用可翻移的小木梯上下晒臺。按功能分,每幢房子有客堂(前客堂和後客堂)、前樓、後樓、亭子間、灶披間 。除安南路20弄和38弄弄口外,所有通馬路的弄口上面都有過街樓。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富有上海特色的石庫門舊裡

原來是一幢房子住一戶人家,到20世紀30年代因戰亂大量難民到上海,此地一幢樓內也住了多家,像“72家房客”一樣,立不直人的二層樓(後客堂上面的小閣樓)有的也住一家。灶披間住人的各家只得在房門口、樓梯口、晒臺上生煤球爐燒飯。

弄堂裡有菸紙店、剃頭店、裁縫店、小麵館、油醬店(造坊)、湯包店、開廠的(有機器製造、印刷、磨刀、修冰箱、香菸、玻璃瓶……各種各樣的廠)。南里有兩爿小學:實業小學和聚訓小學,都是有東西廂房的整幢三層樓房,到“公私合營”時合併為“銅仁路小學”。南里有“大雜弄”之稱。

安南路菜場

安南路菜場原住宅設計是在慈厚北里的,在安南路北側20弄到38弄之間,建有一個室內菜場,有柱樑屋頂無牆,約有八九百平方米。“小菜場”的三邊道路對面都開有沿街的商店,是當時住宅的配套商業網,這一圈地方一直被叫“小菜場”。後來這裡的居民多了,菜攤多得擺到安南路上成馬路菜場。菜攤從哈同路擺到赫德路(今常德路),在馬路中間及南北街沿共擺了四棣,排得比較有序。

安南路的南北兩側沿街有米店、肉店、飯店、南貨店、煤球店、剃頭店、裁縫店、百貨店、腳踏車行、五金店、茶館老虎灶、藥材店、薦頭店(現在稱保姆介紹所)、點心店、典當、布店、豆腐店(自產自銷的作坊)……還有各種飯攤、粥攤、點心攤。

這樣的一種市面,不管天氣冷熱,每天早晨四五點鐘就鬧猛了,各個攤頭都是撐著大的油布傘遮陽擋雨。小菜場有一個啞子專管菜場馬路的清掃,他力氣很大,大概當過兵,有時還會做做匍匐的表演。

馬路雖短小,但舊上海灘老照片上的商店廣告、大減價的旗子也有飄揚,市面也蠻繁榮,不僅周圍居民買菜購物,就是住在靜安寺華山路以及新閘路、鉅鹿路的居民也到這裡買菜。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老上海熱鬧的露天菜場

下午菜場收攤後有賣拳頭、賣狗皮膏藥、活猻出把戲、澆糖花、捏麵人、摸彩轉紅蛋、打康樂球、木頭人戲(布袋戲)、水果攤、小吃攤、雜貨攤、熟食……熱天做糖食的小販會邊做邊唱。到夜裡有小熱昏賣梨膏糖、唱滑稽、揚州人拉手風琴賣梨膏糖、廣東人演奏廣東音樂賣橄欖……等等。

照明用的是電石燈或者是汽油燈,現在已經尋不見了。唱滑稽的藝人還要用手抓一把白砂在地上畫界圈寫字,這種本事,相聲大師侯寶林講是一種特別的基本功,現在已經看不到撒砂寫字的這種表演了。

上海獨腳戲有一出叫《各種小販叫賣》,裡面的所有小販叫賣聲,在安南路及周圍不管是日裡還是半夜都能聽到。夜裡聽到賣點心的,住在樓上的人家把籃頭用繩子吊下去,小販會把點心放在籃裡,你吊上點心再把鈔票吊下去,雙方都很誠信。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賀友直作《大餅油條粢飯豆腐漿》

小菜場和弄堂裡也是孩童們白相的地方,造房子、踢毽子、官兵捉強盜、跳橡皮筋、打彈子、頂橄欖核、白相香菸牌子……都是些不用花費或少費錢的遊戲,小朋友一道白相處得都很好。

隨著時勢的變化,安南路菜場由室內擴到馬路上,到了20世紀50年代末時,許多賣菜人進工廠支援重工業,菜攤減少只剩一半不到,集中在西頭的馬路上。再加商店合併,整個安南路(安義路)的市面減去大半。1994年以後安義路兩邊弄堂的居民參加到百萬人大動遷行列中,從熱鬧的市中心搬到了西郊外環線旁的航華新村和龍柏新村(那時外環線還未劃出來),菜場從此消失了。

哈同花園

在安南路的東邊是上海灘上赫赫有名的、猶太人哈同的私家花園——愛儷園,習慣上俗稱“哈同花園”,建於20世紀初。筆者1943年出生在安南路35號,小時候常進到哈同花園去白相,看到的已是殘景,用磚牆竹籬笆圍著兩層樓中式樓房,彩色玻璃窗,亭臺樓擱,有屋高茂盛的大樹和花草,有人居住,南面有一座白色墳地,在偏靠靜安寺路一側。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愛儷園(哈同花園)大門

1953年在哈同花園的舊址上建造起蘇聯風格的“中蘇友好大廈”(包括“友誼電影院”,一般老年紀的都叫“友誼電影院”,現在叫“友誼會堂”),是上海解放後的第一大建築,由蘇聯專家幫助建造,我們看著日以繼夜地建造起來。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新建成的“中蘇友好大廈”

建成以後的第一次展覽會是“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成就展覽會”,開幕時非常隆重熱鬧,給參觀者每人發了一隻豎的長方形紀念章。那時我在銅仁路對過的實業小學和聚訓小學讀書,以後有展覽,就和小朋友常去參觀和白相。

在銅仁路上對著安南路的“安仁村”是解放後建造的新式公寓。在“安仁村”北側的低矮老舊房子近年拆除改造成新式的展覽用房,現名“敬華畫廊”(原哈同花園全部改建完畢)。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安仁村”北側的低矮老舊房子,

如今已是敬華藝術空間

最重要的建築

安義路最重要的建築就是毛澤東舊居。當年,毛澤東為了領導“驅逐湖南軍閥張敬堯”的運動,於1920年5月來到上海,住在今安義路63號。現在與之相鄰的5幢房子都保留下來,在樓前立有“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1920年毛澤東寓所舊址”的石碑。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修繕前的毛澤東舊居(安義路63號)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點擊上方藍字“檔案春秋”一鍵關注!

安義路建造於20世紀初,原來叫安南路。“安南”是“越南”舊時的叫法。約在1957年前把 “安南路”改名為“安源路”。“安源路”與玉佛寺前的“安遠路”讀音相近,常有人會搞錯。“安源路”叫了兩年多,再次改名為“安義路”至今。

安義路

變遷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安義路,在上海展覽中心西邊,在今天看來是一條很不起眼的小馬路,全長不足300米。在四五十年前它名頭響亮,全因“安義路菜場”(原來叫“安南路菜場”)。這個菜場從20世紀初開始經歷了八九十年的歷史。

安義路建造於20世紀初,原來叫安南路,我幼年時見到的是條彈硌路(用小的花崗石鋪的路),到20世紀50年代後期改為柏油馬路。“安南”是“越南”舊時的叫法。約在1957年前把 “安南路”改名為“安源路”。“安源路”與玉佛寺前的“安遠路”讀音相近,常有人會搞錯。筆者的一個親戚就經人指路找到安遠路去了,一直到半夜才找到我們在安源路的家。“安源路”叫了兩年多,再次改名為“安義路”至今。

位於上海展覽中心附近的安義路

慈厚南里、慈厚北里

在安南路(今安義路)的南側建造有“慈厚南里”和上海開出第一輛有軌電車的英商電車公司(是上海第一家現代公共交通公司)。北側建有“慈厚北里”和“泰威坊”。

南里與安南路、哈同路(今銅仁路)、福煦路(今延安中路)相通。北里與安南路、哈同路、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相通。泰威坊從安南路進出,本來與北不相通,到20世紀50年代時才與北邊的“金城別墅”通連。慈厚南北里是猶太人哈同建造的,其妻羅迦陵信佛教,故弄堂名帶有“慈”字。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昔日上海的彈硌路

慈厚南里有兩條南北向的總弄,與安南路、福煦路相通,南北有七條東西向的支弄與哈同路相通(西頭有電車公司不通),總弄和支弄都有大木門可關閉。

慈厚北里有一條南北向的總弄,與安南路、靜安寺路相通,南北有六條東西向的支弄與哈同路相通,有原來設計配套建造的“小菜場”和周圍的街面房子,後來與哈同路相通的支弄只有一條可通行,其他都改作商店了。

南里北里都是兩層樓磚木結構的石庫門房子。按結構分,有的有天井,有上下廂房、東西廂房,有兩層樓,有三層閣,有晒臺(在亭子間頂上,不是現在的陽臺),有的晒臺上還搭了木板房,用可翻移的小木梯上下晒臺。按功能分,每幢房子有客堂(前客堂和後客堂)、前樓、後樓、亭子間、灶披間 。除安南路20弄和38弄弄口外,所有通馬路的弄口上面都有過街樓。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富有上海特色的石庫門舊裡

原來是一幢房子住一戶人家,到20世紀30年代因戰亂大量難民到上海,此地一幢樓內也住了多家,像“72家房客”一樣,立不直人的二層樓(後客堂上面的小閣樓)有的也住一家。灶披間住人的各家只得在房門口、樓梯口、晒臺上生煤球爐燒飯。

弄堂裡有菸紙店、剃頭店、裁縫店、小麵館、油醬店(造坊)、湯包店、開廠的(有機器製造、印刷、磨刀、修冰箱、香菸、玻璃瓶……各種各樣的廠)。南里有兩爿小學:實業小學和聚訓小學,都是有東西廂房的整幢三層樓房,到“公私合營”時合併為“銅仁路小學”。南里有“大雜弄”之稱。

安南路菜場

安南路菜場原住宅設計是在慈厚北里的,在安南路北側20弄到38弄之間,建有一個室內菜場,有柱樑屋頂無牆,約有八九百平方米。“小菜場”的三邊道路對面都開有沿街的商店,是當時住宅的配套商業網,這一圈地方一直被叫“小菜場”。後來這裡的居民多了,菜攤多得擺到安南路上成馬路菜場。菜攤從哈同路擺到赫德路(今常德路),在馬路中間及南北街沿共擺了四棣,排得比較有序。

安南路的南北兩側沿街有米店、肉店、飯店、南貨店、煤球店、剃頭店、裁縫店、百貨店、腳踏車行、五金店、茶館老虎灶、藥材店、薦頭店(現在稱保姆介紹所)、點心店、典當、布店、豆腐店(自產自銷的作坊)……還有各種飯攤、粥攤、點心攤。

這樣的一種市面,不管天氣冷熱,每天早晨四五點鐘就鬧猛了,各個攤頭都是撐著大的油布傘遮陽擋雨。小菜場有一個啞子專管菜場馬路的清掃,他力氣很大,大概當過兵,有時還會做做匍匐的表演。

馬路雖短小,但舊上海灘老照片上的商店廣告、大減價的旗子也有飄揚,市面也蠻繁榮,不僅周圍居民買菜購物,就是住在靜安寺華山路以及新閘路、鉅鹿路的居民也到這裡買菜。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老上海熱鬧的露天菜場

下午菜場收攤後有賣拳頭、賣狗皮膏藥、活猻出把戲、澆糖花、捏麵人、摸彩轉紅蛋、打康樂球、木頭人戲(布袋戲)、水果攤、小吃攤、雜貨攤、熟食……熱天做糖食的小販會邊做邊唱。到夜裡有小熱昏賣梨膏糖、唱滑稽、揚州人拉手風琴賣梨膏糖、廣東人演奏廣東音樂賣橄欖……等等。

照明用的是電石燈或者是汽油燈,現在已經尋不見了。唱滑稽的藝人還要用手抓一把白砂在地上畫界圈寫字,這種本事,相聲大師侯寶林講是一種特別的基本功,現在已經看不到撒砂寫字的這種表演了。

上海獨腳戲有一出叫《各種小販叫賣》,裡面的所有小販叫賣聲,在安南路及周圍不管是日裡還是半夜都能聽到。夜裡聽到賣點心的,住在樓上的人家把籃頭用繩子吊下去,小販會把點心放在籃裡,你吊上點心再把鈔票吊下去,雙方都很誠信。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賀友直作《大餅油條粢飯豆腐漿》

小菜場和弄堂裡也是孩童們白相的地方,造房子、踢毽子、官兵捉強盜、跳橡皮筋、打彈子、頂橄欖核、白相香菸牌子……都是些不用花費或少費錢的遊戲,小朋友一道白相處得都很好。

隨著時勢的變化,安南路菜場由室內擴到馬路上,到了20世紀50年代末時,許多賣菜人進工廠支援重工業,菜攤減少只剩一半不到,集中在西頭的馬路上。再加商店合併,整個安南路(安義路)的市面減去大半。1994年以後安義路兩邊弄堂的居民參加到百萬人大動遷行列中,從熱鬧的市中心搬到了西郊外環線旁的航華新村和龍柏新村(那時外環線還未劃出來),菜場從此消失了。

哈同花園

在安南路的東邊是上海灘上赫赫有名的、猶太人哈同的私家花園——愛儷園,習慣上俗稱“哈同花園”,建於20世紀初。筆者1943年出生在安南路35號,小時候常進到哈同花園去白相,看到的已是殘景,用磚牆竹籬笆圍著兩層樓中式樓房,彩色玻璃窗,亭臺樓擱,有屋高茂盛的大樹和花草,有人居住,南面有一座白色墳地,在偏靠靜安寺路一側。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愛儷園(哈同花園)大門

1953年在哈同花園的舊址上建造起蘇聯風格的“中蘇友好大廈”(包括“友誼電影院”,一般老年紀的都叫“友誼電影院”,現在叫“友誼會堂”),是上海解放後的第一大建築,由蘇聯專家幫助建造,我們看著日以繼夜地建造起來。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新建成的“中蘇友好大廈”

建成以後的第一次展覽會是“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成就展覽會”,開幕時非常隆重熱鬧,給參觀者每人發了一隻豎的長方形紀念章。那時我在銅仁路對過的實業小學和聚訓小學讀書,以後有展覽,就和小朋友常去參觀和白相。

在銅仁路上對著安南路的“安仁村”是解放後建造的新式公寓。在“安仁村”北側的低矮老舊房子近年拆除改造成新式的展覽用房,現名“敬華畫廊”(原哈同花園全部改建完畢)。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安仁村”北側的低矮老舊房子,

如今已是敬華藝術空間

最重要的建築

安義路最重要的建築就是毛澤東舊居。當年,毛澤東為了領導“驅逐湖南軍閥張敬堯”的運動,於1920年5月來到上海,住在今安義路63號。現在與之相鄰的5幢房子都保留下來,在樓前立有“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1920年毛澤東寓所舊址”的石碑。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修繕前的毛澤東舊居(安義路63號)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修繕後的毛澤東舊居

英商電車公司

安南路西頭的赫德路(今常德路80號)是英商電車公司,在解放後改名為“電車一場”,1908年3月5日上海第一輛從靜安寺發出的有軌電車從這裡開出,標誌著上海現代化的公共交通的開始。在裡面工作的工人大多租住在安南路和常德路的弄堂裡,便於上下班。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點擊上方藍字“檔案春秋”一鍵關注!

安義路建造於20世紀初,原來叫安南路。“安南”是“越南”舊時的叫法。約在1957年前把 “安南路”改名為“安源路”。“安源路”與玉佛寺前的“安遠路”讀音相近,常有人會搞錯。“安源路”叫了兩年多,再次改名為“安義路”至今。

安義路

變遷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安義路,在上海展覽中心西邊,在今天看來是一條很不起眼的小馬路,全長不足300米。在四五十年前它名頭響亮,全因“安義路菜場”(原來叫“安南路菜場”)。這個菜場從20世紀初開始經歷了八九十年的歷史。

安義路建造於20世紀初,原來叫安南路,我幼年時見到的是條彈硌路(用小的花崗石鋪的路),到20世紀50年代後期改為柏油馬路。“安南”是“越南”舊時的叫法。約在1957年前把 “安南路”改名為“安源路”。“安源路”與玉佛寺前的“安遠路”讀音相近,常有人會搞錯。筆者的一個親戚就經人指路找到安遠路去了,一直到半夜才找到我們在安源路的家。“安源路”叫了兩年多,再次改名為“安義路”至今。

位於上海展覽中心附近的安義路

慈厚南里、慈厚北里

在安南路(今安義路)的南側建造有“慈厚南里”和上海開出第一輛有軌電車的英商電車公司(是上海第一家現代公共交通公司)。北側建有“慈厚北里”和“泰威坊”。

南里與安南路、哈同路(今銅仁路)、福煦路(今延安中路)相通。北里與安南路、哈同路、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相通。泰威坊從安南路進出,本來與北不相通,到20世紀50年代時才與北邊的“金城別墅”通連。慈厚南北里是猶太人哈同建造的,其妻羅迦陵信佛教,故弄堂名帶有“慈”字。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昔日上海的彈硌路

慈厚南里有兩條南北向的總弄,與安南路、福煦路相通,南北有七條東西向的支弄與哈同路相通(西頭有電車公司不通),總弄和支弄都有大木門可關閉。

慈厚北里有一條南北向的總弄,與安南路、靜安寺路相通,南北有六條東西向的支弄與哈同路相通,有原來設計配套建造的“小菜場”和周圍的街面房子,後來與哈同路相通的支弄只有一條可通行,其他都改作商店了。

南里北里都是兩層樓磚木結構的石庫門房子。按結構分,有的有天井,有上下廂房、東西廂房,有兩層樓,有三層閣,有晒臺(在亭子間頂上,不是現在的陽臺),有的晒臺上還搭了木板房,用可翻移的小木梯上下晒臺。按功能分,每幢房子有客堂(前客堂和後客堂)、前樓、後樓、亭子間、灶披間 。除安南路20弄和38弄弄口外,所有通馬路的弄口上面都有過街樓。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富有上海特色的石庫門舊裡

原來是一幢房子住一戶人家,到20世紀30年代因戰亂大量難民到上海,此地一幢樓內也住了多家,像“72家房客”一樣,立不直人的二層樓(後客堂上面的小閣樓)有的也住一家。灶披間住人的各家只得在房門口、樓梯口、晒臺上生煤球爐燒飯。

弄堂裡有菸紙店、剃頭店、裁縫店、小麵館、油醬店(造坊)、湯包店、開廠的(有機器製造、印刷、磨刀、修冰箱、香菸、玻璃瓶……各種各樣的廠)。南里有兩爿小學:實業小學和聚訓小學,都是有東西廂房的整幢三層樓房,到“公私合營”時合併為“銅仁路小學”。南里有“大雜弄”之稱。

安南路菜場

安南路菜場原住宅設計是在慈厚北里的,在安南路北側20弄到38弄之間,建有一個室內菜場,有柱樑屋頂無牆,約有八九百平方米。“小菜場”的三邊道路對面都開有沿街的商店,是當時住宅的配套商業網,這一圈地方一直被叫“小菜場”。後來這裡的居民多了,菜攤多得擺到安南路上成馬路菜場。菜攤從哈同路擺到赫德路(今常德路),在馬路中間及南北街沿共擺了四棣,排得比較有序。

安南路的南北兩側沿街有米店、肉店、飯店、南貨店、煤球店、剃頭店、裁縫店、百貨店、腳踏車行、五金店、茶館老虎灶、藥材店、薦頭店(現在稱保姆介紹所)、點心店、典當、布店、豆腐店(自產自銷的作坊)……還有各種飯攤、粥攤、點心攤。

這樣的一種市面,不管天氣冷熱,每天早晨四五點鐘就鬧猛了,各個攤頭都是撐著大的油布傘遮陽擋雨。小菜場有一個啞子專管菜場馬路的清掃,他力氣很大,大概當過兵,有時還會做做匍匐的表演。

馬路雖短小,但舊上海灘老照片上的商店廣告、大減價的旗子也有飄揚,市面也蠻繁榮,不僅周圍居民買菜購物,就是住在靜安寺華山路以及新閘路、鉅鹿路的居民也到這裡買菜。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老上海熱鬧的露天菜場

下午菜場收攤後有賣拳頭、賣狗皮膏藥、活猻出把戲、澆糖花、捏麵人、摸彩轉紅蛋、打康樂球、木頭人戲(布袋戲)、水果攤、小吃攤、雜貨攤、熟食……熱天做糖食的小販會邊做邊唱。到夜裡有小熱昏賣梨膏糖、唱滑稽、揚州人拉手風琴賣梨膏糖、廣東人演奏廣東音樂賣橄欖……等等。

照明用的是電石燈或者是汽油燈,現在已經尋不見了。唱滑稽的藝人還要用手抓一把白砂在地上畫界圈寫字,這種本事,相聲大師侯寶林講是一種特別的基本功,現在已經看不到撒砂寫字的這種表演了。

上海獨腳戲有一出叫《各種小販叫賣》,裡面的所有小販叫賣聲,在安南路及周圍不管是日裡還是半夜都能聽到。夜裡聽到賣點心的,住在樓上的人家把籃頭用繩子吊下去,小販會把點心放在籃裡,你吊上點心再把鈔票吊下去,雙方都很誠信。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賀友直作《大餅油條粢飯豆腐漿》

小菜場和弄堂裡也是孩童們白相的地方,造房子、踢毽子、官兵捉強盜、跳橡皮筋、打彈子、頂橄欖核、白相香菸牌子……都是些不用花費或少費錢的遊戲,小朋友一道白相處得都很好。

隨著時勢的變化,安南路菜場由室內擴到馬路上,到了20世紀50年代末時,許多賣菜人進工廠支援重工業,菜攤減少只剩一半不到,集中在西頭的馬路上。再加商店合併,整個安南路(安義路)的市面減去大半。1994年以後安義路兩邊弄堂的居民參加到百萬人大動遷行列中,從熱鬧的市中心搬到了西郊外環線旁的航華新村和龍柏新村(那時外環線還未劃出來),菜場從此消失了。

哈同花園

在安南路的東邊是上海灘上赫赫有名的、猶太人哈同的私家花園——愛儷園,習慣上俗稱“哈同花園”,建於20世紀初。筆者1943年出生在安南路35號,小時候常進到哈同花園去白相,看到的已是殘景,用磚牆竹籬笆圍著兩層樓中式樓房,彩色玻璃窗,亭臺樓擱,有屋高茂盛的大樹和花草,有人居住,南面有一座白色墳地,在偏靠靜安寺路一側。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愛儷園(哈同花園)大門

1953年在哈同花園的舊址上建造起蘇聯風格的“中蘇友好大廈”(包括“友誼電影院”,一般老年紀的都叫“友誼電影院”,現在叫“友誼會堂”),是上海解放後的第一大建築,由蘇聯專家幫助建造,我們看著日以繼夜地建造起來。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新建成的“中蘇友好大廈”

建成以後的第一次展覽會是“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成就展覽會”,開幕時非常隆重熱鬧,給參觀者每人發了一隻豎的長方形紀念章。那時我在銅仁路對過的實業小學和聚訓小學讀書,以後有展覽,就和小朋友常去參觀和白相。

在銅仁路上對著安南路的“安仁村”是解放後建造的新式公寓。在“安仁村”北側的低矮老舊房子近年拆除改造成新式的展覽用房,現名“敬華畫廊”(原哈同花園全部改建完畢)。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安仁村”北側的低矮老舊房子,

如今已是敬華藝術空間

最重要的建築

安義路最重要的建築就是毛澤東舊居。當年,毛澤東為了領導“驅逐湖南軍閥張敬堯”的運動,於1920年5月來到上海,住在今安義路63號。現在與之相鄰的5幢房子都保留下來,在樓前立有“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1920年毛澤東寓所舊址”的石碑。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修繕前的毛澤東舊居(安義路63號)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修繕後的毛澤東舊居

英商電車公司

安南路西頭的赫德路(今常德路80號)是英商電車公司,在解放後改名為“電車一場”,1908年3月5日上海第一輛從靜安寺發出的有軌電車從這裡開出,標誌著上海現代化的公共交通的開始。在裡面工作的工人大多租住在安南路和常德路的弄堂裡,便於上下班。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電車一場大門口,最後的紀念

在20世紀60年代,我在閘北發電廠工作,有時清晨就乘出場的有軌電車直到江灣五角場,再換乘75路公交車(現已取消了)到廠。電車一場在2002年底搬遷了,幾十年的瓦楞頂的停車棚和電車架空線都已拆除。筆者2002年7月在電車一場大門口留下了一張照片,上有“上海巴士一電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和“常德路80號”門牌,成為最後的紀念。

革命鬱家往事

革命家、經濟學家于光遠(本名鬱鍾正)的母親鬱華若(本名蔣文英,大家都叫她鬱媽媽)和於老的胞弟鬱鍾德等曾住在慈厚南里,直到解放後鬱媽媽住到兒子那裡去了。鬱媽媽的五個兒女解放前都參加了中國共產黨,大兒子鬱鍾正1937年到延安;女兒黎汶(原名鬱鍾媛)1940年到蘇北參加新四軍,鬱媽媽還冒著風險闖過多關到蘇北新四軍根據地去看望女兒;在上海的大女兒鬱鍾馥等三個兒女都是中共地下黨員,從事革命工作。鬱媽媽與中共上海地下黨的許多領導人有接觸。

當年,沈涵(解放後任上海市總工會副主席)由於宣傳新四軍的抗日事蹟勞累過度,十多天高燒不退,鬱媽媽日夜守護在病床邊,硬是從病魔手中把他奪了回來。鬱家成為祕密聯絡站後,小兒子鬱鍾德、小女兒鬱鍾娥也常在門外望風。

有次同一天鬱媽媽安排兩批地下黨人員在她家碰頭,但她能安排得兩批人員各不相見(地下黨員各不相知互不通氣)。鬱媽媽給地下黨做的義務有許許多多,是位有點傳奇色彩的老人!小兒子鬱鍾德參加中共地下黨後,1947年受命離家去崇明從事地下工作,鬱媽媽在小兒子離開自己身邊時,忍著內心的不捨鼓勵他:“你真的懂事了!飛吧!”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點擊上方藍字“檔案春秋”一鍵關注!

安義路建造於20世紀初,原來叫安南路。“安南”是“越南”舊時的叫法。約在1957年前把 “安南路”改名為“安源路”。“安源路”與玉佛寺前的“安遠路”讀音相近,常有人會搞錯。“安源路”叫了兩年多,再次改名為“安義路”至今。

安義路

變遷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安義路,在上海展覽中心西邊,在今天看來是一條很不起眼的小馬路,全長不足300米。在四五十年前它名頭響亮,全因“安義路菜場”(原來叫“安南路菜場”)。這個菜場從20世紀初開始經歷了八九十年的歷史。

安義路建造於20世紀初,原來叫安南路,我幼年時見到的是條彈硌路(用小的花崗石鋪的路),到20世紀50年代後期改為柏油馬路。“安南”是“越南”舊時的叫法。約在1957年前把 “安南路”改名為“安源路”。“安源路”與玉佛寺前的“安遠路”讀音相近,常有人會搞錯。筆者的一個親戚就經人指路找到安遠路去了,一直到半夜才找到我們在安源路的家。“安源路”叫了兩年多,再次改名為“安義路”至今。

位於上海展覽中心附近的安義路

慈厚南里、慈厚北里

在安南路(今安義路)的南側建造有“慈厚南里”和上海開出第一輛有軌電車的英商電車公司(是上海第一家現代公共交通公司)。北側建有“慈厚北里”和“泰威坊”。

南里與安南路、哈同路(今銅仁路)、福煦路(今延安中路)相通。北里與安南路、哈同路、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相通。泰威坊從安南路進出,本來與北不相通,到20世紀50年代時才與北邊的“金城別墅”通連。慈厚南北里是猶太人哈同建造的,其妻羅迦陵信佛教,故弄堂名帶有“慈”字。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昔日上海的彈硌路

慈厚南里有兩條南北向的總弄,與安南路、福煦路相通,南北有七條東西向的支弄與哈同路相通(西頭有電車公司不通),總弄和支弄都有大木門可關閉。

慈厚北里有一條南北向的總弄,與安南路、靜安寺路相通,南北有六條東西向的支弄與哈同路相通,有原來設計配套建造的“小菜場”和周圍的街面房子,後來與哈同路相通的支弄只有一條可通行,其他都改作商店了。

南里北里都是兩層樓磚木結構的石庫門房子。按結構分,有的有天井,有上下廂房、東西廂房,有兩層樓,有三層閣,有晒臺(在亭子間頂上,不是現在的陽臺),有的晒臺上還搭了木板房,用可翻移的小木梯上下晒臺。按功能分,每幢房子有客堂(前客堂和後客堂)、前樓、後樓、亭子間、灶披間 。除安南路20弄和38弄弄口外,所有通馬路的弄口上面都有過街樓。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富有上海特色的石庫門舊裡

原來是一幢房子住一戶人家,到20世紀30年代因戰亂大量難民到上海,此地一幢樓內也住了多家,像“72家房客”一樣,立不直人的二層樓(後客堂上面的小閣樓)有的也住一家。灶披間住人的各家只得在房門口、樓梯口、晒臺上生煤球爐燒飯。

弄堂裡有菸紙店、剃頭店、裁縫店、小麵館、油醬店(造坊)、湯包店、開廠的(有機器製造、印刷、磨刀、修冰箱、香菸、玻璃瓶……各種各樣的廠)。南里有兩爿小學:實業小學和聚訓小學,都是有東西廂房的整幢三層樓房,到“公私合營”時合併為“銅仁路小學”。南里有“大雜弄”之稱。

安南路菜場

安南路菜場原住宅設計是在慈厚北里的,在安南路北側20弄到38弄之間,建有一個室內菜場,有柱樑屋頂無牆,約有八九百平方米。“小菜場”的三邊道路對面都開有沿街的商店,是當時住宅的配套商業網,這一圈地方一直被叫“小菜場”。後來這裡的居民多了,菜攤多得擺到安南路上成馬路菜場。菜攤從哈同路擺到赫德路(今常德路),在馬路中間及南北街沿共擺了四棣,排得比較有序。

安南路的南北兩側沿街有米店、肉店、飯店、南貨店、煤球店、剃頭店、裁縫店、百貨店、腳踏車行、五金店、茶館老虎灶、藥材店、薦頭店(現在稱保姆介紹所)、點心店、典當、布店、豆腐店(自產自銷的作坊)……還有各種飯攤、粥攤、點心攤。

這樣的一種市面,不管天氣冷熱,每天早晨四五點鐘就鬧猛了,各個攤頭都是撐著大的油布傘遮陽擋雨。小菜場有一個啞子專管菜場馬路的清掃,他力氣很大,大概當過兵,有時還會做做匍匐的表演。

馬路雖短小,但舊上海灘老照片上的商店廣告、大減價的旗子也有飄揚,市面也蠻繁榮,不僅周圍居民買菜購物,就是住在靜安寺華山路以及新閘路、鉅鹿路的居民也到這裡買菜。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老上海熱鬧的露天菜場

下午菜場收攤後有賣拳頭、賣狗皮膏藥、活猻出把戲、澆糖花、捏麵人、摸彩轉紅蛋、打康樂球、木頭人戲(布袋戲)、水果攤、小吃攤、雜貨攤、熟食……熱天做糖食的小販會邊做邊唱。到夜裡有小熱昏賣梨膏糖、唱滑稽、揚州人拉手風琴賣梨膏糖、廣東人演奏廣東音樂賣橄欖……等等。

照明用的是電石燈或者是汽油燈,現在已經尋不見了。唱滑稽的藝人還要用手抓一把白砂在地上畫界圈寫字,這種本事,相聲大師侯寶林講是一種特別的基本功,現在已經看不到撒砂寫字的這種表演了。

上海獨腳戲有一出叫《各種小販叫賣》,裡面的所有小販叫賣聲,在安南路及周圍不管是日裡還是半夜都能聽到。夜裡聽到賣點心的,住在樓上的人家把籃頭用繩子吊下去,小販會把點心放在籃裡,你吊上點心再把鈔票吊下去,雙方都很誠信。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賀友直作《大餅油條粢飯豆腐漿》

小菜場和弄堂裡也是孩童們白相的地方,造房子、踢毽子、官兵捉強盜、跳橡皮筋、打彈子、頂橄欖核、白相香菸牌子……都是些不用花費或少費錢的遊戲,小朋友一道白相處得都很好。

隨著時勢的變化,安南路菜場由室內擴到馬路上,到了20世紀50年代末時,許多賣菜人進工廠支援重工業,菜攤減少只剩一半不到,集中在西頭的馬路上。再加商店合併,整個安南路(安義路)的市面減去大半。1994年以後安義路兩邊弄堂的居民參加到百萬人大動遷行列中,從熱鬧的市中心搬到了西郊外環線旁的航華新村和龍柏新村(那時外環線還未劃出來),菜場從此消失了。

哈同花園

在安南路的東邊是上海灘上赫赫有名的、猶太人哈同的私家花園——愛儷園,習慣上俗稱“哈同花園”,建於20世紀初。筆者1943年出生在安南路35號,小時候常進到哈同花園去白相,看到的已是殘景,用磚牆竹籬笆圍著兩層樓中式樓房,彩色玻璃窗,亭臺樓擱,有屋高茂盛的大樹和花草,有人居住,南面有一座白色墳地,在偏靠靜安寺路一側。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愛儷園(哈同花園)大門

1953年在哈同花園的舊址上建造起蘇聯風格的“中蘇友好大廈”(包括“友誼電影院”,一般老年紀的都叫“友誼電影院”,現在叫“友誼會堂”),是上海解放後的第一大建築,由蘇聯專家幫助建造,我們看著日以繼夜地建造起來。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新建成的“中蘇友好大廈”

建成以後的第一次展覽會是“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成就展覽會”,開幕時非常隆重熱鬧,給參觀者每人發了一隻豎的長方形紀念章。那時我在銅仁路對過的實業小學和聚訓小學讀書,以後有展覽,就和小朋友常去參觀和白相。

在銅仁路上對著安南路的“安仁村”是解放後建造的新式公寓。在“安仁村”北側的低矮老舊房子近年拆除改造成新式的展覽用房,現名“敬華畫廊”(原哈同花園全部改建完畢)。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安仁村”北側的低矮老舊房子,

如今已是敬華藝術空間

最重要的建築

安義路最重要的建築就是毛澤東舊居。當年,毛澤東為了領導“驅逐湖南軍閥張敬堯”的運動,於1920年5月來到上海,住在今安義路63號。現在與之相鄰的5幢房子都保留下來,在樓前立有“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1920年毛澤東寓所舊址”的石碑。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修繕前的毛澤東舊居(安義路63號)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修繕後的毛澤東舊居

英商電車公司

安南路西頭的赫德路(今常德路80號)是英商電車公司,在解放後改名為“電車一場”,1908年3月5日上海第一輛從靜安寺發出的有軌電車從這裡開出,標誌著上海現代化的公共交通的開始。在裡面工作的工人大多租住在安南路和常德路的弄堂裡,便於上下班。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電車一場大門口,最後的紀念

在20世紀60年代,我在閘北發電廠工作,有時清晨就乘出場的有軌電車直到江灣五角場,再換乘75路公交車(現已取消了)到廠。電車一場在2002年底搬遷了,幾十年的瓦楞頂的停車棚和電車架空線都已拆除。筆者2002年7月在電車一場大門口留下了一張照片,上有“上海巴士一電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和“常德路80號”門牌,成為最後的紀念。

革命鬱家往事

革命家、經濟學家于光遠(本名鬱鍾正)的母親鬱華若(本名蔣文英,大家都叫她鬱媽媽)和於老的胞弟鬱鍾德等曾住在慈厚南里,直到解放後鬱媽媽住到兒子那裡去了。鬱媽媽的五個兒女解放前都參加了中國共產黨,大兒子鬱鍾正1937年到延安;女兒黎汶(原名鬱鍾媛)1940年到蘇北參加新四軍,鬱媽媽還冒著風險闖過多關到蘇北新四軍根據地去看望女兒;在上海的大女兒鬱鍾馥等三個兒女都是中共地下黨員,從事革命工作。鬱媽媽與中共上海地下黨的許多領導人有接觸。

當年,沈涵(解放後任上海市總工會副主席)由於宣傳新四軍的抗日事蹟勞累過度,十多天高燒不退,鬱媽媽日夜守護在病床邊,硬是從病魔手中把他奪了回來。鬱家成為祕密聯絡站後,小兒子鬱鍾德、小女兒鬱鍾娥也常在門外望風。

有次同一天鬱媽媽安排兩批地下黨人員在她家碰頭,但她能安排得兩批人員各不相見(地下黨員各不相知互不通氣)。鬱媽媽給地下黨做的義務有許許多多,是位有點傳奇色彩的老人!小兒子鬱鍾德參加中共地下黨後,1947年受命離家去崇明從事地下工作,鬱媽媽在小兒子離開自己身邊時,忍著內心的不捨鼓勵他:“你真的懂事了!飛吧!”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于光遠

解放後鬱媽媽在外地從事革命工作的兒女回到上海,與大兒子鬱鍾正已失去了十二年多的聯繫,一家人相聚的喜悅是根本不能用文字來表達形容的!鬱媽媽解放後擔任政協靜安區第一屆常委和長寧區、靜安區的多屆常委。我小時候看到過這位慈祥的阿婆。

據鬱鍾德講,喬石(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在上海從事中共地下黨工作時,就是住在慈厚南里靠福煦路的“居士林”(今延安中路1266號)樓上。“居士林”與電車公司隔牆,前門在福煦路後門通弄堂,是佛教信徒誦經的場所,來往人多,也便於撤離。鬱鍾德就是在喬石領導下參加的地下黨工作。2014年7月23日我們在靜安區文史館做慈厚南里的口述採訪時,鬱鍾德、鄒其敏夫婦等鬱氏家人講述了部分往事。

“慈厚南里房客聯益會”

我們家住安南路35號,同樓過街樓住的許德華在市郵政局工作,解放前他曾被國民黨反動派在半夜裡逮捕入獄,許的妻子曾問我父親瞿思正能否擔保出獄?我父親答應願作擔保。解放後許任市郵政局保衛科長,恢復了賀德華的本名,大家才知道他是位中共地下黨員,以後他家搬離了,住到淮海路靠近襄陽公園的地方。

解放前許德華曾暗示我父親瞿思正看點進步刊物,還鼓勵我父親為大家做點好事。我父親與同住南里的聚訓小學校長曹志英,以及張桂卿、傅孟憲等幾位正派人士組織成立了“慈厚南里房客聯益會”(報舊上海市社會局未獲批准),為居民大眾辦事。解放後我父親把 “慈厚南里房客聯益會”的全部材料移交給“冬防隊”。我現在還保存著瞿思正在“慈厚南里房客聯益會”佈告上蓋章用的大小兩枚簽名章。

父親瞿思正解放前購買閱讀了《再造》《群眾》《展望》《文萃》等進步刊物,解放前反動派逮捕許德華時曾搜查過我家下面的“瑞康五金店”店堂,這些進步刊物如被查出父親也就被逮捕了。現在這些進步刊物我已全部無償捐贈給上海市檔案館收藏。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點擊上方藍字“檔案春秋”一鍵關注!

安義路建造於20世紀初,原來叫安南路。“安南”是“越南”舊時的叫法。約在1957年前把 “安南路”改名為“安源路”。“安源路”與玉佛寺前的“安遠路”讀音相近,常有人會搞錯。“安源路”叫了兩年多,再次改名為“安義路”至今。

安義路

變遷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安義路,在上海展覽中心西邊,在今天看來是一條很不起眼的小馬路,全長不足300米。在四五十年前它名頭響亮,全因“安義路菜場”(原來叫“安南路菜場”)。這個菜場從20世紀初開始經歷了八九十年的歷史。

安義路建造於20世紀初,原來叫安南路,我幼年時見到的是條彈硌路(用小的花崗石鋪的路),到20世紀50年代後期改為柏油馬路。“安南”是“越南”舊時的叫法。約在1957年前把 “安南路”改名為“安源路”。“安源路”與玉佛寺前的“安遠路”讀音相近,常有人會搞錯。筆者的一個親戚就經人指路找到安遠路去了,一直到半夜才找到我們在安源路的家。“安源路”叫了兩年多,再次改名為“安義路”至今。

位於上海展覽中心附近的安義路

慈厚南里、慈厚北里

在安南路(今安義路)的南側建造有“慈厚南里”和上海開出第一輛有軌電車的英商電車公司(是上海第一家現代公共交通公司)。北側建有“慈厚北里”和“泰威坊”。

南里與安南路、哈同路(今銅仁路)、福煦路(今延安中路)相通。北里與安南路、哈同路、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相通。泰威坊從安南路進出,本來與北不相通,到20世紀50年代時才與北邊的“金城別墅”通連。慈厚南北里是猶太人哈同建造的,其妻羅迦陵信佛教,故弄堂名帶有“慈”字。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昔日上海的彈硌路

慈厚南里有兩條南北向的總弄,與安南路、福煦路相通,南北有七條東西向的支弄與哈同路相通(西頭有電車公司不通),總弄和支弄都有大木門可關閉。

慈厚北里有一條南北向的總弄,與安南路、靜安寺路相通,南北有六條東西向的支弄與哈同路相通,有原來設計配套建造的“小菜場”和周圍的街面房子,後來與哈同路相通的支弄只有一條可通行,其他都改作商店了。

南里北里都是兩層樓磚木結構的石庫門房子。按結構分,有的有天井,有上下廂房、東西廂房,有兩層樓,有三層閣,有晒臺(在亭子間頂上,不是現在的陽臺),有的晒臺上還搭了木板房,用可翻移的小木梯上下晒臺。按功能分,每幢房子有客堂(前客堂和後客堂)、前樓、後樓、亭子間、灶披間 。除安南路20弄和38弄弄口外,所有通馬路的弄口上面都有過街樓。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富有上海特色的石庫門舊裡

原來是一幢房子住一戶人家,到20世紀30年代因戰亂大量難民到上海,此地一幢樓內也住了多家,像“72家房客”一樣,立不直人的二層樓(後客堂上面的小閣樓)有的也住一家。灶披間住人的各家只得在房門口、樓梯口、晒臺上生煤球爐燒飯。

弄堂裡有菸紙店、剃頭店、裁縫店、小麵館、油醬店(造坊)、湯包店、開廠的(有機器製造、印刷、磨刀、修冰箱、香菸、玻璃瓶……各種各樣的廠)。南里有兩爿小學:實業小學和聚訓小學,都是有東西廂房的整幢三層樓房,到“公私合營”時合併為“銅仁路小學”。南里有“大雜弄”之稱。

安南路菜場

安南路菜場原住宅設計是在慈厚北里的,在安南路北側20弄到38弄之間,建有一個室內菜場,有柱樑屋頂無牆,約有八九百平方米。“小菜場”的三邊道路對面都開有沿街的商店,是當時住宅的配套商業網,這一圈地方一直被叫“小菜場”。後來這裡的居民多了,菜攤多得擺到安南路上成馬路菜場。菜攤從哈同路擺到赫德路(今常德路),在馬路中間及南北街沿共擺了四棣,排得比較有序。

安南路的南北兩側沿街有米店、肉店、飯店、南貨店、煤球店、剃頭店、裁縫店、百貨店、腳踏車行、五金店、茶館老虎灶、藥材店、薦頭店(現在稱保姆介紹所)、點心店、典當、布店、豆腐店(自產自銷的作坊)……還有各種飯攤、粥攤、點心攤。

這樣的一種市面,不管天氣冷熱,每天早晨四五點鐘就鬧猛了,各個攤頭都是撐著大的油布傘遮陽擋雨。小菜場有一個啞子專管菜場馬路的清掃,他力氣很大,大概當過兵,有時還會做做匍匐的表演。

馬路雖短小,但舊上海灘老照片上的商店廣告、大減價的旗子也有飄揚,市面也蠻繁榮,不僅周圍居民買菜購物,就是住在靜安寺華山路以及新閘路、鉅鹿路的居民也到這裡買菜。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老上海熱鬧的露天菜場

下午菜場收攤後有賣拳頭、賣狗皮膏藥、活猻出把戲、澆糖花、捏麵人、摸彩轉紅蛋、打康樂球、木頭人戲(布袋戲)、水果攤、小吃攤、雜貨攤、熟食……熱天做糖食的小販會邊做邊唱。到夜裡有小熱昏賣梨膏糖、唱滑稽、揚州人拉手風琴賣梨膏糖、廣東人演奏廣東音樂賣橄欖……等等。

照明用的是電石燈或者是汽油燈,現在已經尋不見了。唱滑稽的藝人還要用手抓一把白砂在地上畫界圈寫字,這種本事,相聲大師侯寶林講是一種特別的基本功,現在已經看不到撒砂寫字的這種表演了。

上海獨腳戲有一出叫《各種小販叫賣》,裡面的所有小販叫賣聲,在安南路及周圍不管是日裡還是半夜都能聽到。夜裡聽到賣點心的,住在樓上的人家把籃頭用繩子吊下去,小販會把點心放在籃裡,你吊上點心再把鈔票吊下去,雙方都很誠信。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賀友直作《大餅油條粢飯豆腐漿》

小菜場和弄堂裡也是孩童們白相的地方,造房子、踢毽子、官兵捉強盜、跳橡皮筋、打彈子、頂橄欖核、白相香菸牌子……都是些不用花費或少費錢的遊戲,小朋友一道白相處得都很好。

隨著時勢的變化,安南路菜場由室內擴到馬路上,到了20世紀50年代末時,許多賣菜人進工廠支援重工業,菜攤減少只剩一半不到,集中在西頭的馬路上。再加商店合併,整個安南路(安義路)的市面減去大半。1994年以後安義路兩邊弄堂的居民參加到百萬人大動遷行列中,從熱鬧的市中心搬到了西郊外環線旁的航華新村和龍柏新村(那時外環線還未劃出來),菜場從此消失了。

哈同花園

在安南路的東邊是上海灘上赫赫有名的、猶太人哈同的私家花園——愛儷園,習慣上俗稱“哈同花園”,建於20世紀初。筆者1943年出生在安南路35號,小時候常進到哈同花園去白相,看到的已是殘景,用磚牆竹籬笆圍著兩層樓中式樓房,彩色玻璃窗,亭臺樓擱,有屋高茂盛的大樹和花草,有人居住,南面有一座白色墳地,在偏靠靜安寺路一側。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愛儷園(哈同花園)大門

1953年在哈同花園的舊址上建造起蘇聯風格的“中蘇友好大廈”(包括“友誼電影院”,一般老年紀的都叫“友誼電影院”,現在叫“友誼會堂”),是上海解放後的第一大建築,由蘇聯專家幫助建造,我們看著日以繼夜地建造起來。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新建成的“中蘇友好大廈”

建成以後的第一次展覽會是“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成就展覽會”,開幕時非常隆重熱鬧,給參觀者每人發了一隻豎的長方形紀念章。那時我在銅仁路對過的實業小學和聚訓小學讀書,以後有展覽,就和小朋友常去參觀和白相。

在銅仁路上對著安南路的“安仁村”是解放後建造的新式公寓。在“安仁村”北側的低矮老舊房子近年拆除改造成新式的展覽用房,現名“敬華畫廊”(原哈同花園全部改建完畢)。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安仁村”北側的低矮老舊房子,

如今已是敬華藝術空間

最重要的建築

安義路最重要的建築就是毛澤東舊居。當年,毛澤東為了領導“驅逐湖南軍閥張敬堯”的運動,於1920年5月來到上海,住在今安義路63號。現在與之相鄰的5幢房子都保留下來,在樓前立有“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1920年毛澤東寓所舊址”的石碑。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修繕前的毛澤東舊居(安義路63號)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修繕後的毛澤東舊居

英商電車公司

安南路西頭的赫德路(今常德路80號)是英商電車公司,在解放後改名為“電車一場”,1908年3月5日上海第一輛從靜安寺發出的有軌電車從這裡開出,標誌著上海現代化的公共交通的開始。在裡面工作的工人大多租住在安南路和常德路的弄堂裡,便於上下班。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電車一場大門口,最後的紀念

在20世紀60年代,我在閘北發電廠工作,有時清晨就乘出場的有軌電車直到江灣五角場,再換乘75路公交車(現已取消了)到廠。電車一場在2002年底搬遷了,幾十年的瓦楞頂的停車棚和電車架空線都已拆除。筆者2002年7月在電車一場大門口留下了一張照片,上有“上海巴士一電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和“常德路80號”門牌,成為最後的紀念。

革命鬱家往事

革命家、經濟學家于光遠(本名鬱鍾正)的母親鬱華若(本名蔣文英,大家都叫她鬱媽媽)和於老的胞弟鬱鍾德等曾住在慈厚南里,直到解放後鬱媽媽住到兒子那裡去了。鬱媽媽的五個兒女解放前都參加了中國共產黨,大兒子鬱鍾正1937年到延安;女兒黎汶(原名鬱鍾媛)1940年到蘇北參加新四軍,鬱媽媽還冒著風險闖過多關到蘇北新四軍根據地去看望女兒;在上海的大女兒鬱鍾馥等三個兒女都是中共地下黨員,從事革命工作。鬱媽媽與中共上海地下黨的許多領導人有接觸。

當年,沈涵(解放後任上海市總工會副主席)由於宣傳新四軍的抗日事蹟勞累過度,十多天高燒不退,鬱媽媽日夜守護在病床邊,硬是從病魔手中把他奪了回來。鬱家成為祕密聯絡站後,小兒子鬱鍾德、小女兒鬱鍾娥也常在門外望風。

有次同一天鬱媽媽安排兩批地下黨人員在她家碰頭,但她能安排得兩批人員各不相見(地下黨員各不相知互不通氣)。鬱媽媽給地下黨做的義務有許許多多,是位有點傳奇色彩的老人!小兒子鬱鍾德參加中共地下黨後,1947年受命離家去崇明從事地下工作,鬱媽媽在小兒子離開自己身邊時,忍著內心的不捨鼓勵他:“你真的懂事了!飛吧!”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于光遠

解放後鬱媽媽在外地從事革命工作的兒女回到上海,與大兒子鬱鍾正已失去了十二年多的聯繫,一家人相聚的喜悅是根本不能用文字來表達形容的!鬱媽媽解放後擔任政協靜安區第一屆常委和長寧區、靜安區的多屆常委。我小時候看到過這位慈祥的阿婆。

據鬱鍾德講,喬石(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在上海從事中共地下黨工作時,就是住在慈厚南里靠福煦路的“居士林”(今延安中路1266號)樓上。“居士林”與電車公司隔牆,前門在福煦路後門通弄堂,是佛教信徒誦經的場所,來往人多,也便於撤離。鬱鍾德就是在喬石領導下參加的地下黨工作。2014年7月23日我們在靜安區文史館做慈厚南里的口述採訪時,鬱鍾德、鄒其敏夫婦等鬱氏家人講述了部分往事。

“慈厚南里房客聯益會”

我們家住安南路35號,同樓過街樓住的許德華在市郵政局工作,解放前他曾被國民黨反動派在半夜裡逮捕入獄,許的妻子曾問我父親瞿思正能否擔保出獄?我父親答應願作擔保。解放後許任市郵政局保衛科長,恢復了賀德華的本名,大家才知道他是位中共地下黨員,以後他家搬離了,住到淮海路靠近襄陽公園的地方。

解放前許德華曾暗示我父親瞿思正看點進步刊物,還鼓勵我父親為大家做點好事。我父親與同住南里的聚訓小學校長曹志英,以及張桂卿、傅孟憲等幾位正派人士組織成立了“慈厚南里房客聯益會”(報舊上海市社會局未獲批准),為居民大眾辦事。解放後我父親把 “慈厚南里房客聯益會”的全部材料移交給“冬防隊”。我現在還保存著瞿思正在“慈厚南里房客聯益會”佈告上蓋章用的大小兩枚簽名章。

父親瞿思正解放前購買閱讀了《再造》《群眾》《展望》《文萃》等進步刊物,解放前反動派逮捕許德華時曾搜查過我家下面的“瑞康五金店”店堂,這些進步刊物如被查出父親也就被逮捕了。現在這些進步刊物我已全部無償捐贈給上海市檔案館收藏。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再造》第2卷第2期內文(上海市檔案館藏)

瞿思正解放後在慈厚南里北里的人民代表選區,得到選民們的信任,被選為靜安區和新成區(兩區先後撤併過)第一屆至第六屆區人民代表,1955年底被中共靜安區委統戰部安排進入靜安區政協任副祕書長職,並任區政協第一屆常委和以後的三屆四屆常委,直至退休。

曾於此居住的那些人

慈厚南里的陳宏閣,是新中國人民幣印鈔機的發明者,1957年國慶節登上天安門觀禮臺,1958年“五一”節到北京參加天安門城樓觀禮,全國勞動模範,享受專家級待遇。

安南路這個地方曾居住過的名人有郭沫若、田漢、國民黨高級將領陳儀、大畫家徐悲鴻前妻蔣碧薇的父親、太極拳北派南傳之功臣陳微明、作家戴望舒。在電車公司常德路對面嘉禾里居住過郁達夫和王映霞。還有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著名音樂家、畫家嚴折西和他第二任夫人楊碧君,筆者與嚴楊二老曾是慈厚北里的對門鄰居。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點擊上方藍字“檔案春秋”一鍵關注!

安義路建造於20世紀初,原來叫安南路。“安南”是“越南”舊時的叫法。約在1957年前把 “安南路”改名為“安源路”。“安源路”與玉佛寺前的“安遠路”讀音相近,常有人會搞錯。“安源路”叫了兩年多,再次改名為“安義路”至今。

安義路

變遷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安義路,在上海展覽中心西邊,在今天看來是一條很不起眼的小馬路,全長不足300米。在四五十年前它名頭響亮,全因“安義路菜場”(原來叫“安南路菜場”)。這個菜場從20世紀初開始經歷了八九十年的歷史。

安義路建造於20世紀初,原來叫安南路,我幼年時見到的是條彈硌路(用小的花崗石鋪的路),到20世紀50年代後期改為柏油馬路。“安南”是“越南”舊時的叫法。約在1957年前把 “安南路”改名為“安源路”。“安源路”與玉佛寺前的“安遠路”讀音相近,常有人會搞錯。筆者的一個親戚就經人指路找到安遠路去了,一直到半夜才找到我們在安源路的家。“安源路”叫了兩年多,再次改名為“安義路”至今。

位於上海展覽中心附近的安義路

慈厚南里、慈厚北里

在安南路(今安義路)的南側建造有“慈厚南里”和上海開出第一輛有軌電車的英商電車公司(是上海第一家現代公共交通公司)。北側建有“慈厚北里”和“泰威坊”。

南里與安南路、哈同路(今銅仁路)、福煦路(今延安中路)相通。北里與安南路、哈同路、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相通。泰威坊從安南路進出,本來與北不相通,到20世紀50年代時才與北邊的“金城別墅”通連。慈厚南北里是猶太人哈同建造的,其妻羅迦陵信佛教,故弄堂名帶有“慈”字。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昔日上海的彈硌路

慈厚南里有兩條南北向的總弄,與安南路、福煦路相通,南北有七條東西向的支弄與哈同路相通(西頭有電車公司不通),總弄和支弄都有大木門可關閉。

慈厚北里有一條南北向的總弄,與安南路、靜安寺路相通,南北有六條東西向的支弄與哈同路相通,有原來設計配套建造的“小菜場”和周圍的街面房子,後來與哈同路相通的支弄只有一條可通行,其他都改作商店了。

南里北里都是兩層樓磚木結構的石庫門房子。按結構分,有的有天井,有上下廂房、東西廂房,有兩層樓,有三層閣,有晒臺(在亭子間頂上,不是現在的陽臺),有的晒臺上還搭了木板房,用可翻移的小木梯上下晒臺。按功能分,每幢房子有客堂(前客堂和後客堂)、前樓、後樓、亭子間、灶披間 。除安南路20弄和38弄弄口外,所有通馬路的弄口上面都有過街樓。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富有上海特色的石庫門舊裡

原來是一幢房子住一戶人家,到20世紀30年代因戰亂大量難民到上海,此地一幢樓內也住了多家,像“72家房客”一樣,立不直人的二層樓(後客堂上面的小閣樓)有的也住一家。灶披間住人的各家只得在房門口、樓梯口、晒臺上生煤球爐燒飯。

弄堂裡有菸紙店、剃頭店、裁縫店、小麵館、油醬店(造坊)、湯包店、開廠的(有機器製造、印刷、磨刀、修冰箱、香菸、玻璃瓶……各種各樣的廠)。南里有兩爿小學:實業小學和聚訓小學,都是有東西廂房的整幢三層樓房,到“公私合營”時合併為“銅仁路小學”。南里有“大雜弄”之稱。

安南路菜場

安南路菜場原住宅設計是在慈厚北里的,在安南路北側20弄到38弄之間,建有一個室內菜場,有柱樑屋頂無牆,約有八九百平方米。“小菜場”的三邊道路對面都開有沿街的商店,是當時住宅的配套商業網,這一圈地方一直被叫“小菜場”。後來這裡的居民多了,菜攤多得擺到安南路上成馬路菜場。菜攤從哈同路擺到赫德路(今常德路),在馬路中間及南北街沿共擺了四棣,排得比較有序。

安南路的南北兩側沿街有米店、肉店、飯店、南貨店、煤球店、剃頭店、裁縫店、百貨店、腳踏車行、五金店、茶館老虎灶、藥材店、薦頭店(現在稱保姆介紹所)、點心店、典當、布店、豆腐店(自產自銷的作坊)……還有各種飯攤、粥攤、點心攤。

這樣的一種市面,不管天氣冷熱,每天早晨四五點鐘就鬧猛了,各個攤頭都是撐著大的油布傘遮陽擋雨。小菜場有一個啞子專管菜場馬路的清掃,他力氣很大,大概當過兵,有時還會做做匍匐的表演。

馬路雖短小,但舊上海灘老照片上的商店廣告、大減價的旗子也有飄揚,市面也蠻繁榮,不僅周圍居民買菜購物,就是住在靜安寺華山路以及新閘路、鉅鹿路的居民也到這裡買菜。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老上海熱鬧的露天菜場

下午菜場收攤後有賣拳頭、賣狗皮膏藥、活猻出把戲、澆糖花、捏麵人、摸彩轉紅蛋、打康樂球、木頭人戲(布袋戲)、水果攤、小吃攤、雜貨攤、熟食……熱天做糖食的小販會邊做邊唱。到夜裡有小熱昏賣梨膏糖、唱滑稽、揚州人拉手風琴賣梨膏糖、廣東人演奏廣東音樂賣橄欖……等等。

照明用的是電石燈或者是汽油燈,現在已經尋不見了。唱滑稽的藝人還要用手抓一把白砂在地上畫界圈寫字,這種本事,相聲大師侯寶林講是一種特別的基本功,現在已經看不到撒砂寫字的這種表演了。

上海獨腳戲有一出叫《各種小販叫賣》,裡面的所有小販叫賣聲,在安南路及周圍不管是日裡還是半夜都能聽到。夜裡聽到賣點心的,住在樓上的人家把籃頭用繩子吊下去,小販會把點心放在籃裡,你吊上點心再把鈔票吊下去,雙方都很誠信。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賀友直作《大餅油條粢飯豆腐漿》

小菜場和弄堂裡也是孩童們白相的地方,造房子、踢毽子、官兵捉強盜、跳橡皮筋、打彈子、頂橄欖核、白相香菸牌子……都是些不用花費或少費錢的遊戲,小朋友一道白相處得都很好。

隨著時勢的變化,安南路菜場由室內擴到馬路上,到了20世紀50年代末時,許多賣菜人進工廠支援重工業,菜攤減少只剩一半不到,集中在西頭的馬路上。再加商店合併,整個安南路(安義路)的市面減去大半。1994年以後安義路兩邊弄堂的居民參加到百萬人大動遷行列中,從熱鬧的市中心搬到了西郊外環線旁的航華新村和龍柏新村(那時外環線還未劃出來),菜場從此消失了。

哈同花園

在安南路的東邊是上海灘上赫赫有名的、猶太人哈同的私家花園——愛儷園,習慣上俗稱“哈同花園”,建於20世紀初。筆者1943年出生在安南路35號,小時候常進到哈同花園去白相,看到的已是殘景,用磚牆竹籬笆圍著兩層樓中式樓房,彩色玻璃窗,亭臺樓擱,有屋高茂盛的大樹和花草,有人居住,南面有一座白色墳地,在偏靠靜安寺路一側。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愛儷園(哈同花園)大門

1953年在哈同花園的舊址上建造起蘇聯風格的“中蘇友好大廈”(包括“友誼電影院”,一般老年紀的都叫“友誼電影院”,現在叫“友誼會堂”),是上海解放後的第一大建築,由蘇聯專家幫助建造,我們看著日以繼夜地建造起來。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新建成的“中蘇友好大廈”

建成以後的第一次展覽會是“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成就展覽會”,開幕時非常隆重熱鬧,給參觀者每人發了一隻豎的長方形紀念章。那時我在銅仁路對過的實業小學和聚訓小學讀書,以後有展覽,就和小朋友常去參觀和白相。

在銅仁路上對著安南路的“安仁村”是解放後建造的新式公寓。在“安仁村”北側的低矮老舊房子近年拆除改造成新式的展覽用房,現名“敬華畫廊”(原哈同花園全部改建完畢)。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安仁村”北側的低矮老舊房子,

如今已是敬華藝術空間

最重要的建築

安義路最重要的建築就是毛澤東舊居。當年,毛澤東為了領導“驅逐湖南軍閥張敬堯”的運動,於1920年5月來到上海,住在今安義路63號。現在與之相鄰的5幢房子都保留下來,在樓前立有“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1920年毛澤東寓所舊址”的石碑。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修繕前的毛澤東舊居(安義路63號)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修繕後的毛澤東舊居

英商電車公司

安南路西頭的赫德路(今常德路80號)是英商電車公司,在解放後改名為“電車一場”,1908年3月5日上海第一輛從靜安寺發出的有軌電車從這裡開出,標誌著上海現代化的公共交通的開始。在裡面工作的工人大多租住在安南路和常德路的弄堂裡,便於上下班。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電車一場大門口,最後的紀念

在20世紀60年代,我在閘北發電廠工作,有時清晨就乘出場的有軌電車直到江灣五角場,再換乘75路公交車(現已取消了)到廠。電車一場在2002年底搬遷了,幾十年的瓦楞頂的停車棚和電車架空線都已拆除。筆者2002年7月在電車一場大門口留下了一張照片,上有“上海巴士一電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和“常德路80號”門牌,成為最後的紀念。

革命鬱家往事

革命家、經濟學家于光遠(本名鬱鍾正)的母親鬱華若(本名蔣文英,大家都叫她鬱媽媽)和於老的胞弟鬱鍾德等曾住在慈厚南里,直到解放後鬱媽媽住到兒子那裡去了。鬱媽媽的五個兒女解放前都參加了中國共產黨,大兒子鬱鍾正1937年到延安;女兒黎汶(原名鬱鍾媛)1940年到蘇北參加新四軍,鬱媽媽還冒著風險闖過多關到蘇北新四軍根據地去看望女兒;在上海的大女兒鬱鍾馥等三個兒女都是中共地下黨員,從事革命工作。鬱媽媽與中共上海地下黨的許多領導人有接觸。

當年,沈涵(解放後任上海市總工會副主席)由於宣傳新四軍的抗日事蹟勞累過度,十多天高燒不退,鬱媽媽日夜守護在病床邊,硬是從病魔手中把他奪了回來。鬱家成為祕密聯絡站後,小兒子鬱鍾德、小女兒鬱鍾娥也常在門外望風。

有次同一天鬱媽媽安排兩批地下黨人員在她家碰頭,但她能安排得兩批人員各不相見(地下黨員各不相知互不通氣)。鬱媽媽給地下黨做的義務有許許多多,是位有點傳奇色彩的老人!小兒子鬱鍾德參加中共地下黨後,1947年受命離家去崇明從事地下工作,鬱媽媽在小兒子離開自己身邊時,忍著內心的不捨鼓勵他:“你真的懂事了!飛吧!”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于光遠

解放後鬱媽媽在外地從事革命工作的兒女回到上海,與大兒子鬱鍾正已失去了十二年多的聯繫,一家人相聚的喜悅是根本不能用文字來表達形容的!鬱媽媽解放後擔任政協靜安區第一屆常委和長寧區、靜安區的多屆常委。我小時候看到過這位慈祥的阿婆。

據鬱鍾德講,喬石(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在上海從事中共地下黨工作時,就是住在慈厚南里靠福煦路的“居士林”(今延安中路1266號)樓上。“居士林”與電車公司隔牆,前門在福煦路後門通弄堂,是佛教信徒誦經的場所,來往人多,也便於撤離。鬱鍾德就是在喬石領導下參加的地下黨工作。2014年7月23日我們在靜安區文史館做慈厚南里的口述採訪時,鬱鍾德、鄒其敏夫婦等鬱氏家人講述了部分往事。

“慈厚南里房客聯益會”

我們家住安南路35號,同樓過街樓住的許德華在市郵政局工作,解放前他曾被國民黨反動派在半夜裡逮捕入獄,許的妻子曾問我父親瞿思正能否擔保出獄?我父親答應願作擔保。解放後許任市郵政局保衛科長,恢復了賀德華的本名,大家才知道他是位中共地下黨員,以後他家搬離了,住到淮海路靠近襄陽公園的地方。

解放前許德華曾暗示我父親瞿思正看點進步刊物,還鼓勵我父親為大家做點好事。我父親與同住南里的聚訓小學校長曹志英,以及張桂卿、傅孟憲等幾位正派人士組織成立了“慈厚南里房客聯益會”(報舊上海市社會局未獲批准),為居民大眾辦事。解放後我父親把 “慈厚南里房客聯益會”的全部材料移交給“冬防隊”。我現在還保存著瞿思正在“慈厚南里房客聯益會”佈告上蓋章用的大小兩枚簽名章。

父親瞿思正解放前購買閱讀了《再造》《群眾》《展望》《文萃》等進步刊物,解放前反動派逮捕許德華時曾搜查過我家下面的“瑞康五金店”店堂,這些進步刊物如被查出父親也就被逮捕了。現在這些進步刊物我已全部無償捐贈給上海市檔案館收藏。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再造》第2卷第2期內文(上海市檔案館藏)

瞿思正解放後在慈厚南里北里的人民代表選區,得到選民們的信任,被選為靜安區和新成區(兩區先後撤併過)第一屆至第六屆區人民代表,1955年底被中共靜安區委統戰部安排進入靜安區政協任副祕書長職,並任區政協第一屆常委和以後的三屆四屆常委,直至退休。

曾於此居住的那些人

慈厚南里的陳宏閣,是新中國人民幣印鈔機的發明者,1957年國慶節登上天安門觀禮臺,1958年“五一”節到北京參加天安門城樓觀禮,全國勞動模範,享受專家級待遇。

安南路這個地方曾居住過的名人有郭沫若、田漢、國民黨高級將領陳儀、大畫家徐悲鴻前妻蔣碧薇的父親、太極拳北派南傳之功臣陳微明、作家戴望舒。在電車公司常德路對面嘉禾里居住過郁達夫和王映霞。還有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著名音樂家、畫家嚴折西和他第二任夫人楊碧君,筆者與嚴楊二老曾是慈厚北里的對門鄰居。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嚴折西和明月社:

二排左一嚴折西、其左後一女士薛玲仙、

前排中坐者黎錦光、後排右三聶耳、後排左二嚴華

嚴是“明月社”成員,曾參與招聘聶耳等人,是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中張忠良父親的扮演者嚴工上的三公子。工上公有個凡、與今、折西三子,月嫻、月泠、月美三女,解放前三個兒子都是音樂作畫名人,三個女兒是電影明星,嚴工上也是電影明星。

楊碧君是聶耳與安娥創作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賣報歌》賣報童的原型,參加拍攝過八部電影,也是電影明星。嚴折西的前妻是薛玲仙,是舊上海灘的“四大天王”之一。嚴家是一門藝術人家。“金嗓子”周璇與嚴楊二人是好朋友,曾來看望嚴楊,造成弄堂轟動爭相看大明星。楊於2018年1月8日謝世,享年96歲。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點擊上方藍字“檔案春秋”一鍵關注!

安義路建造於20世紀初,原來叫安南路。“安南”是“越南”舊時的叫法。約在1957年前把 “安南路”改名為“安源路”。“安源路”與玉佛寺前的“安遠路”讀音相近,常有人會搞錯。“安源路”叫了兩年多,再次改名為“安義路”至今。

安義路

變遷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安義路,在上海展覽中心西邊,在今天看來是一條很不起眼的小馬路,全長不足300米。在四五十年前它名頭響亮,全因“安義路菜場”(原來叫“安南路菜場”)。這個菜場從20世紀初開始經歷了八九十年的歷史。

安義路建造於20世紀初,原來叫安南路,我幼年時見到的是條彈硌路(用小的花崗石鋪的路),到20世紀50年代後期改為柏油馬路。“安南”是“越南”舊時的叫法。約在1957年前把 “安南路”改名為“安源路”。“安源路”與玉佛寺前的“安遠路”讀音相近,常有人會搞錯。筆者的一個親戚就經人指路找到安遠路去了,一直到半夜才找到我們在安源路的家。“安源路”叫了兩年多,再次改名為“安義路”至今。

位於上海展覽中心附近的安義路

慈厚南里、慈厚北里

在安南路(今安義路)的南側建造有“慈厚南里”和上海開出第一輛有軌電車的英商電車公司(是上海第一家現代公共交通公司)。北側建有“慈厚北里”和“泰威坊”。

南里與安南路、哈同路(今銅仁路)、福煦路(今延安中路)相通。北里與安南路、哈同路、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相通。泰威坊從安南路進出,本來與北不相通,到20世紀50年代時才與北邊的“金城別墅”通連。慈厚南北里是猶太人哈同建造的,其妻羅迦陵信佛教,故弄堂名帶有“慈”字。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昔日上海的彈硌路

慈厚南里有兩條南北向的總弄,與安南路、福煦路相通,南北有七條東西向的支弄與哈同路相通(西頭有電車公司不通),總弄和支弄都有大木門可關閉。

慈厚北里有一條南北向的總弄,與安南路、靜安寺路相通,南北有六條東西向的支弄與哈同路相通,有原來設計配套建造的“小菜場”和周圍的街面房子,後來與哈同路相通的支弄只有一條可通行,其他都改作商店了。

南里北里都是兩層樓磚木結構的石庫門房子。按結構分,有的有天井,有上下廂房、東西廂房,有兩層樓,有三層閣,有晒臺(在亭子間頂上,不是現在的陽臺),有的晒臺上還搭了木板房,用可翻移的小木梯上下晒臺。按功能分,每幢房子有客堂(前客堂和後客堂)、前樓、後樓、亭子間、灶披間 。除安南路20弄和38弄弄口外,所有通馬路的弄口上面都有過街樓。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富有上海特色的石庫門舊裡

原來是一幢房子住一戶人家,到20世紀30年代因戰亂大量難民到上海,此地一幢樓內也住了多家,像“72家房客”一樣,立不直人的二層樓(後客堂上面的小閣樓)有的也住一家。灶披間住人的各家只得在房門口、樓梯口、晒臺上生煤球爐燒飯。

弄堂裡有菸紙店、剃頭店、裁縫店、小麵館、油醬店(造坊)、湯包店、開廠的(有機器製造、印刷、磨刀、修冰箱、香菸、玻璃瓶……各種各樣的廠)。南里有兩爿小學:實業小學和聚訓小學,都是有東西廂房的整幢三層樓房,到“公私合營”時合併為“銅仁路小學”。南里有“大雜弄”之稱。

安南路菜場

安南路菜場原住宅設計是在慈厚北里的,在安南路北側20弄到38弄之間,建有一個室內菜場,有柱樑屋頂無牆,約有八九百平方米。“小菜場”的三邊道路對面都開有沿街的商店,是當時住宅的配套商業網,這一圈地方一直被叫“小菜場”。後來這裡的居民多了,菜攤多得擺到安南路上成馬路菜場。菜攤從哈同路擺到赫德路(今常德路),在馬路中間及南北街沿共擺了四棣,排得比較有序。

安南路的南北兩側沿街有米店、肉店、飯店、南貨店、煤球店、剃頭店、裁縫店、百貨店、腳踏車行、五金店、茶館老虎灶、藥材店、薦頭店(現在稱保姆介紹所)、點心店、典當、布店、豆腐店(自產自銷的作坊)……還有各種飯攤、粥攤、點心攤。

這樣的一種市面,不管天氣冷熱,每天早晨四五點鐘就鬧猛了,各個攤頭都是撐著大的油布傘遮陽擋雨。小菜場有一個啞子專管菜場馬路的清掃,他力氣很大,大概當過兵,有時還會做做匍匐的表演。

馬路雖短小,但舊上海灘老照片上的商店廣告、大減價的旗子也有飄揚,市面也蠻繁榮,不僅周圍居民買菜購物,就是住在靜安寺華山路以及新閘路、鉅鹿路的居民也到這裡買菜。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老上海熱鬧的露天菜場

下午菜場收攤後有賣拳頭、賣狗皮膏藥、活猻出把戲、澆糖花、捏麵人、摸彩轉紅蛋、打康樂球、木頭人戲(布袋戲)、水果攤、小吃攤、雜貨攤、熟食……熱天做糖食的小販會邊做邊唱。到夜裡有小熱昏賣梨膏糖、唱滑稽、揚州人拉手風琴賣梨膏糖、廣東人演奏廣東音樂賣橄欖……等等。

照明用的是電石燈或者是汽油燈,現在已經尋不見了。唱滑稽的藝人還要用手抓一把白砂在地上畫界圈寫字,這種本事,相聲大師侯寶林講是一種特別的基本功,現在已經看不到撒砂寫字的這種表演了。

上海獨腳戲有一出叫《各種小販叫賣》,裡面的所有小販叫賣聲,在安南路及周圍不管是日裡還是半夜都能聽到。夜裡聽到賣點心的,住在樓上的人家把籃頭用繩子吊下去,小販會把點心放在籃裡,你吊上點心再把鈔票吊下去,雙方都很誠信。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賀友直作《大餅油條粢飯豆腐漿》

小菜場和弄堂裡也是孩童們白相的地方,造房子、踢毽子、官兵捉強盜、跳橡皮筋、打彈子、頂橄欖核、白相香菸牌子……都是些不用花費或少費錢的遊戲,小朋友一道白相處得都很好。

隨著時勢的變化,安南路菜場由室內擴到馬路上,到了20世紀50年代末時,許多賣菜人進工廠支援重工業,菜攤減少只剩一半不到,集中在西頭的馬路上。再加商店合併,整個安南路(安義路)的市面減去大半。1994年以後安義路兩邊弄堂的居民參加到百萬人大動遷行列中,從熱鬧的市中心搬到了西郊外環線旁的航華新村和龍柏新村(那時外環線還未劃出來),菜場從此消失了。

哈同花園

在安南路的東邊是上海灘上赫赫有名的、猶太人哈同的私家花園——愛儷園,習慣上俗稱“哈同花園”,建於20世紀初。筆者1943年出生在安南路35號,小時候常進到哈同花園去白相,看到的已是殘景,用磚牆竹籬笆圍著兩層樓中式樓房,彩色玻璃窗,亭臺樓擱,有屋高茂盛的大樹和花草,有人居住,南面有一座白色墳地,在偏靠靜安寺路一側。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愛儷園(哈同花園)大門

1953年在哈同花園的舊址上建造起蘇聯風格的“中蘇友好大廈”(包括“友誼電影院”,一般老年紀的都叫“友誼電影院”,現在叫“友誼會堂”),是上海解放後的第一大建築,由蘇聯專家幫助建造,我們看著日以繼夜地建造起來。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新建成的“中蘇友好大廈”

建成以後的第一次展覽會是“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成就展覽會”,開幕時非常隆重熱鬧,給參觀者每人發了一隻豎的長方形紀念章。那時我在銅仁路對過的實業小學和聚訓小學讀書,以後有展覽,就和小朋友常去參觀和白相。

在銅仁路上對著安南路的“安仁村”是解放後建造的新式公寓。在“安仁村”北側的低矮老舊房子近年拆除改造成新式的展覽用房,現名“敬華畫廊”(原哈同花園全部改建完畢)。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安仁村”北側的低矮老舊房子,

如今已是敬華藝術空間

最重要的建築

安義路最重要的建築就是毛澤東舊居。當年,毛澤東為了領導“驅逐湖南軍閥張敬堯”的運動,於1920年5月來到上海,住在今安義路63號。現在與之相鄰的5幢房子都保留下來,在樓前立有“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1920年毛澤東寓所舊址”的石碑。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修繕前的毛澤東舊居(安義路63號)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修繕後的毛澤東舊居

英商電車公司

安南路西頭的赫德路(今常德路80號)是英商電車公司,在解放後改名為“電車一場”,1908年3月5日上海第一輛從靜安寺發出的有軌電車從這裡開出,標誌著上海現代化的公共交通的開始。在裡面工作的工人大多租住在安南路和常德路的弄堂裡,便於上下班。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電車一場大門口,最後的紀念

在20世紀60年代,我在閘北發電廠工作,有時清晨就乘出場的有軌電車直到江灣五角場,再換乘75路公交車(現已取消了)到廠。電車一場在2002年底搬遷了,幾十年的瓦楞頂的停車棚和電車架空線都已拆除。筆者2002年7月在電車一場大門口留下了一張照片,上有“上海巴士一電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和“常德路80號”門牌,成為最後的紀念。

革命鬱家往事

革命家、經濟學家于光遠(本名鬱鍾正)的母親鬱華若(本名蔣文英,大家都叫她鬱媽媽)和於老的胞弟鬱鍾德等曾住在慈厚南里,直到解放後鬱媽媽住到兒子那裡去了。鬱媽媽的五個兒女解放前都參加了中國共產黨,大兒子鬱鍾正1937年到延安;女兒黎汶(原名鬱鍾媛)1940年到蘇北參加新四軍,鬱媽媽還冒著風險闖過多關到蘇北新四軍根據地去看望女兒;在上海的大女兒鬱鍾馥等三個兒女都是中共地下黨員,從事革命工作。鬱媽媽與中共上海地下黨的許多領導人有接觸。

當年,沈涵(解放後任上海市總工會副主席)由於宣傳新四軍的抗日事蹟勞累過度,十多天高燒不退,鬱媽媽日夜守護在病床邊,硬是從病魔手中把他奪了回來。鬱家成為祕密聯絡站後,小兒子鬱鍾德、小女兒鬱鍾娥也常在門外望風。

有次同一天鬱媽媽安排兩批地下黨人員在她家碰頭,但她能安排得兩批人員各不相見(地下黨員各不相知互不通氣)。鬱媽媽給地下黨做的義務有許許多多,是位有點傳奇色彩的老人!小兒子鬱鍾德參加中共地下黨後,1947年受命離家去崇明從事地下工作,鬱媽媽在小兒子離開自己身邊時,忍著內心的不捨鼓勵他:“你真的懂事了!飛吧!”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于光遠

解放後鬱媽媽在外地從事革命工作的兒女回到上海,與大兒子鬱鍾正已失去了十二年多的聯繫,一家人相聚的喜悅是根本不能用文字來表達形容的!鬱媽媽解放後擔任政協靜安區第一屆常委和長寧區、靜安區的多屆常委。我小時候看到過這位慈祥的阿婆。

據鬱鍾德講,喬石(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在上海從事中共地下黨工作時,就是住在慈厚南里靠福煦路的“居士林”(今延安中路1266號)樓上。“居士林”與電車公司隔牆,前門在福煦路後門通弄堂,是佛教信徒誦經的場所,來往人多,也便於撤離。鬱鍾德就是在喬石領導下參加的地下黨工作。2014年7月23日我們在靜安區文史館做慈厚南里的口述採訪時,鬱鍾德、鄒其敏夫婦等鬱氏家人講述了部分往事。

“慈厚南里房客聯益會”

我們家住安南路35號,同樓過街樓住的許德華在市郵政局工作,解放前他曾被國民黨反動派在半夜裡逮捕入獄,許的妻子曾問我父親瞿思正能否擔保出獄?我父親答應願作擔保。解放後許任市郵政局保衛科長,恢復了賀德華的本名,大家才知道他是位中共地下黨員,以後他家搬離了,住到淮海路靠近襄陽公園的地方。

解放前許德華曾暗示我父親瞿思正看點進步刊物,還鼓勵我父親為大家做點好事。我父親與同住南里的聚訓小學校長曹志英,以及張桂卿、傅孟憲等幾位正派人士組織成立了“慈厚南里房客聯益會”(報舊上海市社會局未獲批准),為居民大眾辦事。解放後我父親把 “慈厚南里房客聯益會”的全部材料移交給“冬防隊”。我現在還保存著瞿思正在“慈厚南里房客聯益會”佈告上蓋章用的大小兩枚簽名章。

父親瞿思正解放前購買閱讀了《再造》《群眾》《展望》《文萃》等進步刊物,解放前反動派逮捕許德華時曾搜查過我家下面的“瑞康五金店”店堂,這些進步刊物如被查出父親也就被逮捕了。現在這些進步刊物我已全部無償捐贈給上海市檔案館收藏。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再造》第2卷第2期內文(上海市檔案館藏)

瞿思正解放後在慈厚南里北里的人民代表選區,得到選民們的信任,被選為靜安區和新成區(兩區先後撤併過)第一屆至第六屆區人民代表,1955年底被中共靜安區委統戰部安排進入靜安區政協任副祕書長職,並任區政協第一屆常委和以後的三屆四屆常委,直至退休。

曾於此居住的那些人

慈厚南里的陳宏閣,是新中國人民幣印鈔機的發明者,1957年國慶節登上天安門觀禮臺,1958年“五一”節到北京參加天安門城樓觀禮,全國勞動模範,享受專家級待遇。

安南路這個地方曾居住過的名人有郭沫若、田漢、國民黨高級將領陳儀、大畫家徐悲鴻前妻蔣碧薇的父親、太極拳北派南傳之功臣陳微明、作家戴望舒。在電車公司常德路對面嘉禾里居住過郁達夫和王映霞。還有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著名音樂家、畫家嚴折西和他第二任夫人楊碧君,筆者與嚴楊二老曾是慈厚北里的對門鄰居。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嚴折西和明月社:

二排左一嚴折西、其左後一女士薛玲仙、

前排中坐者黎錦光、後排右三聶耳、後排左二嚴華

嚴是“明月社”成員,曾參與招聘聶耳等人,是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中張忠良父親的扮演者嚴工上的三公子。工上公有個凡、與今、折西三子,月嫻、月泠、月美三女,解放前三個兒子都是音樂作畫名人,三個女兒是電影明星,嚴工上也是電影明星。

楊碧君是聶耳與安娥創作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賣報歌》賣報童的原型,參加拍攝過八部電影,也是電影明星。嚴折西的前妻是薛玲仙,是舊上海灘的“四大天王”之一。嚴家是一門藝術人家。“金嗓子”周璇與嚴楊二人是好朋友,曾來看望嚴楊,造成弄堂轟動爭相看大明星。楊於2018年1月8日謝世,享年96歲。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聶耳《賣報歌》原型,幼時楊碧君

慈厚南里住著滑稽“雙字輩”演員沈雙華,他是滑稽“新三大家”之一姚慕雙週柏春的弟子,“文革”中周老師的腳受傷,沈雙華幫周老師聯繫在南里延安中路弄口的“藍棠皮鞋廠”,為周老師特製一雙合腳的皮鞋。

在我們35號過街樓的南面一間曾住過一家印度人,女主人很客氣和善,只有他家裝有煤氣和獨用的自來水,因是朝南間到冬天有太陽,我母親常帶我去孵太陽。他家還有一個侄子,抗戰勝利後他們回國去了。這間房後來由住在北面一間的許德華搬進去住,許也是在此被反動派逮捕的。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點擊上方藍字“檔案春秋”一鍵關注!

安義路建造於20世紀初,原來叫安南路。“安南”是“越南”舊時的叫法。約在1957年前把 “安南路”改名為“安源路”。“安源路”與玉佛寺前的“安遠路”讀音相近,常有人會搞錯。“安源路”叫了兩年多,再次改名為“安義路”至今。

安義路

變遷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安義路,在上海展覽中心西邊,在今天看來是一條很不起眼的小馬路,全長不足300米。在四五十年前它名頭響亮,全因“安義路菜場”(原來叫“安南路菜場”)。這個菜場從20世紀初開始經歷了八九十年的歷史。

安義路建造於20世紀初,原來叫安南路,我幼年時見到的是條彈硌路(用小的花崗石鋪的路),到20世紀50年代後期改為柏油馬路。“安南”是“越南”舊時的叫法。約在1957年前把 “安南路”改名為“安源路”。“安源路”與玉佛寺前的“安遠路”讀音相近,常有人會搞錯。筆者的一個親戚就經人指路找到安遠路去了,一直到半夜才找到我們在安源路的家。“安源路”叫了兩年多,再次改名為“安義路”至今。

位於上海展覽中心附近的安義路

慈厚南里、慈厚北里

在安南路(今安義路)的南側建造有“慈厚南里”和上海開出第一輛有軌電車的英商電車公司(是上海第一家現代公共交通公司)。北側建有“慈厚北里”和“泰威坊”。

南里與安南路、哈同路(今銅仁路)、福煦路(今延安中路)相通。北里與安南路、哈同路、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相通。泰威坊從安南路進出,本來與北不相通,到20世紀50年代時才與北邊的“金城別墅”通連。慈厚南北里是猶太人哈同建造的,其妻羅迦陵信佛教,故弄堂名帶有“慈”字。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昔日上海的彈硌路

慈厚南里有兩條南北向的總弄,與安南路、福煦路相通,南北有七條東西向的支弄與哈同路相通(西頭有電車公司不通),總弄和支弄都有大木門可關閉。

慈厚北里有一條南北向的總弄,與安南路、靜安寺路相通,南北有六條東西向的支弄與哈同路相通,有原來設計配套建造的“小菜場”和周圍的街面房子,後來與哈同路相通的支弄只有一條可通行,其他都改作商店了。

南里北里都是兩層樓磚木結構的石庫門房子。按結構分,有的有天井,有上下廂房、東西廂房,有兩層樓,有三層閣,有晒臺(在亭子間頂上,不是現在的陽臺),有的晒臺上還搭了木板房,用可翻移的小木梯上下晒臺。按功能分,每幢房子有客堂(前客堂和後客堂)、前樓、後樓、亭子間、灶披間 。除安南路20弄和38弄弄口外,所有通馬路的弄口上面都有過街樓。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富有上海特色的石庫門舊裡

原來是一幢房子住一戶人家,到20世紀30年代因戰亂大量難民到上海,此地一幢樓內也住了多家,像“72家房客”一樣,立不直人的二層樓(後客堂上面的小閣樓)有的也住一家。灶披間住人的各家只得在房門口、樓梯口、晒臺上生煤球爐燒飯。

弄堂裡有菸紙店、剃頭店、裁縫店、小麵館、油醬店(造坊)、湯包店、開廠的(有機器製造、印刷、磨刀、修冰箱、香菸、玻璃瓶……各種各樣的廠)。南里有兩爿小學:實業小學和聚訓小學,都是有東西廂房的整幢三層樓房,到“公私合營”時合併為“銅仁路小學”。南里有“大雜弄”之稱。

安南路菜場

安南路菜場原住宅設計是在慈厚北里的,在安南路北側20弄到38弄之間,建有一個室內菜場,有柱樑屋頂無牆,約有八九百平方米。“小菜場”的三邊道路對面都開有沿街的商店,是當時住宅的配套商業網,這一圈地方一直被叫“小菜場”。後來這裡的居民多了,菜攤多得擺到安南路上成馬路菜場。菜攤從哈同路擺到赫德路(今常德路),在馬路中間及南北街沿共擺了四棣,排得比較有序。

安南路的南北兩側沿街有米店、肉店、飯店、南貨店、煤球店、剃頭店、裁縫店、百貨店、腳踏車行、五金店、茶館老虎灶、藥材店、薦頭店(現在稱保姆介紹所)、點心店、典當、布店、豆腐店(自產自銷的作坊)……還有各種飯攤、粥攤、點心攤。

這樣的一種市面,不管天氣冷熱,每天早晨四五點鐘就鬧猛了,各個攤頭都是撐著大的油布傘遮陽擋雨。小菜場有一個啞子專管菜場馬路的清掃,他力氣很大,大概當過兵,有時還會做做匍匐的表演。

馬路雖短小,但舊上海灘老照片上的商店廣告、大減價的旗子也有飄揚,市面也蠻繁榮,不僅周圍居民買菜購物,就是住在靜安寺華山路以及新閘路、鉅鹿路的居民也到這裡買菜。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老上海熱鬧的露天菜場

下午菜場收攤後有賣拳頭、賣狗皮膏藥、活猻出把戲、澆糖花、捏麵人、摸彩轉紅蛋、打康樂球、木頭人戲(布袋戲)、水果攤、小吃攤、雜貨攤、熟食……熱天做糖食的小販會邊做邊唱。到夜裡有小熱昏賣梨膏糖、唱滑稽、揚州人拉手風琴賣梨膏糖、廣東人演奏廣東音樂賣橄欖……等等。

照明用的是電石燈或者是汽油燈,現在已經尋不見了。唱滑稽的藝人還要用手抓一把白砂在地上畫界圈寫字,這種本事,相聲大師侯寶林講是一種特別的基本功,現在已經看不到撒砂寫字的這種表演了。

上海獨腳戲有一出叫《各種小販叫賣》,裡面的所有小販叫賣聲,在安南路及周圍不管是日裡還是半夜都能聽到。夜裡聽到賣點心的,住在樓上的人家把籃頭用繩子吊下去,小販會把點心放在籃裡,你吊上點心再把鈔票吊下去,雙方都很誠信。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賀友直作《大餅油條粢飯豆腐漿》

小菜場和弄堂裡也是孩童們白相的地方,造房子、踢毽子、官兵捉強盜、跳橡皮筋、打彈子、頂橄欖核、白相香菸牌子……都是些不用花費或少費錢的遊戲,小朋友一道白相處得都很好。

隨著時勢的變化,安南路菜場由室內擴到馬路上,到了20世紀50年代末時,許多賣菜人進工廠支援重工業,菜攤減少只剩一半不到,集中在西頭的馬路上。再加商店合併,整個安南路(安義路)的市面減去大半。1994年以後安義路兩邊弄堂的居民參加到百萬人大動遷行列中,從熱鬧的市中心搬到了西郊外環線旁的航華新村和龍柏新村(那時外環線還未劃出來),菜場從此消失了。

哈同花園

在安南路的東邊是上海灘上赫赫有名的、猶太人哈同的私家花園——愛儷園,習慣上俗稱“哈同花園”,建於20世紀初。筆者1943年出生在安南路35號,小時候常進到哈同花園去白相,看到的已是殘景,用磚牆竹籬笆圍著兩層樓中式樓房,彩色玻璃窗,亭臺樓擱,有屋高茂盛的大樹和花草,有人居住,南面有一座白色墳地,在偏靠靜安寺路一側。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愛儷園(哈同花園)大門

1953年在哈同花園的舊址上建造起蘇聯風格的“中蘇友好大廈”(包括“友誼電影院”,一般老年紀的都叫“友誼電影院”,現在叫“友誼會堂”),是上海解放後的第一大建築,由蘇聯專家幫助建造,我們看著日以繼夜地建造起來。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新建成的“中蘇友好大廈”

建成以後的第一次展覽會是“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成就展覽會”,開幕時非常隆重熱鬧,給參觀者每人發了一隻豎的長方形紀念章。那時我在銅仁路對過的實業小學和聚訓小學讀書,以後有展覽,就和小朋友常去參觀和白相。

在銅仁路上對著安南路的“安仁村”是解放後建造的新式公寓。在“安仁村”北側的低矮老舊房子近年拆除改造成新式的展覽用房,現名“敬華畫廊”(原哈同花園全部改建完畢)。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安仁村”北側的低矮老舊房子,

如今已是敬華藝術空間

最重要的建築

安義路最重要的建築就是毛澤東舊居。當年,毛澤東為了領導“驅逐湖南軍閥張敬堯”的運動,於1920年5月來到上海,住在今安義路63號。現在與之相鄰的5幢房子都保留下來,在樓前立有“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1920年毛澤東寓所舊址”的石碑。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修繕前的毛澤東舊居(安義路63號)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修繕後的毛澤東舊居

英商電車公司

安南路西頭的赫德路(今常德路80號)是英商電車公司,在解放後改名為“電車一場”,1908年3月5日上海第一輛從靜安寺發出的有軌電車從這裡開出,標誌著上海現代化的公共交通的開始。在裡面工作的工人大多租住在安南路和常德路的弄堂裡,便於上下班。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電車一場大門口,最後的紀念

在20世紀60年代,我在閘北發電廠工作,有時清晨就乘出場的有軌電車直到江灣五角場,再換乘75路公交車(現已取消了)到廠。電車一場在2002年底搬遷了,幾十年的瓦楞頂的停車棚和電車架空線都已拆除。筆者2002年7月在電車一場大門口留下了一張照片,上有“上海巴士一電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和“常德路80號”門牌,成為最後的紀念。

革命鬱家往事

革命家、經濟學家于光遠(本名鬱鍾正)的母親鬱華若(本名蔣文英,大家都叫她鬱媽媽)和於老的胞弟鬱鍾德等曾住在慈厚南里,直到解放後鬱媽媽住到兒子那裡去了。鬱媽媽的五個兒女解放前都參加了中國共產黨,大兒子鬱鍾正1937年到延安;女兒黎汶(原名鬱鍾媛)1940年到蘇北參加新四軍,鬱媽媽還冒著風險闖過多關到蘇北新四軍根據地去看望女兒;在上海的大女兒鬱鍾馥等三個兒女都是中共地下黨員,從事革命工作。鬱媽媽與中共上海地下黨的許多領導人有接觸。

當年,沈涵(解放後任上海市總工會副主席)由於宣傳新四軍的抗日事蹟勞累過度,十多天高燒不退,鬱媽媽日夜守護在病床邊,硬是從病魔手中把他奪了回來。鬱家成為祕密聯絡站後,小兒子鬱鍾德、小女兒鬱鍾娥也常在門外望風。

有次同一天鬱媽媽安排兩批地下黨人員在她家碰頭,但她能安排得兩批人員各不相見(地下黨員各不相知互不通氣)。鬱媽媽給地下黨做的義務有許許多多,是位有點傳奇色彩的老人!小兒子鬱鍾德參加中共地下黨後,1947年受命離家去崇明從事地下工作,鬱媽媽在小兒子離開自己身邊時,忍著內心的不捨鼓勵他:“你真的懂事了!飛吧!”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于光遠

解放後鬱媽媽在外地從事革命工作的兒女回到上海,與大兒子鬱鍾正已失去了十二年多的聯繫,一家人相聚的喜悅是根本不能用文字來表達形容的!鬱媽媽解放後擔任政協靜安區第一屆常委和長寧區、靜安區的多屆常委。我小時候看到過這位慈祥的阿婆。

據鬱鍾德講,喬石(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在上海從事中共地下黨工作時,就是住在慈厚南里靠福煦路的“居士林”(今延安中路1266號)樓上。“居士林”與電車公司隔牆,前門在福煦路後門通弄堂,是佛教信徒誦經的場所,來往人多,也便於撤離。鬱鍾德就是在喬石領導下參加的地下黨工作。2014年7月23日我們在靜安區文史館做慈厚南里的口述採訪時,鬱鍾德、鄒其敏夫婦等鬱氏家人講述了部分往事。

“慈厚南里房客聯益會”

我們家住安南路35號,同樓過街樓住的許德華在市郵政局工作,解放前他曾被國民黨反動派在半夜裡逮捕入獄,許的妻子曾問我父親瞿思正能否擔保出獄?我父親答應願作擔保。解放後許任市郵政局保衛科長,恢復了賀德華的本名,大家才知道他是位中共地下黨員,以後他家搬離了,住到淮海路靠近襄陽公園的地方。

解放前許德華曾暗示我父親瞿思正看點進步刊物,還鼓勵我父親為大家做點好事。我父親與同住南里的聚訓小學校長曹志英,以及張桂卿、傅孟憲等幾位正派人士組織成立了“慈厚南里房客聯益會”(報舊上海市社會局未獲批准),為居民大眾辦事。解放後我父親把 “慈厚南里房客聯益會”的全部材料移交給“冬防隊”。我現在還保存著瞿思正在“慈厚南里房客聯益會”佈告上蓋章用的大小兩枚簽名章。

父親瞿思正解放前購買閱讀了《再造》《群眾》《展望》《文萃》等進步刊物,解放前反動派逮捕許德華時曾搜查過我家下面的“瑞康五金店”店堂,這些進步刊物如被查出父親也就被逮捕了。現在這些進步刊物我已全部無償捐贈給上海市檔案館收藏。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再造》第2卷第2期內文(上海市檔案館藏)

瞿思正解放後在慈厚南里北里的人民代表選區,得到選民們的信任,被選為靜安區和新成區(兩區先後撤併過)第一屆至第六屆區人民代表,1955年底被中共靜安區委統戰部安排進入靜安區政協任副祕書長職,並任區政協第一屆常委和以後的三屆四屆常委,直至退休。

曾於此居住的那些人

慈厚南里的陳宏閣,是新中國人民幣印鈔機的發明者,1957年國慶節登上天安門觀禮臺,1958年“五一”節到北京參加天安門城樓觀禮,全國勞動模範,享受專家級待遇。

安南路這個地方曾居住過的名人有郭沫若、田漢、國民黨高級將領陳儀、大畫家徐悲鴻前妻蔣碧薇的父親、太極拳北派南傳之功臣陳微明、作家戴望舒。在電車公司常德路對面嘉禾里居住過郁達夫和王映霞。還有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著名音樂家、畫家嚴折西和他第二任夫人楊碧君,筆者與嚴楊二老曾是慈厚北里的對門鄰居。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嚴折西和明月社:

二排左一嚴折西、其左後一女士薛玲仙、

前排中坐者黎錦光、後排右三聶耳、後排左二嚴華

嚴是“明月社”成員,曾參與招聘聶耳等人,是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中張忠良父親的扮演者嚴工上的三公子。工上公有個凡、與今、折西三子,月嫻、月泠、月美三女,解放前三個兒子都是音樂作畫名人,三個女兒是電影明星,嚴工上也是電影明星。

楊碧君是聶耳與安娥創作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賣報歌》賣報童的原型,參加拍攝過八部電影,也是電影明星。嚴折西的前妻是薛玲仙,是舊上海灘的“四大天王”之一。嚴家是一門藝術人家。“金嗓子”周璇與嚴楊二人是好朋友,曾來看望嚴楊,造成弄堂轟動爭相看大明星。楊於2018年1月8日謝世,享年96歲。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聶耳《賣報歌》原型,幼時楊碧君

慈厚南里住著滑稽“雙字輩”演員沈雙華,他是滑稽“新三大家”之一姚慕雙週柏春的弟子,“文革”中周老師的腳受傷,沈雙華幫周老師聯繫在南里延安中路弄口的“藍棠皮鞋廠”,為周老師特製一雙合腳的皮鞋。

在我們35號過街樓的南面一間曾住過一家印度人,女主人很客氣和善,只有他家裝有煤氣和獨用的自來水,因是朝南間到冬天有太陽,我母親常帶我去孵太陽。他家還有一個侄子,抗戰勝利後他們回國去了。這間房後來由住在北面一間的許德華搬進去住,許也是在此被反動派逮捕的。

這裡曾被叫做安南路、安源路:百年安義路的歷史變遷

如今的安義路

現在安義路兩邊都是“嘉裡”命名的沖天高樓。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20年毛澤東寓所舊址”及相鄰的五幢百年老樓見證了安義路百年多來的變遷。2013年12月26日,修繕一新的“毛澤東舊居”向公眾免費開放。

雜誌編輯:徐 烜

新媒體編輯:王良鐳

排版:丁怡雋

本刊稿件均為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如需轉載請聯繫“檔案春秋”微信號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部分未署名圖片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

因客觀原因,如存在使用不當情況

請相關權利人與我們聯繫以協商相關事宜

聚焦城市記憶、留存城市發展、傳承城市歷史。我們架起檔案為民服務的橋樑,講述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滋養下生生不息的上海故事。這裡是上海市檔案局(館)政務微信平臺。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檔案春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