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江灣城十年簡史:宋家泰 新江灣缺魂麼?'

"
"
上海新江灣城十年簡史:宋家泰 新江灣缺魂麼?
"
上海新江灣城十年簡史:宋家泰 新江灣缺魂麼?
上海新江灣城十年簡史:宋家泰 新江灣缺魂麼?

2006年10月20號,我去新江灣城看一塊編號為C2的地,下個月就要拍賣了,領導讓我先寫個初判報告看看。這塊14.4萬平方米容積率1.6的地,後來金地沒有報名參加招拍掛。11月份,這塊地被華潤以15.4億元拿下,樓板價6676元/平方米。

新江灣缺魂麼?

這篇報告現在還在我電腦裡存著,那時候新江灣城核心區域裡面,只有一個合生江灣國際公寓,那時成交均價為11281元/平方米。

新江灣城邊上還有幾個項目,民京路691號的盛世新江灣,9599元/平方米;閘殷路的雍景苑,9607元/平方米;政悅路588號的建德國際公寓,9074元/平方米。政悅路288號的東森花園,10537元/平方米。

當時新江灣城非常安靜,路上一輛車也沒有,安靜的能聽到自己的心跳,一塊又一塊待價而沽的地,都長滿了一人多高的草,更沒有一點風,動也不動一動。

我覺得華潤用這個價格拿地,有點挑戰,央企的錢也不能亂花啊!如果有個人從十年後的今天穿越過去,跟我說這裡每平方米要賣到100000+,我肯定覺得精神病院放假了。

這一大片地的來歷,當時我略知一二,新江灣城原來是空軍上海江灣機場,是日寇在1939年拆了殷行鎮建的,跑道修成了“米”字形,戰鬥機可以從各個方面起降,佔地7000畝,是當時遠東最大的機場。

抗戰勝利後變成國軍的機場,後來變成了解放軍的機場,一直用到90年代初被廢棄。1996年,上海市人民政府與空軍後勤部正式簽約,據說以30萬/畝的價格,從空軍手上買下了新江灣城,西起淞滬路北到****路東到閘殷路,像一顆心(見下圖),大概有10250畝,由上海城投負責開發。空軍保留了淞滬路以西的2750畝,自己負責開發。

由於江灣機場曾長期無人管理,混凝土地面竟然開始塌陷,地下水上升,自然生成了很大一片溼地,因為仍是軍事區,閒人免進,保留了很多的上海原生動植物,鬱鬱蔥蔥,成為上海市區難得的半天然綠腎。

我1999年看《申江服務導報》,上面還有新江灣城該保留還是開發的爭議。但上海政府花了那麼多錢買來的地,焉有不開發的道理?當時的韓市長指示,要把新江灣城建設成為“面向21世紀的示範居住區”,那怎麼才能成為“示範”呢?

我看過《城市中國 一部可能改變中國城市命運的案例讀本》,2003年12月出版。裡面提到王志綱當時在上海為城開集團的1480畝萬源項目做策劃。

經上海城開董事長倪建達引薦,2003年6月14日,王志綱到達新江灣城項目現場,正式與上海城投接觸,王老師說“新江灣城的問題不是規劃的問題,而是要確定新江灣城在未來的上海扮演什麼角色的問題,一句話,新江灣城缺魂”。

上海城投覺得王老師說的對,8月份簽了001號協議,據說是上海官方機構第一次和民間智庫合作。

王志綱工作室開始為新江灣城做策劃工作,最後給了“東方新硅谷、國際智慧城”的定位,說新江灣城應該和世博會成為黃浦江的南北節點,一南一北共同舞起黃浦江這條巨龍,新江灣城要成為“一座以城區經濟為核心,融合高科技園區經濟、大學城、教育產業三位一體的複合型城區,一座以知識型產業集群為核心,以高知識人群生活區為形態、具有知識經濟時代生活方式特徵的新城區”。

第一個地王 C1 合生新江灣國際公寓

2005年1月,新江灣城C1號地塊對外招標,上海城投很重視這第一塊地的出讓,開發商不是誰錢多誰就能拿的,除了出讓價格,還有規劃方案、資金實力、開發資質等等,都要綜合打分。

當時一共有6家公司參與投標,有招商、中海、合生、嘉德、瑞安、上海古北,開標地點在浦東南路500號國家開發銀行大廈,那時上海搜房網還在那裡辦公,上海合生的總經理賀大川還去看了一下代建功,代建功說“賀總你今天肯定能拿到地!因為只有你來我辦公室了!”

借代建功的吉言,雖然中海上海公司總經理葛亞飛也很想拿到這塊地,但最後合生以微弱優勢勝出,以15.88億的價格拿下了新江灣城C1地塊,樓板價5660元/平方米。

賀總後來告訴我,他很看好新江灣城的規劃,曾為此做了一年多的準備工作,最終拿下了這個“一號作品”。

2006年4月29號,合生江灣國際公寓開盤,價格為8838元-12038元/平方米,雖然賣的不錯,但因為2005年曾遭遇宏觀調控,據說合生資金緊張,一直沒有繳清土地出讓金,甚至還停工了一段時間,讓上海城投很是懊惱,所以合生也不好意思再參加C2地塊的投標。

後來每逢新江灣城拍地,合生江灣國際公寓都漲一點,華潤拍了地,合生漲到了12000元/平方米;綠城拍了地,合生漲到了17000元/平方米;仁恆拍了地,合生漲到了23000元/平方米。這個項目為合生賺了不少錢。

現在合生江灣國際公寓的二手房價在6.5-7萬/平方米。加上營業稅和所得稅,下家實際成本還要高上3-5%。不過買120平方米以下的戶型,新江灣城似乎也只有這個小區可以選。

第二個地王 C2 華潤橡樹灣

2006年11月,拿到新江灣城第二塊地的是華潤,當時華潤上海公司的總經理是陳凱,非常進取,以15.4億元拿下C2地塊後,為了消化6676元/平的樓板價,做了一款疊加洋房,2007年我還去參觀學習過,樓體外掛了很多樓梯。

再配上電梯,這樣一二樓、三四樓、五六樓都能獨立入戶,這種讓多層住宅具備別墅基因的設計思路,我後來在很多樓盤裡都能看到,比如尚東鼎,比如仁恆怡庭。

英倫範兒的橡樹灣,華潤也作為產品線進行全國推廣,我甚至在慈溪這種四五線城市,還看到過一模一樣的華潤橡樹灣。

後來隨著上海房價的上漲,華潤橡樹灣改名字了,變成了新江灣九里,從走改善路線變成了走豪宅路線,風格也從英式變成了法式,不做疊墅改做大平層了,還找了星河灣同款的設計大師邱德光做室內設計,我2012年又去參觀學習的時候,看了戶型和裝修,一陣恍惚,還以為到了浦東星河灣呢。

現在華潤橡樹灣二手房價格在6.7-7萬/平方米,三期四期(九里),二手房價在7.2-7.5萬/平方米。當然,還有3-5%的稅負成本。

第三個地王 D1 九龍倉璽園

2007年6月,拿下新江灣城第三塊地的是綠城,以12.6億元拿下D1地塊,這塊地5.9萬平方米,容積率1.7,折算下來樓板價要12500元/平了,當時綠城雄心勃勃,全國擴張的很是凶猛。

這個項目綠城做了精心設計,信心也很強,一切都按照綠城當時最好的產品線做,但是命運多舛,先是面臨了宏觀調控,後來又逢金融危機,綠城資金鍊有點吃緊。

於是就把這個這個項目和九龍倉杭州藍色錢江項目的40%權益換了一下,九龍倉100%持有了D1地塊,命名為九龍倉璽園,這個也是九龍倉在上海的第一個項目,為此成立了九龍倉上海公司。

九龍倉拿到這個項目後,在原來綠城設計的基礎上,又做了一些優化,比如取消了90平方米的戶型,把一些170-200平方米戶型做了室內優化,增加了男女衣帽間等等,還把小區邊的地鐵入口給取消了,這樣私密性也增強了。

原汁原味的綠城建築設計,景觀、會所、裝修做的都很棒,全國各地同行參觀絡繹不絕,但更棒的是推盤時機,因為2009年政府開始救市,有專家還喊出買房就是愛國的口號,市場猛烈翻轉。

九龍倉6月份開盤,上手就賣到了4萬/平以上,很多綠城的粉絲紛紛出手,但最愛這個項目的是做鋼材生意的福建老闆們,因為他們要麼在五角場萬達廣場辦公,要麼在寶山鋼材市場辦公。

到新江灣城都比較方便,那個時候這些鋼材老闆們有錢得很,九龍倉的李清泓做了不少飯局營銷,大力拓展鋼材老闆,請這些大哥幫忙,福建老闆很是抱團,一個人買九龍倉璽園,他的親朋好友都會買。

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後來鋼材價格下滑,這些互相擔保的福建鋼材大哥們紛紛破產,名下房子都被銀行拿去拍賣,其中九龍倉璽園被拍賣的房子是最多的。

璽園2013年清盤的時候,賣到了近6萬/平方米。整個項目很成功,名利雙收,於是九龍倉以後的項目,深深地打上了璽園的烙印,它周浦的蘭廷,塘橋的濱江壹十八,外立面和室內裝修風格都一脈相承,全國各地九龍倉璽字頭的樓盤也不少。

目前九龍倉璽園的二手房售價在7.5-8萬/平方米,再加上3-5%的稅負成本,是新江灣最貴的房子,但成交也很活躍,每個月都能交易4-5套。

第四個地王 D3 仁恆怡庭

2007年11月,拿下新江灣城第四塊地的是仁恆,這次拍賣規則發生了變化,從舉牌拍賣變成了書面報價,用暗標這種形式,有關部門的本意可能想讓各家開發商免受公開舉牌的狂熱氣氛影響,理性出價。

但是仁恆太想拿到這塊D3地塊了,高出第二名綠城3個億,以13億元拿下了這塊小地,說是小地,因為這塊地只有5.4萬平方米,容積率1.2,只能建6萬多平方米的住宅,樓板價要2萬/平方米了。

拍賣現場,沒拿到地的綠城同事眉開眼笑,因為才幾個月樓板價就比他拿的漲了60%,拿到地的仁恆同事雙眉緊鎖,暗自懊悔,因為足足比第二名高出3個億啊!

但仁恆就是仁恆,它創新出了一種“疊墅”產品,整個小區做了大開挖,這樣地下室也變成了全明的,1-2、3-4、5-6層都可以獨立入戶,裝修也做了全面升級,比仁恆河濱城整整高了一個檔次。

全上海的同行都去參觀學習,這還不是最牛的,仁恆怡庭上市的時候,正好是2010年10月份,上海限購政策剛開始執行,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怡庭是限購後第一個開盤的項目,公寓賣到了5萬/平,疊墅賣到了6萬/平以上,是新江灣城最貴的房子。

除了一貫喜歡新江灣城的鋼材老闆外,還有很多仁恆的鐵桿粉絲也紛紛購買,要論對高端客戶的維繫以及口碑,當時的仁恆說自己第二,沒人說第一,雖然吹牛誰都可以,但付錢才是真愛,能讓客戶在調控政策剛出臺就捧著大把現金來買高價房的房地產開發商,鳳毛麟角。

但可惜的是,因為仁恆在這個項目上採用了新的裝修標準和工藝,大老闆二老闆分家也讓公司團隊也有些不穩定,仁恆怡庭的工程質量出了點問題,2012年交房後,不少房子漏水。

由於市場不好房價在跌價,老客戶們很是失望,再加上後來鋼材大哥們破產,很多人都期望仁恆能退房,藉著質量問題就大鬧起來,還波及了仁恆在外高橋的森蘭項目,因為我有不少仁恆的朋友,對怡庭的得失他們也從不諱言,這些故事都能寫本書了,這是後話。但現在該維修的都維修了,仁恆怡庭目前二手房價在8-9萬/平方米。

第五個地王 F 世浦領世

2008年1月,拿下新江灣城第五塊地的是鐵獅門,以67.517億元的總價拿到新江灣城F地塊。成為上海歷史上土地成交總價最高的一單,但樓板價並不高,只有7498元/平方米,差不多就是定向賣給了鐵獅門。

因為這個項目有大量的辦公和商業,上海城投希望鐵獅門把新江灣城的商業配套做出來,鐵獅門也號稱項目總投資要25億美元,請了KPF做設計,說要蓋250米高的楊浦第一高樓等等,新江灣城的群眾翹首以盼鐵獅門,如久旱盼甘霖,期望今後在家門口就能看電影下高檔館子,再也不用去五角場堵車了。

但孰料鐵獅門可能受金融危機影響,並沒有全力開發,拿地伊始就開始找合作方,想把這塊地轉售,但是各方勢力博弈,這個項目也一直沒有賣掉,由於建設緩慢,大地主上海城投肯定很鬱悶,覺得自己所託非人,因為新江灣城缺少商業配套,鐵獅門蓋不好,大家買菜都沒地方去,總不能開著車去五角場買菜吧?

於是城投又收購了百分之三十多鐵獅門的股權,相當於地賣出去又買回來一部分,才得以繼續推進項目建設,目前這個項目叫“世浦領世”,住宅部分由萬科操盤,也就是現在的萬科·翡翠江灣,目前在尾盤階段,只剩下20多套房子,主要是疊加和一樓的房子,由於面積較大,售價在6萬/平方米左右。

第六個地王 C6 中建大公館

2009年12月,拿下新江灣城第六塊地的是中建,以37.2億元的總價拿下C6地塊,這塊地11.4萬平方米,容積率1,折算下來樓板價要32489元/平方米了,據說是中國首個樓面價破3萬的地塊。

因為容積率比較低,中建把這個項目規劃成了疊墅+聯排+類獨棟+大獨棟的社區,名為“中建大公館”,2012年4月份推出的時候,市場不是很好,戶型也比較大,因此疊墅和聯排開價35000-45000元/平方米,比地價高不了多少,雖然賣一套虧一套,但賣得仍然十分艱難。

2012年4月份,我曾到北京和中建全國上百個項目總們做過一次交流(不敢稱上課),中建上海的同事邀請我回上海後,去項目上指導(哪敢),我記得去看中建大公館樣板房的時候還停電了,我們那時候在地下室,電梯沒電出不去,從地庫走了好久才繞上去。

後來中建和中海合併,中建的人紛紛出走,但這個銷售難題中海也沒有很好的解決之道,只好硬著頭皮繼續賣,把紫御豪庭的別墅客戶往這裡引,但好像紫御豪庭的別墅賣的也不好,一度有點難兄難弟的感覺。

好在2015年下半年市場不錯,到今年3月份的時候甚至出現了豪宅客戶恐慌性購房,中建大公館月均去化15套,終於接近清盤。現在還有幾套類獨棟,288-350平方米,目前賣7萬/平方米——中建大公館就是吃了面積大的虧,因為這個單價,甚至都沒有華潤橡樹灣二手房公寓高。

還有10套大獨棟,400多平方米,開價15萬/平方米,要6000多萬一套,人人都知道暫時賣不掉,但也得標這個價,因為整個項目的最終利潤實現,可能就在這幾套房子身上。

第七個地王 C5 嘉譽灣

2010年11月,拿下新江灣城第七塊地的是合景泰富和富力,以23億元獲得C5地塊。其實這塊地原來是美國漢斯的,早在2006年10月,上海城投就以公司股權合作的形式,以17億的價格賣了C5地塊70%的股權給漢斯。

漢斯開發了一個項目叫加州水郡,2009年8月開盤,售價為2-2.5萬/平方米,那時候市場正烈火烹油,沒關係根本買不到,首批推出的400多套房子瞬間賣完。巧的是他們開盤那天我正好在新江灣城看盤,還去他們現場看了一下,銷售員們連樣板房都不給我看,一副我們房子賣完了別來煩我的樣子。後來漢斯溢價6個億,以23億的價格把這個項目賣給了合景和富力。

C5是一塊很大的地,佔地18.96萬平方米,規劃建築面積約50萬平方米,有住宅、辦公樓、酒店和商業。合景泰富和富力分了一下工,合景做住宅和商業,富力做辦公和酒店。

2012年初嘉譽灣開盤,賣4.5萬元/平方米,中小戶型不多,大多是200多平方米左右的戶型,當時嘉譽灣的操盤手楊子江曾親自陪著我看樣板房,畢竟是廣東開發商的作品,用的材料都很好,當時是晚上,燈光一打,富麗堂皇,頗有TVB電視劇裡面香港富豪家裡的感覺。

現在嘉譽灣還有10多套400-500平方米的戶型,室內還有泳池,對外報價8-10萬/平方米,據稱不愁賣,因為富力和合景泰富的老闆們分一分就搞定了,目前正在賣車位,45萬/個,個別客戶不買賬,在陽臺上掛條幅譴責開發商說太貴了。目前嘉譽灣二手房價格在7.5萬-8萬/平方米。

嘉譽灣做了一個商業街區叫“悠方”,本來想招家樂福進來做主力店,但家樂福覺得這裡的10號線新江灣城站是個起始站,只有單向人流,不願意來,後來“悠方”招了城市超市,現在這裡變成了新江灣城的商業中心,群眾總算有買菜的地方了。

但是我替嘉譽灣的辦公樓發愁,新江灣城住宅控制好總價有人買,商業如果周邊小區入住率高了也能賣掉,但辦公樓賣給誰呢?新江灣城不是一個四通八達的地方,它目前沒有辦公氛圍啊。

我參觀仁恆怡庭時,仁恆營銷的帶頭大哥還是姚偉示,他讓銷冠蔡麗莉接待我,蔡麗莉帶著我看了怡庭的各種樣板房,向我介紹產品的優劣得失,我收穫很大,現在蔡麗莉在負責仁恆公園世紀的營銷工作。

我記得在一套樣板房裡,我指著窗外的一大片空地問蔡麗莉,說這是什麼,蔡麗莉說這是住宅用地,仁恆希望未來把它拿下來做怡庭二期。

但這塊地後來被新加坡慶隆集團拿下了。仁恆最後7折斬倉,把最後十幾套疊加別墅折價賣掉後,就沒有二期了。

第八個地王 D5 慶隆地塊

2012年7月,拿下新江灣城第八塊地的是慶隆,以6.1億元獲得D5地塊,地塊面積不大,只有4萬平方米,容積率1.2,樓板價12680元,扣掉經濟適用房和衛生醫療用地後,樓板價約在1.6萬/平方米。

雖然比仁恆和中建樓板價低了不少,但其實也很難做規劃方案,慶隆慢工出細活,一直到最近大家才看到公示的規劃方案,18棟6層的疊加別墅,1-2、3-4、5-6復,戶均面積做到了358平方米,整個小區僅有108套房源。

這也算另外一種形式的地王。我問過慶隆的朋友,說要明年下半年才會上市。新江灣城目前總價過2000萬的房子去化速度並不快,也許明年下半年會好點?

慶隆江灣城項目公示方案,選自微信公眾號“上海樓典”

自2010年仁恆開盤賣出制高點價格後,新江灣長達數年,房價一直徘徊不前,2010年就已經賣賣4萬多/平方米了,2015年還在賣4萬多/平方米,成了一個房價窪地,因為競爭激烈,那裡的樓盤開發水平都很高,磨礪出了不少人才。

因此供應量較大,上海城投2012年後,3年間沒有推出土地,一直到了2015年8月份才又推出了D7地塊,地塊面積很大,13.19萬平方米,容積率1.125,起拍價40億,很受人矚目。

但臨到拍賣的時候又緊急終止,說要調整開發建設條件,大家浮想聯翩,有人說地塊沒人要這是防止流拍,有人說是地塊想要的人太多這是擔心拍出地王,易居沃頓的校長丁祖昱不以為然。

在“丁祖昱評樓市”的文章中說這次別再浮想聯翩,可能真的是調整規劃指標,因為韓書記剛講話要求增加中小套型供應,但丁老師認為,如果要增加供應,與其增大中小套型比例,不如提高容積率,不要限高20米,可以提高南部樓高等等。

果然,這塊地再拿出來後,大家發現指標調整了不少,中小套戶型比例加大到了60%,套數不得小於660套,保障房面積要做20%,還要全裝修等等。

第九個地王 D7 信達泰禾·上海院子

2015年11月,拿下新江灣城第八塊地的是信達,以72.99億元獲得D7地塊,扣掉保障房,樓板價要6.3萬元/平方米,刷新了2015年上海土拍市場的最高紀錄,當時業界一片譁然,因為新江灣城滯漲了好幾年,這次麵粉價超過麵包價這麼多,信達這個央企果然就是“錢本身”啊,是不是要託市啊?

但更讓人拍案驚奇的是,沒過多久,信達宣佈這塊地他們會和泰禾合作,泰禾投資11.36億,持股11.25%。泰禾是誰?泰禾是D7地塊拍賣中,和信達絞殺近40輪的對手啊,曾出價到72.98億,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像龍湖+平安、金茂+首開那樣,組成聯合體競拍,還能省個兩三億元,真是不打不相識啊。

但不管怎麼樣,這塊地泰禾操盤了。對外推廣名為信達泰禾·上海院子,現在公式方案也出來了,10個L組成一個組團的聯排別墅,每戶3層僅有100㎡左右,且別墅朝向為東西向,每一戶都有近50平方米的花園,還有大露臺、地下室,可謂將土地價值發揮到了極致,該方案一經推出,朋友圈便議論紛紛,說未來售價絕對10萬以上,但這個也太密了云云。

但我覺得其實還好,早些年我們做過一個項目叫金地灣流域,兩個組團都鋪滿了雙拼別墅,地下車庫滿挖,徹底人車分流,地上三層別墅,超大面寬,也是把土地價值發揮到了極致,在方案上看確實很密,但是把綠化景觀做好,林木成蔭後,灣流域居住體驗感還是蠻好的。現在D7已開始打樁,有望今年年底入市。

我前文說過,空軍還保留了淞滬路以西的2750畝,自己負責開發。這些地後來也陸陸續續賣給了三湘、建發、綠地、銀億、祥生等公司,因為是軍產,並沒有走招拍掛程序,土地價格相對較低,當然****也沒有像上海城投那樣,在自己的區域建公園建學校做配套栽大樹,因此淞滬路以西的房價也相對低些。

由於這些土地是逐步出讓的,相當長一段時間那片區域都是“軍事用地”,東西向是不能通車的,客觀上也加大了淞滬路的交通壓力,每天上班大家都要在那裡堵上半天,不過現在那片地賣得差不多了,很多東西向的路打通了,淞滬路也在拓寬,交通改善了不少。

新江灣城曾被定位成“超越古北、超越聯洋、超越碧雲”的高度,但我曾在微信公眾號“上海樓典”看到過一篇文章,說新江灣城“是一個典型的新城開發失敗案例,作為一個原本規劃成高逼格的豪宅區,因為缺乏配套,缺乏生活元素,加上較為薄弱的執行力和脫離實際的炒作,許多不透明的土地出讓,最終導致房價終年****,打回原形,套牢無數”。

我問過不少住在新江灣城的朋友,他們確實頗有怨言:

第一,覺得城投不給力,除了做中福會幼兒園等一些幼兒園、上海音樂學院實驗小學、同濟大學第一附屬中學還可以外,就是做了幾個公園,比如跟滑板沒多少關係的滑板公園,還有拖拖拉拉的安徒生童話樂園,溼地公園只開放了一小片,還有大塊的公園不讓人進去,哪怕做個棧道收費讓大家去逛逛也好啊。

由於商業配套做得很不到位,陷入了惡性循環,因為商業配套不足導致已交房小區入住率低,因為入住率低導致中高端商業開不出來,大家抱怨商業裡只有沙縣小吃,但是高檔的餐廳沒開幾個月就關門大吉了。逛街吃飯休閒只能去五角場,但是節假日在五角場想吃個飯不排隊個把小時根本不行,大學路也人滿為患,只能宅在家裡。

不過2015年底,新江灣城已經出現了一些有逼格的小咖啡店、小超市,事情正朝好的地方發展。

第二,覺得復旦大學小氣,復旦大學新江灣城校區是法學院,雖然在讀人數非常少,但也不對外開放。不知道未來能不能做成開放式校園。

第三,覺得交通不方便,有些閉塞。前文說過,淞滬路以西是空軍的軍事用地,很多路都是不通的,而新江灣城北面就是長江,很多集裝箱碼頭,導致這片區域有點封閉,交通有些不便。

不過現在淞滬路以西基本開發完畢,應該好多了。而且江灣城北面的****路正在修高架,雖然全長僅7.8公里,但會串起三條越江隧道,把逸仙路和中環連在一起,新江灣正好在這個環內,於是不少新江灣城人民認為這是中環外擴,自己是中環內了,雖然我不以為然,****路並不是中環,但它確實能夠緩解逸仙路高架的壓力。

我也發現,在新江灣城住過一段時間的人,都很喜歡這片區域,因為綠化實在是太好了,又非常安靜,很適合跑步,溼地公園頗有野趣,孩子們很喜歡,因為都是新房子,城市形態很漂亮,教育配套也很完整,楊浦、虹口、寶山人民覺得這就是高檔住宅區了,甚至不少浦東的客戶也搬到了這裡,改善型客戶也會盡量買在本區域。

本文引自 宋家泰:上海十年地王史 新江灣缺魂麼?及引用網絡相關圖片

2016-07-28 宋家泰讀書圈 5評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