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學不等於有知!上海博學流浪漢錯在哪裡?

上海 工作這一年 塵沙秀才 2019-05-06

這位博學的流浪漢,堅持認為,撿垃圾沒有錯,節約不浪費,自食其力是人應有的良好品德,人應該對正確的價值觀給予足夠的堅持。

這些觀點對嗎?網上幾乎是一邊倒的稱讚。但除了稱讚,幾乎不會有人願意接受他這樣的人生。為什麼?因為道理說起來似乎沒問題,但實際上卻是違反常識的。人們根據道理給予他稱讚,卻依據常識拒絕接受這樣的人生。

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人生於人間,入於紅塵,行為方式就必然要和光同塵。和光同塵並不是隨波逐流,在任何事情上,都有是非曲直,在這個前提條件下,人人各有所堅持。因為堅持不同,所以人的品德也就顯示出差別。

以這位先生為例,他在審計局上班,那麼就得接受審計局這樣工作單位的規章制度以及人文環境。撿垃圾的行為雖然沒有觸犯規章制度,但明顯與人文環境相牴觸。試想,你周圍有一位同事,總是收集一大堆被當成垃圾處理的文件放到辦公桌等等地方,誰能夠受得了。

首先, 垃圾不能說你覺得不是垃圾他就不是垃圾吧!這不是明顯干涉別人的行為空間嗎?

其次 ,即使垃圾還有別的用處,那也是由處理垃圾的人員來進行處理,這明顯不是他的工作範疇。

所以,有這兩點,他顯然是無法在那個單位工作下去的。他沒有認識到這兩點,而是陷入一種自以為是的執念當中,忽略了一些樸素的道理其實是需要有具體的環境條件做約束的。節約不浪費當然沒有錯,但也要在自己的工作範疇之內,他完全可以自己在使用辦公文具的時候,注意一下就好了啊,這才是一個人正常的行為模式。如果他這樣做的話,他得到的肯定不是領導談話,而應該是同事的誇讚了。

這位流浪漢最終會陷入到流浪的境地,那是因為他選擇了撿垃圾這樣的生活方式。既然選擇了這樣的生活方式,那就要接受這樣的生活狀態,與垃圾為伴。人們都不喜歡垃圾,自然會遠離和垃圾為伴的人,他的不理解,是因為他不懂的人是有感情的,也是有認知偏差的。他的堅持固然沒有錯,但他的堅持不能決定別人的認知和情感!

至於撿垃圾是一種卑賤的恥辱,當然也不是。但肯定會招來普通人厭惡的目光。這一切其實是他自己選擇的行為方式造成的。

這位流浪漢很愛讀書,可惜沒有讀明白,執其迷,而不能悟。心地善良,但卻必須接受紅塵的洗禮。

由此可見,博學並非真知,知識也許能夠創造價值,但並不一定能夠給人智慧。人惟有智慧才能帶給人真正的幸福和快樂!

他並不可悲,也不可憐,因為他的內心是坦然的。這個社會也並沒有什麼對不起他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