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嶽談|“山東在變”,攪動北方經濟的一池春水'

"

“山東在變”,攪動會場內外。

在7月16日國新辦舉行的山東專場新聞發佈會上,“新時代 新動能 新山東”的介紹讓全國耳目一新,“山東在變”也成為時下新詞和大家的切身感受。

在大眾日報·新銳大眾記者看來,“山東在變”,不但是一場改變山東發展態勢的大改革,也是攪動北方經濟發展的一池春水。

"

“山東在變”,攪動會場內外。

在7月16日國新辦舉行的山東專場新聞發佈會上,“新時代 新動能 新山東”的介紹讓全國耳目一新,“山東在變”也成為時下新詞和大家的切身感受。

在大眾日報·新銳大眾記者看來,“山東在變”,不但是一場改變山東發展態勢的大改革,也是攪動北方經濟發展的一池春水。

望嶽談|“山東在變”,攪動北方經濟的一池春水

“山東在變”,變在何處?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近幾年,熟悉山東的人們都知道,在人們對本地發展焦躁不安甚至發牢騷和埋怨的同時,山東早已悄然開拔,大步流星往前去。

“山東在變”,首先是全省上下精神面貌在變。

2017年春以來,山東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以改革的思維謀劃工作,以開放的視野配置資源,以擔當的勇氣破解發展難題,形成了拼搏奮發的精神面貌。對庸懶、散漫、懈怠的,堅持不換思想就換人,不負責就問責,不擔當就挪位,不作為就撤職。徹底扭轉“決策多失誤多、幹事多出錯多、不幹事不出事”的逆向懲罰現象,讓幹部放下包袱,放開膽子,甩開膀子,盡情地幹,自豪地幹,真正把山東人壯志豪邁、敢闖敢試的基因激活。

“山東在變”,是因為這兩年切切實實幹出了成績,幹出了事業,幹出了希望:

——發展質量在變。因為山東的經濟結構是個重化結構,全省傳統產能佔工業比重70%左右,重化工業佔傳統產業比重70%左右。現在一、二、三次產業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同時萬元GDP能耗兩年累計下降了11.5%。“四新”經濟投資已經佔到了固定資產投資的43.9%。從GDP增速看,好像略有下降,比如說今年一季度增長5.5%,但是這種下降換取了高質量發展的空間。

——人民生活水平在變。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9549元和16297元,分別增長了7.5%和7.8%,251.6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同時,每年新增就業一百多萬人,妥善解決了27.4萬名退役軍人的就業、生活等困難。同時,中小學的大班額基本消除。生態環境持續變好,藍天白雲已經成為生活常態。

——營商環境在變。山東的制度環境、法治環境明顯優化,老百姓辦事方便程度、企業辦事方便程度已經大大改善,到山東來投資創業的人員大幅度增加,人才迴流態勢加速形成。今年一季度,人才留存率比2018年四季度上升了13.7%,僅住魯院士2018年比2017年增長了20%。

“山東在變”下的北方發展棋局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東部沿海自南向北形成三個帶動區域發展的灣區:粵港澳大灣區、杭州灣區、渤海大灣區。

在這三個灣區中,如果不談北京和上海兩個直轄市,有三個省份表現一直比較耀眼,這就是廣東、江蘇和山東。在過去很多年裡,三地互相趕超,各有所長,但從2008年起,廣東進行了騰籠換鳥,率先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江蘇則以蘇南外資工業園為依託,再加上其他方面的綜合優勢,穩步躍升。廣東和江蘇兩省GDP漸漸坐穩了一、二把交椅;在這個時期,以傳統產業和國有企業為主的山東則行動遲緩,效益下滑,比較優勢迅速下降,出現所謂“標兵漸行漸遠,追兵越來越近,發展形勢逼人,競爭態勢逼人”的局面。在這個背景下,長江以北的整個經濟形勢也出現放緩勢頭,再加上東北振興一時難以突破,以至於有人說“北京成了整個北方唯一的亮點”。

恰恰在此時,農業大省河南的省會鄭州突然崛起。鄭州至少有兩方面對山東和濟南形成刺激:一是2017年1月,國家批准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鄭州成為9個國家中心城市之一;二是2018年,鄭州更是乘勢而上,一舉成功晉級“萬億俱樂部”城市,成為長江以北唯一GDP過萬億的省會城市。雖然從長期來看,濟南仍有趕超鄭州的機遇和機會,但至少目前,濟南還不如鄭州。

山東半島長驅伸入海洋,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整個北方經濟發展的重要火車頭。經濟發展放緩,無論對山東本地還是對整個中國北方經濟形勢,影響很大。也因此,山東上下憋足一口氣、鉚足一股勁、希望重塑輝煌的呼聲逼人。

2017年以來,山東振作精神、解放思想,根據中央要求,科學擘畫發展大計,堅持“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確定了“一年全面起勢、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優勢”的總體部署,制定八大發展戰略,規劃十強產業集群,初步形成了“山東在變”的喜人態勢,這不但對於山東,而且對於振作整個北方經濟都具有重要意義。

山東的未來,在於融進“環渤海經濟圈”,成為環渤海重要的製造加工基地和出口通道

在區域經濟競爭越來越表現為大城市和城市群競爭的今天,山東不能單打獨鬥,而是必須融進區域經濟圈。對於山東來說,長三角太遠,最近的就是環渤海經濟圈。

本次山東專場主題新聞發佈會開宗明義,明確山東“位於環渤海經濟圈”,這是對山東所處經濟區域的權威定位,也是一個不能忽視的重要信號。事實上,山東半島插分於渤海和黃海之間,且大部分海岸線位於黃海岸邊而非渤海岸邊,也因此,長期以來,學界存有“山東是處於黃海經濟圈還是渤海經濟圈”的爭論,本次一錘定音,當然不是隨意為之。

山東最大的優勢是海洋,有三個超過4億噸吞吐量大港:青島、煙臺、日照,這在全國獨一無二,但這三個億噸大港也處於黃海沿岸。在經濟學上,港口是重要的經濟符號,它是一個區域物流的出口。在海洋貨運佔物流總量90%的今天,港口意味著一個區域的經濟活力和生機。三個超過4億噸吞吐量大港位於黃海岸邊,而說山東“位於環渤海經濟圈”,實際上其深層次的含義,是意味著山東港口今後也要融入“環渤海經濟圈”。

山東“位於環渤海經濟圈”定位的背後,是京津冀一體化和雄安千年規劃的出臺,這其實意味著山東未來發展要主動向“環渤海”靠攏,向“京津冀”靠攏,向“北京-天津-雄安”構成的大都市圈靠攏,這其中,山東的港口也當仁不讓。當然,要讓山東的港口發揮作用,從京津冀到山東港口的陸路交通建設亟待加強。

與此同時,山東要成為環渤海經濟圈重要的加工製造基地。當前,山東中西部的濟南、德州、濱州等地,正在主動承接北京一些非首都功能產業的轉移,“科技研發在北京,加工製造在山東”的態勢正逐步形成。

融合進“環渤海經濟圈”,成為環渤海經濟圈重要的製造加工基地和出口通道,這就是未來山東的競爭力所繫和命運所繫。“山東在變”,正在成為攪動北方經濟的一池春水。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