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村裡春外

綠意內斂的山頭,一把雪再也撐不住了,"噗嗤"一聲,將冷臉笑成了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從雲端唱到了山麓,從山麓唱到了低低的荒村,唱入籬落,唱入一隻小鴨的黃蹼,唱入融融的春泥——軟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春來了,到處可以聞到花的香味。黃黃的油菜花,金燦燦的迎春花;紅通通的杜鵑花,還有淡淡的桃花·····那些嫩嫩的黃、新穎的綠、淡淡的粉、優雅的白····那些泛綠的樹枝,和煦的陽光、溼潤的泥土······滿眼是春的氣息,讓人愜意無比,讓人陶醉,讓人無限感動。

春天裡,我的家鄉該是什麼模樣?

家鄉,坐落在一座山的懷裡。那座像鄉村漢子一樣結實的大山不分日夜的守護著鄉村的靜美,他緊緊的摟著鄉村,像摟著自己的孩子。我想鄉村是大山的孩子,而我是鄉村的孩子。

在夢裡,我時常看到那白雪皚皚的大山,我看到山背後夾雜著一些牛羊糞味的裊裊炊煙,我聽到了一陣狗吠和雞鳴。我努力讓思緒沿著深山的羊腸小道,不斷延伸到鄉村的腳下。我想伏在鄉村的衣襟上,撒嬌。

一場雪,殘留在高高聳立的山尖上,殘留在鄉村的心窩裡。我遠遠的,讀出一種歲月的滄桑。我想起上學路上我在大山中徒步四小時的坎坷和艱難,我想起在翻過最後一個山頭,看到一片村舍時的欣喜若狂。走進老屋時,母親那溫柔的目光。

不知何時,鄉村變了個模樣。地變少了,莊變大了,河變小了,路變硬了,土房退了,洋房進了。母親已頭髮斑白,老屋也已破敗不堪,鄉村成了鄉親們茶餘飯後的回憶。一批批的年輕人紛紛走出大山,走出鄉村,去追逐夢想。忽然,我擔心起鄉村的身體在歲月裡是否依然骨骼硬朗。

在村東頭的坡地上,躺著我的曾祖父,曾祖母,祖父,祖母以及我的父親。他們按輩分整齊的排列著。父親時常和我講,有一天他老了,也要回來,說這叫落葉歸根。後來父親就真的回到了鄉村,守著河水和鳥鳴,長睡不醒。父親生前常嫌城市裡的高樓大廈住不習慣,如今父親貼著這片兒時的土地終於可以睡個好覺了。

村裡的老人們,像地裡的莊稼,一茬茬倒下了。而我們卻揹著夢想的行囊四處遊蕩,丟下鄉村獨守空巢。

如今,鄉村振興的號角吹響了一個新時代的來臨,在外面的春天裡,我依稀看見大山裡的鄉村扶門而立的守望,那是我解不開的鄉愁,是對一棵老樹的追往,還有說不清道不明紮根泥土的纏綿。我掏出手機,想給鄉村打個電話,告訴他,總有一天我們會回來的。

作者:李興甲

作者簡介:在鄉鎮、街道工作20多年,系山東省青年作家協會會員,濟寧市散文學會會員、鄒城市作協會員。曾在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國社區雜誌、大眾日報、濟寧日報、鄒城市報、鄒城文學等報刊發表新聞稿、散文、報告文學等作品200餘篇。曾出版新聞作品集《夯歌》。著有鄉村記憶之散文集《村裡春外》;鄉村記憶之紀實文學《鄉官手記》;鄉村記憶之長篇小說《鄉官實錄》;個人論文集等著作。

"

散文:村裡春外

綠意內斂的山頭,一把雪再也撐不住了,"噗嗤"一聲,將冷臉笑成了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從雲端唱到了山麓,從山麓唱到了低低的荒村,唱入籬落,唱入一隻小鴨的黃蹼,唱入融融的春泥——軟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春來了,到處可以聞到花的香味。黃黃的油菜花,金燦燦的迎春花;紅通通的杜鵑花,還有淡淡的桃花·····那些嫩嫩的黃、新穎的綠、淡淡的粉、優雅的白····那些泛綠的樹枝,和煦的陽光、溼潤的泥土······滿眼是春的氣息,讓人愜意無比,讓人陶醉,讓人無限感動。

春天裡,我的家鄉該是什麼模樣?

家鄉,坐落在一座山的懷裡。那座像鄉村漢子一樣結實的大山不分日夜的守護著鄉村的靜美,他緊緊的摟著鄉村,像摟著自己的孩子。我想鄉村是大山的孩子,而我是鄉村的孩子。

在夢裡,我時常看到那白雪皚皚的大山,我看到山背後夾雜著一些牛羊糞味的裊裊炊煙,我聽到了一陣狗吠和雞鳴。我努力讓思緒沿著深山的羊腸小道,不斷延伸到鄉村的腳下。我想伏在鄉村的衣襟上,撒嬌。

一場雪,殘留在高高聳立的山尖上,殘留在鄉村的心窩裡。我遠遠的,讀出一種歲月的滄桑。我想起上學路上我在大山中徒步四小時的坎坷和艱難,我想起在翻過最後一個山頭,看到一片村舍時的欣喜若狂。走進老屋時,母親那溫柔的目光。

不知何時,鄉村變了個模樣。地變少了,莊變大了,河變小了,路變硬了,土房退了,洋房進了。母親已頭髮斑白,老屋也已破敗不堪,鄉村成了鄉親們茶餘飯後的回憶。一批批的年輕人紛紛走出大山,走出鄉村,去追逐夢想。忽然,我擔心起鄉村的身體在歲月裡是否依然骨骼硬朗。

在村東頭的坡地上,躺著我的曾祖父,曾祖母,祖父,祖母以及我的父親。他們按輩分整齊的排列著。父親時常和我講,有一天他老了,也要回來,說這叫落葉歸根。後來父親就真的回到了鄉村,守著河水和鳥鳴,長睡不醒。父親生前常嫌城市裡的高樓大廈住不習慣,如今父親貼著這片兒時的土地終於可以睡個好覺了。

村裡的老人們,像地裡的莊稼,一茬茬倒下了。而我們卻揹著夢想的行囊四處遊蕩,丟下鄉村獨守空巢。

如今,鄉村振興的號角吹響了一個新時代的來臨,在外面的春天裡,我依稀看見大山裡的鄉村扶門而立的守望,那是我解不開的鄉愁,是對一棵老樹的追往,還有說不清道不明紮根泥土的纏綿。我掏出手機,想給鄉村打個電話,告訴他,總有一天我們會回來的。

作者:李興甲

作者簡介:在鄉鎮、街道工作20多年,系山東省青年作家協會會員,濟寧市散文學會會員、鄒城市作協會員。曾在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國社區雜誌、大眾日報、濟寧日報、鄒城市報、鄒城文學等報刊發表新聞稿、散文、報告文學等作品200餘篇。曾出版新聞作品集《夯歌》。著有鄉村記憶之散文集《村裡春外》;鄉村記憶之紀實文學《鄉官手記》;鄉村記憶之長篇小說《鄉官實錄》;個人論文集等著作。

散文:村裡春外

"

散文:村裡春外

綠意內斂的山頭,一把雪再也撐不住了,"噗嗤"一聲,將冷臉笑成了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從雲端唱到了山麓,從山麓唱到了低低的荒村,唱入籬落,唱入一隻小鴨的黃蹼,唱入融融的春泥——軟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春來了,到處可以聞到花的香味。黃黃的油菜花,金燦燦的迎春花;紅通通的杜鵑花,還有淡淡的桃花·····那些嫩嫩的黃、新穎的綠、淡淡的粉、優雅的白····那些泛綠的樹枝,和煦的陽光、溼潤的泥土······滿眼是春的氣息,讓人愜意無比,讓人陶醉,讓人無限感動。

春天裡,我的家鄉該是什麼模樣?

家鄉,坐落在一座山的懷裡。那座像鄉村漢子一樣結實的大山不分日夜的守護著鄉村的靜美,他緊緊的摟著鄉村,像摟著自己的孩子。我想鄉村是大山的孩子,而我是鄉村的孩子。

在夢裡,我時常看到那白雪皚皚的大山,我看到山背後夾雜著一些牛羊糞味的裊裊炊煙,我聽到了一陣狗吠和雞鳴。我努力讓思緒沿著深山的羊腸小道,不斷延伸到鄉村的腳下。我想伏在鄉村的衣襟上,撒嬌。

一場雪,殘留在高高聳立的山尖上,殘留在鄉村的心窩裡。我遠遠的,讀出一種歲月的滄桑。我想起上學路上我在大山中徒步四小時的坎坷和艱難,我想起在翻過最後一個山頭,看到一片村舍時的欣喜若狂。走進老屋時,母親那溫柔的目光。

不知何時,鄉村變了個模樣。地變少了,莊變大了,河變小了,路變硬了,土房退了,洋房進了。母親已頭髮斑白,老屋也已破敗不堪,鄉村成了鄉親們茶餘飯後的回憶。一批批的年輕人紛紛走出大山,走出鄉村,去追逐夢想。忽然,我擔心起鄉村的身體在歲月裡是否依然骨骼硬朗。

在村東頭的坡地上,躺著我的曾祖父,曾祖母,祖父,祖母以及我的父親。他們按輩分整齊的排列著。父親時常和我講,有一天他老了,也要回來,說這叫落葉歸根。後來父親就真的回到了鄉村,守著河水和鳥鳴,長睡不醒。父親生前常嫌城市裡的高樓大廈住不習慣,如今父親貼著這片兒時的土地終於可以睡個好覺了。

村裡的老人們,像地裡的莊稼,一茬茬倒下了。而我們卻揹著夢想的行囊四處遊蕩,丟下鄉村獨守空巢。

如今,鄉村振興的號角吹響了一個新時代的來臨,在外面的春天裡,我依稀看見大山裡的鄉村扶門而立的守望,那是我解不開的鄉愁,是對一棵老樹的追往,還有說不清道不明紮根泥土的纏綿。我掏出手機,想給鄉村打個電話,告訴他,總有一天我們會回來的。

作者:李興甲

作者簡介:在鄉鎮、街道工作20多年,系山東省青年作家協會會員,濟寧市散文學會會員、鄒城市作協會員。曾在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國社區雜誌、大眾日報、濟寧日報、鄒城市報、鄒城文學等報刊發表新聞稿、散文、報告文學等作品200餘篇。曾出版新聞作品集《夯歌》。著有鄉村記憶之散文集《村裡春外》;鄉村記憶之紀實文學《鄉官手記》;鄉村記憶之長篇小說《鄉官實錄》;個人論文集等著作。

散文:村裡春外

散文:村裡春外

"

散文:村裡春外

綠意內斂的山頭,一把雪再也撐不住了,"噗嗤"一聲,將冷臉笑成了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從雲端唱到了山麓,從山麓唱到了低低的荒村,唱入籬落,唱入一隻小鴨的黃蹼,唱入融融的春泥——軟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春來了,到處可以聞到花的香味。黃黃的油菜花,金燦燦的迎春花;紅通通的杜鵑花,還有淡淡的桃花·····那些嫩嫩的黃、新穎的綠、淡淡的粉、優雅的白····那些泛綠的樹枝,和煦的陽光、溼潤的泥土······滿眼是春的氣息,讓人愜意無比,讓人陶醉,讓人無限感動。

春天裡,我的家鄉該是什麼模樣?

家鄉,坐落在一座山的懷裡。那座像鄉村漢子一樣結實的大山不分日夜的守護著鄉村的靜美,他緊緊的摟著鄉村,像摟著自己的孩子。我想鄉村是大山的孩子,而我是鄉村的孩子。

在夢裡,我時常看到那白雪皚皚的大山,我看到山背後夾雜著一些牛羊糞味的裊裊炊煙,我聽到了一陣狗吠和雞鳴。我努力讓思緒沿著深山的羊腸小道,不斷延伸到鄉村的腳下。我想伏在鄉村的衣襟上,撒嬌。

一場雪,殘留在高高聳立的山尖上,殘留在鄉村的心窩裡。我遠遠的,讀出一種歲月的滄桑。我想起上學路上我在大山中徒步四小時的坎坷和艱難,我想起在翻過最後一個山頭,看到一片村舍時的欣喜若狂。走進老屋時,母親那溫柔的目光。

不知何時,鄉村變了個模樣。地變少了,莊變大了,河變小了,路變硬了,土房退了,洋房進了。母親已頭髮斑白,老屋也已破敗不堪,鄉村成了鄉親們茶餘飯後的回憶。一批批的年輕人紛紛走出大山,走出鄉村,去追逐夢想。忽然,我擔心起鄉村的身體在歲月裡是否依然骨骼硬朗。

在村東頭的坡地上,躺著我的曾祖父,曾祖母,祖父,祖母以及我的父親。他們按輩分整齊的排列著。父親時常和我講,有一天他老了,也要回來,說這叫落葉歸根。後來父親就真的回到了鄉村,守著河水和鳥鳴,長睡不醒。父親生前常嫌城市裡的高樓大廈住不習慣,如今父親貼著這片兒時的土地終於可以睡個好覺了。

村裡的老人們,像地裡的莊稼,一茬茬倒下了。而我們卻揹著夢想的行囊四處遊蕩,丟下鄉村獨守空巢。

如今,鄉村振興的號角吹響了一個新時代的來臨,在外面的春天裡,我依稀看見大山裡的鄉村扶門而立的守望,那是我解不開的鄉愁,是對一棵老樹的追往,還有說不清道不明紮根泥土的纏綿。我掏出手機,想給鄉村打個電話,告訴他,總有一天我們會回來的。

作者:李興甲

作者簡介:在鄉鎮、街道工作20多年,系山東省青年作家協會會員,濟寧市散文學會會員、鄒城市作協會員。曾在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國社區雜誌、大眾日報、濟寧日報、鄒城市報、鄒城文學等報刊發表新聞稿、散文、報告文學等作品200餘篇。曾出版新聞作品集《夯歌》。著有鄉村記憶之散文集《村裡春外》;鄉村記憶之紀實文學《鄉官手記》;鄉村記憶之長篇小說《鄉官實錄》;個人論文集等著作。

散文:村裡春外

散文:村裡春外

散文:村裡春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