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漢春:在紅土地上譜寫扶貧樂章

三農 合作社 農業 種植業 海峽法治在線 2017-05-26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5月22日訊 5月4日,陽光和煦,惠風和暢。記者從龍巖城區出發,驅車150多公里來到了長汀縣東南部——高坑村。通往高坑村的是一條平整寬闊的水泥路,當地人親切地稱作“致富路”。

老吳是高坑村人,今年已經60多歲。過去,老吳跟老伴起早摸黑,從早忙到晚才捨得回家,平時除了一年兩季的稻穀收割就是農閒時種菜。由於家庭貧困,孩子想給家裡減輕負擔,早早就輟學外出務工了。

2014年5月,龍巖市公安局民警闕漢春來到高坑村任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闕漢春主動聯繫掛鉤幫扶單位及幹部,戶戶量身定製脫貧措施,落實搬遷安置、貸款、教育、醫療等扶貧政策;通過支部引領,創新“支部+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發展蔬菜產業,成立了“長汀縣高家園蔬菜竹業合作社”。此外,建設高家園蔬菜種植基地,並有機結合農村電商共促發展,實施產業扶貧。協調縣農業局培養新型職業農民28人,協調縣扶貧辦舉辦“雨露計劃”培訓150人。

有了這些扶持政策,村民再也不用擔心有勁無處使,老吳家種植出來的瓜果蔬菜也有了銷路。像老吳這樣得到實惠的家庭還有很多,扶貧政策給他們帶來的不僅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經濟收入,還有對國家與村幹部的信任,對未來生活的期許。村子裡,有種菜的賣菜,沒種菜的在合作社或者廠裡務工。截至目前,全村已有貧困戶15人在合作社就業務工,高家園蔬菜品牌在長汀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和關注度,蔬菜供不應求。

這項成果還只是扶貧項目的一小部分。翻開高坑村厚實的扶貧項目建設單:整修村部、綠化村莊、安裝路燈、環境整治等大小20個項目……一個個實打實的扶貧項目,讓整個高坑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生蛻變。

如今,全村22戶貧困戶已有14戶54人搬遷住新房,達到脫貧標準的有12戶50人,2016年全村人均純收入10800元。緣何短短兩年時間,村子就會發生如此深刻的改變?高坑村村幹部認為,靠的是各級領導、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和愛心人士“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把“一根繩”變成了“一股繩”,精準脫貧才有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闕漢春認為發展才是硬道理,駐村幫扶有沒有成效,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是關鍵。“實幹是最有效的辦法、最硬的招兒。”軍人出身的闕漢春在“孃家”龍巖市公安局支持下,積極爭取上級項目資金,投入到民生改善的基礎設施建設。3年來共籌措1000多萬元,實施了包括整修村部、綠化村莊、安裝路燈、環境整治等大小20個項目,讓高坑村的面貌煥然一新。

扶貧攻堅,闕漢春在“精準”上發力。為增加村集體收入,他籌資39萬元,建設45KW分佈式光伏電站,每年可增加村集體收入7萬元;流轉林地110畝種植油茶,為村集體年增收1320元;成功引進制香廠,每年為村集體創收6000元;引進一家桶裝礦泉水廠,村集體年增收3600元……2016年,高坑村村集體收入達8萬元,結束了無村集體收入的歷史。

如今,脫貧的家庭越來越多,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金黃的稻浪蕩漾著豐收的喜悅,紫紅的雞冠花映照著幸福的笑臉……華麗轉身中的高坑村,致富的道路正越走越寬廣!

(本報記者 鄧炳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