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這邊獨好——畢節市七星關區邁入全域旅遊新時代

三農 農村 農業 經濟 畢節試驗區網 2017-04-25

“這裡不似白牆黛瓦的江南水鄉,也不似天高雲闊遺失獨立的神祕藏區,但這裡卻有一股神奇的力量,用柔情撩動你的內心,用一份堅定的信仰震撼心靈。”這是《鳳凰旅遊週刊》對位於七星關區的畢節國家森林公園拱攏坪景區的推薦。

近年來,七星關區明確將旅遊產業作為七星關區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來重點培育,將旅遊發展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加快城市發展平臺建設,全力打造全市‘旅遊客廳’,建成全市遊客‘集散中心’,全面貫徹五大發展理念、推進全區旅遊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旅遊產業大繁榮、大升級、大發展的今天,七星關區決策者們對旅遊產業發展定的調子非常高,下的決心也很大。

2016年,全區共接待遊客792.93萬人次,增幅30.1%;旅遊總收入達64.29億元,增幅39.6%。

風景這邊獨好——畢節市七星關區邁入全域旅遊新時代

雞鳴三省紀念碑 徐渠 攝

快馬加鞭 打通全域旅遊“最後一公里”

“烏蒙腹地風光好,養在深山人不識。”一語道出了長期以來七星關區乃至畢節市旅遊業的“硬傷”。

發展旅遊業,路網是關鍵。2016年,為破解交通瓶頸對旅遊產業的制約,七星關區下決心打通全域旅遊的“任督二脈”。

從“大動脈”到“毛細血管”,經歷一場“大手術”的七星關綜合運輸體系日漸成型,交通促進經濟發展的功能日益凸現。目前,該區境內已建成通車高速公路3條共148公里,同時正同步推進畢鎮高速、黔大高速東關至清豐段、金沙縣清池至七星關區燕子口一級公路、赤水河沿河公路建設;畢節飛雄機場已開通畢節至北京、廣州、貴陽、昆明、重慶、上海、深圳、杭州、三亞等航線。

廈蓉、杭瑞兩條高速在地處烏蒙腹地的黔西北大地上穿山越嶺,跨江過河,從東到西,從南到北,縱橫交錯,猶如一根根動脈血管,打通了七星關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動脈,縮短了與外界的時空距離,將七星關內的旅遊景點串成一條珍珠鏈。

如今,不管是慕名而來的外地遊客還是本地市民,都能在這片熱土上感受到這座城市的便捷與通達……

現在,七星關區大地上,一條條旅遊路、產業路、致富路徐徐鋪開。

擦亮品牌 旅遊新業態 百花齊放

紅色,是七星關最具特色的性格色彩之一。1935年2月,紅一方面軍(中央紅軍)在林口召開了著名的“雞鳴三省會議”,作為遵義會議的延續和補充,雞鳴三省會議進一步鞏固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雞鳴三省村,見證了中國革命的偉大創舉——長征,見證了旭日東昇、萬象更新的壯麗畫卷。

如今,由肖克老將軍題寫匾額的“紅色三館”,即“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舊址”“紅六軍團政治部舊址”“貴州抗日救國軍司令部舊址”,以及林青紀念館、周素園故居、紅軍山烈士陵園等,成了傳播紅色文化的窗口。

“賣砂鍋嘍!”幾十年前,村民們走村串寨叫賣,砂鍋寨的砂鍋風行雲貴川的場景再現。今年4月18日,中國·七星關首屆砂鍋旅遊文化藝術節在碧海街道砂鍋寨村舉行,百名砂鍋手藝人齊聚,重現砂鍋製作工藝;現場製作的特色砂鍋宴,讓這個長壽之鄉的百歲老人們大飽口福。

當天,20多米的“砂鍋長桌宴”上,新鮮出爐的砂鍋天麻燉豬腳、砂鍋黨蔘燉烏雞湯、砂鍋玫瑰花燉魚頭、砂鍋特色小豆酸菜、砂鍋燜洋芋等一道道清香可口的菜餚令人垂涎三尺。每一道菜的背後,都是當地一個特色產業。

做大在文化、拓展在旅遊。砂鍋文化藝術節不僅是場文化藝術活動,更是對歷史文化資源的挖掘、傳承與創新。通過文化傳承、工藝創新和品牌塑造,不斷髮展提升軟實力,把無形的文化賦予新內涵,變成有形的文化旅遊產品,逐步探索出“文化+生態+鄉村旅遊”脫貧模式,打造了中國鄉村文旅農旅融合新樣本。

畢節市委常委、七星關區委書記崔英魁一再表示,要將旅遊產業發展作為“一把手”工程,作為發展一方經濟、繁榮一方文化、涵養一方生態、造福一方百姓的崇高事業來抓,同時要立足全區的旅遊資源稟賦、科學謀劃旅遊發展戰略、探索走出旅遊發展新路。

文化與旅遊密不可分,互為表裡,深度融合,相得益彰,前景無量。被評為“中國十大避暑城市”“中國古茶樹之鄉”“貴州省森林城市”“省級衛生城市”“貴州長壽之鄉”等殊榮的七星關區,在打造旅遊產業的同時,圍繞“大扶貧”戰略行動,立足山區土地、氣候和生態優勢,繼續在全域旅遊上下功夫,念好山字經,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態牌,真正把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

風景這邊獨好——畢節市七星關區邁入全域旅遊新時代

響水灘瀑布 徐渠 攝

深度融合 “旅遊+”跑出發展新速度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2017年,七星關區將資源優勢轉化為旅遊產業優勢。在優化空間佈局上做“靚”、在提升城市品位上做“特”、在旅遊項目上做“精”、在旅遊業發展工作機制上做“細”,守好旅遊底色、建設美麗城鄉、串聯起美麗風景,“旅遊+”相融相盛……

七星關區全域旅遊的“種子”破土而出,生長出的旅遊藍圖正成為撬動旅遊產業大發展、大提升、大跨越的支點。

“雞鳴三省景區得益於‘雞鳴三省會議’標誌性的歷史地位,多次得到中央和省、市領導的高度關注,為了弘揚紅色文化,挖掘旅遊資源,我們立足於‘大資源做大項目,大項目撬動大發展’的思路,開始啟動雞鳴三省旅遊景區建設。”七星關區委副書記、區長鬍敬斌介紹,正在建設的雞鳴三省景區,按照5A級景區規劃,擬投資23.58億元,計劃用3至5年的時間來打造,建成以“文化體驗、峽谷探險,民族風情、生態養生”為核心的複合型景區。

“碧海街道砂鍋寨村、清水鋪鎮橙滿園鄉村、阿市鄉中寨村、朱昌鎮同心村、鴨池鎮龍灘村……”依託景區景點、民族村寨、優美自然風光,七星關區大力將農業、鄉村與生態相結合,依託科研搞開發而建立的集休閒娛樂、科普教育、旅遊觀光為一體的綜合性農業生態觀光園紛紛落地。

未來,七星關將按照“全地域、全領域、全方位、全業態”的發展思路,大力實施“全域景區化、景區精品化、文旅一體化、業態多樣化、營銷數字化”發展戰略,積極拓展“旅遊+”發展模式,以雞鳴三省、拱攏坪等景區為龍頭,全面打造“磅礴烏蒙、三省紅都”紅色文化旅遊品牌、“避暑養生地、長壽七星關”生態旅遊品牌,扶持一批有影響力的旅行社和星級酒店,培育一批畢節農特產品經營企業,推出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餐飲服務企業,打造一批休閒服務體驗經營主體,推進旅遊業和農、工、林、體、康養等產業的深度融合,形成與市內其他景區景點有益互補的服務體系,實現全域旅遊“井噴式”增長,讓旅遊業的發展成果助力脫貧攻堅,惠及人民群眾。(貴州日報 通訊員 張廣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