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邑:制定紅白事標準 興建公用祠堂

三農 清明節 邢侗 環境保護 德州新聞網 2017-03-28

前不久,臨邑縣臨盤街道孟寨村的王鳳軍、李可新小兩口結婚。“孝父母,敬鄰里,凡事均要讓三分;不要車、不要樓,自己拼搏奔幸福”,新房門口的對聯和小兩口觀念的轉變讓村裡人豎起了大拇指。

這是臨邑縣移風易俗工作成效顯著的縮影。

硬槓槓破除舊框框

“去年你母親住院看病和喪葬費花了10多萬元,今年你父親生病住院又花10多萬元,生前你盡孝了,喪事上再大操大辦,一是經濟上吃不消,二是有必要嗎? ”這是近日臨邑縣德平鎮東關村黨支部書記周保星在勸說村民靳元寶簡辦父親喪事的情形。經過勸說,靳元寶父親的葬禮按本村紅白理事會規定舉辦,待客“一碗端”,不僱吹鼓手,葬禮全部費用僅花了2000多元。

臨邑縣積極倡導移風易俗,制定下發了《倡樹文明新風尚》等5個破舊立新倡議書,嚴剎紅白事大操大辦、講排場、比闊氣的不良風氣。同時,引導各村莊修訂《村規民約》,明確紅白事操辦標準以及違反規定的處罰方式,把移風易俗工作納入年度考核,規定不管誰家有紅白事或給老人過壽一律按章簡辦,違規就要受罰。為加強監督,設立了舉報箱,並通過媒體曝光,確保移風易俗工作逐步制度化、規範化。因成績突出,臨邑在全省推進家風村風行風建設現場交流會上進行了典型發言。

厚養薄葬建祠堂

“一座墳20平方米,30多座就佔地1畝,全村現有800多座墳,全部遷入祠堂後節約出20多畝耕地。 ”在本村修建了祠堂的臨南鎮張佔吳村黨支部書記王世華算了一筆精細賬。目前,臨南鎮的馬家、小王家、小祝家、劉小屯、寧寺等村莊,通過政府扶持、村委會帶頭、村民捐款的方式建起了村級公用祠堂,將200餘畝墓地復耕為良田。

祠堂祭祀不僅節約了土地,也受到村民歡迎。“原來祭拜先人,滿田間逐座墳頭跑,現在方便多了,越來越多的村民把先人骨灰遷進祠堂。 ”臨南鎮馬家村村民邢友進說,現在大夥兒都覺得,好好孝順健在的老人才是最大的孝。

臨邑縣大力興建公用祠堂,鼓勵鄰近村或小村的公墓祠堂集中建設。根據建設規模,縣財政對每處村級祠堂給予1至2萬元的補貼,各鄉鎮(街道)也通過資金投入或者幫扶建設材料的形式進行扶持。目前,全縣累計投資4000餘萬元,發放祠堂建設獎補資金600餘萬元,建成啟用村級祠堂276個,節約土地2000餘畝。“不僅如此,縣裡還積極倡導文明祭掃方式。鮮花祭祀、植樹祭祀、讀祭文祭祀,環保、高雅又時尚,越來越受人們歡迎。 ”在邢侗街道鑫興社區祠堂,負責人程向東說。

在臨邑縣城開元大街一家祭祀用品店,店老闆李先生訴苦說:“以前清明節,人們大都選擇上香、燒紙錢等老習俗,如今祭拜的方式多了,我們的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了。 ”

□高德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