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創意農業的實踐模式、發展思路與戰略對策

三農 農業 農村 種植業 農產品 愛農者說 2018-12-06
浙江創意農業的實踐模式、發展思路與戰略對策


摘 要:通過界定創意農業的科學內涵和典型特徵,研究提煉了創意農業發展的產業“接二連三進四”模式、農產品生產佈局創意模式、農業與自然景觀結合模式、農產品後續加工創意模式、農業文化發掘與博覽模式、現代農業綜合體模式等典型實踐模式,闡述了發展創意農業應注重:強化創意農業新領域開發、加快創意農業新技術研發、推進創意農業新產業培育、加強創意農業新文化發掘、推進創意農業新平臺搭建、促進創意農業新源泉湧出,提出了把創意農業作為農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加以培育等對策。

創意農業是契合農業多功能性特徵,以增加農產品附加值為目標,利用農業農村的生產、生活、生態等資源要素,發揮創意創新構想,研發設計和生產出具有獨特性的創意產品或活動。作為現代農業發展演變的一種新型農業業態,創意農業起源於20世紀30年代的西方國家,70年代得到規模化發展,90年代後快速擴展全球[1]。創意農業具有高文化品位、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價值的特點,是現代農業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是推動農業技術創新發展,促進農業多功能拓展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我國各地正在積極探索嘗試推進創意農業發展,並初步取得了顯著成效。

當前,浙江農業發展既面臨全面進入以工補農、以城帶鄉、工農互促發展階段的歷史機遇,也面臨著資源環境制約加劇、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體制機制優勢逐步弱化的嚴峻挑戰,迫切需要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進農業轉型升級。以糧食生產功能區和現代農業園區“兩區”為主平臺,以科技創造和文化創意為主動力,大力發展創意農業,是貫徹落實“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的重要實踐,是助推建設“物質富裕、精神富有”的現代化浙江的重要舉措,是推動農業轉型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的一條重要路徑。發展創意農業,對於促進農業資源再生利用、推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促進美麗鄉村建設、推動鄉村旅遊發展、實現農業轉型升級,促進“四化同步”發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2]。

1 創意農業的科學內涵與典型特徵

目前學術界關於創意農業的概念主要有兩種理解:一種是從農業生產的研究視角,把創意農業界定為與農業生產過程相關的各類創意活動及其載體[3]。另一種是從創意產業的視角來認識創意農業,認為創意產業是無邊界產業,它可以融合到任何產業裡,創意農業不僅生產創意農副產品,而且創新農業發展模式[4,5]。這兩種理解一方面強調創意農副產品和農業園區的設計、規劃,侷限於單一產業的層面,另一方面又強調無邊界的創意產業與農業的融合,催生新型的產業發展模式。事實上,從現代農業多功能發展的趨勢來看,既不可過於狹義地理解創意農業,也不可漫無邊際去解讀創意農業,避免使創意農業無所不包、無處不在。作為創意農業,創意是其最基本的一個特徵,同時它又和生態農業、休閒農業、精緻農業等一樣是一種新型農業業態。因而,本文通過界定認為,創意農業是把創意作為農業生產的一種新型要素,全面融入農業研發、生產、銷售、消費的全過程,依靠創意規劃設計和科學技術支撐,通過拉長農業的產業鏈,從而提升農產品價值鏈的新型農業業態。

按照上述創意農業內涵的界定,創意農業的理論支撐應該包括創意產業經濟學、可持續發展理論、內生經濟增長理論、農業綜合體理論、農業多功能理論以及農業生態學等重要理論和分析方法。創意農業把創意資源作為一種生產要素投入到農業各個環節,是實現農業新發展的新業態。首先,創意農業是一種文化藝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農業新業態。其次,創意農業是一組相互關聯的產業鏈,它依託文化軟實力的作用而位於農業產業鏈的價值高端。第三,創意農業是創意的規劃設計與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新方法、新成果等的配套支撐與效用集成。第四,創意農業是與地域特色文化資源、市場消費需求、產品載體、創意人才等有機整合的農業綜合體。

2 浙江創意農業發展的典型實踐

浙江率先推進農業市場化改革,深入實施統籌城鄉發展方略,農業發展經歷了從傳統農業、效益農業,到高效生態農業的歷史性轉變,現代農業建設邁出堅實步伐。特別是近年來,通過發掘農業傳統文化,拓展農業的多種功能,培育特色優勢產業,強化農業設施栽培,開展農業節慶活動,推廣生態養殖與立體種養等現代農業模式與旅遊觀光功能有機耦合,形成了一批產業依託明顯、規模層級較大、知名程度較高、帶動能力較強的休閒觀光農業園區。全省紮實推進的現代農業綜合園區、主導產業示範園區、特色農業精品園區等多層次、多類型、多形式的現代農業園區,都按照農業多功能化的發展趨勢,把特色精品農產品生產與發展休閒農業、創意農業很好地結合起來,使創意農業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一個新亮點[6]。

2.1 產業“接二連三進四”模式

“接二連三進四”是傳統農業邁向高效生態現代農業的一條重要途徑。“接二”就是藉助工業化手段,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連三”是發展以休閒觀光、科普教育、保健養生為主要內容的農業服務業;“進四”是依託農業特色產業資源,發展農業文化創意產業。在浙江,不少地方依託創意農業發展,實現了農業的“接二連三進四”,不僅拉長了農業產業鏈,還極大提升了農業價值鏈。

金華武義的傳統養牛畜牧業已發展成為集“養牛、解牛(牛肉精深加工)、鬥牛、吹牛”於一體新產業。武義縣壺山街道桃溪灘村陳宴殿鬥牛是久負盛名的鬥牛民俗活動,始於趙宋明道年間,迄今已有近千年歷史,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一年一度的鬥牛大賽,由各地農民精心選送彪悍善斗的黃牯牛輪番上陣,激烈角鬥,精彩的鬥牛大賽帶來的是文化大餐。與此同時,號稱“吹牛”的創意金點子大賽也在金華開展得有聲有色,通過廣泛徵集“農民創意發明”和“農業創新項目”等金點子,以“創造性、新穎性、推廣性、實用性”作為大賽的評判標準,金華農民的多項“吹牛”創意金點子屢獲“浙江農民創富大賽”金獎。

淳安千島湖有機魚休閒觀光園區推出的巨網捕魚、宣紙拓魚項目,把農業的一二三產業與文化創意緊密結合起來,成為創意農業進園區的成功範例。千島湖擁有5萬hm2水面,87種淡水魚,捕撈隊兩條大船後面各掛多條小划船,像兩條巨龍在湖面遊迤,形成第一道亮麗景觀。漁工們投放三層掛網時,數十條船如同在大舞臺上翩翩起舞,演繹著一臺大型“水上舞會”,成為第二道景觀。當魚兒都進入“埋伏圈”後,漁工們開始收網,伴隨陣陣雄壯的號子聲,巨網在合力起拉下漸漸縮小,形成了“百魚歡躍”的壯觀景象。魚拓,是一種將魚的形象用墨汁或顏料拓印到紙上的技法和藝術,被稱之為“復活的藝術”。按顏色可分為黑白魚拓和彩色魚拓,按製作方法可分為直接魚拓和間接魚拓。

2.2 農產品生產佈局創意模式

農產品生產佈局除了因地制宜,適地適生外,通過創意設計、文化植入和技術支撐,就會產生極富創意的能帶來視覺衝擊的農產品生產佈局,從而極大提升產業附加值,增進產業規模效應和文化價值。杭州八卦田,曾經的南宋皇家御耕處,通過生產佈局的文化創意,種上五彩水稻,結合農耕採摘和農家樂,創造了全新的產業價值。

仙居油菜花海織出“最大中國地圖”。賞油菜花遊,是仙居旅遊的一大特色,遊人只要一進入仙居境內,路兩旁望去,都是金黃金黃的油菜花,令人彷彿置於金黃色的花海。在油菜花海的連綿金黃中,沐浴著明媚的春光,聽一聽富有地方特色的仙居山歌,靠著稻草人做個甜甜美美的田園之夢……這就是仙居油菜花節的形象宣傳。近年來,仙居農民共種植了5 100 hm2油菜花,形成了連綿數千米的動感花海,在油菜花海中,利用新技術研發的不同花色的油菜花,用種植和修剪技術呈現出“最大的油菜花中國地圖”和“仙居歡迎您”字樣,同時還佈置了形態不一、多姿多彩的稻草人,以及小木屋、菜花風車、傳統仿古陽傘等,營造了一種浪漫的田園氣息。花田裡的創意稻草人和油菜花相映成趣,是藝術美與自然美的巧妙融合,讓油菜花田隨著審美元素的增加、觀賞性的增強而顯得更有吸引力。

江山彩色稻田藝術創意。江山市農業拓寬水稻產業外延,利用自身優勢,配合政府推廣CIS城市形象品牌,2011年首次開展彩色水稻“稻田藝術”創意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江山市彩色水稻“稻田藝術”試種地點選在江郎山腳下農業生產重點鎮———鳳林鎮。利用紫色稻、淡黃色稻、淡綠色稻、綠色稻等4種稻源完成彩色稻———“江郎山·江山”標誌圖案稻田藝術創制。通過彩色稻苗的精心培育,精確田間佈局,科學肥水管理及病蟲害防治,展示出美麗、宏偉的“江郎山”圖案,圖案佔地2 800 m2,展示期間長達3個月。該創意開拓了農業服務新領域,進一步提高了農業科技價值。

2.3 農業與自然景觀結合模式

農業景觀和農村自然空間景觀的結合,就會產生一種新型農業經營形態和農業景觀模式,從而產生極富創意的農業與自然景觀結合的創意農業新模式。雲和把高山梯田改造成了梯田農業文化創意園,武義把十里河道改造成了十里荷花農業文化創意帶,都是把農業與自然景觀緊密結合的典型樣版。

雲和梯田農業文化創意。雲和梯田主要以高山生態米種植、黑木耳與香菇生產、農家樂經營、梯田觀光、梯田農事體驗為主營項目。雲和梯田最早開發於唐初,沉澱千年農耕文化,垂直落差1 200 m,有700多層,是華東最大的梯田群,被譽為“中國最美梯田”。休閒觀光區經環保部門監測,負氧離子含量達到5 000個·cm-3,是理想的天然氧吧。景區跨越高寒、高山、丘林、谷地四個地質景觀帶,擁有梯田、雲海、山村、竹海、溪流、瀑布、霧凇等多個不同的自然景觀類資源單體,一年四季都可以領略她的獨特魅力,令遊客流連忘返。隨著雲和梯田景區開發的不斷深入,當地將銀礦文化、農耕文化和傳統文化賦以新的內涵,融入景區建設,開發出七彩梯田、四季花海、天籟雲和、六月六開犁節等旅遊產品,市場影響力不斷提升。

武義十里荷花文化創意。“宣蓮”是金華武義縣的知名農產品。武義柳城畲族鎮農民有數百年種植蓮子的傳統,盛夏季節,連片荷田成了這裡的一大景觀。現在,畲鄉農民從單一的種蓮子、賣蓮子轉向賣景色,把這裡“十里荷花”當作特色產品經營,推出“戲蓮葉、賞荷花、品蓮子”特色遊,吸引了各地遊客。近幾年,柳城畲族鎮進一步挖掘開發古蓮文化,建立了“十里荷花”農業觀光科技園,引種352個蓮花品種,成了長三角地區荷花物種保存最多的科技園。而且使單一宣蓮僅4個月的花期延長到8個月,將賞花期延伸至11月份深秋時節。

2.4 農產品後續加工創意模式

藉助於創意思維和現代加工技術,如根雕、蛋繪、米塑等,對原生態的農產品進行創意性加工,所形成的創意農產品就從一般消費品變為高檔禮品和藝術品,經過創意加工的農產品給人們帶來味覺和視覺的雙重盛宴,農品的產業鏈和價值鏈得到同步提升。這種農產品後續加工創意模式已成為創意農業發展的一種典型路徑。如象山《尋西山隱者不遇》竹根雕,德清30萬顆珍珠串成的九龍珍珠塔,樂清的《哪吒鬧海》米塑,嘉善杜鵑盆景,縉雲茭白葉工藝品,普陀水仙花創意作品,農夫樂園的農事精靈吉祥物卡通造型,寧波洋沙山鴕鳥蛋鑲雕工藝品等(據2012年浙江省農業廳《浙江創意農業精品選編》)。

西瓜燈是平湖民間流行的一種民俗文化,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是浙江省民間藝術保護項目之一。西瓜燈是在西瓜上雕出各種精美的圖畫,內置蠟燭或電燈。每逢夏季西瓜上市,平湖人民都要刻制幾盞西瓜燈,提燈上街,晚風輕拂,燭光搖曳,瓜燈上的魚、鳥彷彿都動了起來,一幅幅美景自然呈現。仲夏之夜,平湖的河面上不時飄過一盞盞西瓜水燈,有的如芙蓉出水,亭亭玉立;有的似龍舟並行,威風凜凜。月光下的小巷石板路上,小孩們提著瓜燈一路玩耍,像星星閃爍,又似游龍舞動,煞是好看。自1991年舉辦平湖首屆西瓜燈文化節以來,至今已舉辦多屆,已成為有特色、有影響的地方民間文化節之一。

“天台山”藝術葫蘆是一種人工與天然相結合的工藝美術品,它是繼國畫、書法、雕刻、根雕、石雕藝術後又一續延和創新的藝術文化。它的藝術造型栩栩如生,形神兼備,渾然天成,是具有收藏和觀賞價值的藝術新寵。浙江天台山藝術葫蘆種植有限公司以藝術創新為理念,結合天台佛教文化、造佛藝術和現代制模技術,以天台山佛教文化的代表人物為模型,將自然生長的葫蘆與天台山文化相結合,農產品生產與藝術文化造型相結合,圓雕式範模工藝與葫蘆自然生長相結合,成功開發出各類人物造型、茶具器皿的“天台山”藝術葫蘆。2011年“世界上第一個形似種植者的人像葫蘆”獲世界紀錄認證。

2.5 農業文化發掘與博覽模式

浙江作為中國農業的起源地之一,農業歷史源遠流長,農耕文化悠久燦爛,農業品種農事活動豐富多彩,有著中國大陸上至今為止最為古老的農業文化遺址並形成了系列,上溯一萬年以來的農業考古發現在浙江境內有著豐碩的成果:上山文化、跨湖橋文化、河姆渡文化、馬家濱文化、良渚文化,以農業生產經營為基礎的文化遺產與產業經久不衰。餘杭良渚遺址、嵊州小黃山遺址以及陸羽《茶經》專著等文化遺產集中展現了浙江源遠流長的稻作文化和璀璨奪目的絲茶文化;湖州善璉鎮湖筆、嵊州沙地村竹編、樂清黃楊木雕和青田方山稻田養殖田魚等非遺文化產業,桐鄉土絲繅制技藝、西湖龍井茶炒制技藝和富陽竹紙製作技藝等非遺展演項目以及舟山東極漁民畫、東陽石鼓嶺下村中國結等新興文化產業,展現了浙江農民文化在傳承中保護、在保護中創新的發展成果。農業博物館是博物館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員。從1888年世界第一座農業博物館———丹麥國家農業博物館誕生至今的一個多世紀,農業博物館的數量增加很快,國際博協於1966年專門成立了國際農業博物館協會。各地結合本地農業產業特色積極興建農業博物館,如桐鄉中國江南蠶俗文化博物館是一個以蠶絲為主題的博物館;黃岩中國柑橘博物館是我國第一座以柑橘和橘文化為主題的大型專題博物館,是柑橘產業的文物史料、收藏、展示、保護、研究和教育中心;紹興傳統農具博物館集中陳列耕作、收割、加工、生活、捕撈、喜慶、祭祀等各種類別400多件農具;遂昌中國竹炭博物館是國內首家以炭歷史文化及國內外炭產品展示為主題的博物館;仙居建成全國首家楊梅博物館,集中展示楊梅歷史文化與現代果品加工技術。此外,還有諸如茶葉博物館、絲綢博物館、青田的稻田養魚博物館、餘杭的良渚文化博物館、安吉的竹子博物館等。

2.6 現代農業綜合體模式

現代農業綜合體模式是以發展現代農業為核心和主業,以產業鏈整合、要素整合、功能價值整合、城鄉空間整合為支撐和動力,通過多方主體合作,建設體現農業行政新特區、農業科技新城區、農民居住新社區和農業生產新園區等多種綜合性功能的區域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發展的新平臺。現代農業綜合體模式是一種典型的創意農業發展的新形態,是我國發達地區探索現代農業發展的全新模式和重要的創意載體。

2012年7月,嵊州市、綠城集團與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合作建設的綠城現代農業綜合體就是這一模式的典型。這一模式採用“嵊州市政府+綠城集團+浙江省農科院”三位一體為支撐架構。浙江省農業科學院提供科研成果和集成技術,綠城集團提供開發資金投入和農產品營銷網絡,嵊州市政府出臺優惠政策支持。綠城現代農業綜合體規劃總面積1 173 hm2,由甘霖和崇仁兩個區塊組成。甘霖區塊形成“一帶、兩心、四區”的總體格局。“一帶”,即澄潭江農業休閒觀光產業帶;“兩心”,即管理服務中心和農貿物流配送中心;“四區”,即精品水果產區、精品蔬菜種植區、生態公益林區和全球農業論壇區。崇仁區塊基本形成“一心四區”的總體格局。“一心”,即管理服務中心;“四區”,即優質糧油基地、茶葉生產基地、水產養殖基地和生態畜禽基地。該綜合體以打造大型精品農產品基地為目標,以農業工業化為新經營理念,將農業綜合體建設成為具有技術開發、成果轉化、產業帶動和培訓示範功能,集精品農業、創意農業和觀光農業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示範基地。

3 創意農業發展的總體思路

當前,浙江創意農業發展有著供給與需求兩方面良好的現實基礎,發展前景十分看好,但創意農業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整體水平還不高,存在不少制約因素。加快創意農業發展需要依託政府、社會、各類經營主體的力量,圍繞農業創意設計、智能農業、糧食油料、設施園藝、觀賞動植物等主幹支撐學科,確立跨越式發展理念,發揮比較優勢、打造競爭優勢、構築產業優勢,把創意農業打造培育成為現代農業的“第四產業”。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六方面。

3.1 強化創意農業新領域開發

把創意農業打造成為拓展農業發展新空間的新渠道。創意農業是新型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標誌。要以特色農產品和農業園區為核心,形成包括核心產業、支持產業、配套產業和衍生產業為一體的創意產業集群,通過把傳統農業精耕細作的精華與現代科學技術融為一體,把農、林、牧、漁、遊融為一體,把植物、動物、微生物融為一體,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融為一體,把生物技術、農藝技術與工程技術融為一體,使創意農業的產業價值產生乘數效應,從而拓展現代農業新價值空間,開闢現代農業發展新市場方向,創新現代農業發展新業態模式。

3.2 加快創意農業新技術研發

把創意農業技術研發與集成作為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新抓手。創意農業是高效生態農業技術路線創新的要求。根據建設創新型省份和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需求,以提高浙江自主創新能力、增強農業核心競爭力和發展後勁為目標,以培育、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為出發點,研究開發創意農業產銷各個環節的先進技術,和創意農業產業技術配套和結構調整急需的關鍵共性新技術,研究開發創意農業產業發展的新品種、新裝備、新設施、新工藝,集聚農業創意要素資源,大力發展農業文化創意產業。

3.3 推進創意農業新產業培育

把創意農業這一新型產業打造成為促進農業轉型升級的助推器。創意農業是創意理念、新興科技和現代農業的深度結合,可以推動新的農業革命,既代表著農業科技創新的方向,也代表著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充分發揮創意農業的“整合、滲透、提升”功能,通過“接二連三進四”,按照第四產業的戰略定位,把創意農業作為一項全新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來加以培育,可以加快農業轉型升級,實現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圍繞提高農業產業層次和勞動生產率,加快創意農業技術的研究和推廣,使創意農業作為一項新產業能夠迅速興起,在整個創意農業產業體系中,一二三產業互融互動,傳統產業和現代產業有效嫁接,文化與科技緊密融合,傳統農業及其單一食用功能的農產品成為現代時尚創意產品的載體,發揮引領新型消費潮流的功能,讓人們充分享受創意農業價值創新的成果。

3.4 加強創意農業新文化發掘

把農業文化創意產業打造成為提升農業文化軟實力的主引擎。在創意農業發展中既要關注農業科技硬實力,更要關注農業文化軟實力;既要修復自然生態,更要修復人文生態;在現代農業發展中加快文化創意產業發掘,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文化創意時代到來的需要,開發農業文化功能,使第一產業的農業具備第三產業的性質。依託各地深厚的稻作文化、蠶桑文化、茶文化、柑橘文化、筍竹文化等農業文化資源,已建成一大批現代農業園區、農業科技園區、森林公園和森林自然保護區、水利風景區和海島旅遊區,發展農業文化創意產業具有豐富的資源優勢和條件。在創意農業發展中要積極拓展與提升創意農業發展的外延和內涵,把發展挖掘和整理農業文化作為創意農業發展的重要內容,積極創造新時期的新農業文化,科學制定發展規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設強大的農業文化產業體系。

3.5 推進創意農業新平臺搭建

把創意農業技術研發平臺打造成為產學研協作農科教一體的農技推廣的綠色通道。研發新平臺的建設與發展,一方面注重技術研發,另一方面注重推廣應用。通過建立工程化研究、配套型設施、試驗性基地和有利於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的機制,搭建產業與科研之間的“橋樑”和“平臺”,通過市場機制實現技術轉移和擴散,持續不斷地為創意農業產業規模化生產經營提供成熟的先進技術、現代工藝及其技術產品和裝備,加快創意農業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促進創意農業產業技術進步和核心競爭力的提高。同時,通過大力發展創意農業,提供豐富的創意產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高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使之成為提高人民群眾的經濟生活品質、文化生活品質、社會生活品質、環境生活品質的有效載體平臺。

3.6 促進創意農業的新源泉湧出

把創意農業的規劃設計與創新創意層級打造成為農業新思路新理念研究的智囊團。在注重創意農業技術研發、推廣應用的同時,加強創意農業的軟科學研究,提升創意農業的文化含量和文化軟實力,通過創意設計、頂層設計、政策設計,提出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戰略、新理念、新知識、新思路、新管理,為又好又快推進創意農業發展、實現農業現代化提供新的理論指導、路徑指向、管理指南、政策指針,充分發揮創意規劃設計的戰略智囊作用。

4 創意農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4.1 把創意農業作為農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加以培育

創意農業是新興科技和農業的深度結合,可以推動新的農業革命,既代表著農業科技創新的方向,也代表著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將創意農業作為農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加以培育,可以加快農業轉型升級,實現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各級政府和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農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方向,加大對創意農業發展的資金支持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現有基本建設和財政資金項目要向創意農業領域傾斜。要將創意農業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納入當地基礎設施建設計劃予以支持。各級政府要逐步建立創意農業發展基金,專項支持創意農業的規劃制訂、基礎設施建設、宣傳推介和產業促進等工作。

4.2 把文化傳承作為創意農業發展的新方向

創意農業的發展與悠久的農業文明和農耕文化有密切的關聯性。在發展創意農業的今天,要更加重視文化軟實力對創意農業發展的促進作用,我們既要傳承和弘揚精耕細作的農耕文化和農作農藝,也要運用現代產業文化、先進的科學技術、先進的生產方式來加快創意農業發展,要依靠體制創新、科技創造、文化創意、生態創優、能人創業的“五創”機制來推動創意農業的集約化、產業化和品牌化發展。在創意農產品的生產、加工、營銷環節,都要體現科技與文化的作用,致力於提高創意農產品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在創意農業發展中,要體現農業集約化、多功能化、產業化、現代化的發展趨向,推進創意農業的“接二連三進四”,大力發展農產品創意加工業、休閒觀光農業和文化創意農業,拉長農業的產業鏈,提升農業的價值鏈,走出一條尊重自然規律、市場規律和社會規律的科教興農、文化惠農的創意農業發展的新路子。

4.3 把組建專業化研發平臺作為創意農業的重要技術支撐

創意農業是智力密集型產業,體現創意農業的新品種、新技術、新方法、新成果等是創意農業的生存之本、壯大之源。要結合各地區農業產業實際,組建專業化的創意農業技術研發機構,重點從事關鍵技術研發和核心技術綜合集成,用以支撐創意農業發展對技術創新的依託。一方面從國內外引進有關農業科技、文化創意的農業企業高端人才、專家學者,加強與有關創意設計公司、營銷策劃公司以及大中專院校、科研機構的合作,重點培養一批發展創意農業的技術骨幹。另一方面,大力培養農業創意開發的專業團隊,從市場定位、項目策劃、價值分析、設計建造、招商營運方面,為創意農業的發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撐,促進創意農業的市場化運營、社會化分工、專業化生產和鏈條式發展。第三是在有關專業所和專業人員的基礎上,成立創意農業研究所,專業開展創意農業的有關理論研究,依託農業、文化、旅遊等相關行業部門,開展農業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等實踐應用研究。

4.4 把建設創意農業試驗園區作為示範推廣創意農業的新載體

依託基礎條件好、創新意識強、創意成效比較顯著的國家級、省級現代農業園區,農業主導產業示範區,特別是特色現代農業精品園,建設區域性創意農業發展的試驗示範區,開展創意農業成果展示交易、創意人才培訓、創意農業發展經驗交流等,做好典型示範和經驗推廣工作。制定並組織實施創意農業園區的認定和管理辦法,按照寧缺毋濫的原則,在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現代農業主導產業區、特色農業精品園區範圍內建設培育一批創意農業試驗示範園區,在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內建設和培育一批創意農業龍頭企業和創意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

來源:浙江農業學報2013年06期

作者:胡豹 楊良山 王麗娟 章偉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