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之聲報道:湖北變廢為寶,構建生態循環農業

三農 農業 農村 種植業 湖北省農業廳 2017-06-23

記者從昨天(16日)召開的全省“三沼”綜合利用循環農業培訓現場會上了解到,養殖糞便、農作物秸稈等廢品,正在我省悄然變身為重要資源,改變著農村生產生活面貌。湖北之聲記者李麗、通訊員張勁鬆、孔劍報道:

初夏,位於鬆滋的新果源果蔬專業合作社,瓜果滿園,香味四溢。不用化肥、不打農藥,果園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市民前來採摘,年產值達350萬元。合作社理事長鮑同義樂呵呵地指著不遠處的一個堆糞池說,果園暢銷祕訣就在於養殖糞便、農作物秸稈等廢物利用:

【出錄音】“同樣的品種在我們這裡按照這個方法種的,品味提升很多,市場價值可以翻一到兩番。”【錄音止】

曾經汙染鄉村的廢物,在沼氣站轉化成沼氣,按照每立方米2元給居民燒火做飯,清潔、安全又經濟。廢物變沼氣剩下的沼渣沼液再賣給像新果源果蔬專業合作社這樣的種植基地,經過水肥一體化處理後成為有機肥,提升了農產品品質,降低了種植大戶的生產成本,增加了農民的效益。負責建設和管理的沼氣服務站也成為了村民們就業的好去處。

像這樣種養結合的循環生產模式目前在公安縣、鍾祥市、竹溪縣等地發展勢頭良好,已建成並有效利用的沼氣工程約有7000多處。省農村能源辦主任鄭國蓉介紹:

【出錄音】“建設一處日產500立方米的沼氣工程,每年可生產沼肥100噸,按氮素折算可替代43噸化肥,沼液作為生物農藥長期施用,可減施化學農藥20%以上。”【錄音止】

這些地方的循環農業之所以呈現旺盛的生命力和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鍾祥市農村能源辦負責人分析認為:

【出錄音】““以利用定項目”,養殖業和種植業必須配套,將項目建設重點向種養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傾斜,否則不宜立項建設,促進了生態循環利用的效果。”【錄音止】

我省是農業大省、畜牧大省,每年產生的農作物秸稈達3800萬噸,規模化養殖糞汙達7200萬噸。目前,全省以沼氣為紐帶的現代循環農業面積僅1300萬畝,全省規模養殖企業的沼氣工程配套率不足30%。鄭國蓉表示:

【出錄音】“力爭全省沼肥使用面積達到1400萬畝,努力形成“點上小循環、區域中循環、產業大循環”的點、線、面緊密結合的現代循環農業發展格局。”【錄音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