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事創業有了“精氣神”――老工業基地黑龍江轉型發展一年間

三農 創業 農業 農民 新華網 2017-05-29

新華社哈爾濱5月25日電 題:幹事創業有了“精氣神”――老工業基地黑龍江轉型發展一年間

新華社記者孫英威、許正

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實施一年來,黑龍江省幹部群眾創新思維、夯實作風、凝神聚力,昔日“單打一”“慢節奏”“等靠要”等“拖後腿”觀念正在成為歷史。基層幹群表示,現在黑龍江人思路活了,辦事實在了,也更有精氣神兒了。

思路決定出路。一系列思路調整和主動作為讓黑龍江省的振興之路平穩向好。今年一季度,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98億元,同比增長6.1%,創下2014年以來同期最好水平。

新觀念打破舊思維

“你知道這裡人曾經思維固化到什麼程度?只賣煤炭,連焦炭都沒賣過。”一位黑龍江東部煤城從事新材料產業的企業老總曾驚歎。

黑龍江省13個市(地)中有7個是資源型城市,其中煤城有4個。近年煤炭市場形勢不振,倒逼這些城市打破“資源依賴症”。煤城雞西市市長張常榮說,當地建設眾創空間等創新平臺41處,實施石墨烯傳感器開發等一批重大科技項目,引進培養一批“專業工匠”“技術達人”和創新人才,為煤城發展注入生機。

常年耕作在“大糧倉”的農民,生產觀念也在悄然改變。種了42年莊稼的富錦市福祥村村支書姜馳,將水稻從田間地頭賣到了網上,第一年就買了1.5萬噸。

同樣是“觸網”,“中國東極”撫遠市的“創客”藉助地緣優勢將俄羅斯商品賣到全國各地。撫遠市電商協會會長李景輝說:“人們思想解放,就能闖出一條新路。”

長久以來,遊人多識“林都伊春”的綠水青山,卻少聞其冰天雪地。去年,這裡開發出森林冰雪馬拉松、溫泉小鎮等特色項目,旅遊人次首破千萬。伊春市旅遊委副主任王巍說,去年是伊春冬季旅遊的“破冰之冬”,迎來旅遊業發展的歷史轉折。

實作風甩開“等靠要”

受氣候等因素影響的“慢節奏”,如今變得快起來、實起來。在黑龍江省上甘嶺林業局溪水森林經營所,過去5月開工、七八月建設完工的木耳大棚,今年一季度就開始謀劃打井、平整土地和培植菌袋,確保木耳5月正常進棚。

“不能等了!”上甘嶺林業局黨委書記印巖說,過去領導幹部執行力不強,總是“等一等、看一看”,如今是工作馬上抓,不抓就問責。

飽受詬病的“擺平”“搞定”“忽悠”之風也在逐漸扭轉。全省建立了省市縣三級企業投訴辦理系統,去年各級企業投訴辦理機構受理各類投訴569項,問責496人。

鐵力市邀請41人擔任優化發展環境監督員,黑龍江喜人藥業集團負責人於永豐就是監督員之一。“企業初創期,政府快事快辦,還上門服務,幫助企業解決許多實際困難。”於永豐說,優良的創業環境讓他對企業未來發展很有信心。

哈爾濱新區於今年1月起在全省率先實行以“三張清單一張網”為核心的管理模式,列清負面清單、權力清單、責任清單,進行網上聯合審批。企業投資類事項的審批環節由35個減少到20個,所有審批事項“一網告知、一網受理、一網辦結、一網監管”。

談到作風的變化,撫遠市委書記周宏深有感觸地說:“同樣一批幹部,過去是‘走讀’,現在是真正住下來,跟農民真正成為朋友。幹部狀態‘上來了’,在處理農村危房、幫扶脫貧、解決產業發展等方面就能取得實效。”

幹事更有精氣神兒

走進老煤城雙鴨山市電子商務創業園,一派繁忙的景象映入眼簾,電商新業態讓老煤城有了新生氣。雙鴨山電子商務工作辦公室主任孫曉輝說,雙鴨山電商從無到有,如今越來越多,這棟樓已經“人滿為患”了。

“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曾是龍煤集團職工的黑龍江尚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殿軍說,“供求消息在手機客戶端一目瞭然,越來越多農民‘賣得好’,我們也更有幹事動力。”與煤炭打了半輩子交道的王殿軍,正與同事們依託雙鴨山市農業資源打造互聯網農業信息服務平臺。

“伊春這一年最大的變化就是人的精神狀態,從粗放向精、細、實轉變,大家都想做事了。”伊春市委書記高環說,林區第一批創業者艱苦奮鬥的精神一直得到傳承,停伐後的伊春已形成林果、林菌、林藥、林畜等7條優勢產業鏈,正在打造“有機食品之都”。

黑龍江省社科院副院長王愛麗認為,鐵人精神、北大荒精神、東北抗聯精神等,是黑土地孕育出的強大精神力量。新時期,創業激情、開放意識、務實品格等理念,必將成為全省走出全面振興發展新路子的強大動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