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紅心”助脫貧——四川蒼溪紅心獼猴桃成富民“黃金果”

新華社成都9月18日電 題:一顆“紅心”助脫貧——四川蒼溪紅心獼猴桃成富民“黃金果”

新華社記者 蕭永航 韓振 王衡

“獼猴桃專家來了!”四川省蒼溪縣獼猴桃研究所副所長吳世權一到旭光村,就被正在果園採摘獼猴桃的村民們團團圍住。“今年病蟲害少,果子比去年個頭大。”“我們這個品種明年該用多少液態肥?”……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掩飾不住豐收的喜悅。

“採摘結束馬上要施農家肥,就像孕婦生了娃娃身體虛弱,需要趕緊補充營養,10月、11月是關鍵期,明年的產量和品質就看這兩個月了。”吳世權通俗易懂地回答。

在蒼溪農村,記者所到之處,看到公路旁、房前屋後,到處碩果累累。在旭光村,幾乎家家戶戶“全家齊上陣”,在800畝獼猴桃園裡忙前忙後。旭光村的獼猴桃今年迎來了大豐收,1畝地能採下至少1噸果,按均價每公斤20元算,毛收入達2萬元,360多戶平均每戶能有4萬元到5萬元的收入。

村支書鄭雄告訴記者,種植獼猴桃是個技術活,“沒有專家的支持種不出來”。為此,蒼溪縣成立了獼猴桃研究所和獼猴桃產業發展局,一批像吳世權一樣的專家,每個季度都會來到田間地頭“把脈開方”,向種植戶傳授保葉防病、恢復樹勢、施肥秋管等專業知識。

蒼溪縣地處秦巴山區,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也是“世界紅心獼猴桃原產地”,自上世紀80年代選育出世界首個紅心獼猴桃品種以來,立足獨特的品種資源和適宜紅心獼猴桃生長的氣候、土壤條件,將紅心獼猴桃打造為帶動群眾脫貧奔小康的“致富果、黃金果”。目前,全縣獼猴桃種植面積達到35萬畝,年綜合產值超過60億元,帶動貧困戶年人均增收5500元以上。

種植獼猴桃的規模大了,產量高了,一些專業戶開始在“效益”上做文章。

四蠻寨村村民王煥科種了一畝獼猴桃。果子還沒完全成熟,他每天晚上住在果園旁的簡易“帳篷”裡。

“一畝地也這麼上心?”記者問道。“我這1畝頂別人3畝。”王煥科自信地說,自家種的是“生態獼猴桃”,早早就被一家企業以每公斤32元到36元的價格訂購了,成熟較晚,施的是樹葉、雜草、豬糞、石灰等腐熟的農家肥和高科技的“懸浮液態肥”,所以品相好、甜度高、肉質鮮嫩。小小的果園,一年能為全家帶來7萬多元的毛收入。

經過近40年的發展,蒼溪縣逐漸形成了集中連片規模化的獼猴桃種植園,覆蓋全縣39個鄉鎮、445個村,建成17個萬畝以上、66個千畝以上紅心獼猴桃種養循環產業園和近4萬個產業庭園,推廣大園區帶小庭園、“以獎代補”自強農場等模式,同時引進科技型龍頭企業,創建“蒼溪紅心獼猴桃”品牌,增加產品附加值,提高農戶收入水平。

在紅心獼猴桃加工園,記者走進被稱為“獼猴桃第一股”的上市企業“華樸農業”生產廠區,一套紅外線冷鏈分選獼猴桃系統正滿載運行,不同重量、體積、品相的獼猴桃被精確分選出來,再裝入標準化的電商包裝盒。

“過去人工分選靠眼睛看、手指捏,不僅損害率高,還會浪費鮮果運輸、銷售的寶貴時間,現在通過紅外線掃描獼猴桃的硬度和含糖量,每秒80張高速拍攝檢測體積、表皮和疤痕,效率提高很多。”工作人員楊黎告訴記者,目前是銷售旺季,一盒2.5公斤的紅心獼猴桃定價180元左右,每天有8000件通過電商直營和商場超市向外銷售,供不應求。

據介紹,目前蒼溪已建成186個村級電商合作點和368家電商,2016年紅心獼猴桃線上、線下交易量12萬噸,帶動貧困戶銷售獼猴桃4.5萬噸,獼猴桃加工園區每年吸納5300多貧困戶勞動力務工,人均年收入超過1萬元。

2016年,蒼溪縣貧困村由2014年的214個下降至170個,貧困戶由2.9萬戶下降至1.36萬戶,貧困人口由9.78萬人下降至4.62萬人。一顆“紅心”助脫貧,紅心獼猴桃正成為蒼溪群眾脫貧奔小康的“黃金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