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推進脆弱地區生態治理築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

三農 長江 農業 金沙江 新華網 2017-06-18

新華社成都6月17日電 題:四川推進脆弱地區生態治理築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

新華社記者呂慶福

在第23個“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來臨之際,6月16日,四川省在生態脆弱地區的攀枝花、宜賓、甘孜和阿壩州等地,舉辦了“大規模綠化全川暨生態脆弱區植綠惠民行動——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主題活動,以此進一步推進脆弱地區生態治理,築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

生態脆弱區點多面廣

“四川地處長江上游,居於全國生態安全格局重要區位。開展國土綠化工作,既是改善四川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需要,也對維護長江流域生態平衡、保障國土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四川省林業廳副廳長包建華說。

據包建華介紹,四川生態脆弱區類型多樣,可分為土地沙化、岩溶地區石漠化、乾旱河谷、災損及工程創面等四大類型。同時又是全國唯一既有大面積沙化土地,又有岩溶地區石漠化的省份。川西北甘孜、阿壩州沙化面積79.7萬公頃,佔全省沙化土地總面積的92.3%;石漠化分佈在盆地丘陵向盆周山區、高山峽谷區過渡地帶的10個市(州)45個縣(市、區),石漠化面積7319.3平方公里;西部橫斷山區的金沙江、雅礱江、岷江、大渡河、安寧河、白龍江的河谷地帶是典型乾旱半乾旱區,總面積約133.52萬公頃,佔全省國土面積的2.74%。

包建華說,通過多年來的林業生態建設,全省自然生態整體好轉。但是,生態局部脆弱的狀況仍然存在,國土綠化已經進入啃“硬骨頭”、邁新臺階的攻堅階段。

攻堅克難遏制生態退化

包建華說,遏制生態退化已成為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屏障、開展新一輪綠化全川行動的重要任務。

在四川,國家和地方通過財政補助、轉移支付、專項支持、建章立制等方式,對生態退化情況進行了有針對性地遏制和治理。

為治理沙化,四川省政府推出了多項措施。10多年前,四川省林業調查規劃院副總工程師蔡凡隆多次深入到川西生態脆弱區,進行防沙治沙的調查,完成防沙治沙的一系列重大課題,提高了防沙治沙科技含量,激發了農牧民防沙治沙的熱情。

從2007年開始,四川在若爾蓋、紅原、理塘、石渠等17個縣先後開展了防沙治沙試點。通過營造防風固沙林、設置沙障、播種牧草、草地封育和滅鼠治蟲等綜合措施,積極治理沙化土地。

在石漠化治理方面,四川自2008年以來先後啟動了17個縣的栽樹種草、修建蓄水池等綜合治理工程。

攀枝花被稱為“萬里長江上游第一城”,是長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和土壤保持區,屬典型的乾熱河谷生態脆弱區。

攀枝花市委書記張剡介紹說,針對金沙江干熱河谷造林這一世界性難題,攀枝花摸索出“良種壯苗、大坑客土、水源配套”的造林思路,形成了喬灌套種、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相結合的治理模式。

自然生態整體好轉

6月16日,在金沙江、雅礱江交匯處,一座名叫阿米什的山頭上,一簇簇三角梅迎風搖曳。然而,多年前,這裡還是一座“打個噴嚏滿嘴都是沙”的“石頭山”。

在川西高原草地退化、土地沙化的局部地區,當地政府和群眾自發進行試點探索,依靠當地農牧民進行生態修復。

四川省林業廳的數據顯示,四川已完成新治沙及成果鞏固約100萬畝;治理岩溶面積3222多平方公里、治理石漠化面積超過900平方公里。石漠化綜合治理明顯改善了工程區生態環境,17個治理縣項目區森林覆蓋率提高1.4個百分點,林草植被綜合蓋度增加1.7個百分點,每年減少土壤侵蝕量49萬多噸,每年新增土壤蓄水能力近80萬立方米。

包建華說,通過多年來的林業生態建設,四川自然生態整體好轉,森林覆蓋率由1989年的19.21%增加到2016年的36.88%,提高了17.67個百分點,增長了近一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