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故事」金寨:“以獎代補” 扶貧治“懶”

三農 畜牧業 農業 養豬 六安新聞網 2017-03-28

本網訊 3月16日上午10時許,金寨縣關廟鄉銀山村村部前集聚了10多位村民,他們都是該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當天,這裡將舉行村產業到戶扶持貧困戶養殖黑毛豬發放現場會,這些貧困群眾每人都能領取1頭村裡為他們準備的黑毛豬仔。

而此時,村書記郭淑娟的手機也成了“熱線”,村裡的貧困戶夏長貴、蔣榮洲等陸續打來電話,也希望在當天來現場領取黑毛豬仔。“今天只調運了15頭豬仔,這是我們今年發放的第一批,很快還將陸續發放100來頭,你等我通知吧,下次肯定有你的。”郭淑娟在電話中一一向群眾解釋。

現場領到了豬仔的貧困群眾都非常高興。51歲的貧困戶雷中財是其中的一位。他將豬仔送回家中安置好後,又連忙跑到村部“纏上了”市交通局下派到該村任第一書記、扶貧隊長的張玉,一再請求張玉下次發豬仔時再給他留一個名額,他希望再養一頭。

為何貧困戶的積極性這麼高,是村裡發放的豬仔免費?還是價格低於市場價?張玉回答說:“都不是!我們今年發放的黑毛豬仔是按照市場價29元/公斤,貧困戶來領取都需要付錢。”緊接著,他又告訴記者,“你可能想不到,去年我們為貧困群眾免費發放豬仔時,他們的反應是截然不同的,當時很多人都不願意領。”

免費發放豬仔貧困群眾不願領,為何按市場價發放的又要爭搶呢?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主要是當時村民有畏懼情緒,很多人擔心銷不出去!”張玉說,去年免費發放的豬仔資金都是市交通局提供的,主要為了幫助深山裡的貧困群眾發展養殖產業實現脫貧增收,當時除了發放黑毛豬仔,還有烏雞苗等,其中黑毛豬仔共100多頭,但是最初只送出了十幾頭。

要推動產業脫貧,就要打消困難群眾對銷路顧慮。為此,張玉積極聯繫銷路,他說,好在交通部門“人多攤子大”,在局裡大力支持下,訂單很快拿下了。在聯繫好銷路後,他趕緊和村幹部做貧困村民的工作,並與他們領簽訂包銷協議,承諾按高於市場價2元的價格回收。最終,100多頭豬仔都被貧困村民領養。

通過免費發放黑毛豬仔,增收成效怎樣呢?雷中財說,他去年從村裡免費領了一頭價值1500元的黑毛豬仔,到年底出欄時,村裡幫助以22元的價格售出,當時市場價是20元,共賣了4000多元錢,除去養豬成本,他淨得約3000元。據張玉介紹,去年村裡領養黑毛豬仔的貧困戶戶均增收差不多都在3000元上下。

既然此舉令貧困戶增收效果較為明顯,為何今年不再繼續免費發放豬仔呢?面對記者的疑惑,張玉說:“因為我們瞭解到一個特殊情況:去年有幾戶貧困村民領到豬仔後,自己沒有餵養,而是直接交給他人,等於說不花力氣就落下一個豬仔錢,這樣的扶貧不等於是養懶漢了嘛。”他坦言,正是這樣,村裡才決定改變方式,即先由貧困戶投下本錢,再結合縣裡出臺的扶貧產業“以獎代補”政策,對真正發展產業的貧困戶進行獎補。為了加強貧困戶的主動性、積極性,今年村裡通過爭取市交通局資金支持,對“以獎代補”的獎勵標準進行了“加碼”。

據張玉介紹,按照縣裡的獎勵標準,貧困戶通過種養殖實現年收入3000元的,縣裡將獎勵1000元,然後每超過1000元,增加500元獎勵,獎勵封頂是3000元。而現在村裡在此基礎上,對每戶發展種養殖再實行單項獎勵,“比如,養豬每頭村裡再獎勵1500元,如果養兩頭,村裡就會獎勵3000元。”張玉說,今年村裡仍然會與貧困戶簽訂回收協議,最大的區別是,貧困戶要想領到獎勵,就必須真正動手發展產業,“想不花力氣就拿獎勵肯定是行不通了。”

那麼,對於“以獎代補”這一新政策,村裡的貧困群眾究竟買不買賬呢?該村茶店組56歲的貧困村民李思柱在領到豬仔後,掐著手指跟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養兩頭豬,收入應該會超過7000元,這樣縣裡會獎勵3000元,而村裡也會獎勵3000元。“等於我額外多了6000元收入,當然划算了!”他樂呵呵地說,其實這筆賬他和大夥早就一起算過,大家都決定今年至少要領養兩頭豬。

看到貧困村民的笑臉,在高興之餘,張玉說,他眼下還有一個擔憂,那就是擔心確實無錢買豬仔及發展相關產業的貧困戶。他告訴記者,打算近期與村幹部再進行一次深入走訪,對發現的這類貧困村民進行幫扶,幫助他們申請扶貧貸款及落實相關扶持政策,解決他們的燃眉之急。“村裡現有貧困人口81戶278人,我希望今年通過產業扶貧的方式和以獎代補政策,在村裡發展一個養羊基地、一個黑烏雞養殖合作社,帶動村民脫貧致富,爭取實現年內278人全部脫貧。”

“扶貧先扶志,不能養懶漢,要真正調動起貧困戶的積極性,讓他們把產業發展起來,實現穩定脫貧、持續增收。”在採訪中,關廟鄉鄉長李才軍說,下一步,該鄉將在加大“以獎代補”政策宣傳力度的同時,嚴把申請關、嚴把核驗關、嚴把材料關,確保將“以獎代補”資金髮放精準到位,杜絕“扶貧資金養懶漢”的現象,使符合“以獎代補”條件的貧困戶都能從中受惠,主動積極地發展種養殖產業脫貧,形成貧困戶家家有產業,戶戶能脫貧的良好局面。(記者 儲 勇 桑 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