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優產業支撐建設生態萊城進軍全省縣域經濟第一方陣

三農 經濟 農村 投資 光明網 2017-06-17

新一屆區委、區政府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為引領,以黨建為統領,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聚焦生態產業、生態城鎮、生態環境、生態人文四大重點,著力打造產業優質高效、城鎮共建共享、環境優美怡人、人文包容和諧的生態萊城。

◆亮點成果

綜合實力全面提升

緊盯全省一流,精準招商,狠抓項目,聚力提質增效,經濟運行實現首季開門好。

一季度,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5億元、增長8.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6億元、增長9.5%;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33.4億元、增長12%;工業主營業務收入230億元,利稅、利潤分別達到9億元、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1%、14%;地方財政收入4.45億元、增長29.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45.48億元,增長7.4%。截至目前,累計引進建設項目330個,其中過億元項目205個,形成固定資產627億元。

建設魯中投資窪地

“三大板塊”“兩城兩帶”“五園兩基地”等平臺撐起全區經濟轉型升級的脊樑。

聚力北部新城、做精主城區、做美南部旅遊區,加速構建形成汶河、匯河兩大產業帶。其中醫藥健康產業園、新材料產業園、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電子信息和電商物流產業園、新型環保建材產業園以及新能源產業基地、高教文化產業基地構成的“五園兩基地”,功能定位清晰、承載能力強、輻射作用大,成為省會城市群經濟圈最具活力的創業窪地。

全力建設生物醫藥產業園。依託珅諾基生物醫藥、朗潤醫療、華安生物等骨幹企業,加快推進醫藥生產、醫藥配送、醫療設備製造一體化發展,致力打造省會城市群現代生物健康產業園。目前,園區入駐項目10個,正在洽談項目20多個。

創設最優營商環境

制定出臺了一攬子優惠政策,聚力創設全省行政審批事項最少、服務最優、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地區之一。

萊城區制定出臺了招商引資、投融資平臺建設、支持工業區發展等六大政策優惠包,全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區內行政審批時限最長不超過37個工作日,成為全省行政審批事項最少、服務最優、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地區之一。機關幹部1/3上招商一線、1/3上園區一線、1/3上服務保障一線,為項目建設提供強勁原動力。年內引進70個過億元項目,新開工70個大項目。

高端人才紛至沓來

堅持“科技強區、人才興區”,制定完善了一系列“引才、聚才、用才”的配套政策,與清華大學、中國工程院等56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建立產學研基地,全區形成了“研發+孵化+基金+產業園”的完整眾創服務鏈,中科院中國工程院院士蹇錫高,國家“千人計劃”專家、泰山學者、海外特聘專家孟坤、高家紅、王兆一、張炳榮,國家“萬人計劃”專家李長明,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吳衛平等一批高層次人才紛至沓來,蘇州獨墅聯盟、福州創業聯盟等創業創新團隊結對落地。累計引進院士22名,國家“千人計劃”專家、泰山學者(泰山產業領軍人才)、科技部創新創業人才推進計劃人選19名,博士碩士562名,人才引進總量是2011年的40倍。

打造一流生態環境

堅持把改善城鄉環境作為統籌發展的重中之重,先後深入開展了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大氣汙染防治、城市違建治理等專項行動。

拆除違章建築39000平方米,取締土小企業239家,關停礦石礦山開採企業15家,淘汰黃標車3795輛,拒批限批項目71個,新增造林面積12.6萬畝,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31.1%,創建2處省級森林公園。蓮花山最高峰海拔999米,是觀音菩薩陸道場,素有“北普陀、東九寨”之稱。萊城區把南部蓮花山旅遊區,總面積301平方公里全域規劃、集中開發,聚力打造“蓮花聖境、養生天堂”的知名品牌。積極打造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電商物流、特色農業、休閒旅遊、歷史文化等特色小鎮。全省僅有三家中德小鎮,其中之一花落口鎮。

革故鼎新激發活力

創建養老服務創新實驗區、區域化黨建等改革載體,靠改革釋放紅利、激發活力、增添動力。

縣域經濟科學發展試點區、省級生態文明鄉村建設示範區順利通過省級驗收,創新實施了養老服務創新實驗區、“兩代表一委員”工作站等23項重點改革。全面推進融資增信試點、中小企業貸款保證保險試點,成立威海商業銀行萊城科技支行,累計幫助企業融資20多億元。年內新增上市掛牌企業4家。160家重點企業與中國工程院、清華大學等56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關係,發明專利申請數和授權數增幅排名全省縣市區前三位。

同心共謀民生福祉

完善健全的就業、養老、醫療、救助等民生保障體系已經形成。每年用於改善民生的資金投入佔到財政支出的80%。每年用於改善民生的資金投入佔到財政支出的80%。

投入12.5億元完成校舍安全工程、全面改薄工程,完成120處學校337個項目43.2萬平方米的改擴建任務,有效解決“大班額”問題;創新實施“200元包住院”制度,覆蓋人口達30萬、受益群眾1.68萬人次、年均減少群眾支出3000多萬元;建設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375個、村史展室30個,建立了100個莊戶劇團,每年演出1000多場;在鞏固12292名已脫貧人員脫貧成效基礎上,今年完成剩餘所有貧困人口的脫貧任務,10個重點貧困村達到“五通十有”標準;“四德工程”建設紮實推進,全省移風易俗現場會在萊城召開,全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升。

強基固本夯實黨建

口鎮黨委被評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陳明利同志被評為齊魯時代楷模,胥樹建、鹹寶友、侯長華等3人入選山東省齊魯鄉村之星。

堅持樹導向、嚴監管,旗幟鮮明地選拔使用五型幹部和六實幹部,實行差異化考核,建立容錯免責等機制,激勵幹部在基層和一線幹事創業。堅持抓基層、打基礎,在社區,深化社區區域化黨建工作,加強黨群服務體系建設;在農村,創新實施選人備案制、整頓銷號制、議事聯合制、財務審計制等制度,建設基層黨務雲平臺,開展村級工作督查,為村“兩委”換屆做好準備;在“兩新”組織,打造示範點,引導黨組織和黨員在企業、園區發揮作用。堅持聚智力、添活力,以濟萊協作區人才改革試驗區建設為契機,出臺優惠政策、搭建特色平臺、優化服務環境,大力招才引智。堅持樹標杆、作示範,完善部機關管理各項規章制度,建立組工幹部微信群,打造組工文化走廊,開展部機關領導班子成員與組工幹部談心談話活動,加強組織部門自身建設。

◆未來憧憬

未來五年,是加快生態萊城建設、決勝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萊城區將倡導發展動能和發展方式轉換,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推動萊城經濟社會發展的轉型升級。在協作發展中更加突出萊城特色,實現錯位發展、借力發展、融合發展。以生態萊城建設為中心,激發新動能、提升新境界、推動新發展、再創新輝煌。

綜合實力跨入全省第一方陣

指標:地區生產總值、城鄉居民收入年均保持兩位數增長。力爭地方財政收入突破40億元、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2000億元,均實現翻番增長。

產業產品實現由“萊城製造”向“萊城創造”轉變

指標:力爭“十三五”末,四大優勢主導產業產值佔比達到50%以上。

著力培育以“4+3”產業體系為核心的十大產業集群,做優存量、做強增量、做大總量,實現產業發展質的提升,推動行業向產品高質、產業高端發展,實現由“萊城製造”向“萊城創造”轉變。力爭“十三五”末,四大優勢主導產業產值佔比達到50%以上。

突出電子商務、現代物流、文化旅遊三大業態,著眼擴總量、優結構、拓領域、提檔次,加快構建佈局合理、特色突出、統籌協調的服務業產業體系,力爭“十三五”末,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到50%。

城鄉面貌實現70%以上的村達到省級美麗鄉村建設標準

指標:力爭到2020年,全區70%以上的村達到省級美麗鄉村建設標準,培育“市級美麗鄉村示範村”80個。

每年選取40個村,嚴格標準統籌規劃、因地制宜分類推進,著力打造一批具有鄉土韻味、體現鄉愁記憶的新農村,力爭到2020年,全區70%以上的村達到省級美麗鄉村建設標準,培育“市級美麗鄉村示範村”80個。積極打造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電商物流、特色農業、休閒旅遊、歷史文化等特色小鎮。

萊城區名片

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

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先進區

全國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

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

全省基層黨建工作先進區

全省科學發展試點區

全省城市建設示範區

省級文明區

省級雙擁模範區

全省服務業先進區

全省平安建設先進區

全省生態文明鄉村示範區

萊城區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是齊魯文化交匯之地,有嬴秦故里、夾谷會盟、長勺之戰、大汶口文化源頭、古長城之最——齊長城和魯長城、萊蕪戰役等一系列亮麗的歷史名片,一鼓作氣的佳話流傳至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