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南扶貧隊長 李宇涵的扶貧情懷

三農 農民 淮河 農業 人民網 2017-05-11

據阜陽日報訊,她是一名來自省城的女幹部,她是我市一個貧困村的第一書記。自2014年10月來到阜南縣王家壩鎮郎灣村,她便將自己的歡喜與村民緊緊聯繫到一起,堅決要做一名履職盡責的扶貧幹部。她就是郎灣村黨總支第一書記兼扶貧隊長李宇涵。日前,記者聯繫到李宇涵,聽她講述兩年多來在淮河岸畔郎灣村關於水的感悟。

洪水——蓄洪區人民幾多不易

說起郎灣村,李宇涵首先說到的是洪水。作為濛窪地區典型的貧困村,郎灣村經歷過15次王家壩閘開閘蓄洪,洪水成為這裡痛苦且深刻的記憶。

“洪水說近就近,說遠也遠。”李宇涵說,2015年7月初,村黨支部活動就是在救災搶險中度過的。當時王家壩淮河水位超警戒水位300毫米,眼看著剛下地分蔥的小香蔥就要被洪水埋頭,為了及時搶救種植戶的“蔥母子”,大家夥兒不分晝夜地在田間地頭幫助群眾排澇拔苗。值得欣慰的是,在那年汛期,李宇涵等人一共為村民們挽回了800多萬元的損失。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為了打破“盼水水不來,恨水水不走”的魔咒格局,郎灣村明確了必須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堅定不移地發展適應性規模化農業的方向。在李宇涵等人的努力下,郎灣村4000畝庫外土地正逐漸發展成為規模化馬鈴薯種植基地,而5月份能上市的土豆也恰好科學有效地避開了汛期。

淚水——他們的辛苦令人感動

基層的工作總是忙碌且瑣碎,李宇涵因此也留下了不少淚水。

入村工作以來,李宇涵曾因不符合貧困戶條件的村民無理吵鬧、破壞村裡公共設施而委屈地哭過,因騎電瓶車從坎兒上摔下來被大娘幫忙揉腿感動地哭過,也因為家境困難的留守兒童長期吃不上肉而難受地哭過。可無論是哪種情況落淚,在李宇涵看來,都是讓她繼續堅守在村裡、堅守在第一書記崗位上的巨大動力。

作為第一書記,李宇涵需要操心的事情很多。小到協調幫助苦難群眾解決安裝窗戶擋風玻璃,大到制定整村“十三五”發展規劃,她都必須一一考慮到,“只要心裡裝著村民,工作起來就不會覺得累。”

郎灣村裡有一個留守女孩名叫小夢欣。這幾年,每到元宵佳節,李宇涵都會和她一起度過——因為小夢欣的生日就是這一天,而她已早早失去了母親。“其實我也糾結過,因為自己年幼的孩子同樣需要陪伴,可每次帶著蛋糕給小夢欣過生日,看到她臉上自信歡樂的笑容以及她優異的成績單,我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汗水——王家壩精神鼓舞著我

脫貧攻堅是當前基層工作的重點,郎灣村同樣不例外。為了確保2016年完成貧困村出列摘帽任務、至少保障416人徹底順利脫貧,李宇涵帶領廣大黨員幹部白天入戶幫扶,深夜加班整理扶貧資料。

一份努力一份收穫。一段時間以來,郎灣村不僅按照序時進度順利完成了脫貧攻堅任務,還搭建了皖南皖北皖中四個黨支部“結對共建”和流動黨員微信平臺,註冊了“王家壩”和“郎灣”共13類產品商標,申報了1000畝“省級標準化種植示範基地”,爭取了5公里多200多萬元的村級生產道路建設資金,並籌建了“扶郎花公益幫扶”組織等,全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得到了繁榮發展。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李宇涵說,她總為在王家壩掛職感到自豪和驕傲。“是‘王家壩精神’在激勵著我,是王家壩的人民在鼓舞我。不要問我工作付出累不累,沒有奉獻就沒有未來的改變。”(記者 張凱培 通訊員 張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