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原創: 叉少


"

原創: 叉少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原創: 叉少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1943年3月,三毛出生於戰時的重慶。父親期待這個世界再也沒有戰爭,於是給了女兒一個“肩負和平的大使命”,將她取名為“陳懋平”。“懋”是家譜上的排行,她前面還有一個姐姐。

三毛父親陳嗣慶早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後來當上了律師,自律、固執、正直,是一位典型的知識分子。

雖然身為女孩,但三毛從來不玩布娃娃,也幾乎不跟別的孩子一起玩。兩歲時,家旁邊有一座荒墳,別的小孩都躲得遠遠的,但是她常常一個人跑過去玩泥巴。

一次過年,父親發現三毛最感興趣的是看大人殺羊。她從頭到尾觀察全過程,看完後不動聲色,臉上有一種滿意的表情。父親覺得她是一個冷淡的小孩。

5歲時,三毛和全家移居到了臺灣。

沒多久,三毛開始學習寫字,但怎麼都學不會“懋”字,“‘懋’實在是太難寫了!”於是她就自作主張把“懋”字去掉,改名“陳平”。父親拗不過她,不得不把三毛弟弟們名字中的“懋”也一併去掉。

陳嗣慶意識到,這個二女兒是個“不走尋常路”的主。

也是從那時起,這對父女就開始了一場“角力”。很多年後,已經功成名就的三毛將之稱為“一生的戰役”。

"

原創: 叉少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1943年3月,三毛出生於戰時的重慶。父親期待這個世界再也沒有戰爭,於是給了女兒一個“肩負和平的大使命”,將她取名為“陳懋平”。“懋”是家譜上的排行,她前面還有一個姐姐。

三毛父親陳嗣慶早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後來當上了律師,自律、固執、正直,是一位典型的知識分子。

雖然身為女孩,但三毛從來不玩布娃娃,也幾乎不跟別的孩子一起玩。兩歲時,家旁邊有一座荒墳,別的小孩都躲得遠遠的,但是她常常一個人跑過去玩泥巴。

一次過年,父親發現三毛最感興趣的是看大人殺羊。她從頭到尾觀察全過程,看完後不動聲色,臉上有一種滿意的表情。父親覺得她是一個冷淡的小孩。

5歲時,三毛和全家移居到了臺灣。

沒多久,三毛開始學習寫字,但怎麼都學不會“懋”字,“‘懋’實在是太難寫了!”於是她就自作主張把“懋”字去掉,改名“陳平”。父親拗不過她,不得不把三毛弟弟們名字中的“懋”也一併去掉。

陳嗣慶意識到,這個二女兒是個“不走尋常路”的主。

也是從那時起,這對父女就開始了一場“角力”。很多年後,已經功成名就的三毛將之稱為“一生的戰役”。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小時候的三毛 >


這麼有個性的孩子,上了學後,分分鐘感覺進了“集中營”。

三毛5歲半就上學,到了中考前兩年“地獄”般的日子來臨時,也不過9歲半。

每天清晨六點一刻開始早讀,深夜11點才能離開學校,回到家還要再演算100道算數題。睡覺的時間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才一闔上眼就該再起床去學校了”。

除了繁重的學業,還有體罰。做錯一題,就會被老師用竹教鞭抽打一下,如果不用竹教鞭,老師可能還會“捏人眼皮”,或者罰學生跑25圈。

這樣的日子,三毛成年後回憶起來仍心有餘悸:

“每天清晨,我總不想起床,被母親喊醒的時候,發覺又得面對同樣的另一天,心裡想的就是但願自己死去。”

看著她每天含淚吃早餐,母親只能勸她:忍耐這幾年,等你長大了才會是一個有用的人……

三毛髮現,那個永遠讓自己恐懼的女老師,經常穿著花襯衫、窄裙以及小腿背後有一條線的那種絲襪,還燙著捲曲的頭髮,帶著項鍊。

於是還在念小學的三毛認為:只要能忍下去,也許活到像老師那樣的20歲,就會很幸福了。

"

原創: 叉少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1943年3月,三毛出生於戰時的重慶。父親期待這個世界再也沒有戰爭,於是給了女兒一個“肩負和平的大使命”,將她取名為“陳懋平”。“懋”是家譜上的排行,她前面還有一個姐姐。

三毛父親陳嗣慶早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後來當上了律師,自律、固執、正直,是一位典型的知識分子。

雖然身為女孩,但三毛從來不玩布娃娃,也幾乎不跟別的孩子一起玩。兩歲時,家旁邊有一座荒墳,別的小孩都躲得遠遠的,但是她常常一個人跑過去玩泥巴。

一次過年,父親發現三毛最感興趣的是看大人殺羊。她從頭到尾觀察全過程,看完後不動聲色,臉上有一種滿意的表情。父親覺得她是一個冷淡的小孩。

5歲時,三毛和全家移居到了臺灣。

沒多久,三毛開始學習寫字,但怎麼都學不會“懋”字,“‘懋’實在是太難寫了!”於是她就自作主張把“懋”字去掉,改名“陳平”。父親拗不過她,不得不把三毛弟弟們名字中的“懋”也一併去掉。

陳嗣慶意識到,這個二女兒是個“不走尋常路”的主。

也是從那時起,這對父女就開始了一場“角力”。很多年後,已經功成名就的三毛將之稱為“一生的戰役”。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小時候的三毛 >


這麼有個性的孩子,上了學後,分分鐘感覺進了“集中營”。

三毛5歲半就上學,到了中考前兩年“地獄”般的日子來臨時,也不過9歲半。

每天清晨六點一刻開始早讀,深夜11點才能離開學校,回到家還要再演算100道算數題。睡覺的時間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才一闔上眼就該再起床去學校了”。

除了繁重的學業,還有體罰。做錯一題,就會被老師用竹教鞭抽打一下,如果不用竹教鞭,老師可能還會“捏人眼皮”,或者罰學生跑25圈。

這樣的日子,三毛成年後回憶起來仍心有餘悸:

“每天清晨,我總不想起床,被母親喊醒的時候,發覺又得面對同樣的另一天,心裡想的就是但願自己死去。”

看著她每天含淚吃早餐,母親只能勸她:忍耐這幾年,等你長大了才會是一個有用的人……

三毛髮現,那個永遠讓自己恐懼的女老師,經常穿著花襯衫、窄裙以及小腿背後有一條線的那種絲襪,還燙著捲曲的頭髮,帶著項鍊。

於是還在念小學的三毛認為:只要能忍下去,也許活到像老師那樣的20歲,就會很幸福了。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少女時期的三毛 >


她在作文裡寫:“想到二十歲是那麼的遙遠,我猜我是活不到穿絲襪的年紀就要死了,那麼漫長的等待,是一個沒有盡頭的隧道……”

沒想到老師把她的作文當堂念出來,大聲問:“你為什麼為了絲襪要長大?你沒有別的遠志嗎?陳平,你的二十歲難道只要塗口紅、打扮、穿漂亮衣服?各位同學,你們要不要學她?”

老師讓她重寫,她只能一邊哭一邊又寫道:將來長大要做一個好教師是我的志願。

但她最想說的其實是:“老師是不可能懂得的,懂得一支口紅並不只是代表一支口紅背後的那種意義。”

煎熬中,三毛終於完成中考。父親看榜回來,沒有發脾氣,只是很和藹地說:榜上沒有妹妹(父母對三毛的稱呼)的名字,我們念靜修女中也是一樣好的。

靜修女中不是重點中學,但是三毛很喜歡,因為裡面的老師都不凶。可沒幾天,陳嗣慶被通知去臺灣省立第一女子中學一趟。

回來後,他擦著汗對三毛說:“恭喜,恭喜!你要去念臺灣最好的省女中了。”——之前,三毛的聯考分數被算錯了。

"

原創: 叉少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1943年3月,三毛出生於戰時的重慶。父親期待這個世界再也沒有戰爭,於是給了女兒一個“肩負和平的大使命”,將她取名為“陳懋平”。“懋”是家譜上的排行,她前面還有一個姐姐。

三毛父親陳嗣慶早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後來當上了律師,自律、固執、正直,是一位典型的知識分子。

雖然身為女孩,但三毛從來不玩布娃娃,也幾乎不跟別的孩子一起玩。兩歲時,家旁邊有一座荒墳,別的小孩都躲得遠遠的,但是她常常一個人跑過去玩泥巴。

一次過年,父親發現三毛最感興趣的是看大人殺羊。她從頭到尾觀察全過程,看完後不動聲色,臉上有一種滿意的表情。父親覺得她是一個冷淡的小孩。

5歲時,三毛和全家移居到了臺灣。

沒多久,三毛開始學習寫字,但怎麼都學不會“懋”字,“‘懋’實在是太難寫了!”於是她就自作主張把“懋”字去掉,改名“陳平”。父親拗不過她,不得不把三毛弟弟們名字中的“懋”也一併去掉。

陳嗣慶意識到,這個二女兒是個“不走尋常路”的主。

也是從那時起,這對父女就開始了一場“角力”。很多年後,已經功成名就的三毛將之稱為“一生的戰役”。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小時候的三毛 >


這麼有個性的孩子,上了學後,分分鐘感覺進了“集中營”。

三毛5歲半就上學,到了中考前兩年“地獄”般的日子來臨時,也不過9歲半。

每天清晨六點一刻開始早讀,深夜11點才能離開學校,回到家還要再演算100道算數題。睡覺的時間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才一闔上眼就該再起床去學校了”。

除了繁重的學業,還有體罰。做錯一題,就會被老師用竹教鞭抽打一下,如果不用竹教鞭,老師可能還會“捏人眼皮”,或者罰學生跑25圈。

這樣的日子,三毛成年後回憶起來仍心有餘悸:

“每天清晨,我總不想起床,被母親喊醒的時候,發覺又得面對同樣的另一天,心裡想的就是但願自己死去。”

看著她每天含淚吃早餐,母親只能勸她:忍耐這幾年,等你長大了才會是一個有用的人……

三毛髮現,那個永遠讓自己恐懼的女老師,經常穿著花襯衫、窄裙以及小腿背後有一條線的那種絲襪,還燙著捲曲的頭髮,帶著項鍊。

於是還在念小學的三毛認為:只要能忍下去,也許活到像老師那樣的20歲,就會很幸福了。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少女時期的三毛 >


她在作文裡寫:“想到二十歲是那麼的遙遠,我猜我是活不到穿絲襪的年紀就要死了,那麼漫長的等待,是一個沒有盡頭的隧道……”

沒想到老師把她的作文當堂念出來,大聲問:“你為什麼為了絲襪要長大?你沒有別的遠志嗎?陳平,你的二十歲難道只要塗口紅、打扮、穿漂亮衣服?各位同學,你們要不要學她?”

老師讓她重寫,她只能一邊哭一邊又寫道:將來長大要做一個好教師是我的志願。

但她最想說的其實是:“老師是不可能懂得的,懂得一支口紅並不只是代表一支口紅背後的那種意義。”

煎熬中,三毛終於完成中考。父親看榜回來,沒有發脾氣,只是很和藹地說:榜上沒有妹妹(父母對三毛的稱呼)的名字,我們念靜修女中也是一樣好的。

靜修女中不是重點中學,但是三毛很喜歡,因為裡面的老師都不凶。可沒幾天,陳嗣慶被通知去臺灣省立第一女子中學一趟。

回來後,他擦著汗對三毛說:“恭喜,恭喜!你要去念臺灣最好的省女中了。”——之前,三毛的聯考分數被算錯了。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少女時期的三毛 >


沒想到的是,這所重點中學,讓三毛遭遇了人生中第一個重大打擊。

初二時,三毛髮現數學老師總愛從課本後面的習題中出考題,於是她提前背下,結果一向數學不及格的她拿了100分。

老師懷疑三毛作弊,把她叫到辦公室,單獨出題。三毛沒有題目可以提前背,自然做不出來。老師拿起毛筆在三毛眼眶四周塗了兩個實心圓圈作為懲罰,還讓三毛在學校繞場一週。

別的孩子也會受體罰,但罰了就忘了,可三毛根本承受不了這種羞辱。

從那以後,她開始逃學。她常逃到公墓,在墓園裡靜靜讀書。從臺北的六張犁公墓、陳濟棠墓園,一路逃到陽明山公墓。那時的她覺得,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比和死人做伴更安全的事了。

不久,她被診斷患上了自閉症。

"

原創: 叉少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1943年3月,三毛出生於戰時的重慶。父親期待這個世界再也沒有戰爭,於是給了女兒一個“肩負和平的大使命”,將她取名為“陳懋平”。“懋”是家譜上的排行,她前面還有一個姐姐。

三毛父親陳嗣慶早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後來當上了律師,自律、固執、正直,是一位典型的知識分子。

雖然身為女孩,但三毛從來不玩布娃娃,也幾乎不跟別的孩子一起玩。兩歲時,家旁邊有一座荒墳,別的小孩都躲得遠遠的,但是她常常一個人跑過去玩泥巴。

一次過年,父親發現三毛最感興趣的是看大人殺羊。她從頭到尾觀察全過程,看完後不動聲色,臉上有一種滿意的表情。父親覺得她是一個冷淡的小孩。

5歲時,三毛和全家移居到了臺灣。

沒多久,三毛開始學習寫字,但怎麼都學不會“懋”字,“‘懋’實在是太難寫了!”於是她就自作主張把“懋”字去掉,改名“陳平”。父親拗不過她,不得不把三毛弟弟們名字中的“懋”也一併去掉。

陳嗣慶意識到,這個二女兒是個“不走尋常路”的主。

也是從那時起,這對父女就開始了一場“角力”。很多年後,已經功成名就的三毛將之稱為“一生的戰役”。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小時候的三毛 >


這麼有個性的孩子,上了學後,分分鐘感覺進了“集中營”。

三毛5歲半就上學,到了中考前兩年“地獄”般的日子來臨時,也不過9歲半。

每天清晨六點一刻開始早讀,深夜11點才能離開學校,回到家還要再演算100道算數題。睡覺的時間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才一闔上眼就該再起床去學校了”。

除了繁重的學業,還有體罰。做錯一題,就會被老師用竹教鞭抽打一下,如果不用竹教鞭,老師可能還會“捏人眼皮”,或者罰學生跑25圈。

這樣的日子,三毛成年後回憶起來仍心有餘悸:

“每天清晨,我總不想起床,被母親喊醒的時候,發覺又得面對同樣的另一天,心裡想的就是但願自己死去。”

看著她每天含淚吃早餐,母親只能勸她:忍耐這幾年,等你長大了才會是一個有用的人……

三毛髮現,那個永遠讓自己恐懼的女老師,經常穿著花襯衫、窄裙以及小腿背後有一條線的那種絲襪,還燙著捲曲的頭髮,帶著項鍊。

於是還在念小學的三毛認為:只要能忍下去,也許活到像老師那樣的20歲,就會很幸福了。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少女時期的三毛 >


她在作文裡寫:“想到二十歲是那麼的遙遠,我猜我是活不到穿絲襪的年紀就要死了,那麼漫長的等待,是一個沒有盡頭的隧道……”

沒想到老師把她的作文當堂念出來,大聲問:“你為什麼為了絲襪要長大?你沒有別的遠志嗎?陳平,你的二十歲難道只要塗口紅、打扮、穿漂亮衣服?各位同學,你們要不要學她?”

老師讓她重寫,她只能一邊哭一邊又寫道:將來長大要做一個好教師是我的志願。

但她最想說的其實是:“老師是不可能懂得的,懂得一支口紅並不只是代表一支口紅背後的那種意義。”

煎熬中,三毛終於完成中考。父親看榜回來,沒有發脾氣,只是很和藹地說:榜上沒有妹妹(父母對三毛的稱呼)的名字,我們念靜修女中也是一樣好的。

靜修女中不是重點中學,但是三毛很喜歡,因為裡面的老師都不凶。可沒幾天,陳嗣慶被通知去臺灣省立第一女子中學一趟。

回來後,他擦著汗對三毛說:“恭喜,恭喜!你要去念臺灣最好的省女中了。”——之前,三毛的聯考分數被算錯了。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少女時期的三毛 >


沒想到的是,這所重點中學,讓三毛遭遇了人生中第一個重大打擊。

初二時,三毛髮現數學老師總愛從課本後面的習題中出考題,於是她提前背下,結果一向數學不及格的她拿了100分。

老師懷疑三毛作弊,把她叫到辦公室,單獨出題。三毛沒有題目可以提前背,自然做不出來。老師拿起毛筆在三毛眼眶四周塗了兩個實心圓圈作為懲罰,還讓三毛在學校繞場一週。

別的孩子也會受體罰,但罰了就忘了,可三毛根本承受不了這種羞辱。

從那以後,她開始逃學。她常逃到公墓,在墓園裡靜靜讀書。從臺北的六張犁公墓、陳濟棠墓園,一路逃到陽明山公墓。那時的她覺得,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比和死人做伴更安全的事了。

不久,她被診斷患上了自閉症。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古靈精怪的三毛 >


"

原創: 叉少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1943年3月,三毛出生於戰時的重慶。父親期待這個世界再也沒有戰爭,於是給了女兒一個“肩負和平的大使命”,將她取名為“陳懋平”。“懋”是家譜上的排行,她前面還有一個姐姐。

三毛父親陳嗣慶早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後來當上了律師,自律、固執、正直,是一位典型的知識分子。

雖然身為女孩,但三毛從來不玩布娃娃,也幾乎不跟別的孩子一起玩。兩歲時,家旁邊有一座荒墳,別的小孩都躲得遠遠的,但是她常常一個人跑過去玩泥巴。

一次過年,父親發現三毛最感興趣的是看大人殺羊。她從頭到尾觀察全過程,看完後不動聲色,臉上有一種滿意的表情。父親覺得她是一個冷淡的小孩。

5歲時,三毛和全家移居到了臺灣。

沒多久,三毛開始學習寫字,但怎麼都學不會“懋”字,“‘懋’實在是太難寫了!”於是她就自作主張把“懋”字去掉,改名“陳平”。父親拗不過她,不得不把三毛弟弟們名字中的“懋”也一併去掉。

陳嗣慶意識到,這個二女兒是個“不走尋常路”的主。

也是從那時起,這對父女就開始了一場“角力”。很多年後,已經功成名就的三毛將之稱為“一生的戰役”。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小時候的三毛 >


這麼有個性的孩子,上了學後,分分鐘感覺進了“集中營”。

三毛5歲半就上學,到了中考前兩年“地獄”般的日子來臨時,也不過9歲半。

每天清晨六點一刻開始早讀,深夜11點才能離開學校,回到家還要再演算100道算數題。睡覺的時間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才一闔上眼就該再起床去學校了”。

除了繁重的學業,還有體罰。做錯一題,就會被老師用竹教鞭抽打一下,如果不用竹教鞭,老師可能還會“捏人眼皮”,或者罰學生跑25圈。

這樣的日子,三毛成年後回憶起來仍心有餘悸:

“每天清晨,我總不想起床,被母親喊醒的時候,發覺又得面對同樣的另一天,心裡想的就是但願自己死去。”

看著她每天含淚吃早餐,母親只能勸她:忍耐這幾年,等你長大了才會是一個有用的人……

三毛髮現,那個永遠讓自己恐懼的女老師,經常穿著花襯衫、窄裙以及小腿背後有一條線的那種絲襪,還燙著捲曲的頭髮,帶著項鍊。

於是還在念小學的三毛認為:只要能忍下去,也許活到像老師那樣的20歲,就會很幸福了。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少女時期的三毛 >


她在作文裡寫:“想到二十歲是那麼的遙遠,我猜我是活不到穿絲襪的年紀就要死了,那麼漫長的等待,是一個沒有盡頭的隧道……”

沒想到老師把她的作文當堂念出來,大聲問:“你為什麼為了絲襪要長大?你沒有別的遠志嗎?陳平,你的二十歲難道只要塗口紅、打扮、穿漂亮衣服?各位同學,你們要不要學她?”

老師讓她重寫,她只能一邊哭一邊又寫道:將來長大要做一個好教師是我的志願。

但她最想說的其實是:“老師是不可能懂得的,懂得一支口紅並不只是代表一支口紅背後的那種意義。”

煎熬中,三毛終於完成中考。父親看榜回來,沒有發脾氣,只是很和藹地說:榜上沒有妹妹(父母對三毛的稱呼)的名字,我們念靜修女中也是一樣好的。

靜修女中不是重點中學,但是三毛很喜歡,因為裡面的老師都不凶。可沒幾天,陳嗣慶被通知去臺灣省立第一女子中學一趟。

回來後,他擦著汗對三毛說:“恭喜,恭喜!你要去念臺灣最好的省女中了。”——之前,三毛的聯考分數被算錯了。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少女時期的三毛 >


沒想到的是,這所重點中學,讓三毛遭遇了人生中第一個重大打擊。

初二時,三毛髮現數學老師總愛從課本後面的習題中出考題,於是她提前背下,結果一向數學不及格的她拿了100分。

老師懷疑三毛作弊,把她叫到辦公室,單獨出題。三毛沒有題目可以提前背,自然做不出來。老師拿起毛筆在三毛眼眶四周塗了兩個實心圓圈作為懲罰,還讓三毛在學校繞場一週。

別的孩子也會受體罰,但罰了就忘了,可三毛根本承受不了這種羞辱。

從那以後,她開始逃學。她常逃到公墓,在墓園裡靜靜讀書。從臺北的六張犁公墓、陳濟棠墓園,一路逃到陽明山公墓。那時的她覺得,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比和死人做伴更安全的事了。

不久,她被診斷患上了自閉症。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古靈精怪的三毛 >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14歲到20歲,是三毛漫長的休學時光。

期間,姐姐和弟弟們都還正常上學。姐姐算是學校裡的漂亮女孩子,弟弟們也都是乖寶寶,只有休學在家的三毛顯得格格不入。

每次聽到手足們在吃飯時談論學校裡的事情,她都拒絕上桌,躲在房裡不出來,非得母親把飯送到房間裡才肯吃。而有關她的話題也一度成為家裡的聊天禁忌。

她是家裡最敏感,也可能是最聰明的孩子,但也最沉默。

對於待在家裡的三毛來說,最怕的是父親下班。每天父親下班,進門後看到三毛的第一眼,必伴著一聲深深的嘆氣。

為此,每次聽到父親下班的聲音,三毛都會飛快地躲到睡房,避開父親。

“父親一生沒有打過我,但是他的忍耐,就彷彿在告訴我——你是一個讓父親傷心透頂的孩子。你是有罪的。”

她希望像姐姐和弟弟們那樣能讓父親開心,但她知道,自己做不到。

她終於崩潰了,人生中第一次嘗試自殺,被父母發現救了回來。

父母遵照醫生建議,把三毛送到美國人開的學校,學習插花、鋼琴、國畫,但她的病情並不見好轉。直到1960年,父母託朋友介紹她去一位年輕畫家那兒學西洋畫。

這位老師叫顧福生,時年25歲,是當時臺灣“五月畫會”的畫家,家裡海軍出身,40年代末從上海遷臺。

很久以後三毛這樣回憶第一次見到顧福生的情景:半生流逝後,才敢講出,初見恩師,一見鍾情,手裡提著一大堆東西都會嘩嘩掉下來。

"

原創: 叉少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1943年3月,三毛出生於戰時的重慶。父親期待這個世界再也沒有戰爭,於是給了女兒一個“肩負和平的大使命”,將她取名為“陳懋平”。“懋”是家譜上的排行,她前面還有一個姐姐。

三毛父親陳嗣慶早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後來當上了律師,自律、固執、正直,是一位典型的知識分子。

雖然身為女孩,但三毛從來不玩布娃娃,也幾乎不跟別的孩子一起玩。兩歲時,家旁邊有一座荒墳,別的小孩都躲得遠遠的,但是她常常一個人跑過去玩泥巴。

一次過年,父親發現三毛最感興趣的是看大人殺羊。她從頭到尾觀察全過程,看完後不動聲色,臉上有一種滿意的表情。父親覺得她是一個冷淡的小孩。

5歲時,三毛和全家移居到了臺灣。

沒多久,三毛開始學習寫字,但怎麼都學不會“懋”字,“‘懋’實在是太難寫了!”於是她就自作主張把“懋”字去掉,改名“陳平”。父親拗不過她,不得不把三毛弟弟們名字中的“懋”也一併去掉。

陳嗣慶意識到,這個二女兒是個“不走尋常路”的主。

也是從那時起,這對父女就開始了一場“角力”。很多年後,已經功成名就的三毛將之稱為“一生的戰役”。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小時候的三毛 >


這麼有個性的孩子,上了學後,分分鐘感覺進了“集中營”。

三毛5歲半就上學,到了中考前兩年“地獄”般的日子來臨時,也不過9歲半。

每天清晨六點一刻開始早讀,深夜11點才能離開學校,回到家還要再演算100道算數題。睡覺的時間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才一闔上眼就該再起床去學校了”。

除了繁重的學業,還有體罰。做錯一題,就會被老師用竹教鞭抽打一下,如果不用竹教鞭,老師可能還會“捏人眼皮”,或者罰學生跑25圈。

這樣的日子,三毛成年後回憶起來仍心有餘悸:

“每天清晨,我總不想起床,被母親喊醒的時候,發覺又得面對同樣的另一天,心裡想的就是但願自己死去。”

看著她每天含淚吃早餐,母親只能勸她:忍耐這幾年,等你長大了才會是一個有用的人……

三毛髮現,那個永遠讓自己恐懼的女老師,經常穿著花襯衫、窄裙以及小腿背後有一條線的那種絲襪,還燙著捲曲的頭髮,帶著項鍊。

於是還在念小學的三毛認為:只要能忍下去,也許活到像老師那樣的20歲,就會很幸福了。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少女時期的三毛 >


她在作文裡寫:“想到二十歲是那麼的遙遠,我猜我是活不到穿絲襪的年紀就要死了,那麼漫長的等待,是一個沒有盡頭的隧道……”

沒想到老師把她的作文當堂念出來,大聲問:“你為什麼為了絲襪要長大?你沒有別的遠志嗎?陳平,你的二十歲難道只要塗口紅、打扮、穿漂亮衣服?各位同學,你們要不要學她?”

老師讓她重寫,她只能一邊哭一邊又寫道:將來長大要做一個好教師是我的志願。

但她最想說的其實是:“老師是不可能懂得的,懂得一支口紅並不只是代表一支口紅背後的那種意義。”

煎熬中,三毛終於完成中考。父親看榜回來,沒有發脾氣,只是很和藹地說:榜上沒有妹妹(父母對三毛的稱呼)的名字,我們念靜修女中也是一樣好的。

靜修女中不是重點中學,但是三毛很喜歡,因為裡面的老師都不凶。可沒幾天,陳嗣慶被通知去臺灣省立第一女子中學一趟。

回來後,他擦著汗對三毛說:“恭喜,恭喜!你要去念臺灣最好的省女中了。”——之前,三毛的聯考分數被算錯了。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少女時期的三毛 >


沒想到的是,這所重點中學,讓三毛遭遇了人生中第一個重大打擊。

初二時,三毛髮現數學老師總愛從課本後面的習題中出考題,於是她提前背下,結果一向數學不及格的她拿了100分。

老師懷疑三毛作弊,把她叫到辦公室,單獨出題。三毛沒有題目可以提前背,自然做不出來。老師拿起毛筆在三毛眼眶四周塗了兩個實心圓圈作為懲罰,還讓三毛在學校繞場一週。

別的孩子也會受體罰,但罰了就忘了,可三毛根本承受不了這種羞辱。

從那以後,她開始逃學。她常逃到公墓,在墓園裡靜靜讀書。從臺北的六張犁公墓、陳濟棠墓園,一路逃到陽明山公墓。那時的她覺得,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比和死人做伴更安全的事了。

不久,她被診斷患上了自閉症。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古靈精怪的三毛 >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14歲到20歲,是三毛漫長的休學時光。

期間,姐姐和弟弟們都還正常上學。姐姐算是學校裡的漂亮女孩子,弟弟們也都是乖寶寶,只有休學在家的三毛顯得格格不入。

每次聽到手足們在吃飯時談論學校裡的事情,她都拒絕上桌,躲在房裡不出來,非得母親把飯送到房間裡才肯吃。而有關她的話題也一度成為家裡的聊天禁忌。

她是家裡最敏感,也可能是最聰明的孩子,但也最沉默。

對於待在家裡的三毛來說,最怕的是父親下班。每天父親下班,進門後看到三毛的第一眼,必伴著一聲深深的嘆氣。

為此,每次聽到父親下班的聲音,三毛都會飛快地躲到睡房,避開父親。

“父親一生沒有打過我,但是他的忍耐,就彷彿在告訴我——你是一個讓父親傷心透頂的孩子。你是有罪的。”

她希望像姐姐和弟弟們那樣能讓父親開心,但她知道,自己做不到。

她終於崩潰了,人生中第一次嘗試自殺,被父母發現救了回來。

父母遵照醫生建議,把三毛送到美國人開的學校,學習插花、鋼琴、國畫,但她的病情並不見好轉。直到1960年,父母託朋友介紹她去一位年輕畫家那兒學西洋畫。

這位老師叫顧福生,時年25歲,是當時臺灣“五月畫會”的畫家,家裡海軍出身,40年代末從上海遷臺。

很久以後三毛這樣回憶第一次見到顧福生的情景:半生流逝後,才敢講出,初見恩師,一見鍾情,手裡提著一大堆東西都會嘩嘩掉下來。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年輕時的顧福生 >


但是當時自卑的她當然不敢說什麼,只是默默跟著老師學畫。

學西畫的基本功是畫素描,需要準備新鮮的饅頭用來擦掉炭筆的筆跡,每次三毛都緊張到要求母親提前三天就買好饅頭。

不久,顧福生髮現三毛的才華並不在繪畫上。當時三毛還喜歡寫作,在顧福生的鼓勵下,半年後,她完成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說《惑》。這是一篇意識流小說,講述的是不能與外界溝通的苦悶。

顧福生隨即把小說交給了自己的朋友白先勇:“我這裡有一位性情古怪的女學生,畫得一般,但你看看她的文字。”白先勇當時在主編一本很受文藝青年推崇的雜誌《現代文學》。

沒怎麼修改,這篇文章就被刊登出來。

沒多久,三毛在家附近看到了白先勇,才發現兩家其實住得很近。但是她沒敢上前打招呼,而是轉身跑了。

顧福生知道後問她:“後來呢?”三毛回答:“逃走了,嚇都嚇死了!根本顧不上招呼!”

"

原創: 叉少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1943年3月,三毛出生於戰時的重慶。父親期待這個世界再也沒有戰爭,於是給了女兒一個“肩負和平的大使命”,將她取名為“陳懋平”。“懋”是家譜上的排行,她前面還有一個姐姐。

三毛父親陳嗣慶早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後來當上了律師,自律、固執、正直,是一位典型的知識分子。

雖然身為女孩,但三毛從來不玩布娃娃,也幾乎不跟別的孩子一起玩。兩歲時,家旁邊有一座荒墳,別的小孩都躲得遠遠的,但是她常常一個人跑過去玩泥巴。

一次過年,父親發現三毛最感興趣的是看大人殺羊。她從頭到尾觀察全過程,看完後不動聲色,臉上有一種滿意的表情。父親覺得她是一個冷淡的小孩。

5歲時,三毛和全家移居到了臺灣。

沒多久,三毛開始學習寫字,但怎麼都學不會“懋”字,“‘懋’實在是太難寫了!”於是她就自作主張把“懋”字去掉,改名“陳平”。父親拗不過她,不得不把三毛弟弟們名字中的“懋”也一併去掉。

陳嗣慶意識到,這個二女兒是個“不走尋常路”的主。

也是從那時起,這對父女就開始了一場“角力”。很多年後,已經功成名就的三毛將之稱為“一生的戰役”。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小時候的三毛 >


這麼有個性的孩子,上了學後,分分鐘感覺進了“集中營”。

三毛5歲半就上學,到了中考前兩年“地獄”般的日子來臨時,也不過9歲半。

每天清晨六點一刻開始早讀,深夜11點才能離開學校,回到家還要再演算100道算數題。睡覺的時間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才一闔上眼就該再起床去學校了”。

除了繁重的學業,還有體罰。做錯一題,就會被老師用竹教鞭抽打一下,如果不用竹教鞭,老師可能還會“捏人眼皮”,或者罰學生跑25圈。

這樣的日子,三毛成年後回憶起來仍心有餘悸:

“每天清晨,我總不想起床,被母親喊醒的時候,發覺又得面對同樣的另一天,心裡想的就是但願自己死去。”

看著她每天含淚吃早餐,母親只能勸她:忍耐這幾年,等你長大了才會是一個有用的人……

三毛髮現,那個永遠讓自己恐懼的女老師,經常穿著花襯衫、窄裙以及小腿背後有一條線的那種絲襪,還燙著捲曲的頭髮,帶著項鍊。

於是還在念小學的三毛認為:只要能忍下去,也許活到像老師那樣的20歲,就會很幸福了。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少女時期的三毛 >


她在作文裡寫:“想到二十歲是那麼的遙遠,我猜我是活不到穿絲襪的年紀就要死了,那麼漫長的等待,是一個沒有盡頭的隧道……”

沒想到老師把她的作文當堂念出來,大聲問:“你為什麼為了絲襪要長大?你沒有別的遠志嗎?陳平,你的二十歲難道只要塗口紅、打扮、穿漂亮衣服?各位同學,你們要不要學她?”

老師讓她重寫,她只能一邊哭一邊又寫道:將來長大要做一個好教師是我的志願。

但她最想說的其實是:“老師是不可能懂得的,懂得一支口紅並不只是代表一支口紅背後的那種意義。”

煎熬中,三毛終於完成中考。父親看榜回來,沒有發脾氣,只是很和藹地說:榜上沒有妹妹(父母對三毛的稱呼)的名字,我們念靜修女中也是一樣好的。

靜修女中不是重點中學,但是三毛很喜歡,因為裡面的老師都不凶。可沒幾天,陳嗣慶被通知去臺灣省立第一女子中學一趟。

回來後,他擦著汗對三毛說:“恭喜,恭喜!你要去念臺灣最好的省女中了。”——之前,三毛的聯考分數被算錯了。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少女時期的三毛 >


沒想到的是,這所重點中學,讓三毛遭遇了人生中第一個重大打擊。

初二時,三毛髮現數學老師總愛從課本後面的習題中出考題,於是她提前背下,結果一向數學不及格的她拿了100分。

老師懷疑三毛作弊,把她叫到辦公室,單獨出題。三毛沒有題目可以提前背,自然做不出來。老師拿起毛筆在三毛眼眶四周塗了兩個實心圓圈作為懲罰,還讓三毛在學校繞場一週。

別的孩子也會受體罰,但罰了就忘了,可三毛根本承受不了這種羞辱。

從那以後,她開始逃學。她常逃到公墓,在墓園裡靜靜讀書。從臺北的六張犁公墓、陳濟棠墓園,一路逃到陽明山公墓。那時的她覺得,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比和死人做伴更安全的事了。

不久,她被診斷患上了自閉症。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古靈精怪的三毛 >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14歲到20歲,是三毛漫長的休學時光。

期間,姐姐和弟弟們都還正常上學。姐姐算是學校裡的漂亮女孩子,弟弟們也都是乖寶寶,只有休學在家的三毛顯得格格不入。

每次聽到手足們在吃飯時談論學校裡的事情,她都拒絕上桌,躲在房裡不出來,非得母親把飯送到房間裡才肯吃。而有關她的話題也一度成為家裡的聊天禁忌。

她是家裡最敏感,也可能是最聰明的孩子,但也最沉默。

對於待在家裡的三毛來說,最怕的是父親下班。每天父親下班,進門後看到三毛的第一眼,必伴著一聲深深的嘆氣。

為此,每次聽到父親下班的聲音,三毛都會飛快地躲到睡房,避開父親。

“父親一生沒有打過我,但是他的忍耐,就彷彿在告訴我——你是一個讓父親傷心透頂的孩子。你是有罪的。”

她希望像姐姐和弟弟們那樣能讓父親開心,但她知道,自己做不到。

她終於崩潰了,人生中第一次嘗試自殺,被父母發現救了回來。

父母遵照醫生建議,把三毛送到美國人開的學校,學習插花、鋼琴、國畫,但她的病情並不見好轉。直到1960年,父母託朋友介紹她去一位年輕畫家那兒學西洋畫。

這位老師叫顧福生,時年25歲,是當時臺灣“五月畫會”的畫家,家裡海軍出身,40年代末從上海遷臺。

很久以後三毛這樣回憶第一次見到顧福生的情景:半生流逝後,才敢講出,初見恩師,一見鍾情,手裡提著一大堆東西都會嘩嘩掉下來。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年輕時的顧福生 >


但是當時自卑的她當然不敢說什麼,只是默默跟著老師學畫。

學西畫的基本功是畫素描,需要準備新鮮的饅頭用來擦掉炭筆的筆跡,每次三毛都緊張到要求母親提前三天就買好饅頭。

不久,顧福生髮現三毛的才華並不在繪畫上。當時三毛還喜歡寫作,在顧福生的鼓勵下,半年後,她完成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說《惑》。這是一篇意識流小說,講述的是不能與外界溝通的苦悶。

顧福生隨即把小說交給了自己的朋友白先勇:“我這裡有一位性情古怪的女學生,畫得一般,但你看看她的文字。”白先勇當時在主編一本很受文藝青年推崇的雜誌《現代文學》。

沒怎麼修改,這篇文章就被刊登出來。

沒多久,三毛在家附近看到了白先勇,才發現兩家其實住得很近。但是她沒敢上前打招呼,而是轉身跑了。

顧福生知道後問她:“後來呢?”三毛回答:“逃走了,嚇都嚇死了!根本顧不上招呼!”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年輕時的顧福生和白先勇 >


接觸了繪畫與文學的三毛漸漸開朗起來,開始迴歸正常生活,不久,她被臺灣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昀特許入學,到哲學系當旁聽生。

當時三毛的父親非常希望孩子們能夠“子承父業”——沒幾年,小兒子就已經被他訓練成了第一流的商票註冊專才,做事一絲不苟。他當然希望三毛可以同樣優秀。

可那時的三毛忙於初戀,狂追隔壁戲劇系大才子,且得失心極重。在苦戀兩年終於失戀後,她覺得再也沒法待在臺灣,於是不顧一切要獨自到歐洲療傷。

面對父親的期許,她滿是歉意:“我是家庭裡的一匹黑羊,混不進你們的白色中去。”

"

原創: 叉少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1943年3月,三毛出生於戰時的重慶。父親期待這個世界再也沒有戰爭,於是給了女兒一個“肩負和平的大使命”,將她取名為“陳懋平”。“懋”是家譜上的排行,她前面還有一個姐姐。

三毛父親陳嗣慶早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後來當上了律師,自律、固執、正直,是一位典型的知識分子。

雖然身為女孩,但三毛從來不玩布娃娃,也幾乎不跟別的孩子一起玩。兩歲時,家旁邊有一座荒墳,別的小孩都躲得遠遠的,但是她常常一個人跑過去玩泥巴。

一次過年,父親發現三毛最感興趣的是看大人殺羊。她從頭到尾觀察全過程,看完後不動聲色,臉上有一種滿意的表情。父親覺得她是一個冷淡的小孩。

5歲時,三毛和全家移居到了臺灣。

沒多久,三毛開始學習寫字,但怎麼都學不會“懋”字,“‘懋’實在是太難寫了!”於是她就自作主張把“懋”字去掉,改名“陳平”。父親拗不過她,不得不把三毛弟弟們名字中的“懋”也一併去掉。

陳嗣慶意識到,這個二女兒是個“不走尋常路”的主。

也是從那時起,這對父女就開始了一場“角力”。很多年後,已經功成名就的三毛將之稱為“一生的戰役”。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小時候的三毛 >


這麼有個性的孩子,上了學後,分分鐘感覺進了“集中營”。

三毛5歲半就上學,到了中考前兩年“地獄”般的日子來臨時,也不過9歲半。

每天清晨六點一刻開始早讀,深夜11點才能離開學校,回到家還要再演算100道算數題。睡覺的時間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才一闔上眼就該再起床去學校了”。

除了繁重的學業,還有體罰。做錯一題,就會被老師用竹教鞭抽打一下,如果不用竹教鞭,老師可能還會“捏人眼皮”,或者罰學生跑25圈。

這樣的日子,三毛成年後回憶起來仍心有餘悸:

“每天清晨,我總不想起床,被母親喊醒的時候,發覺又得面對同樣的另一天,心裡想的就是但願自己死去。”

看著她每天含淚吃早餐,母親只能勸她:忍耐這幾年,等你長大了才會是一個有用的人……

三毛髮現,那個永遠讓自己恐懼的女老師,經常穿著花襯衫、窄裙以及小腿背後有一條線的那種絲襪,還燙著捲曲的頭髮,帶著項鍊。

於是還在念小學的三毛認為:只要能忍下去,也許活到像老師那樣的20歲,就會很幸福了。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少女時期的三毛 >


她在作文裡寫:“想到二十歲是那麼的遙遠,我猜我是活不到穿絲襪的年紀就要死了,那麼漫長的等待,是一個沒有盡頭的隧道……”

沒想到老師把她的作文當堂念出來,大聲問:“你為什麼為了絲襪要長大?你沒有別的遠志嗎?陳平,你的二十歲難道只要塗口紅、打扮、穿漂亮衣服?各位同學,你們要不要學她?”

老師讓她重寫,她只能一邊哭一邊又寫道:將來長大要做一個好教師是我的志願。

但她最想說的其實是:“老師是不可能懂得的,懂得一支口紅並不只是代表一支口紅背後的那種意義。”

煎熬中,三毛終於完成中考。父親看榜回來,沒有發脾氣,只是很和藹地說:榜上沒有妹妹(父母對三毛的稱呼)的名字,我們念靜修女中也是一樣好的。

靜修女中不是重點中學,但是三毛很喜歡,因為裡面的老師都不凶。可沒幾天,陳嗣慶被通知去臺灣省立第一女子中學一趟。

回來後,他擦著汗對三毛說:“恭喜,恭喜!你要去念臺灣最好的省女中了。”——之前,三毛的聯考分數被算錯了。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少女時期的三毛 >


沒想到的是,這所重點中學,讓三毛遭遇了人生中第一個重大打擊。

初二時,三毛髮現數學老師總愛從課本後面的習題中出考題,於是她提前背下,結果一向數學不及格的她拿了100分。

老師懷疑三毛作弊,把她叫到辦公室,單獨出題。三毛沒有題目可以提前背,自然做不出來。老師拿起毛筆在三毛眼眶四周塗了兩個實心圓圈作為懲罰,還讓三毛在學校繞場一週。

別的孩子也會受體罰,但罰了就忘了,可三毛根本承受不了這種羞辱。

從那以後,她開始逃學。她常逃到公墓,在墓園裡靜靜讀書。從臺北的六張犁公墓、陳濟棠墓園,一路逃到陽明山公墓。那時的她覺得,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比和死人做伴更安全的事了。

不久,她被診斷患上了自閉症。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古靈精怪的三毛 >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14歲到20歲,是三毛漫長的休學時光。

期間,姐姐和弟弟們都還正常上學。姐姐算是學校裡的漂亮女孩子,弟弟們也都是乖寶寶,只有休學在家的三毛顯得格格不入。

每次聽到手足們在吃飯時談論學校裡的事情,她都拒絕上桌,躲在房裡不出來,非得母親把飯送到房間裡才肯吃。而有關她的話題也一度成為家裡的聊天禁忌。

她是家裡最敏感,也可能是最聰明的孩子,但也最沉默。

對於待在家裡的三毛來說,最怕的是父親下班。每天父親下班,進門後看到三毛的第一眼,必伴著一聲深深的嘆氣。

為此,每次聽到父親下班的聲音,三毛都會飛快地躲到睡房,避開父親。

“父親一生沒有打過我,但是他的忍耐,就彷彿在告訴我——你是一個讓父親傷心透頂的孩子。你是有罪的。”

她希望像姐姐和弟弟們那樣能讓父親開心,但她知道,自己做不到。

她終於崩潰了,人生中第一次嘗試自殺,被父母發現救了回來。

父母遵照醫生建議,把三毛送到美國人開的學校,學習插花、鋼琴、國畫,但她的病情並不見好轉。直到1960年,父母託朋友介紹她去一位年輕畫家那兒學西洋畫。

這位老師叫顧福生,時年25歲,是當時臺灣“五月畫會”的畫家,家裡海軍出身,40年代末從上海遷臺。

很久以後三毛這樣回憶第一次見到顧福生的情景:半生流逝後,才敢講出,初見恩師,一見鍾情,手裡提著一大堆東西都會嘩嘩掉下來。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年輕時的顧福生 >


但是當時自卑的她當然不敢說什麼,只是默默跟著老師學畫。

學西畫的基本功是畫素描,需要準備新鮮的饅頭用來擦掉炭筆的筆跡,每次三毛都緊張到要求母親提前三天就買好饅頭。

不久,顧福生髮現三毛的才華並不在繪畫上。當時三毛還喜歡寫作,在顧福生的鼓勵下,半年後,她完成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說《惑》。這是一篇意識流小說,講述的是不能與外界溝通的苦悶。

顧福生隨即把小說交給了自己的朋友白先勇:“我這裡有一位性情古怪的女學生,畫得一般,但你看看她的文字。”白先勇當時在主編一本很受文藝青年推崇的雜誌《現代文學》。

沒怎麼修改,這篇文章就被刊登出來。

沒多久,三毛在家附近看到了白先勇,才發現兩家其實住得很近。但是她沒敢上前打招呼,而是轉身跑了。

顧福生知道後問她:“後來呢?”三毛回答:“逃走了,嚇都嚇死了!根本顧不上招呼!”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年輕時的顧福生和白先勇 >


接觸了繪畫與文學的三毛漸漸開朗起來,開始迴歸正常生活,不久,她被臺灣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昀特許入學,到哲學系當旁聽生。

當時三毛的父親非常希望孩子們能夠“子承父業”——沒幾年,小兒子就已經被他訓練成了第一流的商票註冊專才,做事一絲不苟。他當然希望三毛可以同樣優秀。

可那時的三毛忙於初戀,狂追隔壁戲劇系大才子,且得失心極重。在苦戀兩年終於失戀後,她覺得再也沒法待在臺灣,於是不顧一切要獨自到歐洲療傷。

面對父親的期許,她滿是歉意:“我是家庭裡的一匹黑羊,混不進你們的白色中去。”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在歐洲,三毛這匹黑羊顯示出了蓬勃的生命力——她跟歧視亞洲人的外國舍管吵架、參加舞會、搭便車遊遍歐洲,同時也不忘給臺灣雜誌社投稿賺錢。

"

原創: 叉少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1943年3月,三毛出生於戰時的重慶。父親期待這個世界再也沒有戰爭,於是給了女兒一個“肩負和平的大使命”,將她取名為“陳懋平”。“懋”是家譜上的排行,她前面還有一個姐姐。

三毛父親陳嗣慶早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後來當上了律師,自律、固執、正直,是一位典型的知識分子。

雖然身為女孩,但三毛從來不玩布娃娃,也幾乎不跟別的孩子一起玩。兩歲時,家旁邊有一座荒墳,別的小孩都躲得遠遠的,但是她常常一個人跑過去玩泥巴。

一次過年,父親發現三毛最感興趣的是看大人殺羊。她從頭到尾觀察全過程,看完後不動聲色,臉上有一種滿意的表情。父親覺得她是一個冷淡的小孩。

5歲時,三毛和全家移居到了臺灣。

沒多久,三毛開始學習寫字,但怎麼都學不會“懋”字,“‘懋’實在是太難寫了!”於是她就自作主張把“懋”字去掉,改名“陳平”。父親拗不過她,不得不把三毛弟弟們名字中的“懋”也一併去掉。

陳嗣慶意識到,這個二女兒是個“不走尋常路”的主。

也是從那時起,這對父女就開始了一場“角力”。很多年後,已經功成名就的三毛將之稱為“一生的戰役”。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小時候的三毛 >


這麼有個性的孩子,上了學後,分分鐘感覺進了“集中營”。

三毛5歲半就上學,到了中考前兩年“地獄”般的日子來臨時,也不過9歲半。

每天清晨六點一刻開始早讀,深夜11點才能離開學校,回到家還要再演算100道算數題。睡覺的時間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才一闔上眼就該再起床去學校了”。

除了繁重的學業,還有體罰。做錯一題,就會被老師用竹教鞭抽打一下,如果不用竹教鞭,老師可能還會“捏人眼皮”,或者罰學生跑25圈。

這樣的日子,三毛成年後回憶起來仍心有餘悸:

“每天清晨,我總不想起床,被母親喊醒的時候,發覺又得面對同樣的另一天,心裡想的就是但願自己死去。”

看著她每天含淚吃早餐,母親只能勸她:忍耐這幾年,等你長大了才會是一個有用的人……

三毛髮現,那個永遠讓自己恐懼的女老師,經常穿著花襯衫、窄裙以及小腿背後有一條線的那種絲襪,還燙著捲曲的頭髮,帶著項鍊。

於是還在念小學的三毛認為:只要能忍下去,也許活到像老師那樣的20歲,就會很幸福了。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少女時期的三毛 >


她在作文裡寫:“想到二十歲是那麼的遙遠,我猜我是活不到穿絲襪的年紀就要死了,那麼漫長的等待,是一個沒有盡頭的隧道……”

沒想到老師把她的作文當堂念出來,大聲問:“你為什麼為了絲襪要長大?你沒有別的遠志嗎?陳平,你的二十歲難道只要塗口紅、打扮、穿漂亮衣服?各位同學,你們要不要學她?”

老師讓她重寫,她只能一邊哭一邊又寫道:將來長大要做一個好教師是我的志願。

但她最想說的其實是:“老師是不可能懂得的,懂得一支口紅並不只是代表一支口紅背後的那種意義。”

煎熬中,三毛終於完成中考。父親看榜回來,沒有發脾氣,只是很和藹地說:榜上沒有妹妹(父母對三毛的稱呼)的名字,我們念靜修女中也是一樣好的。

靜修女中不是重點中學,但是三毛很喜歡,因為裡面的老師都不凶。可沒幾天,陳嗣慶被通知去臺灣省立第一女子中學一趟。

回來後,他擦著汗對三毛說:“恭喜,恭喜!你要去念臺灣最好的省女中了。”——之前,三毛的聯考分數被算錯了。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少女時期的三毛 >


沒想到的是,這所重點中學,讓三毛遭遇了人生中第一個重大打擊。

初二時,三毛髮現數學老師總愛從課本後面的習題中出考題,於是她提前背下,結果一向數學不及格的她拿了100分。

老師懷疑三毛作弊,把她叫到辦公室,單獨出題。三毛沒有題目可以提前背,自然做不出來。老師拿起毛筆在三毛眼眶四周塗了兩個實心圓圈作為懲罰,還讓三毛在學校繞場一週。

別的孩子也會受體罰,但罰了就忘了,可三毛根本承受不了這種羞辱。

從那以後,她開始逃學。她常逃到公墓,在墓園裡靜靜讀書。從臺北的六張犁公墓、陳濟棠墓園,一路逃到陽明山公墓。那時的她覺得,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比和死人做伴更安全的事了。

不久,她被診斷患上了自閉症。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古靈精怪的三毛 >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14歲到20歲,是三毛漫長的休學時光。

期間,姐姐和弟弟們都還正常上學。姐姐算是學校裡的漂亮女孩子,弟弟們也都是乖寶寶,只有休學在家的三毛顯得格格不入。

每次聽到手足們在吃飯時談論學校裡的事情,她都拒絕上桌,躲在房裡不出來,非得母親把飯送到房間裡才肯吃。而有關她的話題也一度成為家裡的聊天禁忌。

她是家裡最敏感,也可能是最聰明的孩子,但也最沉默。

對於待在家裡的三毛來說,最怕的是父親下班。每天父親下班,進門後看到三毛的第一眼,必伴著一聲深深的嘆氣。

為此,每次聽到父親下班的聲音,三毛都會飛快地躲到睡房,避開父親。

“父親一生沒有打過我,但是他的忍耐,就彷彿在告訴我——你是一個讓父親傷心透頂的孩子。你是有罪的。”

她希望像姐姐和弟弟們那樣能讓父親開心,但她知道,自己做不到。

她終於崩潰了,人生中第一次嘗試自殺,被父母發現救了回來。

父母遵照醫生建議,把三毛送到美國人開的學校,學習插花、鋼琴、國畫,但她的病情並不見好轉。直到1960年,父母託朋友介紹她去一位年輕畫家那兒學西洋畫。

這位老師叫顧福生,時年25歲,是當時臺灣“五月畫會”的畫家,家裡海軍出身,40年代末從上海遷臺。

很久以後三毛這樣回憶第一次見到顧福生的情景:半生流逝後,才敢講出,初見恩師,一見鍾情,手裡提著一大堆東西都會嘩嘩掉下來。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年輕時的顧福生 >


但是當時自卑的她當然不敢說什麼,只是默默跟著老師學畫。

學西畫的基本功是畫素描,需要準備新鮮的饅頭用來擦掉炭筆的筆跡,每次三毛都緊張到要求母親提前三天就買好饅頭。

不久,顧福生髮現三毛的才華並不在繪畫上。當時三毛還喜歡寫作,在顧福生的鼓勵下,半年後,她完成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說《惑》。這是一篇意識流小說,講述的是不能與外界溝通的苦悶。

顧福生隨即把小說交給了自己的朋友白先勇:“我這裡有一位性情古怪的女學生,畫得一般,但你看看她的文字。”白先勇當時在主編一本很受文藝青年推崇的雜誌《現代文學》。

沒怎麼修改,這篇文章就被刊登出來。

沒多久,三毛在家附近看到了白先勇,才發現兩家其實住得很近。但是她沒敢上前打招呼,而是轉身跑了。

顧福生知道後問她:“後來呢?”三毛回答:“逃走了,嚇都嚇死了!根本顧不上招呼!”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年輕時的顧福生和白先勇 >


接觸了繪畫與文學的三毛漸漸開朗起來,開始迴歸正常生活,不久,她被臺灣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昀特許入學,到哲學系當旁聽生。

當時三毛的父親非常希望孩子們能夠“子承父業”——沒幾年,小兒子就已經被他訓練成了第一流的商票註冊專才,做事一絲不苟。他當然希望三毛可以同樣優秀。

可那時的三毛忙於初戀,狂追隔壁戲劇系大才子,且得失心極重。在苦戀兩年終於失戀後,她覺得再也沒法待在臺灣,於是不顧一切要獨自到歐洲療傷。

面對父親的期許,她滿是歉意:“我是家庭裡的一匹黑羊,混不進你們的白色中去。”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在歐洲,三毛這匹黑羊顯示出了蓬勃的生命力——她跟歧視亞洲人的外國舍管吵架、參加舞會、搭便車遊遍歐洲,同時也不忘給臺灣雜誌社投稿賺錢。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年輕時的三毛 >


在那裡,20多歲的她還碰到了一個叫荷西的西班牙高中生。

見了幾次面後,荷西對她說:你等我六年,四年大學,兩年兵役,然後我來娶你。當時在馬德里念大學的三毛看著比自己小8歲的荷西,以為這只是孩子氣的話,並沒有放在心上。

四年盡興的日子過完,三毛回到臺灣——她終於向父母妥協,像他們期待的那樣過平常人的安穩日子。

她進入臺灣文化大學當老師,還在學校裡找到一位德裔未婚夫。這位德國人也是老師,比三毛大十多歲,儒雅穩重,和三毛非常聊得來,兩人不久就談婚論嫁。

這也是她第一次跟父親在人生重大問題上達成共識。

她和未婚夫一起去印名片,特地囑咐店家要把兩人的名字排在一起。兩人還興高采烈地去採購婚禮用品。可就在結婚前夕,未婚夫心臟病發作,死在她懷裡。

多年後三毛說:“那盒名片直到今天也沒敢去拿。”未婚夫去世後,三毛沒法接受現實,悲傷過度的她服用了過量安眠藥,被發現時已經深度昏迷,所幸最後搶救過來。

父母陪著她一起流淚,三毛擦乾眼淚後,打算再次出逃。

1972年,三毛回到西班牙。此時荷西在南方的兵役還有一個月,聽說後特地讓妹妹聯繫上三毛,讓三毛一定在西班牙等他。三毛剛剛失去未婚夫,面對執著的荷西,反應並不積極。

"

原創: 叉少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1943年3月,三毛出生於戰時的重慶。父親期待這個世界再也沒有戰爭,於是給了女兒一個“肩負和平的大使命”,將她取名為“陳懋平”。“懋”是家譜上的排行,她前面還有一個姐姐。

三毛父親陳嗣慶早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後來當上了律師,自律、固執、正直,是一位典型的知識分子。

雖然身為女孩,但三毛從來不玩布娃娃,也幾乎不跟別的孩子一起玩。兩歲時,家旁邊有一座荒墳,別的小孩都躲得遠遠的,但是她常常一個人跑過去玩泥巴。

一次過年,父親發現三毛最感興趣的是看大人殺羊。她從頭到尾觀察全過程,看完後不動聲色,臉上有一種滿意的表情。父親覺得她是一個冷淡的小孩。

5歲時,三毛和全家移居到了臺灣。

沒多久,三毛開始學習寫字,但怎麼都學不會“懋”字,“‘懋’實在是太難寫了!”於是她就自作主張把“懋”字去掉,改名“陳平”。父親拗不過她,不得不把三毛弟弟們名字中的“懋”也一併去掉。

陳嗣慶意識到,這個二女兒是個“不走尋常路”的主。

也是從那時起,這對父女就開始了一場“角力”。很多年後,已經功成名就的三毛將之稱為“一生的戰役”。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小時候的三毛 >


這麼有個性的孩子,上了學後,分分鐘感覺進了“集中營”。

三毛5歲半就上學,到了中考前兩年“地獄”般的日子來臨時,也不過9歲半。

每天清晨六點一刻開始早讀,深夜11點才能離開學校,回到家還要再演算100道算數題。睡覺的時間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才一闔上眼就該再起床去學校了”。

除了繁重的學業,還有體罰。做錯一題,就會被老師用竹教鞭抽打一下,如果不用竹教鞭,老師可能還會“捏人眼皮”,或者罰學生跑25圈。

這樣的日子,三毛成年後回憶起來仍心有餘悸:

“每天清晨,我總不想起床,被母親喊醒的時候,發覺又得面對同樣的另一天,心裡想的就是但願自己死去。”

看著她每天含淚吃早餐,母親只能勸她:忍耐這幾年,等你長大了才會是一個有用的人……

三毛髮現,那個永遠讓自己恐懼的女老師,經常穿著花襯衫、窄裙以及小腿背後有一條線的那種絲襪,還燙著捲曲的頭髮,帶著項鍊。

於是還在念小學的三毛認為:只要能忍下去,也許活到像老師那樣的20歲,就會很幸福了。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少女時期的三毛 >


她在作文裡寫:“想到二十歲是那麼的遙遠,我猜我是活不到穿絲襪的年紀就要死了,那麼漫長的等待,是一個沒有盡頭的隧道……”

沒想到老師把她的作文當堂念出來,大聲問:“你為什麼為了絲襪要長大?你沒有別的遠志嗎?陳平,你的二十歲難道只要塗口紅、打扮、穿漂亮衣服?各位同學,你們要不要學她?”

老師讓她重寫,她只能一邊哭一邊又寫道:將來長大要做一個好教師是我的志願。

但她最想說的其實是:“老師是不可能懂得的,懂得一支口紅並不只是代表一支口紅背後的那種意義。”

煎熬中,三毛終於完成中考。父親看榜回來,沒有發脾氣,只是很和藹地說:榜上沒有妹妹(父母對三毛的稱呼)的名字,我們念靜修女中也是一樣好的。

靜修女中不是重點中學,但是三毛很喜歡,因為裡面的老師都不凶。可沒幾天,陳嗣慶被通知去臺灣省立第一女子中學一趟。

回來後,他擦著汗對三毛說:“恭喜,恭喜!你要去念臺灣最好的省女中了。”——之前,三毛的聯考分數被算錯了。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少女時期的三毛 >


沒想到的是,這所重點中學,讓三毛遭遇了人生中第一個重大打擊。

初二時,三毛髮現數學老師總愛從課本後面的習題中出考題,於是她提前背下,結果一向數學不及格的她拿了100分。

老師懷疑三毛作弊,把她叫到辦公室,單獨出題。三毛沒有題目可以提前背,自然做不出來。老師拿起毛筆在三毛眼眶四周塗了兩個實心圓圈作為懲罰,還讓三毛在學校繞場一週。

別的孩子也會受體罰,但罰了就忘了,可三毛根本承受不了這種羞辱。

從那以後,她開始逃學。她常逃到公墓,在墓園裡靜靜讀書。從臺北的六張犁公墓、陳濟棠墓園,一路逃到陽明山公墓。那時的她覺得,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比和死人做伴更安全的事了。

不久,她被診斷患上了自閉症。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古靈精怪的三毛 >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14歲到20歲,是三毛漫長的休學時光。

期間,姐姐和弟弟們都還正常上學。姐姐算是學校裡的漂亮女孩子,弟弟們也都是乖寶寶,只有休學在家的三毛顯得格格不入。

每次聽到手足們在吃飯時談論學校裡的事情,她都拒絕上桌,躲在房裡不出來,非得母親把飯送到房間裡才肯吃。而有關她的話題也一度成為家裡的聊天禁忌。

她是家裡最敏感,也可能是最聰明的孩子,但也最沉默。

對於待在家裡的三毛來說,最怕的是父親下班。每天父親下班,進門後看到三毛的第一眼,必伴著一聲深深的嘆氣。

為此,每次聽到父親下班的聲音,三毛都會飛快地躲到睡房,避開父親。

“父親一生沒有打過我,但是他的忍耐,就彷彿在告訴我——你是一個讓父親傷心透頂的孩子。你是有罪的。”

她希望像姐姐和弟弟們那樣能讓父親開心,但她知道,自己做不到。

她終於崩潰了,人生中第一次嘗試自殺,被父母發現救了回來。

父母遵照醫生建議,把三毛送到美國人開的學校,學習插花、鋼琴、國畫,但她的病情並不見好轉。直到1960年,父母託朋友介紹她去一位年輕畫家那兒學西洋畫。

這位老師叫顧福生,時年25歲,是當時臺灣“五月畫會”的畫家,家裡海軍出身,40年代末從上海遷臺。

很久以後三毛這樣回憶第一次見到顧福生的情景:半生流逝後,才敢講出,初見恩師,一見鍾情,手裡提著一大堆東西都會嘩嘩掉下來。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年輕時的顧福生 >


但是當時自卑的她當然不敢說什麼,只是默默跟著老師學畫。

學西畫的基本功是畫素描,需要準備新鮮的饅頭用來擦掉炭筆的筆跡,每次三毛都緊張到要求母親提前三天就買好饅頭。

不久,顧福生髮現三毛的才華並不在繪畫上。當時三毛還喜歡寫作,在顧福生的鼓勵下,半年後,她完成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說《惑》。這是一篇意識流小說,講述的是不能與外界溝通的苦悶。

顧福生隨即把小說交給了自己的朋友白先勇:“我這裡有一位性情古怪的女學生,畫得一般,但你看看她的文字。”白先勇當時在主編一本很受文藝青年推崇的雜誌《現代文學》。

沒怎麼修改,這篇文章就被刊登出來。

沒多久,三毛在家附近看到了白先勇,才發現兩家其實住得很近。但是她沒敢上前打招呼,而是轉身跑了。

顧福生知道後問她:“後來呢?”三毛回答:“逃走了,嚇都嚇死了!根本顧不上招呼!”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年輕時的顧福生和白先勇 >


接觸了繪畫與文學的三毛漸漸開朗起來,開始迴歸正常生活,不久,她被臺灣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昀特許入學,到哲學系當旁聽生。

當時三毛的父親非常希望孩子們能夠“子承父業”——沒幾年,小兒子就已經被他訓練成了第一流的商票註冊專才,做事一絲不苟。他當然希望三毛可以同樣優秀。

可那時的三毛忙於初戀,狂追隔壁戲劇系大才子,且得失心極重。在苦戀兩年終於失戀後,她覺得再也沒法待在臺灣,於是不顧一切要獨自到歐洲療傷。

面對父親的期許,她滿是歉意:“我是家庭裡的一匹黑羊,混不進你們的白色中去。”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在歐洲,三毛這匹黑羊顯示出了蓬勃的生命力——她跟歧視亞洲人的外國舍管吵架、參加舞會、搭便車遊遍歐洲,同時也不忘給臺灣雜誌社投稿賺錢。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年輕時的三毛 >


在那裡,20多歲的她還碰到了一個叫荷西的西班牙高中生。

見了幾次面後,荷西對她說:你等我六年,四年大學,兩年兵役,然後我來娶你。當時在馬德里念大學的三毛看著比自己小8歲的荷西,以為這只是孩子氣的話,並沒有放在心上。

四年盡興的日子過完,三毛回到臺灣——她終於向父母妥協,像他們期待的那樣過平常人的安穩日子。

她進入臺灣文化大學當老師,還在學校裡找到一位德裔未婚夫。這位德國人也是老師,比三毛大十多歲,儒雅穩重,和三毛非常聊得來,兩人不久就談婚論嫁。

這也是她第一次跟父親在人生重大問題上達成共識。

她和未婚夫一起去印名片,特地囑咐店家要把兩人的名字排在一起。兩人還興高采烈地去採購婚禮用品。可就在結婚前夕,未婚夫心臟病發作,死在她懷裡。

多年後三毛說:“那盒名片直到今天也沒敢去拿。”未婚夫去世後,三毛沒法接受現實,悲傷過度的她服用了過量安眠藥,被發現時已經深度昏迷,所幸最後搶救過來。

父母陪著她一起流淚,三毛擦乾眼淚後,打算再次出逃。

1972年,三毛回到西班牙。此時荷西在南方的兵役還有一個月,聽說後特地讓妹妹聯繫上三毛,讓三毛一定在西班牙等他。三毛剛剛失去未婚夫,面對執著的荷西,反應並不積極。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荷西 >


不久,三毛讀到美國《國家地理》上關於撒哈拉沙漠的報道,非常震撼,打算獨自去撒哈拉旅行。荷西知道後,突然消失了一陣。

沒多久,三毛收到荷西從撒哈拉寄來的信,告訴她自己已在沙漠裡的一家磷礦公司申請到職位,三毛若想來,他會安排好一切。

三毛大為感動,匆匆給西班牙的朋友們留下一封信:走了,結婚去!

1973年,在西屬撒哈拉首府阿尤恩,沒有西裝和白婚紗,穿著便裝的三毛和荷西結婚了。沒有鮮花,三毛就隨手在帽子上裝飾了一把香菜,然後兩人手牽手在沙漠裡走了近一小時,在沙漠教堂裡舉行了儀式。

"

原創: 叉少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1943年3月,三毛出生於戰時的重慶。父親期待這個世界再也沒有戰爭,於是給了女兒一個“肩負和平的大使命”,將她取名為“陳懋平”。“懋”是家譜上的排行,她前面還有一個姐姐。

三毛父親陳嗣慶早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後來當上了律師,自律、固執、正直,是一位典型的知識分子。

雖然身為女孩,但三毛從來不玩布娃娃,也幾乎不跟別的孩子一起玩。兩歲時,家旁邊有一座荒墳,別的小孩都躲得遠遠的,但是她常常一個人跑過去玩泥巴。

一次過年,父親發現三毛最感興趣的是看大人殺羊。她從頭到尾觀察全過程,看完後不動聲色,臉上有一種滿意的表情。父親覺得她是一個冷淡的小孩。

5歲時,三毛和全家移居到了臺灣。

沒多久,三毛開始學習寫字,但怎麼都學不會“懋”字,“‘懋’實在是太難寫了!”於是她就自作主張把“懋”字去掉,改名“陳平”。父親拗不過她,不得不把三毛弟弟們名字中的“懋”也一併去掉。

陳嗣慶意識到,這個二女兒是個“不走尋常路”的主。

也是從那時起,這對父女就開始了一場“角力”。很多年後,已經功成名就的三毛將之稱為“一生的戰役”。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小時候的三毛 >


這麼有個性的孩子,上了學後,分分鐘感覺進了“集中營”。

三毛5歲半就上學,到了中考前兩年“地獄”般的日子來臨時,也不過9歲半。

每天清晨六點一刻開始早讀,深夜11點才能離開學校,回到家還要再演算100道算數題。睡覺的時間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才一闔上眼就該再起床去學校了”。

除了繁重的學業,還有體罰。做錯一題,就會被老師用竹教鞭抽打一下,如果不用竹教鞭,老師可能還會“捏人眼皮”,或者罰學生跑25圈。

這樣的日子,三毛成年後回憶起來仍心有餘悸:

“每天清晨,我總不想起床,被母親喊醒的時候,發覺又得面對同樣的另一天,心裡想的就是但願自己死去。”

看著她每天含淚吃早餐,母親只能勸她:忍耐這幾年,等你長大了才會是一個有用的人……

三毛髮現,那個永遠讓自己恐懼的女老師,經常穿著花襯衫、窄裙以及小腿背後有一條線的那種絲襪,還燙著捲曲的頭髮,帶著項鍊。

於是還在念小學的三毛認為:只要能忍下去,也許活到像老師那樣的20歲,就會很幸福了。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少女時期的三毛 >


她在作文裡寫:“想到二十歲是那麼的遙遠,我猜我是活不到穿絲襪的年紀就要死了,那麼漫長的等待,是一個沒有盡頭的隧道……”

沒想到老師把她的作文當堂念出來,大聲問:“你為什麼為了絲襪要長大?你沒有別的遠志嗎?陳平,你的二十歲難道只要塗口紅、打扮、穿漂亮衣服?各位同學,你們要不要學她?”

老師讓她重寫,她只能一邊哭一邊又寫道:將來長大要做一個好教師是我的志願。

但她最想說的其實是:“老師是不可能懂得的,懂得一支口紅並不只是代表一支口紅背後的那種意義。”

煎熬中,三毛終於完成中考。父親看榜回來,沒有發脾氣,只是很和藹地說:榜上沒有妹妹(父母對三毛的稱呼)的名字,我們念靜修女中也是一樣好的。

靜修女中不是重點中學,但是三毛很喜歡,因為裡面的老師都不凶。可沒幾天,陳嗣慶被通知去臺灣省立第一女子中學一趟。

回來後,他擦著汗對三毛說:“恭喜,恭喜!你要去念臺灣最好的省女中了。”——之前,三毛的聯考分數被算錯了。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少女時期的三毛 >


沒想到的是,這所重點中學,讓三毛遭遇了人生中第一個重大打擊。

初二時,三毛髮現數學老師總愛從課本後面的習題中出考題,於是她提前背下,結果一向數學不及格的她拿了100分。

老師懷疑三毛作弊,把她叫到辦公室,單獨出題。三毛沒有題目可以提前背,自然做不出來。老師拿起毛筆在三毛眼眶四周塗了兩個實心圓圈作為懲罰,還讓三毛在學校繞場一週。

別的孩子也會受體罰,但罰了就忘了,可三毛根本承受不了這種羞辱。

從那以後,她開始逃學。她常逃到公墓,在墓園裡靜靜讀書。從臺北的六張犁公墓、陳濟棠墓園,一路逃到陽明山公墓。那時的她覺得,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比和死人做伴更安全的事了。

不久,她被診斷患上了自閉症。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古靈精怪的三毛 >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14歲到20歲,是三毛漫長的休學時光。

期間,姐姐和弟弟們都還正常上學。姐姐算是學校裡的漂亮女孩子,弟弟們也都是乖寶寶,只有休學在家的三毛顯得格格不入。

每次聽到手足們在吃飯時談論學校裡的事情,她都拒絕上桌,躲在房裡不出來,非得母親把飯送到房間裡才肯吃。而有關她的話題也一度成為家裡的聊天禁忌。

她是家裡最敏感,也可能是最聰明的孩子,但也最沉默。

對於待在家裡的三毛來說,最怕的是父親下班。每天父親下班,進門後看到三毛的第一眼,必伴著一聲深深的嘆氣。

為此,每次聽到父親下班的聲音,三毛都會飛快地躲到睡房,避開父親。

“父親一生沒有打過我,但是他的忍耐,就彷彿在告訴我——你是一個讓父親傷心透頂的孩子。你是有罪的。”

她希望像姐姐和弟弟們那樣能讓父親開心,但她知道,自己做不到。

她終於崩潰了,人生中第一次嘗試自殺,被父母發現救了回來。

父母遵照醫生建議,把三毛送到美國人開的學校,學習插花、鋼琴、國畫,但她的病情並不見好轉。直到1960年,父母託朋友介紹她去一位年輕畫家那兒學西洋畫。

這位老師叫顧福生,時年25歲,是當時臺灣“五月畫會”的畫家,家裡海軍出身,40年代末從上海遷臺。

很久以後三毛這樣回憶第一次見到顧福生的情景:半生流逝後,才敢講出,初見恩師,一見鍾情,手裡提著一大堆東西都會嘩嘩掉下來。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年輕時的顧福生 >


但是當時自卑的她當然不敢說什麼,只是默默跟著老師學畫。

學西畫的基本功是畫素描,需要準備新鮮的饅頭用來擦掉炭筆的筆跡,每次三毛都緊張到要求母親提前三天就買好饅頭。

不久,顧福生髮現三毛的才華並不在繪畫上。當時三毛還喜歡寫作,在顧福生的鼓勵下,半年後,她完成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說《惑》。這是一篇意識流小說,講述的是不能與外界溝通的苦悶。

顧福生隨即把小說交給了自己的朋友白先勇:“我這裡有一位性情古怪的女學生,畫得一般,但你看看她的文字。”白先勇當時在主編一本很受文藝青年推崇的雜誌《現代文學》。

沒怎麼修改,這篇文章就被刊登出來。

沒多久,三毛在家附近看到了白先勇,才發現兩家其實住得很近。但是她沒敢上前打招呼,而是轉身跑了。

顧福生知道後問她:“後來呢?”三毛回答:“逃走了,嚇都嚇死了!根本顧不上招呼!”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年輕時的顧福生和白先勇 >


接觸了繪畫與文學的三毛漸漸開朗起來,開始迴歸正常生活,不久,她被臺灣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昀特許入學,到哲學系當旁聽生。

當時三毛的父親非常希望孩子們能夠“子承父業”——沒幾年,小兒子就已經被他訓練成了第一流的商票註冊專才,做事一絲不苟。他當然希望三毛可以同樣優秀。

可那時的三毛忙於初戀,狂追隔壁戲劇系大才子,且得失心極重。在苦戀兩年終於失戀後,她覺得再也沒法待在臺灣,於是不顧一切要獨自到歐洲療傷。

面對父親的期許,她滿是歉意:“我是家庭裡的一匹黑羊,混不進你們的白色中去。”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在歐洲,三毛這匹黑羊顯示出了蓬勃的生命力——她跟歧視亞洲人的外國舍管吵架、參加舞會、搭便車遊遍歐洲,同時也不忘給臺灣雜誌社投稿賺錢。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年輕時的三毛 >


在那裡,20多歲的她還碰到了一個叫荷西的西班牙高中生。

見了幾次面後,荷西對她說:你等我六年,四年大學,兩年兵役,然後我來娶你。當時在馬德里念大學的三毛看著比自己小8歲的荷西,以為這只是孩子氣的話,並沒有放在心上。

四年盡興的日子過完,三毛回到臺灣——她終於向父母妥協,像他們期待的那樣過平常人的安穩日子。

她進入臺灣文化大學當老師,還在學校裡找到一位德裔未婚夫。這位德國人也是老師,比三毛大十多歲,儒雅穩重,和三毛非常聊得來,兩人不久就談婚論嫁。

這也是她第一次跟父親在人生重大問題上達成共識。

她和未婚夫一起去印名片,特地囑咐店家要把兩人的名字排在一起。兩人還興高采烈地去採購婚禮用品。可就在結婚前夕,未婚夫心臟病發作,死在她懷裡。

多年後三毛說:“那盒名片直到今天也沒敢去拿。”未婚夫去世後,三毛沒法接受現實,悲傷過度的她服用了過量安眠藥,被發現時已經深度昏迷,所幸最後搶救過來。

父母陪著她一起流淚,三毛擦乾眼淚後,打算再次出逃。

1972年,三毛回到西班牙。此時荷西在南方的兵役還有一個月,聽說後特地讓妹妹聯繫上三毛,讓三毛一定在西班牙等他。三毛剛剛失去未婚夫,面對執著的荷西,反應並不積極。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荷西 >


不久,三毛讀到美國《國家地理》上關於撒哈拉沙漠的報道,非常震撼,打算獨自去撒哈拉旅行。荷西知道後,突然消失了一陣。

沒多久,三毛收到荷西從撒哈拉寄來的信,告訴她自己已在沙漠裡的一家磷礦公司申請到職位,三毛若想來,他會安排好一切。

三毛大為感動,匆匆給西班牙的朋友們留下一封信:走了,結婚去!

1973年,在西屬撒哈拉首府阿尤恩,沒有西裝和白婚紗,穿著便裝的三毛和荷西結婚了。沒有鮮花,三毛就隨手在帽子上裝飾了一把香菜,然後兩人手牽手在沙漠裡走了近一小時,在沙漠教堂裡舉行了儀式。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三毛結婚現場 >


至於臺灣那邊,三毛髮出的電報是在婚後才寄到父母家的。父親哭笑不得:收到時她已經結完婚了。我們全家在臺灣只有出去吃一頓飯,為北非的她祝福。

火速結婚的三毛,可能更多是為了父母開心。

“結婚,小半是為荷西情痴,大半仍是為了父母,至於我自己,本可以一輩子光棍下去,人的環境和追求並不只有那麼一條狹路,怎麼活,都是一場人生,不該在這件事上談成敗,論英雄。”

但她很幸運,為父母開心結的婚,卻遇到了荷西。而婚後生活更是激發了她的寫作潛能。

在大漠的日子,她攤開紙,寫下了著名的撒哈拉系列的第一篇文章——《中國飯店》,登在了《聯合報》上。

第一篇文章發表,父母看後覺得自己中了彩票頭獎,因為從文章中發現從沒見過面的外國女婿對女兒還不錯。看到父母高興,三毛接著又向他們“報告”了一篇《結婚記》,他們看後不斷催促女兒再寫。

"

原創: 叉少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1943年3月,三毛出生於戰時的重慶。父親期待這個世界再也沒有戰爭,於是給了女兒一個“肩負和平的大使命”,將她取名為“陳懋平”。“懋”是家譜上的排行,她前面還有一個姐姐。

三毛父親陳嗣慶早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後來當上了律師,自律、固執、正直,是一位典型的知識分子。

雖然身為女孩,但三毛從來不玩布娃娃,也幾乎不跟別的孩子一起玩。兩歲時,家旁邊有一座荒墳,別的小孩都躲得遠遠的,但是她常常一個人跑過去玩泥巴。

一次過年,父親發現三毛最感興趣的是看大人殺羊。她從頭到尾觀察全過程,看完後不動聲色,臉上有一種滿意的表情。父親覺得她是一個冷淡的小孩。

5歲時,三毛和全家移居到了臺灣。

沒多久,三毛開始學習寫字,但怎麼都學不會“懋”字,“‘懋’實在是太難寫了!”於是她就自作主張把“懋”字去掉,改名“陳平”。父親拗不過她,不得不把三毛弟弟們名字中的“懋”也一併去掉。

陳嗣慶意識到,這個二女兒是個“不走尋常路”的主。

也是從那時起,這對父女就開始了一場“角力”。很多年後,已經功成名就的三毛將之稱為“一生的戰役”。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小時候的三毛 >


這麼有個性的孩子,上了學後,分分鐘感覺進了“集中營”。

三毛5歲半就上學,到了中考前兩年“地獄”般的日子來臨時,也不過9歲半。

每天清晨六點一刻開始早讀,深夜11點才能離開學校,回到家還要再演算100道算數題。睡覺的時間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才一闔上眼就該再起床去學校了”。

除了繁重的學業,還有體罰。做錯一題,就會被老師用竹教鞭抽打一下,如果不用竹教鞭,老師可能還會“捏人眼皮”,或者罰學生跑25圈。

這樣的日子,三毛成年後回憶起來仍心有餘悸:

“每天清晨,我總不想起床,被母親喊醒的時候,發覺又得面對同樣的另一天,心裡想的就是但願自己死去。”

看著她每天含淚吃早餐,母親只能勸她:忍耐這幾年,等你長大了才會是一個有用的人……

三毛髮現,那個永遠讓自己恐懼的女老師,經常穿著花襯衫、窄裙以及小腿背後有一條線的那種絲襪,還燙著捲曲的頭髮,帶著項鍊。

於是還在念小學的三毛認為:只要能忍下去,也許活到像老師那樣的20歲,就會很幸福了。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少女時期的三毛 >


她在作文裡寫:“想到二十歲是那麼的遙遠,我猜我是活不到穿絲襪的年紀就要死了,那麼漫長的等待,是一個沒有盡頭的隧道……”

沒想到老師把她的作文當堂念出來,大聲問:“你為什麼為了絲襪要長大?你沒有別的遠志嗎?陳平,你的二十歲難道只要塗口紅、打扮、穿漂亮衣服?各位同學,你們要不要學她?”

老師讓她重寫,她只能一邊哭一邊又寫道:將來長大要做一個好教師是我的志願。

但她最想說的其實是:“老師是不可能懂得的,懂得一支口紅並不只是代表一支口紅背後的那種意義。”

煎熬中,三毛終於完成中考。父親看榜回來,沒有發脾氣,只是很和藹地說:榜上沒有妹妹(父母對三毛的稱呼)的名字,我們念靜修女中也是一樣好的。

靜修女中不是重點中學,但是三毛很喜歡,因為裡面的老師都不凶。可沒幾天,陳嗣慶被通知去臺灣省立第一女子中學一趟。

回來後,他擦著汗對三毛說:“恭喜,恭喜!你要去念臺灣最好的省女中了。”——之前,三毛的聯考分數被算錯了。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少女時期的三毛 >


沒想到的是,這所重點中學,讓三毛遭遇了人生中第一個重大打擊。

初二時,三毛髮現數學老師總愛從課本後面的習題中出考題,於是她提前背下,結果一向數學不及格的她拿了100分。

老師懷疑三毛作弊,把她叫到辦公室,單獨出題。三毛沒有題目可以提前背,自然做不出來。老師拿起毛筆在三毛眼眶四周塗了兩個實心圓圈作為懲罰,還讓三毛在學校繞場一週。

別的孩子也會受體罰,但罰了就忘了,可三毛根本承受不了這種羞辱。

從那以後,她開始逃學。她常逃到公墓,在墓園裡靜靜讀書。從臺北的六張犁公墓、陳濟棠墓園,一路逃到陽明山公墓。那時的她覺得,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比和死人做伴更安全的事了。

不久,她被診斷患上了自閉症。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古靈精怪的三毛 >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14歲到20歲,是三毛漫長的休學時光。

期間,姐姐和弟弟們都還正常上學。姐姐算是學校裡的漂亮女孩子,弟弟們也都是乖寶寶,只有休學在家的三毛顯得格格不入。

每次聽到手足們在吃飯時談論學校裡的事情,她都拒絕上桌,躲在房裡不出來,非得母親把飯送到房間裡才肯吃。而有關她的話題也一度成為家裡的聊天禁忌。

她是家裡最敏感,也可能是最聰明的孩子,但也最沉默。

對於待在家裡的三毛來說,最怕的是父親下班。每天父親下班,進門後看到三毛的第一眼,必伴著一聲深深的嘆氣。

為此,每次聽到父親下班的聲音,三毛都會飛快地躲到睡房,避開父親。

“父親一生沒有打過我,但是他的忍耐,就彷彿在告訴我——你是一個讓父親傷心透頂的孩子。你是有罪的。”

她希望像姐姐和弟弟們那樣能讓父親開心,但她知道,自己做不到。

她終於崩潰了,人生中第一次嘗試自殺,被父母發現救了回來。

父母遵照醫生建議,把三毛送到美國人開的學校,學習插花、鋼琴、國畫,但她的病情並不見好轉。直到1960年,父母託朋友介紹她去一位年輕畫家那兒學西洋畫。

這位老師叫顧福生,時年25歲,是當時臺灣“五月畫會”的畫家,家裡海軍出身,40年代末從上海遷臺。

很久以後三毛這樣回憶第一次見到顧福生的情景:半生流逝後,才敢講出,初見恩師,一見鍾情,手裡提著一大堆東西都會嘩嘩掉下來。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年輕時的顧福生 >


但是當時自卑的她當然不敢說什麼,只是默默跟著老師學畫。

學西畫的基本功是畫素描,需要準備新鮮的饅頭用來擦掉炭筆的筆跡,每次三毛都緊張到要求母親提前三天就買好饅頭。

不久,顧福生髮現三毛的才華並不在繪畫上。當時三毛還喜歡寫作,在顧福生的鼓勵下,半年後,她完成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說《惑》。這是一篇意識流小說,講述的是不能與外界溝通的苦悶。

顧福生隨即把小說交給了自己的朋友白先勇:“我這裡有一位性情古怪的女學生,畫得一般,但你看看她的文字。”白先勇當時在主編一本很受文藝青年推崇的雜誌《現代文學》。

沒怎麼修改,這篇文章就被刊登出來。

沒多久,三毛在家附近看到了白先勇,才發現兩家其實住得很近。但是她沒敢上前打招呼,而是轉身跑了。

顧福生知道後問她:“後來呢?”三毛回答:“逃走了,嚇都嚇死了!根本顧不上招呼!”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年輕時的顧福生和白先勇 >


接觸了繪畫與文學的三毛漸漸開朗起來,開始迴歸正常生活,不久,她被臺灣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昀特許入學,到哲學系當旁聽生。

當時三毛的父親非常希望孩子們能夠“子承父業”——沒幾年,小兒子就已經被他訓練成了第一流的商票註冊專才,做事一絲不苟。他當然希望三毛可以同樣優秀。

可那時的三毛忙於初戀,狂追隔壁戲劇系大才子,且得失心極重。在苦戀兩年終於失戀後,她覺得再也沒法待在臺灣,於是不顧一切要獨自到歐洲療傷。

面對父親的期許,她滿是歉意:“我是家庭裡的一匹黑羊,混不進你們的白色中去。”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在歐洲,三毛這匹黑羊顯示出了蓬勃的生命力——她跟歧視亞洲人的外國舍管吵架、參加舞會、搭便車遊遍歐洲,同時也不忘給臺灣雜誌社投稿賺錢。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年輕時的三毛 >


在那裡,20多歲的她還碰到了一個叫荷西的西班牙高中生。

見了幾次面後,荷西對她說:你等我六年,四年大學,兩年兵役,然後我來娶你。當時在馬德里念大學的三毛看著比自己小8歲的荷西,以為這只是孩子氣的話,並沒有放在心上。

四年盡興的日子過完,三毛回到臺灣——她終於向父母妥協,像他們期待的那樣過平常人的安穩日子。

她進入臺灣文化大學當老師,還在學校裡找到一位德裔未婚夫。這位德國人也是老師,比三毛大十多歲,儒雅穩重,和三毛非常聊得來,兩人不久就談婚論嫁。

這也是她第一次跟父親在人生重大問題上達成共識。

她和未婚夫一起去印名片,特地囑咐店家要把兩人的名字排在一起。兩人還興高采烈地去採購婚禮用品。可就在結婚前夕,未婚夫心臟病發作,死在她懷裡。

多年後三毛說:“那盒名片直到今天也沒敢去拿。”未婚夫去世後,三毛沒法接受現實,悲傷過度的她服用了過量安眠藥,被發現時已經深度昏迷,所幸最後搶救過來。

父母陪著她一起流淚,三毛擦乾眼淚後,打算再次出逃。

1972年,三毛回到西班牙。此時荷西在南方的兵役還有一個月,聽說後特地讓妹妹聯繫上三毛,讓三毛一定在西班牙等他。三毛剛剛失去未婚夫,面對執著的荷西,反應並不積極。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荷西 >


不久,三毛讀到美國《國家地理》上關於撒哈拉沙漠的報道,非常震撼,打算獨自去撒哈拉旅行。荷西知道後,突然消失了一陣。

沒多久,三毛收到荷西從撒哈拉寄來的信,告訴她自己已在沙漠裡的一家磷礦公司申請到職位,三毛若想來,他會安排好一切。

三毛大為感動,匆匆給西班牙的朋友們留下一封信:走了,結婚去!

1973年,在西屬撒哈拉首府阿尤恩,沒有西裝和白婚紗,穿著便裝的三毛和荷西結婚了。沒有鮮花,三毛就隨手在帽子上裝飾了一把香菜,然後兩人手牽手在沙漠裡走了近一小時,在沙漠教堂裡舉行了儀式。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三毛結婚現場 >


至於臺灣那邊,三毛髮出的電報是在婚後才寄到父母家的。父親哭笑不得:收到時她已經結完婚了。我們全家在臺灣只有出去吃一頓飯,為北非的她祝福。

火速結婚的三毛,可能更多是為了父母開心。

“結婚,小半是為荷西情痴,大半仍是為了父母,至於我自己,本可以一輩子光棍下去,人的環境和追求並不只有那麼一條狹路,怎麼活,都是一場人生,不該在這件事上談成敗,論英雄。”

但她很幸運,為父母開心結的婚,卻遇到了荷西。而婚後生活更是激發了她的寫作潛能。

在大漠的日子,她攤開紙,寫下了著名的撒哈拉系列的第一篇文章——《中國飯店》,登在了《聯合報》上。

第一篇文章發表,父母看後覺得自己中了彩票頭獎,因為從文章中發現從沒見過面的外國女婿對女兒還不錯。看到父母高興,三毛接著又向他們“報告”了一篇《結婚記》,他們看後不斷催促女兒再寫。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三毛與荷西在撒哈拉沙漠 >


在父母的期待下,三毛寫出了整整一本《撒哈拉的故事》,艱苦的沙漠生活被她描寫得妙趣橫生。

出乎三毛意料的是,不但父母高興,讀者也很買賬。70年代的臺灣掀起了一股“三毛熱”,此後20年長盛不衰。在相對閉塞的年代,久居東方小島上的人們都被北非沙漠裡的奇觀吸引。

《撒哈拉的故事》出版後,三毛開始計劃出新書。當時她的中篇《五月花》已完稿,手上還有個短篇準備著手創作。

同一時間,父親把三毛髮表的文章剪報都一一留好,而母親則著急寫信問三毛:

“下本書是要叫什麼,……是《啞奴》還是《哭泣的駱駝》……這麼高興的事情,怎麼也不操點心,盡往家人身上推,萬一代做了主,定了書名,二小姐(指三毛)不同意,還會寫信回來發脾氣,做父母的實在為難極了。”

其實並非三毛不上心,此時的她即使已擁有眾多粉絲,但仍然覺得寫稿乃是向父母報帳,自己倒是沒什麼喜悅。

“本來是為父母出的(書),既然說那是高興的事,那麼請他們全權分享這份喜悅吧。”

三毛不覺得喜悅,但至少欣慰。父親應該不會再看到自己就嘆氣了。

陳嗣慶還曾撰文回憶三毛出書的情景:

“三毛後來怎麼敢用中文去投稿只有天曉得。她的別字在各報社都很出名,她也不害羞,居然去獎勵編輯朋友,說:‘改一錯字,給一元臺幣,謝謝!’她的西班牙文不好,可是講出來叫人笑叫人哭都隨她的意。”

"

原創: 叉少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1943年3月,三毛出生於戰時的重慶。父親期待這個世界再也沒有戰爭,於是給了女兒一個“肩負和平的大使命”,將她取名為“陳懋平”。“懋”是家譜上的排行,她前面還有一個姐姐。

三毛父親陳嗣慶早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後來當上了律師,自律、固執、正直,是一位典型的知識分子。

雖然身為女孩,但三毛從來不玩布娃娃,也幾乎不跟別的孩子一起玩。兩歲時,家旁邊有一座荒墳,別的小孩都躲得遠遠的,但是她常常一個人跑過去玩泥巴。

一次過年,父親發現三毛最感興趣的是看大人殺羊。她從頭到尾觀察全過程,看完後不動聲色,臉上有一種滿意的表情。父親覺得她是一個冷淡的小孩。

5歲時,三毛和全家移居到了臺灣。

沒多久,三毛開始學習寫字,但怎麼都學不會“懋”字,“‘懋’實在是太難寫了!”於是她就自作主張把“懋”字去掉,改名“陳平”。父親拗不過她,不得不把三毛弟弟們名字中的“懋”也一併去掉。

陳嗣慶意識到,這個二女兒是個“不走尋常路”的主。

也是從那時起,這對父女就開始了一場“角力”。很多年後,已經功成名就的三毛將之稱為“一生的戰役”。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小時候的三毛 >


這麼有個性的孩子,上了學後,分分鐘感覺進了“集中營”。

三毛5歲半就上學,到了中考前兩年“地獄”般的日子來臨時,也不過9歲半。

每天清晨六點一刻開始早讀,深夜11點才能離開學校,回到家還要再演算100道算數題。睡覺的時間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才一闔上眼就該再起床去學校了”。

除了繁重的學業,還有體罰。做錯一題,就會被老師用竹教鞭抽打一下,如果不用竹教鞭,老師可能還會“捏人眼皮”,或者罰學生跑25圈。

這樣的日子,三毛成年後回憶起來仍心有餘悸:

“每天清晨,我總不想起床,被母親喊醒的時候,發覺又得面對同樣的另一天,心裡想的就是但願自己死去。”

看著她每天含淚吃早餐,母親只能勸她:忍耐這幾年,等你長大了才會是一個有用的人……

三毛髮現,那個永遠讓自己恐懼的女老師,經常穿著花襯衫、窄裙以及小腿背後有一條線的那種絲襪,還燙著捲曲的頭髮,帶著項鍊。

於是還在念小學的三毛認為:只要能忍下去,也許活到像老師那樣的20歲,就會很幸福了。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少女時期的三毛 >


她在作文裡寫:“想到二十歲是那麼的遙遠,我猜我是活不到穿絲襪的年紀就要死了,那麼漫長的等待,是一個沒有盡頭的隧道……”

沒想到老師把她的作文當堂念出來,大聲問:“你為什麼為了絲襪要長大?你沒有別的遠志嗎?陳平,你的二十歲難道只要塗口紅、打扮、穿漂亮衣服?各位同學,你們要不要學她?”

老師讓她重寫,她只能一邊哭一邊又寫道:將來長大要做一個好教師是我的志願。

但她最想說的其實是:“老師是不可能懂得的,懂得一支口紅並不只是代表一支口紅背後的那種意義。”

煎熬中,三毛終於完成中考。父親看榜回來,沒有發脾氣,只是很和藹地說:榜上沒有妹妹(父母對三毛的稱呼)的名字,我們念靜修女中也是一樣好的。

靜修女中不是重點中學,但是三毛很喜歡,因為裡面的老師都不凶。可沒幾天,陳嗣慶被通知去臺灣省立第一女子中學一趟。

回來後,他擦著汗對三毛說:“恭喜,恭喜!你要去念臺灣最好的省女中了。”——之前,三毛的聯考分數被算錯了。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少女時期的三毛 >


沒想到的是,這所重點中學,讓三毛遭遇了人生中第一個重大打擊。

初二時,三毛髮現數學老師總愛從課本後面的習題中出考題,於是她提前背下,結果一向數學不及格的她拿了100分。

老師懷疑三毛作弊,把她叫到辦公室,單獨出題。三毛沒有題目可以提前背,自然做不出來。老師拿起毛筆在三毛眼眶四周塗了兩個實心圓圈作為懲罰,還讓三毛在學校繞場一週。

別的孩子也會受體罰,但罰了就忘了,可三毛根本承受不了這種羞辱。

從那以後,她開始逃學。她常逃到公墓,在墓園裡靜靜讀書。從臺北的六張犁公墓、陳濟棠墓園,一路逃到陽明山公墓。那時的她覺得,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比和死人做伴更安全的事了。

不久,她被診斷患上了自閉症。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古靈精怪的三毛 >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14歲到20歲,是三毛漫長的休學時光。

期間,姐姐和弟弟們都還正常上學。姐姐算是學校裡的漂亮女孩子,弟弟們也都是乖寶寶,只有休學在家的三毛顯得格格不入。

每次聽到手足們在吃飯時談論學校裡的事情,她都拒絕上桌,躲在房裡不出來,非得母親把飯送到房間裡才肯吃。而有關她的話題也一度成為家裡的聊天禁忌。

她是家裡最敏感,也可能是最聰明的孩子,但也最沉默。

對於待在家裡的三毛來說,最怕的是父親下班。每天父親下班,進門後看到三毛的第一眼,必伴著一聲深深的嘆氣。

為此,每次聽到父親下班的聲音,三毛都會飛快地躲到睡房,避開父親。

“父親一生沒有打過我,但是他的忍耐,就彷彿在告訴我——你是一個讓父親傷心透頂的孩子。你是有罪的。”

她希望像姐姐和弟弟們那樣能讓父親開心,但她知道,自己做不到。

她終於崩潰了,人生中第一次嘗試自殺,被父母發現救了回來。

父母遵照醫生建議,把三毛送到美國人開的學校,學習插花、鋼琴、國畫,但她的病情並不見好轉。直到1960年,父母託朋友介紹她去一位年輕畫家那兒學西洋畫。

這位老師叫顧福生,時年25歲,是當時臺灣“五月畫會”的畫家,家裡海軍出身,40年代末從上海遷臺。

很久以後三毛這樣回憶第一次見到顧福生的情景:半生流逝後,才敢講出,初見恩師,一見鍾情,手裡提著一大堆東西都會嘩嘩掉下來。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年輕時的顧福生 >


但是當時自卑的她當然不敢說什麼,只是默默跟著老師學畫。

學西畫的基本功是畫素描,需要準備新鮮的饅頭用來擦掉炭筆的筆跡,每次三毛都緊張到要求母親提前三天就買好饅頭。

不久,顧福生髮現三毛的才華並不在繪畫上。當時三毛還喜歡寫作,在顧福生的鼓勵下,半年後,她完成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說《惑》。這是一篇意識流小說,講述的是不能與外界溝通的苦悶。

顧福生隨即把小說交給了自己的朋友白先勇:“我這裡有一位性情古怪的女學生,畫得一般,但你看看她的文字。”白先勇當時在主編一本很受文藝青年推崇的雜誌《現代文學》。

沒怎麼修改,這篇文章就被刊登出來。

沒多久,三毛在家附近看到了白先勇,才發現兩家其實住得很近。但是她沒敢上前打招呼,而是轉身跑了。

顧福生知道後問她:“後來呢?”三毛回答:“逃走了,嚇都嚇死了!根本顧不上招呼!”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年輕時的顧福生和白先勇 >


接觸了繪畫與文學的三毛漸漸開朗起來,開始迴歸正常生活,不久,她被臺灣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昀特許入學,到哲學系當旁聽生。

當時三毛的父親非常希望孩子們能夠“子承父業”——沒幾年,小兒子就已經被他訓練成了第一流的商票註冊專才,做事一絲不苟。他當然希望三毛可以同樣優秀。

可那時的三毛忙於初戀,狂追隔壁戲劇系大才子,且得失心極重。在苦戀兩年終於失戀後,她覺得再也沒法待在臺灣,於是不顧一切要獨自到歐洲療傷。

面對父親的期許,她滿是歉意:“我是家庭裡的一匹黑羊,混不進你們的白色中去。”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在歐洲,三毛這匹黑羊顯示出了蓬勃的生命力——她跟歧視亞洲人的外國舍管吵架、參加舞會、搭便車遊遍歐洲,同時也不忘給臺灣雜誌社投稿賺錢。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年輕時的三毛 >


在那裡,20多歲的她還碰到了一個叫荷西的西班牙高中生。

見了幾次面後,荷西對她說:你等我六年,四年大學,兩年兵役,然後我來娶你。當時在馬德里念大學的三毛看著比自己小8歲的荷西,以為這只是孩子氣的話,並沒有放在心上。

四年盡興的日子過完,三毛回到臺灣——她終於向父母妥協,像他們期待的那樣過平常人的安穩日子。

她進入臺灣文化大學當老師,還在學校裡找到一位德裔未婚夫。這位德國人也是老師,比三毛大十多歲,儒雅穩重,和三毛非常聊得來,兩人不久就談婚論嫁。

這也是她第一次跟父親在人生重大問題上達成共識。

她和未婚夫一起去印名片,特地囑咐店家要把兩人的名字排在一起。兩人還興高采烈地去採購婚禮用品。可就在結婚前夕,未婚夫心臟病發作,死在她懷裡。

多年後三毛說:“那盒名片直到今天也沒敢去拿。”未婚夫去世後,三毛沒法接受現實,悲傷過度的她服用了過量安眠藥,被發現時已經深度昏迷,所幸最後搶救過來。

父母陪著她一起流淚,三毛擦乾眼淚後,打算再次出逃。

1972年,三毛回到西班牙。此時荷西在南方的兵役還有一個月,聽說後特地讓妹妹聯繫上三毛,讓三毛一定在西班牙等他。三毛剛剛失去未婚夫,面對執著的荷西,反應並不積極。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荷西 >


不久,三毛讀到美國《國家地理》上關於撒哈拉沙漠的報道,非常震撼,打算獨自去撒哈拉旅行。荷西知道後,突然消失了一陣。

沒多久,三毛收到荷西從撒哈拉寄來的信,告訴她自己已在沙漠裡的一家磷礦公司申請到職位,三毛若想來,他會安排好一切。

三毛大為感動,匆匆給西班牙的朋友們留下一封信:走了,結婚去!

1973年,在西屬撒哈拉首府阿尤恩,沒有西裝和白婚紗,穿著便裝的三毛和荷西結婚了。沒有鮮花,三毛就隨手在帽子上裝飾了一把香菜,然後兩人手牽手在沙漠裡走了近一小時,在沙漠教堂裡舉行了儀式。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三毛結婚現場 >


至於臺灣那邊,三毛髮出的電報是在婚後才寄到父母家的。父親哭笑不得:收到時她已經結完婚了。我們全家在臺灣只有出去吃一頓飯,為北非的她祝福。

火速結婚的三毛,可能更多是為了父母開心。

“結婚,小半是為荷西情痴,大半仍是為了父母,至於我自己,本可以一輩子光棍下去,人的環境和追求並不只有那麼一條狹路,怎麼活,都是一場人生,不該在這件事上談成敗,論英雄。”

但她很幸運,為父母開心結的婚,卻遇到了荷西。而婚後生活更是激發了她的寫作潛能。

在大漠的日子,她攤開紙,寫下了著名的撒哈拉系列的第一篇文章——《中國飯店》,登在了《聯合報》上。

第一篇文章發表,父母看後覺得自己中了彩票頭獎,因為從文章中發現從沒見過面的外國女婿對女兒還不錯。看到父母高興,三毛接著又向他們“報告”了一篇《結婚記》,他們看後不斷催促女兒再寫。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三毛與荷西在撒哈拉沙漠 >


在父母的期待下,三毛寫出了整整一本《撒哈拉的故事》,艱苦的沙漠生活被她描寫得妙趣橫生。

出乎三毛意料的是,不但父母高興,讀者也很買賬。70年代的臺灣掀起了一股“三毛熱”,此後20年長盛不衰。在相對閉塞的年代,久居東方小島上的人們都被北非沙漠裡的奇觀吸引。

《撒哈拉的故事》出版後,三毛開始計劃出新書。當時她的中篇《五月花》已完稿,手上還有個短篇準備著手創作。

同一時間,父親把三毛髮表的文章剪報都一一留好,而母親則著急寫信問三毛:

“下本書是要叫什麼,……是《啞奴》還是《哭泣的駱駝》……這麼高興的事情,怎麼也不操點心,盡往家人身上推,萬一代做了主,定了書名,二小姐(指三毛)不同意,還會寫信回來發脾氣,做父母的實在為難極了。”

其實並非三毛不上心,此時的她即使已擁有眾多粉絲,但仍然覺得寫稿乃是向父母報帳,自己倒是沒什麼喜悅。

“本來是為父母出的(書),既然說那是高興的事,那麼請他們全權分享這份喜悅吧。”

三毛不覺得喜悅,但至少欣慰。父親應該不會再看到自己就嘆氣了。

陳嗣慶還曾撰文回憶三毛出書的情景:

“三毛後來怎麼敢用中文去投稿只有天曉得。她的別字在各報社都很出名,她也不害羞,居然去獎勵編輯朋友,說:‘改一錯字,給一元臺幣,謝謝!’她的西班牙文不好,可是講出來叫人笑叫人哭都隨她的意。”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原創: 叉少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1943年3月,三毛出生於戰時的重慶。父親期待這個世界再也沒有戰爭,於是給了女兒一個“肩負和平的大使命”,將她取名為“陳懋平”。“懋”是家譜上的排行,她前面還有一個姐姐。

三毛父親陳嗣慶早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後來當上了律師,自律、固執、正直,是一位典型的知識分子。

雖然身為女孩,但三毛從來不玩布娃娃,也幾乎不跟別的孩子一起玩。兩歲時,家旁邊有一座荒墳,別的小孩都躲得遠遠的,但是她常常一個人跑過去玩泥巴。

一次過年,父親發現三毛最感興趣的是看大人殺羊。她從頭到尾觀察全過程,看完後不動聲色,臉上有一種滿意的表情。父親覺得她是一個冷淡的小孩。

5歲時,三毛和全家移居到了臺灣。

沒多久,三毛開始學習寫字,但怎麼都學不會“懋”字,“‘懋’實在是太難寫了!”於是她就自作主張把“懋”字去掉,改名“陳平”。父親拗不過她,不得不把三毛弟弟們名字中的“懋”也一併去掉。

陳嗣慶意識到,這個二女兒是個“不走尋常路”的主。

也是從那時起,這對父女就開始了一場“角力”。很多年後,已經功成名就的三毛將之稱為“一生的戰役”。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小時候的三毛 >


這麼有個性的孩子,上了學後,分分鐘感覺進了“集中營”。

三毛5歲半就上學,到了中考前兩年“地獄”般的日子來臨時,也不過9歲半。

每天清晨六點一刻開始早讀,深夜11點才能離開學校,回到家還要再演算100道算數題。睡覺的時間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才一闔上眼就該再起床去學校了”。

除了繁重的學業,還有體罰。做錯一題,就會被老師用竹教鞭抽打一下,如果不用竹教鞭,老師可能還會“捏人眼皮”,或者罰學生跑25圈。

這樣的日子,三毛成年後回憶起來仍心有餘悸:

“每天清晨,我總不想起床,被母親喊醒的時候,發覺又得面對同樣的另一天,心裡想的就是但願自己死去。”

看著她每天含淚吃早餐,母親只能勸她:忍耐這幾年,等你長大了才會是一個有用的人……

三毛髮現,那個永遠讓自己恐懼的女老師,經常穿著花襯衫、窄裙以及小腿背後有一條線的那種絲襪,還燙著捲曲的頭髮,帶著項鍊。

於是還在念小學的三毛認為:只要能忍下去,也許活到像老師那樣的20歲,就會很幸福了。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少女時期的三毛 >


她在作文裡寫:“想到二十歲是那麼的遙遠,我猜我是活不到穿絲襪的年紀就要死了,那麼漫長的等待,是一個沒有盡頭的隧道……”

沒想到老師把她的作文當堂念出來,大聲問:“你為什麼為了絲襪要長大?你沒有別的遠志嗎?陳平,你的二十歲難道只要塗口紅、打扮、穿漂亮衣服?各位同學,你們要不要學她?”

老師讓她重寫,她只能一邊哭一邊又寫道:將來長大要做一個好教師是我的志願。

但她最想說的其實是:“老師是不可能懂得的,懂得一支口紅並不只是代表一支口紅背後的那種意義。”

煎熬中,三毛終於完成中考。父親看榜回來,沒有發脾氣,只是很和藹地說:榜上沒有妹妹(父母對三毛的稱呼)的名字,我們念靜修女中也是一樣好的。

靜修女中不是重點中學,但是三毛很喜歡,因為裡面的老師都不凶。可沒幾天,陳嗣慶被通知去臺灣省立第一女子中學一趟。

回來後,他擦著汗對三毛說:“恭喜,恭喜!你要去念臺灣最好的省女中了。”——之前,三毛的聯考分數被算錯了。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少女時期的三毛 >


沒想到的是,這所重點中學,讓三毛遭遇了人生中第一個重大打擊。

初二時,三毛髮現數學老師總愛從課本後面的習題中出考題,於是她提前背下,結果一向數學不及格的她拿了100分。

老師懷疑三毛作弊,把她叫到辦公室,單獨出題。三毛沒有題目可以提前背,自然做不出來。老師拿起毛筆在三毛眼眶四周塗了兩個實心圓圈作為懲罰,還讓三毛在學校繞場一週。

別的孩子也會受體罰,但罰了就忘了,可三毛根本承受不了這種羞辱。

從那以後,她開始逃學。她常逃到公墓,在墓園裡靜靜讀書。從臺北的六張犁公墓、陳濟棠墓園,一路逃到陽明山公墓。那時的她覺得,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比和死人做伴更安全的事了。

不久,她被診斷患上了自閉症。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古靈精怪的三毛 >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14歲到20歲,是三毛漫長的休學時光。

期間,姐姐和弟弟們都還正常上學。姐姐算是學校裡的漂亮女孩子,弟弟們也都是乖寶寶,只有休學在家的三毛顯得格格不入。

每次聽到手足們在吃飯時談論學校裡的事情,她都拒絕上桌,躲在房裡不出來,非得母親把飯送到房間裡才肯吃。而有關她的話題也一度成為家裡的聊天禁忌。

她是家裡最敏感,也可能是最聰明的孩子,但也最沉默。

對於待在家裡的三毛來說,最怕的是父親下班。每天父親下班,進門後看到三毛的第一眼,必伴著一聲深深的嘆氣。

為此,每次聽到父親下班的聲音,三毛都會飛快地躲到睡房,避開父親。

“父親一生沒有打過我,但是他的忍耐,就彷彿在告訴我——你是一個讓父親傷心透頂的孩子。你是有罪的。”

她希望像姐姐和弟弟們那樣能讓父親開心,但她知道,自己做不到。

她終於崩潰了,人生中第一次嘗試自殺,被父母發現救了回來。

父母遵照醫生建議,把三毛送到美國人開的學校,學習插花、鋼琴、國畫,但她的病情並不見好轉。直到1960年,父母託朋友介紹她去一位年輕畫家那兒學西洋畫。

這位老師叫顧福生,時年25歲,是當時臺灣“五月畫會”的畫家,家裡海軍出身,40年代末從上海遷臺。

很久以後三毛這樣回憶第一次見到顧福生的情景:半生流逝後,才敢講出,初見恩師,一見鍾情,手裡提著一大堆東西都會嘩嘩掉下來。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年輕時的顧福生 >


但是當時自卑的她當然不敢說什麼,只是默默跟著老師學畫。

學西畫的基本功是畫素描,需要準備新鮮的饅頭用來擦掉炭筆的筆跡,每次三毛都緊張到要求母親提前三天就買好饅頭。

不久,顧福生髮現三毛的才華並不在繪畫上。當時三毛還喜歡寫作,在顧福生的鼓勵下,半年後,她完成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說《惑》。這是一篇意識流小說,講述的是不能與外界溝通的苦悶。

顧福生隨即把小說交給了自己的朋友白先勇:“我這裡有一位性情古怪的女學生,畫得一般,但你看看她的文字。”白先勇當時在主編一本很受文藝青年推崇的雜誌《現代文學》。

沒怎麼修改,這篇文章就被刊登出來。

沒多久,三毛在家附近看到了白先勇,才發現兩家其實住得很近。但是她沒敢上前打招呼,而是轉身跑了。

顧福生知道後問她:“後來呢?”三毛回答:“逃走了,嚇都嚇死了!根本顧不上招呼!”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年輕時的顧福生和白先勇 >


接觸了繪畫與文學的三毛漸漸開朗起來,開始迴歸正常生活,不久,她被臺灣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昀特許入學,到哲學系當旁聽生。

當時三毛的父親非常希望孩子們能夠“子承父業”——沒幾年,小兒子就已經被他訓練成了第一流的商票註冊專才,做事一絲不苟。他當然希望三毛可以同樣優秀。

可那時的三毛忙於初戀,狂追隔壁戲劇系大才子,且得失心極重。在苦戀兩年終於失戀後,她覺得再也沒法待在臺灣,於是不顧一切要獨自到歐洲療傷。

面對父親的期許,她滿是歉意:“我是家庭裡的一匹黑羊,混不進你們的白色中去。”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在歐洲,三毛這匹黑羊顯示出了蓬勃的生命力——她跟歧視亞洲人的外國舍管吵架、參加舞會、搭便車遊遍歐洲,同時也不忘給臺灣雜誌社投稿賺錢。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年輕時的三毛 >


在那裡,20多歲的她還碰到了一個叫荷西的西班牙高中生。

見了幾次面後,荷西對她說:你等我六年,四年大學,兩年兵役,然後我來娶你。當時在馬德里念大學的三毛看著比自己小8歲的荷西,以為這只是孩子氣的話,並沒有放在心上。

四年盡興的日子過完,三毛回到臺灣——她終於向父母妥協,像他們期待的那樣過平常人的安穩日子。

她進入臺灣文化大學當老師,還在學校裡找到一位德裔未婚夫。這位德國人也是老師,比三毛大十多歲,儒雅穩重,和三毛非常聊得來,兩人不久就談婚論嫁。

這也是她第一次跟父親在人生重大問題上達成共識。

她和未婚夫一起去印名片,特地囑咐店家要把兩人的名字排在一起。兩人還興高采烈地去採購婚禮用品。可就在結婚前夕,未婚夫心臟病發作,死在她懷裡。

多年後三毛說:“那盒名片直到今天也沒敢去拿。”未婚夫去世後,三毛沒法接受現實,悲傷過度的她服用了過量安眠藥,被發現時已經深度昏迷,所幸最後搶救過來。

父母陪著她一起流淚,三毛擦乾眼淚後,打算再次出逃。

1972年,三毛回到西班牙。此時荷西在南方的兵役還有一個月,聽說後特地讓妹妹聯繫上三毛,讓三毛一定在西班牙等他。三毛剛剛失去未婚夫,面對執著的荷西,反應並不積極。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荷西 >


不久,三毛讀到美國《國家地理》上關於撒哈拉沙漠的報道,非常震撼,打算獨自去撒哈拉旅行。荷西知道後,突然消失了一陣。

沒多久,三毛收到荷西從撒哈拉寄來的信,告訴她自己已在沙漠裡的一家磷礦公司申請到職位,三毛若想來,他會安排好一切。

三毛大為感動,匆匆給西班牙的朋友們留下一封信:走了,結婚去!

1973年,在西屬撒哈拉首府阿尤恩,沒有西裝和白婚紗,穿著便裝的三毛和荷西結婚了。沒有鮮花,三毛就隨手在帽子上裝飾了一把香菜,然後兩人手牽手在沙漠裡走了近一小時,在沙漠教堂裡舉行了儀式。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三毛結婚現場 >


至於臺灣那邊,三毛髮出的電報是在婚後才寄到父母家的。父親哭笑不得:收到時她已經結完婚了。我們全家在臺灣只有出去吃一頓飯,為北非的她祝福。

火速結婚的三毛,可能更多是為了父母開心。

“結婚,小半是為荷西情痴,大半仍是為了父母,至於我自己,本可以一輩子光棍下去,人的環境和追求並不只有那麼一條狹路,怎麼活,都是一場人生,不該在這件事上談成敗,論英雄。”

但她很幸運,為父母開心結的婚,卻遇到了荷西。而婚後生活更是激發了她的寫作潛能。

在大漠的日子,她攤開紙,寫下了著名的撒哈拉系列的第一篇文章——《中國飯店》,登在了《聯合報》上。

第一篇文章發表,父母看後覺得自己中了彩票頭獎,因為從文章中發現從沒見過面的外國女婿對女兒還不錯。看到父母高興,三毛接著又向他們“報告”了一篇《結婚記》,他們看後不斷催促女兒再寫。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三毛與荷西在撒哈拉沙漠 >


在父母的期待下,三毛寫出了整整一本《撒哈拉的故事》,艱苦的沙漠生活被她描寫得妙趣橫生。

出乎三毛意料的是,不但父母高興,讀者也很買賬。70年代的臺灣掀起了一股“三毛熱”,此後20年長盛不衰。在相對閉塞的年代,久居東方小島上的人們都被北非沙漠裡的奇觀吸引。

《撒哈拉的故事》出版後,三毛開始計劃出新書。當時她的中篇《五月花》已完稿,手上還有個短篇準備著手創作。

同一時間,父親把三毛髮表的文章剪報都一一留好,而母親則著急寫信問三毛:

“下本書是要叫什麼,……是《啞奴》還是《哭泣的駱駝》……這麼高興的事情,怎麼也不操點心,盡往家人身上推,萬一代做了主,定了書名,二小姐(指三毛)不同意,還會寫信回來發脾氣,做父母的實在為難極了。”

其實並非三毛不上心,此時的她即使已擁有眾多粉絲,但仍然覺得寫稿乃是向父母報帳,自己倒是沒什麼喜悅。

“本來是為父母出的(書),既然說那是高興的事,那麼請他們全權分享這份喜悅吧。”

三毛不覺得喜悅,但至少欣慰。父親應該不會再看到自己就嘆氣了。

陳嗣慶還曾撰文回憶三毛出書的情景:

“三毛後來怎麼敢用中文去投稿只有天曉得。她的別字在各報社都很出名,她也不害羞,居然去獎勵編輯朋友,說:‘改一錯字,給一元臺幣,謝謝!’她的西班牙文不好,可是講出來叫人笑叫人哭都隨她的意。”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大漠的日子並不像滿目黃沙那樣看上去沒有盡頭。1976年,隨著撒哈拉政局變化,三毛和荷西移居到了沙漠對岸的加納利群島。

小島上,從小喜歡大海的荷西找了一份潛水的工作。

1979年,三毛父母飛到西班牙和他們一起過中秋,六年來他們第一次見到女婿本人。荷西見岳父岳母時,很有些緊張。

"

原創: 叉少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1943年3月,三毛出生於戰時的重慶。父親期待這個世界再也沒有戰爭,於是給了女兒一個“肩負和平的大使命”,將她取名為“陳懋平”。“懋”是家譜上的排行,她前面還有一個姐姐。

三毛父親陳嗣慶早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後來當上了律師,自律、固執、正直,是一位典型的知識分子。

雖然身為女孩,但三毛從來不玩布娃娃,也幾乎不跟別的孩子一起玩。兩歲時,家旁邊有一座荒墳,別的小孩都躲得遠遠的,但是她常常一個人跑過去玩泥巴。

一次過年,父親發現三毛最感興趣的是看大人殺羊。她從頭到尾觀察全過程,看完後不動聲色,臉上有一種滿意的表情。父親覺得她是一個冷淡的小孩。

5歲時,三毛和全家移居到了臺灣。

沒多久,三毛開始學習寫字,但怎麼都學不會“懋”字,“‘懋’實在是太難寫了!”於是她就自作主張把“懋”字去掉,改名“陳平”。父親拗不過她,不得不把三毛弟弟們名字中的“懋”也一併去掉。

陳嗣慶意識到,這個二女兒是個“不走尋常路”的主。

也是從那時起,這對父女就開始了一場“角力”。很多年後,已經功成名就的三毛將之稱為“一生的戰役”。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小時候的三毛 >


這麼有個性的孩子,上了學後,分分鐘感覺進了“集中營”。

三毛5歲半就上學,到了中考前兩年“地獄”般的日子來臨時,也不過9歲半。

每天清晨六點一刻開始早讀,深夜11點才能離開學校,回到家還要再演算100道算數題。睡覺的時間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才一闔上眼就該再起床去學校了”。

除了繁重的學業,還有體罰。做錯一題,就會被老師用竹教鞭抽打一下,如果不用竹教鞭,老師可能還會“捏人眼皮”,或者罰學生跑25圈。

這樣的日子,三毛成年後回憶起來仍心有餘悸:

“每天清晨,我總不想起床,被母親喊醒的時候,發覺又得面對同樣的另一天,心裡想的就是但願自己死去。”

看著她每天含淚吃早餐,母親只能勸她:忍耐這幾年,等你長大了才會是一個有用的人……

三毛髮現,那個永遠讓自己恐懼的女老師,經常穿著花襯衫、窄裙以及小腿背後有一條線的那種絲襪,還燙著捲曲的頭髮,帶著項鍊。

於是還在念小學的三毛認為:只要能忍下去,也許活到像老師那樣的20歲,就會很幸福了。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少女時期的三毛 >


她在作文裡寫:“想到二十歲是那麼的遙遠,我猜我是活不到穿絲襪的年紀就要死了,那麼漫長的等待,是一個沒有盡頭的隧道……”

沒想到老師把她的作文當堂念出來,大聲問:“你為什麼為了絲襪要長大?你沒有別的遠志嗎?陳平,你的二十歲難道只要塗口紅、打扮、穿漂亮衣服?各位同學,你們要不要學她?”

老師讓她重寫,她只能一邊哭一邊又寫道:將來長大要做一個好教師是我的志願。

但她最想說的其實是:“老師是不可能懂得的,懂得一支口紅並不只是代表一支口紅背後的那種意義。”

煎熬中,三毛終於完成中考。父親看榜回來,沒有發脾氣,只是很和藹地說:榜上沒有妹妹(父母對三毛的稱呼)的名字,我們念靜修女中也是一樣好的。

靜修女中不是重點中學,但是三毛很喜歡,因為裡面的老師都不凶。可沒幾天,陳嗣慶被通知去臺灣省立第一女子中學一趟。

回來後,他擦著汗對三毛說:“恭喜,恭喜!你要去念臺灣最好的省女中了。”——之前,三毛的聯考分數被算錯了。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少女時期的三毛 >


沒想到的是,這所重點中學,讓三毛遭遇了人生中第一個重大打擊。

初二時,三毛髮現數學老師總愛從課本後面的習題中出考題,於是她提前背下,結果一向數學不及格的她拿了100分。

老師懷疑三毛作弊,把她叫到辦公室,單獨出題。三毛沒有題目可以提前背,自然做不出來。老師拿起毛筆在三毛眼眶四周塗了兩個實心圓圈作為懲罰,還讓三毛在學校繞場一週。

別的孩子也會受體罰,但罰了就忘了,可三毛根本承受不了這種羞辱。

從那以後,她開始逃學。她常逃到公墓,在墓園裡靜靜讀書。從臺北的六張犁公墓、陳濟棠墓園,一路逃到陽明山公墓。那時的她覺得,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比和死人做伴更安全的事了。

不久,她被診斷患上了自閉症。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古靈精怪的三毛 >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14歲到20歲,是三毛漫長的休學時光。

期間,姐姐和弟弟們都還正常上學。姐姐算是學校裡的漂亮女孩子,弟弟們也都是乖寶寶,只有休學在家的三毛顯得格格不入。

每次聽到手足們在吃飯時談論學校裡的事情,她都拒絕上桌,躲在房裡不出來,非得母親把飯送到房間裡才肯吃。而有關她的話題也一度成為家裡的聊天禁忌。

她是家裡最敏感,也可能是最聰明的孩子,但也最沉默。

對於待在家裡的三毛來說,最怕的是父親下班。每天父親下班,進門後看到三毛的第一眼,必伴著一聲深深的嘆氣。

為此,每次聽到父親下班的聲音,三毛都會飛快地躲到睡房,避開父親。

“父親一生沒有打過我,但是他的忍耐,就彷彿在告訴我——你是一個讓父親傷心透頂的孩子。你是有罪的。”

她希望像姐姐和弟弟們那樣能讓父親開心,但她知道,自己做不到。

她終於崩潰了,人生中第一次嘗試自殺,被父母發現救了回來。

父母遵照醫生建議,把三毛送到美國人開的學校,學習插花、鋼琴、國畫,但她的病情並不見好轉。直到1960年,父母託朋友介紹她去一位年輕畫家那兒學西洋畫。

這位老師叫顧福生,時年25歲,是當時臺灣“五月畫會”的畫家,家裡海軍出身,40年代末從上海遷臺。

很久以後三毛這樣回憶第一次見到顧福生的情景:半生流逝後,才敢講出,初見恩師,一見鍾情,手裡提著一大堆東西都會嘩嘩掉下來。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年輕時的顧福生 >


但是當時自卑的她當然不敢說什麼,只是默默跟著老師學畫。

學西畫的基本功是畫素描,需要準備新鮮的饅頭用來擦掉炭筆的筆跡,每次三毛都緊張到要求母親提前三天就買好饅頭。

不久,顧福生髮現三毛的才華並不在繪畫上。當時三毛還喜歡寫作,在顧福生的鼓勵下,半年後,她完成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說《惑》。這是一篇意識流小說,講述的是不能與外界溝通的苦悶。

顧福生隨即把小說交給了自己的朋友白先勇:“我這裡有一位性情古怪的女學生,畫得一般,但你看看她的文字。”白先勇當時在主編一本很受文藝青年推崇的雜誌《現代文學》。

沒怎麼修改,這篇文章就被刊登出來。

沒多久,三毛在家附近看到了白先勇,才發現兩家其實住得很近。但是她沒敢上前打招呼,而是轉身跑了。

顧福生知道後問她:“後來呢?”三毛回答:“逃走了,嚇都嚇死了!根本顧不上招呼!”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年輕時的顧福生和白先勇 >


接觸了繪畫與文學的三毛漸漸開朗起來,開始迴歸正常生活,不久,她被臺灣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昀特許入學,到哲學系當旁聽生。

當時三毛的父親非常希望孩子們能夠“子承父業”——沒幾年,小兒子就已經被他訓練成了第一流的商票註冊專才,做事一絲不苟。他當然希望三毛可以同樣優秀。

可那時的三毛忙於初戀,狂追隔壁戲劇系大才子,且得失心極重。在苦戀兩年終於失戀後,她覺得再也沒法待在臺灣,於是不顧一切要獨自到歐洲療傷。

面對父親的期許,她滿是歉意:“我是家庭裡的一匹黑羊,混不進你們的白色中去。”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在歐洲,三毛這匹黑羊顯示出了蓬勃的生命力——她跟歧視亞洲人的外國舍管吵架、參加舞會、搭便車遊遍歐洲,同時也不忘給臺灣雜誌社投稿賺錢。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年輕時的三毛 >


在那裡,20多歲的她還碰到了一個叫荷西的西班牙高中生。

見了幾次面後,荷西對她說:你等我六年,四年大學,兩年兵役,然後我來娶你。當時在馬德里念大學的三毛看著比自己小8歲的荷西,以為這只是孩子氣的話,並沒有放在心上。

四年盡興的日子過完,三毛回到臺灣——她終於向父母妥協,像他們期待的那樣過平常人的安穩日子。

她進入臺灣文化大學當老師,還在學校裡找到一位德裔未婚夫。這位德國人也是老師,比三毛大十多歲,儒雅穩重,和三毛非常聊得來,兩人不久就談婚論嫁。

這也是她第一次跟父親在人生重大問題上達成共識。

她和未婚夫一起去印名片,特地囑咐店家要把兩人的名字排在一起。兩人還興高采烈地去採購婚禮用品。可就在結婚前夕,未婚夫心臟病發作,死在她懷裡。

多年後三毛說:“那盒名片直到今天也沒敢去拿。”未婚夫去世後,三毛沒法接受現實,悲傷過度的她服用了過量安眠藥,被發現時已經深度昏迷,所幸最後搶救過來。

父母陪著她一起流淚,三毛擦乾眼淚後,打算再次出逃。

1972年,三毛回到西班牙。此時荷西在南方的兵役還有一個月,聽說後特地讓妹妹聯繫上三毛,讓三毛一定在西班牙等他。三毛剛剛失去未婚夫,面對執著的荷西,反應並不積極。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荷西 >


不久,三毛讀到美國《國家地理》上關於撒哈拉沙漠的報道,非常震撼,打算獨自去撒哈拉旅行。荷西知道後,突然消失了一陣。

沒多久,三毛收到荷西從撒哈拉寄來的信,告訴她自己已在沙漠裡的一家磷礦公司申請到職位,三毛若想來,他會安排好一切。

三毛大為感動,匆匆給西班牙的朋友們留下一封信:走了,結婚去!

1973年,在西屬撒哈拉首府阿尤恩,沒有西裝和白婚紗,穿著便裝的三毛和荷西結婚了。沒有鮮花,三毛就隨手在帽子上裝飾了一把香菜,然後兩人手牽手在沙漠裡走了近一小時,在沙漠教堂裡舉行了儀式。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三毛結婚現場 >


至於臺灣那邊,三毛髮出的電報是在婚後才寄到父母家的。父親哭笑不得:收到時她已經結完婚了。我們全家在臺灣只有出去吃一頓飯,為北非的她祝福。

火速結婚的三毛,可能更多是為了父母開心。

“結婚,小半是為荷西情痴,大半仍是為了父母,至於我自己,本可以一輩子光棍下去,人的環境和追求並不只有那麼一條狹路,怎麼活,都是一場人生,不該在這件事上談成敗,論英雄。”

但她很幸運,為父母開心結的婚,卻遇到了荷西。而婚後生活更是激發了她的寫作潛能。

在大漠的日子,她攤開紙,寫下了著名的撒哈拉系列的第一篇文章——《中國飯店》,登在了《聯合報》上。

第一篇文章發表,父母看後覺得自己中了彩票頭獎,因為從文章中發現從沒見過面的外國女婿對女兒還不錯。看到父母高興,三毛接著又向他們“報告”了一篇《結婚記》,他們看後不斷催促女兒再寫。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三毛與荷西在撒哈拉沙漠 >


在父母的期待下,三毛寫出了整整一本《撒哈拉的故事》,艱苦的沙漠生活被她描寫得妙趣橫生。

出乎三毛意料的是,不但父母高興,讀者也很買賬。70年代的臺灣掀起了一股“三毛熱”,此後20年長盛不衰。在相對閉塞的年代,久居東方小島上的人們都被北非沙漠裡的奇觀吸引。

《撒哈拉的故事》出版後,三毛開始計劃出新書。當時她的中篇《五月花》已完稿,手上還有個短篇準備著手創作。

同一時間,父親把三毛髮表的文章剪報都一一留好,而母親則著急寫信問三毛:

“下本書是要叫什麼,……是《啞奴》還是《哭泣的駱駝》……這麼高興的事情,怎麼也不操點心,盡往家人身上推,萬一代做了主,定了書名,二小姐(指三毛)不同意,還會寫信回來發脾氣,做父母的實在為難極了。”

其實並非三毛不上心,此時的她即使已擁有眾多粉絲,但仍然覺得寫稿乃是向父母報帳,自己倒是沒什麼喜悅。

“本來是為父母出的(書),既然說那是高興的事,那麼請他們全權分享這份喜悅吧。”

三毛不覺得喜悅,但至少欣慰。父親應該不會再看到自己就嘆氣了。

陳嗣慶還曾撰文回憶三毛出書的情景:

“三毛後來怎麼敢用中文去投稿只有天曉得。她的別字在各報社都很出名,她也不害羞,居然去獎勵編輯朋友,說:‘改一錯字,給一元臺幣,謝謝!’她的西班牙文不好,可是講出來叫人笑叫人哭都隨她的意。”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大漠的日子並不像滿目黃沙那樣看上去沒有盡頭。1976年,隨著撒哈拉政局變化,三毛和荷西移居到了沙漠對岸的加納利群島。

小島上,從小喜歡大海的荷西找了一份潛水的工作。

1979年,三毛父母飛到西班牙和他們一起過中秋,六年來他們第一次見到女婿本人。荷西見岳父岳母時,很有些緊張。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荷西初次見岳父岳母時的合影 >


在島上,父親聽到女婿誇三毛:“你的女兒是世界上最好的主婦。”親眼看到二女兒這匹黑羊終於過上了安穩的婚後生活,陳嗣慶多年懸著的心終於放下。

可生活就是充滿戲劇性,尤其對三毛而言。幾天後,三毛離島送父母回國,荷西繼續做潛水工作,但這一次,他卻一直沒有上岸。

三毛和父母接到消息,又匆匆趕回。父親安慰她:“人還沒找到,興許是迷失了方向,現在正在某個小島上。”

搜尋兩天,等來的結果是:荷西溺亡。

幸虧當時有父母陪在身邊,不然三毛很可能再次自殺。陳嗣慶夫婦不敢把三毛一個人留在西班牙。年底,他們帶著三毛回到臺灣。

如果說前半生父女“角力”的焦點在於,三毛能否過上正常的平穩的生活,那後半生,焦點似乎變成了“三毛會不會自殺”。

在父母近一年的陪伴下,傷心欲絕的三毛髮誓:絕不自殺。

此後幾年,三毛回臺兼任教職和寫書,就住在父母家。在外漂泊了近20年的三毛,與父母的接觸又多起來。

生死危機過去,父女間長久以來的“戰鬥”又浮出水面。

三毛每次寫好文章,都會拿給家裡人,尤其是父親看。

也許是出於對女兒的愛,父親為女兒“不再是那個沙漠裡光芒萬丈的女人”而遺憾。但三毛說:我寫不出假的情緒。

寫完《你是我特別的天使》,三毛對結構上的處理非常滿意,拿去給父親看,不想一盆冷水澆下來:我覺得不太好……

寫完《野火燒不盡》,又去問父親意見,父親說她:不通人情。還擔心她講話太真太重——公開說討厭應酬和電話,總有一天沒有一個朋友!

寫完一篇講述自己讀書寫作生涯的《夢裡不知身是客》,自己“喜歡得不得了”,但不想父親的反應並不熱烈,只是淡淡地說:和以前不太一樣了。

當時三毛剛完成《聯合報》贊助的中南美洲半年行,並將文章《萬水千山走遍》結集成書,還做環島演講,所到之處,大受歡迎。她不由得抱怨父親:“你挑剔我勝於編輯先生。”

"

原創: 叉少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1943年3月,三毛出生於戰時的重慶。父親期待這個世界再也沒有戰爭,於是給了女兒一個“肩負和平的大使命”,將她取名為“陳懋平”。“懋”是家譜上的排行,她前面還有一個姐姐。

三毛父親陳嗣慶早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後來當上了律師,自律、固執、正直,是一位典型的知識分子。

雖然身為女孩,但三毛從來不玩布娃娃,也幾乎不跟別的孩子一起玩。兩歲時,家旁邊有一座荒墳,別的小孩都躲得遠遠的,但是她常常一個人跑過去玩泥巴。

一次過年,父親發現三毛最感興趣的是看大人殺羊。她從頭到尾觀察全過程,看完後不動聲色,臉上有一種滿意的表情。父親覺得她是一個冷淡的小孩。

5歲時,三毛和全家移居到了臺灣。

沒多久,三毛開始學習寫字,但怎麼都學不會“懋”字,“‘懋’實在是太難寫了!”於是她就自作主張把“懋”字去掉,改名“陳平”。父親拗不過她,不得不把三毛弟弟們名字中的“懋”也一併去掉。

陳嗣慶意識到,這個二女兒是個“不走尋常路”的主。

也是從那時起,這對父女就開始了一場“角力”。很多年後,已經功成名就的三毛將之稱為“一生的戰役”。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小時候的三毛 >


這麼有個性的孩子,上了學後,分分鐘感覺進了“集中營”。

三毛5歲半就上學,到了中考前兩年“地獄”般的日子來臨時,也不過9歲半。

每天清晨六點一刻開始早讀,深夜11點才能離開學校,回到家還要再演算100道算數題。睡覺的時間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才一闔上眼就該再起床去學校了”。

除了繁重的學業,還有體罰。做錯一題,就會被老師用竹教鞭抽打一下,如果不用竹教鞭,老師可能還會“捏人眼皮”,或者罰學生跑25圈。

這樣的日子,三毛成年後回憶起來仍心有餘悸:

“每天清晨,我總不想起床,被母親喊醒的時候,發覺又得面對同樣的另一天,心裡想的就是但願自己死去。”

看著她每天含淚吃早餐,母親只能勸她:忍耐這幾年,等你長大了才會是一個有用的人……

三毛髮現,那個永遠讓自己恐懼的女老師,經常穿著花襯衫、窄裙以及小腿背後有一條線的那種絲襪,還燙著捲曲的頭髮,帶著項鍊。

於是還在念小學的三毛認為:只要能忍下去,也許活到像老師那樣的20歲,就會很幸福了。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少女時期的三毛 >


她在作文裡寫:“想到二十歲是那麼的遙遠,我猜我是活不到穿絲襪的年紀就要死了,那麼漫長的等待,是一個沒有盡頭的隧道……”

沒想到老師把她的作文當堂念出來,大聲問:“你為什麼為了絲襪要長大?你沒有別的遠志嗎?陳平,你的二十歲難道只要塗口紅、打扮、穿漂亮衣服?各位同學,你們要不要學她?”

老師讓她重寫,她只能一邊哭一邊又寫道:將來長大要做一個好教師是我的志願。

但她最想說的其實是:“老師是不可能懂得的,懂得一支口紅並不只是代表一支口紅背後的那種意義。”

煎熬中,三毛終於完成中考。父親看榜回來,沒有發脾氣,只是很和藹地說:榜上沒有妹妹(父母對三毛的稱呼)的名字,我們念靜修女中也是一樣好的。

靜修女中不是重點中學,但是三毛很喜歡,因為裡面的老師都不凶。可沒幾天,陳嗣慶被通知去臺灣省立第一女子中學一趟。

回來後,他擦著汗對三毛說:“恭喜,恭喜!你要去念臺灣最好的省女中了。”——之前,三毛的聯考分數被算錯了。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少女時期的三毛 >


沒想到的是,這所重點中學,讓三毛遭遇了人生中第一個重大打擊。

初二時,三毛髮現數學老師總愛從課本後面的習題中出考題,於是她提前背下,結果一向數學不及格的她拿了100分。

老師懷疑三毛作弊,把她叫到辦公室,單獨出題。三毛沒有題目可以提前背,自然做不出來。老師拿起毛筆在三毛眼眶四周塗了兩個實心圓圈作為懲罰,還讓三毛在學校繞場一週。

別的孩子也會受體罰,但罰了就忘了,可三毛根本承受不了這種羞辱。

從那以後,她開始逃學。她常逃到公墓,在墓園裡靜靜讀書。從臺北的六張犁公墓、陳濟棠墓園,一路逃到陽明山公墓。那時的她覺得,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比和死人做伴更安全的事了。

不久,她被診斷患上了自閉症。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古靈精怪的三毛 >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14歲到20歲,是三毛漫長的休學時光。

期間,姐姐和弟弟們都還正常上學。姐姐算是學校裡的漂亮女孩子,弟弟們也都是乖寶寶,只有休學在家的三毛顯得格格不入。

每次聽到手足們在吃飯時談論學校裡的事情,她都拒絕上桌,躲在房裡不出來,非得母親把飯送到房間裡才肯吃。而有關她的話題也一度成為家裡的聊天禁忌。

她是家裡最敏感,也可能是最聰明的孩子,但也最沉默。

對於待在家裡的三毛來說,最怕的是父親下班。每天父親下班,進門後看到三毛的第一眼,必伴著一聲深深的嘆氣。

為此,每次聽到父親下班的聲音,三毛都會飛快地躲到睡房,避開父親。

“父親一生沒有打過我,但是他的忍耐,就彷彿在告訴我——你是一個讓父親傷心透頂的孩子。你是有罪的。”

她希望像姐姐和弟弟們那樣能讓父親開心,但她知道,自己做不到。

她終於崩潰了,人生中第一次嘗試自殺,被父母發現救了回來。

父母遵照醫生建議,把三毛送到美國人開的學校,學習插花、鋼琴、國畫,但她的病情並不見好轉。直到1960年,父母託朋友介紹她去一位年輕畫家那兒學西洋畫。

這位老師叫顧福生,時年25歲,是當時臺灣“五月畫會”的畫家,家裡海軍出身,40年代末從上海遷臺。

很久以後三毛這樣回憶第一次見到顧福生的情景:半生流逝後,才敢講出,初見恩師,一見鍾情,手裡提著一大堆東西都會嘩嘩掉下來。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年輕時的顧福生 >


但是當時自卑的她當然不敢說什麼,只是默默跟著老師學畫。

學西畫的基本功是畫素描,需要準備新鮮的饅頭用來擦掉炭筆的筆跡,每次三毛都緊張到要求母親提前三天就買好饅頭。

不久,顧福生髮現三毛的才華並不在繪畫上。當時三毛還喜歡寫作,在顧福生的鼓勵下,半年後,她完成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說《惑》。這是一篇意識流小說,講述的是不能與外界溝通的苦悶。

顧福生隨即把小說交給了自己的朋友白先勇:“我這裡有一位性情古怪的女學生,畫得一般,但你看看她的文字。”白先勇當時在主編一本很受文藝青年推崇的雜誌《現代文學》。

沒怎麼修改,這篇文章就被刊登出來。

沒多久,三毛在家附近看到了白先勇,才發現兩家其實住得很近。但是她沒敢上前打招呼,而是轉身跑了。

顧福生知道後問她:“後來呢?”三毛回答:“逃走了,嚇都嚇死了!根本顧不上招呼!”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年輕時的顧福生和白先勇 >


接觸了繪畫與文學的三毛漸漸開朗起來,開始迴歸正常生活,不久,她被臺灣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昀特許入學,到哲學系當旁聽生。

當時三毛的父親非常希望孩子們能夠“子承父業”——沒幾年,小兒子就已經被他訓練成了第一流的商票註冊專才,做事一絲不苟。他當然希望三毛可以同樣優秀。

可那時的三毛忙於初戀,狂追隔壁戲劇系大才子,且得失心極重。在苦戀兩年終於失戀後,她覺得再也沒法待在臺灣,於是不顧一切要獨自到歐洲療傷。

面對父親的期許,她滿是歉意:“我是家庭裡的一匹黑羊,混不進你們的白色中去。”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在歐洲,三毛這匹黑羊顯示出了蓬勃的生命力——她跟歧視亞洲人的外國舍管吵架、參加舞會、搭便車遊遍歐洲,同時也不忘給臺灣雜誌社投稿賺錢。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年輕時的三毛 >


在那裡,20多歲的她還碰到了一個叫荷西的西班牙高中生。

見了幾次面後,荷西對她說:你等我六年,四年大學,兩年兵役,然後我來娶你。當時在馬德里念大學的三毛看著比自己小8歲的荷西,以為這只是孩子氣的話,並沒有放在心上。

四年盡興的日子過完,三毛回到臺灣——她終於向父母妥協,像他們期待的那樣過平常人的安穩日子。

她進入臺灣文化大學當老師,還在學校裡找到一位德裔未婚夫。這位德國人也是老師,比三毛大十多歲,儒雅穩重,和三毛非常聊得來,兩人不久就談婚論嫁。

這也是她第一次跟父親在人生重大問題上達成共識。

她和未婚夫一起去印名片,特地囑咐店家要把兩人的名字排在一起。兩人還興高采烈地去採購婚禮用品。可就在結婚前夕,未婚夫心臟病發作,死在她懷裡。

多年後三毛說:“那盒名片直到今天也沒敢去拿。”未婚夫去世後,三毛沒法接受現實,悲傷過度的她服用了過量安眠藥,被發現時已經深度昏迷,所幸最後搶救過來。

父母陪著她一起流淚,三毛擦乾眼淚後,打算再次出逃。

1972年,三毛回到西班牙。此時荷西在南方的兵役還有一個月,聽說後特地讓妹妹聯繫上三毛,讓三毛一定在西班牙等他。三毛剛剛失去未婚夫,面對執著的荷西,反應並不積極。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荷西 >


不久,三毛讀到美國《國家地理》上關於撒哈拉沙漠的報道,非常震撼,打算獨自去撒哈拉旅行。荷西知道後,突然消失了一陣。

沒多久,三毛收到荷西從撒哈拉寄來的信,告訴她自己已在沙漠裡的一家磷礦公司申請到職位,三毛若想來,他會安排好一切。

三毛大為感動,匆匆給西班牙的朋友們留下一封信:走了,結婚去!

1973年,在西屬撒哈拉首府阿尤恩,沒有西裝和白婚紗,穿著便裝的三毛和荷西結婚了。沒有鮮花,三毛就隨手在帽子上裝飾了一把香菜,然後兩人手牽手在沙漠裡走了近一小時,在沙漠教堂裡舉行了儀式。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三毛結婚現場 >


至於臺灣那邊,三毛髮出的電報是在婚後才寄到父母家的。父親哭笑不得:收到時她已經結完婚了。我們全家在臺灣只有出去吃一頓飯,為北非的她祝福。

火速結婚的三毛,可能更多是為了父母開心。

“結婚,小半是為荷西情痴,大半仍是為了父母,至於我自己,本可以一輩子光棍下去,人的環境和追求並不只有那麼一條狹路,怎麼活,都是一場人生,不該在這件事上談成敗,論英雄。”

但她很幸運,為父母開心結的婚,卻遇到了荷西。而婚後生活更是激發了她的寫作潛能。

在大漠的日子,她攤開紙,寫下了著名的撒哈拉系列的第一篇文章——《中國飯店》,登在了《聯合報》上。

第一篇文章發表,父母看後覺得自己中了彩票頭獎,因為從文章中發現從沒見過面的外國女婿對女兒還不錯。看到父母高興,三毛接著又向他們“報告”了一篇《結婚記》,他們看後不斷催促女兒再寫。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三毛與荷西在撒哈拉沙漠 >


在父母的期待下,三毛寫出了整整一本《撒哈拉的故事》,艱苦的沙漠生活被她描寫得妙趣橫生。

出乎三毛意料的是,不但父母高興,讀者也很買賬。70年代的臺灣掀起了一股“三毛熱”,此後20年長盛不衰。在相對閉塞的年代,久居東方小島上的人們都被北非沙漠裡的奇觀吸引。

《撒哈拉的故事》出版後,三毛開始計劃出新書。當時她的中篇《五月花》已完稿,手上還有個短篇準備著手創作。

同一時間,父親把三毛髮表的文章剪報都一一留好,而母親則著急寫信問三毛:

“下本書是要叫什麼,……是《啞奴》還是《哭泣的駱駝》……這麼高興的事情,怎麼也不操點心,盡往家人身上推,萬一代做了主,定了書名,二小姐(指三毛)不同意,還會寫信回來發脾氣,做父母的實在為難極了。”

其實並非三毛不上心,此時的她即使已擁有眾多粉絲,但仍然覺得寫稿乃是向父母報帳,自己倒是沒什麼喜悅。

“本來是為父母出的(書),既然說那是高興的事,那麼請他們全權分享這份喜悅吧。”

三毛不覺得喜悅,但至少欣慰。父親應該不會再看到自己就嘆氣了。

陳嗣慶還曾撰文回憶三毛出書的情景:

“三毛後來怎麼敢用中文去投稿只有天曉得。她的別字在各報社都很出名,她也不害羞,居然去獎勵編輯朋友,說:‘改一錯字,給一元臺幣,謝謝!’她的西班牙文不好,可是講出來叫人笑叫人哭都隨她的意。”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大漠的日子並不像滿目黃沙那樣看上去沒有盡頭。1976年,隨著撒哈拉政局變化,三毛和荷西移居到了沙漠對岸的加納利群島。

小島上,從小喜歡大海的荷西找了一份潛水的工作。

1979年,三毛父母飛到西班牙和他們一起過中秋,六年來他們第一次見到女婿本人。荷西見岳父岳母時,很有些緊張。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荷西初次見岳父岳母時的合影 >


在島上,父親聽到女婿誇三毛:“你的女兒是世界上最好的主婦。”親眼看到二女兒這匹黑羊終於過上了安穩的婚後生活,陳嗣慶多年懸著的心終於放下。

可生活就是充滿戲劇性,尤其對三毛而言。幾天後,三毛離島送父母回國,荷西繼續做潛水工作,但這一次,他卻一直沒有上岸。

三毛和父母接到消息,又匆匆趕回。父親安慰她:“人還沒找到,興許是迷失了方向,現在正在某個小島上。”

搜尋兩天,等來的結果是:荷西溺亡。

幸虧當時有父母陪在身邊,不然三毛很可能再次自殺。陳嗣慶夫婦不敢把三毛一個人留在西班牙。年底,他們帶著三毛回到臺灣。

如果說前半生父女“角力”的焦點在於,三毛能否過上正常的平穩的生活,那後半生,焦點似乎變成了“三毛會不會自殺”。

在父母近一年的陪伴下,傷心欲絕的三毛髮誓:絕不自殺。

此後幾年,三毛回臺兼任教職和寫書,就住在父母家。在外漂泊了近20年的三毛,與父母的接觸又多起來。

生死危機過去,父女間長久以來的“戰鬥”又浮出水面。

三毛每次寫好文章,都會拿給家裡人,尤其是父親看。

也許是出於對女兒的愛,父親為女兒“不再是那個沙漠裡光芒萬丈的女人”而遺憾。但三毛說:我寫不出假的情緒。

寫完《你是我特別的天使》,三毛對結構上的處理非常滿意,拿去給父親看,不想一盆冷水澆下來:我覺得不太好……

寫完《野火燒不盡》,又去問父親意見,父親說她:不通人情。還擔心她講話太真太重——公開說討厭應酬和電話,總有一天沒有一個朋友!

寫完一篇講述自己讀書寫作生涯的《夢裡不知身是客》,自己“喜歡得不得了”,但不想父親的反應並不熱烈,只是淡淡地說:和以前不太一樣了。

當時三毛剛完成《聯合報》贊助的中南美洲半年行,並將文章《萬水千山走遍》結集成書,還做環島演講,所到之處,大受歡迎。她不由得抱怨父親:“你挑剔我勝於編輯先生。”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三毛回臺後 >

不久,三毛弟弟過生日,全家人聚餐,父親又提到當日報上三毛剛發表的一篇文章:“根本看不懂!”

三毛心裡很委屈—— 全家那麼多漂亮人,為什麼你還是又注意到了穿一條牛仔褲的我? 你平時不看金庸,怎麼看得明白我寫的關於金庸的文章?

越想越悲憤,一向對長輩出言和遜的三毛回道:看不懂就算了!

看到三毛針鋒相對,全家僵住。父親一愣,接著說三毛“就是任性!”。三毛頭一低,不再說話,拼命喝葡萄酒。

那天吃完飯,三毛一氣之下不幫忙洗碗,也不照習慣陪父親聊天,而是穿上厚外套,丟下一句話:“去散步!”

沒理任何人,走了。在外面晃到大半夜,回家看到父親房裡的燈仍亮著,她也沒有像往常一樣去打招呼,而是直徑走進自己的房間。

母親到房間裡看她,她才終於流下眼淚:“我要走了,再也不寫作。”

後來她回憶這段往事:“這一生,丈夫欣賞我,朋友欣賞我,手足欣賞我,都解不開我心裡那個死結,因為我的父親……對我沒有信心……爸爸,對我來說,一生的悲哀,並不是要賺得全世界,而是要請你欣賞我。”

她已憑藉自己的勇氣和才華,贏得了許多人的愛,但內心深處,還是那個自閉在家,希望得到父親認可的小女孩。

"

原創: 叉少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1943年3月,三毛出生於戰時的重慶。父親期待這個世界再也沒有戰爭,於是給了女兒一個“肩負和平的大使命”,將她取名為“陳懋平”。“懋”是家譜上的排行,她前面還有一個姐姐。

三毛父親陳嗣慶早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後來當上了律師,自律、固執、正直,是一位典型的知識分子。

雖然身為女孩,但三毛從來不玩布娃娃,也幾乎不跟別的孩子一起玩。兩歲時,家旁邊有一座荒墳,別的小孩都躲得遠遠的,但是她常常一個人跑過去玩泥巴。

一次過年,父親發現三毛最感興趣的是看大人殺羊。她從頭到尾觀察全過程,看完後不動聲色,臉上有一種滿意的表情。父親覺得她是一個冷淡的小孩。

5歲時,三毛和全家移居到了臺灣。

沒多久,三毛開始學習寫字,但怎麼都學不會“懋”字,“‘懋’實在是太難寫了!”於是她就自作主張把“懋”字去掉,改名“陳平”。父親拗不過她,不得不把三毛弟弟們名字中的“懋”也一併去掉。

陳嗣慶意識到,這個二女兒是個“不走尋常路”的主。

也是從那時起,這對父女就開始了一場“角力”。很多年後,已經功成名就的三毛將之稱為“一生的戰役”。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小時候的三毛 >


這麼有個性的孩子,上了學後,分分鐘感覺進了“集中營”。

三毛5歲半就上學,到了中考前兩年“地獄”般的日子來臨時,也不過9歲半。

每天清晨六點一刻開始早讀,深夜11點才能離開學校,回到家還要再演算100道算數題。睡覺的時間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才一闔上眼就該再起床去學校了”。

除了繁重的學業,還有體罰。做錯一題,就會被老師用竹教鞭抽打一下,如果不用竹教鞭,老師可能還會“捏人眼皮”,或者罰學生跑25圈。

這樣的日子,三毛成年後回憶起來仍心有餘悸:

“每天清晨,我總不想起床,被母親喊醒的時候,發覺又得面對同樣的另一天,心裡想的就是但願自己死去。”

看著她每天含淚吃早餐,母親只能勸她:忍耐這幾年,等你長大了才會是一個有用的人……

三毛髮現,那個永遠讓自己恐懼的女老師,經常穿著花襯衫、窄裙以及小腿背後有一條線的那種絲襪,還燙著捲曲的頭髮,帶著項鍊。

於是還在念小學的三毛認為:只要能忍下去,也許活到像老師那樣的20歲,就會很幸福了。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少女時期的三毛 >


她在作文裡寫:“想到二十歲是那麼的遙遠,我猜我是活不到穿絲襪的年紀就要死了,那麼漫長的等待,是一個沒有盡頭的隧道……”

沒想到老師把她的作文當堂念出來,大聲問:“你為什麼為了絲襪要長大?你沒有別的遠志嗎?陳平,你的二十歲難道只要塗口紅、打扮、穿漂亮衣服?各位同學,你們要不要學她?”

老師讓她重寫,她只能一邊哭一邊又寫道:將來長大要做一個好教師是我的志願。

但她最想說的其實是:“老師是不可能懂得的,懂得一支口紅並不只是代表一支口紅背後的那種意義。”

煎熬中,三毛終於完成中考。父親看榜回來,沒有發脾氣,只是很和藹地說:榜上沒有妹妹(父母對三毛的稱呼)的名字,我們念靜修女中也是一樣好的。

靜修女中不是重點中學,但是三毛很喜歡,因為裡面的老師都不凶。可沒幾天,陳嗣慶被通知去臺灣省立第一女子中學一趟。

回來後,他擦著汗對三毛說:“恭喜,恭喜!你要去念臺灣最好的省女中了。”——之前,三毛的聯考分數被算錯了。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少女時期的三毛 >


沒想到的是,這所重點中學,讓三毛遭遇了人生中第一個重大打擊。

初二時,三毛髮現數學老師總愛從課本後面的習題中出考題,於是她提前背下,結果一向數學不及格的她拿了100分。

老師懷疑三毛作弊,把她叫到辦公室,單獨出題。三毛沒有題目可以提前背,自然做不出來。老師拿起毛筆在三毛眼眶四周塗了兩個實心圓圈作為懲罰,還讓三毛在學校繞場一週。

別的孩子也會受體罰,但罰了就忘了,可三毛根本承受不了這種羞辱。

從那以後,她開始逃學。她常逃到公墓,在墓園裡靜靜讀書。從臺北的六張犁公墓、陳濟棠墓園,一路逃到陽明山公墓。那時的她覺得,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比和死人做伴更安全的事了。

不久,她被診斷患上了自閉症。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古靈精怪的三毛 >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14歲到20歲,是三毛漫長的休學時光。

期間,姐姐和弟弟們都還正常上學。姐姐算是學校裡的漂亮女孩子,弟弟們也都是乖寶寶,只有休學在家的三毛顯得格格不入。

每次聽到手足們在吃飯時談論學校裡的事情,她都拒絕上桌,躲在房裡不出來,非得母親把飯送到房間裡才肯吃。而有關她的話題也一度成為家裡的聊天禁忌。

她是家裡最敏感,也可能是最聰明的孩子,但也最沉默。

對於待在家裡的三毛來說,最怕的是父親下班。每天父親下班,進門後看到三毛的第一眼,必伴著一聲深深的嘆氣。

為此,每次聽到父親下班的聲音,三毛都會飛快地躲到睡房,避開父親。

“父親一生沒有打過我,但是他的忍耐,就彷彿在告訴我——你是一個讓父親傷心透頂的孩子。你是有罪的。”

她希望像姐姐和弟弟們那樣能讓父親開心,但她知道,自己做不到。

她終於崩潰了,人生中第一次嘗試自殺,被父母發現救了回來。

父母遵照醫生建議,把三毛送到美國人開的學校,學習插花、鋼琴、國畫,但她的病情並不見好轉。直到1960年,父母託朋友介紹她去一位年輕畫家那兒學西洋畫。

這位老師叫顧福生,時年25歲,是當時臺灣“五月畫會”的畫家,家裡海軍出身,40年代末從上海遷臺。

很久以後三毛這樣回憶第一次見到顧福生的情景:半生流逝後,才敢講出,初見恩師,一見鍾情,手裡提著一大堆東西都會嘩嘩掉下來。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年輕時的顧福生 >


但是當時自卑的她當然不敢說什麼,只是默默跟著老師學畫。

學西畫的基本功是畫素描,需要準備新鮮的饅頭用來擦掉炭筆的筆跡,每次三毛都緊張到要求母親提前三天就買好饅頭。

不久,顧福生髮現三毛的才華並不在繪畫上。當時三毛還喜歡寫作,在顧福生的鼓勵下,半年後,她完成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說《惑》。這是一篇意識流小說,講述的是不能與外界溝通的苦悶。

顧福生隨即把小說交給了自己的朋友白先勇:“我這裡有一位性情古怪的女學生,畫得一般,但你看看她的文字。”白先勇當時在主編一本很受文藝青年推崇的雜誌《現代文學》。

沒怎麼修改,這篇文章就被刊登出來。

沒多久,三毛在家附近看到了白先勇,才發現兩家其實住得很近。但是她沒敢上前打招呼,而是轉身跑了。

顧福生知道後問她:“後來呢?”三毛回答:“逃走了,嚇都嚇死了!根本顧不上招呼!”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年輕時的顧福生和白先勇 >


接觸了繪畫與文學的三毛漸漸開朗起來,開始迴歸正常生活,不久,她被臺灣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昀特許入學,到哲學系當旁聽生。

當時三毛的父親非常希望孩子們能夠“子承父業”——沒幾年,小兒子就已經被他訓練成了第一流的商票註冊專才,做事一絲不苟。他當然希望三毛可以同樣優秀。

可那時的三毛忙於初戀,狂追隔壁戲劇系大才子,且得失心極重。在苦戀兩年終於失戀後,她覺得再也沒法待在臺灣,於是不顧一切要獨自到歐洲療傷。

面對父親的期許,她滿是歉意:“我是家庭裡的一匹黑羊,混不進你們的白色中去。”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在歐洲,三毛這匹黑羊顯示出了蓬勃的生命力——她跟歧視亞洲人的外國舍管吵架、參加舞會、搭便車遊遍歐洲,同時也不忘給臺灣雜誌社投稿賺錢。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年輕時的三毛 >


在那裡,20多歲的她還碰到了一個叫荷西的西班牙高中生。

見了幾次面後,荷西對她說:你等我六年,四年大學,兩年兵役,然後我來娶你。當時在馬德里念大學的三毛看著比自己小8歲的荷西,以為這只是孩子氣的話,並沒有放在心上。

四年盡興的日子過完,三毛回到臺灣——她終於向父母妥協,像他們期待的那樣過平常人的安穩日子。

她進入臺灣文化大學當老師,還在學校裡找到一位德裔未婚夫。這位德國人也是老師,比三毛大十多歲,儒雅穩重,和三毛非常聊得來,兩人不久就談婚論嫁。

這也是她第一次跟父親在人生重大問題上達成共識。

她和未婚夫一起去印名片,特地囑咐店家要把兩人的名字排在一起。兩人還興高采烈地去採購婚禮用品。可就在結婚前夕,未婚夫心臟病發作,死在她懷裡。

多年後三毛說:“那盒名片直到今天也沒敢去拿。”未婚夫去世後,三毛沒法接受現實,悲傷過度的她服用了過量安眠藥,被發現時已經深度昏迷,所幸最後搶救過來。

父母陪著她一起流淚,三毛擦乾眼淚後,打算再次出逃。

1972年,三毛回到西班牙。此時荷西在南方的兵役還有一個月,聽說後特地讓妹妹聯繫上三毛,讓三毛一定在西班牙等他。三毛剛剛失去未婚夫,面對執著的荷西,反應並不積極。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荷西 >


不久,三毛讀到美國《國家地理》上關於撒哈拉沙漠的報道,非常震撼,打算獨自去撒哈拉旅行。荷西知道後,突然消失了一陣。

沒多久,三毛收到荷西從撒哈拉寄來的信,告訴她自己已在沙漠裡的一家磷礦公司申請到職位,三毛若想來,他會安排好一切。

三毛大為感動,匆匆給西班牙的朋友們留下一封信:走了,結婚去!

1973年,在西屬撒哈拉首府阿尤恩,沒有西裝和白婚紗,穿著便裝的三毛和荷西結婚了。沒有鮮花,三毛就隨手在帽子上裝飾了一把香菜,然後兩人手牽手在沙漠裡走了近一小時,在沙漠教堂裡舉行了儀式。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三毛結婚現場 >


至於臺灣那邊,三毛髮出的電報是在婚後才寄到父母家的。父親哭笑不得:收到時她已經結完婚了。我們全家在臺灣只有出去吃一頓飯,為北非的她祝福。

火速結婚的三毛,可能更多是為了父母開心。

“結婚,小半是為荷西情痴,大半仍是為了父母,至於我自己,本可以一輩子光棍下去,人的環境和追求並不只有那麼一條狹路,怎麼活,都是一場人生,不該在這件事上談成敗,論英雄。”

但她很幸運,為父母開心結的婚,卻遇到了荷西。而婚後生活更是激發了她的寫作潛能。

在大漠的日子,她攤開紙,寫下了著名的撒哈拉系列的第一篇文章——《中國飯店》,登在了《聯合報》上。

第一篇文章發表,父母看後覺得自己中了彩票頭獎,因為從文章中發現從沒見過面的外國女婿對女兒還不錯。看到父母高興,三毛接著又向他們“報告”了一篇《結婚記》,他們看後不斷催促女兒再寫。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三毛與荷西在撒哈拉沙漠 >


在父母的期待下,三毛寫出了整整一本《撒哈拉的故事》,艱苦的沙漠生活被她描寫得妙趣橫生。

出乎三毛意料的是,不但父母高興,讀者也很買賬。70年代的臺灣掀起了一股“三毛熱”,此後20年長盛不衰。在相對閉塞的年代,久居東方小島上的人們都被北非沙漠裡的奇觀吸引。

《撒哈拉的故事》出版後,三毛開始計劃出新書。當時她的中篇《五月花》已完稿,手上還有個短篇準備著手創作。

同一時間,父親把三毛髮表的文章剪報都一一留好,而母親則著急寫信問三毛:

“下本書是要叫什麼,……是《啞奴》還是《哭泣的駱駝》……這麼高興的事情,怎麼也不操點心,盡往家人身上推,萬一代做了主,定了書名,二小姐(指三毛)不同意,還會寫信回來發脾氣,做父母的實在為難極了。”

其實並非三毛不上心,此時的她即使已擁有眾多粉絲,但仍然覺得寫稿乃是向父母報帳,自己倒是沒什麼喜悅。

“本來是為父母出的(書),既然說那是高興的事,那麼請他們全權分享這份喜悅吧。”

三毛不覺得喜悅,但至少欣慰。父親應該不會再看到自己就嘆氣了。

陳嗣慶還曾撰文回憶三毛出書的情景:

“三毛後來怎麼敢用中文去投稿只有天曉得。她的別字在各報社都很出名,她也不害羞,居然去獎勵編輯朋友,說:‘改一錯字,給一元臺幣,謝謝!’她的西班牙文不好,可是講出來叫人笑叫人哭都隨她的意。”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大漠的日子並不像滿目黃沙那樣看上去沒有盡頭。1976年,隨著撒哈拉政局變化,三毛和荷西移居到了沙漠對岸的加納利群島。

小島上,從小喜歡大海的荷西找了一份潛水的工作。

1979年,三毛父母飛到西班牙和他們一起過中秋,六年來他們第一次見到女婿本人。荷西見岳父岳母時,很有些緊張。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荷西初次見岳父岳母時的合影 >


在島上,父親聽到女婿誇三毛:“你的女兒是世界上最好的主婦。”親眼看到二女兒這匹黑羊終於過上了安穩的婚後生活,陳嗣慶多年懸著的心終於放下。

可生活就是充滿戲劇性,尤其對三毛而言。幾天後,三毛離島送父母回國,荷西繼續做潛水工作,但這一次,他卻一直沒有上岸。

三毛和父母接到消息,又匆匆趕回。父親安慰她:“人還沒找到,興許是迷失了方向,現在正在某個小島上。”

搜尋兩天,等來的結果是:荷西溺亡。

幸虧當時有父母陪在身邊,不然三毛很可能再次自殺。陳嗣慶夫婦不敢把三毛一個人留在西班牙。年底,他們帶著三毛回到臺灣。

如果說前半生父女“角力”的焦點在於,三毛能否過上正常的平穩的生活,那後半生,焦點似乎變成了“三毛會不會自殺”。

在父母近一年的陪伴下,傷心欲絕的三毛髮誓:絕不自殺。

此後幾年,三毛回臺兼任教職和寫書,就住在父母家。在外漂泊了近20年的三毛,與父母的接觸又多起來。

生死危機過去,父女間長久以來的“戰鬥”又浮出水面。

三毛每次寫好文章,都會拿給家裡人,尤其是父親看。

也許是出於對女兒的愛,父親為女兒“不再是那個沙漠裡光芒萬丈的女人”而遺憾。但三毛說:我寫不出假的情緒。

寫完《你是我特別的天使》,三毛對結構上的處理非常滿意,拿去給父親看,不想一盆冷水澆下來:我覺得不太好……

寫完《野火燒不盡》,又去問父親意見,父親說她:不通人情。還擔心她講話太真太重——公開說討厭應酬和電話,總有一天沒有一個朋友!

寫完一篇講述自己讀書寫作生涯的《夢裡不知身是客》,自己“喜歡得不得了”,但不想父親的反應並不熱烈,只是淡淡地說:和以前不太一樣了。

當時三毛剛完成《聯合報》贊助的中南美洲半年行,並將文章《萬水千山走遍》結集成書,還做環島演講,所到之處,大受歡迎。她不由得抱怨父親:“你挑剔我勝於編輯先生。”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三毛回臺後 >

不久,三毛弟弟過生日,全家人聚餐,父親又提到當日報上三毛剛發表的一篇文章:“根本看不懂!”

三毛心裡很委屈—— 全家那麼多漂亮人,為什麼你還是又注意到了穿一條牛仔褲的我? 你平時不看金庸,怎麼看得明白我寫的關於金庸的文章?

越想越悲憤,一向對長輩出言和遜的三毛回道:看不懂就算了!

看到三毛針鋒相對,全家僵住。父親一愣,接著說三毛“就是任性!”。三毛頭一低,不再說話,拼命喝葡萄酒。

那天吃完飯,三毛一氣之下不幫忙洗碗,也不照習慣陪父親聊天,而是穿上厚外套,丟下一句話:“去散步!”

沒理任何人,走了。在外面晃到大半夜,回家看到父親房裡的燈仍亮著,她也沒有像往常一樣去打招呼,而是直徑走進自己的房間。

母親到房間裡看她,她才終於流下眼淚:“我要走了,再也不寫作。”

後來她回憶這段往事:“這一生,丈夫欣賞我,朋友欣賞我,手足欣賞我,都解不開我心裡那個死結,因為我的父親……對我沒有信心……爸爸,對我來說,一生的悲哀,並不是要賺得全世界,而是要請你欣賞我。”

她已憑藉自己的勇氣和才華,贏得了許多人的愛,但內心深處,還是那個自閉在家,希望得到父親認可的小女孩。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原創: 叉少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1943年3月,三毛出生於戰時的重慶。父親期待這個世界再也沒有戰爭,於是給了女兒一個“肩負和平的大使命”,將她取名為“陳懋平”。“懋”是家譜上的排行,她前面還有一個姐姐。

三毛父親陳嗣慶早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後來當上了律師,自律、固執、正直,是一位典型的知識分子。

雖然身為女孩,但三毛從來不玩布娃娃,也幾乎不跟別的孩子一起玩。兩歲時,家旁邊有一座荒墳,別的小孩都躲得遠遠的,但是她常常一個人跑過去玩泥巴。

一次過年,父親發現三毛最感興趣的是看大人殺羊。她從頭到尾觀察全過程,看完後不動聲色,臉上有一種滿意的表情。父親覺得她是一個冷淡的小孩。

5歲時,三毛和全家移居到了臺灣。

沒多久,三毛開始學習寫字,但怎麼都學不會“懋”字,“‘懋’實在是太難寫了!”於是她就自作主張把“懋”字去掉,改名“陳平”。父親拗不過她,不得不把三毛弟弟們名字中的“懋”也一併去掉。

陳嗣慶意識到,這個二女兒是個“不走尋常路”的主。

也是從那時起,這對父女就開始了一場“角力”。很多年後,已經功成名就的三毛將之稱為“一生的戰役”。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小時候的三毛 >


這麼有個性的孩子,上了學後,分分鐘感覺進了“集中營”。

三毛5歲半就上學,到了中考前兩年“地獄”般的日子來臨時,也不過9歲半。

每天清晨六點一刻開始早讀,深夜11點才能離開學校,回到家還要再演算100道算數題。睡覺的時間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才一闔上眼就該再起床去學校了”。

除了繁重的學業,還有體罰。做錯一題,就會被老師用竹教鞭抽打一下,如果不用竹教鞭,老師可能還會“捏人眼皮”,或者罰學生跑25圈。

這樣的日子,三毛成年後回憶起來仍心有餘悸:

“每天清晨,我總不想起床,被母親喊醒的時候,發覺又得面對同樣的另一天,心裡想的就是但願自己死去。”

看著她每天含淚吃早餐,母親只能勸她:忍耐這幾年,等你長大了才會是一個有用的人……

三毛髮現,那個永遠讓自己恐懼的女老師,經常穿著花襯衫、窄裙以及小腿背後有一條線的那種絲襪,還燙著捲曲的頭髮,帶著項鍊。

於是還在念小學的三毛認為:只要能忍下去,也許活到像老師那樣的20歲,就會很幸福了。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少女時期的三毛 >


她在作文裡寫:“想到二十歲是那麼的遙遠,我猜我是活不到穿絲襪的年紀就要死了,那麼漫長的等待,是一個沒有盡頭的隧道……”

沒想到老師把她的作文當堂念出來,大聲問:“你為什麼為了絲襪要長大?你沒有別的遠志嗎?陳平,你的二十歲難道只要塗口紅、打扮、穿漂亮衣服?各位同學,你們要不要學她?”

老師讓她重寫,她只能一邊哭一邊又寫道:將來長大要做一個好教師是我的志願。

但她最想說的其實是:“老師是不可能懂得的,懂得一支口紅並不只是代表一支口紅背後的那種意義。”

煎熬中,三毛終於完成中考。父親看榜回來,沒有發脾氣,只是很和藹地說:榜上沒有妹妹(父母對三毛的稱呼)的名字,我們念靜修女中也是一樣好的。

靜修女中不是重點中學,但是三毛很喜歡,因為裡面的老師都不凶。可沒幾天,陳嗣慶被通知去臺灣省立第一女子中學一趟。

回來後,他擦著汗對三毛說:“恭喜,恭喜!你要去念臺灣最好的省女中了。”——之前,三毛的聯考分數被算錯了。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少女時期的三毛 >


沒想到的是,這所重點中學,讓三毛遭遇了人生中第一個重大打擊。

初二時,三毛髮現數學老師總愛從課本後面的習題中出考題,於是她提前背下,結果一向數學不及格的她拿了100分。

老師懷疑三毛作弊,把她叫到辦公室,單獨出題。三毛沒有題目可以提前背,自然做不出來。老師拿起毛筆在三毛眼眶四周塗了兩個實心圓圈作為懲罰,還讓三毛在學校繞場一週。

別的孩子也會受體罰,但罰了就忘了,可三毛根本承受不了這種羞辱。

從那以後,她開始逃學。她常逃到公墓,在墓園裡靜靜讀書。從臺北的六張犁公墓、陳濟棠墓園,一路逃到陽明山公墓。那時的她覺得,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比和死人做伴更安全的事了。

不久,她被診斷患上了自閉症。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古靈精怪的三毛 >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14歲到20歲,是三毛漫長的休學時光。

期間,姐姐和弟弟們都還正常上學。姐姐算是學校裡的漂亮女孩子,弟弟們也都是乖寶寶,只有休學在家的三毛顯得格格不入。

每次聽到手足們在吃飯時談論學校裡的事情,她都拒絕上桌,躲在房裡不出來,非得母親把飯送到房間裡才肯吃。而有關她的話題也一度成為家裡的聊天禁忌。

她是家裡最敏感,也可能是最聰明的孩子,但也最沉默。

對於待在家裡的三毛來說,最怕的是父親下班。每天父親下班,進門後看到三毛的第一眼,必伴著一聲深深的嘆氣。

為此,每次聽到父親下班的聲音,三毛都會飛快地躲到睡房,避開父親。

“父親一生沒有打過我,但是他的忍耐,就彷彿在告訴我——你是一個讓父親傷心透頂的孩子。你是有罪的。”

她希望像姐姐和弟弟們那樣能讓父親開心,但她知道,自己做不到。

她終於崩潰了,人生中第一次嘗試自殺,被父母發現救了回來。

父母遵照醫生建議,把三毛送到美國人開的學校,學習插花、鋼琴、國畫,但她的病情並不見好轉。直到1960年,父母託朋友介紹她去一位年輕畫家那兒學西洋畫。

這位老師叫顧福生,時年25歲,是當時臺灣“五月畫會”的畫家,家裡海軍出身,40年代末從上海遷臺。

很久以後三毛這樣回憶第一次見到顧福生的情景:半生流逝後,才敢講出,初見恩師,一見鍾情,手裡提著一大堆東西都會嘩嘩掉下來。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年輕時的顧福生 >


但是當時自卑的她當然不敢說什麼,只是默默跟著老師學畫。

學西畫的基本功是畫素描,需要準備新鮮的饅頭用來擦掉炭筆的筆跡,每次三毛都緊張到要求母親提前三天就買好饅頭。

不久,顧福生髮現三毛的才華並不在繪畫上。當時三毛還喜歡寫作,在顧福生的鼓勵下,半年後,她完成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說《惑》。這是一篇意識流小說,講述的是不能與外界溝通的苦悶。

顧福生隨即把小說交給了自己的朋友白先勇:“我這裡有一位性情古怪的女學生,畫得一般,但你看看她的文字。”白先勇當時在主編一本很受文藝青年推崇的雜誌《現代文學》。

沒怎麼修改,這篇文章就被刊登出來。

沒多久,三毛在家附近看到了白先勇,才發現兩家其實住得很近。但是她沒敢上前打招呼,而是轉身跑了。

顧福生知道後問她:“後來呢?”三毛回答:“逃走了,嚇都嚇死了!根本顧不上招呼!”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年輕時的顧福生和白先勇 >


接觸了繪畫與文學的三毛漸漸開朗起來,開始迴歸正常生活,不久,她被臺灣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昀特許入學,到哲學系當旁聽生。

當時三毛的父親非常希望孩子們能夠“子承父業”——沒幾年,小兒子就已經被他訓練成了第一流的商票註冊專才,做事一絲不苟。他當然希望三毛可以同樣優秀。

可那時的三毛忙於初戀,狂追隔壁戲劇系大才子,且得失心極重。在苦戀兩年終於失戀後,她覺得再也沒法待在臺灣,於是不顧一切要獨自到歐洲療傷。

面對父親的期許,她滿是歉意:“我是家庭裡的一匹黑羊,混不進你們的白色中去。”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在歐洲,三毛這匹黑羊顯示出了蓬勃的生命力——她跟歧視亞洲人的外國舍管吵架、參加舞會、搭便車遊遍歐洲,同時也不忘給臺灣雜誌社投稿賺錢。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年輕時的三毛 >


在那裡,20多歲的她還碰到了一個叫荷西的西班牙高中生。

見了幾次面後,荷西對她說:你等我六年,四年大學,兩年兵役,然後我來娶你。當時在馬德里念大學的三毛看著比自己小8歲的荷西,以為這只是孩子氣的話,並沒有放在心上。

四年盡興的日子過完,三毛回到臺灣——她終於向父母妥協,像他們期待的那樣過平常人的安穩日子。

她進入臺灣文化大學當老師,還在學校裡找到一位德裔未婚夫。這位德國人也是老師,比三毛大十多歲,儒雅穩重,和三毛非常聊得來,兩人不久就談婚論嫁。

這也是她第一次跟父親在人生重大問題上達成共識。

她和未婚夫一起去印名片,特地囑咐店家要把兩人的名字排在一起。兩人還興高采烈地去採購婚禮用品。可就在結婚前夕,未婚夫心臟病發作,死在她懷裡。

多年後三毛說:“那盒名片直到今天也沒敢去拿。”未婚夫去世後,三毛沒法接受現實,悲傷過度的她服用了過量安眠藥,被發現時已經深度昏迷,所幸最後搶救過來。

父母陪著她一起流淚,三毛擦乾眼淚後,打算再次出逃。

1972年,三毛回到西班牙。此時荷西在南方的兵役還有一個月,聽說後特地讓妹妹聯繫上三毛,讓三毛一定在西班牙等他。三毛剛剛失去未婚夫,面對執著的荷西,反應並不積極。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荷西 >


不久,三毛讀到美國《國家地理》上關於撒哈拉沙漠的報道,非常震撼,打算獨自去撒哈拉旅行。荷西知道後,突然消失了一陣。

沒多久,三毛收到荷西從撒哈拉寄來的信,告訴她自己已在沙漠裡的一家磷礦公司申請到職位,三毛若想來,他會安排好一切。

三毛大為感動,匆匆給西班牙的朋友們留下一封信:走了,結婚去!

1973年,在西屬撒哈拉首府阿尤恩,沒有西裝和白婚紗,穿著便裝的三毛和荷西結婚了。沒有鮮花,三毛就隨手在帽子上裝飾了一把香菜,然後兩人手牽手在沙漠裡走了近一小時,在沙漠教堂裡舉行了儀式。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三毛結婚現場 >


至於臺灣那邊,三毛髮出的電報是在婚後才寄到父母家的。父親哭笑不得:收到時她已經結完婚了。我們全家在臺灣只有出去吃一頓飯,為北非的她祝福。

火速結婚的三毛,可能更多是為了父母開心。

“結婚,小半是為荷西情痴,大半仍是為了父母,至於我自己,本可以一輩子光棍下去,人的環境和追求並不只有那麼一條狹路,怎麼活,都是一場人生,不該在這件事上談成敗,論英雄。”

但她很幸運,為父母開心結的婚,卻遇到了荷西。而婚後生活更是激發了她的寫作潛能。

在大漠的日子,她攤開紙,寫下了著名的撒哈拉系列的第一篇文章——《中國飯店》,登在了《聯合報》上。

第一篇文章發表,父母看後覺得自己中了彩票頭獎,因為從文章中發現從沒見過面的外國女婿對女兒還不錯。看到父母高興,三毛接著又向他們“報告”了一篇《結婚記》,他們看後不斷催促女兒再寫。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三毛與荷西在撒哈拉沙漠 >


在父母的期待下,三毛寫出了整整一本《撒哈拉的故事》,艱苦的沙漠生活被她描寫得妙趣橫生。

出乎三毛意料的是,不但父母高興,讀者也很買賬。70年代的臺灣掀起了一股“三毛熱”,此後20年長盛不衰。在相對閉塞的年代,久居東方小島上的人們都被北非沙漠裡的奇觀吸引。

《撒哈拉的故事》出版後,三毛開始計劃出新書。當時她的中篇《五月花》已完稿,手上還有個短篇準備著手創作。

同一時間,父親把三毛髮表的文章剪報都一一留好,而母親則著急寫信問三毛:

“下本書是要叫什麼,……是《啞奴》還是《哭泣的駱駝》……這麼高興的事情,怎麼也不操點心,盡往家人身上推,萬一代做了主,定了書名,二小姐(指三毛)不同意,還會寫信回來發脾氣,做父母的實在為難極了。”

其實並非三毛不上心,此時的她即使已擁有眾多粉絲,但仍然覺得寫稿乃是向父母報帳,自己倒是沒什麼喜悅。

“本來是為父母出的(書),既然說那是高興的事,那麼請他們全權分享這份喜悅吧。”

三毛不覺得喜悅,但至少欣慰。父親應該不會再看到自己就嘆氣了。

陳嗣慶還曾撰文回憶三毛出書的情景:

“三毛後來怎麼敢用中文去投稿只有天曉得。她的別字在各報社都很出名,她也不害羞,居然去獎勵編輯朋友,說:‘改一錯字,給一元臺幣,謝謝!’她的西班牙文不好,可是講出來叫人笑叫人哭都隨她的意。”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大漠的日子並不像滿目黃沙那樣看上去沒有盡頭。1976年,隨著撒哈拉政局變化,三毛和荷西移居到了沙漠對岸的加納利群島。

小島上,從小喜歡大海的荷西找了一份潛水的工作。

1979年,三毛父母飛到西班牙和他們一起過中秋,六年來他們第一次見到女婿本人。荷西見岳父岳母時,很有些緊張。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荷西初次見岳父岳母時的合影 >


在島上,父親聽到女婿誇三毛:“你的女兒是世界上最好的主婦。”親眼看到二女兒這匹黑羊終於過上了安穩的婚後生活,陳嗣慶多年懸著的心終於放下。

可生活就是充滿戲劇性,尤其對三毛而言。幾天後,三毛離島送父母回國,荷西繼續做潛水工作,但這一次,他卻一直沒有上岸。

三毛和父母接到消息,又匆匆趕回。父親安慰她:“人還沒找到,興許是迷失了方向,現在正在某個小島上。”

搜尋兩天,等來的結果是:荷西溺亡。

幸虧當時有父母陪在身邊,不然三毛很可能再次自殺。陳嗣慶夫婦不敢把三毛一個人留在西班牙。年底,他們帶著三毛回到臺灣。

如果說前半生父女“角力”的焦點在於,三毛能否過上正常的平穩的生活,那後半生,焦點似乎變成了“三毛會不會自殺”。

在父母近一年的陪伴下,傷心欲絕的三毛髮誓:絕不自殺。

此後幾年,三毛回臺兼任教職和寫書,就住在父母家。在外漂泊了近20年的三毛,與父母的接觸又多起來。

生死危機過去,父女間長久以來的“戰鬥”又浮出水面。

三毛每次寫好文章,都會拿給家裡人,尤其是父親看。

也許是出於對女兒的愛,父親為女兒“不再是那個沙漠裡光芒萬丈的女人”而遺憾。但三毛說:我寫不出假的情緒。

寫完《你是我特別的天使》,三毛對結構上的處理非常滿意,拿去給父親看,不想一盆冷水澆下來:我覺得不太好……

寫完《野火燒不盡》,又去問父親意見,父親說她:不通人情。還擔心她講話太真太重——公開說討厭應酬和電話,總有一天沒有一個朋友!

寫完一篇講述自己讀書寫作生涯的《夢裡不知身是客》,自己“喜歡得不得了”,但不想父親的反應並不熱烈,只是淡淡地說:和以前不太一樣了。

當時三毛剛完成《聯合報》贊助的中南美洲半年行,並將文章《萬水千山走遍》結集成書,還做環島演講,所到之處,大受歡迎。她不由得抱怨父親:“你挑剔我勝於編輯先生。”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三毛回臺後 >

不久,三毛弟弟過生日,全家人聚餐,父親又提到當日報上三毛剛發表的一篇文章:“根本看不懂!”

三毛心裡很委屈—— 全家那麼多漂亮人,為什麼你還是又注意到了穿一條牛仔褲的我? 你平時不看金庸,怎麼看得明白我寫的關於金庸的文章?

越想越悲憤,一向對長輩出言和遜的三毛回道:看不懂就算了!

看到三毛針鋒相對,全家僵住。父親一愣,接著說三毛“就是任性!”。三毛頭一低,不再說話,拼命喝葡萄酒。

那天吃完飯,三毛一氣之下不幫忙洗碗,也不照習慣陪父親聊天,而是穿上厚外套,丟下一句話:“去散步!”

沒理任何人,走了。在外面晃到大半夜,回家看到父親房裡的燈仍亮著,她也沒有像往常一樣去打招呼,而是直徑走進自己的房間。

母親到房間裡看她,她才終於流下眼淚:“我要走了,再也不寫作。”

後來她回憶這段往事:“這一生,丈夫欣賞我,朋友欣賞我,手足欣賞我,都解不開我心裡那個死結,因為我的父親……對我沒有信心……爸爸,對我來說,一生的悲哀,並不是要賺得全世界,而是要請你欣賞我。”

她已憑藉自己的勇氣和才華,贏得了許多人的愛,但內心深處,還是那個自閉在家,希望得到父親認可的小女孩。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此後,三毛選擇往返於加納利群島和臺灣。她說:父親個性極端正直、敏感、多愁、脆弱……父女之間是如此的相像……造成了一生相近又不能相處的矛盾。

“這場和父親一生一世的仗不肯妥協,不肯認輸,艱苦的打了又打。”

1983年4月8日,三毛在《聯合報》上發表了一篇《朝陽為誰升起》,講的是臺灣彰化自殺熱線“生命線”的故事。

那天上午,她在父母家睡到11點才醒。醒來時,父親已經外出上班。她看到了睡房門口的一張留條和當天的《聯合報》。

妹妹:

這是近年來,你寫出的最好的一篇文章,寫出了生命的真正意義,不說教,但不知不覺中說了一個大教。謙卑中顯出了無比的意義。我讀後深為感動,深為有這樣一枝小草而驕傲。不是為我自己,而是為整個宇宙的生命,感覺有了曙光和朝陽。草,雖燒不盡,但仍應呵護,不要踐踏。

父留

七二、四、八

三毛把信很快的讀了一遍,再慢讀了一遍,又哭了。她怕母親進來看到,將臉浸在冷水裡,直到眼淚和水分不清,才開始刷牙。

看到父親的信,三毛百感交集。“我的假想敵呢?他成了朋友,悄悄上班去了。”

等來父親肯定的三毛,寫了一篇《一生的戰役》。多年來請求父親認同的心結終於完成,在文章裡,她說:我不只是你的女兒,我要做我自己。

寫下這些文字的那一刻,她可能又變成了當年那個給自己改名的倔強小孩。在40歲時,她終於可以擺脫她所愛的父親的影響,開始為自己而活。

此後,她繼續出書、演講、做音樂,並終於在1986年放下荷西,徹底回臺灣定居,還在80年代末一個人回內地探親,打破自己“不碰影視圈”的規矩,籌備電影《滾滾紅塵》的劇本,甚至想出演劇中林青霞的閨蜜……

"

原創: 叉少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1943年3月,三毛出生於戰時的重慶。父親期待這個世界再也沒有戰爭,於是給了女兒一個“肩負和平的大使命”,將她取名為“陳懋平”。“懋”是家譜上的排行,她前面還有一個姐姐。

三毛父親陳嗣慶早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後來當上了律師,自律、固執、正直,是一位典型的知識分子。

雖然身為女孩,但三毛從來不玩布娃娃,也幾乎不跟別的孩子一起玩。兩歲時,家旁邊有一座荒墳,別的小孩都躲得遠遠的,但是她常常一個人跑過去玩泥巴。

一次過年,父親發現三毛最感興趣的是看大人殺羊。她從頭到尾觀察全過程,看完後不動聲色,臉上有一種滿意的表情。父親覺得她是一個冷淡的小孩。

5歲時,三毛和全家移居到了臺灣。

沒多久,三毛開始學習寫字,但怎麼都學不會“懋”字,“‘懋’實在是太難寫了!”於是她就自作主張把“懋”字去掉,改名“陳平”。父親拗不過她,不得不把三毛弟弟們名字中的“懋”也一併去掉。

陳嗣慶意識到,這個二女兒是個“不走尋常路”的主。

也是從那時起,這對父女就開始了一場“角力”。很多年後,已經功成名就的三毛將之稱為“一生的戰役”。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小時候的三毛 >


這麼有個性的孩子,上了學後,分分鐘感覺進了“集中營”。

三毛5歲半就上學,到了中考前兩年“地獄”般的日子來臨時,也不過9歲半。

每天清晨六點一刻開始早讀,深夜11點才能離開學校,回到家還要再演算100道算數題。睡覺的時間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才一闔上眼就該再起床去學校了”。

除了繁重的學業,還有體罰。做錯一題,就會被老師用竹教鞭抽打一下,如果不用竹教鞭,老師可能還會“捏人眼皮”,或者罰學生跑25圈。

這樣的日子,三毛成年後回憶起來仍心有餘悸:

“每天清晨,我總不想起床,被母親喊醒的時候,發覺又得面對同樣的另一天,心裡想的就是但願自己死去。”

看著她每天含淚吃早餐,母親只能勸她:忍耐這幾年,等你長大了才會是一個有用的人……

三毛髮現,那個永遠讓自己恐懼的女老師,經常穿著花襯衫、窄裙以及小腿背後有一條線的那種絲襪,還燙著捲曲的頭髮,帶著項鍊。

於是還在念小學的三毛認為:只要能忍下去,也許活到像老師那樣的20歲,就會很幸福了。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少女時期的三毛 >


她在作文裡寫:“想到二十歲是那麼的遙遠,我猜我是活不到穿絲襪的年紀就要死了,那麼漫長的等待,是一個沒有盡頭的隧道……”

沒想到老師把她的作文當堂念出來,大聲問:“你為什麼為了絲襪要長大?你沒有別的遠志嗎?陳平,你的二十歲難道只要塗口紅、打扮、穿漂亮衣服?各位同學,你們要不要學她?”

老師讓她重寫,她只能一邊哭一邊又寫道:將來長大要做一個好教師是我的志願。

但她最想說的其實是:“老師是不可能懂得的,懂得一支口紅並不只是代表一支口紅背後的那種意義。”

煎熬中,三毛終於完成中考。父親看榜回來,沒有發脾氣,只是很和藹地說:榜上沒有妹妹(父母對三毛的稱呼)的名字,我們念靜修女中也是一樣好的。

靜修女中不是重點中學,但是三毛很喜歡,因為裡面的老師都不凶。可沒幾天,陳嗣慶被通知去臺灣省立第一女子中學一趟。

回來後,他擦著汗對三毛說:“恭喜,恭喜!你要去念臺灣最好的省女中了。”——之前,三毛的聯考分數被算錯了。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少女時期的三毛 >


沒想到的是,這所重點中學,讓三毛遭遇了人生中第一個重大打擊。

初二時,三毛髮現數學老師總愛從課本後面的習題中出考題,於是她提前背下,結果一向數學不及格的她拿了100分。

老師懷疑三毛作弊,把她叫到辦公室,單獨出題。三毛沒有題目可以提前背,自然做不出來。老師拿起毛筆在三毛眼眶四周塗了兩個實心圓圈作為懲罰,還讓三毛在學校繞場一週。

別的孩子也會受體罰,但罰了就忘了,可三毛根本承受不了這種羞辱。

從那以後,她開始逃學。她常逃到公墓,在墓園裡靜靜讀書。從臺北的六張犁公墓、陳濟棠墓園,一路逃到陽明山公墓。那時的她覺得,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比和死人做伴更安全的事了。

不久,她被診斷患上了自閉症。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古靈精怪的三毛 >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14歲到20歲,是三毛漫長的休學時光。

期間,姐姐和弟弟們都還正常上學。姐姐算是學校裡的漂亮女孩子,弟弟們也都是乖寶寶,只有休學在家的三毛顯得格格不入。

每次聽到手足們在吃飯時談論學校裡的事情,她都拒絕上桌,躲在房裡不出來,非得母親把飯送到房間裡才肯吃。而有關她的話題也一度成為家裡的聊天禁忌。

她是家裡最敏感,也可能是最聰明的孩子,但也最沉默。

對於待在家裡的三毛來說,最怕的是父親下班。每天父親下班,進門後看到三毛的第一眼,必伴著一聲深深的嘆氣。

為此,每次聽到父親下班的聲音,三毛都會飛快地躲到睡房,避開父親。

“父親一生沒有打過我,但是他的忍耐,就彷彿在告訴我——你是一個讓父親傷心透頂的孩子。你是有罪的。”

她希望像姐姐和弟弟們那樣能讓父親開心,但她知道,自己做不到。

她終於崩潰了,人生中第一次嘗試自殺,被父母發現救了回來。

父母遵照醫生建議,把三毛送到美國人開的學校,學習插花、鋼琴、國畫,但她的病情並不見好轉。直到1960年,父母託朋友介紹她去一位年輕畫家那兒學西洋畫。

這位老師叫顧福生,時年25歲,是當時臺灣“五月畫會”的畫家,家裡海軍出身,40年代末從上海遷臺。

很久以後三毛這樣回憶第一次見到顧福生的情景:半生流逝後,才敢講出,初見恩師,一見鍾情,手裡提著一大堆東西都會嘩嘩掉下來。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年輕時的顧福生 >


但是當時自卑的她當然不敢說什麼,只是默默跟著老師學畫。

學西畫的基本功是畫素描,需要準備新鮮的饅頭用來擦掉炭筆的筆跡,每次三毛都緊張到要求母親提前三天就買好饅頭。

不久,顧福生髮現三毛的才華並不在繪畫上。當時三毛還喜歡寫作,在顧福生的鼓勵下,半年後,她完成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說《惑》。這是一篇意識流小說,講述的是不能與外界溝通的苦悶。

顧福生隨即把小說交給了自己的朋友白先勇:“我這裡有一位性情古怪的女學生,畫得一般,但你看看她的文字。”白先勇當時在主編一本很受文藝青年推崇的雜誌《現代文學》。

沒怎麼修改,這篇文章就被刊登出來。

沒多久,三毛在家附近看到了白先勇,才發現兩家其實住得很近。但是她沒敢上前打招呼,而是轉身跑了。

顧福生知道後問她:“後來呢?”三毛回答:“逃走了,嚇都嚇死了!根本顧不上招呼!”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年輕時的顧福生和白先勇 >


接觸了繪畫與文學的三毛漸漸開朗起來,開始迴歸正常生活,不久,她被臺灣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昀特許入學,到哲學系當旁聽生。

當時三毛的父親非常希望孩子們能夠“子承父業”——沒幾年,小兒子就已經被他訓練成了第一流的商票註冊專才,做事一絲不苟。他當然希望三毛可以同樣優秀。

可那時的三毛忙於初戀,狂追隔壁戲劇系大才子,且得失心極重。在苦戀兩年終於失戀後,她覺得再也沒法待在臺灣,於是不顧一切要獨自到歐洲療傷。

面對父親的期許,她滿是歉意:“我是家庭裡的一匹黑羊,混不進你們的白色中去。”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在歐洲,三毛這匹黑羊顯示出了蓬勃的生命力——她跟歧視亞洲人的外國舍管吵架、參加舞會、搭便車遊遍歐洲,同時也不忘給臺灣雜誌社投稿賺錢。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年輕時的三毛 >


在那裡,20多歲的她還碰到了一個叫荷西的西班牙高中生。

見了幾次面後,荷西對她說:你等我六年,四年大學,兩年兵役,然後我來娶你。當時在馬德里念大學的三毛看著比自己小8歲的荷西,以為這只是孩子氣的話,並沒有放在心上。

四年盡興的日子過完,三毛回到臺灣——她終於向父母妥協,像他們期待的那樣過平常人的安穩日子。

她進入臺灣文化大學當老師,還在學校裡找到一位德裔未婚夫。這位德國人也是老師,比三毛大十多歲,儒雅穩重,和三毛非常聊得來,兩人不久就談婚論嫁。

這也是她第一次跟父親在人生重大問題上達成共識。

她和未婚夫一起去印名片,特地囑咐店家要把兩人的名字排在一起。兩人還興高采烈地去採購婚禮用品。可就在結婚前夕,未婚夫心臟病發作,死在她懷裡。

多年後三毛說:“那盒名片直到今天也沒敢去拿。”未婚夫去世後,三毛沒法接受現實,悲傷過度的她服用了過量安眠藥,被發現時已經深度昏迷,所幸最後搶救過來。

父母陪著她一起流淚,三毛擦乾眼淚後,打算再次出逃。

1972年,三毛回到西班牙。此時荷西在南方的兵役還有一個月,聽說後特地讓妹妹聯繫上三毛,讓三毛一定在西班牙等他。三毛剛剛失去未婚夫,面對執著的荷西,反應並不積極。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荷西 >


不久,三毛讀到美國《國家地理》上關於撒哈拉沙漠的報道,非常震撼,打算獨自去撒哈拉旅行。荷西知道後,突然消失了一陣。

沒多久,三毛收到荷西從撒哈拉寄來的信,告訴她自己已在沙漠裡的一家磷礦公司申請到職位,三毛若想來,他會安排好一切。

三毛大為感動,匆匆給西班牙的朋友們留下一封信:走了,結婚去!

1973年,在西屬撒哈拉首府阿尤恩,沒有西裝和白婚紗,穿著便裝的三毛和荷西結婚了。沒有鮮花,三毛就隨手在帽子上裝飾了一把香菜,然後兩人手牽手在沙漠裡走了近一小時,在沙漠教堂裡舉行了儀式。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三毛結婚現場 >


至於臺灣那邊,三毛髮出的電報是在婚後才寄到父母家的。父親哭笑不得:收到時她已經結完婚了。我們全家在臺灣只有出去吃一頓飯,為北非的她祝福。

火速結婚的三毛,可能更多是為了父母開心。

“結婚,小半是為荷西情痴,大半仍是為了父母,至於我自己,本可以一輩子光棍下去,人的環境和追求並不只有那麼一條狹路,怎麼活,都是一場人生,不該在這件事上談成敗,論英雄。”

但她很幸運,為父母開心結的婚,卻遇到了荷西。而婚後生活更是激發了她的寫作潛能。

在大漠的日子,她攤開紙,寫下了著名的撒哈拉系列的第一篇文章——《中國飯店》,登在了《聯合報》上。

第一篇文章發表,父母看後覺得自己中了彩票頭獎,因為從文章中發現從沒見過面的外國女婿對女兒還不錯。看到父母高興,三毛接著又向他們“報告”了一篇《結婚記》,他們看後不斷催促女兒再寫。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三毛與荷西在撒哈拉沙漠 >


在父母的期待下,三毛寫出了整整一本《撒哈拉的故事》,艱苦的沙漠生活被她描寫得妙趣橫生。

出乎三毛意料的是,不但父母高興,讀者也很買賬。70年代的臺灣掀起了一股“三毛熱”,此後20年長盛不衰。在相對閉塞的年代,久居東方小島上的人們都被北非沙漠裡的奇觀吸引。

《撒哈拉的故事》出版後,三毛開始計劃出新書。當時她的中篇《五月花》已完稿,手上還有個短篇準備著手創作。

同一時間,父親把三毛髮表的文章剪報都一一留好,而母親則著急寫信問三毛:

“下本書是要叫什麼,……是《啞奴》還是《哭泣的駱駝》……這麼高興的事情,怎麼也不操點心,盡往家人身上推,萬一代做了主,定了書名,二小姐(指三毛)不同意,還會寫信回來發脾氣,做父母的實在為難極了。”

其實並非三毛不上心,此時的她即使已擁有眾多粉絲,但仍然覺得寫稿乃是向父母報帳,自己倒是沒什麼喜悅。

“本來是為父母出的(書),既然說那是高興的事,那麼請他們全權分享這份喜悅吧。”

三毛不覺得喜悅,但至少欣慰。父親應該不會再看到自己就嘆氣了。

陳嗣慶還曾撰文回憶三毛出書的情景:

“三毛後來怎麼敢用中文去投稿只有天曉得。她的別字在各報社都很出名,她也不害羞,居然去獎勵編輯朋友,說:‘改一錯字,給一元臺幣,謝謝!’她的西班牙文不好,可是講出來叫人笑叫人哭都隨她的意。”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大漠的日子並不像滿目黃沙那樣看上去沒有盡頭。1976年,隨著撒哈拉政局變化,三毛和荷西移居到了沙漠對岸的加納利群島。

小島上,從小喜歡大海的荷西找了一份潛水的工作。

1979年,三毛父母飛到西班牙和他們一起過中秋,六年來他們第一次見到女婿本人。荷西見岳父岳母時,很有些緊張。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荷西初次見岳父岳母時的合影 >


在島上,父親聽到女婿誇三毛:“你的女兒是世界上最好的主婦。”親眼看到二女兒這匹黑羊終於過上了安穩的婚後生活,陳嗣慶多年懸著的心終於放下。

可生活就是充滿戲劇性,尤其對三毛而言。幾天後,三毛離島送父母回國,荷西繼續做潛水工作,但這一次,他卻一直沒有上岸。

三毛和父母接到消息,又匆匆趕回。父親安慰她:“人還沒找到,興許是迷失了方向,現在正在某個小島上。”

搜尋兩天,等來的結果是:荷西溺亡。

幸虧當時有父母陪在身邊,不然三毛很可能再次自殺。陳嗣慶夫婦不敢把三毛一個人留在西班牙。年底,他們帶著三毛回到臺灣。

如果說前半生父女“角力”的焦點在於,三毛能否過上正常的平穩的生活,那後半生,焦點似乎變成了“三毛會不會自殺”。

在父母近一年的陪伴下,傷心欲絕的三毛髮誓:絕不自殺。

此後幾年,三毛回臺兼任教職和寫書,就住在父母家。在外漂泊了近20年的三毛,與父母的接觸又多起來。

生死危機過去,父女間長久以來的“戰鬥”又浮出水面。

三毛每次寫好文章,都會拿給家裡人,尤其是父親看。

也許是出於對女兒的愛,父親為女兒“不再是那個沙漠裡光芒萬丈的女人”而遺憾。但三毛說:我寫不出假的情緒。

寫完《你是我特別的天使》,三毛對結構上的處理非常滿意,拿去給父親看,不想一盆冷水澆下來:我覺得不太好……

寫完《野火燒不盡》,又去問父親意見,父親說她:不通人情。還擔心她講話太真太重——公開說討厭應酬和電話,總有一天沒有一個朋友!

寫完一篇講述自己讀書寫作生涯的《夢裡不知身是客》,自己“喜歡得不得了”,但不想父親的反應並不熱烈,只是淡淡地說:和以前不太一樣了。

當時三毛剛完成《聯合報》贊助的中南美洲半年行,並將文章《萬水千山走遍》結集成書,還做環島演講,所到之處,大受歡迎。她不由得抱怨父親:“你挑剔我勝於編輯先生。”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三毛回臺後 >

不久,三毛弟弟過生日,全家人聚餐,父親又提到當日報上三毛剛發表的一篇文章:“根本看不懂!”

三毛心裡很委屈—— 全家那麼多漂亮人,為什麼你還是又注意到了穿一條牛仔褲的我? 你平時不看金庸,怎麼看得明白我寫的關於金庸的文章?

越想越悲憤,一向對長輩出言和遜的三毛回道:看不懂就算了!

看到三毛針鋒相對,全家僵住。父親一愣,接著說三毛“就是任性!”。三毛頭一低,不再說話,拼命喝葡萄酒。

那天吃完飯,三毛一氣之下不幫忙洗碗,也不照習慣陪父親聊天,而是穿上厚外套,丟下一句話:“去散步!”

沒理任何人,走了。在外面晃到大半夜,回家看到父親房裡的燈仍亮著,她也沒有像往常一樣去打招呼,而是直徑走進自己的房間。

母親到房間裡看她,她才終於流下眼淚:“我要走了,再也不寫作。”

後來她回憶這段往事:“這一生,丈夫欣賞我,朋友欣賞我,手足欣賞我,都解不開我心裡那個死結,因為我的父親……對我沒有信心……爸爸,對我來說,一生的悲哀,並不是要賺得全世界,而是要請你欣賞我。”

她已憑藉自己的勇氣和才華,贏得了許多人的愛,但內心深處,還是那個自閉在家,希望得到父親認可的小女孩。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此後,三毛選擇往返於加納利群島和臺灣。她說:父親個性極端正直、敏感、多愁、脆弱……父女之間是如此的相像……造成了一生相近又不能相處的矛盾。

“這場和父親一生一世的仗不肯妥協,不肯認輸,艱苦的打了又打。”

1983年4月8日,三毛在《聯合報》上發表了一篇《朝陽為誰升起》,講的是臺灣彰化自殺熱線“生命線”的故事。

那天上午,她在父母家睡到11點才醒。醒來時,父親已經外出上班。她看到了睡房門口的一張留條和當天的《聯合報》。

妹妹:

這是近年來,你寫出的最好的一篇文章,寫出了生命的真正意義,不說教,但不知不覺中說了一個大教。謙卑中顯出了無比的意義。我讀後深為感動,深為有這樣一枝小草而驕傲。不是為我自己,而是為整個宇宙的生命,感覺有了曙光和朝陽。草,雖燒不盡,但仍應呵護,不要踐踏。

父留

七二、四、八

三毛把信很快的讀了一遍,再慢讀了一遍,又哭了。她怕母親進來看到,將臉浸在冷水裡,直到眼淚和水分不清,才開始刷牙。

看到父親的信,三毛百感交集。“我的假想敵呢?他成了朋友,悄悄上班去了。”

等來父親肯定的三毛,寫了一篇《一生的戰役》。多年來請求父親認同的心結終於完成,在文章裡,她說:我不只是你的女兒,我要做我自己。

寫下這些文字的那一刻,她可能又變成了當年那個給自己改名的倔強小孩。在40歲時,她終於可以擺脫她所愛的父親的影響,開始為自己而活。

此後,她繼續出書、演講、做音樂,並終於在1986年放下荷西,徹底回臺灣定居,還在80年代末一個人回內地探親,打破自己“不碰影視圈”的規矩,籌備電影《滾滾紅塵》的劇本,甚至想出演劇中林青霞的閨蜜……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齊豫、三毛、潘越雲製作專輯《回聲》 >


在成都,有記者問她,現在最看重的創作是什麼?她回答:我現在不太寫作,最看重的創作是“生活”。

哪怕在父親面前,她也不再需要用寫作來證明自己。

她認為可以做所有自己喜歡的事情,甚至是死亡。她曾經為了父母承諾:絕不自殺,但她逐漸認為,那也是可以去嘗試的,只要那是自己自由意志選擇的結果。

長久以來,三毛承受著精神疾病和身體疾病的折磨,少年時的自閉一直或多或少影響著她,身上也大小毛病不斷,“(父親)甚至連不算健康的體質,都遺傳了給我”。

90年代初,她因為老毛病子宮內膜肥厚住院。而在此之前不久,她剛剛錯失金馬獎最佳編劇獎。《滾滾紅塵》一共有12項提名,最後,導演、女主角、女配角、攝影全部獲獎,但卻沒有最佳編劇。許多知道她為這部電影付出了無數心血的老友,都為她鳴不平。

儘管三毛給朋友寫信說自己對這件事看得很淡,但仍有不少人一廂情願地覺得這影響到了她的狀態。

"

原創: 叉少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1943年3月,三毛出生於戰時的重慶。父親期待這個世界再也沒有戰爭,於是給了女兒一個“肩負和平的大使命”,將她取名為“陳懋平”。“懋”是家譜上的排行,她前面還有一個姐姐。

三毛父親陳嗣慶早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後來當上了律師,自律、固執、正直,是一位典型的知識分子。

雖然身為女孩,但三毛從來不玩布娃娃,也幾乎不跟別的孩子一起玩。兩歲時,家旁邊有一座荒墳,別的小孩都躲得遠遠的,但是她常常一個人跑過去玩泥巴。

一次過年,父親發現三毛最感興趣的是看大人殺羊。她從頭到尾觀察全過程,看完後不動聲色,臉上有一種滿意的表情。父親覺得她是一個冷淡的小孩。

5歲時,三毛和全家移居到了臺灣。

沒多久,三毛開始學習寫字,但怎麼都學不會“懋”字,“‘懋’實在是太難寫了!”於是她就自作主張把“懋”字去掉,改名“陳平”。父親拗不過她,不得不把三毛弟弟們名字中的“懋”也一併去掉。

陳嗣慶意識到,這個二女兒是個“不走尋常路”的主。

也是從那時起,這對父女就開始了一場“角力”。很多年後,已經功成名就的三毛將之稱為“一生的戰役”。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小時候的三毛 >


這麼有個性的孩子,上了學後,分分鐘感覺進了“集中營”。

三毛5歲半就上學,到了中考前兩年“地獄”般的日子來臨時,也不過9歲半。

每天清晨六點一刻開始早讀,深夜11點才能離開學校,回到家還要再演算100道算數題。睡覺的時間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才一闔上眼就該再起床去學校了”。

除了繁重的學業,還有體罰。做錯一題,就會被老師用竹教鞭抽打一下,如果不用竹教鞭,老師可能還會“捏人眼皮”,或者罰學生跑25圈。

這樣的日子,三毛成年後回憶起來仍心有餘悸:

“每天清晨,我總不想起床,被母親喊醒的時候,發覺又得面對同樣的另一天,心裡想的就是但願自己死去。”

看著她每天含淚吃早餐,母親只能勸她:忍耐這幾年,等你長大了才會是一個有用的人……

三毛髮現,那個永遠讓自己恐懼的女老師,經常穿著花襯衫、窄裙以及小腿背後有一條線的那種絲襪,還燙著捲曲的頭髮,帶著項鍊。

於是還在念小學的三毛認為:只要能忍下去,也許活到像老師那樣的20歲,就會很幸福了。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少女時期的三毛 >


她在作文裡寫:“想到二十歲是那麼的遙遠,我猜我是活不到穿絲襪的年紀就要死了,那麼漫長的等待,是一個沒有盡頭的隧道……”

沒想到老師把她的作文當堂念出來,大聲問:“你為什麼為了絲襪要長大?你沒有別的遠志嗎?陳平,你的二十歲難道只要塗口紅、打扮、穿漂亮衣服?各位同學,你們要不要學她?”

老師讓她重寫,她只能一邊哭一邊又寫道:將來長大要做一個好教師是我的志願。

但她最想說的其實是:“老師是不可能懂得的,懂得一支口紅並不只是代表一支口紅背後的那種意義。”

煎熬中,三毛終於完成中考。父親看榜回來,沒有發脾氣,只是很和藹地說:榜上沒有妹妹(父母對三毛的稱呼)的名字,我們念靜修女中也是一樣好的。

靜修女中不是重點中學,但是三毛很喜歡,因為裡面的老師都不凶。可沒幾天,陳嗣慶被通知去臺灣省立第一女子中學一趟。

回來後,他擦著汗對三毛說:“恭喜,恭喜!你要去念臺灣最好的省女中了。”——之前,三毛的聯考分數被算錯了。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少女時期的三毛 >


沒想到的是,這所重點中學,讓三毛遭遇了人生中第一個重大打擊。

初二時,三毛髮現數學老師總愛從課本後面的習題中出考題,於是她提前背下,結果一向數學不及格的她拿了100分。

老師懷疑三毛作弊,把她叫到辦公室,單獨出題。三毛沒有題目可以提前背,自然做不出來。老師拿起毛筆在三毛眼眶四周塗了兩個實心圓圈作為懲罰,還讓三毛在學校繞場一週。

別的孩子也會受體罰,但罰了就忘了,可三毛根本承受不了這種羞辱。

從那以後,她開始逃學。她常逃到公墓,在墓園裡靜靜讀書。從臺北的六張犁公墓、陳濟棠墓園,一路逃到陽明山公墓。那時的她覺得,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比和死人做伴更安全的事了。

不久,她被診斷患上了自閉症。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古靈精怪的三毛 >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14歲到20歲,是三毛漫長的休學時光。

期間,姐姐和弟弟們都還正常上學。姐姐算是學校裡的漂亮女孩子,弟弟們也都是乖寶寶,只有休學在家的三毛顯得格格不入。

每次聽到手足們在吃飯時談論學校裡的事情,她都拒絕上桌,躲在房裡不出來,非得母親把飯送到房間裡才肯吃。而有關她的話題也一度成為家裡的聊天禁忌。

她是家裡最敏感,也可能是最聰明的孩子,但也最沉默。

對於待在家裡的三毛來說,最怕的是父親下班。每天父親下班,進門後看到三毛的第一眼,必伴著一聲深深的嘆氣。

為此,每次聽到父親下班的聲音,三毛都會飛快地躲到睡房,避開父親。

“父親一生沒有打過我,但是他的忍耐,就彷彿在告訴我——你是一個讓父親傷心透頂的孩子。你是有罪的。”

她希望像姐姐和弟弟們那樣能讓父親開心,但她知道,自己做不到。

她終於崩潰了,人生中第一次嘗試自殺,被父母發現救了回來。

父母遵照醫生建議,把三毛送到美國人開的學校,學習插花、鋼琴、國畫,但她的病情並不見好轉。直到1960年,父母託朋友介紹她去一位年輕畫家那兒學西洋畫。

這位老師叫顧福生,時年25歲,是當時臺灣“五月畫會”的畫家,家裡海軍出身,40年代末從上海遷臺。

很久以後三毛這樣回憶第一次見到顧福生的情景:半生流逝後,才敢講出,初見恩師,一見鍾情,手裡提著一大堆東西都會嘩嘩掉下來。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年輕時的顧福生 >


但是當時自卑的她當然不敢說什麼,只是默默跟著老師學畫。

學西畫的基本功是畫素描,需要準備新鮮的饅頭用來擦掉炭筆的筆跡,每次三毛都緊張到要求母親提前三天就買好饅頭。

不久,顧福生髮現三毛的才華並不在繪畫上。當時三毛還喜歡寫作,在顧福生的鼓勵下,半年後,她完成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說《惑》。這是一篇意識流小說,講述的是不能與外界溝通的苦悶。

顧福生隨即把小說交給了自己的朋友白先勇:“我這裡有一位性情古怪的女學生,畫得一般,但你看看她的文字。”白先勇當時在主編一本很受文藝青年推崇的雜誌《現代文學》。

沒怎麼修改,這篇文章就被刊登出來。

沒多久,三毛在家附近看到了白先勇,才發現兩家其實住得很近。但是她沒敢上前打招呼,而是轉身跑了。

顧福生知道後問她:“後來呢?”三毛回答:“逃走了,嚇都嚇死了!根本顧不上招呼!”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年輕時的顧福生和白先勇 >


接觸了繪畫與文學的三毛漸漸開朗起來,開始迴歸正常生活,不久,她被臺灣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昀特許入學,到哲學系當旁聽生。

當時三毛的父親非常希望孩子們能夠“子承父業”——沒幾年,小兒子就已經被他訓練成了第一流的商票註冊專才,做事一絲不苟。他當然希望三毛可以同樣優秀。

可那時的三毛忙於初戀,狂追隔壁戲劇系大才子,且得失心極重。在苦戀兩年終於失戀後,她覺得再也沒法待在臺灣,於是不顧一切要獨自到歐洲療傷。

面對父親的期許,她滿是歉意:“我是家庭裡的一匹黑羊,混不進你們的白色中去。”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在歐洲,三毛這匹黑羊顯示出了蓬勃的生命力——她跟歧視亞洲人的外國舍管吵架、參加舞會、搭便車遊遍歐洲,同時也不忘給臺灣雜誌社投稿賺錢。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年輕時的三毛 >


在那裡,20多歲的她還碰到了一個叫荷西的西班牙高中生。

見了幾次面後,荷西對她說:你等我六年,四年大學,兩年兵役,然後我來娶你。當時在馬德里念大學的三毛看著比自己小8歲的荷西,以為這只是孩子氣的話,並沒有放在心上。

四年盡興的日子過完,三毛回到臺灣——她終於向父母妥協,像他們期待的那樣過平常人的安穩日子。

她進入臺灣文化大學當老師,還在學校裡找到一位德裔未婚夫。這位德國人也是老師,比三毛大十多歲,儒雅穩重,和三毛非常聊得來,兩人不久就談婚論嫁。

這也是她第一次跟父親在人生重大問題上達成共識。

她和未婚夫一起去印名片,特地囑咐店家要把兩人的名字排在一起。兩人還興高采烈地去採購婚禮用品。可就在結婚前夕,未婚夫心臟病發作,死在她懷裡。

多年後三毛說:“那盒名片直到今天也沒敢去拿。”未婚夫去世後,三毛沒法接受現實,悲傷過度的她服用了過量安眠藥,被發現時已經深度昏迷,所幸最後搶救過來。

父母陪著她一起流淚,三毛擦乾眼淚後,打算再次出逃。

1972年,三毛回到西班牙。此時荷西在南方的兵役還有一個月,聽說後特地讓妹妹聯繫上三毛,讓三毛一定在西班牙等他。三毛剛剛失去未婚夫,面對執著的荷西,反應並不積極。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荷西 >


不久,三毛讀到美國《國家地理》上關於撒哈拉沙漠的報道,非常震撼,打算獨自去撒哈拉旅行。荷西知道後,突然消失了一陣。

沒多久,三毛收到荷西從撒哈拉寄來的信,告訴她自己已在沙漠裡的一家磷礦公司申請到職位,三毛若想來,他會安排好一切。

三毛大為感動,匆匆給西班牙的朋友們留下一封信:走了,結婚去!

1973年,在西屬撒哈拉首府阿尤恩,沒有西裝和白婚紗,穿著便裝的三毛和荷西結婚了。沒有鮮花,三毛就隨手在帽子上裝飾了一把香菜,然後兩人手牽手在沙漠裡走了近一小時,在沙漠教堂裡舉行了儀式。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三毛結婚現場 >


至於臺灣那邊,三毛髮出的電報是在婚後才寄到父母家的。父親哭笑不得:收到時她已經結完婚了。我們全家在臺灣只有出去吃一頓飯,為北非的她祝福。

火速結婚的三毛,可能更多是為了父母開心。

“結婚,小半是為荷西情痴,大半仍是為了父母,至於我自己,本可以一輩子光棍下去,人的環境和追求並不只有那麼一條狹路,怎麼活,都是一場人生,不該在這件事上談成敗,論英雄。”

但她很幸運,為父母開心結的婚,卻遇到了荷西。而婚後生活更是激發了她的寫作潛能。

在大漠的日子,她攤開紙,寫下了著名的撒哈拉系列的第一篇文章——《中國飯店》,登在了《聯合報》上。

第一篇文章發表,父母看後覺得自己中了彩票頭獎,因為從文章中發現從沒見過面的外國女婿對女兒還不錯。看到父母高興,三毛接著又向他們“報告”了一篇《結婚記》,他們看後不斷催促女兒再寫。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三毛與荷西在撒哈拉沙漠 >


在父母的期待下,三毛寫出了整整一本《撒哈拉的故事》,艱苦的沙漠生活被她描寫得妙趣橫生。

出乎三毛意料的是,不但父母高興,讀者也很買賬。70年代的臺灣掀起了一股“三毛熱”,此後20年長盛不衰。在相對閉塞的年代,久居東方小島上的人們都被北非沙漠裡的奇觀吸引。

《撒哈拉的故事》出版後,三毛開始計劃出新書。當時她的中篇《五月花》已完稿,手上還有個短篇準備著手創作。

同一時間,父親把三毛髮表的文章剪報都一一留好,而母親則著急寫信問三毛:

“下本書是要叫什麼,……是《啞奴》還是《哭泣的駱駝》……這麼高興的事情,怎麼也不操點心,盡往家人身上推,萬一代做了主,定了書名,二小姐(指三毛)不同意,還會寫信回來發脾氣,做父母的實在為難極了。”

其實並非三毛不上心,此時的她即使已擁有眾多粉絲,但仍然覺得寫稿乃是向父母報帳,自己倒是沒什麼喜悅。

“本來是為父母出的(書),既然說那是高興的事,那麼請他們全權分享這份喜悅吧。”

三毛不覺得喜悅,但至少欣慰。父親應該不會再看到自己就嘆氣了。

陳嗣慶還曾撰文回憶三毛出書的情景:

“三毛後來怎麼敢用中文去投稿只有天曉得。她的別字在各報社都很出名,她也不害羞,居然去獎勵編輯朋友,說:‘改一錯字,給一元臺幣,謝謝!’她的西班牙文不好,可是講出來叫人笑叫人哭都隨她的意。”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大漠的日子並不像滿目黃沙那樣看上去沒有盡頭。1976年,隨著撒哈拉政局變化,三毛和荷西移居到了沙漠對岸的加納利群島。

小島上,從小喜歡大海的荷西找了一份潛水的工作。

1979年,三毛父母飛到西班牙和他們一起過中秋,六年來他們第一次見到女婿本人。荷西見岳父岳母時,很有些緊張。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荷西初次見岳父岳母時的合影 >


在島上,父親聽到女婿誇三毛:“你的女兒是世界上最好的主婦。”親眼看到二女兒這匹黑羊終於過上了安穩的婚後生活,陳嗣慶多年懸著的心終於放下。

可生活就是充滿戲劇性,尤其對三毛而言。幾天後,三毛離島送父母回國,荷西繼續做潛水工作,但這一次,他卻一直沒有上岸。

三毛和父母接到消息,又匆匆趕回。父親安慰她:“人還沒找到,興許是迷失了方向,現在正在某個小島上。”

搜尋兩天,等來的結果是:荷西溺亡。

幸虧當時有父母陪在身邊,不然三毛很可能再次自殺。陳嗣慶夫婦不敢把三毛一個人留在西班牙。年底,他們帶著三毛回到臺灣。

如果說前半生父女“角力”的焦點在於,三毛能否過上正常的平穩的生活,那後半生,焦點似乎變成了“三毛會不會自殺”。

在父母近一年的陪伴下,傷心欲絕的三毛髮誓:絕不自殺。

此後幾年,三毛回臺兼任教職和寫書,就住在父母家。在外漂泊了近20年的三毛,與父母的接觸又多起來。

生死危機過去,父女間長久以來的“戰鬥”又浮出水面。

三毛每次寫好文章,都會拿給家裡人,尤其是父親看。

也許是出於對女兒的愛,父親為女兒“不再是那個沙漠裡光芒萬丈的女人”而遺憾。但三毛說:我寫不出假的情緒。

寫完《你是我特別的天使》,三毛對結構上的處理非常滿意,拿去給父親看,不想一盆冷水澆下來:我覺得不太好……

寫完《野火燒不盡》,又去問父親意見,父親說她:不通人情。還擔心她講話太真太重——公開說討厭應酬和電話,總有一天沒有一個朋友!

寫完一篇講述自己讀書寫作生涯的《夢裡不知身是客》,自己“喜歡得不得了”,但不想父親的反應並不熱烈,只是淡淡地說:和以前不太一樣了。

當時三毛剛完成《聯合報》贊助的中南美洲半年行,並將文章《萬水千山走遍》結集成書,還做環島演講,所到之處,大受歡迎。她不由得抱怨父親:“你挑剔我勝於編輯先生。”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三毛回臺後 >

不久,三毛弟弟過生日,全家人聚餐,父親又提到當日報上三毛剛發表的一篇文章:“根本看不懂!”

三毛心裡很委屈—— 全家那麼多漂亮人,為什麼你還是又注意到了穿一條牛仔褲的我? 你平時不看金庸,怎麼看得明白我寫的關於金庸的文章?

越想越悲憤,一向對長輩出言和遜的三毛回道:看不懂就算了!

看到三毛針鋒相對,全家僵住。父親一愣,接著說三毛“就是任性!”。三毛頭一低,不再說話,拼命喝葡萄酒。

那天吃完飯,三毛一氣之下不幫忙洗碗,也不照習慣陪父親聊天,而是穿上厚外套,丟下一句話:“去散步!”

沒理任何人,走了。在外面晃到大半夜,回家看到父親房裡的燈仍亮著,她也沒有像往常一樣去打招呼,而是直徑走進自己的房間。

母親到房間裡看她,她才終於流下眼淚:“我要走了,再也不寫作。”

後來她回憶這段往事:“這一生,丈夫欣賞我,朋友欣賞我,手足欣賞我,都解不開我心裡那個死結,因為我的父親……對我沒有信心……爸爸,對我來說,一生的悲哀,並不是要賺得全世界,而是要請你欣賞我。”

她已憑藉自己的勇氣和才華,贏得了許多人的愛,但內心深處,還是那個自閉在家,希望得到父親認可的小女孩。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此後,三毛選擇往返於加納利群島和臺灣。她說:父親個性極端正直、敏感、多愁、脆弱……父女之間是如此的相像……造成了一生相近又不能相處的矛盾。

“這場和父親一生一世的仗不肯妥協,不肯認輸,艱苦的打了又打。”

1983年4月8日,三毛在《聯合報》上發表了一篇《朝陽為誰升起》,講的是臺灣彰化自殺熱線“生命線”的故事。

那天上午,她在父母家睡到11點才醒。醒來時,父親已經外出上班。她看到了睡房門口的一張留條和當天的《聯合報》。

妹妹:

這是近年來,你寫出的最好的一篇文章,寫出了生命的真正意義,不說教,但不知不覺中說了一個大教。謙卑中顯出了無比的意義。我讀後深為感動,深為有這樣一枝小草而驕傲。不是為我自己,而是為整個宇宙的生命,感覺有了曙光和朝陽。草,雖燒不盡,但仍應呵護,不要踐踏。

父留

七二、四、八

三毛把信很快的讀了一遍,再慢讀了一遍,又哭了。她怕母親進來看到,將臉浸在冷水裡,直到眼淚和水分不清,才開始刷牙。

看到父親的信,三毛百感交集。“我的假想敵呢?他成了朋友,悄悄上班去了。”

等來父親肯定的三毛,寫了一篇《一生的戰役》。多年來請求父親認同的心結終於完成,在文章裡,她說:我不只是你的女兒,我要做我自己。

寫下這些文字的那一刻,她可能又變成了當年那個給自己改名的倔強小孩。在40歲時,她終於可以擺脫她所愛的父親的影響,開始為自己而活。

此後,她繼續出書、演講、做音樂,並終於在1986年放下荷西,徹底回臺灣定居,還在80年代末一個人回內地探親,打破自己“不碰影視圈”的規矩,籌備電影《滾滾紅塵》的劇本,甚至想出演劇中林青霞的閨蜜……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齊豫、三毛、潘越雲製作專輯《回聲》 >


在成都,有記者問她,現在最看重的創作是什麼?她回答:我現在不太寫作,最看重的創作是“生活”。

哪怕在父親面前,她也不再需要用寫作來證明自己。

她認為可以做所有自己喜歡的事情,甚至是死亡。她曾經為了父母承諾:絕不自殺,但她逐漸認為,那也是可以去嘗試的,只要那是自己自由意志選擇的結果。

長久以來,三毛承受著精神疾病和身體疾病的折磨,少年時的自閉一直或多或少影響著她,身上也大小毛病不斷,“(父親)甚至連不算健康的體質,都遺傳了給我”。

90年代初,她因為老毛病子宮內膜肥厚住院。而在此之前不久,她剛剛錯失金馬獎最佳編劇獎。《滾滾紅塵》一共有12項提名,最後,導演、女主角、女配角、攝影全部獲獎,但卻沒有最佳編劇。許多知道她為這部電影付出了無數心血的老友,都為她鳴不平。

儘管三毛給朋友寫信說自己對這件事看得很淡,但仍有不少人一廂情願地覺得這影響到了她的狀態。

三毛:萬水千山走遍,不過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 三毛、秦漢、林青霞在金馬獎上 >


各種機緣,讓三毛在1991年1月4日選擇了自殺。在醫院衛生間,她用兒時心心念唸的絲襪上吊,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時年48歲。

三毛自殺前,還是有些放不下父母。她愛看《紅樓夢》,多次用裡面的“好了歌”暗示,請他們做好心理準備。

父親明白了,對她說:“你人未老,卻比我們在境界上快跑了一步。山到絕頂雪成峰,平兒,你何苦要那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但此時的三毛已經不用再為父親高興而做什麼,她最終忠於了自己的選擇。

三毛去世後,父親撰文懷念:女兒常說,生命不在於長短,而在於是否痛快的活過。她確實掌握住人生的意義而生活。

也許作為一個父親,他很慶幸,自己的女兒曾經真正活過。

只是,對三毛來說,活過的代價太大了。

部分參考資料:

《蝴蝶的顏色》 三毛

《一生的戰役》 三毛

《結婚記》 三毛

《鬧學記》序言一 陳嗣慶

-

END

-

PS. 哈嘍~大家好,我是叉少。

叉燒往事,專注於發掘舊時光中的閃光時刻。這裡寫的都是跟時間有關的故事。時光是個魔術師,當年看似無關緊要的事,卻在冥冥之中決定著歷史和人生走向。

看了這些故事,都像是看了一場電影。

關注公眾號【叉燒往事】(ID : chashaows)公眾號對話框回覆【大哥】可提取文章:《背叛大哥的日子:拍片不為藝謀,電影再無凱歌》。這篇文章120萬人已讀,我覺得你不能錯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