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季,撒哈拉,跟著三毛去流浪


畢業季,撒哈拉,跟著三毛去流浪

知道撒哈拉,是小時候從三毛的流浪小說裡開始的,直到老了才有機會去走一走撒哈拉,5年前去了撒哈拉東,現在去了撒哈拉西,估計駱駝才能去撒哈拉中。

西邊的撒哈拉是紅色的

畢業季,撒哈拉,跟著三毛去流浪

從阿伊特·本·哈度村一直向西,便是要進入撒哈拉沙漠了,難得有幾個谷地椰林小綠洲,那是柏柏爾人聚集的村落,晝夜的巨大溫差,讓這裡的椰棗含糖量高,特別出名。據說柏柏爾人婦女在生產的時候,會吃幾顆上好的椰棗,以便補充體力。

畢業季,撒哈拉,跟著三毛去流浪

沿途開始荒蕪起來,阿特拉斯山阻隔了大西洋的寒流和潮溼的空氣,讓這片非洲北部終年炎熱少雨,“撒哈拉”這個名稱是從當地遊牧民族的語言引入的,就是“沙漠”的意思。雖然撒哈拉沙漠大如美國國土,但是它的居民估計只有250萬,每平方公里還不到0.4人。在尚未完全沙漠化的邊緣地帶,當地人會像我們新疆的戈壁地區一樣,打許多坎兒井,這一堆堆隆起的沙堆,下面就是取水的井洞,但是據說,水已經越來越少。

畢業季,撒哈拉,跟著三毛去流浪

沙漠的深處有一個古堡,不知是古堡改成酒店,還是酒店建成古堡模樣,土黃色的建築圍成一圈,晚上就住這裡,房間門前還有一個難得的沙漠泳池。酒店泳池不稀罕,水才珍貴。

畢業季,撒哈拉,跟著三毛去流浪

沙漠酒店被漫漫黃沙包圍,出門就是起伏的沙丘,天還沒有黑,一隊青年坐在深褐色的沙丘上,頂著藍天,白雲在他們頭頂流浪。

畢業季,撒哈拉,跟著三毛去流浪

一支支駝隊開始返回,夕陽沉落後,餘光灑到沙丘上,慢慢開始泛出沙漠的本色,原來在一片浩瀚的黃沙包圍中,這一處的沙漠是紫紅色的,在藍天還沒有退色的時候,別樣的耀眼。記得5年前去的埃及東撒哈拉,一望無際的白沙漠。

畢業季,撒哈拉,跟著三毛去流浪

手機APP測了一下銀河升起的時間,半夜兩點鐘起來,5月的沙漠不冷不熱,湊巧也沒有風,少量的雲很低的飄過,星空深邃璀璨,可惜幾個帳篷裡的人早早地睡了,沒有燈光從裡面透出來,照不亮前景。

畢業季,撒哈拉,跟著三毛去流浪

坐在高高的沙丘上,向前,向後,向四面八方望去,到處都是閃爍的星星,黑夜是一面魔鏡,將浩瀚的沙漠倒影到了夜空,點點星辰仿若鑽石沙粒,駝隊一定是穿越這銀河的沙漠之舟,我們來到這無邊的撒哈拉,就像是空夜劃過的一顆流星。

畢業季,撒哈拉,跟著三毛去流浪

三毛說:“很多年以後,如果你偶爾想起了消失的我,我也偶然想起了你,我們去看星星。你會發現滿天的星星都在向你笑,好像鈴鐺一樣。”眼神和星光的交匯,彷彿靈魂與造物主的交流,會讓人懷疑坐在這裡,也許真的能感應到神靈!

三毛為什麼會來撒哈拉

畢業季,撒哈拉,跟著三毛去流浪

沙漠沒有高山,太陽會出來很早也很快,拍完星空差不多摸黑就要上駱駝,迎著天際的微光,深一腳淺一腳有些顛簸,領駝員說:要順著駱駝起伏的節奏調整身姿,就不會很累了。

畢業季,撒哈拉,跟著三毛去流浪

領駝員倒是累了,一屁股坐在沙丘上,我們要等到太陽升起來的那一刻拍照片。浩瀚的沙漠空無一人,駝隊有些孤獨。

畢業季,撒哈拉,跟著三毛去流浪

太陽從沙漠地平線噴薄而出的時候,我想起了三毛,巧的是,她還是我們浙江老鄉,生於重慶,1948年隨父母遷居臺灣。三毛生性浪漫,為了追尋心中的那棵“橄欖樹”,踏遍萬水千山。1967年赴西班牙留學時,認識了西班牙大鬍子小夥荷西,6年後,他們在撒哈拉的小鎮阿尤恩完婚。阿尤恩現在屬於摩洛哥控制的西撒哈拉北部一個靠海的小鎮,離這裡不遠。

畢業季,撒哈拉,跟著三毛去流浪

荷西的大部分工作是作一名潛水工程師,三毛每天都會在下午兩點半開三個小時的車,冒著沙漠裡走沙與龍捲風的危險去接五點半下班的荷西回家,生活過得清苦卻浪漫。後來,她們移居加納利群島,荷西在一次潛水中出現意外去世了,獨留三毛一人在這個世界。

畢業季,撒哈拉,跟著三毛去流浪

我們無法確定三毛有沒有來過這一塊,或者牽手走過日出的沙丘,但是撒哈拉西部的沙漠都很相像,她們經常深入撒哈拉,他們的愛情在沙漠裡熊熊燃燒了6年。沙漠時期的生活激發了三毛潛藏的寫作才華,荷西的去世讓他的心又一次開始流浪: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落一滴水,於是形成了大平洋。

畢業季,撒哈拉,跟著三毛去流浪

因為空曠,總有神祕,因為神祕,總有思索,在浩瀚的沙漠,任何得失苦惱都會變得無限渺小,有人說,去了撒哈拉沙漠你才能愛上這個世界,在那裡體驗過生和死的選擇,才知道綠色的珍貴。

畢業季,撒哈拉,跟著三毛去流浪

回國的時候,我帶了一大瓶沙子,把沙子裝在了精緻的摩洛哥小瓶子裡,送友人,或是擺在書桌上,每一次看到,嘴角都會微微上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