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畢業季 | 劉洋:工業設計旨在培養一種思維模式'

"

編者按

火熱的夏天因各大藝術院校的畢業展而增添了一抹沁人心脾的氣息。畢業創作是感性與理性的融合,也是藝術與技術的高度統一。身處理工科高校中的藝術設計院系,同時在設計學科中最具科學與理性思維的工業設計專業,其教學和創作有何特殊之處?值此畢業季,本刊記者採訪了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工業設計系主任劉洋,請他暢談對工業設計的理解以及畢業展中呈現的諸多特點。

"

編者按

火熱的夏天因各大藝術院校的畢業展而增添了一抹沁人心脾的氣息。畢業創作是感性與理性的融合,也是藝術與技術的高度統一。身處理工科高校中的藝術設計院系,同時在設計學科中最具科學與理性思維的工業設計專業,其教學和創作有何特殊之處?值此畢業季,本刊記者採訪了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工業設計系主任劉洋,請他暢談對工業設計的理解以及畢業展中呈現的諸多特點。

2019畢業季 | 劉洋:工業設計旨在培養一種思維模式

劉洋

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工業設計系

主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專業合併,探索

工學與藝術的創新融合


北工大藝術設計學院工業設計系始建於1978年,其前身為北京市工藝美術學校,時為工業美術專業,後改為工業設計專業,是全國最早從事工業設計教育的機構之一。2018年,原北工大建築規劃學院工業設計系併入藝術設計學院工業設計系。兩個工業設計系的合併,形成了文科藝術設計專業與理工科設計專業的優勢互補,同時在師資、招生規模方面空前壯大,現每年招收80名本科生,藝術類和理工科各佔一半。“目前我係在校生600餘人,這在全國工業設計系實屬罕見。可以說,當前我們處在一個特別生動且關鍵的節點,面對兩個學科背景的教師和學生,我們要思考如何進行教學創新,充分發揮文理優勢,培養綜合型人才。”劉洋如是說。他介紹到,工業設計系即將制定新一屆培養方案,旨在培養雙料人才,包括課程設置(找到兩個學科的共性和差異)、師資融合(共同服務於兩個專業學生)等方面。

劉洋談到,北工大作為一所綜合類的工科院校,它充分尊重藝術發展規律及特性,但更為重要的是,綜合大學中的藝術設計學院應扮演與其他專業溝通、互補的角色,在這方面可以借鑑國外的成功經驗。“2015年我去美國進行教學考察,有三點感觸較深。第一,很多知名大學把設計課程作為全體學生的必修基礎課,例如哥倫比亞大學本科前兩年有4門課必須達標,其中就包括藝術設計基本知識。第二,本科前兩年給予學生充足的通識教育時間,讓他們探索發現自己感興趣的以及適合從事的專業,三年級時選擇專業。第三,綜合大學中的藝術設計學院作用很特殊,它的第一要務是培養專業人才,其次是探討藝術設計專業如何與其他專業對接。”

劉洋從事教育工作之前,一直在產品研發企業工作,他有著從策劃、設計到生產、推廣的豐富經驗。這樣的實踐經歷,使其更深刻地體會到工業設計中廣博的知識以及開闊的思維的重要性。“學生不能孤立地學習自己的專業,下一步我們會將兩個教師團隊合成一個,同時兩個專業有個性的課程予以保留,其他教學體系類似的課程進行合併,均勻分配師資力量,讓學生畢業時具備工科和藝術學兩方面優勢。”劉洋認為,教學中有兩個關鍵因素,一是掌握、二是瞭解,藝術類學生不見得要掌握、但至少要了解工科的知識體系,在日後的工作領域知道一些限制,瞭解整個產品研發的技術限制是有好處的。我國工業設計學術帶頭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柳冠中說過:“工業設計是在大生產的分工機制下,協調‘製造、流通、使用、回收’的矛盾,天生就是在限制條件下去創造,沒有製造的限制,就沒有工業設計。”

畢業作品展充分體現

跨界、多元的特點

5月31日,藝術設計學院工業設計系2019屆本科生畢業設計展在北京工業大學藝術樓展出,這是工科工業設計本科專業與藝術類產品設計本科專業並系整合的首次畢業作品展。在劉洋看來,兩個專業學生的畢業作品各具特色。“工科學生的理性思維較突出,他們通過電子、機械的配合解決實際的物理操作問題。藝術類學生的畢業作品也不僅僅侷限於造型、結構上的創新,其從不同角度研究並滿足人的需求,這是超越美學範疇的。”他指出,工業設計的目的是讓人生活得更美好,設計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工業設計有別於表達自我的藝術形式,其與一般藝術作品的區別在於要被更多的人所使用、被大眾所接受,旨在研究共性需求。

畢業作品類別多樣,涵蓋諸多領域。例如,小米(智米科技)系列智能家電概念產品設計、磁州窯再設計-手衝咖啡器具設計、傳統竹篾工藝在當代設計中的應用設計、青年人租賃空間中的傢俱設計與研究、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輔助器械設計、基於北京青少年創客教育的玩具設計等。“此外,還有與上汽大通合作的交通工具設計項目,其著眼於未來無人駕駛時代,與不同領域社會需求相結合進行設計,這是前瞻性的設計。”劉洋介紹。

曾有在美國學習工業設計的學生分享,美國工業設計師經常使用的稱謂中除了Designer(設計師)以外,最常用的是Problem Solver(解決問題的人),這明確地指出工業設計師的主要工作即解決問題。如何根據人的需要,在各種限制條件下找到相對合理的解決方案,是對工業設計師的基本要求。劉洋說:“工業設計在全球的定義一樣,最終目的都是服務於人的,這是一門綜合學科,其內涵越來越寬泛,呈現出跨界、多元的特徵。工業設計旨在用更好的產品體驗滿足於人,因此凡是和提升人的生活體驗相關的產品及行為都屬於工業設計範疇。我觀察到一個現象,學過工業設計的人通常能夠比較輕鬆地轉行到其他設計專業,如平面設計、展示設計、環藝設計等。因為工業設計的系統性較強,它更多的是一種思維模式,像蘋果、華為、聯想、小米等企業中副總裁級的管理者不乏工業設計背景出身。我認為,工業設計史可以看做一部現代設計史,其系統性的思維模式對整個設計行業具有指導性。”

他舉例說到,視覺傳達專業的學生擅長感性的圖形化表達和情感的描述,而工業設計學生要掌握的是一整套思維模式。該專業的特殊性在於,第一知識綜合、體系龐大;第二相比其他設計專業,其重點培養學生的整合思維、策劃與管理能力,即使學生畢業後不從事工業設計,也能夠將這樣的思維應用到各行各業。


"

編者按

火熱的夏天因各大藝術院校的畢業展而增添了一抹沁人心脾的氣息。畢業創作是感性與理性的融合,也是藝術與技術的高度統一。身處理工科高校中的藝術設計院系,同時在設計學科中最具科學與理性思維的工業設計專業,其教學和創作有何特殊之處?值此畢業季,本刊記者採訪了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工業設計系主任劉洋,請他暢談對工業設計的理解以及畢業展中呈現的諸多特點。

2019畢業季 | 劉洋:工業設計旨在培養一種思維模式

劉洋

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工業設計系

主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專業合併,探索

工學與藝術的創新融合


北工大藝術設計學院工業設計系始建於1978年,其前身為北京市工藝美術學校,時為工業美術專業,後改為工業設計專業,是全國最早從事工業設計教育的機構之一。2018年,原北工大建築規劃學院工業設計系併入藝術設計學院工業設計系。兩個工業設計系的合併,形成了文科藝術設計專業與理工科設計專業的優勢互補,同時在師資、招生規模方面空前壯大,現每年招收80名本科生,藝術類和理工科各佔一半。“目前我係在校生600餘人,這在全國工業設計系實屬罕見。可以說,當前我們處在一個特別生動且關鍵的節點,面對兩個學科背景的教師和學生,我們要思考如何進行教學創新,充分發揮文理優勢,培養綜合型人才。”劉洋如是說。他介紹到,工業設計系即將制定新一屆培養方案,旨在培養雙料人才,包括課程設置(找到兩個學科的共性和差異)、師資融合(共同服務於兩個專業學生)等方面。

劉洋談到,北工大作為一所綜合類的工科院校,它充分尊重藝術發展規律及特性,但更為重要的是,綜合大學中的藝術設計學院應扮演與其他專業溝通、互補的角色,在這方面可以借鑑國外的成功經驗。“2015年我去美國進行教學考察,有三點感觸較深。第一,很多知名大學把設計課程作為全體學生的必修基礎課,例如哥倫比亞大學本科前兩年有4門課必須達標,其中就包括藝術設計基本知識。第二,本科前兩年給予學生充足的通識教育時間,讓他們探索發現自己感興趣的以及適合從事的專業,三年級時選擇專業。第三,綜合大學中的藝術設計學院作用很特殊,它的第一要務是培養專業人才,其次是探討藝術設計專業如何與其他專業對接。”

劉洋從事教育工作之前,一直在產品研發企業工作,他有著從策劃、設計到生產、推廣的豐富經驗。這樣的實踐經歷,使其更深刻地體會到工業設計中廣博的知識以及開闊的思維的重要性。“學生不能孤立地學習自己的專業,下一步我們會將兩個教師團隊合成一個,同時兩個專業有個性的課程予以保留,其他教學體系類似的課程進行合併,均勻分配師資力量,讓學生畢業時具備工科和藝術學兩方面優勢。”劉洋認為,教學中有兩個關鍵因素,一是掌握、二是瞭解,藝術類學生不見得要掌握、但至少要了解工科的知識體系,在日後的工作領域知道一些限制,瞭解整個產品研發的技術限制是有好處的。我國工業設計學術帶頭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柳冠中說過:“工業設計是在大生產的分工機制下,協調‘製造、流通、使用、回收’的矛盾,天生就是在限制條件下去創造,沒有製造的限制,就沒有工業設計。”

畢業作品展充分體現

跨界、多元的特點

5月31日,藝術設計學院工業設計系2019屆本科生畢業設計展在北京工業大學藝術樓展出,這是工科工業設計本科專業與藝術類產品設計本科專業並系整合的首次畢業作品展。在劉洋看來,兩個專業學生的畢業作品各具特色。“工科學生的理性思維較突出,他們通過電子、機械的配合解決實際的物理操作問題。藝術類學生的畢業作品也不僅僅侷限於造型、結構上的創新,其從不同角度研究並滿足人的需求,這是超越美學範疇的。”他指出,工業設計的目的是讓人生活得更美好,設計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工業設計有別於表達自我的藝術形式,其與一般藝術作品的區別在於要被更多的人所使用、被大眾所接受,旨在研究共性需求。

畢業作品類別多樣,涵蓋諸多領域。例如,小米(智米科技)系列智能家電概念產品設計、磁州窯再設計-手衝咖啡器具設計、傳統竹篾工藝在當代設計中的應用設計、青年人租賃空間中的傢俱設計與研究、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輔助器械設計、基於北京青少年創客教育的玩具設計等。“此外,還有與上汽大通合作的交通工具設計項目,其著眼於未來無人駕駛時代,與不同領域社會需求相結合進行設計,這是前瞻性的設計。”劉洋介紹。

曾有在美國學習工業設計的學生分享,美國工業設計師經常使用的稱謂中除了Designer(設計師)以外,最常用的是Problem Solver(解決問題的人),這明確地指出工業設計師的主要工作即解決問題。如何根據人的需要,在各種限制條件下找到相對合理的解決方案,是對工業設計師的基本要求。劉洋說:“工業設計在全球的定義一樣,最終目的都是服務於人的,這是一門綜合學科,其內涵越來越寬泛,呈現出跨界、多元的特徵。工業設計旨在用更好的產品體驗滿足於人,因此凡是和提升人的生活體驗相關的產品及行為都屬於工業設計範疇。我觀察到一個現象,學過工業設計的人通常能夠比較輕鬆地轉行到其他設計專業,如平面設計、展示設計、環藝設計等。因為工業設計的系統性較強,它更多的是一種思維模式,像蘋果、華為、聯想、小米等企業中副總裁級的管理者不乏工業設計背景出身。我認為,工業設計史可以看做一部現代設計史,其系統性的思維模式對整個設計行業具有指導性。”

他舉例說到,視覺傳達專業的學生擅長感性的圖形化表達和情感的描述,而工業設計學生要掌握的是一整套思維模式。該專業的特殊性在於,第一知識綜合、體系龐大;第二相比其他設計專業,其重點培養學生的整合思維、策劃與管理能力,即使學生畢業後不從事工業設計,也能夠將這樣的思維應用到各行各業。


2019畢業季 | 劉洋:工業設計旨在培養一種思維模式


《基於北京青少年創客教育的玩具設計》

學生:龐偉 指導教師:魯藝


"

編者按

火熱的夏天因各大藝術院校的畢業展而增添了一抹沁人心脾的氣息。畢業創作是感性與理性的融合,也是藝術與技術的高度統一。身處理工科高校中的藝術設計院系,同時在設計學科中最具科學與理性思維的工業設計專業,其教學和創作有何特殊之處?值此畢業季,本刊記者採訪了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工業設計系主任劉洋,請他暢談對工業設計的理解以及畢業展中呈現的諸多特點。

2019畢業季 | 劉洋:工業設計旨在培養一種思維模式

劉洋

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工業設計系

主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專業合併,探索

工學與藝術的創新融合


北工大藝術設計學院工業設計系始建於1978年,其前身為北京市工藝美術學校,時為工業美術專業,後改為工業設計專業,是全國最早從事工業設計教育的機構之一。2018年,原北工大建築規劃學院工業設計系併入藝術設計學院工業設計系。兩個工業設計系的合併,形成了文科藝術設計專業與理工科設計專業的優勢互補,同時在師資、招生規模方面空前壯大,現每年招收80名本科生,藝術類和理工科各佔一半。“目前我係在校生600餘人,這在全國工業設計系實屬罕見。可以說,當前我們處在一個特別生動且關鍵的節點,面對兩個學科背景的教師和學生,我們要思考如何進行教學創新,充分發揮文理優勢,培養綜合型人才。”劉洋如是說。他介紹到,工業設計系即將制定新一屆培養方案,旨在培養雙料人才,包括課程設置(找到兩個學科的共性和差異)、師資融合(共同服務於兩個專業學生)等方面。

劉洋談到,北工大作為一所綜合類的工科院校,它充分尊重藝術發展規律及特性,但更為重要的是,綜合大學中的藝術設計學院應扮演與其他專業溝通、互補的角色,在這方面可以借鑑國外的成功經驗。“2015年我去美國進行教學考察,有三點感觸較深。第一,很多知名大學把設計課程作為全體學生的必修基礎課,例如哥倫比亞大學本科前兩年有4門課必須達標,其中就包括藝術設計基本知識。第二,本科前兩年給予學生充足的通識教育時間,讓他們探索發現自己感興趣的以及適合從事的專業,三年級時選擇專業。第三,綜合大學中的藝術設計學院作用很特殊,它的第一要務是培養專業人才,其次是探討藝術設計專業如何與其他專業對接。”

劉洋從事教育工作之前,一直在產品研發企業工作,他有著從策劃、設計到生產、推廣的豐富經驗。這樣的實踐經歷,使其更深刻地體會到工業設計中廣博的知識以及開闊的思維的重要性。“學生不能孤立地學習自己的專業,下一步我們會將兩個教師團隊合成一個,同時兩個專業有個性的課程予以保留,其他教學體系類似的課程進行合併,均勻分配師資力量,讓學生畢業時具備工科和藝術學兩方面優勢。”劉洋認為,教學中有兩個關鍵因素,一是掌握、二是瞭解,藝術類學生不見得要掌握、但至少要了解工科的知識體系,在日後的工作領域知道一些限制,瞭解整個產品研發的技術限制是有好處的。我國工業設計學術帶頭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柳冠中說過:“工業設計是在大生產的分工機制下,協調‘製造、流通、使用、回收’的矛盾,天生就是在限制條件下去創造,沒有製造的限制,就沒有工業設計。”

畢業作品展充分體現

跨界、多元的特點

5月31日,藝術設計學院工業設計系2019屆本科生畢業設計展在北京工業大學藝術樓展出,這是工科工業設計本科專業與藝術類產品設計本科專業並系整合的首次畢業作品展。在劉洋看來,兩個專業學生的畢業作品各具特色。“工科學生的理性思維較突出,他們通過電子、機械的配合解決實際的物理操作問題。藝術類學生的畢業作品也不僅僅侷限於造型、結構上的創新,其從不同角度研究並滿足人的需求,這是超越美學範疇的。”他指出,工業設計的目的是讓人生活得更美好,設計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工業設計有別於表達自我的藝術形式,其與一般藝術作品的區別在於要被更多的人所使用、被大眾所接受,旨在研究共性需求。

畢業作品類別多樣,涵蓋諸多領域。例如,小米(智米科技)系列智能家電概念產品設計、磁州窯再設計-手衝咖啡器具設計、傳統竹篾工藝在當代設計中的應用設計、青年人租賃空間中的傢俱設計與研究、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輔助器械設計、基於北京青少年創客教育的玩具設計等。“此外,還有與上汽大通合作的交通工具設計項目,其著眼於未來無人駕駛時代,與不同領域社會需求相結合進行設計,這是前瞻性的設計。”劉洋介紹。

曾有在美國學習工業設計的學生分享,美國工業設計師經常使用的稱謂中除了Designer(設計師)以外,最常用的是Problem Solver(解決問題的人),這明確地指出工業設計師的主要工作即解決問題。如何根據人的需要,在各種限制條件下找到相對合理的解決方案,是對工業設計師的基本要求。劉洋說:“工業設計在全球的定義一樣,最終目的都是服務於人的,這是一門綜合學科,其內涵越來越寬泛,呈現出跨界、多元的特徵。工業設計旨在用更好的產品體驗滿足於人,因此凡是和提升人的生活體驗相關的產品及行為都屬於工業設計範疇。我觀察到一個現象,學過工業設計的人通常能夠比較輕鬆地轉行到其他設計專業,如平面設計、展示設計、環藝設計等。因為工業設計的系統性較強,它更多的是一種思維模式,像蘋果、華為、聯想、小米等企業中副總裁級的管理者不乏工業設計背景出身。我認為,工業設計史可以看做一部現代設計史,其系統性的思維模式對整個設計行業具有指導性。”

他舉例說到,視覺傳達專業的學生擅長感性的圖形化表達和情感的描述,而工業設計學生要掌握的是一整套思維模式。該專業的特殊性在於,第一知識綜合、體系龐大;第二相比其他設計專業,其重點培養學生的整合思維、策劃與管理能力,即使學生畢業後不從事工業設計,也能夠將這樣的思維應用到各行各業。


2019畢業季 | 劉洋:工業設計旨在培養一種思維模式


《基於北京青少年創客教育的玩具設計》

學生:龐偉 指導教師:魯藝


2019畢業季 | 劉洋:工業設計旨在培養一種思維模式


《小米(智米科技)系列智能家電概念產品設計》

學生:高彤、王海鑫、商銘珊、宋璇、林旖、朱雨晴

指導教師:劉洋


"

編者按

火熱的夏天因各大藝術院校的畢業展而增添了一抹沁人心脾的氣息。畢業創作是感性與理性的融合,也是藝術與技術的高度統一。身處理工科高校中的藝術設計院系,同時在設計學科中最具科學與理性思維的工業設計專業,其教學和創作有何特殊之處?值此畢業季,本刊記者採訪了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工業設計系主任劉洋,請他暢談對工業設計的理解以及畢業展中呈現的諸多特點。

2019畢業季 | 劉洋:工業設計旨在培養一種思維模式

劉洋

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工業設計系

主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專業合併,探索

工學與藝術的創新融合


北工大藝術設計學院工業設計系始建於1978年,其前身為北京市工藝美術學校,時為工業美術專業,後改為工業設計專業,是全國最早從事工業設計教育的機構之一。2018年,原北工大建築規劃學院工業設計系併入藝術設計學院工業設計系。兩個工業設計系的合併,形成了文科藝術設計專業與理工科設計專業的優勢互補,同時在師資、招生規模方面空前壯大,現每年招收80名本科生,藝術類和理工科各佔一半。“目前我係在校生600餘人,這在全國工業設計系實屬罕見。可以說,當前我們處在一個特別生動且關鍵的節點,面對兩個學科背景的教師和學生,我們要思考如何進行教學創新,充分發揮文理優勢,培養綜合型人才。”劉洋如是說。他介紹到,工業設計系即將制定新一屆培養方案,旨在培養雙料人才,包括課程設置(找到兩個學科的共性和差異)、師資融合(共同服務於兩個專業學生)等方面。

劉洋談到,北工大作為一所綜合類的工科院校,它充分尊重藝術發展規律及特性,但更為重要的是,綜合大學中的藝術設計學院應扮演與其他專業溝通、互補的角色,在這方面可以借鑑國外的成功經驗。“2015年我去美國進行教學考察,有三點感觸較深。第一,很多知名大學把設計課程作為全體學生的必修基礎課,例如哥倫比亞大學本科前兩年有4門課必須達標,其中就包括藝術設計基本知識。第二,本科前兩年給予學生充足的通識教育時間,讓他們探索發現自己感興趣的以及適合從事的專業,三年級時選擇專業。第三,綜合大學中的藝術設計學院作用很特殊,它的第一要務是培養專業人才,其次是探討藝術設計專業如何與其他專業對接。”

劉洋從事教育工作之前,一直在產品研發企業工作,他有著從策劃、設計到生產、推廣的豐富經驗。這樣的實踐經歷,使其更深刻地體會到工業設計中廣博的知識以及開闊的思維的重要性。“學生不能孤立地學習自己的專業,下一步我們會將兩個教師團隊合成一個,同時兩個專業有個性的課程予以保留,其他教學體系類似的課程進行合併,均勻分配師資力量,讓學生畢業時具備工科和藝術學兩方面優勢。”劉洋認為,教學中有兩個關鍵因素,一是掌握、二是瞭解,藝術類學生不見得要掌握、但至少要了解工科的知識體系,在日後的工作領域知道一些限制,瞭解整個產品研發的技術限制是有好處的。我國工業設計學術帶頭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柳冠中說過:“工業設計是在大生產的分工機制下,協調‘製造、流通、使用、回收’的矛盾,天生就是在限制條件下去創造,沒有製造的限制,就沒有工業設計。”

畢業作品展充分體現

跨界、多元的特點

5月31日,藝術設計學院工業設計系2019屆本科生畢業設計展在北京工業大學藝術樓展出,這是工科工業設計本科專業與藝術類產品設計本科專業並系整合的首次畢業作品展。在劉洋看來,兩個專業學生的畢業作品各具特色。“工科學生的理性思維較突出,他們通過電子、機械的配合解決實際的物理操作問題。藝術類學生的畢業作品也不僅僅侷限於造型、結構上的創新,其從不同角度研究並滿足人的需求,這是超越美學範疇的。”他指出,工業設計的目的是讓人生活得更美好,設計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工業設計有別於表達自我的藝術形式,其與一般藝術作品的區別在於要被更多的人所使用、被大眾所接受,旨在研究共性需求。

畢業作品類別多樣,涵蓋諸多領域。例如,小米(智米科技)系列智能家電概念產品設計、磁州窯再設計-手衝咖啡器具設計、傳統竹篾工藝在當代設計中的應用設計、青年人租賃空間中的傢俱設計與研究、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輔助器械設計、基於北京青少年創客教育的玩具設計等。“此外,還有與上汽大通合作的交通工具設計項目,其著眼於未來無人駕駛時代,與不同領域社會需求相結合進行設計,這是前瞻性的設計。”劉洋介紹。

曾有在美國學習工業設計的學生分享,美國工業設計師經常使用的稱謂中除了Designer(設計師)以外,最常用的是Problem Solver(解決問題的人),這明確地指出工業設計師的主要工作即解決問題。如何根據人的需要,在各種限制條件下找到相對合理的解決方案,是對工業設計師的基本要求。劉洋說:“工業設計在全球的定義一樣,最終目的都是服務於人的,這是一門綜合學科,其內涵越來越寬泛,呈現出跨界、多元的特徵。工業設計旨在用更好的產品體驗滿足於人,因此凡是和提升人的生活體驗相關的產品及行為都屬於工業設計範疇。我觀察到一個現象,學過工業設計的人通常能夠比較輕鬆地轉行到其他設計專業,如平面設計、展示設計、環藝設計等。因為工業設計的系統性較強,它更多的是一種思維模式,像蘋果、華為、聯想、小米等企業中副總裁級的管理者不乏工業設計背景出身。我認為,工業設計史可以看做一部現代設計史,其系統性的思維模式對整個設計行業具有指導性。”

他舉例說到,視覺傳達專業的學生擅長感性的圖形化表達和情感的描述,而工業設計學生要掌握的是一整套思維模式。該專業的特殊性在於,第一知識綜合、體系龐大;第二相比其他設計專業,其重點培養學生的整合思維、策劃與管理能力,即使學生畢業後不從事工業設計,也能夠將這樣的思維應用到各行各業。


2019畢業季 | 劉洋:工業設計旨在培養一種思維模式


《基於北京青少年創客教育的玩具設計》

學生:龐偉 指導教師:魯藝


2019畢業季 | 劉洋:工業設計旨在培養一種思維模式


《小米(智米科技)系列智能家電概念產品設計》

學生:高彤、王海鑫、商銘珊、宋璇、林旖、朱雨晴

指導教師:劉洋


2019畢業季 | 劉洋:工業設計旨在培養一種思維模式


《Catniture系列》 學生:譚曉瑩 指導教師:林蜜蜜


"

編者按

火熱的夏天因各大藝術院校的畢業展而增添了一抹沁人心脾的氣息。畢業創作是感性與理性的融合,也是藝術與技術的高度統一。身處理工科高校中的藝術設計院系,同時在設計學科中最具科學與理性思維的工業設計專業,其教學和創作有何特殊之處?值此畢業季,本刊記者採訪了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工業設計系主任劉洋,請他暢談對工業設計的理解以及畢業展中呈現的諸多特點。

2019畢業季 | 劉洋:工業設計旨在培養一種思維模式

劉洋

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工業設計系

主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專業合併,探索

工學與藝術的創新融合


北工大藝術設計學院工業設計系始建於1978年,其前身為北京市工藝美術學校,時為工業美術專業,後改為工業設計專業,是全國最早從事工業設計教育的機構之一。2018年,原北工大建築規劃學院工業設計系併入藝術設計學院工業設計系。兩個工業設計系的合併,形成了文科藝術設計專業與理工科設計專業的優勢互補,同時在師資、招生規模方面空前壯大,現每年招收80名本科生,藝術類和理工科各佔一半。“目前我係在校生600餘人,這在全國工業設計系實屬罕見。可以說,當前我們處在一個特別生動且關鍵的節點,面對兩個學科背景的教師和學生,我們要思考如何進行教學創新,充分發揮文理優勢,培養綜合型人才。”劉洋如是說。他介紹到,工業設計系即將制定新一屆培養方案,旨在培養雙料人才,包括課程設置(找到兩個學科的共性和差異)、師資融合(共同服務於兩個專業學生)等方面。

劉洋談到,北工大作為一所綜合類的工科院校,它充分尊重藝術發展規律及特性,但更為重要的是,綜合大學中的藝術設計學院應扮演與其他專業溝通、互補的角色,在這方面可以借鑑國外的成功經驗。“2015年我去美國進行教學考察,有三點感觸較深。第一,很多知名大學把設計課程作為全體學生的必修基礎課,例如哥倫比亞大學本科前兩年有4門課必須達標,其中就包括藝術設計基本知識。第二,本科前兩年給予學生充足的通識教育時間,讓他們探索發現自己感興趣的以及適合從事的專業,三年級時選擇專業。第三,綜合大學中的藝術設計學院作用很特殊,它的第一要務是培養專業人才,其次是探討藝術設計專業如何與其他專業對接。”

劉洋從事教育工作之前,一直在產品研發企業工作,他有著從策劃、設計到生產、推廣的豐富經驗。這樣的實踐經歷,使其更深刻地體會到工業設計中廣博的知識以及開闊的思維的重要性。“學生不能孤立地學習自己的專業,下一步我們會將兩個教師團隊合成一個,同時兩個專業有個性的課程予以保留,其他教學體系類似的課程進行合併,均勻分配師資力量,讓學生畢業時具備工科和藝術學兩方面優勢。”劉洋認為,教學中有兩個關鍵因素,一是掌握、二是瞭解,藝術類學生不見得要掌握、但至少要了解工科的知識體系,在日後的工作領域知道一些限制,瞭解整個產品研發的技術限制是有好處的。我國工業設計學術帶頭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柳冠中說過:“工業設計是在大生產的分工機制下,協調‘製造、流通、使用、回收’的矛盾,天生就是在限制條件下去創造,沒有製造的限制,就沒有工業設計。”

畢業作品展充分體現

跨界、多元的特點

5月31日,藝術設計學院工業設計系2019屆本科生畢業設計展在北京工業大學藝術樓展出,這是工科工業設計本科專業與藝術類產品設計本科專業並系整合的首次畢業作品展。在劉洋看來,兩個專業學生的畢業作品各具特色。“工科學生的理性思維較突出,他們通過電子、機械的配合解決實際的物理操作問題。藝術類學生的畢業作品也不僅僅侷限於造型、結構上的創新,其從不同角度研究並滿足人的需求,這是超越美學範疇的。”他指出,工業設計的目的是讓人生活得更美好,設計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工業設計有別於表達自我的藝術形式,其與一般藝術作品的區別在於要被更多的人所使用、被大眾所接受,旨在研究共性需求。

畢業作品類別多樣,涵蓋諸多領域。例如,小米(智米科技)系列智能家電概念產品設計、磁州窯再設計-手衝咖啡器具設計、傳統竹篾工藝在當代設計中的應用設計、青年人租賃空間中的傢俱設計與研究、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輔助器械設計、基於北京青少年創客教育的玩具設計等。“此外,還有與上汽大通合作的交通工具設計項目,其著眼於未來無人駕駛時代,與不同領域社會需求相結合進行設計,這是前瞻性的設計。”劉洋介紹。

曾有在美國學習工業設計的學生分享,美國工業設計師經常使用的稱謂中除了Designer(設計師)以外,最常用的是Problem Solver(解決問題的人),這明確地指出工業設計師的主要工作即解決問題。如何根據人的需要,在各種限制條件下找到相對合理的解決方案,是對工業設計師的基本要求。劉洋說:“工業設計在全球的定義一樣,最終目的都是服務於人的,這是一門綜合學科,其內涵越來越寬泛,呈現出跨界、多元的特徵。工業設計旨在用更好的產品體驗滿足於人,因此凡是和提升人的生活體驗相關的產品及行為都屬於工業設計範疇。我觀察到一個現象,學過工業設計的人通常能夠比較輕鬆地轉行到其他設計專業,如平面設計、展示設計、環藝設計等。因為工業設計的系統性較強,它更多的是一種思維模式,像蘋果、華為、聯想、小米等企業中副總裁級的管理者不乏工業設計背景出身。我認為,工業設計史可以看做一部現代設計史,其系統性的思維模式對整個設計行業具有指導性。”

他舉例說到,視覺傳達專業的學生擅長感性的圖形化表達和情感的描述,而工業設計學生要掌握的是一整套思維模式。該專業的特殊性在於,第一知識綜合、體系龐大;第二相比其他設計專業,其重點培養學生的整合思維、策劃與管理能力,即使學生畢業後不從事工業設計,也能夠將這樣的思維應用到各行各業。


2019畢業季 | 劉洋:工業設計旨在培養一種思維模式


《基於北京青少年創客教育的玩具設計》

學生:龐偉 指導教師:魯藝


2019畢業季 | 劉洋:工業設計旨在培養一種思維模式


《小米(智米科技)系列智能家電概念產品設計》

學生:高彤、王海鑫、商銘珊、宋璇、林旖、朱雨晴

指導教師:劉洋


2019畢業季 | 劉洋:工業設計旨在培養一種思維模式


《Catniture系列》 學生:譚曉瑩 指導教師:林蜜蜜


2019畢業季 | 劉洋:工業設計旨在培養一種思維模式


《傳統竹篾工藝在當代設計中的應用設計》

學生:董曉雨 指導教師:張昆


"

編者按

火熱的夏天因各大藝術院校的畢業展而增添了一抹沁人心脾的氣息。畢業創作是感性與理性的融合,也是藝術與技術的高度統一。身處理工科高校中的藝術設計院系,同時在設計學科中最具科學與理性思維的工業設計專業,其教學和創作有何特殊之處?值此畢業季,本刊記者採訪了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工業設計系主任劉洋,請他暢談對工業設計的理解以及畢業展中呈現的諸多特點。

2019畢業季 | 劉洋:工業設計旨在培養一種思維模式

劉洋

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工業設計系

主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專業合併,探索

工學與藝術的創新融合


北工大藝術設計學院工業設計系始建於1978年,其前身為北京市工藝美術學校,時為工業美術專業,後改為工業設計專業,是全國最早從事工業設計教育的機構之一。2018年,原北工大建築規劃學院工業設計系併入藝術設計學院工業設計系。兩個工業設計系的合併,形成了文科藝術設計專業與理工科設計專業的優勢互補,同時在師資、招生規模方面空前壯大,現每年招收80名本科生,藝術類和理工科各佔一半。“目前我係在校生600餘人,這在全國工業設計系實屬罕見。可以說,當前我們處在一個特別生動且關鍵的節點,面對兩個學科背景的教師和學生,我們要思考如何進行教學創新,充分發揮文理優勢,培養綜合型人才。”劉洋如是說。他介紹到,工業設計系即將制定新一屆培養方案,旨在培養雙料人才,包括課程設置(找到兩個學科的共性和差異)、師資融合(共同服務於兩個專業學生)等方面。

劉洋談到,北工大作為一所綜合類的工科院校,它充分尊重藝術發展規律及特性,但更為重要的是,綜合大學中的藝術設計學院應扮演與其他專業溝通、互補的角色,在這方面可以借鑑國外的成功經驗。“2015年我去美國進行教學考察,有三點感觸較深。第一,很多知名大學把設計課程作為全體學生的必修基礎課,例如哥倫比亞大學本科前兩年有4門課必須達標,其中就包括藝術設計基本知識。第二,本科前兩年給予學生充足的通識教育時間,讓他們探索發現自己感興趣的以及適合從事的專業,三年級時選擇專業。第三,綜合大學中的藝術設計學院作用很特殊,它的第一要務是培養專業人才,其次是探討藝術設計專業如何與其他專業對接。”

劉洋從事教育工作之前,一直在產品研發企業工作,他有著從策劃、設計到生產、推廣的豐富經驗。這樣的實踐經歷,使其更深刻地體會到工業設計中廣博的知識以及開闊的思維的重要性。“學生不能孤立地學習自己的專業,下一步我們會將兩個教師團隊合成一個,同時兩個專業有個性的課程予以保留,其他教學體系類似的課程進行合併,均勻分配師資力量,讓學生畢業時具備工科和藝術學兩方面優勢。”劉洋認為,教學中有兩個關鍵因素,一是掌握、二是瞭解,藝術類學生不見得要掌握、但至少要了解工科的知識體系,在日後的工作領域知道一些限制,瞭解整個產品研發的技術限制是有好處的。我國工業設計學術帶頭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柳冠中說過:“工業設計是在大生產的分工機制下,協調‘製造、流通、使用、回收’的矛盾,天生就是在限制條件下去創造,沒有製造的限制,就沒有工業設計。”

畢業作品展充分體現

跨界、多元的特點

5月31日,藝術設計學院工業設計系2019屆本科生畢業設計展在北京工業大學藝術樓展出,這是工科工業設計本科專業與藝術類產品設計本科專業並系整合的首次畢業作品展。在劉洋看來,兩個專業學生的畢業作品各具特色。“工科學生的理性思維較突出,他們通過電子、機械的配合解決實際的物理操作問題。藝術類學生的畢業作品也不僅僅侷限於造型、結構上的創新,其從不同角度研究並滿足人的需求,這是超越美學範疇的。”他指出,工業設計的目的是讓人生活得更美好,設計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工業設計有別於表達自我的藝術形式,其與一般藝術作品的區別在於要被更多的人所使用、被大眾所接受,旨在研究共性需求。

畢業作品類別多樣,涵蓋諸多領域。例如,小米(智米科技)系列智能家電概念產品設計、磁州窯再設計-手衝咖啡器具設計、傳統竹篾工藝在當代設計中的應用設計、青年人租賃空間中的傢俱設計與研究、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輔助器械設計、基於北京青少年創客教育的玩具設計等。“此外,還有與上汽大通合作的交通工具設計項目,其著眼於未來無人駕駛時代,與不同領域社會需求相結合進行設計,這是前瞻性的設計。”劉洋介紹。

曾有在美國學習工業設計的學生分享,美國工業設計師經常使用的稱謂中除了Designer(設計師)以外,最常用的是Problem Solver(解決問題的人),這明確地指出工業設計師的主要工作即解決問題。如何根據人的需要,在各種限制條件下找到相對合理的解決方案,是對工業設計師的基本要求。劉洋說:“工業設計在全球的定義一樣,最終目的都是服務於人的,這是一門綜合學科,其內涵越來越寬泛,呈現出跨界、多元的特徵。工業設計旨在用更好的產品體驗滿足於人,因此凡是和提升人的生活體驗相關的產品及行為都屬於工業設計範疇。我觀察到一個現象,學過工業設計的人通常能夠比較輕鬆地轉行到其他設計專業,如平面設計、展示設計、環藝設計等。因為工業設計的系統性較強,它更多的是一種思維模式,像蘋果、華為、聯想、小米等企業中副總裁級的管理者不乏工業設計背景出身。我認為,工業設計史可以看做一部現代設計史,其系統性的思維模式對整個設計行業具有指導性。”

他舉例說到,視覺傳達專業的學生擅長感性的圖形化表達和情感的描述,而工業設計學生要掌握的是一整套思維模式。該專業的特殊性在於,第一知識綜合、體系龐大;第二相比其他設計專業,其重點培養學生的整合思維、策劃與管理能力,即使學生畢業後不從事工業設計,也能夠將這樣的思維應用到各行各業。


2019畢業季 | 劉洋:工業設計旨在培養一種思維模式


《基於北京青少年創客教育的玩具設計》

學生:龐偉 指導教師:魯藝


2019畢業季 | 劉洋:工業設計旨在培養一種思維模式


《小米(智米科技)系列智能家電概念產品設計》

學生:高彤、王海鑫、商銘珊、宋璇、林旖、朱雨晴

指導教師:劉洋


2019畢業季 | 劉洋:工業設計旨在培養一種思維模式


《Catniture系列》 學生:譚曉瑩 指導教師:林蜜蜜


2019畢業季 | 劉洋:工業設計旨在培養一種思維模式


《傳統竹篾工藝在當代設計中的應用設計》

學生:董曉雨 指導教師:張昆


2019畢業季 | 劉洋:工業設計旨在培養一種思維模式


《彩色水泥在家居設計中的應用》

學生:任夢舟 指導教師:楊瑋娣




分享自:藝術教育雜誌,作者:李明珠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