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儒林外史》中最具諷刺意義的人物形象楊執中

在儒林外史中,求賢若渴的婁氏兄弟費盡千辛萬苦求得的第一個高人就是楊執中,在與自己家族守墳人鄒吉甫交談中,鄒吉甫僅僅複述了楊執中說過的簡單的幾句牢騷話,“本朝的天下,要同孔夫子的周朝一樣好的;就為出了個永樂爺,就弄壞了,這事可是有的麼?”就使得婁氏兄弟就斷定這位楊執中一定就是自己所要尋找的世外高人。

在婁氏兄弟看來,在這天下之中,竟然有人能夠說出這樣的驚世駭俗之言,最關鍵的是此人竟然與婁氏兄弟一貫論調一樣。“自從永樂篡位之後,明朝就不成個天下!”也正是因此,婁氏兄弟開始堅信此位名叫楊執中的人必定就是隱於民間的絕世高人。

並且在接下來的三次拜訪楊執中的過程中,一次次的憑藉主觀臆斷,不斷的拔高楊執中,“襟懷沖淡”“極高的品行”“品高德重”。只要出現任何一個契機,婁氏兄弟總能把這種現象與楊執中的“世外高人”的形象聯繫起來。在婁氏兄弟內心深處,已經完完全全認定楊執中就是世外高人。

那麼,婁氏兄弟眼中的世外高人楊執中到底是個怎麼樣的人呢?可以從以下四個角度來全面剖析這位“高人”。

淺析《儒林外史》中最具諷刺意義的人物形象楊執中

一、在個人事業上,一事無成

現實中的楊執中,在科舉之路上,也是個十足的失敗者。

第十一回寫到:楊執中道:“是三年前小弟不曾被禍的時候有此事,只為當初無意中補得一個廩,鄉試過十六七次,並不能掛名榜末。”

在科舉上,楊執中考了一輩子也只是無意中補得一個廩,鄉試考了十六七次也沒考過,一輩子的科舉級別只能停留在廩生上,就是那首被婁氏兄弟連連稱讚的詩作也是抄來的。第九回寫到:

兩公子打開,看是一幅素紙,上面寫著一首七言絕句詩道:“不敢妄為些子事,只因曾讀數行書;嚴霜烈日皆經過,次第春風到草蘆。”後面一行寫‘楓林拙叟楊允草。’兩公子看罷,不勝嘆息。說道:“這先生胸懷淡泊,其實可敬!只是我兩人怎麼這般難會?”

從鎮上的小孩手中,婁氏兄弟得到了楊執中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兩人讀完之後,就情不自禁的感慨楊執中果真是胸懷淡泊,讓人肅然起敬,佩服之極。然而,這首七言絕句其實是楊執中抄自元朝詩人呂仲實所作的一首詩。

原詩本來是有八句的,楊執中則是一字不改的抄去了後面四句。一首抄來的詩就讓婁氏兄弟對其才華佩服之極,不得不說是一個巨大的諷刺。

未能考取一絲功名的楊執中,因為也是讀書之人,就當起管賬先生。

第九回寫到:鄒吉甫道:“再不要說起!楊先生雖是生意出身,一切帳目,卻不肯用心料理;除了出外閒遊,在店裡時,也只是垂廉看書,所以一店裡人都稱呼他是個‘老阿呆。’

既然科舉上一直沒有取得一點成就,總要養家餬口的楊執中幹起管賬一職,然而他卻對於管賬一事滿不在乎,絲毫不肯用心料理。不僅在工作中經常偷偷溜出去閒逛,就算是待在店裡,也是不肯踏實工作,而是選擇看看閒書打發時間。像楊執中這樣的工作態度,就算老闆不炒他魷魚,也遲早會出問題。

第九回寫到:先年東家因他為人正氣,所以託他總管;後來聽見這些呆事,東家自己下店,把帳一算,卻虧空了七百多銀子。問著又沒處開銷,還在東家面前咬文嚼字,指手畫腳的不服;東家惱了,一張狀子,送在德清縣裡。縣主老爺見是鹽務的事,點到奉行;把這楊先生拿到監裡,坐著追究,而今在監裡將有一年半了。”

楊執中對待管賬一事如此的敷衍了事,果不其然出問題了。老闆看到他的如此一番行為,就自己親自把店裡的賬算了一下,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賬上竟然虧空了七百多兩銀子,問楊執中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楊執中反而是百般狡辯,還一腔不滿,十分的不服氣。

結果店家直接向縣衙裡遞上一張狀子,縣令查明情況後,直接就把楊執中抓了,關進了大牢之中。對於此結果,只能說是楊執中咎由自取,對待這麼重要的管賬一職上,竟然如此的敷衍了事,最終造成了虧空,只能自食惡果了。

淺析《儒林外史》中最具諷刺意義的人物形象楊執中

二、在教育子女上,極為失敗

楊執中作為封建社會的廩生,也算是飽讀詩書之人,而在教育子女上,確實相當的失敗。

第九回寫到:“他家就住在這村口外四里多路,兩個兒子都是蠢人;既不做生意,又不讀書,還靠著老官養活”“兩個蠢兒子,日日在鎮上賭錢,半夜也不歸家。”

在婁氏兄弟與他們家族的守墳人鄒吉甫談到楊執中家的情況時,對於楊執中的兩個兒子的情況便可略知一二。兩個兒子都屬於那種社會上“小混混”,既不讀書,也不出去謀生賺錢,就是整天想著賭錢,還時不時的半夜不歸家,經濟上全靠家裡養活,依靠“啃老”維持生活。

對於楊執中的兩個兒子中的二兒子楊老六,原著中還有兩處精彩的直接描寫。第一處是出現在第十一回中,原文寫到:

只見一個稀醉的醉漢闖將進來,進門就跌了一交,扒起來,摸一摸頭,向內裡直跑。楊執中定睛看時,便是他第二個兒子楊老六,在鎮上賭輸了,又熱了幾杯燒酒,喝的爛醉,想著來家問母親要錢再去賭,一直往裡跑。

當楊老六在外面賭錢輸了,喝的醉醺醺的回到家時,已經是暈頭轉向,分不清的東西南北。到家之後更是一直往裡衝,想著再找母親要點錢,還再回去接著賭。聞到屋子裡的雞和肉的香味時,就一個勁的揭開鍋,去撈來吃,直至聽到是用來招待婁氏兄弟的才停下來。

第二處是出現在第十二回,原文寫到:

床頭間五百文一個也不見了,思量房裡沒有別人,只是楊執中的蠢兒子在那裡混……老六道:“是下午時候,我拿出去賭錢輸了,還剩有十來個在鈔袋裡,留著少刻買燒酒吃。”權勿用道:“老六,這也奇了,我的錢,你怎麼拿去賭輸了?”老六道,“老叔,你我原是一個人,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分甚麼彼此?”說罷,把頭一掉,就幾步跨出去了。

楊執中的朋友權勿用把五百文錢藏在自己的床頭,沒想到一不留神就被人給偷了。當問及喝的醉醺醺的楊老六看沒看見這五百文錢時,楊老六非常爽快的就說是自己拿了。還說是自己去拿去賭錢、喝酒花掉了,還剩十幾文在口袋裡留著買燒酒喝。

對於偷了別人錢,楊老六不僅沒有絲毫的內疚之意,反而覺得這是自己理所應當,甚至引以為榮。並且還有一大堆歪理,論證自己偷錢的合理性。可以說,喝酒成癖、嗜賭成性的楊老六已經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

作為父親的楊執中,教育出來的小兒子楊老六可謂是社會的一大毒瘤了。然而, 他的兩個兒子都是這樣的人。由此可見,作為一個父親的楊執中是何等的失敗。

淺析《儒林外史》中最具諷刺意義的人物形象楊執中

三、在交朋結友中,毫無深交

在楊執中的朋友裡權勿用算是比較典型的一位,在向婁氏兄弟推薦“賢士”時,首先想到就是權勿用。

第十二回寫到:話說楊執中向兩公子說:“三先生、四先生如此好士,似小弟的車載斗量,何足為重,我有一個朋友,姓權,名勿用,字潛齋,是蕭山縣人,住在山裡。此人若招致而來,與二位先生一談,才見出他管、樂的經綸,程、朱的學問。此乃是當世第一等人。”

在楊執中眼中的他的這朋友權勿用,可是隱居於山中的絕世高人。不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且古今絕學、儒家經典無一不通,可稱的上是當今天下的第一等高人。

聽了楊執中的一番敘述推薦,婁氏兄弟可謂是仰慕之極,最終將此人高人攬入幕下。對於權勿用能夠進入婁府,並且地位尊崇,楊執中的引薦功勞極大,然而,卻因楊執中小兒子楊老六偷了其五百文錢,權勿用就與楊執中絕交了。

第十二回寫到:把個權勿用氣的眼睜睜,敢怒而不敢言,真是說不出來的苦。自此,權勿用與楊執中彼此不合,權勿用說楊執中是個呆子,楊執中說權勿用是個瘋子。

自從楊老六偷了權勿用五百文錢後,權勿用拿楊老六沒有辦法,就把氣都撒在了楊執中身上,並且權勿用可謂是絲毫不顧楊執中對於自己的引薦之功,毅然決然的與楊執中絕交了。自此兩人彼此不合,算是恩斷義絕了。

在與權勿用彼此不合之後,楊執中對於這個昔日的老友,在其遇到危機之時,也是推波助燃、落井下石。

第十三回寫到:楊執中道:“三先生、四先生,自古道:‘蜂蠆人懷,解衣去趕。’他既弄出這樣事來,先生們庇護他不得了。如今我去向他說,把他交與差人,等他自己料理去。”

當權勿用因為自身的問題,烏程、蕭山兩縣的衙役來婁府抓捕他時,此時的楊執中也是隻想著落井下石。昔日的友誼早已灰飛煙滅,楊執中也是絲毫不念及老友之情,最終在其推波助燃之下,婁氏兄弟也將權勿用放棄了,任由衙役將權勿用鎖了去。

淺析《儒林外史》中最具諷刺意義的人物形象楊執中

四、在主僕關係上,嚴重失諧

雖然楊執中家徒四壁,但還是有一位老僕人。

第九回寫到:到家,老妻接著,喜從天降;兩個蠢兒子,日日在鎮上賭錢,半夜也不歸家。只有一個老嫗,又痴又聾,在家燒火做飯,聽候門戶。

從楊執中從衙門裡被婁氏兄弟花錢解救出來後,對其家裡的情況一番描述,便可知清楚的得知楊執中的家庭成員有一個老妻、一個老嫗、兩個兒子,加上楊執中一共五口人。其中這位老嫗就是楊家的老僕人了,因為楊家本身就是一貧如洗、窮困潦倒,所以擁有的這位老僕人也是“又痴又聾”。

正是因為這位老僕人耳朵非常聾的緣故,當婁氏兄弟來楊家拜訪楊執中時,才鬧出了那一番笑話,結果楊執中卻惱羞成怒。

第九回寫到:因把老嫗罵了幾句道:“你這老不死,老蠢蟲!這樣人來尋我,你只回我不在家罷了,又叫他改日來幹麼?你就這樣沒用!”老嫗又不服,回他的嘴。楊執中惱了,把老嫗打了幾個嘴巴,踢了幾腳。

當婁氏兄弟來拜訪楊執中時,老僕人出來開了門。在與婁氏兄弟的交談中,老僕人錯把“婁姓”聽成了“柳姓”,錯把“大學士婁家”聽成了“住在大覺寺”。最終這一系列錯誤使得楊執中認為來拜訪的人是姓柳的差人,是來找他要錢的。

就因為老僕人叫了那來訪之人明天再來,楊執中竟然憤怒之際,不僅把老僕人狠狠的罵了一頓。罵的可謂是非常的難聽,又是老不死,又是老蠢蟲。老僕人僅僅是不服,回了幾句,楊執中竟然暴跳如雷,將老僕人狠狠的打了幾個巴掌,還喪心病狂的踢了好幾腳。

楊執中家本來就是窮的一塌糊塗,對於自己家老僕人“又痴又聾”的情況楊執中也應該是非常瞭解的。沒想到楊執中自認為老僕人說錯了話,就對老僕人又是罵又是打,完全不把老僕人當人看,真是愧為飽讀詩書之人。

在楊執中看來,自己家雖然是很窮很窮,但自己依然是楊家的主人,而老僕人依舊是隻是僕人。對待僕人,飽讀詩書之人更應該持有相當的尊重;然而楊執中對待老僕人的所作所為堪稱是喪心病狂,毫無尊重可言。

注:文中配圖版權歸畫家錢曄所有,經授權使用。

作者:雨之巷,本文經作者授權發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