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了20年!日本經濟泡沫破滅的背後推手是誰?

日本 經濟 美國 投資 艾米米 艾米米 2017-09-25

從1992年-2011年,整整20年間,日本年均GDP增長僅0.75%,物價陷入持續通縮之中,銀行、證券公司大量破產倒閉,金融體系元氣大傷,被稱為“失去的20年”。

日本為什麼會失去20年呢?這讓我非常好奇,而且日本也是經歷“二戰”後貨幣信貸週期最為典型的國家。我們知道信貸的繁榮收縮週期深刻影響著經濟週期,影響著大類資產的配置。

失去了20年!日本經濟泡沫破滅的背後推手是誰?

接下來,我們從佈雷頓森林固定匯率體系解體開始講起,看看日本巨大的資產價格泡沫是如何轟然倒塌的——

1971年,佈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後,貨幣轉向自由浮動。日本逐漸解除了外匯管制,推動金融自由化改革,日元兌美元開啟了緩慢升值的步伐。1970年-1985年,日元兌美元累積升值了50%,升至了大約200日元/美元的水平,年均升值幅度不超過3%。

從1983年開始,日本的巨大的貿易順差和佔GDP的比重快速增加,歐美國家承受巨大的競爭壓力,美國聯合英、法、德對日本施壓,要它加快升值步伐,這樣做將打擊日本企業海外出口。在1985年9月,五國簽署了著名的“廣場協議”,日元自此進入快速升值的通道(見下圖)。

日本的出口部門很快就感到了寒意陣陣,日本這樣一個靠出口的島國經濟增長很快就放緩了。1986年日本GDP增速比1985年從3.5%下降到了2.5%的水平,下降了1個百分點。

失去了20年!日本經濟泡沫破滅的背後推手是誰?

就像我們2008年搞過的4萬億那樣,日本也連續出臺了刺激經濟的政策。不過,中國那時候主要是財政政策發力,而日本當年是貨幣政策的大放水,日本央行連續5次下調了基準利率,同時把貼現率從5%降低到了2.5%。這種低利率的政策繼續,而且力度還越來越大,1987年美國股災對日本經濟造成了重大負面影響,日本政府再次加大了刺激政策的力度。

如願以償,1988年,打雞血的日本經濟快速回升,當年GDP增速高達7.2%。

溫暖潮溼的環境容易滋生細菌,而低利率和本幣升值則是催生資產泡沫的溫床,日本股市牛,房地產市場牛。1986年日經指數上漲了46.15%,至19000點。隨後3年上漲加速,1989年,日經指數已經高達39000點。財富效應非常可怕,不僅是散戶投資者瘋了,而且日本企業也瘋了,誰也沒有心思去搞主業了。

最多的時候,日本散戶投資者有2200萬人,日本企業則普遍利用股票特別賬戶賺錢,投資收益甚至超過了主業。日本企業交叉持股現象比較普遍,所以流通市值遠遠小於總市值,這也為股價短期內快速上漲提供了條件。1989年,僅日本電信電話公司市值就高達50萬億日元,超過聯邦德國和香港交易所的市值。因為日本電信電話公司是政府控股,投資者堅信政府不會讓股民虧錢(在此只能一笑而過)。

日元升值還引發了大量套匯行為和海外收購。日本企業在歐洲市場發行債券,籌集到美元在國內結匯,日元升值意味著海外借款不僅不用償還利息,還能獲得淨收益。1986年底,日本東京離岸市場建立,允許將海外日元調回國內使用,這進一步為企業外匯套利行為提供了方便。

流動性似水,更是蜜,在它流淌過的某些地方吹起了一個個泡泡。房地產市場也是如此,“二戰”後日本房地產緩慢上漲,但在“廣場協議”後,樓市上漲速度明顯加快。據估計,1990年日本房地產總價值達2000萬億日元,是美國全部房產價值的4倍,而且房價和股價相互推動,擁有不動產的上市公司股價快速上漲。甚至在最瘋狂的時候,日本企業還收購了美國埃克森大廈、洛克菲勒中心和哥倫比亞電影公司。搞笑的是,三井收購埃克森大廈花費了6.1億美元,當時的三井總裁主動多付了2.6億美元,就是為了自己的名字能夠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簡直是荒謬至極。

但是,日本政府一下喚醒了所有睡夢中的人:

從1989年5月開始,CPI增速上行高達2.9%,而多數時間這個CPI均在1%以下。為了對抗通脹,日本央行提高再貼現率到3.25%,並且在當年底開啟了連續加息步伐。我們都知道短期利率對這些調控工具非常敏感。

到了1990年中期,央行把對商業銀行的再貼現率提高到了6%!也就是說通過再貼現率來提高商業銀行的融資成本,令其收縮信貸規模從而達到緊縮貨幣的目的。與此同時,日本也採取了多種樓市調控措施,比如說限地價、限貸,1991年日本還出臺了《土地基本法》,提高了房地產保有環節的成本,抑制房價。嚴厲的調控政策,加上不斷走高的利率,導致日本房地產市場急劇下跌,1992年末,東京市中心房價比高點回落60%。

失去了20年!日本經濟泡沫破滅的背後推手是誰?

而股市也是一瀉千里,政府雖然採取了多種救市措施,比如限制做空、降低股票保證金、禁止保險公司賣出股票(原來這不是中國A股獨有,哈哈)、暫停IPO,等等,已經迴天無力了。1992年8月,日本股市下跌到14000點,跌幅高達50%。

日本的教訓是慘痛的,現在貨幣信貸週期的研究者多數以日本作為研究對象,它是一個最典型的國家。總結起來就是,泡沫累積太大,而調控政策出臺過於密集和嚴苛,導致長期的蕭條。

當然了, 日本青壯年勞動人口的下降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可以單獨討論了——人口週期對於經濟週期的影響。

這篇讀書筆記來自《貨幣信貸與人口週期影響下的中國經濟轉折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