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變後力主“撤兵”“談和”的日本將軍,告訴你日本為啥不行

田中隆吉,是日本東條內閣時的兵務局局長,陸軍中樞部門掌門人,陸軍中將,掌管著二戰日本軍備、軍政、軍需工業、軍需運輸和通信。

然而,從其履歷上可以看出,從1941年6月開始,他只當了1年3個月的兵務局長,到1942年9月,他就向首相兼陸相的東條英機提出了辭職。

之後,他就離開了陸軍省兵務局,並被東條以“老年抑鬱症”為由,送進了國府臺陸軍醫院。次年又被轉入預備役,直到日本戰敗,他才有了出頭之日。

七七事變後力主“撤兵”“談和”的日本將軍,告訴你日本為啥不行

日本二戰將軍配圖

一個陸大畢業、混到中將軍銜、位居陸軍核心部門的高官,在“事業最高峰”時,被東條“斷崖式”拿掉,肯定存在不可挽救的問題。

而且那時,日本正與美國開戰,正需要兵源、智囊,50歲不到的他就被“老年抑鬱”了,想想都不可思議。

據田中戰後回憶,他與東條英機有著不共戴天之仇。

這種仇恨,不是殺父掠妻,不是你死我活,而是事關國家存亡的路線分歧。

道不同不相為謀,在田中看來,1942年的東條英機,就是領導日本走向死亡的掘墓人。

想當年,在關東軍任職時,田中還是東條的謀士、高級特務,那為何後來與其決裂,走向“反動”,繼而辭職,最終被迫害呢?

七七事變後力主“撤兵”“談和”的日本將軍,告訴你日本為啥不行

田中隆吉戰後走向東京審判現場作證

1️⃣對事變的分歧

對1937年的七七事變,日本國內有著不同的觀點。

前陸相宇恆一成說,“滿洲的建設未成,而又發生中日事變,等於逐二兔而終不得其一。”

政黨總務櫻內幸雄認為,必須應當以斷然的決心,進行全軍動員,由“對中國軍隊徹底的打擊”,轉為“迅速撤兵,謀求中日永久的和平”。

作為東條兵團的參謀,田中隆吉當時也主張“謀和平”。據其回憶,事變之前,他就獲悉日軍要肇事,遂立即與國內陸相寺內壽一諫言:“應撤兵,謀和平”。

但關東軍參謀長東條狂熱地支持事變,事變後還狂熱地支持“擴大”“增兵”。

1938年,東條升陸軍省次官,板垣徵四郎當陸相。田中面見板垣說:“迅速解決中日事變,最大障礙為東條次官。”

後來,板垣把東條的次官罷免,不過1940年東條被提名為陸相後,對板垣、田中、石原等“滿洲派”進行大肆報復,流放朝鮮、退出現役、“石原候用”,內鬥開始。

田中不可避免地成了東條報復的對象。

七七事變後力主“撤兵”“談和”的日本將軍,告訴你日本為啥不行

七七事變後侵華日軍圖

2️⃣對戰爭的絕望

1939年11月,在日本舉行建國2600年的慶典上,聽著國歌《君之代》的田中隆吉,心中不免慼慼焉。

他此時的職務是華北方面軍第一軍參謀長,在山西太原司令部任職。根據其後來的自述,此時的他,已經發現日軍在中國不行了。

“日軍入山西已經3年,有3個師團、4個混成旅,但維持治安的效果一點兒也沒有發生。”

他說,日軍軍紀廢弛,為拉攏當地百姓而專設的宣撫班和“日僑”們,在當地百姓中保持著“毫無反省的優越感”,根本“把握不住人心”,不但沒有起到拉攏人心的作用,反而“使他們日甚一日地走上了離反之途”。

而對南方的汪政權,田中也深表懷疑,認為“實力不行”,毫無希望。

但是,就在這樣的狀況下,東條英機還能喊出“為解決事變,不惜與英美蘇兩面同時作戰”的口號。

所以,田中深感絕望:“日本現在幾乎已經全力與中國開戰,再與英美開戰,無異是使日本滅亡。”

七七事變後力主“撤兵”“談和”的日本將軍,告訴你日本為啥不行

日軍宣撫班

3️⃣對軍人干政的抵制

東條是一個靠憲兵出名的“軍警頭目”,在關東軍起家,控制著偽滿,是名副其實的“太上皇”,集權統治、打壓異己成了他一生的特色。

我們知道,日本是一個立憲君主制國家,多黨執政,向天皇負責。但無論誰上臺當首相,都是必須是文官。

但東條內閣成立後,這個習慣發生了變化。因為戰爭需要,陸相東條升任了首相,同時兼任著陸相、內相,後來再加上兼任文部、工商、軍需相,終於使日本成了納粹法西斯國家。

田中一向反對軍人當政,干預國家的政治和經濟。

他被東條罷黜後,打出“軍人不幹政”的大旗,四處招搖,全力反擊,說自古以來,軍人干政就沒有好下場,國家必亡。因為“軍部不是國家的指揮者,而是無言的推進力”

在掌握火炮這一致命武器的武官的當政下,日本諸事統一,失去理智,全部唯戰爭是從,這就是軍國主義。這種體制下,就產生了諸多不正常的怪論——

七七事變後力主“撤兵”“談和”的日本將軍,告訴你日本為啥不行

東條英機

①國力的計算

舉個例子,二戰時日本糧餉並不充裕,掌握著軍需供應的田中隆吉說,戰爭物資必需品的準備,必須以最不利的場合計算。但當時日本卻以“最順利的場合下計算國力”

糧食不夠,“只需拿來泰國的米、滿洲的大豆”;鋼鐵,“可以用菲律賓的銅來補充”;馬來的橡木、錫,可由俘獲的船來補充……

②軍費的計算

任何國家,戰爭持續下去,都會通貨膨脹,但為了打仗,為了聽從東條指揮,藏相賀屋說,可訴諸於民眾的忠誠心,鉅額軍費可以公債吸收回來,“隨便怎樣長期的戰爭,都能這樣應付過來。”

③虛報的飛機

飛機是二戰決勝利器,但日本覺得,每月製造出500架,戰勝盟國就沒有問題了。

當時美國是月造5000架以上,但日本不怕,說美國這個數字3成是虛報,日本第一年擴大生產,第二年達到頂點,第三年至少年產30000架飛機。

“所以,只要德國不敗3年後,可與美國擁有相等的兵力。”

對此,航空總監部中將河邊虎四郎說,當時的日本,連船舶量都造不過來了,擴大生產造飛機,絕無可能,“這等於使馬跑得肺充血而死去”

④不怕轟炸

日本是一個木製建築為主的國家,應該說很怕轟炸火燒。

但當有人提出這個問題時,東條卻說,日本和德國不同,敵人基地離日本本土太遠。木造的建築物和德國的完全不同,損害沒有德國大。

為了迎合東條,海軍還放出口號,“既有無敵的海軍在,絕不容許有一架敵機侵入日本!”

七七事變後力主“撤兵”“談和”的日本將軍,告訴你日本為啥不行

二戰日本訓練民眾應對大轟炸

⑤不建防空洞

據田中說,日本戰敗前一共有2個防空洞,一個在皇宮下,留給天皇用;一個在陸軍省樓下,留給打仗指揮用。

1942年1月,作為兵務局長,田中向東條執筆寫了一份防空計劃,說要建完備的防空壕防空洞,保證電力供應和交通通信及大都市人口的疏散。

但東條否決了,說“疏散是卑怯的行為”。迎合他的大臣說,挖防空洞,需要大量的經費,還不如用於一線戰場。

⑥不用雷達

雷達——電波探知器,是伴隨飛機出現的戰場重要兵器。被譽為“珍珠港復仇之戰”的中途島戰役中,美國就是靠這個戰勝了日本。但日本海軍自詡“精強冠世”,“無敵海軍”,重視精神,忽視科技,在投降前幾個月才真正搬到戰場上。

⑦隱瞞戰況

1942年的中途島之戰,日本4艘重型主力航空母艦被美軍擊沉,巡航艦4艘非沉即損,日本慘敗。

田中要求公開告知民眾這一事實,“公開才能促國民奮起,隱瞞並不能激發士氣”,東條不同意,說:“政治這東西,必須把大眾當愚人。如果告訴他們,足以使士氣沮喪。”

在不公開的狀態下,日本不去找主要原因,反而祕密派憲兵搜捕生還的士兵,查誰是導致這場戰爭的間諜。

所謂走火入魔,病入膏肓,實為可悲可嘆矣!

七七事變後力主“撤兵”“談和”的日本將軍,告訴你日本為啥不行

中途島戰役中的日本戰艦

需要補充一點的是,田中隆吉雖然力主“撤兵”,“談和”,但並不是一個真正的和平人士,相反,他和石原莞爾、宇恆一成一樣,都極力主張先把滿洲做大,這是一撮更加理性、可怕的侵華分子。

====================

文獻參考:

田中隆吉《日本軍閥禍國真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