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全部戰死,母親在採訪時痛哭:若還有兒子,我會繼續送上戰場'

"

抗日戰爭打了十四年,從甲午戰爭開始,中國人被日本欺負了整整五十年,因為日本是強國,中國是弱國,日本人比中國人生活得好。真的是這樣子嗎?作為國家,明治維新後日本在很多方面都比中國強大,這是亳無疑問的,但比起普通人的生活來,日本人可沒什麼優勢。

日本歷史上就是一個很窮的國家,國土大部分都是山,雖然不高,但也沒法種地。農民們更是窮得叮噹響,擔負著高達六成的田租,兄弟幾個娶一個老婆,不算啥稀罕事。

即使是大名(日本領主,類似中國大地主),也沒強到哪去。據說,有個大名的兒子打仗前多喝了碗湯,就被父親認為貪吃。明治維新以後,日本走上了帝國主義道路。國家投資各種產業,利用國家扶持做到一定規模後,再廉價賣給大財團。我們現在熟知的一些品牌,就是這樣來的。

"

抗日戰爭打了十四年,從甲午戰爭開始,中國人被日本欺負了整整五十年,因為日本是強國,中國是弱國,日本人比中國人生活得好。真的是這樣子嗎?作為國家,明治維新後日本在很多方面都比中國強大,這是亳無疑問的,但比起普通人的生活來,日本人可沒什麼優勢。

日本歷史上就是一個很窮的國家,國土大部分都是山,雖然不高,但也沒法種地。農民們更是窮得叮噹響,擔負著高達六成的田租,兄弟幾個娶一個老婆,不算啥稀罕事。

即使是大名(日本領主,類似中國大地主),也沒強到哪去。據說,有個大名的兒子打仗前多喝了碗湯,就被父親認為貪吃。明治維新以後,日本走上了帝國主義道路。國家投資各種產業,利用國家扶持做到一定規模後,再廉價賣給大財團。我們現在熟知的一些品牌,就是這樣來的。

兒子全部戰死,母親在採訪時痛哭:若還有兒子,我會繼續送上戰場

有沒有感覺到,似乎是日本政府在給大財團打工?其實就是這麼回事。日本經濟起步的原始積累,除了搜刮農民外,還積極向外輸出勞力,賺取外匯,其中就包括娼妓。

1974年,有過一部日本電影《望鄉》,描寫的就是當年日本少女被賣到東南亞當娼妓,渴望回到家鄉的故事。大量的日本女人死在異國他鄉,有的才14、15歲。

日本通過各種手段發展經濟,積攢了一點實力就往外擴張,吞併朝鮮,侵佔東北,真正得利的都是大財閥,以及與他們相勾結的高官。普通日本民眾並未從中得到多少好處,連日本皇軍都是窮鬼。二戰時,一名日本陸軍少尉的月薪71日元,可軍服、軍刀、手槍等等全部是自己花錢買,一整套行頭下來要好幾百,足以讓剛上任的尉級軍官掏空錢包了。

"

抗日戰爭打了十四年,從甲午戰爭開始,中國人被日本欺負了整整五十年,因為日本是強國,中國是弱國,日本人比中國人生活得好。真的是這樣子嗎?作為國家,明治維新後日本在很多方面都比中國強大,這是亳無疑問的,但比起普通人的生活來,日本人可沒什麼優勢。

日本歷史上就是一個很窮的國家,國土大部分都是山,雖然不高,但也沒法種地。農民們更是窮得叮噹響,擔負著高達六成的田租,兄弟幾個娶一個老婆,不算啥稀罕事。

即使是大名(日本領主,類似中國大地主),也沒強到哪去。據說,有個大名的兒子打仗前多喝了碗湯,就被父親認為貪吃。明治維新以後,日本走上了帝國主義道路。國家投資各種產業,利用國家扶持做到一定規模後,再廉價賣給大財團。我們現在熟知的一些品牌,就是這樣來的。

兒子全部戰死,母親在採訪時痛哭:若還有兒子,我會繼續送上戰場

有沒有感覺到,似乎是日本政府在給大財團打工?其實就是這麼回事。日本經濟起步的原始積累,除了搜刮農民外,還積極向外輸出勞力,賺取外匯,其中就包括娼妓。

1974年,有過一部日本電影《望鄉》,描寫的就是當年日本少女被賣到東南亞當娼妓,渴望回到家鄉的故事。大量的日本女人死在異國他鄉,有的才14、15歲。

日本通過各種手段發展經濟,積攢了一點實力就往外擴張,吞併朝鮮,侵佔東北,真正得利的都是大財閥,以及與他們相勾結的高官。普通日本民眾並未從中得到多少好處,連日本皇軍都是窮鬼。二戰時,一名日本陸軍少尉的月薪71日元,可軍服、軍刀、手槍等等全部是自己花錢買,一整套行頭下來要好幾百,足以讓剛上任的尉級軍官掏空錢包了。

兒子全部戰死,母親在採訪時痛哭:若還有兒子,我會繼續送上戰場

二戰前,日本的共產主義思潮是列強中最強的,原因就是老百姓被壓榨得太窮了。既然這樣,為什麼日本人又非常支持對外擴張戰爭呢?不光是普通軍人在戰場上瘋狂,拼死不降,連國內的民眾也恨不得把全身心效忠給天皇,有的母親死了四個兒子還不夠,在慰問者來採訪時還痛哭說到只恨兒子生少了,不能繼續為國戰死。

這個還是要從日本的歷史說起。日本是個島國,地震頻發,使得日本人有著嚴重的危機感,對大陸的渴望是我們無法想象的。因而也比較容易團結,雖然日本高層、陸軍海軍之間的內鬥十分嚴重,可在忽悠民眾賣命上,他們是完全一致的。

明治維新後,日本統治階級有了一個共同的目標,爭當列強,先不被人欺負,再去欺負別人,搶錢搶糧搶資源。為了集中全國的財力和意志,日本統治者大力宣揚武士道精神,把天皇塑造成神,把民眾洗腦成甘願為神奉獻一切的戰士。

"

抗日戰爭打了十四年,從甲午戰爭開始,中國人被日本欺負了整整五十年,因為日本是強國,中國是弱國,日本人比中國人生活得好。真的是這樣子嗎?作為國家,明治維新後日本在很多方面都比中國強大,這是亳無疑問的,但比起普通人的生活來,日本人可沒什麼優勢。

日本歷史上就是一個很窮的國家,國土大部分都是山,雖然不高,但也沒法種地。農民們更是窮得叮噹響,擔負著高達六成的田租,兄弟幾個娶一個老婆,不算啥稀罕事。

即使是大名(日本領主,類似中國大地主),也沒強到哪去。據說,有個大名的兒子打仗前多喝了碗湯,就被父親認為貪吃。明治維新以後,日本走上了帝國主義道路。國家投資各種產業,利用國家扶持做到一定規模後,再廉價賣給大財團。我們現在熟知的一些品牌,就是這樣來的。

兒子全部戰死,母親在採訪時痛哭:若還有兒子,我會繼續送上戰場

有沒有感覺到,似乎是日本政府在給大財團打工?其實就是這麼回事。日本經濟起步的原始積累,除了搜刮農民外,還積極向外輸出勞力,賺取外匯,其中就包括娼妓。

1974年,有過一部日本電影《望鄉》,描寫的就是當年日本少女被賣到東南亞當娼妓,渴望回到家鄉的故事。大量的日本女人死在異國他鄉,有的才14、15歲。

日本通過各種手段發展經濟,積攢了一點實力就往外擴張,吞併朝鮮,侵佔東北,真正得利的都是大財閥,以及與他們相勾結的高官。普通日本民眾並未從中得到多少好處,連日本皇軍都是窮鬼。二戰時,一名日本陸軍少尉的月薪71日元,可軍服、軍刀、手槍等等全部是自己花錢買,一整套行頭下來要好幾百,足以讓剛上任的尉級軍官掏空錢包了。

兒子全部戰死,母親在採訪時痛哭:若還有兒子,我會繼續送上戰場

二戰前,日本的共產主義思潮是列強中最強的,原因就是老百姓被壓榨得太窮了。既然這樣,為什麼日本人又非常支持對外擴張戰爭呢?不光是普通軍人在戰場上瘋狂,拼死不降,連國內的民眾也恨不得把全身心效忠給天皇,有的母親死了四個兒子還不夠,在慰問者來採訪時還痛哭說到只恨兒子生少了,不能繼續為國戰死。

這個還是要從日本的歷史說起。日本是個島國,地震頻發,使得日本人有著嚴重的危機感,對大陸的渴望是我們無法想象的。因而也比較容易團結,雖然日本高層、陸軍海軍之間的內鬥十分嚴重,可在忽悠民眾賣命上,他們是完全一致的。

明治維新後,日本統治階級有了一個共同的目標,爭當列強,先不被人欺負,再去欺負別人,搶錢搶糧搶資源。為了集中全國的財力和意志,日本統治者大力宣揚武士道精神,把天皇塑造成神,把民眾洗腦成甘願為神奉獻一切的戰士。

兒子全部戰死,母親在採訪時痛哭:若還有兒子,我會繼續送上戰場

戰場上的日本士兵都覺得自己是作為武士,在為天皇而戰。事實上,他們的祖輩是卑賤的農民,武士老爺殺死他們是不用償命的。日本統治者需要全國民眾團結在一起拼命時,就把農民抬高成了武士。當然,政府和軍隊的高層,仍然是由昔日的老爺們把持的。

另外一個方面,日本在明治維新後,短短三十年,就躋身帝國主義行列。大大激發了日本人極端的民族主義和優越感,整個社會陷入一種癲狂。即使有少數比較冷靜的人,也不敢表露出來,否則就是國賊,應該被天誅。

脫亞入歐思潮也是在這個時候興起的,他們認為自己應該是高貴的歐洲白種人,而不是劣等的亞洲黃種人,只是可惜生活在亞洲土地上而己。這和日本全面學習唐朝,而後自居中華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

所以日本對其他亞洲民族是極端鄙視的,雖然嘴上叫著大東亞共榮,實際卻把亞洲人當成奴隸,那還有誰願意跟著你混。

"

抗日戰爭打了十四年,從甲午戰爭開始,中國人被日本欺負了整整五十年,因為日本是強國,中國是弱國,日本人比中國人生活得好。真的是這樣子嗎?作為國家,明治維新後日本在很多方面都比中國強大,這是亳無疑問的,但比起普通人的生活來,日本人可沒什麼優勢。

日本歷史上就是一個很窮的國家,國土大部分都是山,雖然不高,但也沒法種地。農民們更是窮得叮噹響,擔負著高達六成的田租,兄弟幾個娶一個老婆,不算啥稀罕事。

即使是大名(日本領主,類似中國大地主),也沒強到哪去。據說,有個大名的兒子打仗前多喝了碗湯,就被父親認為貪吃。明治維新以後,日本走上了帝國主義道路。國家投資各種產業,利用國家扶持做到一定規模後,再廉價賣給大財團。我們現在熟知的一些品牌,就是這樣來的。

兒子全部戰死,母親在採訪時痛哭:若還有兒子,我會繼續送上戰場

有沒有感覺到,似乎是日本政府在給大財團打工?其實就是這麼回事。日本經濟起步的原始積累,除了搜刮農民外,還積極向外輸出勞力,賺取外匯,其中就包括娼妓。

1974年,有過一部日本電影《望鄉》,描寫的就是當年日本少女被賣到東南亞當娼妓,渴望回到家鄉的故事。大量的日本女人死在異國他鄉,有的才14、15歲。

日本通過各種手段發展經濟,積攢了一點實力就往外擴張,吞併朝鮮,侵佔東北,真正得利的都是大財閥,以及與他們相勾結的高官。普通日本民眾並未從中得到多少好處,連日本皇軍都是窮鬼。二戰時,一名日本陸軍少尉的月薪71日元,可軍服、軍刀、手槍等等全部是自己花錢買,一整套行頭下來要好幾百,足以讓剛上任的尉級軍官掏空錢包了。

兒子全部戰死,母親在採訪時痛哭:若還有兒子,我會繼續送上戰場

二戰前,日本的共產主義思潮是列強中最強的,原因就是老百姓被壓榨得太窮了。既然這樣,為什麼日本人又非常支持對外擴張戰爭呢?不光是普通軍人在戰場上瘋狂,拼死不降,連國內的民眾也恨不得把全身心效忠給天皇,有的母親死了四個兒子還不夠,在慰問者來採訪時還痛哭說到只恨兒子生少了,不能繼續為國戰死。

這個還是要從日本的歷史說起。日本是個島國,地震頻發,使得日本人有著嚴重的危機感,對大陸的渴望是我們無法想象的。因而也比較容易團結,雖然日本高層、陸軍海軍之間的內鬥十分嚴重,可在忽悠民眾賣命上,他們是完全一致的。

明治維新後,日本統治階級有了一個共同的目標,爭當列強,先不被人欺負,再去欺負別人,搶錢搶糧搶資源。為了集中全國的財力和意志,日本統治者大力宣揚武士道精神,把天皇塑造成神,把民眾洗腦成甘願為神奉獻一切的戰士。

兒子全部戰死,母親在採訪時痛哭:若還有兒子,我會繼續送上戰場

戰場上的日本士兵都覺得自己是作為武士,在為天皇而戰。事實上,他們的祖輩是卑賤的農民,武士老爺殺死他們是不用償命的。日本統治者需要全國民眾團結在一起拼命時,就把農民抬高成了武士。當然,政府和軍隊的高層,仍然是由昔日的老爺們把持的。

另外一個方面,日本在明治維新後,短短三十年,就躋身帝國主義行列。大大激發了日本人極端的民族主義和優越感,整個社會陷入一種癲狂。即使有少數比較冷靜的人,也不敢表露出來,否則就是國賊,應該被天誅。

脫亞入歐思潮也是在這個時候興起的,他們認為自己應該是高貴的歐洲白種人,而不是劣等的亞洲黃種人,只是可惜生活在亞洲土地上而己。這和日本全面學習唐朝,而後自居中華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

所以日本對其他亞洲民族是極端鄙視的,雖然嘴上叫著大東亞共榮,實際卻把亞洲人當成奴隸,那還有誰願意跟著你混。

兒子全部戰死,母親在採訪時痛哭:若還有兒子,我會繼續送上戰場

​最後一點,日本的擴張多多少少給日本民眾帶來了生活的改善。日本向朝鮮和中國東北都派出大量拓殖團,減少了國內的貧困農民。擴軍和軍需生產的增加,也使失業率下降,國內經濟看上去一片繁榮。二戰前的德國也是靠這一套,恢復了國內經濟。副作用便是養出一支龐大的軍隊,只能繼續擴張,以戰養戰,否則經濟早晚會崩潰。

武士道忠君思想和極端民族主義的灌輸,擴張帶來的利益,三者結合在一起,使日本民眾不顧戰爭帶來的傷痛,不惜代價地支持對外戰爭,才會出現那種覺得自己兒子生得少,不能多為國戰死幾個的母親。殊不知,他們的行為給世界,給各國百姓帶去了無窮的災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