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

蘇菲至今為止的人生中,做過很多讓人刮目相看、大跌眼鏡的事情。這些事情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聽上去都十分遙不可及。但蘇菲用自己的行動一次又一次證明了:“我可以”

比如高中用一年時間,從班裡的中等生,衝刺到了高出清華錄取線30分;

比如在日本留學的諸多選項裡,挑選了難度最大的東京大學,併成功被東大的建築系錄取;

比如本科和碩士一共學了8年建築,畢業後卻義無反顧地進入了日本的IT業,轉行成為了一名互聯網產品經理;

再比如她在日企裡多次得到表彰晉升,卻在第二次漲薪後不久,選擇了辭去年薪40多萬的工作,做一名自由職業者。

“活了26年,其實模式都很單一,找一個夢想,然後去努力實現它。看起來好像總是做些別人不相信會實現的事,總是偏離軌道。但是每一次都是自己想做的。”

26歲那年,放棄學了8年的建築,轉行進入IT行業的蘇菲說。

“很多時候錢不再值錢,而時間變成了最珍貴的東西。我不想為了賺花不到的錢,大把浪費這樣東西。”

29歲那年,決定辭去日企的高薪工作,從零開始做一名自由職業者的蘇菲說。

今年,是蘇菲辭職做自由職業的第二年。某天深夜,她在朋友圈分享了一篇與自由職業有關的文章,她說“上班是不可能上班的,這輩子都不可能上班了”。

我突然就對這個很早就加了微信,卻一直沒好好聊過天的姑娘產生了好奇:

讀名校、進名企、領高薪……當一個人已經過上了主流社會認定的“最成功”的那種生活後,放棄這一切從頭開始是怎樣一種體驗?

這是林安採訪的第36個“不上班”的人。

我想用蘇菲的故事,與你們探討主流之外的另一種“成功”。

"

蘇菲至今為止的人生中,做過很多讓人刮目相看、大跌眼鏡的事情。這些事情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聽上去都十分遙不可及。但蘇菲用自己的行動一次又一次證明了:“我可以”

比如高中用一年時間,從班裡的中等生,衝刺到了高出清華錄取線30分;

比如在日本留學的諸多選項裡,挑選了難度最大的東京大學,併成功被東大的建築系錄取;

比如本科和碩士一共學了8年建築,畢業後卻義無反顧地進入了日本的IT業,轉行成為了一名互聯網產品經理;

再比如她在日企裡多次得到表彰晉升,卻在第二次漲薪後不久,選擇了辭去年薪40多萬的工作,做一名自由職業者。

“活了26年,其實模式都很單一,找一個夢想,然後去努力實現它。看起來好像總是做些別人不相信會實現的事,總是偏離軌道。但是每一次都是自己想做的。”

26歲那年,放棄學了8年的建築,轉行進入IT行業的蘇菲說。

“很多時候錢不再值錢,而時間變成了最珍貴的東西。我不想為了賺花不到的錢,大把浪費這樣東西。”

29歲那年,決定辭去日企的高薪工作,從零開始做一名自由職業者的蘇菲說。

今年,是蘇菲辭職做自由職業的第二年。某天深夜,她在朋友圈分享了一篇與自由職業有關的文章,她說“上班是不可能上班的,這輩子都不可能上班了”。

我突然就對這個很早就加了微信,卻一直沒好好聊過天的姑娘產生了好奇:

讀名校、進名企、領高薪……當一個人已經過上了主流社會認定的“最成功”的那種生活後,放棄這一切從頭開始是怎樣一種體驗?

這是林安採訪的第36個“不上班”的人。

我想用蘇菲的故事,與你們探討主流之外的另一種“成功”。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蘇菲 日本東京自媒體人/商業撰稿策劃

日本求職:只做最有用的事


在國內的新聞報道和一些日劇裡,日本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向來激烈:他們連續幾個月投遞了幾十封甚至上百封簡歷,卻遲遲拿不到一家企業的錄取通知書……

"

蘇菲至今為止的人生中,做過很多讓人刮目相看、大跌眼鏡的事情。這些事情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聽上去都十分遙不可及。但蘇菲用自己的行動一次又一次證明了:“我可以”

比如高中用一年時間,從班裡的中等生,衝刺到了高出清華錄取線30分;

比如在日本留學的諸多選項裡,挑選了難度最大的東京大學,併成功被東大的建築系錄取;

比如本科和碩士一共學了8年建築,畢業後卻義無反顧地進入了日本的IT業,轉行成為了一名互聯網產品經理;

再比如她在日企裡多次得到表彰晉升,卻在第二次漲薪後不久,選擇了辭去年薪40多萬的工作,做一名自由職業者。

“活了26年,其實模式都很單一,找一個夢想,然後去努力實現它。看起來好像總是做些別人不相信會實現的事,總是偏離軌道。但是每一次都是自己想做的。”

26歲那年,放棄學了8年的建築,轉行進入IT行業的蘇菲說。

“很多時候錢不再值錢,而時間變成了最珍貴的東西。我不想為了賺花不到的錢,大把浪費這樣東西。”

29歲那年,決定辭去日企的高薪工作,從零開始做一名自由職業者的蘇菲說。

今年,是蘇菲辭職做自由職業的第二年。某天深夜,她在朋友圈分享了一篇與自由職業有關的文章,她說“上班是不可能上班的,這輩子都不可能上班了”。

我突然就對這個很早就加了微信,卻一直沒好好聊過天的姑娘產生了好奇:

讀名校、進名企、領高薪……當一個人已經過上了主流社會認定的“最成功”的那種生活後,放棄這一切從頭開始是怎樣一種體驗?

這是林安採訪的第36個“不上班”的人。

我想用蘇菲的故事,與你們探討主流之外的另一種“成功”。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蘇菲 日本東京自媒體人/商業撰稿策劃

日本求職:只做最有用的事


在國內的新聞報道和一些日劇裡,日本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向來激烈:他們連續幾個月投遞了幾十封甚至上百封簡歷,卻遲遲拿不到一家企業的錄取通知書……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2012年,蘇菲在東京大學建築系讀碩士一年級。由於日本企業一般會提前一年在學校招生,那時的蘇菲已經開始為自己畢業後的求職做準備。

而恰巧從2012年起,隨著日本經濟的復甦,日本的就業冰河開始被逐漸增多的企業需求“融化”。

那一年,日本互聯網巨頭Recruit發佈了一份關於“2014年大學生及研究生就業預測”的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回答招收新人人數增加的企業,比回答減少的企業連續3年有所增加。”

而發佈問卷的這家公司,正是蘇菲2013年碩士畢業後加入的公司。

也許是趕上了好時候,也許是蘇菲提前一年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她在日本的求職之路並沒有大多數人想象中曲折——她只投遞了8家公司,就拿到了心儀的offer。

但是在日本求職,繁瑣的過程和漫長的週期卻十分消耗耐性:

不僅要經歷十幾輪層層篩選的面試,簡歷也不能像國內這般一份多投,而是要根據每家公司的不同風格填寫不同的簡歷。

"

蘇菲至今為止的人生中,做過很多讓人刮目相看、大跌眼鏡的事情。這些事情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聽上去都十分遙不可及。但蘇菲用自己的行動一次又一次證明了:“我可以”

比如高中用一年時間,從班裡的中等生,衝刺到了高出清華錄取線30分;

比如在日本留學的諸多選項裡,挑選了難度最大的東京大學,併成功被東大的建築系錄取;

比如本科和碩士一共學了8年建築,畢業後卻義無反顧地進入了日本的IT業,轉行成為了一名互聯網產品經理;

再比如她在日企裡多次得到表彰晉升,卻在第二次漲薪後不久,選擇了辭去年薪40多萬的工作,做一名自由職業者。

“活了26年,其實模式都很單一,找一個夢想,然後去努力實現它。看起來好像總是做些別人不相信會實現的事,總是偏離軌道。但是每一次都是自己想做的。”

26歲那年,放棄學了8年的建築,轉行進入IT行業的蘇菲說。

“很多時候錢不再值錢,而時間變成了最珍貴的東西。我不想為了賺花不到的錢,大把浪費這樣東西。”

29歲那年,決定辭去日企的高薪工作,從零開始做一名自由職業者的蘇菲說。

今年,是蘇菲辭職做自由職業的第二年。某天深夜,她在朋友圈分享了一篇與自由職業有關的文章,她說“上班是不可能上班的,這輩子都不可能上班了”。

我突然就對這個很早就加了微信,卻一直沒好好聊過天的姑娘產生了好奇:

讀名校、進名企、領高薪……當一個人已經過上了主流社會認定的“最成功”的那種生活後,放棄這一切從頭開始是怎樣一種體驗?

這是林安採訪的第36個“不上班”的人。

我想用蘇菲的故事,與你們探討主流之外的另一種“成功”。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蘇菲 日本東京自媒體人/商業撰稿策劃

日本求職:只做最有用的事


在國內的新聞報道和一些日劇裡,日本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向來激烈:他們連續幾個月投遞了幾十封甚至上百封簡歷,卻遲遲拿不到一家企業的錄取通知書……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2012年,蘇菲在東京大學建築系讀碩士一年級。由於日本企業一般會提前一年在學校招生,那時的蘇菲已經開始為自己畢業後的求職做準備。

而恰巧從2012年起,隨著日本經濟的復甦,日本的就業冰河開始被逐漸增多的企業需求“融化”。

那一年,日本互聯網巨頭Recruit發佈了一份關於“2014年大學生及研究生就業預測”的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回答招收新人人數增加的企業,比回答減少的企業連續3年有所增加。”

而發佈問卷的這家公司,正是蘇菲2013年碩士畢業後加入的公司。

也許是趕上了好時候,也許是蘇菲提前一年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她在日本的求職之路並沒有大多數人想象中曲折——她只投遞了8家公司,就拿到了心儀的offer。

但是在日本求職,繁瑣的過程和漫長的週期卻十分消耗耐性:

不僅要經歷十幾輪層層篩選的面試,簡歷也不能像國內這般一份多投,而是要根據每家公司的不同風格填寫不同的簡歷。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日本畢業生的求職現場

雖然蘇菲的求職經歷聽上去有些“毫不費力”,但這並不意味著她沒有付出努力。

“這努力是每一天不間斷的計劃和實施中體現的。”她說,自己的訣竅是比任何人都提前,只做最有用的事。

碩士一年級時,蘇菲就明確了自己將來不會從事建築業。

“學校就職支援處有一本冊子,上面總結了日本所有領域的工作以及所有領域的大型公司。我花了三個下午在就職支援處讀完了這本冊子,做好了筆記。然後大概哪幾個領域有我可以做的活兒就基本有數了。”

她把求職方向定在了互聯網產品經理和快消市場部,再通過進一步查詢這兩個領域的公司風格、產品特點等信息,篩選出了自己可以投遞的企業。

“目標明確、具體,然後開始思考怎麼販賣自己。專業不對口的情況下,意味著需要有其他東西讓人事覺得有價值。”

作為一名中國留學生,在日本求職的劣勢是日語水平,而其優勢是外國人的身份。

很多日本企業每年都有招收外國員工的名額,它們會以招收外國人的標準去考核留學生,日語的劣勢可以從這方面得到彌補。

"

蘇菲至今為止的人生中,做過很多讓人刮目相看、大跌眼鏡的事情。這些事情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聽上去都十分遙不可及。但蘇菲用自己的行動一次又一次證明了:“我可以”

比如高中用一年時間,從班裡的中等生,衝刺到了高出清華錄取線30分;

比如在日本留學的諸多選項裡,挑選了難度最大的東京大學,併成功被東大的建築系錄取;

比如本科和碩士一共學了8年建築,畢業後卻義無反顧地進入了日本的IT業,轉行成為了一名互聯網產品經理;

再比如她在日企裡多次得到表彰晉升,卻在第二次漲薪後不久,選擇了辭去年薪40多萬的工作,做一名自由職業者。

“活了26年,其實模式都很單一,找一個夢想,然後去努力實現它。看起來好像總是做些別人不相信會實現的事,總是偏離軌道。但是每一次都是自己想做的。”

26歲那年,放棄學了8年的建築,轉行進入IT行業的蘇菲說。

“很多時候錢不再值錢,而時間變成了最珍貴的東西。我不想為了賺花不到的錢,大把浪費這樣東西。”

29歲那年,決定辭去日企的高薪工作,從零開始做一名自由職業者的蘇菲說。

今年,是蘇菲辭職做自由職業的第二年。某天深夜,她在朋友圈分享了一篇與自由職業有關的文章,她說“上班是不可能上班的,這輩子都不可能上班了”。

我突然就對這個很早就加了微信,卻一直沒好好聊過天的姑娘產生了好奇:

讀名校、進名企、領高薪……當一個人已經過上了主流社會認定的“最成功”的那種生活後,放棄這一切從頭開始是怎樣一種體驗?

這是林安採訪的第36個“不上班”的人。

我想用蘇菲的故事,與你們探討主流之外的另一種“成功”。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蘇菲 日本東京自媒體人/商業撰稿策劃

日本求職:只做最有用的事


在國內的新聞報道和一些日劇裡,日本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向來激烈:他們連續幾個月投遞了幾十封甚至上百封簡歷,卻遲遲拿不到一家企業的錄取通知書……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2012年,蘇菲在東京大學建築系讀碩士一年級。由於日本企業一般會提前一年在學校招生,那時的蘇菲已經開始為自己畢業後的求職做準備。

而恰巧從2012年起,隨著日本經濟的復甦,日本的就業冰河開始被逐漸增多的企業需求“融化”。

那一年,日本互聯網巨頭Recruit發佈了一份關於“2014年大學生及研究生就業預測”的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回答招收新人人數增加的企業,比回答減少的企業連續3年有所增加。”

而發佈問卷的這家公司,正是蘇菲2013年碩士畢業後加入的公司。

也許是趕上了好時候,也許是蘇菲提前一年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她在日本的求職之路並沒有大多數人想象中曲折——她只投遞了8家公司,就拿到了心儀的offer。

但是在日本求職,繁瑣的過程和漫長的週期卻十分消耗耐性:

不僅要經歷十幾輪層層篩選的面試,簡歷也不能像國內這般一份多投,而是要根據每家公司的不同風格填寫不同的簡歷。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日本畢業生的求職現場

雖然蘇菲的求職經歷聽上去有些“毫不費力”,但這並不意味著她沒有付出努力。

“這努力是每一天不間斷的計劃和實施中體現的。”她說,自己的訣竅是比任何人都提前,只做最有用的事。

碩士一年級時,蘇菲就明確了自己將來不會從事建築業。

“學校就職支援處有一本冊子,上面總結了日本所有領域的工作以及所有領域的大型公司。我花了三個下午在就職支援處讀完了這本冊子,做好了筆記。然後大概哪幾個領域有我可以做的活兒就基本有數了。”

她把求職方向定在了互聯網產品經理和快消市場部,再通過進一步查詢這兩個領域的公司風格、產品特點等信息,篩選出了自己可以投遞的企業。

“目標明確、具體,然後開始思考怎麼販賣自己。專業不對口的情況下,意味著需要有其他東西讓人事覺得有價值。”

作為一名中國留學生,在日本求職的劣勢是日語水平,而其優勢是外國人的身份。

很多日本企業每年都有招收外國員工的名額,它們會以招收外國人的標準去考核留學生,日語的劣勢可以從這方面得到彌補。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2014年在韓國留學一個月

再加上日本企業對畢業生的專業技能期望並不高,蘇菲在讀書期間參加的學生活動和打工經歷,成為了她面試的加分項。

“與其用90%的時間做無用功,不如用30%的時間先思考該做什麼,再用60%的時間去做有用的。”

無論是高三立志考清華,還是碩士畢業轉行進入IT業,蘇菲都用這套方法達成了自己的目標。

她深知自己人生中取得的大部分成績,並非由於天賦秉異、堅持不懈。而是善於在一件事情中找到最高效的解決方案,然後集中精力進行短期衝刺。


日本企業裡的中國女孩

蘇菲畢業後加入的公司Recruit是日本知名的IT公司,它沒有老牌日本企業的傳統制度,工作模式相對開放靈活。

"

蘇菲至今為止的人生中,做過很多讓人刮目相看、大跌眼鏡的事情。這些事情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聽上去都十分遙不可及。但蘇菲用自己的行動一次又一次證明了:“我可以”

比如高中用一年時間,從班裡的中等生,衝刺到了高出清華錄取線30分;

比如在日本留學的諸多選項裡,挑選了難度最大的東京大學,併成功被東大的建築系錄取;

比如本科和碩士一共學了8年建築,畢業後卻義無反顧地進入了日本的IT業,轉行成為了一名互聯網產品經理;

再比如她在日企裡多次得到表彰晉升,卻在第二次漲薪後不久,選擇了辭去年薪40多萬的工作,做一名自由職業者。

“活了26年,其實模式都很單一,找一個夢想,然後去努力實現它。看起來好像總是做些別人不相信會實現的事,總是偏離軌道。但是每一次都是自己想做的。”

26歲那年,放棄學了8年的建築,轉行進入IT行業的蘇菲說。

“很多時候錢不再值錢,而時間變成了最珍貴的東西。我不想為了賺花不到的錢,大把浪費這樣東西。”

29歲那年,決定辭去日企的高薪工作,從零開始做一名自由職業者的蘇菲說。

今年,是蘇菲辭職做自由職業的第二年。某天深夜,她在朋友圈分享了一篇與自由職業有關的文章,她說“上班是不可能上班的,這輩子都不可能上班了”。

我突然就對這個很早就加了微信,卻一直沒好好聊過天的姑娘產生了好奇:

讀名校、進名企、領高薪……當一個人已經過上了主流社會認定的“最成功”的那種生活後,放棄這一切從頭開始是怎樣一種體驗?

這是林安採訪的第36個“不上班”的人。

我想用蘇菲的故事,與你們探討主流之外的另一種“成功”。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蘇菲 日本東京自媒體人/商業撰稿策劃

日本求職:只做最有用的事


在國內的新聞報道和一些日劇裡,日本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向來激烈:他們連續幾個月投遞了幾十封甚至上百封簡歷,卻遲遲拿不到一家企業的錄取通知書……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2012年,蘇菲在東京大學建築系讀碩士一年級。由於日本企業一般會提前一年在學校招生,那時的蘇菲已經開始為自己畢業後的求職做準備。

而恰巧從2012年起,隨著日本經濟的復甦,日本的就業冰河開始被逐漸增多的企業需求“融化”。

那一年,日本互聯網巨頭Recruit發佈了一份關於“2014年大學生及研究生就業預測”的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回答招收新人人數增加的企業,比回答減少的企業連續3年有所增加。”

而發佈問卷的這家公司,正是蘇菲2013年碩士畢業後加入的公司。

也許是趕上了好時候,也許是蘇菲提前一年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她在日本的求職之路並沒有大多數人想象中曲折——她只投遞了8家公司,就拿到了心儀的offer。

但是在日本求職,繁瑣的過程和漫長的週期卻十分消耗耐性:

不僅要經歷十幾輪層層篩選的面試,簡歷也不能像國內這般一份多投,而是要根據每家公司的不同風格填寫不同的簡歷。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日本畢業生的求職現場

雖然蘇菲的求職經歷聽上去有些“毫不費力”,但這並不意味著她沒有付出努力。

“這努力是每一天不間斷的計劃和實施中體現的。”她說,自己的訣竅是比任何人都提前,只做最有用的事。

碩士一年級時,蘇菲就明確了自己將來不會從事建築業。

“學校就職支援處有一本冊子,上面總結了日本所有領域的工作以及所有領域的大型公司。我花了三個下午在就職支援處讀完了這本冊子,做好了筆記。然後大概哪幾個領域有我可以做的活兒就基本有數了。”

她把求職方向定在了互聯網產品經理和快消市場部,再通過進一步查詢這兩個領域的公司風格、產品特點等信息,篩選出了自己可以投遞的企業。

“目標明確、具體,然後開始思考怎麼販賣自己。專業不對口的情況下,意味著需要有其他東西讓人事覺得有價值。”

作為一名中國留學生,在日本求職的劣勢是日語水平,而其優勢是外國人的身份。

很多日本企業每年都有招收外國員工的名額,它們會以招收外國人的標準去考核留學生,日語的劣勢可以從這方面得到彌補。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2014年在韓國留學一個月

再加上日本企業對畢業生的專業技能期望並不高,蘇菲在讀書期間參加的學生活動和打工經歷,成為了她面試的加分項。

“與其用90%的時間做無用功,不如用30%的時間先思考該做什麼,再用60%的時間去做有用的。”

無論是高三立志考清華,還是碩士畢業轉行進入IT業,蘇菲都用這套方法達成了自己的目標。

她深知自己人生中取得的大部分成績,並非由於天賦秉異、堅持不懈。而是善於在一件事情中找到最高效的解決方案,然後集中精力進行短期衝刺。


日本企業裡的中國女孩

蘇菲畢業後加入的公司Recruit是日本知名的IT公司,它沒有老牌日本企業的傳統制度,工作模式相對開放靈活。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Recruit公司的產品線

在這家公司,蘇菲的崗位是產品經理,她是組裡唯一的中國人,而她也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身份優勢。

那是2014年,日本的互聯網產品仍處於學習硅谷互聯網的階段,對於隔海相望的中國互聯網已經發展到了哪個階段,他們知之甚少。

入職後的蘇菲,一直在留意中國互聯網公司的最新動態。

“我們公司有個很好的制度,每週都有一小時的‘閒話時間’和上司聊天,聊什麼都行。”

蘇菲一般會用這段時間給上司介紹中國互聯網產品的發展現狀。有一次,她提到了阿里巴巴的淘寶旺旺。

“中國的顧客現在可以直接通過淘寶旺旺和商家溝通,客服在中國已經成了一種職業。”

上司聽到後很震驚,激動得跑出去把電商老大叫進了辦公室,“你看中國的這個很牛!”

當時的日本互聯網電商還處在用戶給賣家發郵件,要等待幾天才能收到回覆的階段。所以當他們看到中國互聯網已經可以做到如此高效的溝通時,無不感到震撼。

“上司是一個很開放的人,他聽完我的介紹後覺得日本不應該只看美國硅谷,也要多看一看中國的東西。”

從那以後,經常有對中國互聯網產品感興趣的同事給蘇菲發郵件。無形中,她成了公司裡傳播中國互聯網產品的信息源。

而這也正是蘇菲作為一名中國員工在日本企業裡獨特的價值所在。在日企工作的三年時間裡,她得到的兩次表彰都與中國有關:

第一次,她因促成了公司與阿里聯合開發了中文網站而得到了表彰;

第二次,她因和團隊一起將支付寶的線下支付引進日本而受到了表彰。

和許多中國人在日本企業做不長久的聽聞不同,蘇菲在Recruit不僅得到了上司的重視、職級的晉升,還與同事們相處得十分融洽。

"

蘇菲至今為止的人生中,做過很多讓人刮目相看、大跌眼鏡的事情。這些事情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聽上去都十分遙不可及。但蘇菲用自己的行動一次又一次證明了:“我可以”

比如高中用一年時間,從班裡的中等生,衝刺到了高出清華錄取線30分;

比如在日本留學的諸多選項裡,挑選了難度最大的東京大學,併成功被東大的建築系錄取;

比如本科和碩士一共學了8年建築,畢業後卻義無反顧地進入了日本的IT業,轉行成為了一名互聯網產品經理;

再比如她在日企裡多次得到表彰晉升,卻在第二次漲薪後不久,選擇了辭去年薪40多萬的工作,做一名自由職業者。

“活了26年,其實模式都很單一,找一個夢想,然後去努力實現它。看起來好像總是做些別人不相信會實現的事,總是偏離軌道。但是每一次都是自己想做的。”

26歲那年,放棄學了8年的建築,轉行進入IT行業的蘇菲說。

“很多時候錢不再值錢,而時間變成了最珍貴的東西。我不想為了賺花不到的錢,大把浪費這樣東西。”

29歲那年,決定辭去日企的高薪工作,從零開始做一名自由職業者的蘇菲說。

今年,是蘇菲辭職做自由職業的第二年。某天深夜,她在朋友圈分享了一篇與自由職業有關的文章,她說“上班是不可能上班的,這輩子都不可能上班了”。

我突然就對這個很早就加了微信,卻一直沒好好聊過天的姑娘產生了好奇:

讀名校、進名企、領高薪……當一個人已經過上了主流社會認定的“最成功”的那種生活後,放棄這一切從頭開始是怎樣一種體驗?

這是林安採訪的第36個“不上班”的人。

我想用蘇菲的故事,與你們探討主流之外的另一種“成功”。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蘇菲 日本東京自媒體人/商業撰稿策劃

日本求職:只做最有用的事


在國內的新聞報道和一些日劇裡,日本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向來激烈:他們連續幾個月投遞了幾十封甚至上百封簡歷,卻遲遲拿不到一家企業的錄取通知書……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2012年,蘇菲在東京大學建築系讀碩士一年級。由於日本企業一般會提前一年在學校招生,那時的蘇菲已經開始為自己畢業後的求職做準備。

而恰巧從2012年起,隨著日本經濟的復甦,日本的就業冰河開始被逐漸增多的企業需求“融化”。

那一年,日本互聯網巨頭Recruit發佈了一份關於“2014年大學生及研究生就業預測”的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回答招收新人人數增加的企業,比回答減少的企業連續3年有所增加。”

而發佈問卷的這家公司,正是蘇菲2013年碩士畢業後加入的公司。

也許是趕上了好時候,也許是蘇菲提前一年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她在日本的求職之路並沒有大多數人想象中曲折——她只投遞了8家公司,就拿到了心儀的offer。

但是在日本求職,繁瑣的過程和漫長的週期卻十分消耗耐性:

不僅要經歷十幾輪層層篩選的面試,簡歷也不能像國內這般一份多投,而是要根據每家公司的不同風格填寫不同的簡歷。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日本畢業生的求職現場

雖然蘇菲的求職經歷聽上去有些“毫不費力”,但這並不意味著她沒有付出努力。

“這努力是每一天不間斷的計劃和實施中體現的。”她說,自己的訣竅是比任何人都提前,只做最有用的事。

碩士一年級時,蘇菲就明確了自己將來不會從事建築業。

“學校就職支援處有一本冊子,上面總結了日本所有領域的工作以及所有領域的大型公司。我花了三個下午在就職支援處讀完了這本冊子,做好了筆記。然後大概哪幾個領域有我可以做的活兒就基本有數了。”

她把求職方向定在了互聯網產品經理和快消市場部,再通過進一步查詢這兩個領域的公司風格、產品特點等信息,篩選出了自己可以投遞的企業。

“目標明確、具體,然後開始思考怎麼販賣自己。專業不對口的情況下,意味著需要有其他東西讓人事覺得有價值。”

作為一名中國留學生,在日本求職的劣勢是日語水平,而其優勢是外國人的身份。

很多日本企業每年都有招收外國員工的名額,它們會以招收外國人的標準去考核留學生,日語的劣勢可以從這方面得到彌補。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2014年在韓國留學一個月

再加上日本企業對畢業生的專業技能期望並不高,蘇菲在讀書期間參加的學生活動和打工經歷,成為了她面試的加分項。

“與其用90%的時間做無用功,不如用30%的時間先思考該做什麼,再用60%的時間去做有用的。”

無論是高三立志考清華,還是碩士畢業轉行進入IT業,蘇菲都用這套方法達成了自己的目標。

她深知自己人生中取得的大部分成績,並非由於天賦秉異、堅持不懈。而是善於在一件事情中找到最高效的解決方案,然後集中精力進行短期衝刺。


日本企業裡的中國女孩

蘇菲畢業後加入的公司Recruit是日本知名的IT公司,它沒有老牌日本企業的傳統制度,工作模式相對開放靈活。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Recruit公司的產品線

在這家公司,蘇菲的崗位是產品經理,她是組裡唯一的中國人,而她也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身份優勢。

那是2014年,日本的互聯網產品仍處於學習硅谷互聯網的階段,對於隔海相望的中國互聯網已經發展到了哪個階段,他們知之甚少。

入職後的蘇菲,一直在留意中國互聯網公司的最新動態。

“我們公司有個很好的制度,每週都有一小時的‘閒話時間’和上司聊天,聊什麼都行。”

蘇菲一般會用這段時間給上司介紹中國互聯網產品的發展現狀。有一次,她提到了阿里巴巴的淘寶旺旺。

“中國的顧客現在可以直接通過淘寶旺旺和商家溝通,客服在中國已經成了一種職業。”

上司聽到後很震驚,激動得跑出去把電商老大叫進了辦公室,“你看中國的這個很牛!”

當時的日本互聯網電商還處在用戶給賣家發郵件,要等待幾天才能收到回覆的階段。所以當他們看到中國互聯網已經可以做到如此高效的溝通時,無不感到震撼。

“上司是一個很開放的人,他聽完我的介紹後覺得日本不應該只看美國硅谷,也要多看一看中國的東西。”

從那以後,經常有對中國互聯網產品感興趣的同事給蘇菲發郵件。無形中,她成了公司裡傳播中國互聯網產品的信息源。

而這也正是蘇菲作為一名中國員工在日本企業裡獨特的價值所在。在日企工作的三年時間裡,她得到的兩次表彰都與中國有關:

第一次,她因促成了公司與阿里聯合開發了中文網站而得到了表彰;

第二次,她因和團隊一起將支付寶的線下支付引進日本而受到了表彰。

和許多中國人在日本企業做不長久的聽聞不同,蘇菲在Recruit不僅得到了上司的重視、職級的晉升,還與同事們相處得十分融洽。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受表彰當天,蘇菲與同事下班後的合影

但她坦言身邊確實有很多不適應日本企業的中國人:“朋友圈裡,很多人經常提到日本公司的各種問題,吐槽最多的是無法說服日本同事和上司的溝通問題。”

日本人的做事風格偏保守,普遍抗拒新事物,“要清楚他們抗拒的是什麼,用他們適應的思維方式去解決問題。”

蘇菲說,她也認識很多在日本工作得風生水起的中國人,他們的共同點是“非常瞭解日本人,擅長用對方的思維方式思考問題”。

“不適應日企的中國人發現文化差異後只會抱怨,而沒有往前一步去想怎麼解決。一邊抱怨日本一邊又不想回國,最後在這邊待到抑鬱的人有很多。”

在日本職場,蘇菲向來是那個喜歡想辦法解決問題,而不是徒勞抱怨的人。

前陣子,有一個群友在微信裡抱怨公司裡的大、小老闆同時給自己發活,做不過來。

“大老闆發活是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如果是我,應該會急著趕快做,哪有時間抱怨呢?”

也許是積極上進、換位思考和樂於分享的天性,讓蘇菲在日企做得還不錯。但到了某個階段後她卻發現:這種看上去“不錯”的工作和生活狀態,並不是她內心真正想要的。


不走尋常路的“脫軌人生”


對外人來說,蘇菲“辭職做自由職業”和當初決定“轉行進入IT業”一樣,看上去都是一個既突然又意外的決定,但其實這些都是順應天性、順其自然的選擇。

一個專業究竟適不適合自己,一份工作究竟喜不喜歡,都要經歷時間的考驗。

轉行進入IT行業前,蘇菲學習了8年建築,這個在很多人看來前途無量的專業,蘇菲卻提前看到了它在未來的侷限。

“日本的建築業已經進入了成熟階段,學建築的學生畢業後都是用愛發電,薪水很低很累,而且要熬20-30年才能成為業界翹楚,只有一生熱愛這個行業的人才會入行。”

“但是你怎麼判斷自己放棄建築,是真的不喜歡,而不是逃避努力呢?”我問。

蘇菲舉了個例子來回答這個問題:

“就像有些人可以戀愛,卻不適合結婚一樣,我也許並不討厭建築的工作,但是不會一輩子從事這個職業。”

與當初放棄建築一樣,工作三年後,蘇菲辭掉了很多人麼夢寐以求的高薪工作。

那一年,她突然發現自己每年能花出去的錢是有上限的。

在年薪40多萬已經可以滿足大部分生活需求的情況下,她不想再為了升職加薪而爬到一個過分勞累的職位,每天被開不完的會和各種雜事包圍,無暇顧及自己的私人生活。

“我希望更簡單粗暴一些,只掙夠自己夠用的錢,然後擁有大把時間來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

蘇菲至今為止的人生中,做過很多讓人刮目相看、大跌眼鏡的事情。這些事情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聽上去都十分遙不可及。但蘇菲用自己的行動一次又一次證明了:“我可以”

比如高中用一年時間,從班裡的中等生,衝刺到了高出清華錄取線30分;

比如在日本留學的諸多選項裡,挑選了難度最大的東京大學,併成功被東大的建築系錄取;

比如本科和碩士一共學了8年建築,畢業後卻義無反顧地進入了日本的IT業,轉行成為了一名互聯網產品經理;

再比如她在日企裡多次得到表彰晉升,卻在第二次漲薪後不久,選擇了辭去年薪40多萬的工作,做一名自由職業者。

“活了26年,其實模式都很單一,找一個夢想,然後去努力實現它。看起來好像總是做些別人不相信會實現的事,總是偏離軌道。但是每一次都是自己想做的。”

26歲那年,放棄學了8年的建築,轉行進入IT行業的蘇菲說。

“很多時候錢不再值錢,而時間變成了最珍貴的東西。我不想為了賺花不到的錢,大把浪費這樣東西。”

29歲那年,決定辭去日企的高薪工作,從零開始做一名自由職業者的蘇菲說。

今年,是蘇菲辭職做自由職業的第二年。某天深夜,她在朋友圈分享了一篇與自由職業有關的文章,她說“上班是不可能上班的,這輩子都不可能上班了”。

我突然就對這個很早就加了微信,卻一直沒好好聊過天的姑娘產生了好奇:

讀名校、進名企、領高薪……當一個人已經過上了主流社會認定的“最成功”的那種生活後,放棄這一切從頭開始是怎樣一種體驗?

這是林安採訪的第36個“不上班”的人。

我想用蘇菲的故事,與你們探討主流之外的另一種“成功”。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蘇菲 日本東京自媒體人/商業撰稿策劃

日本求職:只做最有用的事


在國內的新聞報道和一些日劇裡,日本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向來激烈:他們連續幾個月投遞了幾十封甚至上百封簡歷,卻遲遲拿不到一家企業的錄取通知書……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2012年,蘇菲在東京大學建築系讀碩士一年級。由於日本企業一般會提前一年在學校招生,那時的蘇菲已經開始為自己畢業後的求職做準備。

而恰巧從2012年起,隨著日本經濟的復甦,日本的就業冰河開始被逐漸增多的企業需求“融化”。

那一年,日本互聯網巨頭Recruit發佈了一份關於“2014年大學生及研究生就業預測”的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回答招收新人人數增加的企業,比回答減少的企業連續3年有所增加。”

而發佈問卷的這家公司,正是蘇菲2013年碩士畢業後加入的公司。

也許是趕上了好時候,也許是蘇菲提前一年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她在日本的求職之路並沒有大多數人想象中曲折——她只投遞了8家公司,就拿到了心儀的offer。

但是在日本求職,繁瑣的過程和漫長的週期卻十分消耗耐性:

不僅要經歷十幾輪層層篩選的面試,簡歷也不能像國內這般一份多投,而是要根據每家公司的不同風格填寫不同的簡歷。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日本畢業生的求職現場

雖然蘇菲的求職經歷聽上去有些“毫不費力”,但這並不意味著她沒有付出努力。

“這努力是每一天不間斷的計劃和實施中體現的。”她說,自己的訣竅是比任何人都提前,只做最有用的事。

碩士一年級時,蘇菲就明確了自己將來不會從事建築業。

“學校就職支援處有一本冊子,上面總結了日本所有領域的工作以及所有領域的大型公司。我花了三個下午在就職支援處讀完了這本冊子,做好了筆記。然後大概哪幾個領域有我可以做的活兒就基本有數了。”

她把求職方向定在了互聯網產品經理和快消市場部,再通過進一步查詢這兩個領域的公司風格、產品特點等信息,篩選出了自己可以投遞的企業。

“目標明確、具體,然後開始思考怎麼販賣自己。專業不對口的情況下,意味著需要有其他東西讓人事覺得有價值。”

作為一名中國留學生,在日本求職的劣勢是日語水平,而其優勢是外國人的身份。

很多日本企業每年都有招收外國員工的名額,它們會以招收外國人的標準去考核留學生,日語的劣勢可以從這方面得到彌補。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2014年在韓國留學一個月

再加上日本企業對畢業生的專業技能期望並不高,蘇菲在讀書期間參加的學生活動和打工經歷,成為了她面試的加分項。

“與其用90%的時間做無用功,不如用30%的時間先思考該做什麼,再用60%的時間去做有用的。”

無論是高三立志考清華,還是碩士畢業轉行進入IT業,蘇菲都用這套方法達成了自己的目標。

她深知自己人生中取得的大部分成績,並非由於天賦秉異、堅持不懈。而是善於在一件事情中找到最高效的解決方案,然後集中精力進行短期衝刺。


日本企業裡的中國女孩

蘇菲畢業後加入的公司Recruit是日本知名的IT公司,它沒有老牌日本企業的傳統制度,工作模式相對開放靈活。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Recruit公司的產品線

在這家公司,蘇菲的崗位是產品經理,她是組裡唯一的中國人,而她也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身份優勢。

那是2014年,日本的互聯網產品仍處於學習硅谷互聯網的階段,對於隔海相望的中國互聯網已經發展到了哪個階段,他們知之甚少。

入職後的蘇菲,一直在留意中國互聯網公司的最新動態。

“我們公司有個很好的制度,每週都有一小時的‘閒話時間’和上司聊天,聊什麼都行。”

蘇菲一般會用這段時間給上司介紹中國互聯網產品的發展現狀。有一次,她提到了阿里巴巴的淘寶旺旺。

“中國的顧客現在可以直接通過淘寶旺旺和商家溝通,客服在中國已經成了一種職業。”

上司聽到後很震驚,激動得跑出去把電商老大叫進了辦公室,“你看中國的這個很牛!”

當時的日本互聯網電商還處在用戶給賣家發郵件,要等待幾天才能收到回覆的階段。所以當他們看到中國互聯網已經可以做到如此高效的溝通時,無不感到震撼。

“上司是一個很開放的人,他聽完我的介紹後覺得日本不應該只看美國硅谷,也要多看一看中國的東西。”

從那以後,經常有對中國互聯網產品感興趣的同事給蘇菲發郵件。無形中,她成了公司裡傳播中國互聯網產品的信息源。

而這也正是蘇菲作為一名中國員工在日本企業裡獨特的價值所在。在日企工作的三年時間裡,她得到的兩次表彰都與中國有關:

第一次,她因促成了公司與阿里聯合開發了中文網站而得到了表彰;

第二次,她因和團隊一起將支付寶的線下支付引進日本而受到了表彰。

和許多中國人在日本企業做不長久的聽聞不同,蘇菲在Recruit不僅得到了上司的重視、職級的晉升,還與同事們相處得十分融洽。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受表彰當天,蘇菲與同事下班後的合影

但她坦言身邊確實有很多不適應日本企業的中國人:“朋友圈裡,很多人經常提到日本公司的各種問題,吐槽最多的是無法說服日本同事和上司的溝通問題。”

日本人的做事風格偏保守,普遍抗拒新事物,“要清楚他們抗拒的是什麼,用他們適應的思維方式去解決問題。”

蘇菲說,她也認識很多在日本工作得風生水起的中國人,他們的共同點是“非常瞭解日本人,擅長用對方的思維方式思考問題”。

“不適應日企的中國人發現文化差異後只會抱怨,而沒有往前一步去想怎麼解決。一邊抱怨日本一邊又不想回國,最後在這邊待到抑鬱的人有很多。”

在日本職場,蘇菲向來是那個喜歡想辦法解決問題,而不是徒勞抱怨的人。

前陣子,有一個群友在微信裡抱怨公司裡的大、小老闆同時給自己發活,做不過來。

“大老闆發活是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如果是我,應該會急著趕快做,哪有時間抱怨呢?”

也許是積極上進、換位思考和樂於分享的天性,讓蘇菲在日企做得還不錯。但到了某個階段後她卻發現:這種看上去“不錯”的工作和生活狀態,並不是她內心真正想要的。


不走尋常路的“脫軌人生”


對外人來說,蘇菲“辭職做自由職業”和當初決定“轉行進入IT業”一樣,看上去都是一個既突然又意外的決定,但其實這些都是順應天性、順其自然的選擇。

一個專業究竟適不適合自己,一份工作究竟喜不喜歡,都要經歷時間的考驗。

轉行進入IT行業前,蘇菲學習了8年建築,這個在很多人看來前途無量的專業,蘇菲卻提前看到了它在未來的侷限。

“日本的建築業已經進入了成熟階段,學建築的學生畢業後都是用愛發電,薪水很低很累,而且要熬20-30年才能成為業界翹楚,只有一生熱愛這個行業的人才會入行。”

“但是你怎麼判斷自己放棄建築,是真的不喜歡,而不是逃避努力呢?”我問。

蘇菲舉了個例子來回答這個問題:

“就像有些人可以戀愛,卻不適合結婚一樣,我也許並不討厭建築的工作,但是不會一輩子從事這個職業。”

與當初放棄建築一樣,工作三年後,蘇菲辭掉了很多人麼夢寐以求的高薪工作。

那一年,她突然發現自己每年能花出去的錢是有上限的。

在年薪40多萬已經可以滿足大部分生活需求的情況下,她不想再為了升職加薪而爬到一個過分勞累的職位,每天被開不完的會和各種雜事包圍,無暇顧及自己的私人生活。

“我希望更簡單粗暴一些,只掙夠自己夠用的錢,然後擁有大把時間來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閒暇時,蘇菲喜歡去日本各地旅遊

由於蘇菲在工作之餘,還一直堅持在國內的自媒體上分享日本見聞,辭職前的她已經在網上積累了幾十萬粉絲。不少約稿和諮詢通過互聯網找到她,使她的工作和副業難以平衡,最後不得不做出二選一的決定。

糾結猶豫了半年後,辭職的契機來自上司的離職。

“2016年10月,招我進公司的上司辭職去創業公司做高層了。之前一直沒辭職是因為團隊裡只有我一箇中國人,這個職位很難招,上司對我很好,不忍心走。”

雖然蘇菲很喜歡自己的第一家公司,但大公司的溝通繁瑣和朝十晚十的忙碌難免讓人身心俱疲。

辭職後的頭幾個月,蘇菲變得特別嗜睡。“每天晚上睡7-8小時,第二天下午再睡2-3個小時。”辭職後的3個月,她發現自己的氣色明顯變好了。

之前做副業時認識的合作商給了她更多的工作,一開始,她靠幫一些日本公司運營中國自媒體賺錢,每個月都有穩定的收入,頭幾個月的收入甚至比上班工資還高。

那時的她每天工作3-4個小時,自己安排工作時間。

自由一段時間以後她發現:一個員工在公司裡拿到的工資是他創造價值的三分之一,做自由職業順利的人可以用更少的時間拿到這三分之一的收入。

“我不是追求金錢的人,錢賺到一定程度就覺得差不多了,剩下時間我喜歡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比如旅遊、玩樂隊、認識新朋友…..”

"

蘇菲至今為止的人生中,做過很多讓人刮目相看、大跌眼鏡的事情。這些事情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聽上去都十分遙不可及。但蘇菲用自己的行動一次又一次證明了:“我可以”

比如高中用一年時間,從班裡的中等生,衝刺到了高出清華錄取線30分;

比如在日本留學的諸多選項裡,挑選了難度最大的東京大學,併成功被東大的建築系錄取;

比如本科和碩士一共學了8年建築,畢業後卻義無反顧地進入了日本的IT業,轉行成為了一名互聯網產品經理;

再比如她在日企裡多次得到表彰晉升,卻在第二次漲薪後不久,選擇了辭去年薪40多萬的工作,做一名自由職業者。

“活了26年,其實模式都很單一,找一個夢想,然後去努力實現它。看起來好像總是做些別人不相信會實現的事,總是偏離軌道。但是每一次都是自己想做的。”

26歲那年,放棄學了8年的建築,轉行進入IT行業的蘇菲說。

“很多時候錢不再值錢,而時間變成了最珍貴的東西。我不想為了賺花不到的錢,大把浪費這樣東西。”

29歲那年,決定辭去日企的高薪工作,從零開始做一名自由職業者的蘇菲說。

今年,是蘇菲辭職做自由職業的第二年。某天深夜,她在朋友圈分享了一篇與自由職業有關的文章,她說“上班是不可能上班的,這輩子都不可能上班了”。

我突然就對這個很早就加了微信,卻一直沒好好聊過天的姑娘產生了好奇:

讀名校、進名企、領高薪……當一個人已經過上了主流社會認定的“最成功”的那種生活後,放棄這一切從頭開始是怎樣一種體驗?

這是林安採訪的第36個“不上班”的人。

我想用蘇菲的故事,與你們探討主流之外的另一種“成功”。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蘇菲 日本東京自媒體人/商業撰稿策劃

日本求職:只做最有用的事


在國內的新聞報道和一些日劇裡,日本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向來激烈:他們連續幾個月投遞了幾十封甚至上百封簡歷,卻遲遲拿不到一家企業的錄取通知書……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2012年,蘇菲在東京大學建築系讀碩士一年級。由於日本企業一般會提前一年在學校招生,那時的蘇菲已經開始為自己畢業後的求職做準備。

而恰巧從2012年起,隨著日本經濟的復甦,日本的就業冰河開始被逐漸增多的企業需求“融化”。

那一年,日本互聯網巨頭Recruit發佈了一份關於“2014年大學生及研究生就業預測”的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回答招收新人人數增加的企業,比回答減少的企業連續3年有所增加。”

而發佈問卷的這家公司,正是蘇菲2013年碩士畢業後加入的公司。

也許是趕上了好時候,也許是蘇菲提前一年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她在日本的求職之路並沒有大多數人想象中曲折——她只投遞了8家公司,就拿到了心儀的offer。

但是在日本求職,繁瑣的過程和漫長的週期卻十分消耗耐性:

不僅要經歷十幾輪層層篩選的面試,簡歷也不能像國內這般一份多投,而是要根據每家公司的不同風格填寫不同的簡歷。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日本畢業生的求職現場

雖然蘇菲的求職經歷聽上去有些“毫不費力”,但這並不意味著她沒有付出努力。

“這努力是每一天不間斷的計劃和實施中體現的。”她說,自己的訣竅是比任何人都提前,只做最有用的事。

碩士一年級時,蘇菲就明確了自己將來不會從事建築業。

“學校就職支援處有一本冊子,上面總結了日本所有領域的工作以及所有領域的大型公司。我花了三個下午在就職支援處讀完了這本冊子,做好了筆記。然後大概哪幾個領域有我可以做的活兒就基本有數了。”

她把求職方向定在了互聯網產品經理和快消市場部,再通過進一步查詢這兩個領域的公司風格、產品特點等信息,篩選出了自己可以投遞的企業。

“目標明確、具體,然後開始思考怎麼販賣自己。專業不對口的情況下,意味著需要有其他東西讓人事覺得有價值。”

作為一名中國留學生,在日本求職的劣勢是日語水平,而其優勢是外國人的身份。

很多日本企業每年都有招收外國員工的名額,它們會以招收外國人的標準去考核留學生,日語的劣勢可以從這方面得到彌補。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2014年在韓國留學一個月

再加上日本企業對畢業生的專業技能期望並不高,蘇菲在讀書期間參加的學生活動和打工經歷,成為了她面試的加分項。

“與其用90%的時間做無用功,不如用30%的時間先思考該做什麼,再用60%的時間去做有用的。”

無論是高三立志考清華,還是碩士畢業轉行進入IT業,蘇菲都用這套方法達成了自己的目標。

她深知自己人生中取得的大部分成績,並非由於天賦秉異、堅持不懈。而是善於在一件事情中找到最高效的解決方案,然後集中精力進行短期衝刺。


日本企業裡的中國女孩

蘇菲畢業後加入的公司Recruit是日本知名的IT公司,它沒有老牌日本企業的傳統制度,工作模式相對開放靈活。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Recruit公司的產品線

在這家公司,蘇菲的崗位是產品經理,她是組裡唯一的中國人,而她也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身份優勢。

那是2014年,日本的互聯網產品仍處於學習硅谷互聯網的階段,對於隔海相望的中國互聯網已經發展到了哪個階段,他們知之甚少。

入職後的蘇菲,一直在留意中國互聯網公司的最新動態。

“我們公司有個很好的制度,每週都有一小時的‘閒話時間’和上司聊天,聊什麼都行。”

蘇菲一般會用這段時間給上司介紹中國互聯網產品的發展現狀。有一次,她提到了阿里巴巴的淘寶旺旺。

“中國的顧客現在可以直接通過淘寶旺旺和商家溝通,客服在中國已經成了一種職業。”

上司聽到後很震驚,激動得跑出去把電商老大叫進了辦公室,“你看中國的這個很牛!”

當時的日本互聯網電商還處在用戶給賣家發郵件,要等待幾天才能收到回覆的階段。所以當他們看到中國互聯網已經可以做到如此高效的溝通時,無不感到震撼。

“上司是一個很開放的人,他聽完我的介紹後覺得日本不應該只看美國硅谷,也要多看一看中國的東西。”

從那以後,經常有對中國互聯網產品感興趣的同事給蘇菲發郵件。無形中,她成了公司裡傳播中國互聯網產品的信息源。

而這也正是蘇菲作為一名中國員工在日本企業裡獨特的價值所在。在日企工作的三年時間裡,她得到的兩次表彰都與中國有關:

第一次,她因促成了公司與阿里聯合開發了中文網站而得到了表彰;

第二次,她因和團隊一起將支付寶的線下支付引進日本而受到了表彰。

和許多中國人在日本企業做不長久的聽聞不同,蘇菲在Recruit不僅得到了上司的重視、職級的晉升,還與同事們相處得十分融洽。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受表彰當天,蘇菲與同事下班後的合影

但她坦言身邊確實有很多不適應日本企業的中國人:“朋友圈裡,很多人經常提到日本公司的各種問題,吐槽最多的是無法說服日本同事和上司的溝通問題。”

日本人的做事風格偏保守,普遍抗拒新事物,“要清楚他們抗拒的是什麼,用他們適應的思維方式去解決問題。”

蘇菲說,她也認識很多在日本工作得風生水起的中國人,他們的共同點是“非常瞭解日本人,擅長用對方的思維方式思考問題”。

“不適應日企的中國人發現文化差異後只會抱怨,而沒有往前一步去想怎麼解決。一邊抱怨日本一邊又不想回國,最後在這邊待到抑鬱的人有很多。”

在日本職場,蘇菲向來是那個喜歡想辦法解決問題,而不是徒勞抱怨的人。

前陣子,有一個群友在微信裡抱怨公司裡的大、小老闆同時給自己發活,做不過來。

“大老闆發活是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如果是我,應該會急著趕快做,哪有時間抱怨呢?”

也許是積極上進、換位思考和樂於分享的天性,讓蘇菲在日企做得還不錯。但到了某個階段後她卻發現:這種看上去“不錯”的工作和生活狀態,並不是她內心真正想要的。


不走尋常路的“脫軌人生”


對外人來說,蘇菲“辭職做自由職業”和當初決定“轉行進入IT業”一樣,看上去都是一個既突然又意外的決定,但其實這些都是順應天性、順其自然的選擇。

一個專業究竟適不適合自己,一份工作究竟喜不喜歡,都要經歷時間的考驗。

轉行進入IT行業前,蘇菲學習了8年建築,這個在很多人看來前途無量的專業,蘇菲卻提前看到了它在未來的侷限。

“日本的建築業已經進入了成熟階段,學建築的學生畢業後都是用愛發電,薪水很低很累,而且要熬20-30年才能成為業界翹楚,只有一生熱愛這個行業的人才會入行。”

“但是你怎麼判斷自己放棄建築,是真的不喜歡,而不是逃避努力呢?”我問。

蘇菲舉了個例子來回答這個問題:

“就像有些人可以戀愛,卻不適合結婚一樣,我也許並不討厭建築的工作,但是不會一輩子從事這個職業。”

與當初放棄建築一樣,工作三年後,蘇菲辭掉了很多人麼夢寐以求的高薪工作。

那一年,她突然發現自己每年能花出去的錢是有上限的。

在年薪40多萬已經可以滿足大部分生活需求的情況下,她不想再為了升職加薪而爬到一個過分勞累的職位,每天被開不完的會和各種雜事包圍,無暇顧及自己的私人生活。

“我希望更簡單粗暴一些,只掙夠自己夠用的錢,然後擁有大把時間來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閒暇時,蘇菲喜歡去日本各地旅遊

由於蘇菲在工作之餘,還一直堅持在國內的自媒體上分享日本見聞,辭職前的她已經在網上積累了幾十萬粉絲。不少約稿和諮詢通過互聯網找到她,使她的工作和副業難以平衡,最後不得不做出二選一的決定。

糾結猶豫了半年後,辭職的契機來自上司的離職。

“2016年10月,招我進公司的上司辭職去創業公司做高層了。之前一直沒辭職是因為團隊裡只有我一箇中國人,這個職位很難招,上司對我很好,不忍心走。”

雖然蘇菲很喜歡自己的第一家公司,但大公司的溝通繁瑣和朝十晚十的忙碌難免讓人身心俱疲。

辭職後的頭幾個月,蘇菲變得特別嗜睡。“每天晚上睡7-8小時,第二天下午再睡2-3個小時。”辭職後的3個月,她發現自己的氣色明顯變好了。

之前做副業時認識的合作商給了她更多的工作,一開始,她靠幫一些日本公司運營中國自媒體賺錢,每個月都有穩定的收入,頭幾個月的收入甚至比上班工資還高。

那時的她每天工作3-4個小時,自己安排工作時間。

自由一段時間以後她發現:一個員工在公司裡拿到的工資是他創造價值的三分之一,做自由職業順利的人可以用更少的時間拿到這三分之一的收入。

“我不是追求金錢的人,錢賺到一定程度就覺得差不多了,剩下時間我喜歡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比如旅遊、玩樂隊、認識新朋友…..”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蘇菲有時會當一些商業拍攝的模特

對並不過分追求金錢的蘇菲來說,體驗生活是比掙錢更重要的事情。


“我的人生目標:做一輩子自由職業者”


蘇菲是一個起點比較高的自由職業者——在辭職前就已經有了穩定的客戶和收入,但焦慮也一直存在。

“這個月錢掙夠了,下個月怎麼樣?”

“今年OK了,明年怎麼樣?”

在公司上班時,大多數人的職業規劃是清晰的。一個人在職場做得好不好,上司會給出建議,同事也可以做參照物。但是自由職業沒有參照物,不知道自己到底做得好不好的人,很容易迷失。

“很多事情到底應該怎麼做,別人沒辦法給建議。最終決定還是自己下,這方面會比較挑戰。”

2018年2月,蘇菲和日本朋友合夥開了一家做日本線上教育的創業公司,為想去日本參加高考的中國學生做線上輔導。

但是短暫的6個月創業後,蘇菲意識到自己還是更適合單打獨鬥做一名自由職業者,於是她退出了公司,拾起以前的業務重新開始。

今年1月份,她開始重新開拓客戶,卻發現重新找回之前創業時斷掉的客戶存在一定困難。

“今年1-2月的收入很不穩定,我有點自責,想著之前的客戶沒有保持好聯繫。”直到5月,蘇菲的業務才開始慢慢恢復到剛辭職時的狀態,收入也漸漸穩定了起來。

“我後來通過中間人找之前最大的一個客戶吃過飯。吃飯的時候社長沒什麼表示,我以為這個客戶沒戲了,中間一直沒再聯繫,今年6月他們突然又聯繫我,找我做一些事情。”

永遠不知道下一個機會何時會來,這是大多數自由職業者的處境。

現在的蘇菲,已經確定了自媒體是自己的核心價值,靠著經營自己在網上的自媒體賬號,她與不少日本公司達成了合作。

辭職後的她,在幫助日本企業運營中國自媒體的同時,還在寫一個日文博客,向日本企業介紹中國的互聯網產品和IT知識。

"

蘇菲至今為止的人生中,做過很多讓人刮目相看、大跌眼鏡的事情。這些事情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聽上去都十分遙不可及。但蘇菲用自己的行動一次又一次證明了:“我可以”

比如高中用一年時間,從班裡的中等生,衝刺到了高出清華錄取線30分;

比如在日本留學的諸多選項裡,挑選了難度最大的東京大學,併成功被東大的建築系錄取;

比如本科和碩士一共學了8年建築,畢業後卻義無反顧地進入了日本的IT業,轉行成為了一名互聯網產品經理;

再比如她在日企裡多次得到表彰晉升,卻在第二次漲薪後不久,選擇了辭去年薪40多萬的工作,做一名自由職業者。

“活了26年,其實模式都很單一,找一個夢想,然後去努力實現它。看起來好像總是做些別人不相信會實現的事,總是偏離軌道。但是每一次都是自己想做的。”

26歲那年,放棄學了8年的建築,轉行進入IT行業的蘇菲說。

“很多時候錢不再值錢,而時間變成了最珍貴的東西。我不想為了賺花不到的錢,大把浪費這樣東西。”

29歲那年,決定辭去日企的高薪工作,從零開始做一名自由職業者的蘇菲說。

今年,是蘇菲辭職做自由職業的第二年。某天深夜,她在朋友圈分享了一篇與自由職業有關的文章,她說“上班是不可能上班的,這輩子都不可能上班了”。

我突然就對這個很早就加了微信,卻一直沒好好聊過天的姑娘產生了好奇:

讀名校、進名企、領高薪……當一個人已經過上了主流社會認定的“最成功”的那種生活後,放棄這一切從頭開始是怎樣一種體驗?

這是林安採訪的第36個“不上班”的人。

我想用蘇菲的故事,與你們探討主流之外的另一種“成功”。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蘇菲 日本東京自媒體人/商業撰稿策劃

日本求職:只做最有用的事


在國內的新聞報道和一些日劇裡,日本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向來激烈:他們連續幾個月投遞了幾十封甚至上百封簡歷,卻遲遲拿不到一家企業的錄取通知書……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2012年,蘇菲在東京大學建築系讀碩士一年級。由於日本企業一般會提前一年在學校招生,那時的蘇菲已經開始為自己畢業後的求職做準備。

而恰巧從2012年起,隨著日本經濟的復甦,日本的就業冰河開始被逐漸增多的企業需求“融化”。

那一年,日本互聯網巨頭Recruit發佈了一份關於“2014年大學生及研究生就業預測”的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回答招收新人人數增加的企業,比回答減少的企業連續3年有所增加。”

而發佈問卷的這家公司,正是蘇菲2013年碩士畢業後加入的公司。

也許是趕上了好時候,也許是蘇菲提前一年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她在日本的求職之路並沒有大多數人想象中曲折——她只投遞了8家公司,就拿到了心儀的offer。

但是在日本求職,繁瑣的過程和漫長的週期卻十分消耗耐性:

不僅要經歷十幾輪層層篩選的面試,簡歷也不能像國內這般一份多投,而是要根據每家公司的不同風格填寫不同的簡歷。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日本畢業生的求職現場

雖然蘇菲的求職經歷聽上去有些“毫不費力”,但這並不意味著她沒有付出努力。

“這努力是每一天不間斷的計劃和實施中體現的。”她說,自己的訣竅是比任何人都提前,只做最有用的事。

碩士一年級時,蘇菲就明確了自己將來不會從事建築業。

“學校就職支援處有一本冊子,上面總結了日本所有領域的工作以及所有領域的大型公司。我花了三個下午在就職支援處讀完了這本冊子,做好了筆記。然後大概哪幾個領域有我可以做的活兒就基本有數了。”

她把求職方向定在了互聯網產品經理和快消市場部,再通過進一步查詢這兩個領域的公司風格、產品特點等信息,篩選出了自己可以投遞的企業。

“目標明確、具體,然後開始思考怎麼販賣自己。專業不對口的情況下,意味著需要有其他東西讓人事覺得有價值。”

作為一名中國留學生,在日本求職的劣勢是日語水平,而其優勢是外國人的身份。

很多日本企業每年都有招收外國員工的名額,它們會以招收外國人的標準去考核留學生,日語的劣勢可以從這方面得到彌補。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2014年在韓國留學一個月

再加上日本企業對畢業生的專業技能期望並不高,蘇菲在讀書期間參加的學生活動和打工經歷,成為了她面試的加分項。

“與其用90%的時間做無用功,不如用30%的時間先思考該做什麼,再用60%的時間去做有用的。”

無論是高三立志考清華,還是碩士畢業轉行進入IT業,蘇菲都用這套方法達成了自己的目標。

她深知自己人生中取得的大部分成績,並非由於天賦秉異、堅持不懈。而是善於在一件事情中找到最高效的解決方案,然後集中精力進行短期衝刺。


日本企業裡的中國女孩

蘇菲畢業後加入的公司Recruit是日本知名的IT公司,它沒有老牌日本企業的傳統制度,工作模式相對開放靈活。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Recruit公司的產品線

在這家公司,蘇菲的崗位是產品經理,她是組裡唯一的中國人,而她也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身份優勢。

那是2014年,日本的互聯網產品仍處於學習硅谷互聯網的階段,對於隔海相望的中國互聯網已經發展到了哪個階段,他們知之甚少。

入職後的蘇菲,一直在留意中國互聯網公司的最新動態。

“我們公司有個很好的制度,每週都有一小時的‘閒話時間’和上司聊天,聊什麼都行。”

蘇菲一般會用這段時間給上司介紹中國互聯網產品的發展現狀。有一次,她提到了阿里巴巴的淘寶旺旺。

“中國的顧客現在可以直接通過淘寶旺旺和商家溝通,客服在中國已經成了一種職業。”

上司聽到後很震驚,激動得跑出去把電商老大叫進了辦公室,“你看中國的這個很牛!”

當時的日本互聯網電商還處在用戶給賣家發郵件,要等待幾天才能收到回覆的階段。所以當他們看到中國互聯網已經可以做到如此高效的溝通時,無不感到震撼。

“上司是一個很開放的人,他聽完我的介紹後覺得日本不應該只看美國硅谷,也要多看一看中國的東西。”

從那以後,經常有對中國互聯網產品感興趣的同事給蘇菲發郵件。無形中,她成了公司裡傳播中國互聯網產品的信息源。

而這也正是蘇菲作為一名中國員工在日本企業裡獨特的價值所在。在日企工作的三年時間裡,她得到的兩次表彰都與中國有關:

第一次,她因促成了公司與阿里聯合開發了中文網站而得到了表彰;

第二次,她因和團隊一起將支付寶的線下支付引進日本而受到了表彰。

和許多中國人在日本企業做不長久的聽聞不同,蘇菲在Recruit不僅得到了上司的重視、職級的晉升,還與同事們相處得十分融洽。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受表彰當天,蘇菲與同事下班後的合影

但她坦言身邊確實有很多不適應日本企業的中國人:“朋友圈裡,很多人經常提到日本公司的各種問題,吐槽最多的是無法說服日本同事和上司的溝通問題。”

日本人的做事風格偏保守,普遍抗拒新事物,“要清楚他們抗拒的是什麼,用他們適應的思維方式去解決問題。”

蘇菲說,她也認識很多在日本工作得風生水起的中國人,他們的共同點是“非常瞭解日本人,擅長用對方的思維方式思考問題”。

“不適應日企的中國人發現文化差異後只會抱怨,而沒有往前一步去想怎麼解決。一邊抱怨日本一邊又不想回國,最後在這邊待到抑鬱的人有很多。”

在日本職場,蘇菲向來是那個喜歡想辦法解決問題,而不是徒勞抱怨的人。

前陣子,有一個群友在微信裡抱怨公司裡的大、小老闆同時給自己發活,做不過來。

“大老闆發活是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如果是我,應該會急著趕快做,哪有時間抱怨呢?”

也許是積極上進、換位思考和樂於分享的天性,讓蘇菲在日企做得還不錯。但到了某個階段後她卻發現:這種看上去“不錯”的工作和生活狀態,並不是她內心真正想要的。


不走尋常路的“脫軌人生”


對外人來說,蘇菲“辭職做自由職業”和當初決定“轉行進入IT業”一樣,看上去都是一個既突然又意外的決定,但其實這些都是順應天性、順其自然的選擇。

一個專業究竟適不適合自己,一份工作究竟喜不喜歡,都要經歷時間的考驗。

轉行進入IT行業前,蘇菲學習了8年建築,這個在很多人看來前途無量的專業,蘇菲卻提前看到了它在未來的侷限。

“日本的建築業已經進入了成熟階段,學建築的學生畢業後都是用愛發電,薪水很低很累,而且要熬20-30年才能成為業界翹楚,只有一生熱愛這個行業的人才會入行。”

“但是你怎麼判斷自己放棄建築,是真的不喜歡,而不是逃避努力呢?”我問。

蘇菲舉了個例子來回答這個問題:

“就像有些人可以戀愛,卻不適合結婚一樣,我也許並不討厭建築的工作,但是不會一輩子從事這個職業。”

與當初放棄建築一樣,工作三年後,蘇菲辭掉了很多人麼夢寐以求的高薪工作。

那一年,她突然發現自己每年能花出去的錢是有上限的。

在年薪40多萬已經可以滿足大部分生活需求的情況下,她不想再為了升職加薪而爬到一個過分勞累的職位,每天被開不完的會和各種雜事包圍,無暇顧及自己的私人生活。

“我希望更簡單粗暴一些,只掙夠自己夠用的錢,然後擁有大把時間來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閒暇時,蘇菲喜歡去日本各地旅遊

由於蘇菲在工作之餘,還一直堅持在國內的自媒體上分享日本見聞,辭職前的她已經在網上積累了幾十萬粉絲。不少約稿和諮詢通過互聯網找到她,使她的工作和副業難以平衡,最後不得不做出二選一的決定。

糾結猶豫了半年後,辭職的契機來自上司的離職。

“2016年10月,招我進公司的上司辭職去創業公司做高層了。之前一直沒辭職是因為團隊裡只有我一箇中國人,這個職位很難招,上司對我很好,不忍心走。”

雖然蘇菲很喜歡自己的第一家公司,但大公司的溝通繁瑣和朝十晚十的忙碌難免讓人身心俱疲。

辭職後的頭幾個月,蘇菲變得特別嗜睡。“每天晚上睡7-8小時,第二天下午再睡2-3個小時。”辭職後的3個月,她發現自己的氣色明顯變好了。

之前做副業時認識的合作商給了她更多的工作,一開始,她靠幫一些日本公司運營中國自媒體賺錢,每個月都有穩定的收入,頭幾個月的收入甚至比上班工資還高。

那時的她每天工作3-4個小時,自己安排工作時間。

自由一段時間以後她發現:一個員工在公司裡拿到的工資是他創造價值的三分之一,做自由職業順利的人可以用更少的時間拿到這三分之一的收入。

“我不是追求金錢的人,錢賺到一定程度就覺得差不多了,剩下時間我喜歡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比如旅遊、玩樂隊、認識新朋友…..”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蘇菲有時會當一些商業拍攝的模特

對並不過分追求金錢的蘇菲來說,體驗生活是比掙錢更重要的事情。


“我的人生目標:做一輩子自由職業者”


蘇菲是一個起點比較高的自由職業者——在辭職前就已經有了穩定的客戶和收入,但焦慮也一直存在。

“這個月錢掙夠了,下個月怎麼樣?”

“今年OK了,明年怎麼樣?”

在公司上班時,大多數人的職業規劃是清晰的。一個人在職場做得好不好,上司會給出建議,同事也可以做參照物。但是自由職業沒有參照物,不知道自己到底做得好不好的人,很容易迷失。

“很多事情到底應該怎麼做,別人沒辦法給建議。最終決定還是自己下,這方面會比較挑戰。”

2018年2月,蘇菲和日本朋友合夥開了一家做日本線上教育的創業公司,為想去日本參加高考的中國學生做線上輔導。

但是短暫的6個月創業後,蘇菲意識到自己還是更適合單打獨鬥做一名自由職業者,於是她退出了公司,拾起以前的業務重新開始。

今年1月份,她開始重新開拓客戶,卻發現重新找回之前創業時斷掉的客戶存在一定困難。

“今年1-2月的收入很不穩定,我有點自責,想著之前的客戶沒有保持好聯繫。”直到5月,蘇菲的業務才開始慢慢恢復到剛辭職時的狀態,收入也漸漸穩定了起來。

“我後來通過中間人找之前最大的一個客戶吃過飯。吃飯的時候社長沒什麼表示,我以為這個客戶沒戲了,中間一直沒再聯繫,今年6月他們突然又聯繫我,找我做一些事情。”

永遠不知道下一個機會何時會來,這是大多數自由職業者的處境。

現在的蘇菲,已經確定了自媒體是自己的核心價值,靠著經營自己在網上的自媒體賬號,她與不少日本公司達成了合作。

辭職後的她,在幫助日本企業運營中國自媒體的同時,還在寫一個日文博客,向日本企業介紹中國的互聯網產品和IT知識。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蘇菲的日本博客

“現在還在做視頻,介紹中國的IT環境給日本人。日本人很關注如何在中國做app,我會給他們介紹小紅書、知乎、微博等平臺。”

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日本民眾更理性地瞭解中國。就像五年前,她在中國的互聯網上向國人普及真實的日本社會一樣。

“期望中日友好並不代表精日,親日,而是希望雙方都變得更好,雙方的國民都更加幸福。”

自由職業2年,她在摸索中逐漸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每天9-10點起床,12-1點入睡,一週運動3-4次,每個月賺到了一定金額的錢就可以做其他事情……

"

蘇菲至今為止的人生中,做過很多讓人刮目相看、大跌眼鏡的事情。這些事情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聽上去都十分遙不可及。但蘇菲用自己的行動一次又一次證明了:“我可以”

比如高中用一年時間,從班裡的中等生,衝刺到了高出清華錄取線30分;

比如在日本留學的諸多選項裡,挑選了難度最大的東京大學,併成功被東大的建築系錄取;

比如本科和碩士一共學了8年建築,畢業後卻義無反顧地進入了日本的IT業,轉行成為了一名互聯網產品經理;

再比如她在日企裡多次得到表彰晉升,卻在第二次漲薪後不久,選擇了辭去年薪40多萬的工作,做一名自由職業者。

“活了26年,其實模式都很單一,找一個夢想,然後去努力實現它。看起來好像總是做些別人不相信會實現的事,總是偏離軌道。但是每一次都是自己想做的。”

26歲那年,放棄學了8年的建築,轉行進入IT行業的蘇菲說。

“很多時候錢不再值錢,而時間變成了最珍貴的東西。我不想為了賺花不到的錢,大把浪費這樣東西。”

29歲那年,決定辭去日企的高薪工作,從零開始做一名自由職業者的蘇菲說。

今年,是蘇菲辭職做自由職業的第二年。某天深夜,她在朋友圈分享了一篇與自由職業有關的文章,她說“上班是不可能上班的,這輩子都不可能上班了”。

我突然就對這個很早就加了微信,卻一直沒好好聊過天的姑娘產生了好奇:

讀名校、進名企、領高薪……當一個人已經過上了主流社會認定的“最成功”的那種生活後,放棄這一切從頭開始是怎樣一種體驗?

這是林安採訪的第36個“不上班”的人。

我想用蘇菲的故事,與你們探討主流之外的另一種“成功”。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蘇菲 日本東京自媒體人/商業撰稿策劃

日本求職:只做最有用的事


在國內的新聞報道和一些日劇裡,日本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向來激烈:他們連續幾個月投遞了幾十封甚至上百封簡歷,卻遲遲拿不到一家企業的錄取通知書……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2012年,蘇菲在東京大學建築系讀碩士一年級。由於日本企業一般會提前一年在學校招生,那時的蘇菲已經開始為自己畢業後的求職做準備。

而恰巧從2012年起,隨著日本經濟的復甦,日本的就業冰河開始被逐漸增多的企業需求“融化”。

那一年,日本互聯網巨頭Recruit發佈了一份關於“2014年大學生及研究生就業預測”的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回答招收新人人數增加的企業,比回答減少的企業連續3年有所增加。”

而發佈問卷的這家公司,正是蘇菲2013年碩士畢業後加入的公司。

也許是趕上了好時候,也許是蘇菲提前一年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她在日本的求職之路並沒有大多數人想象中曲折——她只投遞了8家公司,就拿到了心儀的offer。

但是在日本求職,繁瑣的過程和漫長的週期卻十分消耗耐性:

不僅要經歷十幾輪層層篩選的面試,簡歷也不能像國內這般一份多投,而是要根據每家公司的不同風格填寫不同的簡歷。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日本畢業生的求職現場

雖然蘇菲的求職經歷聽上去有些“毫不費力”,但這並不意味著她沒有付出努力。

“這努力是每一天不間斷的計劃和實施中體現的。”她說,自己的訣竅是比任何人都提前,只做最有用的事。

碩士一年級時,蘇菲就明確了自己將來不會從事建築業。

“學校就職支援處有一本冊子,上面總結了日本所有領域的工作以及所有領域的大型公司。我花了三個下午在就職支援處讀完了這本冊子,做好了筆記。然後大概哪幾個領域有我可以做的活兒就基本有數了。”

她把求職方向定在了互聯網產品經理和快消市場部,再通過進一步查詢這兩個領域的公司風格、產品特點等信息,篩選出了自己可以投遞的企業。

“目標明確、具體,然後開始思考怎麼販賣自己。專業不對口的情況下,意味著需要有其他東西讓人事覺得有價值。”

作為一名中國留學生,在日本求職的劣勢是日語水平,而其優勢是外國人的身份。

很多日本企業每年都有招收外國員工的名額,它們會以招收外國人的標準去考核留學生,日語的劣勢可以從這方面得到彌補。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2014年在韓國留學一個月

再加上日本企業對畢業生的專業技能期望並不高,蘇菲在讀書期間參加的學生活動和打工經歷,成為了她面試的加分項。

“與其用90%的時間做無用功,不如用30%的時間先思考該做什麼,再用60%的時間去做有用的。”

無論是高三立志考清華,還是碩士畢業轉行進入IT業,蘇菲都用這套方法達成了自己的目標。

她深知自己人生中取得的大部分成績,並非由於天賦秉異、堅持不懈。而是善於在一件事情中找到最高效的解決方案,然後集中精力進行短期衝刺。


日本企業裡的中國女孩

蘇菲畢業後加入的公司Recruit是日本知名的IT公司,它沒有老牌日本企業的傳統制度,工作模式相對開放靈活。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Recruit公司的產品線

在這家公司,蘇菲的崗位是產品經理,她是組裡唯一的中國人,而她也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身份優勢。

那是2014年,日本的互聯網產品仍處於學習硅谷互聯網的階段,對於隔海相望的中國互聯網已經發展到了哪個階段,他們知之甚少。

入職後的蘇菲,一直在留意中國互聯網公司的最新動態。

“我們公司有個很好的制度,每週都有一小時的‘閒話時間’和上司聊天,聊什麼都行。”

蘇菲一般會用這段時間給上司介紹中國互聯網產品的發展現狀。有一次,她提到了阿里巴巴的淘寶旺旺。

“中國的顧客現在可以直接通過淘寶旺旺和商家溝通,客服在中國已經成了一種職業。”

上司聽到後很震驚,激動得跑出去把電商老大叫進了辦公室,“你看中國的這個很牛!”

當時的日本互聯網電商還處在用戶給賣家發郵件,要等待幾天才能收到回覆的階段。所以當他們看到中國互聯網已經可以做到如此高效的溝通時,無不感到震撼。

“上司是一個很開放的人,他聽完我的介紹後覺得日本不應該只看美國硅谷,也要多看一看中國的東西。”

從那以後,經常有對中國互聯網產品感興趣的同事給蘇菲發郵件。無形中,她成了公司裡傳播中國互聯網產品的信息源。

而這也正是蘇菲作為一名中國員工在日本企業裡獨特的價值所在。在日企工作的三年時間裡,她得到的兩次表彰都與中國有關:

第一次,她因促成了公司與阿里聯合開發了中文網站而得到了表彰;

第二次,她因和團隊一起將支付寶的線下支付引進日本而受到了表彰。

和許多中國人在日本企業做不長久的聽聞不同,蘇菲在Recruit不僅得到了上司的重視、職級的晉升,還與同事們相處得十分融洽。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受表彰當天,蘇菲與同事下班後的合影

但她坦言身邊確實有很多不適應日本企業的中國人:“朋友圈裡,很多人經常提到日本公司的各種問題,吐槽最多的是無法說服日本同事和上司的溝通問題。”

日本人的做事風格偏保守,普遍抗拒新事物,“要清楚他們抗拒的是什麼,用他們適應的思維方式去解決問題。”

蘇菲說,她也認識很多在日本工作得風生水起的中國人,他們的共同點是“非常瞭解日本人,擅長用對方的思維方式思考問題”。

“不適應日企的中國人發現文化差異後只會抱怨,而沒有往前一步去想怎麼解決。一邊抱怨日本一邊又不想回國,最後在這邊待到抑鬱的人有很多。”

在日本職場,蘇菲向來是那個喜歡想辦法解決問題,而不是徒勞抱怨的人。

前陣子,有一個群友在微信裡抱怨公司裡的大、小老闆同時給自己發活,做不過來。

“大老闆發活是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如果是我,應該會急著趕快做,哪有時間抱怨呢?”

也許是積極上進、換位思考和樂於分享的天性,讓蘇菲在日企做得還不錯。但到了某個階段後她卻發現:這種看上去“不錯”的工作和生活狀態,並不是她內心真正想要的。


不走尋常路的“脫軌人生”


對外人來說,蘇菲“辭職做自由職業”和當初決定“轉行進入IT業”一樣,看上去都是一個既突然又意外的決定,但其實這些都是順應天性、順其自然的選擇。

一個專業究竟適不適合自己,一份工作究竟喜不喜歡,都要經歷時間的考驗。

轉行進入IT行業前,蘇菲學習了8年建築,這個在很多人看來前途無量的專業,蘇菲卻提前看到了它在未來的侷限。

“日本的建築業已經進入了成熟階段,學建築的學生畢業後都是用愛發電,薪水很低很累,而且要熬20-30年才能成為業界翹楚,只有一生熱愛這個行業的人才會入行。”

“但是你怎麼判斷自己放棄建築,是真的不喜歡,而不是逃避努力呢?”我問。

蘇菲舉了個例子來回答這個問題:

“就像有些人可以戀愛,卻不適合結婚一樣,我也許並不討厭建築的工作,但是不會一輩子從事這個職業。”

與當初放棄建築一樣,工作三年後,蘇菲辭掉了很多人麼夢寐以求的高薪工作。

那一年,她突然發現自己每年能花出去的錢是有上限的。

在年薪40多萬已經可以滿足大部分生活需求的情況下,她不想再為了升職加薪而爬到一個過分勞累的職位,每天被開不完的會和各種雜事包圍,無暇顧及自己的私人生活。

“我希望更簡單粗暴一些,只掙夠自己夠用的錢,然後擁有大把時間來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閒暇時,蘇菲喜歡去日本各地旅遊

由於蘇菲在工作之餘,還一直堅持在國內的自媒體上分享日本見聞,辭職前的她已經在網上積累了幾十萬粉絲。不少約稿和諮詢通過互聯網找到她,使她的工作和副業難以平衡,最後不得不做出二選一的決定。

糾結猶豫了半年後,辭職的契機來自上司的離職。

“2016年10月,招我進公司的上司辭職去創業公司做高層了。之前一直沒辭職是因為團隊裡只有我一箇中國人,這個職位很難招,上司對我很好,不忍心走。”

雖然蘇菲很喜歡自己的第一家公司,但大公司的溝通繁瑣和朝十晚十的忙碌難免讓人身心俱疲。

辭職後的頭幾個月,蘇菲變得特別嗜睡。“每天晚上睡7-8小時,第二天下午再睡2-3個小時。”辭職後的3個月,她發現自己的氣色明顯變好了。

之前做副業時認識的合作商給了她更多的工作,一開始,她靠幫一些日本公司運營中國自媒體賺錢,每個月都有穩定的收入,頭幾個月的收入甚至比上班工資還高。

那時的她每天工作3-4個小時,自己安排工作時間。

自由一段時間以後她發現:一個員工在公司裡拿到的工資是他創造價值的三分之一,做自由職業順利的人可以用更少的時間拿到這三分之一的收入。

“我不是追求金錢的人,錢賺到一定程度就覺得差不多了,剩下時間我喜歡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比如旅遊、玩樂隊、認識新朋友…..”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蘇菲有時會當一些商業拍攝的模特

對並不過分追求金錢的蘇菲來說,體驗生活是比掙錢更重要的事情。


“我的人生目標:做一輩子自由職業者”


蘇菲是一個起點比較高的自由職業者——在辭職前就已經有了穩定的客戶和收入,但焦慮也一直存在。

“這個月錢掙夠了,下個月怎麼樣?”

“今年OK了,明年怎麼樣?”

在公司上班時,大多數人的職業規劃是清晰的。一個人在職場做得好不好,上司會給出建議,同事也可以做參照物。但是自由職業沒有參照物,不知道自己到底做得好不好的人,很容易迷失。

“很多事情到底應該怎麼做,別人沒辦法給建議。最終決定還是自己下,這方面會比較挑戰。”

2018年2月,蘇菲和日本朋友合夥開了一家做日本線上教育的創業公司,為想去日本參加高考的中國學生做線上輔導。

但是短暫的6個月創業後,蘇菲意識到自己還是更適合單打獨鬥做一名自由職業者,於是她退出了公司,拾起以前的業務重新開始。

今年1月份,她開始重新開拓客戶,卻發現重新找回之前創業時斷掉的客戶存在一定困難。

“今年1-2月的收入很不穩定,我有點自責,想著之前的客戶沒有保持好聯繫。”直到5月,蘇菲的業務才開始慢慢恢復到剛辭職時的狀態,收入也漸漸穩定了起來。

“我後來通過中間人找之前最大的一個客戶吃過飯。吃飯的時候社長沒什麼表示,我以為這個客戶沒戲了,中間一直沒再聯繫,今年6月他們突然又聯繫我,找我做一些事情。”

永遠不知道下一個機會何時會來,這是大多數自由職業者的處境。

現在的蘇菲,已經確定了自媒體是自己的核心價值,靠著經營自己在網上的自媒體賬號,她與不少日本公司達成了合作。

辭職後的她,在幫助日本企業運營中國自媒體的同時,還在寫一個日文博客,向日本企業介紹中國的互聯網產品和IT知識。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蘇菲的日本博客

“現在還在做視頻,介紹中國的IT環境給日本人。日本人很關注如何在中國做app,我會給他們介紹小紅書、知乎、微博等平臺。”

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日本民眾更理性地瞭解中國。就像五年前,她在中國的互聯網上向國人普及真實的日本社會一樣。

“期望中日友好並不代表精日,親日,而是希望雙方都變得更好,雙方的國民都更加幸福。”

自由職業2年,她在摸索中逐漸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每天9-10點起床,12-1點入睡,一週運動3-4次,每個月賺到了一定金額的錢就可以做其他事情……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蘇菲在東京每月舉辦一次634學習小組

有時,她會連續1-2個星期都很懶,只做最低限度的工作,等這種狀態自動消散,“當負罪感積攢到一定程度,就會突然變得特別勤奮。”

掌握了自己的工作節奏和情緒規律後,蘇菲反而不會在工作上拖延,常常提前完成任務。

“你有什麼終極的人生目標嗎?”採訪接近尾聲的時候,我問她。

“一輩子靠自由職業養活自己。”她乾脆地回答,“上班是不可能上班了,這輩子都不想上班了。”

高薪、體面又穩定的工作,也許在不少人眼裡代表著“成功”,但是在擁有過又放棄了這一切之後,蘇菲更加確信了自己所追求的成功,究竟是哪一種。

"

蘇菲至今為止的人生中,做過很多讓人刮目相看、大跌眼鏡的事情。這些事情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聽上去都十分遙不可及。但蘇菲用自己的行動一次又一次證明了:“我可以”

比如高中用一年時間,從班裡的中等生,衝刺到了高出清華錄取線30分;

比如在日本留學的諸多選項裡,挑選了難度最大的東京大學,併成功被東大的建築系錄取;

比如本科和碩士一共學了8年建築,畢業後卻義無反顧地進入了日本的IT業,轉行成為了一名互聯網產品經理;

再比如她在日企裡多次得到表彰晉升,卻在第二次漲薪後不久,選擇了辭去年薪40多萬的工作,做一名自由職業者。

“活了26年,其實模式都很單一,找一個夢想,然後去努力實現它。看起來好像總是做些別人不相信會實現的事,總是偏離軌道。但是每一次都是自己想做的。”

26歲那年,放棄學了8年的建築,轉行進入IT行業的蘇菲說。

“很多時候錢不再值錢,而時間變成了最珍貴的東西。我不想為了賺花不到的錢,大把浪費這樣東西。”

29歲那年,決定辭去日企的高薪工作,從零開始做一名自由職業者的蘇菲說。

今年,是蘇菲辭職做自由職業的第二年。某天深夜,她在朋友圈分享了一篇與自由職業有關的文章,她說“上班是不可能上班的,這輩子都不可能上班了”。

我突然就對這個很早就加了微信,卻一直沒好好聊過天的姑娘產生了好奇:

讀名校、進名企、領高薪……當一個人已經過上了主流社會認定的“最成功”的那種生活後,放棄這一切從頭開始是怎樣一種體驗?

這是林安採訪的第36個“不上班”的人。

我想用蘇菲的故事,與你們探討主流之外的另一種“成功”。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蘇菲 日本東京自媒體人/商業撰稿策劃

日本求職:只做最有用的事


在國內的新聞報道和一些日劇裡,日本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向來激烈:他們連續幾個月投遞了幾十封甚至上百封簡歷,卻遲遲拿不到一家企業的錄取通知書……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2012年,蘇菲在東京大學建築系讀碩士一年級。由於日本企業一般會提前一年在學校招生,那時的蘇菲已經開始為自己畢業後的求職做準備。

而恰巧從2012年起,隨著日本經濟的復甦,日本的就業冰河開始被逐漸增多的企業需求“融化”。

那一年,日本互聯網巨頭Recruit發佈了一份關於“2014年大學生及研究生就業預測”的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回答招收新人人數增加的企業,比回答減少的企業連續3年有所增加。”

而發佈問卷的這家公司,正是蘇菲2013年碩士畢業後加入的公司。

也許是趕上了好時候,也許是蘇菲提前一年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她在日本的求職之路並沒有大多數人想象中曲折——她只投遞了8家公司,就拿到了心儀的offer。

但是在日本求職,繁瑣的過程和漫長的週期卻十分消耗耐性:

不僅要經歷十幾輪層層篩選的面試,簡歷也不能像國內這般一份多投,而是要根據每家公司的不同風格填寫不同的簡歷。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日本畢業生的求職現場

雖然蘇菲的求職經歷聽上去有些“毫不費力”,但這並不意味著她沒有付出努力。

“這努力是每一天不間斷的計劃和實施中體現的。”她說,自己的訣竅是比任何人都提前,只做最有用的事。

碩士一年級時,蘇菲就明確了自己將來不會從事建築業。

“學校就職支援處有一本冊子,上面總結了日本所有領域的工作以及所有領域的大型公司。我花了三個下午在就職支援處讀完了這本冊子,做好了筆記。然後大概哪幾個領域有我可以做的活兒就基本有數了。”

她把求職方向定在了互聯網產品經理和快消市場部,再通過進一步查詢這兩個領域的公司風格、產品特點等信息,篩選出了自己可以投遞的企業。

“目標明確、具體,然後開始思考怎麼販賣自己。專業不對口的情況下,意味著需要有其他東西讓人事覺得有價值。”

作為一名中國留學生,在日本求職的劣勢是日語水平,而其優勢是外國人的身份。

很多日本企業每年都有招收外國員工的名額,它們會以招收外國人的標準去考核留學生,日語的劣勢可以從這方面得到彌補。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2014年在韓國留學一個月

再加上日本企業對畢業生的專業技能期望並不高,蘇菲在讀書期間參加的學生活動和打工經歷,成為了她面試的加分項。

“與其用90%的時間做無用功,不如用30%的時間先思考該做什麼,再用60%的時間去做有用的。”

無論是高三立志考清華,還是碩士畢業轉行進入IT業,蘇菲都用這套方法達成了自己的目標。

她深知自己人生中取得的大部分成績,並非由於天賦秉異、堅持不懈。而是善於在一件事情中找到最高效的解決方案,然後集中精力進行短期衝刺。


日本企業裡的中國女孩

蘇菲畢業後加入的公司Recruit是日本知名的IT公司,它沒有老牌日本企業的傳統制度,工作模式相對開放靈活。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Recruit公司的產品線

在這家公司,蘇菲的崗位是產品經理,她是組裡唯一的中國人,而她也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身份優勢。

那是2014年,日本的互聯網產品仍處於學習硅谷互聯網的階段,對於隔海相望的中國互聯網已經發展到了哪個階段,他們知之甚少。

入職後的蘇菲,一直在留意中國互聯網公司的最新動態。

“我們公司有個很好的制度,每週都有一小時的‘閒話時間’和上司聊天,聊什麼都行。”

蘇菲一般會用這段時間給上司介紹中國互聯網產品的發展現狀。有一次,她提到了阿里巴巴的淘寶旺旺。

“中國的顧客現在可以直接通過淘寶旺旺和商家溝通,客服在中國已經成了一種職業。”

上司聽到後很震驚,激動得跑出去把電商老大叫進了辦公室,“你看中國的這個很牛!”

當時的日本互聯網電商還處在用戶給賣家發郵件,要等待幾天才能收到回覆的階段。所以當他們看到中國互聯網已經可以做到如此高效的溝通時,無不感到震撼。

“上司是一個很開放的人,他聽完我的介紹後覺得日本不應該只看美國硅谷,也要多看一看中國的東西。”

從那以後,經常有對中國互聯網產品感興趣的同事給蘇菲發郵件。無形中,她成了公司裡傳播中國互聯網產品的信息源。

而這也正是蘇菲作為一名中國員工在日本企業裡獨特的價值所在。在日企工作的三年時間裡,她得到的兩次表彰都與中國有關:

第一次,她因促成了公司與阿里聯合開發了中文網站而得到了表彰;

第二次,她因和團隊一起將支付寶的線下支付引進日本而受到了表彰。

和許多中國人在日本企業做不長久的聽聞不同,蘇菲在Recruit不僅得到了上司的重視、職級的晉升,還與同事們相處得十分融洽。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受表彰當天,蘇菲與同事下班後的合影

但她坦言身邊確實有很多不適應日本企業的中國人:“朋友圈裡,很多人經常提到日本公司的各種問題,吐槽最多的是無法說服日本同事和上司的溝通問題。”

日本人的做事風格偏保守,普遍抗拒新事物,“要清楚他們抗拒的是什麼,用他們適應的思維方式去解決問題。”

蘇菲說,她也認識很多在日本工作得風生水起的中國人,他們的共同點是“非常瞭解日本人,擅長用對方的思維方式思考問題”。

“不適應日企的中國人發現文化差異後只會抱怨,而沒有往前一步去想怎麼解決。一邊抱怨日本一邊又不想回國,最後在這邊待到抑鬱的人有很多。”

在日本職場,蘇菲向來是那個喜歡想辦法解決問題,而不是徒勞抱怨的人。

前陣子,有一個群友在微信裡抱怨公司裡的大、小老闆同時給自己發活,做不過來。

“大老闆發活是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如果是我,應該會急著趕快做,哪有時間抱怨呢?”

也許是積極上進、換位思考和樂於分享的天性,讓蘇菲在日企做得還不錯。但到了某個階段後她卻發現:這種看上去“不錯”的工作和生活狀態,並不是她內心真正想要的。


不走尋常路的“脫軌人生”


對外人來說,蘇菲“辭職做自由職業”和當初決定“轉行進入IT業”一樣,看上去都是一個既突然又意外的決定,但其實這些都是順應天性、順其自然的選擇。

一個專業究竟適不適合自己,一份工作究竟喜不喜歡,都要經歷時間的考驗。

轉行進入IT行業前,蘇菲學習了8年建築,這個在很多人看來前途無量的專業,蘇菲卻提前看到了它在未來的侷限。

“日本的建築業已經進入了成熟階段,學建築的學生畢業後都是用愛發電,薪水很低很累,而且要熬20-30年才能成為業界翹楚,只有一生熱愛這個行業的人才會入行。”

“但是你怎麼判斷自己放棄建築,是真的不喜歡,而不是逃避努力呢?”我問。

蘇菲舉了個例子來回答這個問題:

“就像有些人可以戀愛,卻不適合結婚一樣,我也許並不討厭建築的工作,但是不會一輩子從事這個職業。”

與當初放棄建築一樣,工作三年後,蘇菲辭掉了很多人麼夢寐以求的高薪工作。

那一年,她突然發現自己每年能花出去的錢是有上限的。

在年薪40多萬已經可以滿足大部分生活需求的情況下,她不想再為了升職加薪而爬到一個過分勞累的職位,每天被開不完的會和各種雜事包圍,無暇顧及自己的私人生活。

“我希望更簡單粗暴一些,只掙夠自己夠用的錢,然後擁有大把時間來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閒暇時,蘇菲喜歡去日本各地旅遊

由於蘇菲在工作之餘,還一直堅持在國內的自媒體上分享日本見聞,辭職前的她已經在網上積累了幾十萬粉絲。不少約稿和諮詢通過互聯網找到她,使她的工作和副業難以平衡,最後不得不做出二選一的決定。

糾結猶豫了半年後,辭職的契機來自上司的離職。

“2016年10月,招我進公司的上司辭職去創業公司做高層了。之前一直沒辭職是因為團隊裡只有我一箇中國人,這個職位很難招,上司對我很好,不忍心走。”

雖然蘇菲很喜歡自己的第一家公司,但大公司的溝通繁瑣和朝十晚十的忙碌難免讓人身心俱疲。

辭職後的頭幾個月,蘇菲變得特別嗜睡。“每天晚上睡7-8小時,第二天下午再睡2-3個小時。”辭職後的3個月,她發現自己的氣色明顯變好了。

之前做副業時認識的合作商給了她更多的工作,一開始,她靠幫一些日本公司運營中國自媒體賺錢,每個月都有穩定的收入,頭幾個月的收入甚至比上班工資還高。

那時的她每天工作3-4個小時,自己安排工作時間。

自由一段時間以後她發現:一個員工在公司裡拿到的工資是他創造價值的三分之一,做自由職業順利的人可以用更少的時間拿到這三分之一的收入。

“我不是追求金錢的人,錢賺到一定程度就覺得差不多了,剩下時間我喜歡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比如旅遊、玩樂隊、認識新朋友…..”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蘇菲有時會當一些商業拍攝的模特

對並不過分追求金錢的蘇菲來說,體驗生活是比掙錢更重要的事情。


“我的人生目標:做一輩子自由職業者”


蘇菲是一個起點比較高的自由職業者——在辭職前就已經有了穩定的客戶和收入,但焦慮也一直存在。

“這個月錢掙夠了,下個月怎麼樣?”

“今年OK了,明年怎麼樣?”

在公司上班時,大多數人的職業規劃是清晰的。一個人在職場做得好不好,上司會給出建議,同事也可以做參照物。但是自由職業沒有參照物,不知道自己到底做得好不好的人,很容易迷失。

“很多事情到底應該怎麼做,別人沒辦法給建議。最終決定還是自己下,這方面會比較挑戰。”

2018年2月,蘇菲和日本朋友合夥開了一家做日本線上教育的創業公司,為想去日本參加高考的中國學生做線上輔導。

但是短暫的6個月創業後,蘇菲意識到自己還是更適合單打獨鬥做一名自由職業者,於是她退出了公司,拾起以前的業務重新開始。

今年1月份,她開始重新開拓客戶,卻發現重新找回之前創業時斷掉的客戶存在一定困難。

“今年1-2月的收入很不穩定,我有點自責,想著之前的客戶沒有保持好聯繫。”直到5月,蘇菲的業務才開始慢慢恢復到剛辭職時的狀態,收入也漸漸穩定了起來。

“我後來通過中間人找之前最大的一個客戶吃過飯。吃飯的時候社長沒什麼表示,我以為這個客戶沒戲了,中間一直沒再聯繫,今年6月他們突然又聯繫我,找我做一些事情。”

永遠不知道下一個機會何時會來,這是大多數自由職業者的處境。

現在的蘇菲,已經確定了自媒體是自己的核心價值,靠著經營自己在網上的自媒體賬號,她與不少日本公司達成了合作。

辭職後的她,在幫助日本企業運營中國自媒體的同時,還在寫一個日文博客,向日本企業介紹中國的互聯網產品和IT知識。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蘇菲的日本博客

“現在還在做視頻,介紹中國的IT環境給日本人。日本人很關注如何在中國做app,我會給他們介紹小紅書、知乎、微博等平臺。”

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日本民眾更理性地瞭解中國。就像五年前,她在中國的互聯網上向國人普及真實的日本社會一樣。

“期望中日友好並不代表精日,親日,而是希望雙方都變得更好,雙方的國民都更加幸福。”

自由職業2年,她在摸索中逐漸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每天9-10點起床,12-1點入睡,一週運動3-4次,每個月賺到了一定金額的錢就可以做其他事情……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蘇菲在東京每月舉辦一次634學習小組

有時,她會連續1-2個星期都很懶,只做最低限度的工作,等這種狀態自動消散,“當負罪感積攢到一定程度,就會突然變得特別勤奮。”

掌握了自己的工作節奏和情緒規律後,蘇菲反而不會在工作上拖延,常常提前完成任務。

“你有什麼終極的人生目標嗎?”採訪接近尾聲的時候,我問她。

“一輩子靠自由職業養活自己。”她乾脆地回答,“上班是不可能上班了,這輩子都不想上班了。”

高薪、體面又穩定的工作,也許在不少人眼裡代表著“成功”,但是在擁有過又放棄了這一切之後,蘇菲更加確信了自己所追求的成功,究竟是哪一種。

在東京奮鬥的中國女孩:考入名校、進入Top級日企,然後呢?

蘇菲在瀨戶內海的直島

那麼,你呢?你追求“成功”嗎?你追求的又是哪一種“成功”呢?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