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3年,一名猶太籍男子嘗試逃離納粹統治,他離開德國前往西班牙;三年後,西班牙內戰爆發,他為了躲避戰火,前往意大利;1938年,希特勒出訪意大利,他又逃往瑞士,但瑞士只准許他停留四周。在期限臨近時,他決定去往厄瓜多爾投靠親戚,並前往巴黎,通過一個代理人拿到了前往厄瓜多爾的簽證。在返回瑞士收拾行李時,他專門向厄瓜多爾領事求證了簽證是否有效,在得到肯定的答覆後,他動身前往厄瓜多爾,但到達厄瓜多爾後卻被拒絕入境。其後,他輾轉到其他的南美國家,也遭到了同樣的拒絕。萬般無奈下,他給留在德國的親戚發電報,請求郵寄一張返回返回歐洲的飛機票。但歐洲的法國和瑞士都拒絕他入境。只有意大利允許他停留二十四小時,在此期間,他買了一張前往中國上海的船票。到達上海後,他才鬆了一口氣。此時的上海不需要簽證、宣誓書、警方證明、經濟擔保書。唯一需要的是海關檢查,而這種檢查也是十分寬鬆的。

隨著納粹迫害猶太人的行動一浪高過一浪,猶太人紛紛逃離德國。但縱觀全球,除了中國上海,竟然沒有一個國家願意接受猶太人。

而此時的上海已經淪陷,被納粹德國的盟友日本佔領。一直到1939年5月,約有1.5萬名歐洲猶太難民蜂擁而至來到上海。如果沒有日本人的容忍和默許,這麼多的猶太難民在上海安頓下來幾乎是不可能的。

"

1933年,一名猶太籍男子嘗試逃離納粹統治,他離開德國前往西班牙;三年後,西班牙內戰爆發,他為了躲避戰火,前往意大利;1938年,希特勒出訪意大利,他又逃往瑞士,但瑞士只准許他停留四周。在期限臨近時,他決定去往厄瓜多爾投靠親戚,並前往巴黎,通過一個代理人拿到了前往厄瓜多爾的簽證。在返回瑞士收拾行李時,他專門向厄瓜多爾領事求證了簽證是否有效,在得到肯定的答覆後,他動身前往厄瓜多爾,但到達厄瓜多爾後卻被拒絕入境。其後,他輾轉到其他的南美國家,也遭到了同樣的拒絕。萬般無奈下,他給留在德國的親戚發電報,請求郵寄一張返回返回歐洲的飛機票。但歐洲的法國和瑞士都拒絕他入境。只有意大利允許他停留二十四小時,在此期間,他買了一張前往中國上海的船票。到達上海後,他才鬆了一口氣。此時的上海不需要簽證、宣誓書、警方證明、經濟擔保書。唯一需要的是海關檢查,而這種檢查也是十分寬鬆的。

隨著納粹迫害猶太人的行動一浪高過一浪,猶太人紛紛逃離德國。但縱觀全球,除了中國上海,竟然沒有一個國家願意接受猶太人。

而此時的上海已經淪陷,被納粹德國的盟友日本佔領。一直到1939年5月,約有1.5萬名歐洲猶太難民蜂擁而至來到上海。如果沒有日本人的容忍和默許,這麼多的猶太難民在上海安頓下來幾乎是不可能的。

日軍佔領上海後,為何收留被納粹迫害的猶太難民?

"

1933年,一名猶太籍男子嘗試逃離納粹統治,他離開德國前往西班牙;三年後,西班牙內戰爆發,他為了躲避戰火,前往意大利;1938年,希特勒出訪意大利,他又逃往瑞士,但瑞士只准許他停留四周。在期限臨近時,他決定去往厄瓜多爾投靠親戚,並前往巴黎,通過一個代理人拿到了前往厄瓜多爾的簽證。在返回瑞士收拾行李時,他專門向厄瓜多爾領事求證了簽證是否有效,在得到肯定的答覆後,他動身前往厄瓜多爾,但到達厄瓜多爾後卻被拒絕入境。其後,他輾轉到其他的南美國家,也遭到了同樣的拒絕。萬般無奈下,他給留在德國的親戚發電報,請求郵寄一張返回返回歐洲的飛機票。但歐洲的法國和瑞士都拒絕他入境。只有意大利允許他停留二十四小時,在此期間,他買了一張前往中國上海的船票。到達上海後,他才鬆了一口氣。此時的上海不需要簽證、宣誓書、警方證明、經濟擔保書。唯一需要的是海關檢查,而這種檢查也是十分寬鬆的。

隨著納粹迫害猶太人的行動一浪高過一浪,猶太人紛紛逃離德國。但縱觀全球,除了中國上海,竟然沒有一個國家願意接受猶太人。

而此時的上海已經淪陷,被納粹德國的盟友日本佔領。一直到1939年5月,約有1.5萬名歐洲猶太難民蜂擁而至來到上海。如果沒有日本人的容忍和默許,這麼多的猶太難民在上海安頓下來幾乎是不可能的。

日軍佔領上海後,為何收留被納粹迫害的猶太難民?

日軍佔領上海後,為何收留被納粹迫害的猶太難民?

居住在中國上海的猶太難民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日本人允許被納粹迫害的猶太人居留上海?是同情猶太人背井離鄉的悲慘遭遇嗎?對於日本人來說,"同情"肯定是不可能的。這個看似很難理解的現象背後,其實大有文章。

一、 日軍中的猶太問題專家瞭解猶太人

在戰爭爆發前,大多數日本人對猶太人幾乎一無所知,結識過猶太人的更是屈指可數。但有兩個日本人是例外:一個是日本陸軍大佐安江仙弘;另一個是海軍大佐犬冢惟重。這兩人因為長期接觸總部設在中國的猶太人遠東理事會,深得在華猶太人信任,也對猶太人較為了解。尤其是犬冢惟重,居然收到過一個猶太人遠東理事會贈予的銀質煙盒,上面銘刻著該組織對他的"感激和欣賞"。犬冢惟重總是隨身攜帶這個煙盒,這個煙盒甚至幫助他在1946年免於作為戰犯接受審判。

"

1933年,一名猶太籍男子嘗試逃離納粹統治,他離開德國前往西班牙;三年後,西班牙內戰爆發,他為了躲避戰火,前往意大利;1938年,希特勒出訪意大利,他又逃往瑞士,但瑞士只准許他停留四周。在期限臨近時,他決定去往厄瓜多爾投靠親戚,並前往巴黎,通過一個代理人拿到了前往厄瓜多爾的簽證。在返回瑞士收拾行李時,他專門向厄瓜多爾領事求證了簽證是否有效,在得到肯定的答覆後,他動身前往厄瓜多爾,但到達厄瓜多爾後卻被拒絕入境。其後,他輾轉到其他的南美國家,也遭到了同樣的拒絕。萬般無奈下,他給留在德國的親戚發電報,請求郵寄一張返回返回歐洲的飛機票。但歐洲的法國和瑞士都拒絕他入境。只有意大利允許他停留二十四小時,在此期間,他買了一張前往中國上海的船票。到達上海後,他才鬆了一口氣。此時的上海不需要簽證、宣誓書、警方證明、經濟擔保書。唯一需要的是海關檢查,而這種檢查也是十分寬鬆的。

隨著納粹迫害猶太人的行動一浪高過一浪,猶太人紛紛逃離德國。但縱觀全球,除了中國上海,竟然沒有一個國家願意接受猶太人。

而此時的上海已經淪陷,被納粹德國的盟友日本佔領。一直到1939年5月,約有1.5萬名歐洲猶太難民蜂擁而至來到上海。如果沒有日本人的容忍和默許,這麼多的猶太難民在上海安頓下來幾乎是不可能的。

日軍佔領上海後,為何收留被納粹迫害的猶太難民?

日軍佔領上海後,為何收留被納粹迫害的猶太難民?

居住在中國上海的猶太難民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日本人允許被納粹迫害的猶太人居留上海?是同情猶太人背井離鄉的悲慘遭遇嗎?對於日本人來說,"同情"肯定是不可能的。這個看似很難理解的現象背後,其實大有文章。

一、 日軍中的猶太問題專家瞭解猶太人

在戰爭爆發前,大多數日本人對猶太人幾乎一無所知,結識過猶太人的更是屈指可數。但有兩個日本人是例外:一個是日本陸軍大佐安江仙弘;另一個是海軍大佐犬冢惟重。這兩人因為長期接觸總部設在中國的猶太人遠東理事會,深得在華猶太人信任,也對猶太人較為了解。尤其是犬冢惟重,居然收到過一個猶太人遠東理事會贈予的銀質煙盒,上面銘刻著該組織對他的"感激和欣賞"。犬冢惟重總是隨身攜帶這個煙盒,這個煙盒甚至幫助他在1946年免於作為戰犯接受審判。

日軍佔領上海後,為何收留被納粹迫害的猶太難民?

二戰時居住在日本國內的猶太人

這兩人認為,侵華戰爭爆發後,美國在華利益受到嚴重影響,美日兩國的關係日趨惡化,美國已經禁止飛機、航空燃料等戰略物資出口日本。但猶太人在英美兩國的上層具有極大的影響力,控制著報刊、廣播、電影和廣告等輿論宣傳工具。上海的猶太難民中,有大概三分之一的人,在美國有親戚。如果日本能採取友善的態度對待猶太人,或許能改善日美關係,改變美英等國對日本的敵視態度,讓日本在"國際意識形態戰爭"中受益,或許能讓美國迅速地回覆供應日本急需的原材料。

二、 日本人嚐到過猶太人的甜頭

19世紀末期,日本急於在日俄戰爭中向全世界證明自己是一個現代強國。當日本人向西方國家借款發展軍事力量時,西方的銀行家都認為這個小矮子國家在做白日夢,只有一個人例外。這個人就是德國猶太人、紐約庫恩·洛布銀行的總裁雅各布·希夫。雅各布·希夫痛恨俄羅斯對猶太人的屠殺,所以決定幫助俄羅斯的敵人。

"

1933年,一名猶太籍男子嘗試逃離納粹統治,他離開德國前往西班牙;三年後,西班牙內戰爆發,他為了躲避戰火,前往意大利;1938年,希特勒出訪意大利,他又逃往瑞士,但瑞士只准許他停留四周。在期限臨近時,他決定去往厄瓜多爾投靠親戚,並前往巴黎,通過一個代理人拿到了前往厄瓜多爾的簽證。在返回瑞士收拾行李時,他專門向厄瓜多爾領事求證了簽證是否有效,在得到肯定的答覆後,他動身前往厄瓜多爾,但到達厄瓜多爾後卻被拒絕入境。其後,他輾轉到其他的南美國家,也遭到了同樣的拒絕。萬般無奈下,他給留在德國的親戚發電報,請求郵寄一張返回返回歐洲的飛機票。但歐洲的法國和瑞士都拒絕他入境。只有意大利允許他停留二十四小時,在此期間,他買了一張前往中國上海的船票。到達上海後,他才鬆了一口氣。此時的上海不需要簽證、宣誓書、警方證明、經濟擔保書。唯一需要的是海關檢查,而這種檢查也是十分寬鬆的。

隨著納粹迫害猶太人的行動一浪高過一浪,猶太人紛紛逃離德國。但縱觀全球,除了中國上海,竟然沒有一個國家願意接受猶太人。

而此時的上海已經淪陷,被納粹德國的盟友日本佔領。一直到1939年5月,約有1.5萬名歐洲猶太難民蜂擁而至來到上海。如果沒有日本人的容忍和默許,這麼多的猶太難民在上海安頓下來幾乎是不可能的。

日軍佔領上海後,為何收留被納粹迫害的猶太難民?

日軍佔領上海後,為何收留被納粹迫害的猶太難民?

居住在中國上海的猶太難民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日本人允許被納粹迫害的猶太人居留上海?是同情猶太人背井離鄉的悲慘遭遇嗎?對於日本人來說,"同情"肯定是不可能的。這個看似很難理解的現象背後,其實大有文章。

一、 日軍中的猶太問題專家瞭解猶太人

在戰爭爆發前,大多數日本人對猶太人幾乎一無所知,結識過猶太人的更是屈指可數。但有兩個日本人是例外:一個是日本陸軍大佐安江仙弘;另一個是海軍大佐犬冢惟重。這兩人因為長期接觸總部設在中國的猶太人遠東理事會,深得在華猶太人信任,也對猶太人較為了解。尤其是犬冢惟重,居然收到過一個猶太人遠東理事會贈予的銀質煙盒,上面銘刻著該組織對他的"感激和欣賞"。犬冢惟重總是隨身攜帶這個煙盒,這個煙盒甚至幫助他在1946年免於作為戰犯接受審判。

日軍佔領上海後,為何收留被納粹迫害的猶太難民?

二戰時居住在日本國內的猶太人

這兩人認為,侵華戰爭爆發後,美國在華利益受到嚴重影響,美日兩國的關係日趨惡化,美國已經禁止飛機、航空燃料等戰略物資出口日本。但猶太人在英美兩國的上層具有極大的影響力,控制著報刊、廣播、電影和廣告等輿論宣傳工具。上海的猶太難民中,有大概三分之一的人,在美國有親戚。如果日本能採取友善的態度對待猶太人,或許能改善日美關係,改變美英等國對日本的敵視態度,讓日本在"國際意識形態戰爭"中受益,或許能讓美國迅速地回覆供應日本急需的原材料。

二、 日本人嚐到過猶太人的甜頭

19世紀末期,日本急於在日俄戰爭中向全世界證明自己是一個現代強國。當日本人向西方國家借款發展軍事力量時,西方的銀行家都認為這個小矮子國家在做白日夢,只有一個人例外。這個人就是德國猶太人、紐約庫恩·洛布銀行的總裁雅各布·希夫。雅各布·希夫痛恨俄羅斯對猶太人的屠殺,所以決定幫助俄羅斯的敵人。

日軍佔領上海後,為何收留被納粹迫害的猶太難民?

銀行家雅各布·希夫

最開始是他獨自貸款給日本,後來又說服了另外兩家猶太人銀行——英國歐內斯特·卡斯爾爵士的銀行和德國漢堡的瓦爾堡公司,聯合貸款給日本。在1904年—1905年的日俄戰爭中,他們冒著極大的風險,向日本提供了鉅額貸款,幫助日本海軍擊敗了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雅各布·希夫也成為首位由天皇授予旭日勳章的外國人。這些猶太人在日本最需要的時刻給予日本的幫助,證明了猶太人是強大的。日本人覺得應該和這種強大的人成為朋友,加以利用,而不應該像納粹那樣簡單的一殺了之。

三、 幫助猶太人在中國東北建國的"河豚魚計劃"

1938年12月,日本政府召開"五相會議",專題討論對待猶太人政策。所謂五相即日本首相近衛文麿、外相有田八郎、陸相板垣徵四郎、海相米內光政、藏相兼通產相池田成彬。這次會議經過了激烈的辯論,最終達成一致意見。當時的會議文件記錄:我們與德國和意大利的外交關係,要求我們避免與猶太人過分親熱,因為他們受到了我們盟國的抵制。但是,我們也不應該像盟國那樣抵制他們,因為我們宣佈的政策是種族平等,故而抵制他們就是與我們的精神背道而馳。由於我們需要外國資本,我們不希望疏遠美國,因而情況尤其如此。

這次會議所確定的"善待"猶太人宗旨後來被稱為"河豚魚計劃"。計劃中規定不得對居住在遠東的猶太人進行抵制,以後凡有進入遠東的猶太人,應該與其他外國人一樣得到一視同仁的對待,對普通人猶太人一般不發出邀請,但對猶太資本家和工程師可提名邀請。

這個計劃之所以成為"河豚魚計劃"是因為日本人愛吃河豚,但河豚必須經受過專門訓練的廚師才能去除毒素,做成可口的美味。"河豚魚計劃"的命名意味著,經過日本改造的猶太人,就好比是去掉了毒素的河豚,能幫助日本打贏侵華戰爭並建立"大東亞共榮圈"。

為了落實"河豚魚計劃",日本人除了繼續允許歐洲猶太難民進入上海,還準備在中國東北地區安置10萬名技術熟練的德國猶太人,在哈爾濱以及上海附近的浦東或者崇明設立猶太人居留地,甚至希望猶太人在中國東北建立一個猶太國。

四、上海猶太難民的最終去向

隨著猶太難民源源不斷地來到上海,上海租界當局感受到了沉重的安置壓力,上海猶太難民救濟組織也因為經費短缺而逐漸難以為繼。上海出現了嚴重的住房緊缺現象,房屋租金成倍上漲,就業壓力與日俱增。在上海的外國人和已經定居上海猶太人對此現象怨聲載道。上海有些房屋出租戶更是在門口掛上了"難民不租"的牌子,有個記者對10戶掛有"難民不租"牌子的房東進行調查,發現這十位全是外國人,有兩個美國人、兩個德國人、五個俄國人和一個意大利人。

一直到1939年5月,不堪重負的上海猶太難民救濟組織終於做出決定,向各國駐上海領事館提出終止猶太難民來滬的請求。由塞法迪猶太人和其他人士組成的"國際救濟歐洲難民委員會"(科莫爾委員會)也向安江仙弘和犬冢惟重提出請求,限制猶太難民進入上海。並保證,宣佈終止猶太移民不會產生消極影響,因為猶太人自己希望這麼做,如果難民的流入方式得到抑制,科莫爾委員會將會感到滿意。

直到此時,日本人才同意採取相應措施限制猶太難民來滬。最初規定1939年8月21日以後拒絕所有猶太人來滬。後來,經過各方面權衡利弊祕密商議,在當年的10月11日發佈新的規定,宣佈今後能進入上海的猶太人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 能繳納400美元保證金;
  • 是上海居民的近親;
  • 持有可在上海工作的僱傭合同,並且預定月薪能達到250元—300元;
  • 是上海居民的未婚妻或者未婚夫。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向英法宣戰,封鎖了地中海航線,歐洲猶太難民來滬的主要途徑被切斷。此後雖有猶太難民經陸路輾轉來到上海,但人數僅數百名。

1941年12月7日,瘋狂的日本海軍出動數百架次飛機偷襲美國的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美日兩國進入戰爭狀態,日本人想利用美國猶太人的幻想隨之破滅。1942年,日本政府正式廢除五相會議決議,"河豚魚計劃"也失去了意義。同年7月,人稱"華沙屠夫"的納粹德國黨衛軍上校、蓋世太保駐日本首席代表梅辛格乘坐潛艇來到上海,要求日本人配合完成希特勒的"最終解決方案",將在上海的猶太人全部關進集中營做醫學實驗,或者丟到海上淹死、或者送到鹽礦上做苦力。

"

1933年,一名猶太籍男子嘗試逃離納粹統治,他離開德國前往西班牙;三年後,西班牙內戰爆發,他為了躲避戰火,前往意大利;1938年,希特勒出訪意大利,他又逃往瑞士,但瑞士只准許他停留四周。在期限臨近時,他決定去往厄瓜多爾投靠親戚,並前往巴黎,通過一個代理人拿到了前往厄瓜多爾的簽證。在返回瑞士收拾行李時,他專門向厄瓜多爾領事求證了簽證是否有效,在得到肯定的答覆後,他動身前往厄瓜多爾,但到達厄瓜多爾後卻被拒絕入境。其後,他輾轉到其他的南美國家,也遭到了同樣的拒絕。萬般無奈下,他給留在德國的親戚發電報,請求郵寄一張返回返回歐洲的飛機票。但歐洲的法國和瑞士都拒絕他入境。只有意大利允許他停留二十四小時,在此期間,他買了一張前往中國上海的船票。到達上海後,他才鬆了一口氣。此時的上海不需要簽證、宣誓書、警方證明、經濟擔保書。唯一需要的是海關檢查,而這種檢查也是十分寬鬆的。

隨著納粹迫害猶太人的行動一浪高過一浪,猶太人紛紛逃離德國。但縱觀全球,除了中國上海,竟然沒有一個國家願意接受猶太人。

而此時的上海已經淪陷,被納粹德國的盟友日本佔領。一直到1939年5月,約有1.5萬名歐洲猶太難民蜂擁而至來到上海。如果沒有日本人的容忍和默許,這麼多的猶太難民在上海安頓下來幾乎是不可能的。

日軍佔領上海後,為何收留被納粹迫害的猶太難民?

日軍佔領上海後,為何收留被納粹迫害的猶太難民?

居住在中國上海的猶太難民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日本人允許被納粹迫害的猶太人居留上海?是同情猶太人背井離鄉的悲慘遭遇嗎?對於日本人來說,"同情"肯定是不可能的。這個看似很難理解的現象背後,其實大有文章。

一、 日軍中的猶太問題專家瞭解猶太人

在戰爭爆發前,大多數日本人對猶太人幾乎一無所知,結識過猶太人的更是屈指可數。但有兩個日本人是例外:一個是日本陸軍大佐安江仙弘;另一個是海軍大佐犬冢惟重。這兩人因為長期接觸總部設在中國的猶太人遠東理事會,深得在華猶太人信任,也對猶太人較為了解。尤其是犬冢惟重,居然收到過一個猶太人遠東理事會贈予的銀質煙盒,上面銘刻著該組織對他的"感激和欣賞"。犬冢惟重總是隨身攜帶這個煙盒,這個煙盒甚至幫助他在1946年免於作為戰犯接受審判。

日軍佔領上海後,為何收留被納粹迫害的猶太難民?

二戰時居住在日本國內的猶太人

這兩人認為,侵華戰爭爆發後,美國在華利益受到嚴重影響,美日兩國的關係日趨惡化,美國已經禁止飛機、航空燃料等戰略物資出口日本。但猶太人在英美兩國的上層具有極大的影響力,控制著報刊、廣播、電影和廣告等輿論宣傳工具。上海的猶太難民中,有大概三分之一的人,在美國有親戚。如果日本能採取友善的態度對待猶太人,或許能改善日美關係,改變美英等國對日本的敵視態度,讓日本在"國際意識形態戰爭"中受益,或許能讓美國迅速地回覆供應日本急需的原材料。

二、 日本人嚐到過猶太人的甜頭

19世紀末期,日本急於在日俄戰爭中向全世界證明自己是一個現代強國。當日本人向西方國家借款發展軍事力量時,西方的銀行家都認為這個小矮子國家在做白日夢,只有一個人例外。這個人就是德國猶太人、紐約庫恩·洛布銀行的總裁雅各布·希夫。雅各布·希夫痛恨俄羅斯對猶太人的屠殺,所以決定幫助俄羅斯的敵人。

日軍佔領上海後,為何收留被納粹迫害的猶太難民?

銀行家雅各布·希夫

最開始是他獨自貸款給日本,後來又說服了另外兩家猶太人銀行——英國歐內斯特·卡斯爾爵士的銀行和德國漢堡的瓦爾堡公司,聯合貸款給日本。在1904年—1905年的日俄戰爭中,他們冒著極大的風險,向日本提供了鉅額貸款,幫助日本海軍擊敗了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雅各布·希夫也成為首位由天皇授予旭日勳章的外國人。這些猶太人在日本最需要的時刻給予日本的幫助,證明了猶太人是強大的。日本人覺得應該和這種強大的人成為朋友,加以利用,而不應該像納粹那樣簡單的一殺了之。

三、 幫助猶太人在中國東北建國的"河豚魚計劃"

1938年12月,日本政府召開"五相會議",專題討論對待猶太人政策。所謂五相即日本首相近衛文麿、外相有田八郎、陸相板垣徵四郎、海相米內光政、藏相兼通產相池田成彬。這次會議經過了激烈的辯論,最終達成一致意見。當時的會議文件記錄:我們與德國和意大利的外交關係,要求我們避免與猶太人過分親熱,因為他們受到了我們盟國的抵制。但是,我們也不應該像盟國那樣抵制他們,因為我們宣佈的政策是種族平等,故而抵制他們就是與我們的精神背道而馳。由於我們需要外國資本,我們不希望疏遠美國,因而情況尤其如此。

這次會議所確定的"善待"猶太人宗旨後來被稱為"河豚魚計劃"。計劃中規定不得對居住在遠東的猶太人進行抵制,以後凡有進入遠東的猶太人,應該與其他外國人一樣得到一視同仁的對待,對普通人猶太人一般不發出邀請,但對猶太資本家和工程師可提名邀請。

這個計劃之所以成為"河豚魚計劃"是因為日本人愛吃河豚,但河豚必須經受過專門訓練的廚師才能去除毒素,做成可口的美味。"河豚魚計劃"的命名意味著,經過日本改造的猶太人,就好比是去掉了毒素的河豚,能幫助日本打贏侵華戰爭並建立"大東亞共榮圈"。

為了落實"河豚魚計劃",日本人除了繼續允許歐洲猶太難民進入上海,還準備在中國東北地區安置10萬名技術熟練的德國猶太人,在哈爾濱以及上海附近的浦東或者崇明設立猶太人居留地,甚至希望猶太人在中國東北建立一個猶太國。

四、上海猶太難民的最終去向

隨著猶太難民源源不斷地來到上海,上海租界當局感受到了沉重的安置壓力,上海猶太難民救濟組織也因為經費短缺而逐漸難以為繼。上海出現了嚴重的住房緊缺現象,房屋租金成倍上漲,就業壓力與日俱增。在上海的外國人和已經定居上海猶太人對此現象怨聲載道。上海有些房屋出租戶更是在門口掛上了"難民不租"的牌子,有個記者對10戶掛有"難民不租"牌子的房東進行調查,發現這十位全是外國人,有兩個美國人、兩個德國人、五個俄國人和一個意大利人。

一直到1939年5月,不堪重負的上海猶太難民救濟組織終於做出決定,向各國駐上海領事館提出終止猶太難民來滬的請求。由塞法迪猶太人和其他人士組成的"國際救濟歐洲難民委員會"(科莫爾委員會)也向安江仙弘和犬冢惟重提出請求,限制猶太難民進入上海。並保證,宣佈終止猶太移民不會產生消極影響,因為猶太人自己希望這麼做,如果難民的流入方式得到抑制,科莫爾委員會將會感到滿意。

直到此時,日本人才同意採取相應措施限制猶太難民來滬。最初規定1939年8月21日以後拒絕所有猶太人來滬。後來,經過各方面權衡利弊祕密商議,在當年的10月11日發佈新的規定,宣佈今後能進入上海的猶太人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 能繳納400美元保證金;
  • 是上海居民的近親;
  • 持有可在上海工作的僱傭合同,並且預定月薪能達到250元—300元;
  • 是上海居民的未婚妻或者未婚夫。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向英法宣戰,封鎖了地中海航線,歐洲猶太難民來滬的主要途徑被切斷。此後雖有猶太難民經陸路輾轉來到上海,但人數僅數百名。

1941年12月7日,瘋狂的日本海軍出動數百架次飛機偷襲美國的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美日兩國進入戰爭狀態,日本人想利用美國猶太人的幻想隨之破滅。1942年,日本政府正式廢除五相會議決議,"河豚魚計劃"也失去了意義。同年7月,人稱"華沙屠夫"的納粹德國黨衛軍上校、蓋世太保駐日本首席代表梅辛格乘坐潛艇來到上海,要求日本人配合完成希特勒的"最終解決方案",將在上海的猶太人全部關進集中營做醫學實驗,或者丟到海上淹死、或者送到鹽礦上做苦力。

日軍佔領上海後,為何收留被納粹迫害的猶太難民?

日軍在上海設立的猶太人集中營

迫於德國的壓力,1943年2月18日,日本當局宣佈在上海成立"無國籍難民指定區", 將1937年以後來滬的無國籍難民,全部遷移到上海虹口區一個面積為1平方英里的區域裡。大約2萬名從納粹德國、奧地利、波蘭和立陶宛逃亡來到上海的猶太難民,在這裡一直居住到1945年中國軍隊再次接管上海。

戰爭結束了,但是納粹集中營的暴行也被揭露出來,數百萬人死於大屠殺的消息傳到上海後,這裡的氣氛馬上從喜悅變成悲憤。上海的猶太難民們不顧一切地打聽他們留在歐洲的親人的命運,上海的紅十字會每天擠滿了苦苦哀求得到親人消息的猶太人。

這些來自歐洲的猶太難民開始陸陸續續離開上海,有的重返歐洲尋找下落不明親人,有的去往他國投靠親朋好友,還有一些人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另外一些人則選擇回到了德國,參與建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民主德國),這其中包括民主德國首任駐華大使漢斯·柯尼希。21歲的沃納·邁克爾·布魯門特爾,離開上海時,全部家當只有65美元,他隻身去了美國,選擇繼續讀書。後來成為美國第64屆財政部部長、吉米·卡特政府總統顧問。他說:"在上海,我看到了人們如何在艱難困苦中憑藉愛、家庭、品行、勇氣和堅忍不拔的精神去取得成就。在上海,我看到了人性那光輝的一面,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依然閃光……"

此外,從1939年到1947年,還有約500名猶太嬰兒誕生在上海,對他們來說,中國就是祖國,上海就是故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