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披露華為將減產 日、韓、臺系供應商受波及

任正非披露華為將減產 日、韓、臺系供應商受波及

近日,華為創始人、總裁任正非與“數字時代三大思想家”中的兩位——《福布斯》著名撰稿人喬治·吉爾德和美國《連線》雜誌專欄作家尼古拉斯·內格羅蓬特,在深圳總部就“技術、市場和企業”主題進行了對話。

在對話中,任正非用“只保護了飛機的心臟和油箱,沒有保護其他的次要部件”這樣的比喻,承認之前沒有意識到問題有這麼嚴重。隨後,任正非表示華為在未來兩年會減產,營收也會下降300億美元。此外,任正非也確認今年華為手機在國際市場的出貨量將下降40%。

不過對於華為的未來,任正非則是依然滿懷信心,他說華為是“打不死的鳥”,將在2021年重煥生機。然而對華為的眾多供應鏈來說,最起碼短、中期內存在陣痛,特別是對一些日、韓、臺系供應商來說,它們多集中於被動元件、存儲器等領域,華為減產疊加整體價格趨勢的下跌,對它們構成的影響更大。

日系:村田等四家供應商將蒙受損失

據日經新聞和高盛公司的研究發現,對華為的銷售損失將使日本村田等四大電子供應商利潤減少250億日元(約合2.3億美元)。

具體看,由於華為手機與基站出貨量均會下降,因此所需的電容數量也會減少,這將對村田和太陽誘電的營收造成風險。據初步預計,村田的營業利潤將受到約100億日元的衝擊,規模較小的太陽誘電的利潤將減少約15億日元。

此外,芯片封裝廠京瓷半導體因華為的原因,面臨40億日元的營業利潤下降;電池供應商TDK也的業績也會遭到影響。

儘管以上四家日系供應商也為蘋果供貨,但在智能手機市場日益萎縮的背景下,蘋果也無法完全替換掉華為空出來的需求,使這些供應商的業績能夠不縮水。

韓系:三星有得有失 SK海力士擴產放緩

華為減產,對韓系供應商也不是好消息。具體看,三星的存儲器和屏幕面板的出貨量都會受到影響。不過,華為被谷歌“斷供”而導致海外市場無法經營,三星正好可以藉助這一機會擴大全球手機市場的份額。此外三星還可以趁著華為被禁的當口,擴大韓國5G網絡設備的份額。

比起三星有得有失,另一家韓廠SK海力士面臨的情況就不那麼好了。據統計,華為佔據SK海力士12%的營收,華為減產疊加存儲器跌價的大勢,有可能會使SK海力士的業績瞬間變成虧損,其影響不可謂不大。

隨著市場需求的降低,有消息顯示SK海力士準備推遲無錫C2F工廠的加速量產的計劃,該工廠已經在4月份正式竣工,海力士原本計劃在Q3季度加速量產。

去年以來,存儲器價格已經步入下跌趨勢,韓系的三星、SK海力士的盈利能力大幅受損。今年在行情不變的情況下疊加貿易戰的不確定性,對兩家韓系存儲大廠來說考驗更大。目前,三星和SK海力士都在加強晶圓代工等非存儲業務,以實現盈利多元化。

臺系:臺積電持續給華為出貨 國巨稱華為需求可替代

臺積電長期掌握海思SoC的代工業務,是華為供應鏈中最重要的企業。與之對應,現在臺積電的晶圓製程已經發展至7nm,成本巨大,只有鎖住幾大重要客戶才能保證盈利與後續研發所需的資本支出。一旦失掉華為,臺積電不僅有虧之虞,也不利於後續5nm、3nm的研發投入。

所幸目前臺積電還在給華為出貨,其原因在於美國技術佔比低於25%,因此合理合法。不過,一旦美國後續改變統計規則,將機臺等因素計入的話,臺積電也存在無法給華為出貨的可能性。

至於臺灣被動元件廠國巨則表明,自身在手機市場的佔有率很高,如果華為手機賣不好,其他廠商還是會跟國巨拿貨,除非手機全體需求不振,那就無法倖免了。不過,以現在電子市場的需求狀況來看,國巨或許跟日系的村田一樣,都面臨業績下滑的風險,而整體的被動元件市場也無法再跟去年一樣火熱。

總結:華為減產將於大趨勢聯合作用 電子行業會受到深刻影響

今年以來,半導體行業步入衰退週期,這其中存儲器和被動元件經歷前兩年的火熱後,迎來冷靜期是必然的。然而除去半導體行業自身因素外,中美貿易爭端擴大、華為被禁更是打擊了電子市場的需求,這也令相關供應商面臨業績風險,甚至改變經營戰略。

現階段,整個電子供應鏈都急待5G網絡商業化來解放需求端,但華為被禁導致減產,首先會打擊當前需求,長遠看也可能拖慢5G網絡建設的進度,傷害供應鏈的遠期需求。要想解決此不利因素,只有寄望全球大環境改變,即中美雙方能夠儘早解決貿易爭端。全球貿易局面重新轉好,不論是華為還是其供應鏈企業,就都能夠追逐更大的利潤。

ICNET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