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正在慢慢消失的,互聯網大廠中層

記得看大話西遊時,印象最深的一個畫面就是影片結尾,夕陽武士對著至尊寶遠去的背影說:“那個人好像一條狗啊”

那些正在慢慢消失的,互聯網大廠中層

這句話本是一句成功後的自嘲,現在卻影射了互聯網中層的處境。

看似高人一等,被架空的權利使得下不服氣、上不滿意,既想討好老闆做出成績,又想討好下級讓大家心甘情願地賣命,結果是誰都沒搞定……

從去年底互聯網創業公司遭遇“成長的煩惱”開始,掀起的裁員潮一浪更比一浪強,那股勁頭,像是要把所有的中層拍在沙灘上。

中層裡外不是人

員工:領導啊,我的工作能力和業績你都看在眼裡,可得向上幫我提漲薪啊!

中層:(……哎)

老闆:你難道不知道公司需要控制成本嗎?如何安撫下屬還需要我教你嗎?

中層:(……哎)

上下級始終對你有著不同的期待,形成了互聯網中層兩難的狀態。

為下屬爭取利益,決策者會斥責你沒有站在公司的立場考慮,真的站在公司考慮,下屬又埋怨你沒有人情味、只抓KPI不懂體恤。

都說對於下屬來說,好的中層領導有三個標準:

首先要懂得如何分配利益讓下屬不委屈;其次是願意指出下屬的問題告訴他們哪裡欠妥,哪裡需要改進;最後是一旦下屬做錯了,上面炸了,你能為他們頂住。

這樣的中層看起來是舉世無雙,在互聯網公司也真的是活不過三集。

那些正在慢慢消失的,互聯網大廠中層

前陣子和一個在創業公司的朋友吃飯,身為公司裡最受夾板氣的那個,他吐槽說:“真的是把自己活成了公司裡沒有情緒的語言轉換器,一邊要聽著上層給你的壓力和責備,轉身還要提醒自己不能帶情緒,然後笑嘻嘻地跟下面的人分析利弊和工作上的問題。

從說話語氣到郵件抄送對象,每個點都要小心注意。每天晚上睡覺之前都把今天的事在腦子裡過一遍,領導的旨意傳沒傳達下去?有沒有對誰說話帶著情緒?第二天怎麼保持冷靜,爭取做一個理智的成年人。”

如果把組織比作奧利奧,那中層管理人員就是中間的“夾心”,扭開之後最完美的狀態就是兩邊各沾一點,若是夾心全部黏在其中一面,就更容易被整個刮掉。

中層的處境似乎越來越尷尬

以BATJ為代表的頭部互聯網公司不約而同要對團隊進行“調整優化”:

鵝廠表示要調整10%的中層幹部,拿出20%的名額給年輕人;

度娘則推出退休計劃,選拔更多的“8090後”進入管理層。

在互聯網行業,真的是不進則退。行業趨勢變化飛快,你的話語權,往往取決於你接受新事物的速度。

甚至對於某些事物的認知,你和一些職場新人,是在一個水平線上的,因為“新”,所以經驗派不上用場,因為“老”,所以體力跟不上節奏,那,該拿什麼說話?

那些正在慢慢消失的,互聯網大廠中層

曾經很多中層以為高層是他們職生天花板,出現職位空缺時就可以得到提拔。

可現實卻是同某位大廠老闆說的一樣:

“很多中層曾經是因為工作資歷、職業化水平、技能經驗等相對突出,得到了提拔,卻始終難以得到再次提拔,這看似是機會的問題,實則是格局的問題。”

更為現實的是,那些平時受到重用的中層人員,在新人輩出、迭代迅速的互聯網公司中,若是沒有找到自己在團隊中準確的定位和優勢,能力再跟不上公司的發展,甚至連落伍的階段都沒有,而是直接OUT!

那些已經被幹掉的中層

老闆:所有人都在all in ,為什麼就你到點下班?

員工:對不起領導,我不知道最近要all in ,明天一定……

老闆:OK,你領導是誰,他下崗了!

中層:????


那些正在慢慢消失的,互聯網大廠中層


那些正在慢慢消失的,互聯網大廠中層

今年,很多互聯網公司開始了新一批的淘汰制度,將大部分中層崗位拿出來提拔新人,中層淘汰10%,末位淘汰10%,有辭退,有降職,然而對於中層來說,被“降維打擊”的不僅僅是他們的錢包,還有尊嚴。

要麼安心潛伏,等下一個浪來,要麼辭職轉行,重新開一條路。那辭職之後一個互聯網中層能做什麼呢?

曾經我們以為“能吃苦,要勤奮,熬得住” 就行了,然而轉行之後你才發現:從低到高容易,從高到低太難。

“降薪入職、從新開始都不行?我事事都很優秀,這明明是低就啊!”

“抱歉,您的年齡不符合我們的職位需求。”

隔行如隔山,什麼都不懂,無法適應節奏,尷尬的年紀作為“新人”沒人要,作為“老人”又沒人願意買單,空有一身“熬鷹”經驗無處施展,中層的崩潰,從轉行開始。


你將青春獻給了公司,公司還你一地雞毛;

你將榮譽獻給了公司,公司還你一張醫保……

記得之前馬東的一個節目裡,有句常用的句式是:“你可以委屈,也可以不服,但是你被淘汰了。”

互聯網中層的現狀是:要麼在沉默中爆發,要麼在沉默中滅亡。

• end •

<現在的你有危機感了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