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

又到畢業季。近年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備受社會關注,就業難、崗位少、薪酬低等問題讓許多大學生處在“剛畢業就失業”的焦慮狀態,而一些犯罪分子抓住大學生急於求職的心理,利誘他們從事違法犯罪活動,使得一些大學生“才出校門就進牢門”。他們求職期間遭遇了哪些陷阱?又是如何走上了犯罪道路?

畢業生入職P2P公司賣“理財產品”

因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獲刑5年

▲▲▲


"

又到畢業季。近年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備受社會關注,就業難、崗位少、薪酬低等問題讓許多大學生處在“剛畢業就失業”的焦慮狀態,而一些犯罪分子抓住大學生急於求職的心理,利誘他們從事違法犯罪活動,使得一些大學生“才出校門就進牢門”。他們求職期間遭遇了哪些陷阱?又是如何走上了犯罪道路?

畢業生入職P2P公司賣“理財產品”

因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獲刑5年

▲▲▲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圖片來源網絡

王華(化名)大學畢業後,通過招聘網站順利入職了一家P2P金融公司,新入職者每月收入就有上萬元,工作內容是向客戶推銷所謂的“理財產品”,實際上這種“理財產品”根本不存在。

王華銷售業績突出,很快便升職成為公司的業務經理。在從事這份工作期間,王華也曾懷疑過公司理財產品的真實性,“公司理財怎麼能給到這麼多利息呢?也沒見過公司的產業啊?”但隨著升職加薪,這些想法都被王華拋到了腦後。

直到有一天,警察來到公司,王華才知道自己的行為已經屬於犯罪。

該案由北京市豐臺區檢察院提起公訴,2017年12月,北京市豐臺區法院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判處王華五年有期徒刑。

畢業生求職誤入傳銷組織

被拘禁洗腦成功升級成“老闆”

▲▲▲

"

又到畢業季。近年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備受社會關注,就業難、崗位少、薪酬低等問題讓許多大學生處在“剛畢業就失業”的焦慮狀態,而一些犯罪分子抓住大學生急於求職的心理,利誘他們從事違法犯罪活動,使得一些大學生“才出校門就進牢門”。他們求職期間遭遇了哪些陷阱?又是如何走上了犯罪道路?

畢業生入職P2P公司賣“理財產品”

因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獲刑5年

▲▲▲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圖片來源網絡

王華(化名)大學畢業後,通過招聘網站順利入職了一家P2P金融公司,新入職者每月收入就有上萬元,工作內容是向客戶推銷所謂的“理財產品”,實際上這種“理財產品”根本不存在。

王華銷售業績突出,很快便升職成為公司的業務經理。在從事這份工作期間,王華也曾懷疑過公司理財產品的真實性,“公司理財怎麼能給到這麼多利息呢?也沒見過公司的產業啊?”但隨著升職加薪,這些想法都被王華拋到了腦後。

直到有一天,警察來到公司,王華才知道自己的行為已經屬於犯罪。

該案由北京市豐臺區檢察院提起公訴,2017年12月,北京市豐臺區法院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判處王華五年有期徒刑。

畢業生求職誤入傳銷組織

被拘禁洗腦成功升級成“老闆”

▲▲▲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圖片來源網絡

阮柯(化名)即將大學畢業,找工作時四處投簡歷應聘卻屢屢碰壁,此時高中同學薛閔(化名)向他拋來了“橄欖枝”。阮柯來到薛閔公司後,才發現公司是個傳銷組織。

被拘禁了一個星期後,阮柯禁不起傳銷人員連續的輪番轟炸,意志逐漸瓦解,把自己卡上的5萬多元取出來購買產品,並因此升級為“老闆”。

傳銷模式“發財”的唯一途徑是發展下線,阮柯受到傳銷團伙人身和心理的雙重控制,從妥協那一刻起就漸漸被同化,從受騙者變成騙人者,為了發展下線,他把親戚、朋友拉進傳銷組織,參與對其他“新人”的管理。

2017年6月2日,江蘇省張家港市檢察院以涉嫌非法拘禁罪對該傳銷團伙19名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其中也包括阮柯。

大學生入職婚戀網站做“紅娘”

均因詐騙罪獲刑淚灑法庭

▲▲▲

張啟(化名)成立了一家名為“牽手網”的婚戀網站,以幫助適齡青年介紹戀愛對象為名實施詐騙。該網站招聘時不限制專業,加之工作輕鬆待遇不錯,吸引了大量大學畢業生求職。

學生們入職後會經過溝通、欺騙技巧等方面“話術”培訓,然後被分配到“紅娘”崗位。因為工資待遇與工作業績掛鉤,他們就會想方設法說服註冊會員交納數千元不等的會費升級為正式會員,不知不覺中已經在實施詐騙行為。這起案件中有26人都是在校生及剛畢業的大學生,庭審時有不少學生淚灑法庭,悔恨不已。

"

又到畢業季。近年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備受社會關注,就業難、崗位少、薪酬低等問題讓許多大學生處在“剛畢業就失業”的焦慮狀態,而一些犯罪分子抓住大學生急於求職的心理,利誘他們從事違法犯罪活動,使得一些大學生“才出校門就進牢門”。他們求職期間遭遇了哪些陷阱?又是如何走上了犯罪道路?

畢業生入職P2P公司賣“理財產品”

因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獲刑5年

▲▲▲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圖片來源網絡

王華(化名)大學畢業後,通過招聘網站順利入職了一家P2P金融公司,新入職者每月收入就有上萬元,工作內容是向客戶推銷所謂的“理財產品”,實際上這種“理財產品”根本不存在。

王華銷售業績突出,很快便升職成為公司的業務經理。在從事這份工作期間,王華也曾懷疑過公司理財產品的真實性,“公司理財怎麼能給到這麼多利息呢?也沒見過公司的產業啊?”但隨著升職加薪,這些想法都被王華拋到了腦後。

直到有一天,警察來到公司,王華才知道自己的行為已經屬於犯罪。

該案由北京市豐臺區檢察院提起公訴,2017年12月,北京市豐臺區法院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判處王華五年有期徒刑。

畢業生求職誤入傳銷組織

被拘禁洗腦成功升級成“老闆”

▲▲▲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圖片來源網絡

阮柯(化名)即將大學畢業,找工作時四處投簡歷應聘卻屢屢碰壁,此時高中同學薛閔(化名)向他拋來了“橄欖枝”。阮柯來到薛閔公司後,才發現公司是個傳銷組織。

被拘禁了一個星期後,阮柯禁不起傳銷人員連續的輪番轟炸,意志逐漸瓦解,把自己卡上的5萬多元取出來購買產品,並因此升級為“老闆”。

傳銷模式“發財”的唯一途徑是發展下線,阮柯受到傳銷團伙人身和心理的雙重控制,從妥協那一刻起就漸漸被同化,從受騙者變成騙人者,為了發展下線,他把親戚、朋友拉進傳銷組織,參與對其他“新人”的管理。

2017年6月2日,江蘇省張家港市檢察院以涉嫌非法拘禁罪對該傳銷團伙19名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其中也包括阮柯。

大學生入職婚戀網站做“紅娘”

均因詐騙罪獲刑淚灑法庭

▲▲▲

張啟(化名)成立了一家名為“牽手網”的婚戀網站,以幫助適齡青年介紹戀愛對象為名實施詐騙。該網站招聘時不限制專業,加之工作輕鬆待遇不錯,吸引了大量大學畢業生求職。

學生們入職後會經過溝通、欺騙技巧等方面“話術”培訓,然後被分配到“紅娘”崗位。因為工資待遇與工作業績掛鉤,他們就會想方設法說服註冊會員交納數千元不等的會費升級為正式會員,不知不覺中已經在實施詐騙行為。這起案件中有26人都是在校生及剛畢業的大學生,庭審時有不少學生淚灑法庭,悔恨不已。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法庭受審,大學生悔恨不已。

2016年8月29日,該起特大婚戀網站詐騙案,經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檢察院提起公訴,主犯張啟建因詐騙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十年零六個月,並處罰金100萬元;其餘人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至拘役六個月不等的刑罰,並處罰金。

“才出校門就進牢門”非個案

多涉詐騙、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

▲▲▲

大學生畢業後即觸犯法律並非簡單個案,“才出校門就進牢門”現象值得關注。

視頻《脆弱的大學生》

據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檢察院發佈的一項調查顯示,該院3年辦理了58件涉及大學生就業的案件,涉案158人。這些涉案大學生均畢業未滿3年,其中涉嫌詐騙犯罪的大學生多達76人,佔48%。詐騙、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非法拘禁、領導組織傳銷成為大學畢業生違法犯罪的高危領域。

另據僅江蘇省張家港市檢察院提供的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張家港市檢察院共提起公訴42件,有79人涉及此類案件。據統計,這些案件被告人均為學歷在大學專科以上、年齡在20-29歲之間、工作不足5年的青年,所實施的行為涉及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罪、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生產銷售假藥罪等27種罪名。

合肥市廬陽區檢察院辦理此類案件時總結了三大特點:互聯網企業是大學生就業犯罪的重災區;大學生法治素養低,對法律缺乏敬畏,總存在著法不責眾心理;涉案企業多通過網絡招聘大學生入職。

畢業生為何容易誤入歧途?

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指導

▲▲▲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大學畢業生通過就業實現了身份轉變,而能力匹配、環境適應、心理承受等方面卻大多處於一個“斷奶期”。有的年輕大學畢業生急於成功,信奉“成功學”,以至於為獲得成功不擇手段。

熊丙奇還認為,我國部分大學並沒有給畢業生積極、完整的生涯規劃教育、指導。一些學校只給畢業生進行政策法規的宣講,畢業生並沒有意識到合法就業、合法創業的重要性。

雖然相較於每年畢業的大學生總量來看,走上犯罪道路的畢竟是極少數,但其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卻不容忽視。那麼,如何幫助畢業生規避職業犯罪陷阱呢?

“應加強對相關企業和互聯網信息的監管。”張家港市檢察院檢察官盛敏在談到畢業生就業問題時建議,相關部門應加強對創業環境的營造和監管,密切關注互聯網等新興行業創業、就業可能涉及的犯罪問題。

盛敏認為,高校在專業設置、就業指導、法律知識普及等方面應擔負起更多責任,加強對就業後的大學生人生規劃的引導,真正將教育延伸到校園之外。另外,用人單位應加強對新進員工的心理疏導和日常言行的監管和約束,主動上好入職第一課。

盛敏還建議,司法機關要堅持懲治和教育並舉,主動承擔起普法責任,有針對性地對職場新人開展法治教育、提高法治素養,為大學畢業生從容度過“職場斷奶期”奠定基礎。

求職小貼士

▲▲▲

"

又到畢業季。近年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備受社會關注,就業難、崗位少、薪酬低等問題讓許多大學生處在“剛畢業就失業”的焦慮狀態,而一些犯罪分子抓住大學生急於求職的心理,利誘他們從事違法犯罪活動,使得一些大學生“才出校門就進牢門”。他們求職期間遭遇了哪些陷阱?又是如何走上了犯罪道路?

畢業生入職P2P公司賣“理財產品”

因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獲刑5年

▲▲▲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圖片來源網絡

王華(化名)大學畢業後,通過招聘網站順利入職了一家P2P金融公司,新入職者每月收入就有上萬元,工作內容是向客戶推銷所謂的“理財產品”,實際上這種“理財產品”根本不存在。

王華銷售業績突出,很快便升職成為公司的業務經理。在從事這份工作期間,王華也曾懷疑過公司理財產品的真實性,“公司理財怎麼能給到這麼多利息呢?也沒見過公司的產業啊?”但隨著升職加薪,這些想法都被王華拋到了腦後。

直到有一天,警察來到公司,王華才知道自己的行為已經屬於犯罪。

該案由北京市豐臺區檢察院提起公訴,2017年12月,北京市豐臺區法院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判處王華五年有期徒刑。

畢業生求職誤入傳銷組織

被拘禁洗腦成功升級成“老闆”

▲▲▲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圖片來源網絡

阮柯(化名)即將大學畢業,找工作時四處投簡歷應聘卻屢屢碰壁,此時高中同學薛閔(化名)向他拋來了“橄欖枝”。阮柯來到薛閔公司後,才發現公司是個傳銷組織。

被拘禁了一個星期後,阮柯禁不起傳銷人員連續的輪番轟炸,意志逐漸瓦解,把自己卡上的5萬多元取出來購買產品,並因此升級為“老闆”。

傳銷模式“發財”的唯一途徑是發展下線,阮柯受到傳銷團伙人身和心理的雙重控制,從妥協那一刻起就漸漸被同化,從受騙者變成騙人者,為了發展下線,他把親戚、朋友拉進傳銷組織,參與對其他“新人”的管理。

2017年6月2日,江蘇省張家港市檢察院以涉嫌非法拘禁罪對該傳銷團伙19名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其中也包括阮柯。

大學生入職婚戀網站做“紅娘”

均因詐騙罪獲刑淚灑法庭

▲▲▲

張啟(化名)成立了一家名為“牽手網”的婚戀網站,以幫助適齡青年介紹戀愛對象為名實施詐騙。該網站招聘時不限制專業,加之工作輕鬆待遇不錯,吸引了大量大學畢業生求職。

學生們入職後會經過溝通、欺騙技巧等方面“話術”培訓,然後被分配到“紅娘”崗位。因為工資待遇與工作業績掛鉤,他們就會想方設法說服註冊會員交納數千元不等的會費升級為正式會員,不知不覺中已經在實施詐騙行為。這起案件中有26人都是在校生及剛畢業的大學生,庭審時有不少學生淚灑法庭,悔恨不已。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法庭受審,大學生悔恨不已。

2016年8月29日,該起特大婚戀網站詐騙案,經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檢察院提起公訴,主犯張啟建因詐騙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十年零六個月,並處罰金100萬元;其餘人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至拘役六個月不等的刑罰,並處罰金。

“才出校門就進牢門”非個案

多涉詐騙、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

▲▲▲

大學生畢業後即觸犯法律並非簡單個案,“才出校門就進牢門”現象值得關注。

視頻《脆弱的大學生》

據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檢察院發佈的一項調查顯示,該院3年辦理了58件涉及大學生就業的案件,涉案158人。這些涉案大學生均畢業未滿3年,其中涉嫌詐騙犯罪的大學生多達76人,佔48%。詐騙、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非法拘禁、領導組織傳銷成為大學畢業生違法犯罪的高危領域。

另據僅江蘇省張家港市檢察院提供的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張家港市檢察院共提起公訴42件,有79人涉及此類案件。據統計,這些案件被告人均為學歷在大學專科以上、年齡在20-29歲之間、工作不足5年的青年,所實施的行為涉及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罪、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生產銷售假藥罪等27種罪名。

合肥市廬陽區檢察院辦理此類案件時總結了三大特點:互聯網企業是大學生就業犯罪的重災區;大學生法治素養低,對法律缺乏敬畏,總存在著法不責眾心理;涉案企業多通過網絡招聘大學生入職。

畢業生為何容易誤入歧途?

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指導

▲▲▲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大學畢業生通過就業實現了身份轉變,而能力匹配、環境適應、心理承受等方面卻大多處於一個“斷奶期”。有的年輕大學畢業生急於成功,信奉“成功學”,以至於為獲得成功不擇手段。

熊丙奇還認為,我國部分大學並沒有給畢業生積極、完整的生涯規劃教育、指導。一些學校只給畢業生進行政策法規的宣講,畢業生並沒有意識到合法就業、合法創業的重要性。

雖然相較於每年畢業的大學生總量來看,走上犯罪道路的畢竟是極少數,但其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卻不容忽視。那麼,如何幫助畢業生規避職業犯罪陷阱呢?

“應加強對相關企業和互聯網信息的監管。”張家港市檢察院檢察官盛敏在談到畢業生就業問題時建議,相關部門應加強對創業環境的營造和監管,密切關注互聯網等新興行業創業、就業可能涉及的犯罪問題。

盛敏認為,高校在專業設置、就業指導、法律知識普及等方面應擔負起更多責任,加強對就業後的大學生人生規劃的引導,真正將教育延伸到校園之外。另外,用人單位應加強對新進員工的心理疏導和日常言行的監管和約束,主動上好入職第一課。

盛敏還建議,司法機關要堅持懲治和教育並舉,主動承擔起普法責任,有針對性地對職場新人開展法治教育、提高法治素養,為大學畢業生從容度過“職場斷奶期”奠定基礎。

求職小貼士

▲▲▲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

又到畢業季。近年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備受社會關注,就業難、崗位少、薪酬低等問題讓許多大學生處在“剛畢業就失業”的焦慮狀態,而一些犯罪分子抓住大學生急於求職的心理,利誘他們從事違法犯罪活動,使得一些大學生“才出校門就進牢門”。他們求職期間遭遇了哪些陷阱?又是如何走上了犯罪道路?

畢業生入職P2P公司賣“理財產品”

因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獲刑5年

▲▲▲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圖片來源網絡

王華(化名)大學畢業後,通過招聘網站順利入職了一家P2P金融公司,新入職者每月收入就有上萬元,工作內容是向客戶推銷所謂的“理財產品”,實際上這種“理財產品”根本不存在。

王華銷售業績突出,很快便升職成為公司的業務經理。在從事這份工作期間,王華也曾懷疑過公司理財產品的真實性,“公司理財怎麼能給到這麼多利息呢?也沒見過公司的產業啊?”但隨著升職加薪,這些想法都被王華拋到了腦後。

直到有一天,警察來到公司,王華才知道自己的行為已經屬於犯罪。

該案由北京市豐臺區檢察院提起公訴,2017年12月,北京市豐臺區法院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判處王華五年有期徒刑。

畢業生求職誤入傳銷組織

被拘禁洗腦成功升級成“老闆”

▲▲▲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圖片來源網絡

阮柯(化名)即將大學畢業,找工作時四處投簡歷應聘卻屢屢碰壁,此時高中同學薛閔(化名)向他拋來了“橄欖枝”。阮柯來到薛閔公司後,才發現公司是個傳銷組織。

被拘禁了一個星期後,阮柯禁不起傳銷人員連續的輪番轟炸,意志逐漸瓦解,把自己卡上的5萬多元取出來購買產品,並因此升級為“老闆”。

傳銷模式“發財”的唯一途徑是發展下線,阮柯受到傳銷團伙人身和心理的雙重控制,從妥協那一刻起就漸漸被同化,從受騙者變成騙人者,為了發展下線,他把親戚、朋友拉進傳銷組織,參與對其他“新人”的管理。

2017年6月2日,江蘇省張家港市檢察院以涉嫌非法拘禁罪對該傳銷團伙19名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其中也包括阮柯。

大學生入職婚戀網站做“紅娘”

均因詐騙罪獲刑淚灑法庭

▲▲▲

張啟(化名)成立了一家名為“牽手網”的婚戀網站,以幫助適齡青年介紹戀愛對象為名實施詐騙。該網站招聘時不限制專業,加之工作輕鬆待遇不錯,吸引了大量大學畢業生求職。

學生們入職後會經過溝通、欺騙技巧等方面“話術”培訓,然後被分配到“紅娘”崗位。因為工資待遇與工作業績掛鉤,他們就會想方設法說服註冊會員交納數千元不等的會費升級為正式會員,不知不覺中已經在實施詐騙行為。這起案件中有26人都是在校生及剛畢業的大學生,庭審時有不少學生淚灑法庭,悔恨不已。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法庭受審,大學生悔恨不已。

2016年8月29日,該起特大婚戀網站詐騙案,經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檢察院提起公訴,主犯張啟建因詐騙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十年零六個月,並處罰金100萬元;其餘人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至拘役六個月不等的刑罰,並處罰金。

“才出校門就進牢門”非個案

多涉詐騙、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

▲▲▲

大學生畢業後即觸犯法律並非簡單個案,“才出校門就進牢門”現象值得關注。

視頻《脆弱的大學生》

據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檢察院發佈的一項調查顯示,該院3年辦理了58件涉及大學生就業的案件,涉案158人。這些涉案大學生均畢業未滿3年,其中涉嫌詐騙犯罪的大學生多達76人,佔48%。詐騙、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非法拘禁、領導組織傳銷成為大學畢業生違法犯罪的高危領域。

另據僅江蘇省張家港市檢察院提供的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張家港市檢察院共提起公訴42件,有79人涉及此類案件。據統計,這些案件被告人均為學歷在大學專科以上、年齡在20-29歲之間、工作不足5年的青年,所實施的行為涉及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罪、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生產銷售假藥罪等27種罪名。

合肥市廬陽區檢察院辦理此類案件時總結了三大特點:互聯網企業是大學生就業犯罪的重災區;大學生法治素養低,對法律缺乏敬畏,總存在著法不責眾心理;涉案企業多通過網絡招聘大學生入職。

畢業生為何容易誤入歧途?

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指導

▲▲▲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大學畢業生通過就業實現了身份轉變,而能力匹配、環境適應、心理承受等方面卻大多處於一個“斷奶期”。有的年輕大學畢業生急於成功,信奉“成功學”,以至於為獲得成功不擇手段。

熊丙奇還認為,我國部分大學並沒有給畢業生積極、完整的生涯規劃教育、指導。一些學校只給畢業生進行政策法規的宣講,畢業生並沒有意識到合法就業、合法創業的重要性。

雖然相較於每年畢業的大學生總量來看,走上犯罪道路的畢竟是極少數,但其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卻不容忽視。那麼,如何幫助畢業生規避職業犯罪陷阱呢?

“應加強對相關企業和互聯網信息的監管。”張家港市檢察院檢察官盛敏在談到畢業生就業問題時建議,相關部門應加強對創業環境的營造和監管,密切關注互聯網等新興行業創業、就業可能涉及的犯罪問題。

盛敏認為,高校在專業設置、就業指導、法律知識普及等方面應擔負起更多責任,加強對就業後的大學生人生規劃的引導,真正將教育延伸到校園之外。另外,用人單位應加強對新進員工的心理疏導和日常言行的監管和約束,主動上好入職第一課。

盛敏還建議,司法機關要堅持懲治和教育並舉,主動承擔起普法責任,有針對性地對職場新人開展法治教育、提高法治素養,為大學畢業生從容度過“職場斷奶期”奠定基礎。

求職小貼士

▲▲▲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

又到畢業季。近年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備受社會關注,就業難、崗位少、薪酬低等問題讓許多大學生處在“剛畢業就失業”的焦慮狀態,而一些犯罪分子抓住大學生急於求職的心理,利誘他們從事違法犯罪活動,使得一些大學生“才出校門就進牢門”。他們求職期間遭遇了哪些陷阱?又是如何走上了犯罪道路?

畢業生入職P2P公司賣“理財產品”

因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獲刑5年

▲▲▲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圖片來源網絡

王華(化名)大學畢業後,通過招聘網站順利入職了一家P2P金融公司,新入職者每月收入就有上萬元,工作內容是向客戶推銷所謂的“理財產品”,實際上這種“理財產品”根本不存在。

王華銷售業績突出,很快便升職成為公司的業務經理。在從事這份工作期間,王華也曾懷疑過公司理財產品的真實性,“公司理財怎麼能給到這麼多利息呢?也沒見過公司的產業啊?”但隨著升職加薪,這些想法都被王華拋到了腦後。

直到有一天,警察來到公司,王華才知道自己的行為已經屬於犯罪。

該案由北京市豐臺區檢察院提起公訴,2017年12月,北京市豐臺區法院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判處王華五年有期徒刑。

畢業生求職誤入傳銷組織

被拘禁洗腦成功升級成“老闆”

▲▲▲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圖片來源網絡

阮柯(化名)即將大學畢業,找工作時四處投簡歷應聘卻屢屢碰壁,此時高中同學薛閔(化名)向他拋來了“橄欖枝”。阮柯來到薛閔公司後,才發現公司是個傳銷組織。

被拘禁了一個星期後,阮柯禁不起傳銷人員連續的輪番轟炸,意志逐漸瓦解,把自己卡上的5萬多元取出來購買產品,並因此升級為“老闆”。

傳銷模式“發財”的唯一途徑是發展下線,阮柯受到傳銷團伙人身和心理的雙重控制,從妥協那一刻起就漸漸被同化,從受騙者變成騙人者,為了發展下線,他把親戚、朋友拉進傳銷組織,參與對其他“新人”的管理。

2017年6月2日,江蘇省張家港市檢察院以涉嫌非法拘禁罪對該傳銷團伙19名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其中也包括阮柯。

大學生入職婚戀網站做“紅娘”

均因詐騙罪獲刑淚灑法庭

▲▲▲

張啟(化名)成立了一家名為“牽手網”的婚戀網站,以幫助適齡青年介紹戀愛對象為名實施詐騙。該網站招聘時不限制專業,加之工作輕鬆待遇不錯,吸引了大量大學畢業生求職。

學生們入職後會經過溝通、欺騙技巧等方面“話術”培訓,然後被分配到“紅娘”崗位。因為工資待遇與工作業績掛鉤,他們就會想方設法說服註冊會員交納數千元不等的會費升級為正式會員,不知不覺中已經在實施詐騙行為。這起案件中有26人都是在校生及剛畢業的大學生,庭審時有不少學生淚灑法庭,悔恨不已。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法庭受審,大學生悔恨不已。

2016年8月29日,該起特大婚戀網站詐騙案,經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檢察院提起公訴,主犯張啟建因詐騙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十年零六個月,並處罰金100萬元;其餘人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至拘役六個月不等的刑罰,並處罰金。

“才出校門就進牢門”非個案

多涉詐騙、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

▲▲▲

大學生畢業後即觸犯法律並非簡單個案,“才出校門就進牢門”現象值得關注。

視頻《脆弱的大學生》

據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檢察院發佈的一項調查顯示,該院3年辦理了58件涉及大學生就業的案件,涉案158人。這些涉案大學生均畢業未滿3年,其中涉嫌詐騙犯罪的大學生多達76人,佔48%。詐騙、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非法拘禁、領導組織傳銷成為大學畢業生違法犯罪的高危領域。

另據僅江蘇省張家港市檢察院提供的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張家港市檢察院共提起公訴42件,有79人涉及此類案件。據統計,這些案件被告人均為學歷在大學專科以上、年齡在20-29歲之間、工作不足5年的青年,所實施的行為涉及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罪、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生產銷售假藥罪等27種罪名。

合肥市廬陽區檢察院辦理此類案件時總結了三大特點:互聯網企業是大學生就業犯罪的重災區;大學生法治素養低,對法律缺乏敬畏,總存在著法不責眾心理;涉案企業多通過網絡招聘大學生入職。

畢業生為何容易誤入歧途?

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指導

▲▲▲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大學畢業生通過就業實現了身份轉變,而能力匹配、環境適應、心理承受等方面卻大多處於一個“斷奶期”。有的年輕大學畢業生急於成功,信奉“成功學”,以至於為獲得成功不擇手段。

熊丙奇還認為,我國部分大學並沒有給畢業生積極、完整的生涯規劃教育、指導。一些學校只給畢業生進行政策法規的宣講,畢業生並沒有意識到合法就業、合法創業的重要性。

雖然相較於每年畢業的大學生總量來看,走上犯罪道路的畢竟是極少數,但其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卻不容忽視。那麼,如何幫助畢業生規避職業犯罪陷阱呢?

“應加強對相關企業和互聯網信息的監管。”張家港市檢察院檢察官盛敏在談到畢業生就業問題時建議,相關部門應加強對創業環境的營造和監管,密切關注互聯網等新興行業創業、就業可能涉及的犯罪問題。

盛敏認為,高校在專業設置、就業指導、法律知識普及等方面應擔負起更多責任,加強對就業後的大學生人生規劃的引導,真正將教育延伸到校園之外。另外,用人單位應加強對新進員工的心理疏導和日常言行的監管和約束,主動上好入職第一課。

盛敏還建議,司法機關要堅持懲治和教育並舉,主動承擔起普法責任,有針對性地對職場新人開展法治教育、提高法治素養,為大學畢業生從容度過“職場斷奶期”奠定基礎。

求職小貼士

▲▲▲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

又到畢業季。近年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備受社會關注,就業難、崗位少、薪酬低等問題讓許多大學生處在“剛畢業就失業”的焦慮狀態,而一些犯罪分子抓住大學生急於求職的心理,利誘他們從事違法犯罪活動,使得一些大學生“才出校門就進牢門”。他們求職期間遭遇了哪些陷阱?又是如何走上了犯罪道路?

畢業生入職P2P公司賣“理財產品”

因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獲刑5年

▲▲▲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圖片來源網絡

王華(化名)大學畢業後,通過招聘網站順利入職了一家P2P金融公司,新入職者每月收入就有上萬元,工作內容是向客戶推銷所謂的“理財產品”,實際上這種“理財產品”根本不存在。

王華銷售業績突出,很快便升職成為公司的業務經理。在從事這份工作期間,王華也曾懷疑過公司理財產品的真實性,“公司理財怎麼能給到這麼多利息呢?也沒見過公司的產業啊?”但隨著升職加薪,這些想法都被王華拋到了腦後。

直到有一天,警察來到公司,王華才知道自己的行為已經屬於犯罪。

該案由北京市豐臺區檢察院提起公訴,2017年12月,北京市豐臺區法院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判處王華五年有期徒刑。

畢業生求職誤入傳銷組織

被拘禁洗腦成功升級成“老闆”

▲▲▲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圖片來源網絡

阮柯(化名)即將大學畢業,找工作時四處投簡歷應聘卻屢屢碰壁,此時高中同學薛閔(化名)向他拋來了“橄欖枝”。阮柯來到薛閔公司後,才發現公司是個傳銷組織。

被拘禁了一個星期後,阮柯禁不起傳銷人員連續的輪番轟炸,意志逐漸瓦解,把自己卡上的5萬多元取出來購買產品,並因此升級為“老闆”。

傳銷模式“發財”的唯一途徑是發展下線,阮柯受到傳銷團伙人身和心理的雙重控制,從妥協那一刻起就漸漸被同化,從受騙者變成騙人者,為了發展下線,他把親戚、朋友拉進傳銷組織,參與對其他“新人”的管理。

2017年6月2日,江蘇省張家港市檢察院以涉嫌非法拘禁罪對該傳銷團伙19名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其中也包括阮柯。

大學生入職婚戀網站做“紅娘”

均因詐騙罪獲刑淚灑法庭

▲▲▲

張啟(化名)成立了一家名為“牽手網”的婚戀網站,以幫助適齡青年介紹戀愛對象為名實施詐騙。該網站招聘時不限制專業,加之工作輕鬆待遇不錯,吸引了大量大學畢業生求職。

學生們入職後會經過溝通、欺騙技巧等方面“話術”培訓,然後被分配到“紅娘”崗位。因為工資待遇與工作業績掛鉤,他們就會想方設法說服註冊會員交納數千元不等的會費升級為正式會員,不知不覺中已經在實施詐騙行為。這起案件中有26人都是在校生及剛畢業的大學生,庭審時有不少學生淚灑法庭,悔恨不已。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法庭受審,大學生悔恨不已。

2016年8月29日,該起特大婚戀網站詐騙案,經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檢察院提起公訴,主犯張啟建因詐騙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十年零六個月,並處罰金100萬元;其餘人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至拘役六個月不等的刑罰,並處罰金。

“才出校門就進牢門”非個案

多涉詐騙、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

▲▲▲

大學生畢業後即觸犯法律並非簡單個案,“才出校門就進牢門”現象值得關注。

視頻《脆弱的大學生》

據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檢察院發佈的一項調查顯示,該院3年辦理了58件涉及大學生就業的案件,涉案158人。這些涉案大學生均畢業未滿3年,其中涉嫌詐騙犯罪的大學生多達76人,佔48%。詐騙、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非法拘禁、領導組織傳銷成為大學畢業生違法犯罪的高危領域。

另據僅江蘇省張家港市檢察院提供的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張家港市檢察院共提起公訴42件,有79人涉及此類案件。據統計,這些案件被告人均為學歷在大學專科以上、年齡在20-29歲之間、工作不足5年的青年,所實施的行為涉及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罪、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生產銷售假藥罪等27種罪名。

合肥市廬陽區檢察院辦理此類案件時總結了三大特點:互聯網企業是大學生就業犯罪的重災區;大學生法治素養低,對法律缺乏敬畏,總存在著法不責眾心理;涉案企業多通過網絡招聘大學生入職。

畢業生為何容易誤入歧途?

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指導

▲▲▲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大學畢業生通過就業實現了身份轉變,而能力匹配、環境適應、心理承受等方面卻大多處於一個“斷奶期”。有的年輕大學畢業生急於成功,信奉“成功學”,以至於為獲得成功不擇手段。

熊丙奇還認為,我國部分大學並沒有給畢業生積極、完整的生涯規劃教育、指導。一些學校只給畢業生進行政策法規的宣講,畢業生並沒有意識到合法就業、合法創業的重要性。

雖然相較於每年畢業的大學生總量來看,走上犯罪道路的畢竟是極少數,但其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卻不容忽視。那麼,如何幫助畢業生規避職業犯罪陷阱呢?

“應加強對相關企業和互聯網信息的監管。”張家港市檢察院檢察官盛敏在談到畢業生就業問題時建議,相關部門應加強對創業環境的營造和監管,密切關注互聯網等新興行業創業、就業可能涉及的犯罪問題。

盛敏認為,高校在專業設置、就業指導、法律知識普及等方面應擔負起更多責任,加強對就業後的大學生人生規劃的引導,真正將教育延伸到校園之外。另外,用人單位應加強對新進員工的心理疏導和日常言行的監管和約束,主動上好入職第一課。

盛敏還建議,司法機關要堅持懲治和教育並舉,主動承擔起普法責任,有針對性地對職場新人開展法治教育、提高法治素養,為大學畢業生從容度過“職場斷奶期”奠定基礎。

求職小貼士

▲▲▲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

又到畢業季。近年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備受社會關注,就業難、崗位少、薪酬低等問題讓許多大學生處在“剛畢業就失業”的焦慮狀態,而一些犯罪分子抓住大學生急於求職的心理,利誘他們從事違法犯罪活動,使得一些大學生“才出校門就進牢門”。他們求職期間遭遇了哪些陷阱?又是如何走上了犯罪道路?

畢業生入職P2P公司賣“理財產品”

因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獲刑5年

▲▲▲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圖片來源網絡

王華(化名)大學畢業後,通過招聘網站順利入職了一家P2P金融公司,新入職者每月收入就有上萬元,工作內容是向客戶推銷所謂的“理財產品”,實際上這種“理財產品”根本不存在。

王華銷售業績突出,很快便升職成為公司的業務經理。在從事這份工作期間,王華也曾懷疑過公司理財產品的真實性,“公司理財怎麼能給到這麼多利息呢?也沒見過公司的產業啊?”但隨著升職加薪,這些想法都被王華拋到了腦後。

直到有一天,警察來到公司,王華才知道自己的行為已經屬於犯罪。

該案由北京市豐臺區檢察院提起公訴,2017年12月,北京市豐臺區法院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判處王華五年有期徒刑。

畢業生求職誤入傳銷組織

被拘禁洗腦成功升級成“老闆”

▲▲▲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圖片來源網絡

阮柯(化名)即將大學畢業,找工作時四處投簡歷應聘卻屢屢碰壁,此時高中同學薛閔(化名)向他拋來了“橄欖枝”。阮柯來到薛閔公司後,才發現公司是個傳銷組織。

被拘禁了一個星期後,阮柯禁不起傳銷人員連續的輪番轟炸,意志逐漸瓦解,把自己卡上的5萬多元取出來購買產品,並因此升級為“老闆”。

傳銷模式“發財”的唯一途徑是發展下線,阮柯受到傳銷團伙人身和心理的雙重控制,從妥協那一刻起就漸漸被同化,從受騙者變成騙人者,為了發展下線,他把親戚、朋友拉進傳銷組織,參與對其他“新人”的管理。

2017年6月2日,江蘇省張家港市檢察院以涉嫌非法拘禁罪對該傳銷團伙19名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其中也包括阮柯。

大學生入職婚戀網站做“紅娘”

均因詐騙罪獲刑淚灑法庭

▲▲▲

張啟(化名)成立了一家名為“牽手網”的婚戀網站,以幫助適齡青年介紹戀愛對象為名實施詐騙。該網站招聘時不限制專業,加之工作輕鬆待遇不錯,吸引了大量大學畢業生求職。

學生們入職後會經過溝通、欺騙技巧等方面“話術”培訓,然後被分配到“紅娘”崗位。因為工資待遇與工作業績掛鉤,他們就會想方設法說服註冊會員交納數千元不等的會費升級為正式會員,不知不覺中已經在實施詐騙行為。這起案件中有26人都是在校生及剛畢業的大學生,庭審時有不少學生淚灑法庭,悔恨不已。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法庭受審,大學生悔恨不已。

2016年8月29日,該起特大婚戀網站詐騙案,經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檢察院提起公訴,主犯張啟建因詐騙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十年零六個月,並處罰金100萬元;其餘人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至拘役六個月不等的刑罰,並處罰金。

“才出校門就進牢門”非個案

多涉詐騙、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

▲▲▲

大學生畢業後即觸犯法律並非簡單個案,“才出校門就進牢門”現象值得關注。

視頻《脆弱的大學生》

據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檢察院發佈的一項調查顯示,該院3年辦理了58件涉及大學生就業的案件,涉案158人。這些涉案大學生均畢業未滿3年,其中涉嫌詐騙犯罪的大學生多達76人,佔48%。詐騙、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非法拘禁、領導組織傳銷成為大學畢業生違法犯罪的高危領域。

另據僅江蘇省張家港市檢察院提供的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張家港市檢察院共提起公訴42件,有79人涉及此類案件。據統計,這些案件被告人均為學歷在大學專科以上、年齡在20-29歲之間、工作不足5年的青年,所實施的行為涉及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罪、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生產銷售假藥罪等27種罪名。

合肥市廬陽區檢察院辦理此類案件時總結了三大特點:互聯網企業是大學生就業犯罪的重災區;大學生法治素養低,對法律缺乏敬畏,總存在著法不責眾心理;涉案企業多通過網絡招聘大學生入職。

畢業生為何容易誤入歧途?

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指導

▲▲▲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大學畢業生通過就業實現了身份轉變,而能力匹配、環境適應、心理承受等方面卻大多處於一個“斷奶期”。有的年輕大學畢業生急於成功,信奉“成功學”,以至於為獲得成功不擇手段。

熊丙奇還認為,我國部分大學並沒有給畢業生積極、完整的生涯規劃教育、指導。一些學校只給畢業生進行政策法規的宣講,畢業生並沒有意識到合法就業、合法創業的重要性。

雖然相較於每年畢業的大學生總量來看,走上犯罪道路的畢竟是極少數,但其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卻不容忽視。那麼,如何幫助畢業生規避職業犯罪陷阱呢?

“應加強對相關企業和互聯網信息的監管。”張家港市檢察院檢察官盛敏在談到畢業生就業問題時建議,相關部門應加強對創業環境的營造和監管,密切關注互聯網等新興行業創業、就業可能涉及的犯罪問題。

盛敏認為,高校在專業設置、就業指導、法律知識普及等方面應擔負起更多責任,加強對就業後的大學生人生規劃的引導,真正將教育延伸到校園之外。另外,用人單位應加強對新進員工的心理疏導和日常言行的監管和約束,主動上好入職第一課。

盛敏還建議,司法機關要堅持懲治和教育並舉,主動承擔起普法責任,有針對性地對職場新人開展法治教育、提高法治素養,為大學畢業生從容度過“職場斷奶期”奠定基礎。

求職小貼士

▲▲▲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

又到畢業季。近年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備受社會關注,就業難、崗位少、薪酬低等問題讓許多大學生處在“剛畢業就失業”的焦慮狀態,而一些犯罪分子抓住大學生急於求職的心理,利誘他們從事違法犯罪活動,使得一些大學生“才出校門就進牢門”。他們求職期間遭遇了哪些陷阱?又是如何走上了犯罪道路?

畢業生入職P2P公司賣“理財產品”

因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獲刑5年

▲▲▲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圖片來源網絡

王華(化名)大學畢業後,通過招聘網站順利入職了一家P2P金融公司,新入職者每月收入就有上萬元,工作內容是向客戶推銷所謂的“理財產品”,實際上這種“理財產品”根本不存在。

王華銷售業績突出,很快便升職成為公司的業務經理。在從事這份工作期間,王華也曾懷疑過公司理財產品的真實性,“公司理財怎麼能給到這麼多利息呢?也沒見過公司的產業啊?”但隨著升職加薪,這些想法都被王華拋到了腦後。

直到有一天,警察來到公司,王華才知道自己的行為已經屬於犯罪。

該案由北京市豐臺區檢察院提起公訴,2017年12月,北京市豐臺區法院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判處王華五年有期徒刑。

畢業生求職誤入傳銷組織

被拘禁洗腦成功升級成“老闆”

▲▲▲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圖片來源網絡

阮柯(化名)即將大學畢業,找工作時四處投簡歷應聘卻屢屢碰壁,此時高中同學薛閔(化名)向他拋來了“橄欖枝”。阮柯來到薛閔公司後,才發現公司是個傳銷組織。

被拘禁了一個星期後,阮柯禁不起傳銷人員連續的輪番轟炸,意志逐漸瓦解,把自己卡上的5萬多元取出來購買產品,並因此升級為“老闆”。

傳銷模式“發財”的唯一途徑是發展下線,阮柯受到傳銷團伙人身和心理的雙重控制,從妥協那一刻起就漸漸被同化,從受騙者變成騙人者,為了發展下線,他把親戚、朋友拉進傳銷組織,參與對其他“新人”的管理。

2017年6月2日,江蘇省張家港市檢察院以涉嫌非法拘禁罪對該傳銷團伙19名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其中也包括阮柯。

大學生入職婚戀網站做“紅娘”

均因詐騙罪獲刑淚灑法庭

▲▲▲

張啟(化名)成立了一家名為“牽手網”的婚戀網站,以幫助適齡青年介紹戀愛對象為名實施詐騙。該網站招聘時不限制專業,加之工作輕鬆待遇不錯,吸引了大量大學畢業生求職。

學生們入職後會經過溝通、欺騙技巧等方面“話術”培訓,然後被分配到“紅娘”崗位。因為工資待遇與工作業績掛鉤,他們就會想方設法說服註冊會員交納數千元不等的會費升級為正式會員,不知不覺中已經在實施詐騙行為。這起案件中有26人都是在校生及剛畢業的大學生,庭審時有不少學生淚灑法庭,悔恨不已。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法庭受審,大學生悔恨不已。

2016年8月29日,該起特大婚戀網站詐騙案,經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檢察院提起公訴,主犯張啟建因詐騙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十年零六個月,並處罰金100萬元;其餘人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至拘役六個月不等的刑罰,並處罰金。

“才出校門就進牢門”非個案

多涉詐騙、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

▲▲▲

大學生畢業後即觸犯法律並非簡單個案,“才出校門就進牢門”現象值得關注。

視頻《脆弱的大學生》

據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檢察院發佈的一項調查顯示,該院3年辦理了58件涉及大學生就業的案件,涉案158人。這些涉案大學生均畢業未滿3年,其中涉嫌詐騙犯罪的大學生多達76人,佔48%。詐騙、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非法拘禁、領導組織傳銷成為大學畢業生違法犯罪的高危領域。

另據僅江蘇省張家港市檢察院提供的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張家港市檢察院共提起公訴42件,有79人涉及此類案件。據統計,這些案件被告人均為學歷在大學專科以上、年齡在20-29歲之間、工作不足5年的青年,所實施的行為涉及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罪、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生產銷售假藥罪等27種罪名。

合肥市廬陽區檢察院辦理此類案件時總結了三大特點:互聯網企業是大學生就業犯罪的重災區;大學生法治素養低,對法律缺乏敬畏,總存在著法不責眾心理;涉案企業多通過網絡招聘大學生入職。

畢業生為何容易誤入歧途?

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指導

▲▲▲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大學畢業生通過就業實現了身份轉變,而能力匹配、環境適應、心理承受等方面卻大多處於一個“斷奶期”。有的年輕大學畢業生急於成功,信奉“成功學”,以至於為獲得成功不擇手段。

熊丙奇還認為,我國部分大學並沒有給畢業生積極、完整的生涯規劃教育、指導。一些學校只給畢業生進行政策法規的宣講,畢業生並沒有意識到合法就業、合法創業的重要性。

雖然相較於每年畢業的大學生總量來看,走上犯罪道路的畢竟是極少數,但其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卻不容忽視。那麼,如何幫助畢業生規避職業犯罪陷阱呢?

“應加強對相關企業和互聯網信息的監管。”張家港市檢察院檢察官盛敏在談到畢業生就業問題時建議,相關部門應加強對創業環境的營造和監管,密切關注互聯網等新興行業創業、就業可能涉及的犯罪問題。

盛敏認為,高校在專業設置、就業指導、法律知識普及等方面應擔負起更多責任,加強對就業後的大學生人生規劃的引導,真正將教育延伸到校園之外。另外,用人單位應加強對新進員工的心理疏導和日常言行的監管和約束,主動上好入職第一課。

盛敏還建議,司法機關要堅持懲治和教育並舉,主動承擔起普法責任,有針對性地對職場新人開展法治教育、提高法治素養,為大學畢業生從容度過“職場斷奶期”奠定基礎。

求職小貼士

▲▲▲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

又到畢業季。近年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備受社會關注,就業難、崗位少、薪酬低等問題讓許多大學生處在“剛畢業就失業”的焦慮狀態,而一些犯罪分子抓住大學生急於求職的心理,利誘他們從事違法犯罪活動,使得一些大學生“才出校門就進牢門”。他們求職期間遭遇了哪些陷阱?又是如何走上了犯罪道路?

畢業生入職P2P公司賣“理財產品”

因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獲刑5年

▲▲▲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圖片來源網絡

王華(化名)大學畢業後,通過招聘網站順利入職了一家P2P金融公司,新入職者每月收入就有上萬元,工作內容是向客戶推銷所謂的“理財產品”,實際上這種“理財產品”根本不存在。

王華銷售業績突出,很快便升職成為公司的業務經理。在從事這份工作期間,王華也曾懷疑過公司理財產品的真實性,“公司理財怎麼能給到這麼多利息呢?也沒見過公司的產業啊?”但隨著升職加薪,這些想法都被王華拋到了腦後。

直到有一天,警察來到公司,王華才知道自己的行為已經屬於犯罪。

該案由北京市豐臺區檢察院提起公訴,2017年12月,北京市豐臺區法院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判處王華五年有期徒刑。

畢業生求職誤入傳銷組織

被拘禁洗腦成功升級成“老闆”

▲▲▲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圖片來源網絡

阮柯(化名)即將大學畢業,找工作時四處投簡歷應聘卻屢屢碰壁,此時高中同學薛閔(化名)向他拋來了“橄欖枝”。阮柯來到薛閔公司後,才發現公司是個傳銷組織。

被拘禁了一個星期後,阮柯禁不起傳銷人員連續的輪番轟炸,意志逐漸瓦解,把自己卡上的5萬多元取出來購買產品,並因此升級為“老闆”。

傳銷模式“發財”的唯一途徑是發展下線,阮柯受到傳銷團伙人身和心理的雙重控制,從妥協那一刻起就漸漸被同化,從受騙者變成騙人者,為了發展下線,他把親戚、朋友拉進傳銷組織,參與對其他“新人”的管理。

2017年6月2日,江蘇省張家港市檢察院以涉嫌非法拘禁罪對該傳銷團伙19名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其中也包括阮柯。

大學生入職婚戀網站做“紅娘”

均因詐騙罪獲刑淚灑法庭

▲▲▲

張啟(化名)成立了一家名為“牽手網”的婚戀網站,以幫助適齡青年介紹戀愛對象為名實施詐騙。該網站招聘時不限制專業,加之工作輕鬆待遇不錯,吸引了大量大學畢業生求職。

學生們入職後會經過溝通、欺騙技巧等方面“話術”培訓,然後被分配到“紅娘”崗位。因為工資待遇與工作業績掛鉤,他們就會想方設法說服註冊會員交納數千元不等的會費升級為正式會員,不知不覺中已經在實施詐騙行為。這起案件中有26人都是在校生及剛畢業的大學生,庭審時有不少學生淚灑法庭,悔恨不已。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法庭受審,大學生悔恨不已。

2016年8月29日,該起特大婚戀網站詐騙案,經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檢察院提起公訴,主犯張啟建因詐騙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十年零六個月,並處罰金100萬元;其餘人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至拘役六個月不等的刑罰,並處罰金。

“才出校門就進牢門”非個案

多涉詐騙、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

▲▲▲

大學生畢業後即觸犯法律並非簡單個案,“才出校門就進牢門”現象值得關注。

視頻《脆弱的大學生》

據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檢察院發佈的一項調查顯示,該院3年辦理了58件涉及大學生就業的案件,涉案158人。這些涉案大學生均畢業未滿3年,其中涉嫌詐騙犯罪的大學生多達76人,佔48%。詐騙、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非法拘禁、領導組織傳銷成為大學畢業生違法犯罪的高危領域。

另據僅江蘇省張家港市檢察院提供的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張家港市檢察院共提起公訴42件,有79人涉及此類案件。據統計,這些案件被告人均為學歷在大學專科以上、年齡在20-29歲之間、工作不足5年的青年,所實施的行為涉及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罪、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生產銷售假藥罪等27種罪名。

合肥市廬陽區檢察院辦理此類案件時總結了三大特點:互聯網企業是大學生就業犯罪的重災區;大學生法治素養低,對法律缺乏敬畏,總存在著法不責眾心理;涉案企業多通過網絡招聘大學生入職。

畢業生為何容易誤入歧途?

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指導

▲▲▲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大學畢業生通過就業實現了身份轉變,而能力匹配、環境適應、心理承受等方面卻大多處於一個“斷奶期”。有的年輕大學畢業生急於成功,信奉“成功學”,以至於為獲得成功不擇手段。

熊丙奇還認為,我國部分大學並沒有給畢業生積極、完整的生涯規劃教育、指導。一些學校只給畢業生進行政策法規的宣講,畢業生並沒有意識到合法就業、合法創業的重要性。

雖然相較於每年畢業的大學生總量來看,走上犯罪道路的畢竟是極少數,但其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卻不容忽視。那麼,如何幫助畢業生規避職業犯罪陷阱呢?

“應加強對相關企業和互聯網信息的監管。”張家港市檢察院檢察官盛敏在談到畢業生就業問題時建議,相關部門應加強對創業環境的營造和監管,密切關注互聯網等新興行業創業、就業可能涉及的犯罪問題。

盛敏認為,高校在專業設置、就業指導、法律知識普及等方面應擔負起更多責任,加強對就業後的大學生人生規劃的引導,真正將教育延伸到校園之外。另外,用人單位應加強對新進員工的心理疏導和日常言行的監管和約束,主動上好入職第一課。

盛敏還建議,司法機關要堅持懲治和教育並舉,主動承擔起普法責任,有針對性地對職場新人開展法治教育、提高法治素養,為大學畢業生從容度過“職場斷奶期”奠定基礎。

求職小貼士

▲▲▲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

又到畢業季。近年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備受社會關注,就業難、崗位少、薪酬低等問題讓許多大學生處在“剛畢業就失業”的焦慮狀態,而一些犯罪分子抓住大學生急於求職的心理,利誘他們從事違法犯罪活動,使得一些大學生“才出校門就進牢門”。他們求職期間遭遇了哪些陷阱?又是如何走上了犯罪道路?

畢業生入職P2P公司賣“理財產品”

因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獲刑5年

▲▲▲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圖片來源網絡

王華(化名)大學畢業後,通過招聘網站順利入職了一家P2P金融公司,新入職者每月收入就有上萬元,工作內容是向客戶推銷所謂的“理財產品”,實際上這種“理財產品”根本不存在。

王華銷售業績突出,很快便升職成為公司的業務經理。在從事這份工作期間,王華也曾懷疑過公司理財產品的真實性,“公司理財怎麼能給到這麼多利息呢?也沒見過公司的產業啊?”但隨著升職加薪,這些想法都被王華拋到了腦後。

直到有一天,警察來到公司,王華才知道自己的行為已經屬於犯罪。

該案由北京市豐臺區檢察院提起公訴,2017年12月,北京市豐臺區法院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判處王華五年有期徒刑。

畢業生求職誤入傳銷組織

被拘禁洗腦成功升級成“老闆”

▲▲▲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圖片來源網絡

阮柯(化名)即將大學畢業,找工作時四處投簡歷應聘卻屢屢碰壁,此時高中同學薛閔(化名)向他拋來了“橄欖枝”。阮柯來到薛閔公司後,才發現公司是個傳銷組織。

被拘禁了一個星期後,阮柯禁不起傳銷人員連續的輪番轟炸,意志逐漸瓦解,把自己卡上的5萬多元取出來購買產品,並因此升級為“老闆”。

傳銷模式“發財”的唯一途徑是發展下線,阮柯受到傳銷團伙人身和心理的雙重控制,從妥協那一刻起就漸漸被同化,從受騙者變成騙人者,為了發展下線,他把親戚、朋友拉進傳銷組織,參與對其他“新人”的管理。

2017年6月2日,江蘇省張家港市檢察院以涉嫌非法拘禁罪對該傳銷團伙19名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其中也包括阮柯。

大學生入職婚戀網站做“紅娘”

均因詐騙罪獲刑淚灑法庭

▲▲▲

張啟(化名)成立了一家名為“牽手網”的婚戀網站,以幫助適齡青年介紹戀愛對象為名實施詐騙。該網站招聘時不限制專業,加之工作輕鬆待遇不錯,吸引了大量大學畢業生求職。

學生們入職後會經過溝通、欺騙技巧等方面“話術”培訓,然後被分配到“紅娘”崗位。因為工資待遇與工作業績掛鉤,他們就會想方設法說服註冊會員交納數千元不等的會費升級為正式會員,不知不覺中已經在實施詐騙行為。這起案件中有26人都是在校生及剛畢業的大學生,庭審時有不少學生淚灑法庭,悔恨不已。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法庭受審,大學生悔恨不已。

2016年8月29日,該起特大婚戀網站詐騙案,經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檢察院提起公訴,主犯張啟建因詐騙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十年零六個月,並處罰金100萬元;其餘人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至拘役六個月不等的刑罰,並處罰金。

“才出校門就進牢門”非個案

多涉詐騙、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

▲▲▲

大學生畢業後即觸犯法律並非簡單個案,“才出校門就進牢門”現象值得關注。

視頻《脆弱的大學生》

據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檢察院發佈的一項調查顯示,該院3年辦理了58件涉及大學生就業的案件,涉案158人。這些涉案大學生均畢業未滿3年,其中涉嫌詐騙犯罪的大學生多達76人,佔48%。詐騙、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非法拘禁、領導組織傳銷成為大學畢業生違法犯罪的高危領域。

另據僅江蘇省張家港市檢察院提供的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張家港市檢察院共提起公訴42件,有79人涉及此類案件。據統計,這些案件被告人均為學歷在大學專科以上、年齡在20-29歲之間、工作不足5年的青年,所實施的行為涉及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罪、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生產銷售假藥罪等27種罪名。

合肥市廬陽區檢察院辦理此類案件時總結了三大特點:互聯網企業是大學生就業犯罪的重災區;大學生法治素養低,對法律缺乏敬畏,總存在著法不責眾心理;涉案企業多通過網絡招聘大學生入職。

畢業生為何容易誤入歧途?

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指導

▲▲▲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大學畢業生通過就業實現了身份轉變,而能力匹配、環境適應、心理承受等方面卻大多處於一個“斷奶期”。有的年輕大學畢業生急於成功,信奉“成功學”,以至於為獲得成功不擇手段。

熊丙奇還認為,我國部分大學並沒有給畢業生積極、完整的生涯規劃教育、指導。一些學校只給畢業生進行政策法規的宣講,畢業生並沒有意識到合法就業、合法創業的重要性。

雖然相較於每年畢業的大學生總量來看,走上犯罪道路的畢竟是極少數,但其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卻不容忽視。那麼,如何幫助畢業生規避職業犯罪陷阱呢?

“應加強對相關企業和互聯網信息的監管。”張家港市檢察院檢察官盛敏在談到畢業生就業問題時建議,相關部門應加強對創業環境的營造和監管,密切關注互聯網等新興行業創業、就業可能涉及的犯罪問題。

盛敏認為,高校在專業設置、就業指導、法律知識普及等方面應擔負起更多責任,加強對就業後的大學生人生規劃的引導,真正將教育延伸到校園之外。另外,用人單位應加強對新進員工的心理疏導和日常言行的監管和約束,主動上好入職第一課。

盛敏還建議,司法機關要堅持懲治和教育並舉,主動承擔起普法責任,有針對性地對職場新人開展法治教育、提高法治素養,為大學畢業生從容度過“職場斷奶期”奠定基礎。

求職小貼士

▲▲▲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

又到畢業季。近年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備受社會關注,就業難、崗位少、薪酬低等問題讓許多大學生處在“剛畢業就失業”的焦慮狀態,而一些犯罪分子抓住大學生急於求職的心理,利誘他們從事違法犯罪活動,使得一些大學生“才出校門就進牢門”。他們求職期間遭遇了哪些陷阱?又是如何走上了犯罪道路?

畢業生入職P2P公司賣“理財產品”

因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獲刑5年

▲▲▲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圖片來源網絡

王華(化名)大學畢業後,通過招聘網站順利入職了一家P2P金融公司,新入職者每月收入就有上萬元,工作內容是向客戶推銷所謂的“理財產品”,實際上這種“理財產品”根本不存在。

王華銷售業績突出,很快便升職成為公司的業務經理。在從事這份工作期間,王華也曾懷疑過公司理財產品的真實性,“公司理財怎麼能給到這麼多利息呢?也沒見過公司的產業啊?”但隨著升職加薪,這些想法都被王華拋到了腦後。

直到有一天,警察來到公司,王華才知道自己的行為已經屬於犯罪。

該案由北京市豐臺區檢察院提起公訴,2017年12月,北京市豐臺區法院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判處王華五年有期徒刑。

畢業生求職誤入傳銷組織

被拘禁洗腦成功升級成“老闆”

▲▲▲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圖片來源網絡

阮柯(化名)即將大學畢業,找工作時四處投簡歷應聘卻屢屢碰壁,此時高中同學薛閔(化名)向他拋來了“橄欖枝”。阮柯來到薛閔公司後,才發現公司是個傳銷組織。

被拘禁了一個星期後,阮柯禁不起傳銷人員連續的輪番轟炸,意志逐漸瓦解,把自己卡上的5萬多元取出來購買產品,並因此升級為“老闆”。

傳銷模式“發財”的唯一途徑是發展下線,阮柯受到傳銷團伙人身和心理的雙重控制,從妥協那一刻起就漸漸被同化,從受騙者變成騙人者,為了發展下線,他把親戚、朋友拉進傳銷組織,參與對其他“新人”的管理。

2017年6月2日,江蘇省張家港市檢察院以涉嫌非法拘禁罪對該傳銷團伙19名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其中也包括阮柯。

大學生入職婚戀網站做“紅娘”

均因詐騙罪獲刑淚灑法庭

▲▲▲

張啟(化名)成立了一家名為“牽手網”的婚戀網站,以幫助適齡青年介紹戀愛對象為名實施詐騙。該網站招聘時不限制專業,加之工作輕鬆待遇不錯,吸引了大量大學畢業生求職。

學生們入職後會經過溝通、欺騙技巧等方面“話術”培訓,然後被分配到“紅娘”崗位。因為工資待遇與工作業績掛鉤,他們就會想方設法說服註冊會員交納數千元不等的會費升級為正式會員,不知不覺中已經在實施詐騙行為。這起案件中有26人都是在校生及剛畢業的大學生,庭審時有不少學生淚灑法庭,悔恨不已。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法庭受審,大學生悔恨不已。

2016年8月29日,該起特大婚戀網站詐騙案,經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檢察院提起公訴,主犯張啟建因詐騙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十年零六個月,並處罰金100萬元;其餘人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至拘役六個月不等的刑罰,並處罰金。

“才出校門就進牢門”非個案

多涉詐騙、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

▲▲▲

大學生畢業後即觸犯法律並非簡單個案,“才出校門就進牢門”現象值得關注。

視頻《脆弱的大學生》

據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檢察院發佈的一項調查顯示,該院3年辦理了58件涉及大學生就業的案件,涉案158人。這些涉案大學生均畢業未滿3年,其中涉嫌詐騙犯罪的大學生多達76人,佔48%。詐騙、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非法拘禁、領導組織傳銷成為大學畢業生違法犯罪的高危領域。

另據僅江蘇省張家港市檢察院提供的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張家港市檢察院共提起公訴42件,有79人涉及此類案件。據統計,這些案件被告人均為學歷在大學專科以上、年齡在20-29歲之間、工作不足5年的青年,所實施的行為涉及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罪、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生產銷售假藥罪等27種罪名。

合肥市廬陽區檢察院辦理此類案件時總結了三大特點:互聯網企業是大學生就業犯罪的重災區;大學生法治素養低,對法律缺乏敬畏,總存在著法不責眾心理;涉案企業多通過網絡招聘大學生入職。

畢業生為何容易誤入歧途?

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指導

▲▲▲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大學畢業生通過就業實現了身份轉變,而能力匹配、環境適應、心理承受等方面卻大多處於一個“斷奶期”。有的年輕大學畢業生急於成功,信奉“成功學”,以至於為獲得成功不擇手段。

熊丙奇還認為,我國部分大學並沒有給畢業生積極、完整的生涯規劃教育、指導。一些學校只給畢業生進行政策法規的宣講,畢業生並沒有意識到合法就業、合法創業的重要性。

雖然相較於每年畢業的大學生總量來看,走上犯罪道路的畢竟是極少數,但其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卻不容忽視。那麼,如何幫助畢業生規避職業犯罪陷阱呢?

“應加強對相關企業和互聯網信息的監管。”張家港市檢察院檢察官盛敏在談到畢業生就業問題時建議,相關部門應加強對創業環境的營造和監管,密切關注互聯網等新興行業創業、就業可能涉及的犯罪問題。

盛敏認為,高校在專業設置、就業指導、法律知識普及等方面應擔負起更多責任,加強對就業後的大學生人生規劃的引導,真正將教育延伸到校園之外。另外,用人單位應加強對新進員工的心理疏導和日常言行的監管和約束,主動上好入職第一課。

盛敏還建議,司法機關要堅持懲治和教育並舉,主動承擔起普法責任,有針對性地對職場新人開展法治教育、提高法治素養,為大學畢業生從容度過“職場斷奶期”奠定基礎。

求職小貼士

▲▲▲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才出校門便進牢門,這組畢業生求職故事成“反面教材”!




來源:正義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