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靠努力就能富裕的時代已經完全過去了'

"

“像我這樣優秀的人,本該燦爛過一生,怎麼二十多年到頭來,還在人海里浮沉”

很多人踏入社會時都一腔熱血,自信滿滿,心想,憑我的才智和能力,就算不能大富大貴,混個人模狗樣也不是什麼難事

結果,你實現了一半,確實累的像狗樣,可是你這麼的竭盡全力,只是成功的生存了下來。

你悲哀的發現,自己生不逢時,靠努力就能富裕的時代已經完全過去了

今天早上,我和我爸媽一邊吃飯一邊聊天。我爸是昨天夜裡回來的,他吃了幾口餅,感慨到:“賺錢不容易啊,你看我起早貪黑,一個月也就賺幾千塊錢,根本不夠花。”

我媽接著對我說:“你看你爸這麼不容易,以後你更要努力啊!”

我覺得他們說得很對。我爸工作不容易,賺錢也很辛苦,以後我也應該更努力。但我也在想一個問題,這麼多年了,我爸媽一直很努力,但為什麼還是這麼窮呢?

以前我們家開小店時,我媽六點多起,晚上十二點睡,起早貪黑經營了十幾年,但到最後也沒有存下幾個錢。別人還有雙休日,但我媽是十幾年無休。

越努力越幸運,好像在他們身上就是顯不出來。

"

“像我這樣優秀的人,本該燦爛過一生,怎麼二十多年到頭來,還在人海里浮沉”

很多人踏入社會時都一腔熱血,自信滿滿,心想,憑我的才智和能力,就算不能大富大貴,混個人模狗樣也不是什麼難事

結果,你實現了一半,確實累的像狗樣,可是你這麼的竭盡全力,只是成功的生存了下來。

你悲哀的發現,自己生不逢時,靠努力就能富裕的時代已經完全過去了

今天早上,我和我爸媽一邊吃飯一邊聊天。我爸是昨天夜裡回來的,他吃了幾口餅,感慨到:“賺錢不容易啊,你看我起早貪黑,一個月也就賺幾千塊錢,根本不夠花。”

我媽接著對我說:“你看你爸這麼不容易,以後你更要努力啊!”

我覺得他們說得很對。我爸工作不容易,賺錢也很辛苦,以後我也應該更努力。但我也在想一個問題,這麼多年了,我爸媽一直很努力,但為什麼還是這麼窮呢?

以前我們家開小店時,我媽六點多起,晚上十二點睡,起早貪黑經營了十幾年,但到最後也沒有存下幾個錢。別人還有雙休日,但我媽是十幾年無休。

越努力越幸運,好像在他們身上就是顯不出來。

單靠努力就能富裕的時代已經完全過去了

但我慢慢也看到了很多人,他們賺得比我父母多很多,有的一個月幾萬塊錢,有的一個月能賺幾十萬。當然他們也同樣努力,但為什麼大家都在努力賺錢,最後的結果卻相差這麼大呢?

一聊起賺錢的方式,大多數父母輩所能想到的就是找一份穩定的好工作,好好幹活,然後隨著時間的積累,升職加薪,一直幹到五六十,最後領退休金。

這也是大多數人都在走的道路

我們認為,只要有穩定工作就能安穩一輩子,只要努力就可以賺到錢。

日本著名管理學家大前研一,在他的著作《M型社會》中也描述過類似這樣的情景: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日本人的意識中形成了一種固定的職場生命週期,即一個人加入一個好公司,剛進去時薪資不高,但公司會定期給予升值和加薪,一路走下去,在退休時就可以處於中上階層。

這是特定歷史經歷時期的產物,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結構的變化,我們所面臨的就業環境、消費情況和負擔已經和之前大不一樣。

如果還是以同樣的思考模式去應對生活的話,必然會處處碰壁,懷疑自己。

十幾年前,月薪四五千在差不多的城市可以過得很好,因為當時房價低,我們省會城市的房價也就幾千塊錢;消費也低,當時幾塊錢就能買很多蔬菜和水果。

但在2019年的現在,普通人的工資其實沒變多少,但房價和物價,已經翻了好幾倍了。所以這幾十年,靠體力賺錢的我爸媽,得到的錢還和以前一樣,但最後手裡能剩下的,越來越少。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時代早就變了,但思維還在以前。

"

“像我這樣優秀的人,本該燦爛過一生,怎麼二十多年到頭來,還在人海里浮沉”

很多人踏入社會時都一腔熱血,自信滿滿,心想,憑我的才智和能力,就算不能大富大貴,混個人模狗樣也不是什麼難事

結果,你實現了一半,確實累的像狗樣,可是你這麼的竭盡全力,只是成功的生存了下來。

你悲哀的發現,自己生不逢時,靠努力就能富裕的時代已經完全過去了

今天早上,我和我爸媽一邊吃飯一邊聊天。我爸是昨天夜裡回來的,他吃了幾口餅,感慨到:“賺錢不容易啊,你看我起早貪黑,一個月也就賺幾千塊錢,根本不夠花。”

我媽接著對我說:“你看你爸這麼不容易,以後你更要努力啊!”

我覺得他們說得很對。我爸工作不容易,賺錢也很辛苦,以後我也應該更努力。但我也在想一個問題,這麼多年了,我爸媽一直很努力,但為什麼還是這麼窮呢?

以前我們家開小店時,我媽六點多起,晚上十二點睡,起早貪黑經營了十幾年,但到最後也沒有存下幾個錢。別人還有雙休日,但我媽是十幾年無休。

越努力越幸運,好像在他們身上就是顯不出來。

單靠努力就能富裕的時代已經完全過去了

但我慢慢也看到了很多人,他們賺得比我父母多很多,有的一個月幾萬塊錢,有的一個月能賺幾十萬。當然他們也同樣努力,但為什麼大家都在努力賺錢,最後的結果卻相差這麼大呢?

一聊起賺錢的方式,大多數父母輩所能想到的就是找一份穩定的好工作,好好幹活,然後隨著時間的積累,升職加薪,一直幹到五六十,最後領退休金。

這也是大多數人都在走的道路

我們認為,只要有穩定工作就能安穩一輩子,只要努力就可以賺到錢。

日本著名管理學家大前研一,在他的著作《M型社會》中也描述過類似這樣的情景: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日本人的意識中形成了一種固定的職場生命週期,即一個人加入一個好公司,剛進去時薪資不高,但公司會定期給予升值和加薪,一路走下去,在退休時就可以處於中上階層。

這是特定歷史經歷時期的產物,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結構的變化,我們所面臨的就業環境、消費情況和負擔已經和之前大不一樣。

如果還是以同樣的思考模式去應對生活的話,必然會處處碰壁,懷疑自己。

十幾年前,月薪四五千在差不多的城市可以過得很好,因為當時房價低,我們省會城市的房價也就幾千塊錢;消費也低,當時幾塊錢就能買很多蔬菜和水果。

但在2019年的現在,普通人的工資其實沒變多少,但房價和物價,已經翻了好幾倍了。所以這幾十年,靠體力賺錢的我爸媽,得到的錢還和以前一樣,但最後手裡能剩下的,越來越少。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時代早就變了,但思維還在以前。

單靠努力就能富裕的時代已經完全過去了

打工只是其中的一種賺錢方式

同樣是賺錢,其實以前我們家開店的時候,比現在靠我爸出去幹活要賺得多一些。當時的小店雖然經營得很差,但完全能養活一家人的吃喝拉撒,同時每年下來還能存一筆小小的錢。

從本質上來講,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賺錢方式:開店是建立一個平臺或系統,然後靠平臺去賺錢,而給別人打工,只是一個工作。

靠系統和靠自己的體力,這是完全不同的玩法。舉個搬石頭的例子吧,靠系統的人開的是運輸車,而靠體力的人只能光膀子去抬。

同樣在個人的思維方式上,懂得創建系統的人,他的思維方式是生產思維,懂得去創造產品、服務,然後進行售賣;而只懂得打工賣體力的人,他的思維方式是消費者思維,賺了錢然後花出去,從來沒想過生產東西。

思維影響行為,行為造就結果。

"

“像我這樣優秀的人,本該燦爛過一生,怎麼二十多年到頭來,還在人海里浮沉”

很多人踏入社會時都一腔熱血,自信滿滿,心想,憑我的才智和能力,就算不能大富大貴,混個人模狗樣也不是什麼難事

結果,你實現了一半,確實累的像狗樣,可是你這麼的竭盡全力,只是成功的生存了下來。

你悲哀的發現,自己生不逢時,靠努力就能富裕的時代已經完全過去了

今天早上,我和我爸媽一邊吃飯一邊聊天。我爸是昨天夜裡回來的,他吃了幾口餅,感慨到:“賺錢不容易啊,你看我起早貪黑,一個月也就賺幾千塊錢,根本不夠花。”

我媽接著對我說:“你看你爸這麼不容易,以後你更要努力啊!”

我覺得他們說得很對。我爸工作不容易,賺錢也很辛苦,以後我也應該更努力。但我也在想一個問題,這麼多年了,我爸媽一直很努力,但為什麼還是這麼窮呢?

以前我們家開小店時,我媽六點多起,晚上十二點睡,起早貪黑經營了十幾年,但到最後也沒有存下幾個錢。別人還有雙休日,但我媽是十幾年無休。

越努力越幸運,好像在他們身上就是顯不出來。

單靠努力就能富裕的時代已經完全過去了

但我慢慢也看到了很多人,他們賺得比我父母多很多,有的一個月幾萬塊錢,有的一個月能賺幾十萬。當然他們也同樣努力,但為什麼大家都在努力賺錢,最後的結果卻相差這麼大呢?

一聊起賺錢的方式,大多數父母輩所能想到的就是找一份穩定的好工作,好好幹活,然後隨著時間的積累,升職加薪,一直幹到五六十,最後領退休金。

這也是大多數人都在走的道路

我們認為,只要有穩定工作就能安穩一輩子,只要努力就可以賺到錢。

日本著名管理學家大前研一,在他的著作《M型社會》中也描述過類似這樣的情景: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日本人的意識中形成了一種固定的職場生命週期,即一個人加入一個好公司,剛進去時薪資不高,但公司會定期給予升值和加薪,一路走下去,在退休時就可以處於中上階層。

這是特定歷史經歷時期的產物,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結構的變化,我們所面臨的就業環境、消費情況和負擔已經和之前大不一樣。

如果還是以同樣的思考模式去應對生活的話,必然會處處碰壁,懷疑自己。

十幾年前,月薪四五千在差不多的城市可以過得很好,因為當時房價低,我們省會城市的房價也就幾千塊錢;消費也低,當時幾塊錢就能買很多蔬菜和水果。

但在2019年的現在,普通人的工資其實沒變多少,但房價和物價,已經翻了好幾倍了。所以這幾十年,靠體力賺錢的我爸媽,得到的錢還和以前一樣,但最後手裡能剩下的,越來越少。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時代早就變了,但思維還在以前。

單靠努力就能富裕的時代已經完全過去了

打工只是其中的一種賺錢方式

同樣是賺錢,其實以前我們家開店的時候,比現在靠我爸出去幹活要賺得多一些。當時的小店雖然經營得很差,但完全能養活一家人的吃喝拉撒,同時每年下來還能存一筆小小的錢。

從本質上來講,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賺錢方式:開店是建立一個平臺或系統,然後靠平臺去賺錢,而給別人打工,只是一個工作。

靠系統和靠自己的體力,這是完全不同的玩法。舉個搬石頭的例子吧,靠系統的人開的是運輸車,而靠體力的人只能光膀子去抬。

同樣在個人的思維方式上,懂得創建系統的人,他的思維方式是生產思維,懂得去創造產品、服務,然後進行售賣;而只懂得打工賣體力的人,他的思維方式是消費者思維,賺了錢然後花出去,從來沒想過生產東西。

思維影響行為,行為造就結果。

單靠努力就能富裕的時代已經完全過去了

今天這個時代,市場與互聯網給了每個人成本極為低廉的用才華變現的路徑與前景。昔年昂貴的課程皆可以通過網絡獲取,以往天價的廣告可以輕鬆藉助平臺的渠道而收入囊中,眾多大咖的經驗傳遞也可以僅用一元錢來偷聽。

這無疑是一個最好的時代,最易於個體突破原有階層的時代(雖然依舊有那些悲觀的諸如“階層固化、社會不公”的論調在攪擾著奮力拼搏的個體)。而突破的真諦正是在於不斷磨練自己的技藝,讓自己成為擁有核心競爭力的個體。誠如安德斯.艾利克森在他的名作中所言,“將傑出人物和我們其他人區分開來的主要因素是他們年復一年的練習……刻意練習,目標細而微,可操作,有計劃。能否自我檢查是決定練習效果的決定因素。”其實我們只需一個簡單的例證,就可以理解如何通過磨鍊與練習來實現對階層的突破。恰如每一個出生貧寒的學子所知道的那樣,金融、法律這類行當總是存在大量的高薪從業者,可以說是輝煌人生的集中地。當然這些行當必然要求流利英文、CFA\\CPA、司考證書作為入職的敲門磚。習得這些證書的旅途便是一種刻意練習的過程——確定考試目標、按照課程指導溫習、反覆檢驗、查缺補漏,自然可以獲得這些看似艱困的證書與技能。當你真正突破自己原有階層的那天,你一定會發現自己昔日關於階層固化的藉口是何等可笑。

聽聽洛克菲勒如何談論“藉口”這檔舊事吧,“我鄙視那些善找藉口的人,因為那是懦弱的行為。我也同情那些善找藉口的人,因為藉口是製造失敗的病源。”成與敗,生與死,皆在於你這世間獨一無二的存在,從來便與虛幻的“階層固化”與泥潭般的“抱怨與憤怒”無關。社會階層是在慢慢固化,我們在現實中都有感覺,所謂越有越有,越窮越窮。不是窮人不努力,而是沒有資本,沒有門路,承擔不起失敗的風險。但不管怎樣,藉口貧窮,階級固化來為自己的不作為開脫,這是無能怯懦的表現,不管在哪個時代哪個階層,努力上進,勤奮自律的人,怎麼樣都不會過得太差,起碼也能過好自己的小日子,那些過不好這一生的人,最要緊的還是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