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運營人10問(下)|你的自我定位還是那麼模糊嗎?

本文為系列文章的下篇,筆者將解答以下問題:企業是更需要全才還是專才?35歲以上如何積累或搭建人脈?如果將來創業,哪些思維要轉變?運營最可能會被哪些崗位取代?小公司如何留住人才?

互聯網運營人10問(下)|你的自我定位還是那麼模糊嗎?

接著上篇《互聯網運營人10問》(上)來回答社群夥伴的問題。

回答這些問題的時候,上海下著暴雨,氣壓略低,坐在電腦前打字的我甚至感受得到提問者內心的焦慮。他們不是應屆畢業生,有些工作了5年甚至10年,卻還是不能清晰的定位自己是誰,不知道究竟想要什麼樣子的生活。

他們的共性是想過一萬次的改變及行動計劃,卻從未落地執行;嘗試過折騰各種事情,卻沒等堅持到小有成績就夭折腹中。

你目前要是如我前面所說,那麼請抽空看完《職場運營人社群10問》,如果你對自己的定位清晰,方向明確,節奏感把握不受他人影響,那麼請忽略這篇文章。

企業是要全才還是專才?

全才還是專才換言之是在談 “複合型人才”還是“單一型人才”,當下環境,我選擇候選人更傾向於選擇“複合型專才”,而並非侷限在二者選其一!

1. 複合型人才or單一型人才是什麼

複合型人才的特徵在很多領域都有涉及,所謂的複合是知識、能力、思維的複合。

單一型人才的特徵是在某一領域的知識、能力、思維積累、資源、人脈也集中在某一領域。專才往往集中於某一行業或者某一崗位垂直延伸,沒有橫向的發展。

2. 運營需要做 “複合型專才”

大多數人把什麼都會一點叫做複合型人才,這個想法是不對的,久而久之就會陷入看似什麼都會,然而什麼都不精的焦慮中,找不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運營人的“複合型專才”橫向是行業知識、邏輯、認知、管理思維的儲備,縱向是運營所需的數據挖掘、用戶研究、運營方法手段等儲備。

縱向的儲備有利於將單一技能垂直深挖,橫縱發展均衡,“T”型在當下才有競爭力。對自己要求更高一點,可以向“π”型人才發展,一橫兩縱的儲備,就不會焦慮裁員後拿什麼養家餬口了。

3. 不同企業對運營人才的傾向性

不同企業用人的側重也會不同,這與企業所處的階段、規模有關,同時與崗位本身,老闆或者團隊搭建者的喜好有關。

總而言之,在運營方面,B輪以下的公司傾向於招復合型運營,一人多職,有利於前期快速驗證試錯,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B輪及以上的公司傾向於選擇複合型專才,具備獨當一面的專業,也能適應創業公司的複合職能。已上市的公司傾向於單一型人才做執行層,複合型專才做中高層。

綜上,讓自己變成一個複合型專業運營在任何環境下都不會被淘汰。找準一個縱向深挖,補足橫向跨領域的知識,該專責專,則該複合則複合,所謂能屈能伸大丈夫,能專能全好運營!

35歲以上如何積累或搭建人脈?

回答這個問題對我來說有點兒局外人看局內人的感覺,前提假設的2個條件目前我暫不滿足——“35歲”、“高管”,僅從我自己積累和搭建人脈的方法跟思路給各位一個參考。順便提一句,積累人脈不分年齡,越早搭建跟積累越會受益無窮。

我一直認為:人脈是脫掉身份標籤,簡單到就剩下單一屬性——“人”以後,還願意支持你,相信你的人。

積累不在多在精,我們都知道“六度人脈”理論,想找一個人只要通過6個人就能找到,做什麼樣的事兒找什麼樣的人,希望積累什麼樣的人要研究對應的事情,學會發現問題,問問題。沒有“事”的連接,僅是多了一張名片或通訊錄裡多了一個好友並沒有意義,還佔用了彼此的容量空間。

那麼,如何積累或搭建人脈圈呢?

1. 找平臺

最初的人脈積累大多是公司同事,業務合作對接人,所以平臺的選擇決定了你跟什麼樣的人工作,跟什麼樣的企業合作。這也是為什麼在上一篇回答中建議剛畢業的學生先到大的平臺沉澱3年左右的緣故。

2. 找圈子

拿互聯網圈為例:按崗位細分有運營圈、產品圈、市場圈、商務圈、人力資源圈等,按行業細分有母嬰圈、教育圈、遊戲圈、電商圈等,每個圈子有垂直人群。

建議前期從某個點開始,然後根據業務往外延伸,比如說做運營的,先進入運營圈,之後根據自己所處的行業再進入行業圈,不斷擴大範圍。慢慢地圈子越滾越大,繼而又會發現圈子越來越小,不經意的一個朋友圈點贊,就會發現完全沒有關聯的兩個人竟然也認識。

3. 找大佬

行業內資深人士帶入圈子,要比自己融圈的速度快很多。

這裡我特別感謝最初帶我入圈的同事,他曾經是貓撲的運營,2013年有幸參加了類類在北京組織的活動,又機緣巧合成了類類社群的管理員,從此打開了我在互聯網運營圈子,通過社群以及線下活動認識了很多人。

4. 找線下付費課程/活動

沒有好平臺,沒人帶進圈子,找不到垂直的圈子,可以從網上找線下的付費活動/課程,根據付費金額及活動內容過濾掉你的非精準用戶,找到與自己同級別或更高級別的人,通過線下的連接搭建社交網絡。

個人經驗,除了付費之外,對參與人員審核越嚴格,參與者的質量越高,獲得的連接就更有意義。

最後,你想獲得什麼樣的圈子,首先要讓自己變成那個圈子的人,在8樓的時候,跟在18樓的人交流。大家看到的風景不一樣,認知、思維都不同,難免會擰巴,產生無意義交流。只有當你也走到18樓的時候才會真正領略到這個圈子的魅力。

如果將來創業,哪些思維要轉變?

摒棄打工者思維,熱愛自己做的事情,把工作當成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作為創業者,找不到激情跟愛,那就還沒有準備好。務虛的說創業要有使命感,務實的說要有方向目標。此時講創業者思維,我touch的恐怕還不夠,拿我做簡法運營4個月以來心態的轉變,供各位參考。

1. 自律,不給自己找藉口

我們曾經都會有這樣的心理暗示——今天做不完還有明天。但對於創業來說,今天的事情必須今天完成,不找任何藉口。

打工的時候項目有deadline,只要在這個日期前完成就好,自己做事情每天都是deadline,不論多晚,不論有多少問題也要解決掉。

律不僅體現在對項目上,也體現在生活方面,曾經我極力想把工作跟生活撇清關係,後來發現實際上二者無法完全分開,自律的生活能讓工作更加有節奏感,自律的工作能給生活帶來更多享受的空間。

2. 自信,自信不自負,自謙不自卑

對自己有信心,對項目要篤定,你自己都沒有足夠的信心,怎麼讓團隊相信跟著你有未來,怎麼讓投資人相信投你有回報。

除此之外,敢於承認在某一領域的“無知”,不斷汲取新的知識,尊重身邊的每一個人,哪怕他們現階段不如你,也能看到他們身上值得學習的地方,不斷迭代自己的認知、思維,假如這個月看上個月的自己不是傻X的話,那就不叫成長。

3. 做減法,找第一性原理思維

從出生到上學再到工作,我們一直在做加法,加了很多東西在身上,我認為創業最初是做減法的過程,不斷挖掘事物的本質。

引用李善友教授講的思維模型——第一性原理,認清本質就不會跑偏,我把它叫做尋求“燈塔”的過程。很慶幸離開北京的時候遇到了我思維認知的領路人,他引導我探究工作8年以來做得每件事情背後本質的東西,跟我講他創業的信仰,讓我有刻意培養自己做減法找本質思維,進行刻意練習。

4. 利他思維

這要追溯到今年3月份,彥波問我為什麼做簡法運營,我說為了賺錢,為了財富自由。他什麼也沒說,推薦了我一部電影《印度合夥人》讓我體會,看完之後我承認了自己的膚淺。

6月底聽完李善友教授的年度大課之後,我更加深刻的體會賺錢是為了完成使命中必經的環節,執念太深會忘記了初心,做偏離自己信仰的事情。好比馬雲的使命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李善友的使命是建立一所沒有圍牆的大學。沒有一個人是說讓自己身價多少億,利己走一時,利他走一世,如果想走得更遠,那就看你利“他”的格局有多大。

5. all in思維

這裡的all in 不是賣車賣房孤注一擲的不管不顧,而是聚焦某一領域專注的all in。有一點我始終堅信,認準方向後一定要聚焦、堅持。每天在同一個地方挖10米一直挖,終有一天會挖到你想要的東西。即使沒有鑽石,至少你能挖出來一口水井供來人飲用,造福一方。

6. 想要什麼,自己去爭取

《權利的遊戲》裡有一句話讓我感觸很深“A man get what he earns, when he earns it.”任何人沒有義務幫你得到你想要的東西,想要什麼自己去爭取,不要在乎最初被人看不起,被人質疑,被人暗地裡大罵。

為了心中的執念早把面子放下了,要臉跟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我選擇後者,但這裡我不贊成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還是要守住做人的底線。

人們都說創業不易,九死一生。希望各位想創業的運營夥伴不是因為工作不好找的原因被動創業,不是因為覺得這個年齡該去創業了,而是有清晰的目標跟方向,找到能把自己點亮的燃點,那時的你會主動改變自己的思維,只為成事!

你覺得運營最可能會被哪些崗位取代?

原問題是這樣的,“很多人面試的時候都被問過什麼是運營?這個崗位好像是無所不能,但也有人會說可替代性很強,你覺得運營最可能會被哪些崗位取代?”

首先,一句話概括運營:運營是把產品推給用戶的人;其次,運營並不是無所不能,有這種感覺是因為在大多數人腦海裡運營概念模糊,運營也沒有官方統一的SOP,涉及到的業務較多,所以會給人一種什麼都能通過運營解決的假象。

迴歸到問題的核心,作為一名運營,倘若有天你被取代了,那一定是因為溫水煮青蛙式的思維慣性從而喪失了競爭力,當你想跳出滾燙的開水時發現為時已晚。

互聯網發展很快,不允許有半點兒的懈怠,運營方式方法多變。前幾年微信公號火,大量新媒體運營湧現,這幾年短視頻火,抖音、Vlog團隊湧現,社群電商火,大批做社群流量的團隊如雨後春筍……似乎每個階段,運營都要學習新的東西。接收新事物,提升運營技能及思維認知是不被時代淘汰的要素之一。

我堅信運營不會被其他的崗位所取代,能取代的可能是人工智能時代到來後,一些機械式可通過算法、模型去執行的工作。設想一下,要策劃一個線上活動,在系統裡輸入KPI,活動時間及基礎需求,創意性關鍵詞,人工智能就能通過算法跟大數據生成一套完整的運營策劃方案。

想象一下這是一件很性感的事情,當然也是對從事運營執行崗的夥伴們威脅很大的事情。無需擔心被取代,車到山前必有路,樂觀積極的應對人生短短數十載,不枉此行。

小公司如何留住人才?

作為管理者,在談如何留住人才之前可以先了解一下人才為什麼離開?

有時候人才離開是因為變動,比如說:

  1. 管理層人事變動;
  2. 關係緊張,大部分是與直接上司或者合作同事之間;
  3. 項目過渡期,壓力較大或不安;
  4. 工作量超出可承受範圍內。

也有時候是因為一成不變,工作乏味導致人才離開。

那麼,促使人才留下的因素有哪些呢?

  1. 工作有意義,能夠在日常工作中體現自己的價值,施展自己的才華;
  2. 薪酬,獲得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薪水和福利;
  3. 以公司為傲,認可公司文化以及價值觀。

落到問題本身,大部分小公司沒有太多可調用的資源,建議公司在給予新人合理薪酬以外,通過以下3方面來去留住人才:

  1. 在企業文化建設方面通過感情留人;
  2. 在人才管理方面給予舞臺和機會與信任;
  3. 在思想認知與公司未來願景方面給予引領。

總之,能一起走到最後的戰友要珍惜,即使走不到最後也要感激!留住人才是每個管理者都要思考的問題。對小公司來說,留人的前提是保障每一位員工的利益,比如按時發工資(無論多少)、承諾的提成獎金不打折扣(言而有信)……

總結

上篇文章說了些毒雞湯,這篇來點真雞湯!

按照自己的節奏做事、生活、戀愛,沒有該做什麼事情的年齡,只有想做事情的你。不要因為覺得自己年齡大了就扼殺掉拼搏的念頭,不要因為大多數人的“為你好”而忘記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不要因為覺得年紀大了就湊合嫁給一個你不愛的人。

人生短短數十載,來去空空,只要想做,就大膽去嘗試,年齡只是一個數字,我們誰都不知道這個數字什麼時候會停止,但求當停止的那一刻問心無悔!

END

作者:王妍霏,一個有態度的碼字民工,8年互聯網資深運營;公號“簡法運營”(JFoperation)

本文由 @王妍霏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