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夏天的NBA轉會市場比往年熱鬧得多,很多球隊的超級巨星都跳槽到新的球隊去抱團爭奪總冠軍,聯盟的競爭格局變得更加錯綜複雜。在眼花繚亂的球員交易中,有一個自由球員的簽約打破了一項紀錄:職業生涯最長記錄,22個賽季。相比得分、籃板這些經常掛在球迷口中的記錄,職業生涯最長記錄是一項被人忽視但含金量很高的記錄。

在多數人的印象中,NBA球員的職業生涯是不短的,比如我們熟悉的籃球之神喬丹,他的職業生涯為15年,科比·布萊恩特20年,現役中的詹姆斯已經在NBA賽場上奮戰了16年,看起來22個賽季也不長嘛。但其實大眾看到的這幾個人都是站在金字塔尖的天縱之才,是偶然現象。現實是NBA球員競爭之激烈、淘汰率之高遠超大多數人的想象,據統計,NBA球員的平均職業生涯只有短短的4.8年!換言之,除了極個別的巨星球員外,每年NBA的球員淘汰率高達20%以上。因此,能在聯盟立足22年,絕對是需要具備極強的素質和心態,另外還需要不錯的運氣,這位馳騁在NBA賽場上的傳奇巨星就是文斯·卡特。

"

今年夏天的NBA轉會市場比往年熱鬧得多,很多球隊的超級巨星都跳槽到新的球隊去抱團爭奪總冠軍,聯盟的競爭格局變得更加錯綜複雜。在眼花繚亂的球員交易中,有一個自由球員的簽約打破了一項紀錄:職業生涯最長記錄,22個賽季。相比得分、籃板這些經常掛在球迷口中的記錄,職業生涯最長記錄是一項被人忽視但含金量很高的記錄。

在多數人的印象中,NBA球員的職業生涯是不短的,比如我們熟悉的籃球之神喬丹,他的職業生涯為15年,科比·布萊恩特20年,現役中的詹姆斯已經在NBA賽場上奮戰了16年,看起來22個賽季也不長嘛。但其實大眾看到的這幾個人都是站在金字塔尖的天縱之才,是偶然現象。現實是NBA球員競爭之激烈、淘汰率之高遠超大多數人的想象,據統計,NBA球員的平均職業生涯只有短短的4.8年!換言之,除了極個別的巨星球員外,每年NBA的球員淘汰率高達20%以上。因此,能在聯盟立足22年,絕對是需要具備極強的素質和心態,另外還需要不錯的運氣,這位馳騁在NBA賽場上的傳奇巨星就是文斯·卡特。

我們不招35歲以上的人,但你例外

1977年出生的文斯·卡特,1998年進入NBA,2000年參加了全明星扣籃大賽,憑藉著一記360°轉體大風車成為流傳至今的扣籃經典,被球迷冠以“加拿大飛人”、“半人半神”等綽號。卡特先後在猛龍、籃網等八支球隊打球,目前效力於老鷹隊,其職業生涯橫跨了90~20年4個年代,是不少老球迷的青春偶像。

"

今年夏天的NBA轉會市場比往年熱鬧得多,很多球隊的超級巨星都跳槽到新的球隊去抱團爭奪總冠軍,聯盟的競爭格局變得更加錯綜複雜。在眼花繚亂的球員交易中,有一個自由球員的簽約打破了一項紀錄:職業生涯最長記錄,22個賽季。相比得分、籃板這些經常掛在球迷口中的記錄,職業生涯最長記錄是一項被人忽視但含金量很高的記錄。

在多數人的印象中,NBA球員的職業生涯是不短的,比如我們熟悉的籃球之神喬丹,他的職業生涯為15年,科比·布萊恩特20年,現役中的詹姆斯已經在NBA賽場上奮戰了16年,看起來22個賽季也不長嘛。但其實大眾看到的這幾個人都是站在金字塔尖的天縱之才,是偶然現象。現實是NBA球員競爭之激烈、淘汰率之高遠超大多數人的想象,據統計,NBA球員的平均職業生涯只有短短的4.8年!換言之,除了極個別的巨星球員外,每年NBA的球員淘汰率高達20%以上。因此,能在聯盟立足22年,絕對是需要具備極強的素質和心態,另外還需要不錯的運氣,這位馳騁在NBA賽場上的傳奇巨星就是文斯·卡特。

我們不招35歲以上的人,但你例外

1977年出生的文斯·卡特,1998年進入NBA,2000年參加了全明星扣籃大賽,憑藉著一記360°轉體大風車成為流傳至今的扣籃經典,被球迷冠以“加拿大飛人”、“半人半神”等綽號。卡特先後在猛龍、籃網等八支球隊打球,目前效力於老鷹隊,其職業生涯橫跨了90~20年4個年代,是不少老球迷的青春偶像。

我們不招35歲以上的人,但你例外

NBA長青樹文斯·卡特的經歷不禁令人聯想起時下職場很熱門的話題:“35歲現象”。很多用人單位在招聘信息上明確地寫著年齡要求:35歲以下,即使是一畢業就進公司的老員工過了35歲也可能遭到無情辭退,比如前段時間媒體就曝光了過去五年裡被IBM辭退或強迫退休的40歲以上員工達到約2萬人,佔在此期間公司所有離職人數的60%,可見35歲已成為職場一條無形的“生死線”。如果以一個23歲的本科畢業生到35歲之間約12年的職場黃金期來同比換算卡特4倍於平均NBA球員職業生涯的話,現在的卡特就好比一個80歲的老人依然能在人才市場擁有30多歲中年人的競爭力,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大家是不是更能理解他這項紀錄的牛逼之處?

縱觀分析卡特20多年的職業生涯歷程,我們可以總結出以下幾點值得職場中人警醒之處:

1.實力,決定了你能否立足

無論是想在NBA中爭得一席之地還是想在小公司裡混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實力永遠都是每個職場人安身立命的首要資本,至於工作年資、公司感情這些都不過是自欺欺人的籍口。要知道,每支NBA球隊最多隻能有17名球員,扣除一些傷病和邊緣球員外,主要輪換的球員也就8~10人。名額如此有限,倒逼老闆在考慮簽約時,必須把球員實力和戰術配置以外的因素都排除在外,所謂的感情只能在發表球員退役感言時緬懷下。

那會不會存在實力不夠,低工資搭救的情況?事實上,在低實力低工資(甚至零工資)和高實力高工資之間,球隊老闆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因為對任何一支球隊來講,收視率是與球隊戰績成正比的,一支能獲得好名次的球隊,它的門票、轉播等收入就會高,球隊的估值自然水漲船高,最大受益的還是老闆,所以老闆對裁掉實力不達要求的球員是毫不手軟。反觀卡特,他能在NBA中打球,不是因為資格老、名氣大,而是自身實力過硬,巔峰時期的表現自不待言,即便是上個賽季,他仍然能有76場出賽,其中9次首發,場均得分7.4,表現可圈可點。

因此,職場中人需要時刻保持學習的心態,不斷增強自身的實力,只有這樣才能不被職場所淘汰,說到底企業只歡迎實力,不同情眼淚。

"

今年夏天的NBA轉會市場比往年熱鬧得多,很多球隊的超級巨星都跳槽到新的球隊去抱團爭奪總冠軍,聯盟的競爭格局變得更加錯綜複雜。在眼花繚亂的球員交易中,有一個自由球員的簽約打破了一項紀錄:職業生涯最長記錄,22個賽季。相比得分、籃板這些經常掛在球迷口中的記錄,職業生涯最長記錄是一項被人忽視但含金量很高的記錄。

在多數人的印象中,NBA球員的職業生涯是不短的,比如我們熟悉的籃球之神喬丹,他的職業生涯為15年,科比·布萊恩特20年,現役中的詹姆斯已經在NBA賽場上奮戰了16年,看起來22個賽季也不長嘛。但其實大眾看到的這幾個人都是站在金字塔尖的天縱之才,是偶然現象。現實是NBA球員競爭之激烈、淘汰率之高遠超大多數人的想象,據統計,NBA球員的平均職業生涯只有短短的4.8年!換言之,除了極個別的巨星球員外,每年NBA的球員淘汰率高達20%以上。因此,能在聯盟立足22年,絕對是需要具備極強的素質和心態,另外還需要不錯的運氣,這位馳騁在NBA賽場上的傳奇巨星就是文斯·卡特。

我們不招35歲以上的人,但你例外

1977年出生的文斯·卡特,1998年進入NBA,2000年參加了全明星扣籃大賽,憑藉著一記360°轉體大風車成為流傳至今的扣籃經典,被球迷冠以“加拿大飛人”、“半人半神”等綽號。卡特先後在猛龍、籃網等八支球隊打球,目前效力於老鷹隊,其職業生涯橫跨了90~20年4個年代,是不少老球迷的青春偶像。

我們不招35歲以上的人,但你例外

NBA長青樹文斯·卡特的經歷不禁令人聯想起時下職場很熱門的話題:“35歲現象”。很多用人單位在招聘信息上明確地寫著年齡要求:35歲以下,即使是一畢業就進公司的老員工過了35歲也可能遭到無情辭退,比如前段時間媒體就曝光了過去五年裡被IBM辭退或強迫退休的40歲以上員工達到約2萬人,佔在此期間公司所有離職人數的60%,可見35歲已成為職場一條無形的“生死線”。如果以一個23歲的本科畢業生到35歲之間約12年的職場黃金期來同比換算卡特4倍於平均NBA球員職業生涯的話,現在的卡特就好比一個80歲的老人依然能在人才市場擁有30多歲中年人的競爭力,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大家是不是更能理解他這項紀錄的牛逼之處?

縱觀分析卡特20多年的職業生涯歷程,我們可以總結出以下幾點值得職場中人警醒之處:

1.實力,決定了你能否立足

無論是想在NBA中爭得一席之地還是想在小公司裡混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實力永遠都是每個職場人安身立命的首要資本,至於工作年資、公司感情這些都不過是自欺欺人的籍口。要知道,每支NBA球隊最多隻能有17名球員,扣除一些傷病和邊緣球員外,主要輪換的球員也就8~10人。名額如此有限,倒逼老闆在考慮簽約時,必須把球員實力和戰術配置以外的因素都排除在外,所謂的感情只能在發表球員退役感言時緬懷下。

那會不會存在實力不夠,低工資搭救的情況?事實上,在低實力低工資(甚至零工資)和高實力高工資之間,球隊老闆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因為對任何一支球隊來講,收視率是與球隊戰績成正比的,一支能獲得好名次的球隊,它的門票、轉播等收入就會高,球隊的估值自然水漲船高,最大受益的還是老闆,所以老闆對裁掉實力不達要求的球員是毫不手軟。反觀卡特,他能在NBA中打球,不是因為資格老、名氣大,而是自身實力過硬,巔峰時期的表現自不待言,即便是上個賽季,他仍然能有76場出賽,其中9次首發,場均得分7.4,表現可圈可點。

因此,職場中人需要時刻保持學習的心態,不斷增強自身的實力,只有這樣才能不被職場所淘汰,說到底企業只歡迎實力,不同情眼淚。

我們不招35歲以上的人,但你例外

2.健康,決定了你能走多遠

健康對任何人而言都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沒有好的身體,實力再高也沒法完全發揮出來。這一點放在NBA球員身上尤為明顯,歷史上很多非常有天賦的球員都由於傷病原因而早早地離開了賽場,令人惋惜。卡特有個表兄弟,叫特雷西·麥格雷迪(暱稱麥迪),他在中國球迷心目中的知名度比卡特要高得多,曾經在火箭隊與姚明組成了威震一時的“M&M“組合。麥迪年齡比卡特小兩歲,但卻比卡特還早一年以高中生的身份被NBA選中,天分極高。麥迪還曾經創造出在比賽的最後35秒中狂砍13分,並命中絕殺戰勝對手的神蹟,這個紀錄以“麥迪時刻”的命名永久載入了NBA歷史。這樣一位“神一般的男人”卻在巔峰時期遭遇了嚴重的背傷,狀態出現嚴重下滑,之後就再沒有恢復過來,不得不在32歲的時候選擇了退役。麥迪的遭遇在NBA很常見,這更凸顯42歲的卡特仍能活躍在NBA賽場上的難能可貴,健康對運動員的職業生涯實在太重要了。

同樣,健康對每一個職場中人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天天熬夜加班、食無定時又不注意鍛鍊身體和定期身體檢查,可能還沒到35歲,身體就已經垮了一大半,即使沒有35歲的年齡歧視,自己也沒法勝任高強度的工作。因此,重視身體健康,自律管理身體是每一個職場中人最基本要做的事。

3.心態,決定了你的接納度

每個人的職業生涯都不可避免地會經歷成長、成熟、衰退和退休這四個階段,沒有人能長久地停留在巔峰狀態,總會面臨在衰退和退休的考驗,如何調適自己的心態使之適應階段的變化是職場中人延長職業生涯必須要解決的命題。以卡特為例,這位入選八屆全明星陣容,其中四屆全明星票王的超級巨星在實力巔峰期是球隊的核心領袖,整支球隊都圍繞著他來佈置戰術。在狀態下滑期能明確自我定位,退居二線,擔任配角球員,配合核心球員。到了職業生涯末期,又能退而擔任板凳球員,繼續發揮餘熱,為年輕球員提供經驗指點、團結球隊。這種角色定位落差帶來的心理轉換對很多做過球隊老大的巨星球員是很難跨越的,但卡特能處之泰然,實在難能可貴。

職場中人面對“35歲現象”其中一個難題就是,如何放下以往的輝煌,擺正心態與後輩合作,倚老賣老是其常犯的大忌,或許卡特的經歷能為我們在職場中適時調整心態帶來啟迪。

4.熱愛,決定了你的事業有多大

能讓人長期堅持做的事,必定是他熱愛做的事。同理,驅使40多歲的卡特仍堅持在對抗激烈的NBA賽場上打球的源動力是他對籃球的熱愛和對比賽的享受。要知道,卡特在早年的職業生涯中就已經名成利就,據統計他整個職業生涯獲得的薪水累計高達1.8億美元,其中絕大部分是年輕時簽下鉅額合同貢獻的。作為一名億萬富翁每天要辛苦地參加練習和抵制美食誘惑去節食,如果說只是為了職業生涯末期那幾百萬底薪,這種說法顯然是不符合邏輯和反人性的。

不得不提的是,為了幫助這位沒拿過總冠軍的巨星圓夢,在上個賽季勇士隊給卡特提供了一份合同,但唯一條件是不能保證他的上場時間。面對如此誘人的機會,卡特卻選擇了放棄,他寧願去排名墊底但能保證自己上場時間的老鷹隊去享受比賽,也不願選擇這種“躺贏”的方式去獲得NBA至高榮譽。

"

今年夏天的NBA轉會市場比往年熱鬧得多,很多球隊的超級巨星都跳槽到新的球隊去抱團爭奪總冠軍,聯盟的競爭格局變得更加錯綜複雜。在眼花繚亂的球員交易中,有一個自由球員的簽約打破了一項紀錄:職業生涯最長記錄,22個賽季。相比得分、籃板這些經常掛在球迷口中的記錄,職業生涯最長記錄是一項被人忽視但含金量很高的記錄。

在多數人的印象中,NBA球員的職業生涯是不短的,比如我們熟悉的籃球之神喬丹,他的職業生涯為15年,科比·布萊恩特20年,現役中的詹姆斯已經在NBA賽場上奮戰了16年,看起來22個賽季也不長嘛。但其實大眾看到的這幾個人都是站在金字塔尖的天縱之才,是偶然現象。現實是NBA球員競爭之激烈、淘汰率之高遠超大多數人的想象,據統計,NBA球員的平均職業生涯只有短短的4.8年!換言之,除了極個別的巨星球員外,每年NBA的球員淘汰率高達20%以上。因此,能在聯盟立足22年,絕對是需要具備極強的素質和心態,另外還需要不錯的運氣,這位馳騁在NBA賽場上的傳奇巨星就是文斯·卡特。

我們不招35歲以上的人,但你例外

1977年出生的文斯·卡特,1998年進入NBA,2000年參加了全明星扣籃大賽,憑藉著一記360°轉體大風車成為流傳至今的扣籃經典,被球迷冠以“加拿大飛人”、“半人半神”等綽號。卡特先後在猛龍、籃網等八支球隊打球,目前效力於老鷹隊,其職業生涯橫跨了90~20年4個年代,是不少老球迷的青春偶像。

我們不招35歲以上的人,但你例外

NBA長青樹文斯·卡特的經歷不禁令人聯想起時下職場很熱門的話題:“35歲現象”。很多用人單位在招聘信息上明確地寫著年齡要求:35歲以下,即使是一畢業就進公司的老員工過了35歲也可能遭到無情辭退,比如前段時間媒體就曝光了過去五年裡被IBM辭退或強迫退休的40歲以上員工達到約2萬人,佔在此期間公司所有離職人數的60%,可見35歲已成為職場一條無形的“生死線”。如果以一個23歲的本科畢業生到35歲之間約12年的職場黃金期來同比換算卡特4倍於平均NBA球員職業生涯的話,現在的卡特就好比一個80歲的老人依然能在人才市場擁有30多歲中年人的競爭力,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大家是不是更能理解他這項紀錄的牛逼之處?

縱觀分析卡特20多年的職業生涯歷程,我們可以總結出以下幾點值得職場中人警醒之處:

1.實力,決定了你能否立足

無論是想在NBA中爭得一席之地還是想在小公司裡混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實力永遠都是每個職場人安身立命的首要資本,至於工作年資、公司感情這些都不過是自欺欺人的籍口。要知道,每支NBA球隊最多隻能有17名球員,扣除一些傷病和邊緣球員外,主要輪換的球員也就8~10人。名額如此有限,倒逼老闆在考慮簽約時,必須把球員實力和戰術配置以外的因素都排除在外,所謂的感情只能在發表球員退役感言時緬懷下。

那會不會存在實力不夠,低工資搭救的情況?事實上,在低實力低工資(甚至零工資)和高實力高工資之間,球隊老闆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因為對任何一支球隊來講,收視率是與球隊戰績成正比的,一支能獲得好名次的球隊,它的門票、轉播等收入就會高,球隊的估值自然水漲船高,最大受益的還是老闆,所以老闆對裁掉實力不達要求的球員是毫不手軟。反觀卡特,他能在NBA中打球,不是因為資格老、名氣大,而是自身實力過硬,巔峰時期的表現自不待言,即便是上個賽季,他仍然能有76場出賽,其中9次首發,場均得分7.4,表現可圈可點。

因此,職場中人需要時刻保持學習的心態,不斷增強自身的實力,只有這樣才能不被職場所淘汰,說到底企業只歡迎實力,不同情眼淚。

我們不招35歲以上的人,但你例外

2.健康,決定了你能走多遠

健康對任何人而言都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沒有好的身體,實力再高也沒法完全發揮出來。這一點放在NBA球員身上尤為明顯,歷史上很多非常有天賦的球員都由於傷病原因而早早地離開了賽場,令人惋惜。卡特有個表兄弟,叫特雷西·麥格雷迪(暱稱麥迪),他在中國球迷心目中的知名度比卡特要高得多,曾經在火箭隊與姚明組成了威震一時的“M&M“組合。麥迪年齡比卡特小兩歲,但卻比卡特還早一年以高中生的身份被NBA選中,天分極高。麥迪還曾經創造出在比賽的最後35秒中狂砍13分,並命中絕殺戰勝對手的神蹟,這個紀錄以“麥迪時刻”的命名永久載入了NBA歷史。這樣一位“神一般的男人”卻在巔峰時期遭遇了嚴重的背傷,狀態出現嚴重下滑,之後就再沒有恢復過來,不得不在32歲的時候選擇了退役。麥迪的遭遇在NBA很常見,這更凸顯42歲的卡特仍能活躍在NBA賽場上的難能可貴,健康對運動員的職業生涯實在太重要了。

同樣,健康對每一個職場中人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天天熬夜加班、食無定時又不注意鍛鍊身體和定期身體檢查,可能還沒到35歲,身體就已經垮了一大半,即使沒有35歲的年齡歧視,自己也沒法勝任高強度的工作。因此,重視身體健康,自律管理身體是每一個職場中人最基本要做的事。

3.心態,決定了你的接納度

每個人的職業生涯都不可避免地會經歷成長、成熟、衰退和退休這四個階段,沒有人能長久地停留在巔峰狀態,總會面臨在衰退和退休的考驗,如何調適自己的心態使之適應階段的變化是職場中人延長職業生涯必須要解決的命題。以卡特為例,這位入選八屆全明星陣容,其中四屆全明星票王的超級巨星在實力巔峰期是球隊的核心領袖,整支球隊都圍繞著他來佈置戰術。在狀態下滑期能明確自我定位,退居二線,擔任配角球員,配合核心球員。到了職業生涯末期,又能退而擔任板凳球員,繼續發揮餘熱,為年輕球員提供經驗指點、團結球隊。這種角色定位落差帶來的心理轉換對很多做過球隊老大的巨星球員是很難跨越的,但卡特能處之泰然,實在難能可貴。

職場中人面對“35歲現象”其中一個難題就是,如何放下以往的輝煌,擺正心態與後輩合作,倚老賣老是其常犯的大忌,或許卡特的經歷能為我們在職場中適時調整心態帶來啟迪。

4.熱愛,決定了你的事業有多大

能讓人長期堅持做的事,必定是他熱愛做的事。同理,驅使40多歲的卡特仍堅持在對抗激烈的NBA賽場上打球的源動力是他對籃球的熱愛和對比賽的享受。要知道,卡特在早年的職業生涯中就已經名成利就,據統計他整個職業生涯獲得的薪水累計高達1.8億美元,其中絕大部分是年輕時簽下鉅額合同貢獻的。作為一名億萬富翁每天要辛苦地參加練習和抵制美食誘惑去節食,如果說只是為了職業生涯末期那幾百萬底薪,這種說法顯然是不符合邏輯和反人性的。

不得不提的是,為了幫助這位沒拿過總冠軍的巨星圓夢,在上個賽季勇士隊給卡特提供了一份合同,但唯一條件是不能保證他的上場時間。面對如此誘人的機會,卡特卻選擇了放棄,他寧願去排名墊底但能保證自己上場時間的老鷹隊去享受比賽,也不願選擇這種“躺贏”的方式去獲得NBA至高榮譽。

我們不招35歲以上的人,但你例外

熱愛工作、熱愛生活,這是我們經常掛在口邊的,但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幾個人?原因很簡單,因為熱愛不能帶來立竿見影的好處,它產生的是長遠的巨大利益。如果一個人能熱愛本職工作,就肯定能成為該領域的專家,年齡對專家是不存在限制一說的,卡特在42歲高齡仍能獲得NBA簽約就是最好的明證。

看完文斯·卡特的勵志職業生涯,大家是不是能稍微緩解下對“35歲現象”的焦慮?如果能把他這的些閃光點落實到自己身上,任何人都無懼年齡的考驗,聽到的只會是老闆跟你講:我們不招35歲以上的人,但你例外!

"

今年夏天的NBA轉會市場比往年熱鬧得多,很多球隊的超級巨星都跳槽到新的球隊去抱團爭奪總冠軍,聯盟的競爭格局變得更加錯綜複雜。在眼花繚亂的球員交易中,有一個自由球員的簽約打破了一項紀錄:職業生涯最長記錄,22個賽季。相比得分、籃板這些經常掛在球迷口中的記錄,職業生涯最長記錄是一項被人忽視但含金量很高的記錄。

在多數人的印象中,NBA球員的職業生涯是不短的,比如我們熟悉的籃球之神喬丹,他的職業生涯為15年,科比·布萊恩特20年,現役中的詹姆斯已經在NBA賽場上奮戰了16年,看起來22個賽季也不長嘛。但其實大眾看到的這幾個人都是站在金字塔尖的天縱之才,是偶然現象。現實是NBA球員競爭之激烈、淘汰率之高遠超大多數人的想象,據統計,NBA球員的平均職業生涯只有短短的4.8年!換言之,除了極個別的巨星球員外,每年NBA的球員淘汰率高達20%以上。因此,能在聯盟立足22年,絕對是需要具備極強的素質和心態,另外還需要不錯的運氣,這位馳騁在NBA賽場上的傳奇巨星就是文斯·卡特。

我們不招35歲以上的人,但你例外

1977年出生的文斯·卡特,1998年進入NBA,2000年參加了全明星扣籃大賽,憑藉著一記360°轉體大風車成為流傳至今的扣籃經典,被球迷冠以“加拿大飛人”、“半人半神”等綽號。卡特先後在猛龍、籃網等八支球隊打球,目前效力於老鷹隊,其職業生涯橫跨了90~20年4個年代,是不少老球迷的青春偶像。

我們不招35歲以上的人,但你例外

NBA長青樹文斯·卡特的經歷不禁令人聯想起時下職場很熱門的話題:“35歲現象”。很多用人單位在招聘信息上明確地寫著年齡要求:35歲以下,即使是一畢業就進公司的老員工過了35歲也可能遭到無情辭退,比如前段時間媒體就曝光了過去五年裡被IBM辭退或強迫退休的40歲以上員工達到約2萬人,佔在此期間公司所有離職人數的60%,可見35歲已成為職場一條無形的“生死線”。如果以一個23歲的本科畢業生到35歲之間約12年的職場黃金期來同比換算卡特4倍於平均NBA球員職業生涯的話,現在的卡特就好比一個80歲的老人依然能在人才市場擁有30多歲中年人的競爭力,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大家是不是更能理解他這項紀錄的牛逼之處?

縱觀分析卡特20多年的職業生涯歷程,我們可以總結出以下幾點值得職場中人警醒之處:

1.實力,決定了你能否立足

無論是想在NBA中爭得一席之地還是想在小公司裡混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實力永遠都是每個職場人安身立命的首要資本,至於工作年資、公司感情這些都不過是自欺欺人的籍口。要知道,每支NBA球隊最多隻能有17名球員,扣除一些傷病和邊緣球員外,主要輪換的球員也就8~10人。名額如此有限,倒逼老闆在考慮簽約時,必須把球員實力和戰術配置以外的因素都排除在外,所謂的感情只能在發表球員退役感言時緬懷下。

那會不會存在實力不夠,低工資搭救的情況?事實上,在低實力低工資(甚至零工資)和高實力高工資之間,球隊老闆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因為對任何一支球隊來講,收視率是與球隊戰績成正比的,一支能獲得好名次的球隊,它的門票、轉播等收入就會高,球隊的估值自然水漲船高,最大受益的還是老闆,所以老闆對裁掉實力不達要求的球員是毫不手軟。反觀卡特,他能在NBA中打球,不是因為資格老、名氣大,而是自身實力過硬,巔峰時期的表現自不待言,即便是上個賽季,他仍然能有76場出賽,其中9次首發,場均得分7.4,表現可圈可點。

因此,職場中人需要時刻保持學習的心態,不斷增強自身的實力,只有這樣才能不被職場所淘汰,說到底企業只歡迎實力,不同情眼淚。

我們不招35歲以上的人,但你例外

2.健康,決定了你能走多遠

健康對任何人而言都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沒有好的身體,實力再高也沒法完全發揮出來。這一點放在NBA球員身上尤為明顯,歷史上很多非常有天賦的球員都由於傷病原因而早早地離開了賽場,令人惋惜。卡特有個表兄弟,叫特雷西·麥格雷迪(暱稱麥迪),他在中國球迷心目中的知名度比卡特要高得多,曾經在火箭隊與姚明組成了威震一時的“M&M“組合。麥迪年齡比卡特小兩歲,但卻比卡特還早一年以高中生的身份被NBA選中,天分極高。麥迪還曾經創造出在比賽的最後35秒中狂砍13分,並命中絕殺戰勝對手的神蹟,這個紀錄以“麥迪時刻”的命名永久載入了NBA歷史。這樣一位“神一般的男人”卻在巔峰時期遭遇了嚴重的背傷,狀態出現嚴重下滑,之後就再沒有恢復過來,不得不在32歲的時候選擇了退役。麥迪的遭遇在NBA很常見,這更凸顯42歲的卡特仍能活躍在NBA賽場上的難能可貴,健康對運動員的職業生涯實在太重要了。

同樣,健康對每一個職場中人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天天熬夜加班、食無定時又不注意鍛鍊身體和定期身體檢查,可能還沒到35歲,身體就已經垮了一大半,即使沒有35歲的年齡歧視,自己也沒法勝任高強度的工作。因此,重視身體健康,自律管理身體是每一個職場中人最基本要做的事。

3.心態,決定了你的接納度

每個人的職業生涯都不可避免地會經歷成長、成熟、衰退和退休這四個階段,沒有人能長久地停留在巔峰狀態,總會面臨在衰退和退休的考驗,如何調適自己的心態使之適應階段的變化是職場中人延長職業生涯必須要解決的命題。以卡特為例,這位入選八屆全明星陣容,其中四屆全明星票王的超級巨星在實力巔峰期是球隊的核心領袖,整支球隊都圍繞著他來佈置戰術。在狀態下滑期能明確自我定位,退居二線,擔任配角球員,配合核心球員。到了職業生涯末期,又能退而擔任板凳球員,繼續發揮餘熱,為年輕球員提供經驗指點、團結球隊。這種角色定位落差帶來的心理轉換對很多做過球隊老大的巨星球員是很難跨越的,但卡特能處之泰然,實在難能可貴。

職場中人面對“35歲現象”其中一個難題就是,如何放下以往的輝煌,擺正心態與後輩合作,倚老賣老是其常犯的大忌,或許卡特的經歷能為我們在職場中適時調整心態帶來啟迪。

4.熱愛,決定了你的事業有多大

能讓人長期堅持做的事,必定是他熱愛做的事。同理,驅使40多歲的卡特仍堅持在對抗激烈的NBA賽場上打球的源動力是他對籃球的熱愛和對比賽的享受。要知道,卡特在早年的職業生涯中就已經名成利就,據統計他整個職業生涯獲得的薪水累計高達1.8億美元,其中絕大部分是年輕時簽下鉅額合同貢獻的。作為一名億萬富翁每天要辛苦地參加練習和抵制美食誘惑去節食,如果說只是為了職業生涯末期那幾百萬底薪,這種說法顯然是不符合邏輯和反人性的。

不得不提的是,為了幫助這位沒拿過總冠軍的巨星圓夢,在上個賽季勇士隊給卡特提供了一份合同,但唯一條件是不能保證他的上場時間。面對如此誘人的機會,卡特卻選擇了放棄,他寧願去排名墊底但能保證自己上場時間的老鷹隊去享受比賽,也不願選擇這種“躺贏”的方式去獲得NBA至高榮譽。

我們不招35歲以上的人,但你例外

熱愛工作、熱愛生活,這是我們經常掛在口邊的,但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幾個人?原因很簡單,因為熱愛不能帶來立竿見影的好處,它產生的是長遠的巨大利益。如果一個人能熱愛本職工作,就肯定能成為該領域的專家,年齡對專家是不存在限制一說的,卡特在42歲高齡仍能獲得NBA簽約就是最好的明證。

看完文斯·卡特的勵志職業生涯,大家是不是能稍微緩解下對“35歲現象”的焦慮?如果能把他這的些閃光點落實到自己身上,任何人都無懼年齡的考驗,聽到的只會是老闆跟你講:我們不招35歲以上的人,但你例外!

我們不招35歲以上的人,但你例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