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45歲被裁員的中年人,居然笑了'

"

前兩天,有個朋友公司裁員了。

本以為,已經45歲的他,應該很焦慮,沒想到,他卻數著自己的賠償金,樂得不行。

原來,早在四五年前,他就已經開始利用業餘時間和朋友一起做生意,這幾年,生意也漸漸穩定,步入正軌,就是不裁員,自己也要辭職,這下還能拿一筆賠償,正合他意。

最近,“副業剛需”這個詞突然火起來。

大致意思是,搞副業,已經成為成年人該有的覺悟,不管你現在做什麼工作,也永遠都要有自己的plan B。

因為,你永遠不知道,跟你一起上班的同事,在做的副業收入,是工資的幾倍。

而沒有副業的你,遇到裁員時,可能連個能和你一起拉橫幅的人,都找不到。

一、副業,有沒有必要

直接說結論,我覺得,對大多數職場人來講,副業很有必要

之所以說大多數,是因為有極少部分的人,真的應該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主業上,比如國家的科研人員、跟著老闆一起創業打天下的人(比如當年阿里巴巴的十八羅漢)等。

但是,這樣的人,佔的比例非常小。

對大多數的職場人而言,工作,只是自己一段時間內的謀生手段,是自己的一個營生。

一份副業,不但能增加我們當前的收入,也能作為主業的備胎,一旦主業出現變化,生活不至於徹底崩塌。

這些道理我們都懂,但是很多人一提到副業,就會說,自己沒有時間呀。

前段時間,我看了一本叫《休活》的書。書很薄,講的道理也並不深奧,但仍然能引發我們很多思考。

書的開篇就提到:每年我們的休假時間,是119天(日本),主宰週末休息日即主宰人生。

看到119天,是不是心裡一驚!

這個是日本一年的休假,實際上,在我國,我們每人每年的法定年休假,也有120-130天(52個週末雙休+11個法定假日+5至15天法定年假)。

也就是說,我們每年都有三分之一的日子,是完全可以自由支配的,而如果算上每天下班後的時間,就更多。

所以,如果你有追劇、刷抖音的時間,那麼,就別再用沒有時間作為不開展副業的藉口。

"

前兩天,有個朋友公司裁員了。

本以為,已經45歲的他,應該很焦慮,沒想到,他卻數著自己的賠償金,樂得不行。

原來,早在四五年前,他就已經開始利用業餘時間和朋友一起做生意,這幾年,生意也漸漸穩定,步入正軌,就是不裁員,自己也要辭職,這下還能拿一筆賠償,正合他意。

最近,“副業剛需”這個詞突然火起來。

大致意思是,搞副業,已經成為成年人該有的覺悟,不管你現在做什麼工作,也永遠都要有自己的plan B。

因為,你永遠不知道,跟你一起上班的同事,在做的副業收入,是工資的幾倍。

而沒有副業的你,遇到裁員時,可能連個能和你一起拉橫幅的人,都找不到。

一、副業,有沒有必要

直接說結論,我覺得,對大多數職場人來講,副業很有必要

之所以說大多數,是因為有極少部分的人,真的應該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主業上,比如國家的科研人員、跟著老闆一起創業打天下的人(比如當年阿里巴巴的十八羅漢)等。

但是,這樣的人,佔的比例非常小。

對大多數的職場人而言,工作,只是自己一段時間內的謀生手段,是自己的一個營生。

一份副業,不但能增加我們當前的收入,也能作為主業的備胎,一旦主業出現變化,生活不至於徹底崩塌。

這些道理我們都懂,但是很多人一提到副業,就會說,自己沒有時間呀。

前段時間,我看了一本叫《休活》的書。書很薄,講的道理也並不深奧,但仍然能引發我們很多思考。

書的開篇就提到:每年我們的休假時間,是119天(日本),主宰週末休息日即主宰人生。

看到119天,是不是心裡一驚!

這個是日本一年的休假,實際上,在我國,我們每人每年的法定年休假,也有120-130天(52個週末雙休+11個法定假日+5至15天法定年假)。

也就是說,我們每年都有三分之一的日子,是完全可以自由支配的,而如果算上每天下班後的時間,就更多。

所以,如果你有追劇、刷抖音的時間,那麼,就別再用沒有時間作為不開展副業的藉口。

那個45歲被裁員的中年人,居然笑了

二、副業,並非只有挑燈伏案一種方式

有一次,我和一個朋友討論副業的事。

談著談著,只見他摸了摸自己已經後移了好幾釐米的髮際線,為難地說:

“副業我也想搞啊,但是真怕身體撐不住。”

提到副業,很多人也和我的這個朋友一樣,腦中立馬浮現出一個畫面:

家人熟睡的夜晚,自己在昏黃的燈光下,挑燈夜戰,直到天微微亮,才能睡上兩三個小時。

其實,副業的打開方式,絕非苦熬這一種。

比如,在《休活》中,作者就講了他自己的副業經歷:

他的興趣愛好,是和不同的人交流。於是,根據自己的這個愛好,他開展了一項副業:組織學習會

每個週末,他都會作為組織者,把各行各業的人聚在一起,學習社會新聞和各個領域的新知識。

通過三年多的學習會,他拓展了1000多位各個領域的優質人脈,這些資源,則為他提供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幫他和周圍人解決了實際困難。

當然,人脈就意味著價值,作者也在這期間,因為無私地幫助別人,得到一位企業家朋友的賞識,和他一起成立了一家公司。

"

前兩天,有個朋友公司裁員了。

本以為,已經45歲的他,應該很焦慮,沒想到,他卻數著自己的賠償金,樂得不行。

原來,早在四五年前,他就已經開始利用業餘時間和朋友一起做生意,這幾年,生意也漸漸穩定,步入正軌,就是不裁員,自己也要辭職,這下還能拿一筆賠償,正合他意。

最近,“副業剛需”這個詞突然火起來。

大致意思是,搞副業,已經成為成年人該有的覺悟,不管你現在做什麼工作,也永遠都要有自己的plan B。

因為,你永遠不知道,跟你一起上班的同事,在做的副業收入,是工資的幾倍。

而沒有副業的你,遇到裁員時,可能連個能和你一起拉橫幅的人,都找不到。

一、副業,有沒有必要

直接說結論,我覺得,對大多數職場人來講,副業很有必要

之所以說大多數,是因為有極少部分的人,真的應該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主業上,比如國家的科研人員、跟著老闆一起創業打天下的人(比如當年阿里巴巴的十八羅漢)等。

但是,這樣的人,佔的比例非常小。

對大多數的職場人而言,工作,只是自己一段時間內的謀生手段,是自己的一個營生。

一份副業,不但能增加我們當前的收入,也能作為主業的備胎,一旦主業出現變化,生活不至於徹底崩塌。

這些道理我們都懂,但是很多人一提到副業,就會說,自己沒有時間呀。

前段時間,我看了一本叫《休活》的書。書很薄,講的道理也並不深奧,但仍然能引發我們很多思考。

書的開篇就提到:每年我們的休假時間,是119天(日本),主宰週末休息日即主宰人生。

看到119天,是不是心裡一驚!

這個是日本一年的休假,實際上,在我國,我們每人每年的法定年休假,也有120-130天(52個週末雙休+11個法定假日+5至15天法定年假)。

也就是說,我們每年都有三分之一的日子,是完全可以自由支配的,而如果算上每天下班後的時間,就更多。

所以,如果你有追劇、刷抖音的時間,那麼,就別再用沒有時間作為不開展副業的藉口。

那個45歲被裁員的中年人,居然笑了

二、副業,並非只有挑燈伏案一種方式

有一次,我和一個朋友討論副業的事。

談著談著,只見他摸了摸自己已經後移了好幾釐米的髮際線,為難地說:

“副業我也想搞啊,但是真怕身體撐不住。”

提到副業,很多人也和我的這個朋友一樣,腦中立馬浮現出一個畫面:

家人熟睡的夜晚,自己在昏黃的燈光下,挑燈夜戰,直到天微微亮,才能睡上兩三個小時。

其實,副業的打開方式,絕非苦熬這一種。

比如,在《休活》中,作者就講了他自己的副業經歷:

他的興趣愛好,是和不同的人交流。於是,根據自己的這個愛好,他開展了一項副業:組織學習會

每個週末,他都會作為組織者,把各行各業的人聚在一起,學習社會新聞和各個領域的新知識。

通過三年多的學習會,他拓展了1000多位各個領域的優質人脈,這些資源,則為他提供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幫他和周圍人解決了實際困難。

當然,人脈就意味著價值,作者也在這期間,因為無私地幫助別人,得到一位企業家朋友的賞識,和他一起成立了一家公司。

那個45歲被裁員的中年人,居然笑了

我之前有個同事,從小學就已經有了開展副業的想法。

由於從小就愛看書,到二三年級,他已經積累了各種畫冊、兒童讀物幾百本。

於是,在某一年的暑假,他在家裡開辦了圖書角,每個小朋友交1元錢,就能在他家看一下午書。

就這樣,他一個暑假,就賺了好幾百。

副業,不止是一個營生,更是一種理念。

當你有了開展副業的想法,或者已經有了一份副業時,你就更容易發現那些平時被忽略的機會。

而從更廣的範圍講,如果你僅僅將副業作為一個增加收入的途徑,那麼,學習理財知識,甚至都可以成為你的副業。

美國作家托馬斯科裡,曾花五年時間,專門對富人和窮人進行研究,並著成了《富有的習慣》一書。

書裡指出,65%的富人,在成為富人之前,就至少擁有3種收入渠道。

這些人,在經濟不景氣時,會受到的影響小得多,也更容易扛過去。

他們的這些其他收入,包括各種被動收入(如租金、投資收益等)、兼職的生意分紅、專利稿費收益等等。

"

前兩天,有個朋友公司裁員了。

本以為,已經45歲的他,應該很焦慮,沒想到,他卻數著自己的賠償金,樂得不行。

原來,早在四五年前,他就已經開始利用業餘時間和朋友一起做生意,這幾年,生意也漸漸穩定,步入正軌,就是不裁員,自己也要辭職,這下還能拿一筆賠償,正合他意。

最近,“副業剛需”這個詞突然火起來。

大致意思是,搞副業,已經成為成年人該有的覺悟,不管你現在做什麼工作,也永遠都要有自己的plan B。

因為,你永遠不知道,跟你一起上班的同事,在做的副業收入,是工資的幾倍。

而沒有副業的你,遇到裁員時,可能連個能和你一起拉橫幅的人,都找不到。

一、副業,有沒有必要

直接說結論,我覺得,對大多數職場人來講,副業很有必要

之所以說大多數,是因為有極少部分的人,真的應該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主業上,比如國家的科研人員、跟著老闆一起創業打天下的人(比如當年阿里巴巴的十八羅漢)等。

但是,這樣的人,佔的比例非常小。

對大多數的職場人而言,工作,只是自己一段時間內的謀生手段,是自己的一個營生。

一份副業,不但能增加我們當前的收入,也能作為主業的備胎,一旦主業出現變化,生活不至於徹底崩塌。

這些道理我們都懂,但是很多人一提到副業,就會說,自己沒有時間呀。

前段時間,我看了一本叫《休活》的書。書很薄,講的道理也並不深奧,但仍然能引發我們很多思考。

書的開篇就提到:每年我們的休假時間,是119天(日本),主宰週末休息日即主宰人生。

看到119天,是不是心裡一驚!

這個是日本一年的休假,實際上,在我國,我們每人每年的法定年休假,也有120-130天(52個週末雙休+11個法定假日+5至15天法定年假)。

也就是說,我們每年都有三分之一的日子,是完全可以自由支配的,而如果算上每天下班後的時間,就更多。

所以,如果你有追劇、刷抖音的時間,那麼,就別再用沒有時間作為不開展副業的藉口。

那個45歲被裁員的中年人,居然笑了

二、副業,並非只有挑燈伏案一種方式

有一次,我和一個朋友討論副業的事。

談著談著,只見他摸了摸自己已經後移了好幾釐米的髮際線,為難地說:

“副業我也想搞啊,但是真怕身體撐不住。”

提到副業,很多人也和我的這個朋友一樣,腦中立馬浮現出一個畫面:

家人熟睡的夜晚,自己在昏黃的燈光下,挑燈夜戰,直到天微微亮,才能睡上兩三個小時。

其實,副業的打開方式,絕非苦熬這一種。

比如,在《休活》中,作者就講了他自己的副業經歷:

他的興趣愛好,是和不同的人交流。於是,根據自己的這個愛好,他開展了一項副業:組織學習會

每個週末,他都會作為組織者,把各行各業的人聚在一起,學習社會新聞和各個領域的新知識。

通過三年多的學習會,他拓展了1000多位各個領域的優質人脈,這些資源,則為他提供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幫他和周圍人解決了實際困難。

當然,人脈就意味著價值,作者也在這期間,因為無私地幫助別人,得到一位企業家朋友的賞識,和他一起成立了一家公司。

那個45歲被裁員的中年人,居然笑了

我之前有個同事,從小學就已經有了開展副業的想法。

由於從小就愛看書,到二三年級,他已經積累了各種畫冊、兒童讀物幾百本。

於是,在某一年的暑假,他在家裡開辦了圖書角,每個小朋友交1元錢,就能在他家看一下午書。

就這樣,他一個暑假,就賺了好幾百。

副業,不止是一個營生,更是一種理念。

當你有了開展副業的想法,或者已經有了一份副業時,你就更容易發現那些平時被忽略的機會。

而從更廣的範圍講,如果你僅僅將副業作為一個增加收入的途徑,那麼,學習理財知識,甚至都可以成為你的副業。

美國作家托馬斯科裡,曾花五年時間,專門對富人和窮人進行研究,並著成了《富有的習慣》一書。

書裡指出,65%的富人,在成為富人之前,就至少擁有3種收入渠道。

這些人,在經濟不景氣時,會受到的影響小得多,也更容易扛過去。

他們的這些其他收入,包括各種被動收入(如租金、投資收益等)、兼職的生意分紅、專利稿費收益等等。

那個45歲被裁員的中年人,居然笑了

三、如何開啟一份副業

調查顯示,“不知道如何開始”、“沒時間”是阻礙職場人開展副業的最主要原因。

《休活》中,作者也提出了五大戰略:

1, 思考、行動、堅持半年;

2, 總要比別人走快“半步”;

3, 紅海的周邊是藍海;

4, 1+1+1+…=無限大;

5, 以“偷懶的時間”為代價

總結起來,我們可以這樣行動:

1) 找準定位

副業不同於主業,我們所受的限制因素要少很多,選擇起來空間更大,所以,可以儘量和自己的興趣相結合。

這時候,最主要的是要忠於我們的內心,不要擔心被朋友質疑或者覺得不夠高級,哪怕你的興趣就是賺錢、和人聊天,都可能是商機。

在《休活》中,作者提到一個一年去360次迪士尼樂園的女士,已經成為“迪士尼專家”,現在幫遊人規劃遊玩路線。

最好的副業,是不但能賺錢,還能漸漸做出自己的口碑和影響,而這樣的副業,就需要找到自己與眾不同的定位,做出特色。

針對有市場需求的領域,結合自己的愛好和經驗資源,先將自己打造成小圈子內的“專家”,漸漸地,你的副業會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和需要。

"

前兩天,有個朋友公司裁員了。

本以為,已經45歲的他,應該很焦慮,沒想到,他卻數著自己的賠償金,樂得不行。

原來,早在四五年前,他就已經開始利用業餘時間和朋友一起做生意,這幾年,生意也漸漸穩定,步入正軌,就是不裁員,自己也要辭職,這下還能拿一筆賠償,正合他意。

最近,“副業剛需”這個詞突然火起來。

大致意思是,搞副業,已經成為成年人該有的覺悟,不管你現在做什麼工作,也永遠都要有自己的plan B。

因為,你永遠不知道,跟你一起上班的同事,在做的副業收入,是工資的幾倍。

而沒有副業的你,遇到裁員時,可能連個能和你一起拉橫幅的人,都找不到。

一、副業,有沒有必要

直接說結論,我覺得,對大多數職場人來講,副業很有必要

之所以說大多數,是因為有極少部分的人,真的應該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主業上,比如國家的科研人員、跟著老闆一起創業打天下的人(比如當年阿里巴巴的十八羅漢)等。

但是,這樣的人,佔的比例非常小。

對大多數的職場人而言,工作,只是自己一段時間內的謀生手段,是自己的一個營生。

一份副業,不但能增加我們當前的收入,也能作為主業的備胎,一旦主業出現變化,生活不至於徹底崩塌。

這些道理我們都懂,但是很多人一提到副業,就會說,自己沒有時間呀。

前段時間,我看了一本叫《休活》的書。書很薄,講的道理也並不深奧,但仍然能引發我們很多思考。

書的開篇就提到:每年我們的休假時間,是119天(日本),主宰週末休息日即主宰人生。

看到119天,是不是心裡一驚!

這個是日本一年的休假,實際上,在我國,我們每人每年的法定年休假,也有120-130天(52個週末雙休+11個法定假日+5至15天法定年假)。

也就是說,我們每年都有三分之一的日子,是完全可以自由支配的,而如果算上每天下班後的時間,就更多。

所以,如果你有追劇、刷抖音的時間,那麼,就別再用沒有時間作為不開展副業的藉口。

那個45歲被裁員的中年人,居然笑了

二、副業,並非只有挑燈伏案一種方式

有一次,我和一個朋友討論副業的事。

談著談著,只見他摸了摸自己已經後移了好幾釐米的髮際線,為難地說:

“副業我也想搞啊,但是真怕身體撐不住。”

提到副業,很多人也和我的這個朋友一樣,腦中立馬浮現出一個畫面:

家人熟睡的夜晚,自己在昏黃的燈光下,挑燈夜戰,直到天微微亮,才能睡上兩三個小時。

其實,副業的打開方式,絕非苦熬這一種。

比如,在《休活》中,作者就講了他自己的副業經歷:

他的興趣愛好,是和不同的人交流。於是,根據自己的這個愛好,他開展了一項副業:組織學習會

每個週末,他都會作為組織者,把各行各業的人聚在一起,學習社會新聞和各個領域的新知識。

通過三年多的學習會,他拓展了1000多位各個領域的優質人脈,這些資源,則為他提供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幫他和周圍人解決了實際困難。

當然,人脈就意味著價值,作者也在這期間,因為無私地幫助別人,得到一位企業家朋友的賞識,和他一起成立了一家公司。

那個45歲被裁員的中年人,居然笑了

我之前有個同事,從小學就已經有了開展副業的想法。

由於從小就愛看書,到二三年級,他已經積累了各種畫冊、兒童讀物幾百本。

於是,在某一年的暑假,他在家裡開辦了圖書角,每個小朋友交1元錢,就能在他家看一下午書。

就這樣,他一個暑假,就賺了好幾百。

副業,不止是一個營生,更是一種理念。

當你有了開展副業的想法,或者已經有了一份副業時,你就更容易發現那些平時被忽略的機會。

而從更廣的範圍講,如果你僅僅將副業作為一個增加收入的途徑,那麼,學習理財知識,甚至都可以成為你的副業。

美國作家托馬斯科裡,曾花五年時間,專門對富人和窮人進行研究,並著成了《富有的習慣》一書。

書裡指出,65%的富人,在成為富人之前,就至少擁有3種收入渠道。

這些人,在經濟不景氣時,會受到的影響小得多,也更容易扛過去。

他們的這些其他收入,包括各種被動收入(如租金、投資收益等)、兼職的生意分紅、專利稿費收益等等。

那個45歲被裁員的中年人,居然笑了

三、如何開啟一份副業

調查顯示,“不知道如何開始”、“沒時間”是阻礙職場人開展副業的最主要原因。

《休活》中,作者也提出了五大戰略:

1, 思考、行動、堅持半年;

2, 總要比別人走快“半步”;

3, 紅海的周邊是藍海;

4, 1+1+1+…=無限大;

5, 以“偷懶的時間”為代價

總結起來,我們可以這樣行動:

1) 找準定位

副業不同於主業,我們所受的限制因素要少很多,選擇起來空間更大,所以,可以儘量和自己的興趣相結合。

這時候,最主要的是要忠於我們的內心,不要擔心被朋友質疑或者覺得不夠高級,哪怕你的興趣就是賺錢、和人聊天,都可能是商機。

在《休活》中,作者提到一個一年去360次迪士尼樂園的女士,已經成為“迪士尼專家”,現在幫遊人規劃遊玩路線。

最好的副業,是不但能賺錢,還能漸漸做出自己的口碑和影響,而這樣的副業,就需要找到自己與眾不同的定位,做出特色。

針對有市場需求的領域,結合自己的愛好和經驗資源,先將自己打造成小圈子內的“專家”,漸漸地,你的副業會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和需要。

那個45歲被裁員的中年人,居然笑了

2) 從14天開始

前面我們已經說過,我們一年的休閒時間,加起來有100多天,如果加以合理利用,累積起來是個不小的數字。

但如果想著“我以後都不能有休息日了”“業餘時間都要用來搞副業”,反而會讓很多人覺得壓力大,更牴觸。

這時,不要定過於高遠的目標,難以實現不說,也讓自己更難開始行動。

不妨先讓自己“試用”兩週。

在這兩週裡,你可以每天抽出一小時,讓自己開始嘗試副業的工作內容,或者用這集中的十幾小時,收集資料,做調研,讓自己對副業的瞭解,從想象落實到具體。

3) 堅持半年

有了理論基礎或者實踐基礎,後面要做的,是至少堅持半年。

有句話說,很多人都高估了自己1年做的事,卻低估了自己10年能做的事。

其實,現實的情況是,別說10年,很多人連自己半年能做的事,都低估了

我上大學時,有一門《市場營銷》課程,教材是七百多頁的大本英文書,當時老師說,你們如果把這本書讀完了,不但這門課學好了,連英語六級都不用專門複習了。

當然,我們絕大多數人心裡想的都是:開什麼國際玩笑,這種書,怎麼可能看得完。

但是,就有執著的同學,真的用半年時間,把這本書啃完了,果然英語水平突飛猛進,作文寫得像商務信函。

其實,如果算一下,半年182天,700多頁的書,一天看不到4頁,也並不是多大的負擔。

日積月累的差異,半年後,就可能是天壤之別。

而如果你想開啟一份副業,如果方向對,認真做,堅持半年,必然能看到收穫。

"

前兩天,有個朋友公司裁員了。

本以為,已經45歲的他,應該很焦慮,沒想到,他卻數著自己的賠償金,樂得不行。

原來,早在四五年前,他就已經開始利用業餘時間和朋友一起做生意,這幾年,生意也漸漸穩定,步入正軌,就是不裁員,自己也要辭職,這下還能拿一筆賠償,正合他意。

最近,“副業剛需”這個詞突然火起來。

大致意思是,搞副業,已經成為成年人該有的覺悟,不管你現在做什麼工作,也永遠都要有自己的plan B。

因為,你永遠不知道,跟你一起上班的同事,在做的副業收入,是工資的幾倍。

而沒有副業的你,遇到裁員時,可能連個能和你一起拉橫幅的人,都找不到。

一、副業,有沒有必要

直接說結論,我覺得,對大多數職場人來講,副業很有必要

之所以說大多數,是因為有極少部分的人,真的應該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主業上,比如國家的科研人員、跟著老闆一起創業打天下的人(比如當年阿里巴巴的十八羅漢)等。

但是,這樣的人,佔的比例非常小。

對大多數的職場人而言,工作,只是自己一段時間內的謀生手段,是自己的一個營生。

一份副業,不但能增加我們當前的收入,也能作為主業的備胎,一旦主業出現變化,生活不至於徹底崩塌。

這些道理我們都懂,但是很多人一提到副業,就會說,自己沒有時間呀。

前段時間,我看了一本叫《休活》的書。書很薄,講的道理也並不深奧,但仍然能引發我們很多思考。

書的開篇就提到:每年我們的休假時間,是119天(日本),主宰週末休息日即主宰人生。

看到119天,是不是心裡一驚!

這個是日本一年的休假,實際上,在我國,我們每人每年的法定年休假,也有120-130天(52個週末雙休+11個法定假日+5至15天法定年假)。

也就是說,我們每年都有三分之一的日子,是完全可以自由支配的,而如果算上每天下班後的時間,就更多。

所以,如果你有追劇、刷抖音的時間,那麼,就別再用沒有時間作為不開展副業的藉口。

那個45歲被裁員的中年人,居然笑了

二、副業,並非只有挑燈伏案一種方式

有一次,我和一個朋友討論副業的事。

談著談著,只見他摸了摸自己已經後移了好幾釐米的髮際線,為難地說:

“副業我也想搞啊,但是真怕身體撐不住。”

提到副業,很多人也和我的這個朋友一樣,腦中立馬浮現出一個畫面:

家人熟睡的夜晚,自己在昏黃的燈光下,挑燈夜戰,直到天微微亮,才能睡上兩三個小時。

其實,副業的打開方式,絕非苦熬這一種。

比如,在《休活》中,作者就講了他自己的副業經歷:

他的興趣愛好,是和不同的人交流。於是,根據自己的這個愛好,他開展了一項副業:組織學習會

每個週末,他都會作為組織者,把各行各業的人聚在一起,學習社會新聞和各個領域的新知識。

通過三年多的學習會,他拓展了1000多位各個領域的優質人脈,這些資源,則為他提供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幫他和周圍人解決了實際困難。

當然,人脈就意味著價值,作者也在這期間,因為無私地幫助別人,得到一位企業家朋友的賞識,和他一起成立了一家公司。

那個45歲被裁員的中年人,居然笑了

我之前有個同事,從小學就已經有了開展副業的想法。

由於從小就愛看書,到二三年級,他已經積累了各種畫冊、兒童讀物幾百本。

於是,在某一年的暑假,他在家裡開辦了圖書角,每個小朋友交1元錢,就能在他家看一下午書。

就這樣,他一個暑假,就賺了好幾百。

副業,不止是一個營生,更是一種理念。

當你有了開展副業的想法,或者已經有了一份副業時,你就更容易發現那些平時被忽略的機會。

而從更廣的範圍講,如果你僅僅將副業作為一個增加收入的途徑,那麼,學習理財知識,甚至都可以成為你的副業。

美國作家托馬斯科裡,曾花五年時間,專門對富人和窮人進行研究,並著成了《富有的習慣》一書。

書裡指出,65%的富人,在成為富人之前,就至少擁有3種收入渠道。

這些人,在經濟不景氣時,會受到的影響小得多,也更容易扛過去。

他們的這些其他收入,包括各種被動收入(如租金、投資收益等)、兼職的生意分紅、專利稿費收益等等。

那個45歲被裁員的中年人,居然笑了

三、如何開啟一份副業

調查顯示,“不知道如何開始”、“沒時間”是阻礙職場人開展副業的最主要原因。

《休活》中,作者也提出了五大戰略:

1, 思考、行動、堅持半年;

2, 總要比別人走快“半步”;

3, 紅海的周邊是藍海;

4, 1+1+1+…=無限大;

5, 以“偷懶的時間”為代價

總結起來,我們可以這樣行動:

1) 找準定位

副業不同於主業,我們所受的限制因素要少很多,選擇起來空間更大,所以,可以儘量和自己的興趣相結合。

這時候,最主要的是要忠於我們的內心,不要擔心被朋友質疑或者覺得不夠高級,哪怕你的興趣就是賺錢、和人聊天,都可能是商機。

在《休活》中,作者提到一個一年去360次迪士尼樂園的女士,已經成為“迪士尼專家”,現在幫遊人規劃遊玩路線。

最好的副業,是不但能賺錢,還能漸漸做出自己的口碑和影響,而這樣的副業,就需要找到自己與眾不同的定位,做出特色。

針對有市場需求的領域,結合自己的愛好和經驗資源,先將自己打造成小圈子內的“專家”,漸漸地,你的副業會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和需要。

那個45歲被裁員的中年人,居然笑了

2) 從14天開始

前面我們已經說過,我們一年的休閒時間,加起來有100多天,如果加以合理利用,累積起來是個不小的數字。

但如果想著“我以後都不能有休息日了”“業餘時間都要用來搞副業”,反而會讓很多人覺得壓力大,更牴觸。

這時,不要定過於高遠的目標,難以實現不說,也讓自己更難開始行動。

不妨先讓自己“試用”兩週。

在這兩週裡,你可以每天抽出一小時,讓自己開始嘗試副業的工作內容,或者用這集中的十幾小時,收集資料,做調研,讓自己對副業的瞭解,從想象落實到具體。

3) 堅持半年

有了理論基礎或者實踐基礎,後面要做的,是至少堅持半年。

有句話說,很多人都高估了自己1年做的事,卻低估了自己10年能做的事。

其實,現實的情況是,別說10年,很多人連自己半年能做的事,都低估了

我上大學時,有一門《市場營銷》課程,教材是七百多頁的大本英文書,當時老師說,你們如果把這本書讀完了,不但這門課學好了,連英語六級都不用專門複習了。

當然,我們絕大多數人心裡想的都是:開什麼國際玩笑,這種書,怎麼可能看得完。

但是,就有執著的同學,真的用半年時間,把這本書啃完了,果然英語水平突飛猛進,作文寫得像商務信函。

其實,如果算一下,半年182天,700多頁的書,一天看不到4頁,也並不是多大的負擔。

日積月累的差異,半年後,就可能是天壤之別。

而如果你想開啟一份副業,如果方向對,認真做,堅持半年,必然能看到收穫。

那個45歲被裁員的中年人,居然笑了

副業剛需,之所以會成為一種趨勢,是時代在變化,一種工作,再也不能保證我們一輩子的安穩。

當你還在猶豫彷徨時,那些剛入職的95後,都已經主業副業兩手抓了。

趁著即將到來的小假期,趕快規劃起來自己的副業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