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苑總裁離職背後:規模之痛與多元化之變

作為“首個且唯一一個赴美上市中國房企”的鑫苑,雖然算不上規模型房企,但是其一舉一動卻能引發關注。近日,有媒體曝光,鑫苑總裁張立洲離職。對於離職的原因,上述媒體分析稱,目前最為流傳的一種說法是,鑫苑老闆張勇對公司這兩年的發展狀況不太滿意。

在張立洲治下的三年,鑫苑雖然規模增長緩慢,但是各項盈利指標保持穩定增長,多元業務佈局加速。張立洲是否已經離職?離職的原因是否又像上文所說?對此,鑫苑回覆新京報記者稱,以公司公告為準。

在強者恆強的馬太效應下,中小房企在地產開發業務上面臨著拿地、擴張、增長的困局。鑫苑作為最早登陸美國資本市場的中國企業,曾經迎來自己的高光時刻,在鄭州房地產市場一度拔得頭籌,但也錯失了中國房地產市場高速增長的黃金時期,規模徘徊在100億-200億元左右。不過,鑫苑試圖在規模賽道之外開闢一條新的發展路徑,以科技驅動房地產轉型升級,在這條小而美的道路上,鑫苑能否殺出一條血路?在眾多龍頭房企入局之下,鑫苑競爭力又如何?

規模賽道掉隊

2016年7月,“萬達人”張立洲加盟鑫苑。

彼時的鑫苑,從財報上來看,各項指標放在同行或與自己相比,均顯一般。根據東方財富網,2013年-2015年,鑫苑的營業收入分別為8.977億美元、9.197億美元、11.64億美元,同比增速為-1.86%、2.45%、26.59%,毛利為2.990億美元、2.422億美元、2.730億美元,同比增速為6.77%、-19.01%、12.73%。

如果再往前倒推10年抑或是更長時間,鑫苑的發展是另一番景象。

22年前(1997年),“山西人”張勇在河南成立了河南鑫苑有限公司。彼時的中國房地產處於“草莽時代”,遍地皆是黃金。創業伊始,張勇就走出了一條與同行們“與眾不同”之路,採用“不囤地、不捂盤、零庫存”的開發模式,而這也讓鑫苑走上快速發展之路。

2004年,鑫苑在鄭州房地產市場拔得頭籌,銷售額位居第一,並與建業地產、正商地產等並稱河南四大龍頭房企,一時風光無兩。2005年,鑫苑走上全國化擴張之路,並於2007年對接資本市場,成為第一個登陸美國紐約交易所的中國房企。張勇和他的鑫苑,也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和企業。

縱觀張勇的性格和鑫苑的發展路徑,敢想敢做,敢於走出河南、走出國門,踩對了節點,但是“拿多少賣多少”的發展思路,讓鑫苑的土地儲備匱乏。尤其是在強者恆強的白銀時代,規模型房企在拿地、融資上佔盡優勢,走上高增長之路。反觀鑫苑,手中無糧,行走艱難。

在張立洲治下的三年,鑫苑的營收與盈利保持增長,2016年-2018年,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超過24%,毛利複合增長率超過30%。

雖然銷售額增速較前幾年有明顯提高,但是整體銷售規模仍然較小。根據鑫苑年報顯示,2016年、2017年、2018年,分別實現銷售額17.62億美元、24.66億美元、22.65億美元,2018年同比下降8.2%。而同時為河南四巨頭房企的建業地產,雖然固守河南,但其2018年合同銷售額增長76.5%至536.75億元。在克而瑞統計的數據中,2018年正商地產的銷售額為500.3億元。

鑫苑總裁離職背後:規模之痛與多元化之變

圖片來源:新京報記者根據企業公告製圖

對於規模的增長,鑫苑表示,公司堅持以高質量的增長為目標,並未一味追求做大規模。目前,公司已有項目絕大多數為一二線城市及其周邊剛需及剛改盤,戶型在80平方米-120平方米左右,受政策影響小,盈利穩定。未來,公司將堅持既有的發展戰略,穩健成長。

積極補倉使負債率提升

土地是糧草,是基石,是規模增長的基礎。鑫苑在土地儲備上,也意識到不足,積極納儲。根據鑫苑年報,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其在中國和美國的11個城市擁有24個項目,預計總建築面積為413.89萬平方米,其中17個項目預計總建築面積為356.63萬平方米。截至2017年12月31日,在中國和美國14個城市擁有28個項目,預計總建築面積為516.26萬平方米,其中19個項目預計總建築面積為312.61萬平方米。截至2018年12月31日,在中國和美國14個城市共有42個項目在建和規劃中,總建築面積估計為754.18萬平方米,其中29個項目在建,總建築面積估計為448.01萬平方米。

土地擴張,也讓鑫苑的負債率攀升。根據東方財富網,2016年、2017年、2018年鑫苑總負債為33.03億美元、53.27億美元、72.88億美元,資產負債率為78.29%、83.44%、90.72%,在行業中位居前列。

對於負債上升的原因,鑫苑迴應稱,近年來公司購地支出較大,致使負債率提升。目前公司已擁有約550萬平方米優質土地儲備,足夠支持未來3年開發建設。公司一直以來融資渠道暢通,資金運營穩健。對於降負債,鑫苑也表示,未來3年,公司已制定了詳細的去槓桿方案,將控制購地規模,加強費用管控,提升盈利能力,以利潤償還部分到期債務,優化債務期限結構,實現總體負債水平穩中有降。

多元化能否助其破局?

除了積極納儲外,鑫苑也在為自己謀求一條新的出路和增長點。

張立洲加盟後,鑫苑開啟了科技化轉型之路,以地產為主業,以科技和金融為戰略兩翼,形成“一主五輔”的產業格局,即地產開發、產城運營、融資代建、智慧科技、商業管理、物業管理。張立洲的思路是,將主業做強,輔業做大,形成一主多輔,主輔並進的產業生態。

在此戰略下,鑫苑先後成立產業平臺鑫創科技、融資代建平臺鑫巖資產、地產管理雲平臺鑫巨科技、商管公司盈懷商業、物管公司鑫苑物業、智慧科技平臺愛接力科技。值得關注的是,2017年,鑫苑旗下物業平臺鑫苑物業在北京舉行新三板掛牌儀式,但在2019 年1月份摘牌,並向港交所提交IPO招股書。

雖然鑫苑寄希望於通過多元化來打開出路,但是這條道路上,虎狼環伺,Top20房企在科技、金融、物業、代建、商業等多元業務方面涉獵廣泛,且擁有規模優勢。

縱觀鑫苑,目前各項目多元業務多在投入階段,營收貢獻比相較於房地產主業微乎其微。根據2018年鑫苑年報,在營業收入中,地產開發貢獻佔比96.5%,物業服務佔比2.9%,其他業務佔比0.2%。

鑫苑各業務應收貢獻比。圖片來源 企業公告截圖

在財經評論員嚴躍進看來,鑫苑多元化的模式總體上值得認可,尤其是佈局科技領域,較早也是強項,但是需要看清的是,這兩年在科技領域佈局的房企往往都是踐行高週轉的規模型房企,通過地產來反哺科技,畢竟科技投入較多、週期較長,對於鑫苑來說需要反思業務模式。

新京報記者 段文平 編輯 武新 校對 付春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