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被辭退,還好我早做了副業,才能應對職場的這些不確定性'

"

01 又被辭了

收到一份讀者留言:

等了一個月終於落停了,整個部門全部被裁,準備開始找工作。——Pang

我問她需不需要幫忙,她說暫時還好,其實早有感覺會被裁,因為這次裁員看起來跟能力無關,只是擔心會拿不到賠償。

Pang是一個互聯網運營,996已是常態,年假從來沒休過,全年累計加班500多個小時,可是從被HR叫過去到事情說完走出來,總共不到5分鐘。

雖然早就告訴自己這不過是再普通不過的一天,可在簽名的剎那間還是想流淚,感覺特別像被拋棄,但她還是簽了,又有什麼其他辦法呢?

這已經是本月第7個給我留言被裁的,這些人有剛工作不久的職場新人,剛有點適應職場環境就被告知“不需要你了”;也有剛回到職場的新手媽媽,因為還在哺乳期,公司用了很多“計策”讓她主動辭職;還有工作多年的職場老司機,曾經是明星員工,但一樣要離開。

真是應了那句話,意外和明天永遠也不知道哪個先來。

"

01 又被辭了

收到一份讀者留言:

等了一個月終於落停了,整個部門全部被裁,準備開始找工作。——Pang

我問她需不需要幫忙,她說暫時還好,其實早有感覺會被裁,因為這次裁員看起來跟能力無關,只是擔心會拿不到賠償。

Pang是一個互聯網運營,996已是常態,年假從來沒休過,全年累計加班500多個小時,可是從被HR叫過去到事情說完走出來,總共不到5分鐘。

雖然早就告訴自己這不過是再普通不過的一天,可在簽名的剎那間還是想流淚,感覺特別像被拋棄,但她還是簽了,又有什麼其他辦法呢?

這已經是本月第7個給我留言被裁的,這些人有剛工作不久的職場新人,剛有點適應職場環境就被告知“不需要你了”;也有剛回到職場的新手媽媽,因為還在哺乳期,公司用了很多“計策”讓她主動辭職;還有工作多年的職場老司機,曾經是明星員工,但一樣要離開。

真是應了那句話,意外和明天永遠也不知道哪個先來。

突然被辭退,還好我早做了副業,才能應對職場的這些不確定性

02 職場的不確定性怎麼突然變多了

想想我媽工作那個年代,工作變數很少,她從94年開始工作,基本上每5年才會遇到一次職場危機。但是現在,她每學年都得參加一次雙選,自己都不確定下學期教什麼。

我記得老爸老媽02年出去學習,帶回來的資料都是「人生夢想」「長期規劃」,我還被老爸逼著寫過未來30年我要過成什麼樣,現在回憶起來,我過的跟寫的完全不同。

十幾年前,時代相對穩定,可觀察、可預測。現在的大環境更強調演化、適應、轉型,連騰訊都說「規劃只做三年內」,職場的不確定性來得越來越快了。

另一方面,不確定因素也變多,即便不是被裁,也可能面對各種問題:績效指標說改就改,突然被通知調崗,業務跟入職時說的不服,公司搬新地點……

不確定的工作方向和“又白費了”的工作努力,讓我們總感覺後面有個推手,逼著我們不停地往前走,不管你樂不樂意走。

"

01 又被辭了

收到一份讀者留言:

等了一個月終於落停了,整個部門全部被裁,準備開始找工作。——Pang

我問她需不需要幫忙,她說暫時還好,其實早有感覺會被裁,因為這次裁員看起來跟能力無關,只是擔心會拿不到賠償。

Pang是一個互聯網運營,996已是常態,年假從來沒休過,全年累計加班500多個小時,可是從被HR叫過去到事情說完走出來,總共不到5分鐘。

雖然早就告訴自己這不過是再普通不過的一天,可在簽名的剎那間還是想流淚,感覺特別像被拋棄,但她還是簽了,又有什麼其他辦法呢?

這已經是本月第7個給我留言被裁的,這些人有剛工作不久的職場新人,剛有點適應職場環境就被告知“不需要你了”;也有剛回到職場的新手媽媽,因為還在哺乳期,公司用了很多“計策”讓她主動辭職;還有工作多年的職場老司機,曾經是明星員工,但一樣要離開。

真是應了那句話,意外和明天永遠也不知道哪個先來。

突然被辭退,還好我早做了副業,才能應對職場的這些不確定性

02 職場的不確定性怎麼突然變多了

想想我媽工作那個年代,工作變數很少,她從94年開始工作,基本上每5年才會遇到一次職場危機。但是現在,她每學年都得參加一次雙選,自己都不確定下學期教什麼。

我記得老爸老媽02年出去學習,帶回來的資料都是「人生夢想」「長期規劃」,我還被老爸逼著寫過未來30年我要過成什麼樣,現在回憶起來,我過的跟寫的完全不同。

十幾年前,時代相對穩定,可觀察、可預測。現在的大環境更強調演化、適應、轉型,連騰訊都說「規劃只做三年內」,職場的不確定性來得越來越快了。

另一方面,不確定因素也變多,即便不是被裁,也可能面對各種問題:績效指標說改就改,突然被通知調崗,業務跟入職時說的不服,公司搬新地點……

不確定的工作方向和“又白費了”的工作努力,讓我們總感覺後面有個推手,逼著我們不停地往前走,不管你樂不樂意走。

突然被辭退,還好我早做了副業,才能應對職場的這些不確定性

03 你對不確定性的恐懼來自哪裡

一提不確定性,很多人表示擔憂。職場的不確定性包含兩種:主觀不確定性和客觀不確定性。

(1)主觀不確定性:對自己的不確定,不夠了解自己,信心度不夠

  • 不確定自己喜歡的工作是什麼類型
  • 不確定自己的投入能否得到預計收穫
  • 不確定現在新接手的任務能不能搞得定
  • 不確定能否通過自己的人脈關係找到理想型工作
  • 不確定自己都能搞定哪種類型的工作

(2)客觀不確定性:與職業或職位有關的,不夠了解工作、行業

  • 不確定這份工作適不適合自己
  • 不確定自己喜歡的工作能不能碰上
  • 不確定在哪能找到自己喜歡又擅長的工作

如果你的恐懼來自主觀不確定性都一些,其實只要稍作努力,這種焦慮感就會淡化很多;如果你的恐懼來自於客觀因素居多,其實你只要多走入環境去了解它,你自然就變得不怕了。

具體來說,抵抗職場不確定性,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

第一,從職業出發,不斷開拓視野。

這句話聽得都有些起膩,但具體做起來卻沒那麼容易。行業峰會沒少去,但峰會報告和解讀資料,光收藏沒研究幾遍,那是沒什麼意義的;公司官方新聞恨不得設置免打擾,其實你錯過了很多關鍵信息,新聞稿裡都隱藏著公司的關注點和未來發展規劃。

此外,我要特別推薦你去關注經管類新書榜,看看走在行業前沿的人怎樣看待未來。最近看了一本書叫《 刷新品牌 用大數據重塑營銷》就講了很多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時代,企業品牌和營銷應採取的新對策。

第二,從自身出發,構建安全邊界。

安全邊界指的是突然間沒有工作了,我們靠什麼技能養活自己;

  • 如果技能一時賺不到足夠的前,我們的存款可以支撐活多久;
  • 有沒有人能給我們推薦新工作或者邀請我們入職;
  • 如果新工作要加班熬夜,我們的身體能不能扛住?

這個安全邊界由技能、餘額、人脈、健康共同圍成。

"

01 又被辭了

收到一份讀者留言:

等了一個月終於落停了,整個部門全部被裁,準備開始找工作。——Pang

我問她需不需要幫忙,她說暫時還好,其實早有感覺會被裁,因為這次裁員看起來跟能力無關,只是擔心會拿不到賠償。

Pang是一個互聯網運營,996已是常態,年假從來沒休過,全年累計加班500多個小時,可是從被HR叫過去到事情說完走出來,總共不到5分鐘。

雖然早就告訴自己這不過是再普通不過的一天,可在簽名的剎那間還是想流淚,感覺特別像被拋棄,但她還是簽了,又有什麼其他辦法呢?

這已經是本月第7個給我留言被裁的,這些人有剛工作不久的職場新人,剛有點適應職場環境就被告知“不需要你了”;也有剛回到職場的新手媽媽,因為還在哺乳期,公司用了很多“計策”讓她主動辭職;還有工作多年的職場老司機,曾經是明星員工,但一樣要離開。

真是應了那句話,意外和明天永遠也不知道哪個先來。

突然被辭退,還好我早做了副業,才能應對職場的這些不確定性

02 職場的不確定性怎麼突然變多了

想想我媽工作那個年代,工作變數很少,她從94年開始工作,基本上每5年才會遇到一次職場危機。但是現在,她每學年都得參加一次雙選,自己都不確定下學期教什麼。

我記得老爸老媽02年出去學習,帶回來的資料都是「人生夢想」「長期規劃」,我還被老爸逼著寫過未來30年我要過成什麼樣,現在回憶起來,我過的跟寫的完全不同。

十幾年前,時代相對穩定,可觀察、可預測。現在的大環境更強調演化、適應、轉型,連騰訊都說「規劃只做三年內」,職場的不確定性來得越來越快了。

另一方面,不確定因素也變多,即便不是被裁,也可能面對各種問題:績效指標說改就改,突然被通知調崗,業務跟入職時說的不服,公司搬新地點……

不確定的工作方向和“又白費了”的工作努力,讓我們總感覺後面有個推手,逼著我們不停地往前走,不管你樂不樂意走。

突然被辭退,還好我早做了副業,才能應對職場的這些不確定性

03 你對不確定性的恐懼來自哪裡

一提不確定性,很多人表示擔憂。職場的不確定性包含兩種:主觀不確定性和客觀不確定性。

(1)主觀不確定性:對自己的不確定,不夠了解自己,信心度不夠

  • 不確定自己喜歡的工作是什麼類型
  • 不確定自己的投入能否得到預計收穫
  • 不確定現在新接手的任務能不能搞得定
  • 不確定能否通過自己的人脈關係找到理想型工作
  • 不確定自己都能搞定哪種類型的工作

(2)客觀不確定性:與職業或職位有關的,不夠了解工作、行業

  • 不確定這份工作適不適合自己
  • 不確定自己喜歡的工作能不能碰上
  • 不確定在哪能找到自己喜歡又擅長的工作

如果你的恐懼來自主觀不確定性都一些,其實只要稍作努力,這種焦慮感就會淡化很多;如果你的恐懼來自於客觀因素居多,其實你只要多走入環境去了解它,你自然就變得不怕了。

具體來說,抵抗職場不確定性,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

第一,從職業出發,不斷開拓視野。

這句話聽得都有些起膩,但具體做起來卻沒那麼容易。行業峰會沒少去,但峰會報告和解讀資料,光收藏沒研究幾遍,那是沒什麼意義的;公司官方新聞恨不得設置免打擾,其實你錯過了很多關鍵信息,新聞稿裡都隱藏著公司的關注點和未來發展規劃。

此外,我要特別推薦你去關注經管類新書榜,看看走在行業前沿的人怎樣看待未來。最近看了一本書叫《 刷新品牌 用大數據重塑營銷》就講了很多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時代,企業品牌和營銷應採取的新對策。

第二,從自身出發,構建安全邊界。

安全邊界指的是突然間沒有工作了,我們靠什麼技能養活自己;

  • 如果技能一時賺不到足夠的前,我們的存款可以支撐活多久;
  • 有沒有人能給我們推薦新工作或者邀請我們入職;
  • 如果新工作要加班熬夜,我們的身體能不能扛住?

這個安全邊界由技能、餘額、人脈、健康共同圍成。

突然被辭退,還好我早做了副業,才能應對職場的這些不確定性

你的安全邊界越寬,在面對不確定性時就越從容,應對突發狀況越輕鬆。

04 斜槓技能是拓展安全邊界的最好方法嗎?

為了拓展安全邊界,很多職場人會考慮副業,打造斜槓技能。

智聯招聘發佈的《2019職場人年中盤點報告》顯示,在有斜槓收入的白領群體中,微商、撰稿、設計是三大主流方向,佔總比例的54.3%,這三個領域要做好,都需要較強的專業能力。

"

01 又被辭了

收到一份讀者留言:

等了一個月終於落停了,整個部門全部被裁,準備開始找工作。——Pang

我問她需不需要幫忙,她說暫時還好,其實早有感覺會被裁,因為這次裁員看起來跟能力無關,只是擔心會拿不到賠償。

Pang是一個互聯網運營,996已是常態,年假從來沒休過,全年累計加班500多個小時,可是從被HR叫過去到事情說完走出來,總共不到5分鐘。

雖然早就告訴自己這不過是再普通不過的一天,可在簽名的剎那間還是想流淚,感覺特別像被拋棄,但她還是簽了,又有什麼其他辦法呢?

這已經是本月第7個給我留言被裁的,這些人有剛工作不久的職場新人,剛有點適應職場環境就被告知“不需要你了”;也有剛回到職場的新手媽媽,因為還在哺乳期,公司用了很多“計策”讓她主動辭職;還有工作多年的職場老司機,曾經是明星員工,但一樣要離開。

真是應了那句話,意外和明天永遠也不知道哪個先來。

突然被辭退,還好我早做了副業,才能應對職場的這些不確定性

02 職場的不確定性怎麼突然變多了

想想我媽工作那個年代,工作變數很少,她從94年開始工作,基本上每5年才會遇到一次職場危機。但是現在,她每學年都得參加一次雙選,自己都不確定下學期教什麼。

我記得老爸老媽02年出去學習,帶回來的資料都是「人生夢想」「長期規劃」,我還被老爸逼著寫過未來30年我要過成什麼樣,現在回憶起來,我過的跟寫的完全不同。

十幾年前,時代相對穩定,可觀察、可預測。現在的大環境更強調演化、適應、轉型,連騰訊都說「規劃只做三年內」,職場的不確定性來得越來越快了。

另一方面,不確定因素也變多,即便不是被裁,也可能面對各種問題:績效指標說改就改,突然被通知調崗,業務跟入職時說的不服,公司搬新地點……

不確定的工作方向和“又白費了”的工作努力,讓我們總感覺後面有個推手,逼著我們不停地往前走,不管你樂不樂意走。

突然被辭退,還好我早做了副業,才能應對職場的這些不確定性

03 你對不確定性的恐懼來自哪裡

一提不確定性,很多人表示擔憂。職場的不確定性包含兩種:主觀不確定性和客觀不確定性。

(1)主觀不確定性:對自己的不確定,不夠了解自己,信心度不夠

  • 不確定自己喜歡的工作是什麼類型
  • 不確定自己的投入能否得到預計收穫
  • 不確定現在新接手的任務能不能搞得定
  • 不確定能否通過自己的人脈關係找到理想型工作
  • 不確定自己都能搞定哪種類型的工作

(2)客觀不確定性:與職業或職位有關的,不夠了解工作、行業

  • 不確定這份工作適不適合自己
  • 不確定自己喜歡的工作能不能碰上
  • 不確定在哪能找到自己喜歡又擅長的工作

如果你的恐懼來自主觀不確定性都一些,其實只要稍作努力,這種焦慮感就會淡化很多;如果你的恐懼來自於客觀因素居多,其實你只要多走入環境去了解它,你自然就變得不怕了。

具體來說,抵抗職場不確定性,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

第一,從職業出發,不斷開拓視野。

這句話聽得都有些起膩,但具體做起來卻沒那麼容易。行業峰會沒少去,但峰會報告和解讀資料,光收藏沒研究幾遍,那是沒什麼意義的;公司官方新聞恨不得設置免打擾,其實你錯過了很多關鍵信息,新聞稿裡都隱藏著公司的關注點和未來發展規劃。

此外,我要特別推薦你去關注經管類新書榜,看看走在行業前沿的人怎樣看待未來。最近看了一本書叫《 刷新品牌 用大數據重塑營銷》就講了很多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時代,企業品牌和營銷應採取的新對策。

第二,從自身出發,構建安全邊界。

安全邊界指的是突然間沒有工作了,我們靠什麼技能養活自己;

  • 如果技能一時賺不到足夠的前,我們的存款可以支撐活多久;
  • 有沒有人能給我們推薦新工作或者邀請我們入職;
  • 如果新工作要加班熬夜,我們的身體能不能扛住?

這個安全邊界由技能、餘額、人脈、健康共同圍成。

突然被辭退,還好我早做了副業,才能應對職場的這些不確定性

你的安全邊界越寬,在面對不確定性時就越從容,應對突發狀況越輕鬆。

04 斜槓技能是拓展安全邊界的最好方法嗎?

為了拓展安全邊界,很多職場人會考慮副業,打造斜槓技能。

智聯招聘發佈的《2019職場人年中盤點報告》顯示,在有斜槓收入的白領群體中,微商、撰稿、設計是三大主流方向,佔總比例的54.3%,這三個領域要做好,都需要較強的專業能力。

突然被辭退,還好我早做了副業,才能應對職場的這些不確定性

我也對身邊有副業的人進行了一個調研,其中營銷型最多,比如保險、微商、社群營銷等,這個技能的確應用領域極廣,而且這波裁員中,營銷團隊的人非但沒有被集體裁撤,有人反被升職加薪,尤其是業績本身就好的,更是被獵頭爭搶。

"

01 又被辭了

收到一份讀者留言:

等了一個月終於落停了,整個部門全部被裁,準備開始找工作。——Pang

我問她需不需要幫忙,她說暫時還好,其實早有感覺會被裁,因為這次裁員看起來跟能力無關,只是擔心會拿不到賠償。

Pang是一個互聯網運營,996已是常態,年假從來沒休過,全年累計加班500多個小時,可是從被HR叫過去到事情說完走出來,總共不到5分鐘。

雖然早就告訴自己這不過是再普通不過的一天,可在簽名的剎那間還是想流淚,感覺特別像被拋棄,但她還是簽了,又有什麼其他辦法呢?

這已經是本月第7個給我留言被裁的,這些人有剛工作不久的職場新人,剛有點適應職場環境就被告知“不需要你了”;也有剛回到職場的新手媽媽,因為還在哺乳期,公司用了很多“計策”讓她主動辭職;還有工作多年的職場老司機,曾經是明星員工,但一樣要離開。

真是應了那句話,意外和明天永遠也不知道哪個先來。

突然被辭退,還好我早做了副業,才能應對職場的這些不確定性

02 職場的不確定性怎麼突然變多了

想想我媽工作那個年代,工作變數很少,她從94年開始工作,基本上每5年才會遇到一次職場危機。但是現在,她每學年都得參加一次雙選,自己都不確定下學期教什麼。

我記得老爸老媽02年出去學習,帶回來的資料都是「人生夢想」「長期規劃」,我還被老爸逼著寫過未來30年我要過成什麼樣,現在回憶起來,我過的跟寫的完全不同。

十幾年前,時代相對穩定,可觀察、可預測。現在的大環境更強調演化、適應、轉型,連騰訊都說「規劃只做三年內」,職場的不確定性來得越來越快了。

另一方面,不確定因素也變多,即便不是被裁,也可能面對各種問題:績效指標說改就改,突然被通知調崗,業務跟入職時說的不服,公司搬新地點……

不確定的工作方向和“又白費了”的工作努力,讓我們總感覺後面有個推手,逼著我們不停地往前走,不管你樂不樂意走。

突然被辭退,還好我早做了副業,才能應對職場的這些不確定性

03 你對不確定性的恐懼來自哪裡

一提不確定性,很多人表示擔憂。職場的不確定性包含兩種:主觀不確定性和客觀不確定性。

(1)主觀不確定性:對自己的不確定,不夠了解自己,信心度不夠

  • 不確定自己喜歡的工作是什麼類型
  • 不確定自己的投入能否得到預計收穫
  • 不確定現在新接手的任務能不能搞得定
  • 不確定能否通過自己的人脈關係找到理想型工作
  • 不確定自己都能搞定哪種類型的工作

(2)客觀不確定性:與職業或職位有關的,不夠了解工作、行業

  • 不確定這份工作適不適合自己
  • 不確定自己喜歡的工作能不能碰上
  • 不確定在哪能找到自己喜歡又擅長的工作

如果你的恐懼來自主觀不確定性都一些,其實只要稍作努力,這種焦慮感就會淡化很多;如果你的恐懼來自於客觀因素居多,其實你只要多走入環境去了解它,你自然就變得不怕了。

具體來說,抵抗職場不確定性,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

第一,從職業出發,不斷開拓視野。

這句話聽得都有些起膩,但具體做起來卻沒那麼容易。行業峰會沒少去,但峰會報告和解讀資料,光收藏沒研究幾遍,那是沒什麼意義的;公司官方新聞恨不得設置免打擾,其實你錯過了很多關鍵信息,新聞稿裡都隱藏著公司的關注點和未來發展規劃。

此外,我要特別推薦你去關注經管類新書榜,看看走在行業前沿的人怎樣看待未來。最近看了一本書叫《 刷新品牌 用大數據重塑營銷》就講了很多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時代,企業品牌和營銷應採取的新對策。

第二,從自身出發,構建安全邊界。

安全邊界指的是突然間沒有工作了,我們靠什麼技能養活自己;

  • 如果技能一時賺不到足夠的前,我們的存款可以支撐活多久;
  • 有沒有人能給我們推薦新工作或者邀請我們入職;
  • 如果新工作要加班熬夜,我們的身體能不能扛住?

這個安全邊界由技能、餘額、人脈、健康共同圍成。

突然被辭退,還好我早做了副業,才能應對職場的這些不確定性

你的安全邊界越寬,在面對不確定性時就越從容,應對突發狀況越輕鬆。

04 斜槓技能是拓展安全邊界的最好方法嗎?

為了拓展安全邊界,很多職場人會考慮副業,打造斜槓技能。

智聯招聘發佈的《2019職場人年中盤點報告》顯示,在有斜槓收入的白領群體中,微商、撰稿、設計是三大主流方向,佔總比例的54.3%,這三個領域要做好,都需要較強的專業能力。

突然被辭退,還好我早做了副業,才能應對職場的這些不確定性

我也對身邊有副業的人進行了一個調研,其中營銷型最多,比如保險、微商、社群營銷等,這個技能的確應用領域極廣,而且這波裁員中,營銷團隊的人非但沒有被集體裁撤,有人反被升職加薪,尤其是業績本身就好的,更是被獵頭爭搶。

突然被辭退,還好我早做了副業,才能應對職場的這些不確定性

作為普通的隨時可能被裁掉的我們,選擇哪個技能最合適呢?

"

01 又被辭了

收到一份讀者留言:

等了一個月終於落停了,整個部門全部被裁,準備開始找工作。——Pang

我問她需不需要幫忙,她說暫時還好,其實早有感覺會被裁,因為這次裁員看起來跟能力無關,只是擔心會拿不到賠償。

Pang是一個互聯網運營,996已是常態,年假從來沒休過,全年累計加班500多個小時,可是從被HR叫過去到事情說完走出來,總共不到5分鐘。

雖然早就告訴自己這不過是再普通不過的一天,可在簽名的剎那間還是想流淚,感覺特別像被拋棄,但她還是簽了,又有什麼其他辦法呢?

這已經是本月第7個給我留言被裁的,這些人有剛工作不久的職場新人,剛有點適應職場環境就被告知“不需要你了”;也有剛回到職場的新手媽媽,因為還在哺乳期,公司用了很多“計策”讓她主動辭職;還有工作多年的職場老司機,曾經是明星員工,但一樣要離開。

真是應了那句話,意外和明天永遠也不知道哪個先來。

突然被辭退,還好我早做了副業,才能應對職場的這些不確定性

02 職場的不確定性怎麼突然變多了

想想我媽工作那個年代,工作變數很少,她從94年開始工作,基本上每5年才會遇到一次職場危機。但是現在,她每學年都得參加一次雙選,自己都不確定下學期教什麼。

我記得老爸老媽02年出去學習,帶回來的資料都是「人生夢想」「長期規劃」,我還被老爸逼著寫過未來30年我要過成什麼樣,現在回憶起來,我過的跟寫的完全不同。

十幾年前,時代相對穩定,可觀察、可預測。現在的大環境更強調演化、適應、轉型,連騰訊都說「規劃只做三年內」,職場的不確定性來得越來越快了。

另一方面,不確定因素也變多,即便不是被裁,也可能面對各種問題:績效指標說改就改,突然被通知調崗,業務跟入職時說的不服,公司搬新地點……

不確定的工作方向和“又白費了”的工作努力,讓我們總感覺後面有個推手,逼著我們不停地往前走,不管你樂不樂意走。

突然被辭退,還好我早做了副業,才能應對職場的這些不確定性

03 你對不確定性的恐懼來自哪裡

一提不確定性,很多人表示擔憂。職場的不確定性包含兩種:主觀不確定性和客觀不確定性。

(1)主觀不確定性:對自己的不確定,不夠了解自己,信心度不夠

  • 不確定自己喜歡的工作是什麼類型
  • 不確定自己的投入能否得到預計收穫
  • 不確定現在新接手的任務能不能搞得定
  • 不確定能否通過自己的人脈關係找到理想型工作
  • 不確定自己都能搞定哪種類型的工作

(2)客觀不確定性:與職業或職位有關的,不夠了解工作、行業

  • 不確定這份工作適不適合自己
  • 不確定自己喜歡的工作能不能碰上
  • 不確定在哪能找到自己喜歡又擅長的工作

如果你的恐懼來自主觀不確定性都一些,其實只要稍作努力,這種焦慮感就會淡化很多;如果你的恐懼來自於客觀因素居多,其實你只要多走入環境去了解它,你自然就變得不怕了。

具體來說,抵抗職場不確定性,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

第一,從職業出發,不斷開拓視野。

這句話聽得都有些起膩,但具體做起來卻沒那麼容易。行業峰會沒少去,但峰會報告和解讀資料,光收藏沒研究幾遍,那是沒什麼意義的;公司官方新聞恨不得設置免打擾,其實你錯過了很多關鍵信息,新聞稿裡都隱藏著公司的關注點和未來發展規劃。

此外,我要特別推薦你去關注經管類新書榜,看看走在行業前沿的人怎樣看待未來。最近看了一本書叫《 刷新品牌 用大數據重塑營銷》就講了很多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時代,企業品牌和營銷應採取的新對策。

第二,從自身出發,構建安全邊界。

安全邊界指的是突然間沒有工作了,我們靠什麼技能養活自己;

  • 如果技能一時賺不到足夠的前,我們的存款可以支撐活多久;
  • 有沒有人能給我們推薦新工作或者邀請我們入職;
  • 如果新工作要加班熬夜,我們的身體能不能扛住?

這個安全邊界由技能、餘額、人脈、健康共同圍成。

突然被辭退,還好我早做了副業,才能應對職場的這些不確定性

你的安全邊界越寬,在面對不確定性時就越從容,應對突發狀況越輕鬆。

04 斜槓技能是拓展安全邊界的最好方法嗎?

為了拓展安全邊界,很多職場人會考慮副業,打造斜槓技能。

智聯招聘發佈的《2019職場人年中盤點報告》顯示,在有斜槓收入的白領群體中,微商、撰稿、設計是三大主流方向,佔總比例的54.3%,這三個領域要做好,都需要較強的專業能力。

突然被辭退,還好我早做了副業,才能應對職場的這些不確定性

我也對身邊有副業的人進行了一個調研,其中營銷型最多,比如保險、微商、社群營銷等,這個技能的確應用領域極廣,而且這波裁員中,營銷團隊的人非但沒有被集體裁撤,有人反被升職加薪,尤其是業績本身就好的,更是被獵頭爭搶。

突然被辭退,還好我早做了副業,才能應對職場的這些不確定性

作為普通的隨時可能被裁掉的我們,選擇哪個技能最合適呢?

突然被辭退,還好我早做了副業,才能應對職場的這些不確定性

(1)無法隨意跳槽,想賺錢補貼家用,又不能拋頭露臉,時間又不多:

寫作、PPT、視覺設計這三個最適合你;

(2)想通過斜槓測試哪個更適合自己,然後轉行:

飽和性體驗1個,徹底瞭解了,判斷不適合了,再換新的,不要同時體驗多個;

(3)周圍就業環境很差,對現狀不滿,想做點啥找回自信

都可以試試,但要選擇團隊,別自己悶著幹,否則很慢難做出成績,到時候更不自信;

(4)工作不忙,喜歡學習新東西,想掙點小錢出點小名

覺得自己比較擅長溝通的,考慮講師、培訓師、演講、社群營銷;覺得自己更樂意動筆的,寫作、PPT、視覺設計。

斜槓技能最初可能只是你的一個“備胎計劃”,但很有可能在將來救你一命,所以現在就要準備起來。

"

01 又被辭了

收到一份讀者留言:

等了一個月終於落停了,整個部門全部被裁,準備開始找工作。——Pang

我問她需不需要幫忙,她說暫時還好,其實早有感覺會被裁,因為這次裁員看起來跟能力無關,只是擔心會拿不到賠償。

Pang是一個互聯網運營,996已是常態,年假從來沒休過,全年累計加班500多個小時,可是從被HR叫過去到事情說完走出來,總共不到5分鐘。

雖然早就告訴自己這不過是再普通不過的一天,可在簽名的剎那間還是想流淚,感覺特別像被拋棄,但她還是簽了,又有什麼其他辦法呢?

這已經是本月第7個給我留言被裁的,這些人有剛工作不久的職場新人,剛有點適應職場環境就被告知“不需要你了”;也有剛回到職場的新手媽媽,因為還在哺乳期,公司用了很多“計策”讓她主動辭職;還有工作多年的職場老司機,曾經是明星員工,但一樣要離開。

真是應了那句話,意外和明天永遠也不知道哪個先來。

突然被辭退,還好我早做了副業,才能應對職場的這些不確定性

02 職場的不確定性怎麼突然變多了

想想我媽工作那個年代,工作變數很少,她從94年開始工作,基本上每5年才會遇到一次職場危機。但是現在,她每學年都得參加一次雙選,自己都不確定下學期教什麼。

我記得老爸老媽02年出去學習,帶回來的資料都是「人生夢想」「長期規劃」,我還被老爸逼著寫過未來30年我要過成什麼樣,現在回憶起來,我過的跟寫的完全不同。

十幾年前,時代相對穩定,可觀察、可預測。現在的大環境更強調演化、適應、轉型,連騰訊都說「規劃只做三年內」,職場的不確定性來得越來越快了。

另一方面,不確定因素也變多,即便不是被裁,也可能面對各種問題:績效指標說改就改,突然被通知調崗,業務跟入職時說的不服,公司搬新地點……

不確定的工作方向和“又白費了”的工作努力,讓我們總感覺後面有個推手,逼著我們不停地往前走,不管你樂不樂意走。

突然被辭退,還好我早做了副業,才能應對職場的這些不確定性

03 你對不確定性的恐懼來自哪裡

一提不確定性,很多人表示擔憂。職場的不確定性包含兩種:主觀不確定性和客觀不確定性。

(1)主觀不確定性:對自己的不確定,不夠了解自己,信心度不夠

  • 不確定自己喜歡的工作是什麼類型
  • 不確定自己的投入能否得到預計收穫
  • 不確定現在新接手的任務能不能搞得定
  • 不確定能否通過自己的人脈關係找到理想型工作
  • 不確定自己都能搞定哪種類型的工作

(2)客觀不確定性:與職業或職位有關的,不夠了解工作、行業

  • 不確定這份工作適不適合自己
  • 不確定自己喜歡的工作能不能碰上
  • 不確定在哪能找到自己喜歡又擅長的工作

如果你的恐懼來自主觀不確定性都一些,其實只要稍作努力,這種焦慮感就會淡化很多;如果你的恐懼來自於客觀因素居多,其實你只要多走入環境去了解它,你自然就變得不怕了。

具體來說,抵抗職場不確定性,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

第一,從職業出發,不斷開拓視野。

這句話聽得都有些起膩,但具體做起來卻沒那麼容易。行業峰會沒少去,但峰會報告和解讀資料,光收藏沒研究幾遍,那是沒什麼意義的;公司官方新聞恨不得設置免打擾,其實你錯過了很多關鍵信息,新聞稿裡都隱藏著公司的關注點和未來發展規劃。

此外,我要特別推薦你去關注經管類新書榜,看看走在行業前沿的人怎樣看待未來。最近看了一本書叫《 刷新品牌 用大數據重塑營銷》就講了很多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時代,企業品牌和營銷應採取的新對策。

第二,從自身出發,構建安全邊界。

安全邊界指的是突然間沒有工作了,我們靠什麼技能養活自己;

  • 如果技能一時賺不到足夠的前,我們的存款可以支撐活多久;
  • 有沒有人能給我們推薦新工作或者邀請我們入職;
  • 如果新工作要加班熬夜,我們的身體能不能扛住?

這個安全邊界由技能、餘額、人脈、健康共同圍成。

突然被辭退,還好我早做了副業,才能應對職場的這些不確定性

你的安全邊界越寬,在面對不確定性時就越從容,應對突發狀況越輕鬆。

04 斜槓技能是拓展安全邊界的最好方法嗎?

為了拓展安全邊界,很多職場人會考慮副業,打造斜槓技能。

智聯招聘發佈的《2019職場人年中盤點報告》顯示,在有斜槓收入的白領群體中,微商、撰稿、設計是三大主流方向,佔總比例的54.3%,這三個領域要做好,都需要較強的專業能力。

突然被辭退,還好我早做了副業,才能應對職場的這些不確定性

我也對身邊有副業的人進行了一個調研,其中營銷型最多,比如保險、微商、社群營銷等,這個技能的確應用領域極廣,而且這波裁員中,營銷團隊的人非但沒有被集體裁撤,有人反被升職加薪,尤其是業績本身就好的,更是被獵頭爭搶。

突然被辭退,還好我早做了副業,才能應對職場的這些不確定性

作為普通的隨時可能被裁掉的我們,選擇哪個技能最合適呢?

突然被辭退,還好我早做了副業,才能應對職場的這些不確定性

(1)無法隨意跳槽,想賺錢補貼家用,又不能拋頭露臉,時間又不多:

寫作、PPT、視覺設計這三個最適合你;

(2)想通過斜槓測試哪個更適合自己,然後轉行:

飽和性體驗1個,徹底瞭解了,判斷不適合了,再換新的,不要同時體驗多個;

(3)周圍就業環境很差,對現狀不滿,想做點啥找回自信

都可以試試,但要選擇團隊,別自己悶著幹,否則很慢難做出成績,到時候更不自信;

(4)工作不忙,喜歡學習新東西,想掙點小錢出點小名

覺得自己比較擅長溝通的,考慮講師、培訓師、演講、社群營銷;覺得自己更樂意動筆的,寫作、PPT、視覺設計。

斜槓技能最初可能只是你的一個“備胎計劃”,但很有可能在將來救你一命,所以現在就要準備起來。

突然被辭退,還好我早做了副業,才能應對職場的這些不確定性

05 光選出斜槓領域就夠了嘛?飽和性投入,才能遇見“未知的自己”

我身邊有不少人有意識地學習,提高斜槓能力,但是做出成績很慢,有這幾個原因:

(1)間歇性雞血,輸出節奏不穩定

(2)標籤很亂,看不清他能幫我解決什麼問題

(3)投入度不夠,以為一週寫一篇文章就能賺很多廣告費

(4)不做傳播,幹完就拉倒,也不跟別人說

(5)閉門造車,從不研究這行誰幹得好,怎麼幹的,做什麼事都自己研究,不去看現成的方法

所以我特別希望真的想“遇見未知的自己的”人,要做到飽和性投入,參考下面的公式:

"

01 又被辭了

收到一份讀者留言:

等了一個月終於落停了,整個部門全部被裁,準備開始找工作。——Pang

我問她需不需要幫忙,她說暫時還好,其實早有感覺會被裁,因為這次裁員看起來跟能力無關,只是擔心會拿不到賠償。

Pang是一個互聯網運營,996已是常態,年假從來沒休過,全年累計加班500多個小時,可是從被HR叫過去到事情說完走出來,總共不到5分鐘。

雖然早就告訴自己這不過是再普通不過的一天,可在簽名的剎那間還是想流淚,感覺特別像被拋棄,但她還是簽了,又有什麼其他辦法呢?

這已經是本月第7個給我留言被裁的,這些人有剛工作不久的職場新人,剛有點適應職場環境就被告知“不需要你了”;也有剛回到職場的新手媽媽,因為還在哺乳期,公司用了很多“計策”讓她主動辭職;還有工作多年的職場老司機,曾經是明星員工,但一樣要離開。

真是應了那句話,意外和明天永遠也不知道哪個先來。

突然被辭退,還好我早做了副業,才能應對職場的這些不確定性

02 職場的不確定性怎麼突然變多了

想想我媽工作那個年代,工作變數很少,她從94年開始工作,基本上每5年才會遇到一次職場危機。但是現在,她每學年都得參加一次雙選,自己都不確定下學期教什麼。

我記得老爸老媽02年出去學習,帶回來的資料都是「人生夢想」「長期規劃」,我還被老爸逼著寫過未來30年我要過成什麼樣,現在回憶起來,我過的跟寫的完全不同。

十幾年前,時代相對穩定,可觀察、可預測。現在的大環境更強調演化、適應、轉型,連騰訊都說「規劃只做三年內」,職場的不確定性來得越來越快了。

另一方面,不確定因素也變多,即便不是被裁,也可能面對各種問題:績效指標說改就改,突然被通知調崗,業務跟入職時說的不服,公司搬新地點……

不確定的工作方向和“又白費了”的工作努力,讓我們總感覺後面有個推手,逼著我們不停地往前走,不管你樂不樂意走。

突然被辭退,還好我早做了副業,才能應對職場的這些不確定性

03 你對不確定性的恐懼來自哪裡

一提不確定性,很多人表示擔憂。職場的不確定性包含兩種:主觀不確定性和客觀不確定性。

(1)主觀不確定性:對自己的不確定,不夠了解自己,信心度不夠

  • 不確定自己喜歡的工作是什麼類型
  • 不確定自己的投入能否得到預計收穫
  • 不確定現在新接手的任務能不能搞得定
  • 不確定能否通過自己的人脈關係找到理想型工作
  • 不確定自己都能搞定哪種類型的工作

(2)客觀不確定性:與職業或職位有關的,不夠了解工作、行業

  • 不確定這份工作適不適合自己
  • 不確定自己喜歡的工作能不能碰上
  • 不確定在哪能找到自己喜歡又擅長的工作

如果你的恐懼來自主觀不確定性都一些,其實只要稍作努力,這種焦慮感就會淡化很多;如果你的恐懼來自於客觀因素居多,其實你只要多走入環境去了解它,你自然就變得不怕了。

具體來說,抵抗職場不確定性,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

第一,從職業出發,不斷開拓視野。

這句話聽得都有些起膩,但具體做起來卻沒那麼容易。行業峰會沒少去,但峰會報告和解讀資料,光收藏沒研究幾遍,那是沒什麼意義的;公司官方新聞恨不得設置免打擾,其實你錯過了很多關鍵信息,新聞稿裡都隱藏著公司的關注點和未來發展規劃。

此外,我要特別推薦你去關注經管類新書榜,看看走在行業前沿的人怎樣看待未來。最近看了一本書叫《 刷新品牌 用大數據重塑營銷》就講了很多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時代,企業品牌和營銷應採取的新對策。

第二,從自身出發,構建安全邊界。

安全邊界指的是突然間沒有工作了,我們靠什麼技能養活自己;

  • 如果技能一時賺不到足夠的前,我們的存款可以支撐活多久;
  • 有沒有人能給我們推薦新工作或者邀請我們入職;
  • 如果新工作要加班熬夜,我們的身體能不能扛住?

這個安全邊界由技能、餘額、人脈、健康共同圍成。

突然被辭退,還好我早做了副業,才能應對職場的這些不確定性

你的安全邊界越寬,在面對不確定性時就越從容,應對突發狀況越輕鬆。

04 斜槓技能是拓展安全邊界的最好方法嗎?

為了拓展安全邊界,很多職場人會考慮副業,打造斜槓技能。

智聯招聘發佈的《2019職場人年中盤點報告》顯示,在有斜槓收入的白領群體中,微商、撰稿、設計是三大主流方向,佔總比例的54.3%,這三個領域要做好,都需要較強的專業能力。

突然被辭退,還好我早做了副業,才能應對職場的這些不確定性

我也對身邊有副業的人進行了一個調研,其中營銷型最多,比如保險、微商、社群營銷等,這個技能的確應用領域極廣,而且這波裁員中,營銷團隊的人非但沒有被集體裁撤,有人反被升職加薪,尤其是業績本身就好的,更是被獵頭爭搶。

突然被辭退,還好我早做了副業,才能應對職場的這些不確定性

作為普通的隨時可能被裁掉的我們,選擇哪個技能最合適呢?

突然被辭退,還好我早做了副業,才能應對職場的這些不確定性

(1)無法隨意跳槽,想賺錢補貼家用,又不能拋頭露臉,時間又不多:

寫作、PPT、視覺設計這三個最適合你;

(2)想通過斜槓測試哪個更適合自己,然後轉行:

飽和性體驗1個,徹底瞭解了,判斷不適合了,再換新的,不要同時體驗多個;

(3)周圍就業環境很差,對現狀不滿,想做點啥找回自信

都可以試試,但要選擇團隊,別自己悶著幹,否則很慢難做出成績,到時候更不自信;

(4)工作不忙,喜歡學習新東西,想掙點小錢出點小名

覺得自己比較擅長溝通的,考慮講師、培訓師、演講、社群營銷;覺得自己更樂意動筆的,寫作、PPT、視覺設計。

斜槓技能最初可能只是你的一個“備胎計劃”,但很有可能在將來救你一命,所以現在就要準備起來。

突然被辭退,還好我早做了副業,才能應對職場的這些不確定性

05 光選出斜槓領域就夠了嘛?飽和性投入,才能遇見“未知的自己”

我身邊有不少人有意識地學習,提高斜槓能力,但是做出成績很慢,有這幾個原因:

(1)間歇性雞血,輸出節奏不穩定

(2)標籤很亂,看不清他能幫我解決什麼問題

(3)投入度不夠,以為一週寫一篇文章就能賺很多廣告費

(4)不做傳播,幹完就拉倒,也不跟別人說

(5)閉門造車,從不研究這行誰幹得好,怎麼幹的,做什麼事都自己研究,不去看現成的方法

所以我特別希望真的想“遇見未知的自己的”人,要做到飽和性投入,參考下面的公式:

突然被辭退,還好我早做了副業,才能應對職場的這些不確定性

(1)得體獨特的人設:得體不用解釋了,就是別招人煩;獨特是指你做你自己,不用跟別人比,也不用特別改什麼,就把本來就有的好品質突出出來,比如熱情、愛分享等;

(2)飽和性學習:拿閱讀舉例,想研究明白一個領域的內容,一個月讀5-8本基本上只懂一個皮毛,還記不住什麼,8-15本是個基礎數量,總之投入量一定要足夠;

(3)高頻輸出作品:形成固定節奏,讓大家有個期待,且質量不錯的作品,這個最佳頻次就是正常人一週寫2篇,你寫3篇,要比平均標準略高;

(4)複利分發傳播:多平臺分發,多種形式分發,比如音頻、視頻、文字;

(5)人脈平臺背書:讓比你厲害的人,比你有吸引力的人推薦你,用人設去打動他們;試著跟大平臺合作,帶某個平臺的高數據量去談。


應對不確定性就像坐在熱氣球中的你,不知道風什麼時候來,雨什麼時候下,會不會一個閃電劈下來給你劈叉。

只要我們是個好的瞭望者,注意更新自己的飛行裝備,我們都能環遊世界。

"

01 又被辭了

收到一份讀者留言:

等了一個月終於落停了,整個部門全部被裁,準備開始找工作。——Pang

我問她需不需要幫忙,她說暫時還好,其實早有感覺會被裁,因為這次裁員看起來跟能力無關,只是擔心會拿不到賠償。

Pang是一個互聯網運營,996已是常態,年假從來沒休過,全年累計加班500多個小時,可是從被HR叫過去到事情說完走出來,總共不到5分鐘。

雖然早就告訴自己這不過是再普通不過的一天,可在簽名的剎那間還是想流淚,感覺特別像被拋棄,但她還是簽了,又有什麼其他辦法呢?

這已經是本月第7個給我留言被裁的,這些人有剛工作不久的職場新人,剛有點適應職場環境就被告知“不需要你了”;也有剛回到職場的新手媽媽,因為還在哺乳期,公司用了很多“計策”讓她主動辭職;還有工作多年的職場老司機,曾經是明星員工,但一樣要離開。

真是應了那句話,意外和明天永遠也不知道哪個先來。

突然被辭退,還好我早做了副業,才能應對職場的這些不確定性

02 職場的不確定性怎麼突然變多了

想想我媽工作那個年代,工作變數很少,她從94年開始工作,基本上每5年才會遇到一次職場危機。但是現在,她每學年都得參加一次雙選,自己都不確定下學期教什麼。

我記得老爸老媽02年出去學習,帶回來的資料都是「人生夢想」「長期規劃」,我還被老爸逼著寫過未來30年我要過成什麼樣,現在回憶起來,我過的跟寫的完全不同。

十幾年前,時代相對穩定,可觀察、可預測。現在的大環境更強調演化、適應、轉型,連騰訊都說「規劃只做三年內」,職場的不確定性來得越來越快了。

另一方面,不確定因素也變多,即便不是被裁,也可能面對各種問題:績效指標說改就改,突然被通知調崗,業務跟入職時說的不服,公司搬新地點……

不確定的工作方向和“又白費了”的工作努力,讓我們總感覺後面有個推手,逼著我們不停地往前走,不管你樂不樂意走。

突然被辭退,還好我早做了副業,才能應對職場的這些不確定性

03 你對不確定性的恐懼來自哪裡

一提不確定性,很多人表示擔憂。職場的不確定性包含兩種:主觀不確定性和客觀不確定性。

(1)主觀不確定性:對自己的不確定,不夠了解自己,信心度不夠

  • 不確定自己喜歡的工作是什麼類型
  • 不確定自己的投入能否得到預計收穫
  • 不確定現在新接手的任務能不能搞得定
  • 不確定能否通過自己的人脈關係找到理想型工作
  • 不確定自己都能搞定哪種類型的工作

(2)客觀不確定性:與職業或職位有關的,不夠了解工作、行業

  • 不確定這份工作適不適合自己
  • 不確定自己喜歡的工作能不能碰上
  • 不確定在哪能找到自己喜歡又擅長的工作

如果你的恐懼來自主觀不確定性都一些,其實只要稍作努力,這種焦慮感就會淡化很多;如果你的恐懼來自於客觀因素居多,其實你只要多走入環境去了解它,你自然就變得不怕了。

具體來說,抵抗職場不確定性,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

第一,從職業出發,不斷開拓視野。

這句話聽得都有些起膩,但具體做起來卻沒那麼容易。行業峰會沒少去,但峰會報告和解讀資料,光收藏沒研究幾遍,那是沒什麼意義的;公司官方新聞恨不得設置免打擾,其實你錯過了很多關鍵信息,新聞稿裡都隱藏著公司的關注點和未來發展規劃。

此外,我要特別推薦你去關注經管類新書榜,看看走在行業前沿的人怎樣看待未來。最近看了一本書叫《 刷新品牌 用大數據重塑營銷》就講了很多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時代,企業品牌和營銷應採取的新對策。

第二,從自身出發,構建安全邊界。

安全邊界指的是突然間沒有工作了,我們靠什麼技能養活自己;

  • 如果技能一時賺不到足夠的前,我們的存款可以支撐活多久;
  • 有沒有人能給我們推薦新工作或者邀請我們入職;
  • 如果新工作要加班熬夜,我們的身體能不能扛住?

這個安全邊界由技能、餘額、人脈、健康共同圍成。

突然被辭退,還好我早做了副業,才能應對職場的這些不確定性

你的安全邊界越寬,在面對不確定性時就越從容,應對突發狀況越輕鬆。

04 斜槓技能是拓展安全邊界的最好方法嗎?

為了拓展安全邊界,很多職場人會考慮副業,打造斜槓技能。

智聯招聘發佈的《2019職場人年中盤點報告》顯示,在有斜槓收入的白領群體中,微商、撰稿、設計是三大主流方向,佔總比例的54.3%,這三個領域要做好,都需要較強的專業能力。

突然被辭退,還好我早做了副業,才能應對職場的這些不確定性

我也對身邊有副業的人進行了一個調研,其中營銷型最多,比如保險、微商、社群營銷等,這個技能的確應用領域極廣,而且這波裁員中,營銷團隊的人非但沒有被集體裁撤,有人反被升職加薪,尤其是業績本身就好的,更是被獵頭爭搶。

突然被辭退,還好我早做了副業,才能應對職場的這些不確定性

作為普通的隨時可能被裁掉的我們,選擇哪個技能最合適呢?

突然被辭退,還好我早做了副業,才能應對職場的這些不確定性

(1)無法隨意跳槽,想賺錢補貼家用,又不能拋頭露臉,時間又不多:

寫作、PPT、視覺設計這三個最適合你;

(2)想通過斜槓測試哪個更適合自己,然後轉行:

飽和性體驗1個,徹底瞭解了,判斷不適合了,再換新的,不要同時體驗多個;

(3)周圍就業環境很差,對現狀不滿,想做點啥找回自信

都可以試試,但要選擇團隊,別自己悶著幹,否則很慢難做出成績,到時候更不自信;

(4)工作不忙,喜歡學習新東西,想掙點小錢出點小名

覺得自己比較擅長溝通的,考慮講師、培訓師、演講、社群營銷;覺得自己更樂意動筆的,寫作、PPT、視覺設計。

斜槓技能最初可能只是你的一個“備胎計劃”,但很有可能在將來救你一命,所以現在就要準備起來。

突然被辭退,還好我早做了副業,才能應對職場的這些不確定性

05 光選出斜槓領域就夠了嘛?飽和性投入,才能遇見“未知的自己”

我身邊有不少人有意識地學習,提高斜槓能力,但是做出成績很慢,有這幾個原因:

(1)間歇性雞血,輸出節奏不穩定

(2)標籤很亂,看不清他能幫我解決什麼問題

(3)投入度不夠,以為一週寫一篇文章就能賺很多廣告費

(4)不做傳播,幹完就拉倒,也不跟別人說

(5)閉門造車,從不研究這行誰幹得好,怎麼幹的,做什麼事都自己研究,不去看現成的方法

所以我特別希望真的想“遇見未知的自己的”人,要做到飽和性投入,參考下面的公式:

突然被辭退,還好我早做了副業,才能應對職場的這些不確定性

(1)得體獨特的人設:得體不用解釋了,就是別招人煩;獨特是指你做你自己,不用跟別人比,也不用特別改什麼,就把本來就有的好品質突出出來,比如熱情、愛分享等;

(2)飽和性學習:拿閱讀舉例,想研究明白一個領域的內容,一個月讀5-8本基本上只懂一個皮毛,還記不住什麼,8-15本是個基礎數量,總之投入量一定要足夠;

(3)高頻輸出作品:形成固定節奏,讓大家有個期待,且質量不錯的作品,這個最佳頻次就是正常人一週寫2篇,你寫3篇,要比平均標準略高;

(4)複利分發傳播:多平臺分發,多種形式分發,比如音頻、視頻、文字;

(5)人脈平臺背書:讓比你厲害的人,比你有吸引力的人推薦你,用人設去打動他們;試著跟大平臺合作,帶某個平臺的高數據量去談。


應對不確定性就像坐在熱氣球中的你,不知道風什麼時候來,雨什麼時候下,會不會一個閃電劈下來給你劈叉。

只要我們是個好的瞭望者,注意更新自己的飛行裝備,我們都能環遊世界。

突然被辭退,還好我早做了副業,才能應對職場的這些不確定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