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協作能力決定職場生死存亡!如何協同作戰,才能達到1+1>2?'

"

一提到團隊協作,我們就會想到兩個耳熟能詳的經典故事:“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和“三個和尚沒水喝”。

若給這三個和尚遇和三個皮匠安排一次同題考驗,結果會不會扭轉呢?

有一天,三個皮匠結伴出行,無奈遇到暴雨,匆忙躲雨之際走進了一件破廟。而這個小廟的主人恰巧是那三個沒水喝的和尚。

一見到皮匠,和尚們氣不打一處來,憤恨地罵上天“憑什麼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而三個和尚卻沒水喝呢?”

"

一提到團隊協作,我們就會想到兩個耳熟能詳的經典故事:“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和“三個和尚沒水喝”。

若給這三個和尚遇和三個皮匠安排一次同題考驗,結果會不會扭轉呢?

有一天,三個皮匠結伴出行,無奈遇到暴雨,匆忙躲雨之際走進了一件破廟。而這個小廟的主人恰巧是那三個沒水喝的和尚。

一見到皮匠,和尚們氣不打一處來,憤恨地罵上天“憑什麼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而三個和尚卻沒水喝呢?”

團隊協作能力決定職場生死存亡!如何協同作戰,才能達到1+1>2?

這時,上天突然就現身了,一言沒發,把三個和尚和三個皮匠分別鎖到了兩個房間裡,兩個房間內部都有一樣的東西:一口裝滿食物的大鍋和三隻長柄的勺子。

三天之後,兩扇門同時打開,皮匠們精神煥發、紅光滿臉的走了出來;而三個和尚則是有氣無力,慢慢悠悠走了出來,原來他們整整三天都沒有吃飯,餓得要命。

皮匠們質疑道:“你們屋子裡沒有食物嗎?”

和尚們哭喪著臉說:“大鍋裡是有飯有菜,可是勺子的柄太長了,根本送不到嘴裡啊!”

皮匠們無奈地說:“那你們不會相互喂著吃啊!”

團隊協作廣泛存在我們的生活工作之中,但效果卻不一,有時候會1+1>2,有時候會1+1=2,但更多時候是1+1<2,比如同一件事情一個人做的時候需要5天的時間,為了提前完成進度,安排了兩個人去做,結果卻花費了4天,按照一個人的產能和效率,兩個人其實只需2.5天即可完成。

所以,關於團隊協作有這麼一句經典的言論:人在一起叫聚會,心在一起才叫團隊!

1、明明每個人都很支持,為什麼團隊協作還會失敗?

團隊協作的重要性不言而言,決定個人和組織的“生死存亡”。

在充滿危險性的戰場上,一支軍隊能否相互協作、高效運轉,關係著所有成員的生死;在激烈的體育團隊競技場上,一個成員的小疏忽,就會影響整個團隊的最終成績;在表面風平浪靜,暗地波濤洶湧的職場辦公室中,團隊協作的結果或許不會那麼極端,但同樣具有重要作用。

"

一提到團隊協作,我們就會想到兩個耳熟能詳的經典故事:“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和“三個和尚沒水喝”。

若給這三個和尚遇和三個皮匠安排一次同題考驗,結果會不會扭轉呢?

有一天,三個皮匠結伴出行,無奈遇到暴雨,匆忙躲雨之際走進了一件破廟。而這個小廟的主人恰巧是那三個沒水喝的和尚。

一見到皮匠,和尚們氣不打一處來,憤恨地罵上天“憑什麼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而三個和尚卻沒水喝呢?”

團隊協作能力決定職場生死存亡!如何協同作戰,才能達到1+1>2?

這時,上天突然就現身了,一言沒發,把三個和尚和三個皮匠分別鎖到了兩個房間裡,兩個房間內部都有一樣的東西:一口裝滿食物的大鍋和三隻長柄的勺子。

三天之後,兩扇門同時打開,皮匠們精神煥發、紅光滿臉的走了出來;而三個和尚則是有氣無力,慢慢悠悠走了出來,原來他們整整三天都沒有吃飯,餓得要命。

皮匠們質疑道:“你們屋子裡沒有食物嗎?”

和尚們哭喪著臉說:“大鍋裡是有飯有菜,可是勺子的柄太長了,根本送不到嘴裡啊!”

皮匠們無奈地說:“那你們不會相互喂著吃啊!”

團隊協作廣泛存在我們的生活工作之中,但效果卻不一,有時候會1+1>2,有時候會1+1=2,但更多時候是1+1<2,比如同一件事情一個人做的時候需要5天的時間,為了提前完成進度,安排了兩個人去做,結果卻花費了4天,按照一個人的產能和效率,兩個人其實只需2.5天即可完成。

所以,關於團隊協作有這麼一句經典的言論:人在一起叫聚會,心在一起才叫團隊!

1、明明每個人都很支持,為什麼團隊協作還會失敗?

團隊協作的重要性不言而言,決定個人和組織的“生死存亡”。

在充滿危險性的戰場上,一支軍隊能否相互協作、高效運轉,關係著所有成員的生死;在激烈的體育團隊競技場上,一個成員的小疏忽,就會影響整個團隊的最終成績;在表面風平浪靜,暗地波濤洶湧的職場辦公室中,團隊協作的結果或許不會那麼極端,但同樣具有重要作用。

團隊協作能力決定職場生死存亡!如何協同作戰,才能達到1+1>2?

團隊協作能力是指建立在團隊的基礎之上,發揮團隊精神、互補互助以達到團隊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對於團隊的成員來說,不僅要有個人能力,更需要有在不同的位置上各盡所能、與其他成員協調合作的能力。

團隊協作的重要意義在於作為團隊中的一員,可以取得比單幹更大的成就。但對於現在的職場管理者來說,經常會遇到兩個困難,一是團隊建不起來,找不到合適的人員組成團隊;二是團隊管理有問題,經常出現1+1<2的情況,完全背離了團隊成立的初衷。

本文的重點就是解決如何提高團隊的協同作戰能力,讓團隊發揮出1+1>2的效果?

為什麼團隊協同作戰效果差呢?很多人冒出的第一印象就是團隊內部心不齊,大家往不同的方向使勁和發力,自然使得團隊在原地踏步,沒有進展。

這的確是一個原因,但現實中還經常會有這種情況:明明團隊的成員都知道目標,也都齊心支持,過程也很努力,但卻依舊進展很慢,這是怎麼一回事?

雖然每個團隊的具體情況不一樣,但協同作戰失敗的原因其實都可以追溯到同一個因素,那就是“協作盲點”。

協作盲點是指團隊的管理者在規劃協作項目時,把重點集中到了工作流程、激勵措施和結果把控,卻忽視了團隊成員如何在實際工作中滿足協作的要求。

比如團隊中A的資歷經驗都比較豐富,B則是能力一般的新手,此時團隊管理者安排A和B共同完成某個事情,雖然大家目標一致,AB兩人也願意協同作戰,但A會面臨著自己的經驗和資源被B分享的潛在威脅,A會潛意識地擔憂“自身安全”,然後選擇迴避或是做出防禦姿態。

儘管我們認為團隊作戰會比單人作戰的成就高,但平均到每個人的身上的成就其實是不公的,有的減少,有的增多。如果是跨團隊協作的話,這樣的問題就顯得更為凸顯,因為本身協作就意味著某些優勢團體或個人的利益受到被稀釋的威脅,也就是團隊協作打破某些人的安全感。

"

一提到團隊協作,我們就會想到兩個耳熟能詳的經典故事:“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和“三個和尚沒水喝”。

若給這三個和尚遇和三個皮匠安排一次同題考驗,結果會不會扭轉呢?

有一天,三個皮匠結伴出行,無奈遇到暴雨,匆忙躲雨之際走進了一件破廟。而這個小廟的主人恰巧是那三個沒水喝的和尚。

一見到皮匠,和尚們氣不打一處來,憤恨地罵上天“憑什麼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而三個和尚卻沒水喝呢?”

團隊協作能力決定職場生死存亡!如何協同作戰,才能達到1+1>2?

這時,上天突然就現身了,一言沒發,把三個和尚和三個皮匠分別鎖到了兩個房間裡,兩個房間內部都有一樣的東西:一口裝滿食物的大鍋和三隻長柄的勺子。

三天之後,兩扇門同時打開,皮匠們精神煥發、紅光滿臉的走了出來;而三個和尚則是有氣無力,慢慢悠悠走了出來,原來他們整整三天都沒有吃飯,餓得要命。

皮匠們質疑道:“你們屋子裡沒有食物嗎?”

和尚們哭喪著臉說:“大鍋裡是有飯有菜,可是勺子的柄太長了,根本送不到嘴裡啊!”

皮匠們無奈地說:“那你們不會相互喂著吃啊!”

團隊協作廣泛存在我們的生活工作之中,但效果卻不一,有時候會1+1>2,有時候會1+1=2,但更多時候是1+1<2,比如同一件事情一個人做的時候需要5天的時間,為了提前完成進度,安排了兩個人去做,結果卻花費了4天,按照一個人的產能和效率,兩個人其實只需2.5天即可完成。

所以,關於團隊協作有這麼一句經典的言論:人在一起叫聚會,心在一起才叫團隊!

1、明明每個人都很支持,為什麼團隊協作還會失敗?

團隊協作的重要性不言而言,決定個人和組織的“生死存亡”。

在充滿危險性的戰場上,一支軍隊能否相互協作、高效運轉,關係著所有成員的生死;在激烈的體育團隊競技場上,一個成員的小疏忽,就會影響整個團隊的最終成績;在表面風平浪靜,暗地波濤洶湧的職場辦公室中,團隊協作的結果或許不會那麼極端,但同樣具有重要作用。

團隊協作能力決定職場生死存亡!如何協同作戰,才能達到1+1>2?

團隊協作能力是指建立在團隊的基礎之上,發揮團隊精神、互補互助以達到團隊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對於團隊的成員來說,不僅要有個人能力,更需要有在不同的位置上各盡所能、與其他成員協調合作的能力。

團隊協作的重要意義在於作為團隊中的一員,可以取得比單幹更大的成就。但對於現在的職場管理者來說,經常會遇到兩個困難,一是團隊建不起來,找不到合適的人員組成團隊;二是團隊管理有問題,經常出現1+1<2的情況,完全背離了團隊成立的初衷。

本文的重點就是解決如何提高團隊的協同作戰能力,讓團隊發揮出1+1>2的效果?

為什麼團隊協同作戰效果差呢?很多人冒出的第一印象就是團隊內部心不齊,大家往不同的方向使勁和發力,自然使得團隊在原地踏步,沒有進展。

這的確是一個原因,但現實中還經常會有這種情況:明明團隊的成員都知道目標,也都齊心支持,過程也很努力,但卻依舊進展很慢,這是怎麼一回事?

雖然每個團隊的具體情況不一樣,但協同作戰失敗的原因其實都可以追溯到同一個因素,那就是“協作盲點”。

協作盲點是指團隊的管理者在規劃協作項目時,把重點集中到了工作流程、激勵措施和結果把控,卻忽視了團隊成員如何在實際工作中滿足協作的要求。

比如團隊中A的資歷經驗都比較豐富,B則是能力一般的新手,此時團隊管理者安排A和B共同完成某個事情,雖然大家目標一致,AB兩人也願意協同作戰,但A會面臨著自己的經驗和資源被B分享的潛在威脅,A會潛意識地擔憂“自身安全”,然後選擇迴避或是做出防禦姿態。

儘管我們認為團隊作戰會比單人作戰的成就高,但平均到每個人的身上的成就其實是不公的,有的減少,有的增多。如果是跨團隊協作的話,這樣的問題就顯得更為凸顯,因為本身協作就意味著某些優勢團體或個人的利益受到被稀釋的威脅,也就是團隊協作打破某些人的安全感。

團隊協作能力決定職場生死存亡!如何協同作戰,才能達到1+1>2?

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安全需求是僅次於生理需求的第二個基礎性需求。在團隊協作中,無論團隊成員的品德再高尚,一旦無形中威脅到他的安全需求,他就會無意識阻礙目標的完成。

如何讓團隊的人心“真正”齊,這就需要管理者強化團隊的安全感。具體可以從強化身份、肯定權威和控制權這三個維度出發,強化身份和肯定權威可以讓團隊成員在團隊或公司中找到了重心和意義,進一步獲得安全感;而擴大個人的控制權,則是找到單個成員在負責團隊目標具體一事項上的控制權,當他覺得自己的控制權變大了,就會覺得協作帶來的威脅也減少了,他們會更願意參與其中。

2、為什麼團隊成員越多,協同作戰能力越差?

在實際團隊管理中大家會發現一個現象就是團隊人越多,越難管理,協同作戰的效果越來越差,陷入“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的困境。

因為隨著團隊成員的增加,隨之而來的是更多的雜事和問題。雜事主要是指團隊需要更多的資源去滿足成員之間彼此的相互協調與管理工作;問題則是個人表現會逐漸減色,單個成員在項目中的參與度也逐漸降低。前者影響團隊協作的整體效率,會消耗大量的時間在做協調工作之上;後者則會影響團隊成員的參與感和積極性,影響個人能動性的發揮。

當團隊成員越來越多的時候,團隊協作就面臨著協調成本、動機成本和相關成本不斷增加。

"

一提到團隊協作,我們就會想到兩個耳熟能詳的經典故事:“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和“三個和尚沒水喝”。

若給這三個和尚遇和三個皮匠安排一次同題考驗,結果會不會扭轉呢?

有一天,三個皮匠結伴出行,無奈遇到暴雨,匆忙躲雨之際走進了一件破廟。而這個小廟的主人恰巧是那三個沒水喝的和尚。

一見到皮匠,和尚們氣不打一處來,憤恨地罵上天“憑什麼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而三個和尚卻沒水喝呢?”

團隊協作能力決定職場生死存亡!如何協同作戰,才能達到1+1>2?

這時,上天突然就現身了,一言沒發,把三個和尚和三個皮匠分別鎖到了兩個房間裡,兩個房間內部都有一樣的東西:一口裝滿食物的大鍋和三隻長柄的勺子。

三天之後,兩扇門同時打開,皮匠們精神煥發、紅光滿臉的走了出來;而三個和尚則是有氣無力,慢慢悠悠走了出來,原來他們整整三天都沒有吃飯,餓得要命。

皮匠們質疑道:“你們屋子裡沒有食物嗎?”

和尚們哭喪著臉說:“大鍋裡是有飯有菜,可是勺子的柄太長了,根本送不到嘴裡啊!”

皮匠們無奈地說:“那你們不會相互喂著吃啊!”

團隊協作廣泛存在我們的生活工作之中,但效果卻不一,有時候會1+1>2,有時候會1+1=2,但更多時候是1+1<2,比如同一件事情一個人做的時候需要5天的時間,為了提前完成進度,安排了兩個人去做,結果卻花費了4天,按照一個人的產能和效率,兩個人其實只需2.5天即可完成。

所以,關於團隊協作有這麼一句經典的言論:人在一起叫聚會,心在一起才叫團隊!

1、明明每個人都很支持,為什麼團隊協作還會失敗?

團隊協作的重要性不言而言,決定個人和組織的“生死存亡”。

在充滿危險性的戰場上,一支軍隊能否相互協作、高效運轉,關係著所有成員的生死;在激烈的體育團隊競技場上,一個成員的小疏忽,就會影響整個團隊的最終成績;在表面風平浪靜,暗地波濤洶湧的職場辦公室中,團隊協作的結果或許不會那麼極端,但同樣具有重要作用。

團隊協作能力決定職場生死存亡!如何協同作戰,才能達到1+1>2?

團隊協作能力是指建立在團隊的基礎之上,發揮團隊精神、互補互助以達到團隊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對於團隊的成員來說,不僅要有個人能力,更需要有在不同的位置上各盡所能、與其他成員協調合作的能力。

團隊協作的重要意義在於作為團隊中的一員,可以取得比單幹更大的成就。但對於現在的職場管理者來說,經常會遇到兩個困難,一是團隊建不起來,找不到合適的人員組成團隊;二是團隊管理有問題,經常出現1+1<2的情況,完全背離了團隊成立的初衷。

本文的重點就是解決如何提高團隊的協同作戰能力,讓團隊發揮出1+1>2的效果?

為什麼團隊協同作戰效果差呢?很多人冒出的第一印象就是團隊內部心不齊,大家往不同的方向使勁和發力,自然使得團隊在原地踏步,沒有進展。

這的確是一個原因,但現實中還經常會有這種情況:明明團隊的成員都知道目標,也都齊心支持,過程也很努力,但卻依舊進展很慢,這是怎麼一回事?

雖然每個團隊的具體情況不一樣,但協同作戰失敗的原因其實都可以追溯到同一個因素,那就是“協作盲點”。

協作盲點是指團隊的管理者在規劃協作項目時,把重點集中到了工作流程、激勵措施和結果把控,卻忽視了團隊成員如何在實際工作中滿足協作的要求。

比如團隊中A的資歷經驗都比較豐富,B則是能力一般的新手,此時團隊管理者安排A和B共同完成某個事情,雖然大家目標一致,AB兩人也願意協同作戰,但A會面臨著自己的經驗和資源被B分享的潛在威脅,A會潛意識地擔憂“自身安全”,然後選擇迴避或是做出防禦姿態。

儘管我們認為團隊作戰會比單人作戰的成就高,但平均到每個人的身上的成就其實是不公的,有的減少,有的增多。如果是跨團隊協作的話,這樣的問題就顯得更為凸顯,因為本身協作就意味著某些優勢團體或個人的利益受到被稀釋的威脅,也就是團隊協作打破某些人的安全感。

團隊協作能力決定職場生死存亡!如何協同作戰,才能達到1+1>2?

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安全需求是僅次於生理需求的第二個基礎性需求。在團隊協作中,無論團隊成員的品德再高尚,一旦無形中威脅到他的安全需求,他就會無意識阻礙目標的完成。

如何讓團隊的人心“真正”齊,這就需要管理者強化團隊的安全感。具體可以從強化身份、肯定權威和控制權這三個維度出發,強化身份和肯定權威可以讓團隊成員在團隊或公司中找到了重心和意義,進一步獲得安全感;而擴大個人的控制權,則是找到單個成員在負責團隊目標具體一事項上的控制權,當他覺得自己的控制權變大了,就會覺得協作帶來的威脅也減少了,他們會更願意參與其中。

2、為什麼團隊成員越多,協同作戰能力越差?

在實際團隊管理中大家會發現一個現象就是團隊人越多,越難管理,協同作戰的效果越來越差,陷入“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的困境。

因為隨著團隊成員的增加,隨之而來的是更多的雜事和問題。雜事主要是指團隊需要更多的資源去滿足成員之間彼此的相互協調與管理工作;問題則是個人表現會逐漸減色,單個成員在項目中的參與度也逐漸降低。前者影響團隊協作的整體效率,會消耗大量的時間在做協調工作之上;後者則會影響團隊成員的參與感和積極性,影響個人能動性的發揮。

當團隊成員越來越多的時候,團隊協作就面臨著協調成本、動機成本和相關成本不斷增加。

團隊協作能力決定職場生死存亡!如何協同作戰,才能達到1+1>2?

  • 協調成本:成員連結關係呈級數增加

有心理學家曾這樣直言不諱地表示:大型團隊一般不靠譜,最終只是浪費個人時間罷了。

管理的核心是要解決成員之間的聯繫,但當團隊成員越來越多之後,人們彼此間的聯繫就變得千絲萬縷,整體協調成本就會增加。每新增一名成員,團隊整體工作效率確實會相應提高,但增長率卻越來越低。

  • 激勵成本:社會惰化讓個人迷失於群體之中

當多個人共同去完成某件事情的時候,個人所付出的努力往往少於其單獨工作時的努力,這種群體中個人活動積極性與效率下降的現象,稱為社會惰性,比如著名的“濫竽充數”就是社會惰性的一個典型體現。

於是,隨著團隊逐漸壯大,每個成員的責任感與社會壓力也隨之減小,就會萌發合情合理的逃避行為。如果想要調動所有成員的積極性,那麼相應的激勵成本就要無限增加。

  • 相關成本:關係喪失讓個人在群體中表現更差

所謂的關係喪失指的是,隨著團隊成員的不斷增多,個人成員會覺得自己得到的關懷與幫助逐漸減少。比如一對夫妻只有一個孩子的話,會把所有精力和金錢投到一個孩子的教育上;但若有兩個、三個孩子以上,每個孩子分得的父母的愛、精力以及時間投入都會變少。

當人身處團隊之中時,還會彼此之間會產生相互影響,這就需要花費相當多的時間來處理關係,所以團隊成員越多,個體與團隊成員的相互關係越弱,就導致關係喪失,給團隊成員帶來壓力感和無助感。

"

一提到團隊協作,我們就會想到兩個耳熟能詳的經典故事:“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和“三個和尚沒水喝”。

若給這三個和尚遇和三個皮匠安排一次同題考驗,結果會不會扭轉呢?

有一天,三個皮匠結伴出行,無奈遇到暴雨,匆忙躲雨之際走進了一件破廟。而這個小廟的主人恰巧是那三個沒水喝的和尚。

一見到皮匠,和尚們氣不打一處來,憤恨地罵上天“憑什麼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而三個和尚卻沒水喝呢?”

團隊協作能力決定職場生死存亡!如何協同作戰,才能達到1+1>2?

這時,上天突然就現身了,一言沒發,把三個和尚和三個皮匠分別鎖到了兩個房間裡,兩個房間內部都有一樣的東西:一口裝滿食物的大鍋和三隻長柄的勺子。

三天之後,兩扇門同時打開,皮匠們精神煥發、紅光滿臉的走了出來;而三個和尚則是有氣無力,慢慢悠悠走了出來,原來他們整整三天都沒有吃飯,餓得要命。

皮匠們質疑道:“你們屋子裡沒有食物嗎?”

和尚們哭喪著臉說:“大鍋裡是有飯有菜,可是勺子的柄太長了,根本送不到嘴裡啊!”

皮匠們無奈地說:“那你們不會相互喂著吃啊!”

團隊協作廣泛存在我們的生活工作之中,但效果卻不一,有時候會1+1>2,有時候會1+1=2,但更多時候是1+1<2,比如同一件事情一個人做的時候需要5天的時間,為了提前完成進度,安排了兩個人去做,結果卻花費了4天,按照一個人的產能和效率,兩個人其實只需2.5天即可完成。

所以,關於團隊協作有這麼一句經典的言論:人在一起叫聚會,心在一起才叫團隊!

1、明明每個人都很支持,為什麼團隊協作還會失敗?

團隊協作的重要性不言而言,決定個人和組織的“生死存亡”。

在充滿危險性的戰場上,一支軍隊能否相互協作、高效運轉,關係著所有成員的生死;在激烈的體育團隊競技場上,一個成員的小疏忽,就會影響整個團隊的最終成績;在表面風平浪靜,暗地波濤洶湧的職場辦公室中,團隊協作的結果或許不會那麼極端,但同樣具有重要作用。

團隊協作能力決定職場生死存亡!如何協同作戰,才能達到1+1>2?

團隊協作能力是指建立在團隊的基礎之上,發揮團隊精神、互補互助以達到團隊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對於團隊的成員來說,不僅要有個人能力,更需要有在不同的位置上各盡所能、與其他成員協調合作的能力。

團隊協作的重要意義在於作為團隊中的一員,可以取得比單幹更大的成就。但對於現在的職場管理者來說,經常會遇到兩個困難,一是團隊建不起來,找不到合適的人員組成團隊;二是團隊管理有問題,經常出現1+1<2的情況,完全背離了團隊成立的初衷。

本文的重點就是解決如何提高團隊的協同作戰能力,讓團隊發揮出1+1>2的效果?

為什麼團隊協同作戰效果差呢?很多人冒出的第一印象就是團隊內部心不齊,大家往不同的方向使勁和發力,自然使得團隊在原地踏步,沒有進展。

這的確是一個原因,但現實中還經常會有這種情況:明明團隊的成員都知道目標,也都齊心支持,過程也很努力,但卻依舊進展很慢,這是怎麼一回事?

雖然每個團隊的具體情況不一樣,但協同作戰失敗的原因其實都可以追溯到同一個因素,那就是“協作盲點”。

協作盲點是指團隊的管理者在規劃協作項目時,把重點集中到了工作流程、激勵措施和結果把控,卻忽視了團隊成員如何在實際工作中滿足協作的要求。

比如團隊中A的資歷經驗都比較豐富,B則是能力一般的新手,此時團隊管理者安排A和B共同完成某個事情,雖然大家目標一致,AB兩人也願意協同作戰,但A會面臨著自己的經驗和資源被B分享的潛在威脅,A會潛意識地擔憂“自身安全”,然後選擇迴避或是做出防禦姿態。

儘管我們認為團隊作戰會比單人作戰的成就高,但平均到每個人的身上的成就其實是不公的,有的減少,有的增多。如果是跨團隊協作的話,這樣的問題就顯得更為凸顯,因為本身協作就意味著某些優勢團體或個人的利益受到被稀釋的威脅,也就是團隊協作打破某些人的安全感。

團隊協作能力決定職場生死存亡!如何協同作戰,才能達到1+1>2?

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安全需求是僅次於生理需求的第二個基礎性需求。在團隊協作中,無論團隊成員的品德再高尚,一旦無形中威脅到他的安全需求,他就會無意識阻礙目標的完成。

如何讓團隊的人心“真正”齊,這就需要管理者強化團隊的安全感。具體可以從強化身份、肯定權威和控制權這三個維度出發,強化身份和肯定權威可以讓團隊成員在團隊或公司中找到了重心和意義,進一步獲得安全感;而擴大個人的控制權,則是找到單個成員在負責團隊目標具體一事項上的控制權,當他覺得自己的控制權變大了,就會覺得協作帶來的威脅也減少了,他們會更願意參與其中。

2、為什麼團隊成員越多,協同作戰能力越差?

在實際團隊管理中大家會發現一個現象就是團隊人越多,越難管理,協同作戰的效果越來越差,陷入“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的困境。

因為隨著團隊成員的增加,隨之而來的是更多的雜事和問題。雜事主要是指團隊需要更多的資源去滿足成員之間彼此的相互協調與管理工作;問題則是個人表現會逐漸減色,單個成員在項目中的參與度也逐漸降低。前者影響團隊協作的整體效率,會消耗大量的時間在做協調工作之上;後者則會影響團隊成員的參與感和積極性,影響個人能動性的發揮。

當團隊成員越來越多的時候,團隊協作就面臨著協調成本、動機成本和相關成本不斷增加。

團隊協作能力決定職場生死存亡!如何協同作戰,才能達到1+1>2?

  • 協調成本:成員連結關係呈級數增加

有心理學家曾這樣直言不諱地表示:大型團隊一般不靠譜,最終只是浪費個人時間罷了。

管理的核心是要解決成員之間的聯繫,但當團隊成員越來越多之後,人們彼此間的聯繫就變得千絲萬縷,整體協調成本就會增加。每新增一名成員,團隊整體工作效率確實會相應提高,但增長率卻越來越低。

  • 激勵成本:社會惰化讓個人迷失於群體之中

當多個人共同去完成某件事情的時候,個人所付出的努力往往少於其單獨工作時的努力,這種群體中個人活動積極性與效率下降的現象,稱為社會惰性,比如著名的“濫竽充數”就是社會惰性的一個典型體現。

於是,隨著團隊逐漸壯大,每個成員的責任感與社會壓力也隨之減小,就會萌發合情合理的逃避行為。如果想要調動所有成員的積極性,那麼相應的激勵成本就要無限增加。

  • 相關成本:關係喪失讓個人在群體中表現更差

所謂的關係喪失指的是,隨著團隊成員的不斷增多,個人成員會覺得自己得到的關懷與幫助逐漸減少。比如一對夫妻只有一個孩子的話,會把所有精力和金錢投到一個孩子的教育上;但若有兩個、三個孩子以上,每個孩子分得的父母的愛、精力以及時間投入都會變少。

當人身處團隊之中時,還會彼此之間會產生相互影響,這就需要花費相當多的時間來處理關係,所以團隊成員越多,個體與團隊成員的相互關係越弱,就導致關係喪失,給團隊成員帶來壓力感和無助感。

團隊協作能力決定職場生死存亡!如何協同作戰,才能達到1+1>2?

弄明白了這個邏輯之後,要想最大限度發揮團隊的協作能力,就需要在團隊成員的數量進行一定的控制,搞清楚自己團隊成員的最佳數值,或者當團隊規模達到一定極限的時候,進行團隊裂變,而不是任由團隊自由膨脹。

3、如何協同作戰,才能達到1+1>2的效果?

團隊協作的目的不是為了完成目標,而是要達到1+1>2的效果,其關鍵所在就是讓所有團隊成員人心齊,找到”協同作戰“的感覺,然後激發團隊個體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創造性合作。

人類團隊組織比較難以管理和發揮功效,但是我們卻會發現在自然界中有一隻高效軍團——螞蟻。螞蟻個體小,數量大,但團隊作戰能力特別強。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們不僅有共同目標,還有簡單的任務,更重的是彼此連接。別看單隻簡單脆弱,但群體卻可以成為軍團。

共同目標、任務簡單和彼此連接是高效團隊協作的3大特徵,這也是幫助我們提高團的協同作戰能力的關鍵所在。

1.明確共同目標和分解階段目標

團隊存在的目的無疑是為了完成目標而存在,如何讓所有團隊成員的力往一處使呢?首先就是讓大家都明白方向在哪裡,也就是以終為始。

但所有的目標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一步步走出來的。我們知道高效團隊的3大特徵是共同目標、任務簡單和彼此連接,如何能達到這樣的狀態呢?

"

一提到團隊協作,我們就會想到兩個耳熟能詳的經典故事:“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和“三個和尚沒水喝”。

若給這三個和尚遇和三個皮匠安排一次同題考驗,結果會不會扭轉呢?

有一天,三個皮匠結伴出行,無奈遇到暴雨,匆忙躲雨之際走進了一件破廟。而這個小廟的主人恰巧是那三個沒水喝的和尚。

一見到皮匠,和尚們氣不打一處來,憤恨地罵上天“憑什麼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而三個和尚卻沒水喝呢?”

團隊協作能力決定職場生死存亡!如何協同作戰,才能達到1+1>2?

這時,上天突然就現身了,一言沒發,把三個和尚和三個皮匠分別鎖到了兩個房間裡,兩個房間內部都有一樣的東西:一口裝滿食物的大鍋和三隻長柄的勺子。

三天之後,兩扇門同時打開,皮匠們精神煥發、紅光滿臉的走了出來;而三個和尚則是有氣無力,慢慢悠悠走了出來,原來他們整整三天都沒有吃飯,餓得要命。

皮匠們質疑道:“你們屋子裡沒有食物嗎?”

和尚們哭喪著臉說:“大鍋裡是有飯有菜,可是勺子的柄太長了,根本送不到嘴裡啊!”

皮匠們無奈地說:“那你們不會相互喂著吃啊!”

團隊協作廣泛存在我們的生活工作之中,但效果卻不一,有時候會1+1>2,有時候會1+1=2,但更多時候是1+1<2,比如同一件事情一個人做的時候需要5天的時間,為了提前完成進度,安排了兩個人去做,結果卻花費了4天,按照一個人的產能和效率,兩個人其實只需2.5天即可完成。

所以,關於團隊協作有這麼一句經典的言論:人在一起叫聚會,心在一起才叫團隊!

1、明明每個人都很支持,為什麼團隊協作還會失敗?

團隊協作的重要性不言而言,決定個人和組織的“生死存亡”。

在充滿危險性的戰場上,一支軍隊能否相互協作、高效運轉,關係著所有成員的生死;在激烈的體育團隊競技場上,一個成員的小疏忽,就會影響整個團隊的最終成績;在表面風平浪靜,暗地波濤洶湧的職場辦公室中,團隊協作的結果或許不會那麼極端,但同樣具有重要作用。

團隊協作能力決定職場生死存亡!如何協同作戰,才能達到1+1>2?

團隊協作能力是指建立在團隊的基礎之上,發揮團隊精神、互補互助以達到團隊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對於團隊的成員來說,不僅要有個人能力,更需要有在不同的位置上各盡所能、與其他成員協調合作的能力。

團隊協作的重要意義在於作為團隊中的一員,可以取得比單幹更大的成就。但對於現在的職場管理者來說,經常會遇到兩個困難,一是團隊建不起來,找不到合適的人員組成團隊;二是團隊管理有問題,經常出現1+1<2的情況,完全背離了團隊成立的初衷。

本文的重點就是解決如何提高團隊的協同作戰能力,讓團隊發揮出1+1>2的效果?

為什麼團隊協同作戰效果差呢?很多人冒出的第一印象就是團隊內部心不齊,大家往不同的方向使勁和發力,自然使得團隊在原地踏步,沒有進展。

這的確是一個原因,但現實中還經常會有這種情況:明明團隊的成員都知道目標,也都齊心支持,過程也很努力,但卻依舊進展很慢,這是怎麼一回事?

雖然每個團隊的具體情況不一樣,但協同作戰失敗的原因其實都可以追溯到同一個因素,那就是“協作盲點”。

協作盲點是指團隊的管理者在規劃協作項目時,把重點集中到了工作流程、激勵措施和結果把控,卻忽視了團隊成員如何在實際工作中滿足協作的要求。

比如團隊中A的資歷經驗都比較豐富,B則是能力一般的新手,此時團隊管理者安排A和B共同完成某個事情,雖然大家目標一致,AB兩人也願意協同作戰,但A會面臨著自己的經驗和資源被B分享的潛在威脅,A會潛意識地擔憂“自身安全”,然後選擇迴避或是做出防禦姿態。

儘管我們認為團隊作戰會比單人作戰的成就高,但平均到每個人的身上的成就其實是不公的,有的減少,有的增多。如果是跨團隊協作的話,這樣的問題就顯得更為凸顯,因為本身協作就意味著某些優勢團體或個人的利益受到被稀釋的威脅,也就是團隊協作打破某些人的安全感。

團隊協作能力決定職場生死存亡!如何協同作戰,才能達到1+1>2?

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安全需求是僅次於生理需求的第二個基礎性需求。在團隊協作中,無論團隊成員的品德再高尚,一旦無形中威脅到他的安全需求,他就會無意識阻礙目標的完成。

如何讓團隊的人心“真正”齊,這就需要管理者強化團隊的安全感。具體可以從強化身份、肯定權威和控制權這三個維度出發,強化身份和肯定權威可以讓團隊成員在團隊或公司中找到了重心和意義,進一步獲得安全感;而擴大個人的控制權,則是找到單個成員在負責團隊目標具體一事項上的控制權,當他覺得自己的控制權變大了,就會覺得協作帶來的威脅也減少了,他們會更願意參與其中。

2、為什麼團隊成員越多,協同作戰能力越差?

在實際團隊管理中大家會發現一個現象就是團隊人越多,越難管理,協同作戰的效果越來越差,陷入“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的困境。

因為隨著團隊成員的增加,隨之而來的是更多的雜事和問題。雜事主要是指團隊需要更多的資源去滿足成員之間彼此的相互協調與管理工作;問題則是個人表現會逐漸減色,單個成員在項目中的參與度也逐漸降低。前者影響團隊協作的整體效率,會消耗大量的時間在做協調工作之上;後者則會影響團隊成員的參與感和積極性,影響個人能動性的發揮。

當團隊成員越來越多的時候,團隊協作就面臨著協調成本、動機成本和相關成本不斷增加。

團隊協作能力決定職場生死存亡!如何協同作戰,才能達到1+1>2?

  • 協調成本:成員連結關係呈級數增加

有心理學家曾這樣直言不諱地表示:大型團隊一般不靠譜,最終只是浪費個人時間罷了。

管理的核心是要解決成員之間的聯繫,但當團隊成員越來越多之後,人們彼此間的聯繫就變得千絲萬縷,整體協調成本就會增加。每新增一名成員,團隊整體工作效率確實會相應提高,但增長率卻越來越低。

  • 激勵成本:社會惰化讓個人迷失於群體之中

當多個人共同去完成某件事情的時候,個人所付出的努力往往少於其單獨工作時的努力,這種群體中個人活動積極性與效率下降的現象,稱為社會惰性,比如著名的“濫竽充數”就是社會惰性的一個典型體現。

於是,隨著團隊逐漸壯大,每個成員的責任感與社會壓力也隨之減小,就會萌發合情合理的逃避行為。如果想要調動所有成員的積極性,那麼相應的激勵成本就要無限增加。

  • 相關成本:關係喪失讓個人在群體中表現更差

所謂的關係喪失指的是,隨著團隊成員的不斷增多,個人成員會覺得自己得到的關懷與幫助逐漸減少。比如一對夫妻只有一個孩子的話,會把所有精力和金錢投到一個孩子的教育上;但若有兩個、三個孩子以上,每個孩子分得的父母的愛、精力以及時間投入都會變少。

當人身處團隊之中時,還會彼此之間會產生相互影響,這就需要花費相當多的時間來處理關係,所以團隊成員越多,個體與團隊成員的相互關係越弱,就導致關係喪失,給團隊成員帶來壓力感和無助感。

團隊協作能力決定職場生死存亡!如何協同作戰,才能達到1+1>2?

弄明白了這個邏輯之後,要想最大限度發揮團隊的協作能力,就需要在團隊成員的數量進行一定的控制,搞清楚自己團隊成員的最佳數值,或者當團隊規模達到一定極限的時候,進行團隊裂變,而不是任由團隊自由膨脹。

3、如何協同作戰,才能達到1+1>2的效果?

團隊協作的目的不是為了完成目標,而是要達到1+1>2的效果,其關鍵所在就是讓所有團隊成員人心齊,找到”協同作戰“的感覺,然後激發團隊個體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創造性合作。

人類團隊組織比較難以管理和發揮功效,但是我們卻會發現在自然界中有一隻高效軍團——螞蟻。螞蟻個體小,數量大,但團隊作戰能力特別強。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們不僅有共同目標,還有簡單的任務,更重的是彼此連接。別看單隻簡單脆弱,但群體卻可以成為軍團。

共同目標、任務簡單和彼此連接是高效團隊協作的3大特徵,這也是幫助我們提高團的協同作戰能力的關鍵所在。

1.明確共同目標和分解階段目標

團隊存在的目的無疑是為了完成目標而存在,如何讓所有團隊成員的力往一處使呢?首先就是讓大家都明白方向在哪裡,也就是以終為始。

但所有的目標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一步步走出來的。我們知道高效團隊的3大特徵是共同目標、任務簡單和彼此連接,如何能達到這樣的狀態呢?

團隊協作能力決定職場生死存亡!如何協同作戰,才能達到1+1>2?

那就是要把共同目標分解成階段目標,目標越簡單、越具體,團隊成員的任務相對也會簡單,同時將目標分解也會讓大團隊變成小團隊,從而讓團隊內部成員的連接變得更加簡單和便捷。

將目標分解之後,也方便在執行過程中進行事中檢查和反思,如發現偏差,可及時調整,從而使得團隊的機動性和能動性更強。

2.適中分配任務

如果一項工作,難度高、工作量大,那麼被安排人員在一開始就會被嚇到,從而產生排斥心理,即便他去做了,也不會投入過多的主動性。

那麼工作量少,工作簡單呢?就一定會刺激個人工作的積極性了嗎?答案也是相反的,簡單的工作覺得沒有挑戰性,不想做;工作量少,時間多並不會高質完成,反而會拖到最後匆匆忙忙就被完成。

之前我們講員工激勵的時候,也有提到類似的現象,就是要“跳一跳能夠得著”的激勵,那麼在團隊任務分配的時候,也是要講求這樣的技巧,分配的任務有一定的難度,讓他覺得有挑戰性和成就感,同時又不至於在一開始就嚇退他,這樣才能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讓每個人都有參與感。

"

一提到團隊協作,我們就會想到兩個耳熟能詳的經典故事:“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和“三個和尚沒水喝”。

若給這三個和尚遇和三個皮匠安排一次同題考驗,結果會不會扭轉呢?

有一天,三個皮匠結伴出行,無奈遇到暴雨,匆忙躲雨之際走進了一件破廟。而這個小廟的主人恰巧是那三個沒水喝的和尚。

一見到皮匠,和尚們氣不打一處來,憤恨地罵上天“憑什麼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而三個和尚卻沒水喝呢?”

團隊協作能力決定職場生死存亡!如何協同作戰,才能達到1+1>2?

這時,上天突然就現身了,一言沒發,把三個和尚和三個皮匠分別鎖到了兩個房間裡,兩個房間內部都有一樣的東西:一口裝滿食物的大鍋和三隻長柄的勺子。

三天之後,兩扇門同時打開,皮匠們精神煥發、紅光滿臉的走了出來;而三個和尚則是有氣無力,慢慢悠悠走了出來,原來他們整整三天都沒有吃飯,餓得要命。

皮匠們質疑道:“你們屋子裡沒有食物嗎?”

和尚們哭喪著臉說:“大鍋裡是有飯有菜,可是勺子的柄太長了,根本送不到嘴裡啊!”

皮匠們無奈地說:“那你們不會相互喂著吃啊!”

團隊協作廣泛存在我們的生活工作之中,但效果卻不一,有時候會1+1>2,有時候會1+1=2,但更多時候是1+1<2,比如同一件事情一個人做的時候需要5天的時間,為了提前完成進度,安排了兩個人去做,結果卻花費了4天,按照一個人的產能和效率,兩個人其實只需2.5天即可完成。

所以,關於團隊協作有這麼一句經典的言論:人在一起叫聚會,心在一起才叫團隊!

1、明明每個人都很支持,為什麼團隊協作還會失敗?

團隊協作的重要性不言而言,決定個人和組織的“生死存亡”。

在充滿危險性的戰場上,一支軍隊能否相互協作、高效運轉,關係著所有成員的生死;在激烈的體育團隊競技場上,一個成員的小疏忽,就會影響整個團隊的最終成績;在表面風平浪靜,暗地波濤洶湧的職場辦公室中,團隊協作的結果或許不會那麼極端,但同樣具有重要作用。

團隊協作能力決定職場生死存亡!如何協同作戰,才能達到1+1>2?

團隊協作能力是指建立在團隊的基礎之上,發揮團隊精神、互補互助以達到團隊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對於團隊的成員來說,不僅要有個人能力,更需要有在不同的位置上各盡所能、與其他成員協調合作的能力。

團隊協作的重要意義在於作為團隊中的一員,可以取得比單幹更大的成就。但對於現在的職場管理者來說,經常會遇到兩個困難,一是團隊建不起來,找不到合適的人員組成團隊;二是團隊管理有問題,經常出現1+1<2的情況,完全背離了團隊成立的初衷。

本文的重點就是解決如何提高團隊的協同作戰能力,讓團隊發揮出1+1>2的效果?

為什麼團隊協同作戰效果差呢?很多人冒出的第一印象就是團隊內部心不齊,大家往不同的方向使勁和發力,自然使得團隊在原地踏步,沒有進展。

這的確是一個原因,但現實中還經常會有這種情況:明明團隊的成員都知道目標,也都齊心支持,過程也很努力,但卻依舊進展很慢,這是怎麼一回事?

雖然每個團隊的具體情況不一樣,但協同作戰失敗的原因其實都可以追溯到同一個因素,那就是“協作盲點”。

協作盲點是指團隊的管理者在規劃協作項目時,把重點集中到了工作流程、激勵措施和結果把控,卻忽視了團隊成員如何在實際工作中滿足協作的要求。

比如團隊中A的資歷經驗都比較豐富,B則是能力一般的新手,此時團隊管理者安排A和B共同完成某個事情,雖然大家目標一致,AB兩人也願意協同作戰,但A會面臨著自己的經驗和資源被B分享的潛在威脅,A會潛意識地擔憂“自身安全”,然後選擇迴避或是做出防禦姿態。

儘管我們認為團隊作戰會比單人作戰的成就高,但平均到每個人的身上的成就其實是不公的,有的減少,有的增多。如果是跨團隊協作的話,這樣的問題就顯得更為凸顯,因為本身協作就意味著某些優勢團體或個人的利益受到被稀釋的威脅,也就是團隊協作打破某些人的安全感。

團隊協作能力決定職場生死存亡!如何協同作戰,才能達到1+1>2?

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安全需求是僅次於生理需求的第二個基礎性需求。在團隊協作中,無論團隊成員的品德再高尚,一旦無形中威脅到他的安全需求,他就會無意識阻礙目標的完成。

如何讓團隊的人心“真正”齊,這就需要管理者強化團隊的安全感。具體可以從強化身份、肯定權威和控制權這三個維度出發,強化身份和肯定權威可以讓團隊成員在團隊或公司中找到了重心和意義,進一步獲得安全感;而擴大個人的控制權,則是找到單個成員在負責團隊目標具體一事項上的控制權,當他覺得自己的控制權變大了,就會覺得協作帶來的威脅也減少了,他們會更願意參與其中。

2、為什麼團隊成員越多,協同作戰能力越差?

在實際團隊管理中大家會發現一個現象就是團隊人越多,越難管理,協同作戰的效果越來越差,陷入“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的困境。

因為隨著團隊成員的增加,隨之而來的是更多的雜事和問題。雜事主要是指團隊需要更多的資源去滿足成員之間彼此的相互協調與管理工作;問題則是個人表現會逐漸減色,單個成員在項目中的參與度也逐漸降低。前者影響團隊協作的整體效率,會消耗大量的時間在做協調工作之上;後者則會影響團隊成員的參與感和積極性,影響個人能動性的發揮。

當團隊成員越來越多的時候,團隊協作就面臨著協調成本、動機成本和相關成本不斷增加。

團隊協作能力決定職場生死存亡!如何協同作戰,才能達到1+1>2?

  • 協調成本:成員連結關係呈級數增加

有心理學家曾這樣直言不諱地表示:大型團隊一般不靠譜,最終只是浪費個人時間罷了。

管理的核心是要解決成員之間的聯繫,但當團隊成員越來越多之後,人們彼此間的聯繫就變得千絲萬縷,整體協調成本就會增加。每新增一名成員,團隊整體工作效率確實會相應提高,但增長率卻越來越低。

  • 激勵成本:社會惰化讓個人迷失於群體之中

當多個人共同去完成某件事情的時候,個人所付出的努力往往少於其單獨工作時的努力,這種群體中個人活動積極性與效率下降的現象,稱為社會惰性,比如著名的“濫竽充數”就是社會惰性的一個典型體現。

於是,隨著團隊逐漸壯大,每個成員的責任感與社會壓力也隨之減小,就會萌發合情合理的逃避行為。如果想要調動所有成員的積極性,那麼相應的激勵成本就要無限增加。

  • 相關成本:關係喪失讓個人在群體中表現更差

所謂的關係喪失指的是,隨著團隊成員的不斷增多,個人成員會覺得自己得到的關懷與幫助逐漸減少。比如一對夫妻只有一個孩子的話,會把所有精力和金錢投到一個孩子的教育上;但若有兩個、三個孩子以上,每個孩子分得的父母的愛、精力以及時間投入都會變少。

當人身處團隊之中時,還會彼此之間會產生相互影響,這就需要花費相當多的時間來處理關係,所以團隊成員越多,個體與團隊成員的相互關係越弱,就導致關係喪失,給團隊成員帶來壓力感和無助感。

團隊協作能力決定職場生死存亡!如何協同作戰,才能達到1+1>2?

弄明白了這個邏輯之後,要想最大限度發揮團隊的協作能力,就需要在團隊成員的數量進行一定的控制,搞清楚自己團隊成員的最佳數值,或者當團隊規模達到一定極限的時候,進行團隊裂變,而不是任由團隊自由膨脹。

3、如何協同作戰,才能達到1+1>2的效果?

團隊協作的目的不是為了完成目標,而是要達到1+1>2的效果,其關鍵所在就是讓所有團隊成員人心齊,找到”協同作戰“的感覺,然後激發團隊個體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創造性合作。

人類團隊組織比較難以管理和發揮功效,但是我們卻會發現在自然界中有一隻高效軍團——螞蟻。螞蟻個體小,數量大,但團隊作戰能力特別強。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們不僅有共同目標,還有簡單的任務,更重的是彼此連接。別看單隻簡單脆弱,但群體卻可以成為軍團。

共同目標、任務簡單和彼此連接是高效團隊協作的3大特徵,這也是幫助我們提高團的協同作戰能力的關鍵所在。

1.明確共同目標和分解階段目標

團隊存在的目的無疑是為了完成目標而存在,如何讓所有團隊成員的力往一處使呢?首先就是讓大家都明白方向在哪裡,也就是以終為始。

但所有的目標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一步步走出來的。我們知道高效團隊的3大特徵是共同目標、任務簡單和彼此連接,如何能達到這樣的狀態呢?

團隊協作能力決定職場生死存亡!如何協同作戰,才能達到1+1>2?

那就是要把共同目標分解成階段目標,目標越簡單、越具體,團隊成員的任務相對也會簡單,同時將目標分解也會讓大團隊變成小團隊,從而讓團隊內部成員的連接變得更加簡單和便捷。

將目標分解之後,也方便在執行過程中進行事中檢查和反思,如發現偏差,可及時調整,從而使得團隊的機動性和能動性更強。

2.適中分配任務

如果一項工作,難度高、工作量大,那麼被安排人員在一開始就會被嚇到,從而產生排斥心理,即便他去做了,也不會投入過多的主動性。

那麼工作量少,工作簡單呢?就一定會刺激個人工作的積極性了嗎?答案也是相反的,簡單的工作覺得沒有挑戰性,不想做;工作量少,時間多並不會高質完成,反而會拖到最後匆匆忙忙就被完成。

之前我們講員工激勵的時候,也有提到類似的現象,就是要“跳一跳能夠得著”的激勵,那麼在團隊任務分配的時候,也是要講求這樣的技巧,分配的任務有一定的難度,讓他覺得有挑戰性和成就感,同時又不至於在一開始就嚇退他,這樣才能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讓每個人都有參與感。

團隊協作能力決定職場生死存亡!如何協同作戰,才能達到1+1>2?

3.加強溝通聯繫

團隊內部協作的效率其實是取決於溝通交流的成效。因為我們在團隊協作過程中,是把大量的時間精力花費在了關係維護和溝通交流上了,團隊目標需要交流、任務分配需要交流、具體執行和總結反思都需要溝通交流。

螞蟻軍團之所以高效,是因為它們主要通過釋放化學信號來進行溝通,方式雖然單一,但是信息內容簡單,被誤解的機率幾乎沒有。反觀我們人類,溝通的方式不僅多,而且還更先進,但因為需要傳達的內容也更加複雜,就造成了彼此間的溝通聯繫比較困難。

如何加強溝通聯繫和有效溝通,要戒掉以自我為中心的溝通,放下自我心中的執念,去聆聽別人,可採用戒掉“自傳式迴應”,用耳朵聽,用眼睛看,用心理解的傾聽方式去高效溝通。具體的操作方法可參考《99%的人每天都在無效溝通,如何讓你的溝通效果提升10倍?》一文。

4.藉助團隊協作工具

除了發揮人的主動性和能動性之外,我們還可以藉助工具來延伸人的能力。無論是任務分解、管理,團隊成員溝通,我們都可以藉助團隊協作工具,讓個人和團隊變得更高效起來。

現在的團隊協作工具有很多,比如石墨文檔支持多人在線文檔編輯,非常適合創意和方案的溝通和優化;Teambition的任務和目標管理,量化工作安排,科學調配資源;Boss不在遊戲化管理的SMART目標分解,PDCA循環能保證任務責任到人,按時完成,即時激勵系統、PK對戰系統則可以高效激勵員工,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好勝心……

通過藉助以上這些團隊協作軟件,我們在團隊協作過程中遇到的諸如溝通、任務分配檢查、激勵措施等問題都可以迎難而解,最終幫助我們提升升團隊的工作效率和整體的作戰能力。

"

一提到團隊協作,我們就會想到兩個耳熟能詳的經典故事:“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和“三個和尚沒水喝”。

若給這三個和尚遇和三個皮匠安排一次同題考驗,結果會不會扭轉呢?

有一天,三個皮匠結伴出行,無奈遇到暴雨,匆忙躲雨之際走進了一件破廟。而這個小廟的主人恰巧是那三個沒水喝的和尚。

一見到皮匠,和尚們氣不打一處來,憤恨地罵上天“憑什麼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而三個和尚卻沒水喝呢?”

團隊協作能力決定職場生死存亡!如何協同作戰,才能達到1+1>2?

這時,上天突然就現身了,一言沒發,把三個和尚和三個皮匠分別鎖到了兩個房間裡,兩個房間內部都有一樣的東西:一口裝滿食物的大鍋和三隻長柄的勺子。

三天之後,兩扇門同時打開,皮匠們精神煥發、紅光滿臉的走了出來;而三個和尚則是有氣無力,慢慢悠悠走了出來,原來他們整整三天都沒有吃飯,餓得要命。

皮匠們質疑道:“你們屋子裡沒有食物嗎?”

和尚們哭喪著臉說:“大鍋裡是有飯有菜,可是勺子的柄太長了,根本送不到嘴裡啊!”

皮匠們無奈地說:“那你們不會相互喂著吃啊!”

團隊協作廣泛存在我們的生活工作之中,但效果卻不一,有時候會1+1>2,有時候會1+1=2,但更多時候是1+1<2,比如同一件事情一個人做的時候需要5天的時間,為了提前完成進度,安排了兩個人去做,結果卻花費了4天,按照一個人的產能和效率,兩個人其實只需2.5天即可完成。

所以,關於團隊協作有這麼一句經典的言論:人在一起叫聚會,心在一起才叫團隊!

1、明明每個人都很支持,為什麼團隊協作還會失敗?

團隊協作的重要性不言而言,決定個人和組織的“生死存亡”。

在充滿危險性的戰場上,一支軍隊能否相互協作、高效運轉,關係著所有成員的生死;在激烈的體育團隊競技場上,一個成員的小疏忽,就會影響整個團隊的最終成績;在表面風平浪靜,暗地波濤洶湧的職場辦公室中,團隊協作的結果或許不會那麼極端,但同樣具有重要作用。

團隊協作能力決定職場生死存亡!如何協同作戰,才能達到1+1>2?

團隊協作能力是指建立在團隊的基礎之上,發揮團隊精神、互補互助以達到團隊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對於團隊的成員來說,不僅要有個人能力,更需要有在不同的位置上各盡所能、與其他成員協調合作的能力。

團隊協作的重要意義在於作為團隊中的一員,可以取得比單幹更大的成就。但對於現在的職場管理者來說,經常會遇到兩個困難,一是團隊建不起來,找不到合適的人員組成團隊;二是團隊管理有問題,經常出現1+1<2的情況,完全背離了團隊成立的初衷。

本文的重點就是解決如何提高團隊的協同作戰能力,讓團隊發揮出1+1>2的效果?

為什麼團隊協同作戰效果差呢?很多人冒出的第一印象就是團隊內部心不齊,大家往不同的方向使勁和發力,自然使得團隊在原地踏步,沒有進展。

這的確是一個原因,但現實中還經常會有這種情況:明明團隊的成員都知道目標,也都齊心支持,過程也很努力,但卻依舊進展很慢,這是怎麼一回事?

雖然每個團隊的具體情況不一樣,但協同作戰失敗的原因其實都可以追溯到同一個因素,那就是“協作盲點”。

協作盲點是指團隊的管理者在規劃協作項目時,把重點集中到了工作流程、激勵措施和結果把控,卻忽視了團隊成員如何在實際工作中滿足協作的要求。

比如團隊中A的資歷經驗都比較豐富,B則是能力一般的新手,此時團隊管理者安排A和B共同完成某個事情,雖然大家目標一致,AB兩人也願意協同作戰,但A會面臨著自己的經驗和資源被B分享的潛在威脅,A會潛意識地擔憂“自身安全”,然後選擇迴避或是做出防禦姿態。

儘管我們認為團隊作戰會比單人作戰的成就高,但平均到每個人的身上的成就其實是不公的,有的減少,有的增多。如果是跨團隊協作的話,這樣的問題就顯得更為凸顯,因為本身協作就意味著某些優勢團體或個人的利益受到被稀釋的威脅,也就是團隊協作打破某些人的安全感。

團隊協作能力決定職場生死存亡!如何協同作戰,才能達到1+1>2?

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安全需求是僅次於生理需求的第二個基礎性需求。在團隊協作中,無論團隊成員的品德再高尚,一旦無形中威脅到他的安全需求,他就會無意識阻礙目標的完成。

如何讓團隊的人心“真正”齊,這就需要管理者強化團隊的安全感。具體可以從強化身份、肯定權威和控制權這三個維度出發,強化身份和肯定權威可以讓團隊成員在團隊或公司中找到了重心和意義,進一步獲得安全感;而擴大個人的控制權,則是找到單個成員在負責團隊目標具體一事項上的控制權,當他覺得自己的控制權變大了,就會覺得協作帶來的威脅也減少了,他們會更願意參與其中。

2、為什麼團隊成員越多,協同作戰能力越差?

在實際團隊管理中大家會發現一個現象就是團隊人越多,越難管理,協同作戰的效果越來越差,陷入“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的困境。

因為隨著團隊成員的增加,隨之而來的是更多的雜事和問題。雜事主要是指團隊需要更多的資源去滿足成員之間彼此的相互協調與管理工作;問題則是個人表現會逐漸減色,單個成員在項目中的參與度也逐漸降低。前者影響團隊協作的整體效率,會消耗大量的時間在做協調工作之上;後者則會影響團隊成員的參與感和積極性,影響個人能動性的發揮。

當團隊成員越來越多的時候,團隊協作就面臨著協調成本、動機成本和相關成本不斷增加。

團隊協作能力決定職場生死存亡!如何協同作戰,才能達到1+1>2?

  • 協調成本:成員連結關係呈級數增加

有心理學家曾這樣直言不諱地表示:大型團隊一般不靠譜,最終只是浪費個人時間罷了。

管理的核心是要解決成員之間的聯繫,但當團隊成員越來越多之後,人們彼此間的聯繫就變得千絲萬縷,整體協調成本就會增加。每新增一名成員,團隊整體工作效率確實會相應提高,但增長率卻越來越低。

  • 激勵成本:社會惰化讓個人迷失於群體之中

當多個人共同去完成某件事情的時候,個人所付出的努力往往少於其單獨工作時的努力,這種群體中個人活動積極性與效率下降的現象,稱為社會惰性,比如著名的“濫竽充數”就是社會惰性的一個典型體現。

於是,隨著團隊逐漸壯大,每個成員的責任感與社會壓力也隨之減小,就會萌發合情合理的逃避行為。如果想要調動所有成員的積極性,那麼相應的激勵成本就要無限增加。

  • 相關成本:關係喪失讓個人在群體中表現更差

所謂的關係喪失指的是,隨著團隊成員的不斷增多,個人成員會覺得自己得到的關懷與幫助逐漸減少。比如一對夫妻只有一個孩子的話,會把所有精力和金錢投到一個孩子的教育上;但若有兩個、三個孩子以上,每個孩子分得的父母的愛、精力以及時間投入都會變少。

當人身處團隊之中時,還會彼此之間會產生相互影響,這就需要花費相當多的時間來處理關係,所以團隊成員越多,個體與團隊成員的相互關係越弱,就導致關係喪失,給團隊成員帶來壓力感和無助感。

團隊協作能力決定職場生死存亡!如何協同作戰,才能達到1+1>2?

弄明白了這個邏輯之後,要想最大限度發揮團隊的協作能力,就需要在團隊成員的數量進行一定的控制,搞清楚自己團隊成員的最佳數值,或者當團隊規模達到一定極限的時候,進行團隊裂變,而不是任由團隊自由膨脹。

3、如何協同作戰,才能達到1+1>2的效果?

團隊協作的目的不是為了完成目標,而是要達到1+1>2的效果,其關鍵所在就是讓所有團隊成員人心齊,找到”協同作戰“的感覺,然後激發團隊個體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創造性合作。

人類團隊組織比較難以管理和發揮功效,但是我們卻會發現在自然界中有一隻高效軍團——螞蟻。螞蟻個體小,數量大,但團隊作戰能力特別強。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們不僅有共同目標,還有簡單的任務,更重的是彼此連接。別看單隻簡單脆弱,但群體卻可以成為軍團。

共同目標、任務簡單和彼此連接是高效團隊協作的3大特徵,這也是幫助我們提高團的協同作戰能力的關鍵所在。

1.明確共同目標和分解階段目標

團隊存在的目的無疑是為了完成目標而存在,如何讓所有團隊成員的力往一處使呢?首先就是讓大家都明白方向在哪裡,也就是以終為始。

但所有的目標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一步步走出來的。我們知道高效團隊的3大特徵是共同目標、任務簡單和彼此連接,如何能達到這樣的狀態呢?

團隊協作能力決定職場生死存亡!如何協同作戰,才能達到1+1>2?

那就是要把共同目標分解成階段目標,目標越簡單、越具體,團隊成員的任務相對也會簡單,同時將目標分解也會讓大團隊變成小團隊,從而讓團隊內部成員的連接變得更加簡單和便捷。

將目標分解之後,也方便在執行過程中進行事中檢查和反思,如發現偏差,可及時調整,從而使得團隊的機動性和能動性更強。

2.適中分配任務

如果一項工作,難度高、工作量大,那麼被安排人員在一開始就會被嚇到,從而產生排斥心理,即便他去做了,也不會投入過多的主動性。

那麼工作量少,工作簡單呢?就一定會刺激個人工作的積極性了嗎?答案也是相反的,簡單的工作覺得沒有挑戰性,不想做;工作量少,時間多並不會高質完成,反而會拖到最後匆匆忙忙就被完成。

之前我們講員工激勵的時候,也有提到類似的現象,就是要“跳一跳能夠得著”的激勵,那麼在團隊任務分配的時候,也是要講求這樣的技巧,分配的任務有一定的難度,讓他覺得有挑戰性和成就感,同時又不至於在一開始就嚇退他,這樣才能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讓每個人都有參與感。

團隊協作能力決定職場生死存亡!如何協同作戰,才能達到1+1>2?

3.加強溝通聯繫

團隊內部協作的效率其實是取決於溝通交流的成效。因為我們在團隊協作過程中,是把大量的時間精力花費在了關係維護和溝通交流上了,團隊目標需要交流、任務分配需要交流、具體執行和總結反思都需要溝通交流。

螞蟻軍團之所以高效,是因為它們主要通過釋放化學信號來進行溝通,方式雖然單一,但是信息內容簡單,被誤解的機率幾乎沒有。反觀我們人類,溝通的方式不僅多,而且還更先進,但因為需要傳達的內容也更加複雜,就造成了彼此間的溝通聯繫比較困難。

如何加強溝通聯繫和有效溝通,要戒掉以自我為中心的溝通,放下自我心中的執念,去聆聽別人,可採用戒掉“自傳式迴應”,用耳朵聽,用眼睛看,用心理解的傾聽方式去高效溝通。具體的操作方法可參考《99%的人每天都在無效溝通,如何讓你的溝通效果提升10倍?》一文。

4.藉助團隊協作工具

除了發揮人的主動性和能動性之外,我們還可以藉助工具來延伸人的能力。無論是任務分解、管理,團隊成員溝通,我們都可以藉助團隊協作工具,讓個人和團隊變得更高效起來。

現在的團隊協作工具有很多,比如石墨文檔支持多人在線文檔編輯,非常適合創意和方案的溝通和優化;Teambition的任務和目標管理,量化工作安排,科學調配資源;Boss不在遊戲化管理的SMART目標分解,PDCA循環能保證任務責任到人,按時完成,即時激勵系統、PK對戰系統則可以高效激勵員工,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好勝心……

通過藉助以上這些團隊協作軟件,我們在團隊協作過程中遇到的諸如溝通、任務分配檢查、激勵措施等問題都可以迎難而解,最終幫助我們提升升團隊的工作效率和整體的作戰能力。

團隊協作能力決定職場生死存亡!如何協同作戰,才能達到1+1>2?

總結:

團隊協作能力是指建立在團隊的基礎之上,發揮團隊精神、互補互助以達到團隊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對於團隊的成員來說,不僅要有個人能力,更需要有在不同的位置上各盡所能、與其他成員協調合作的能力。

如何協同作戰,才能讓團隊達到1+1>2的效果?

1.明確共同目標和分解階段目標;

2.適中分配任務;

3.加強溝通聯繫;

4.藉助團隊協作工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