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比爾·蓋茨等科技大佬們讓我們警惕人工智能?

早在前幾年,人工智能還沒有如今這般勢頭時,國際上就有很多名人對人工智能發表自己的觀點。英國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警告說人工智能的發展可能意味著人類的滅亡。比爾·蓋茨也曾表示:人類應該敬畏人工智能的崛起。並解釋說,人工智能將最終構成一個現實性的威脅,但它在此之前會使我們的生活更輕鬆。

為什麼比爾·蓋茨等科技大佬們讓我們警惕人工智能?

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人工智能的崛起引發了諸多爭議。目前精英們對人工智能的擔憂主要集中於可控性和失業方面。而要理解,名人們問擔憂?擔憂什麼?首先要明確兩組概念:人工智能和人工生命;強人工智能和弱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英文縮寫為AI。它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人工智能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它企圖瞭解智能的實質,並生產出一種新的能以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

目前對人工智能的應用其實相當原始。語言識別、圖像識別看上去好像很厲害,其實就是那麼幾個算法拿語料庫圖像庫訓練出來的。這不是“智能”,而是對人類智能的模擬。

比如語音識別程序,其大致流程是:把聲音中頻率、音色轉成數字,通過算法轉化為一系列特徵值,查找字典找到對應的文字然後顯示出來。典型應用是Siri,Siri在語音識別的基礎上加了一套應對。

為什麼比爾·蓋茨等科技大佬們讓我們警惕人工智能?

Siri的表現讓大家以為“這個程序聽得懂人在說什麼”,但其實這個程序聽不懂人類說的話,它做的事情只不過是照著流程坐了一趟而已,不需要聽懂你的話也能完成。真正聽懂你的話的人是程序員。是程序員在賣萌,不是手機裡的Siri程序自發賣萌。

這就是人工智能在應用方面的現狀。那麼,為什麼目前人工智能只能做到這個程度?原因很簡單,人工智能是人類對“智能”的模擬,目的是實現某個人類能完成的工作,所以受人們對智能的理解限制。即使配合上神經網絡模型和遺傳算法的訓練,目前的程序也只能在“這個程序達到了預期目標但我也不知道它怎麼達到目標的”方面讓人吃驚而已,程序本身不會演化出嶄新的能力(在我所知的案例中),即只會接受訓練,不能創造新事物。所以目前的人工智能只是工具而已。

人工生命

看完人工智能的描述會失望吧。其實科幻小說裡面描述的機器人擁有智能然後反過來統治人類的劇情,跟人工智能的大部分領域不相關,主要跟人工生命的領域有關係。

人工生命是通過人工模擬生命系統,來研究生命的領域。人工生命的概念,包括兩個方面內容:

1)、屬於計算機科學領域的虛擬生命系統,涉及計算機軟件工程與人工智能技術。

1)、屬於計算機科學領域的虛擬生命系統,涉及計算機軟件工程與人工智能技術。

在這裡主要取用1)的定義,即廣義的生命定義(強人工生命)。人工生命涉及了廣義的生命定義,生命在這裡指代的是一個會對外反饋、自反饋的一套穩定系統。

比如一個炒股的人,這個人本身是一個生命,他會對股市上的各種現象做出反應,會對熊市恐慌對牛市興奮;但這個由所有炒股者組成的股市也有類似的現象,中央銀行調整利率匯率時股市會做出對應反應,經濟危機時股市會萎靡不振,各類金融報道里會有“美國股市情緒相對穩定”之類的用詞,實際上就可以把股市看做一個生命。

實際上對人的個體進行切割的話,你會看到每一個細胞都有自己的職責,在微觀層次上每個細胞也都是一個生命,一組細胞組成的一個器官也算一個生命,一組器官構成的人也是一個生命。這是生命的廣義定義,人工生命的定義基於此而產生。

強人工智能實際上必須基於人工生命才能成型,人們恐懼的也是強人工智能。

強人工智能要求程序有自己的思維,能夠理解外部事物並自發做出決策甚至行動,其表現就像一個“人”一樣,甚至很可能比人的反應更傑出、更可靠。反過來,這些能夠自行思考的人工生命,也有背叛人類的可能,甚至於很可能會背叛人類。對於人工智能可控性的擔憂主要就在強人工智能上。

為什麼比爾·蓋茨等科技大佬們讓我們警惕人工智能?

但是這種擔憂離二十一世紀初的我們還很遠……目前對人工生命的研究仍然很原始,畢竟目前的人工智能還處於“有多少人工就有多少智能”的階段。

不過,科技精英們有對強人工智能的擔憂是很合理的,作為能影響人類社會科技研發方向的人,他們有責任提醒大家“這個方向上有狼往前走要小心”,有責任提醒大家人工生命的研究要在嚴格控制條件下進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