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霽虹:如何把握AI產業化機遇,建立競爭優勢?

吳霽虹:如何把握AI產業化機遇,建立競爭優勢?

AI能使企業換道超車,這將是新世界中最大也是最後一個契機。

把握八個要素——開源技術平臺、核心技術創造、開放技術、平臺技術操作、系統應用解決方案、商業應用、系統用戶使用、場景到動態數據實現AI從技術到商業的落地,並利用Top-A價值規律,便可以建立競爭優勢。

下面我將通過七問七答,詳細跟大家分享如何把握AI萬億級產業全球化機遇。

吳霽虹:如何把握AI產業化機遇,建立競爭優勢?

AI產業化成長有什麼簡單的規律?

其實這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特別是像人工智能以及信息數字的產業。如果一定要用非常簡單的話來概括,那就不得不說技術成本以及商用它們之間的關係。上圖是我們追蹤科技產業化的一張非常簡單的規律圖,這張圖中技術的暴漲和成本的下降有一個黃點,我們把它稱作產業應用的門檻。今天我們實際上已經跨越了門檻,而我們看到的這個藍色的商用發展曲線剛剛好是打開4G商業的大門,我們可以有非常無限的想象空間。

什麼現象能夠暗示AI產業化將會爆發?

很有意思的是,在很多的企業家或者投資人角度來說,通常會用投資的多少以及投資的增長來判斷產業的爆發。但是事實上,全球頂尖的投資機構以及戰略機構一定會分析兩個非常重要的數據,一個是專利,另一個是專利的訴訟。專利是發明創新重要活動的成果,而如果專利訴訟不斷增加,這表明人們可以靠技術告狀賺錢了,因此這兩個數據非常的關鍵。

AI+,互聯網+,工業4.0有什麼區別?


吳霽虹:如何把握AI產業化機遇,建立競爭優勢?

我把這個問題梳理成一張圖表,這張圖表可以看到,如果以商業的目標和在這些目標下的很多指標去分解不同,你就會發現它們有重疊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比如,從商業目標的高效率指標上去看,工業4.0實際上是要通過信息化、自動化,還有數字化,讓商業的投入和產出高效率的提升。同樣這樣的一個指標,我們會發現互聯網實際上是要打通線上線下的連接,刪除臃腫無價值的中間環節。而這樣的一個指標,對於AI來講,是要全方位、高效率的萬物鏈接,並且真正實現個性化智能配對的需要。我想借用馬雲的一段話來講,實際上今天AI可以讓大多數的傳統企業換道超車,而不是彎道超車。

總的來講,我想說的是對於個人和企業在產業、在人工智能產業化而言,AI實際上是已經進入了新世界的一個最大的,也可能是最後的契機。

AI從技術到商業的生態體系中有什麼價值要素


吳霽虹:如何把握AI產業化機遇,建立競爭優勢?

我的研究發現AI從技術到商業至少要有八個最必要的要素,這八個要素從開源技術平臺、核心技術創造、開放技術、平臺技術操作、系統應用解決方案、商業應用、系統用戶使用、場景到動態數據。慶峰博士也指出其實還有一個重要要素——人才,我非常的認同,我相信人才貫穿所有的要素之中。

我想讓大家從第八要素和第七要素去思考它們的邏輯關係。也就是說,可能大家都知道從第八個動態數據這個要素去看,只有用戶行為的動態循環才有可能餵養機器學習,否則AI不可能有高智商,商業也不可能有高智能,因此這個是大家非常認同的。

從第七個要素,場景的應用來看,我認為這是AI產業化最關鍵的一點。從這個地方往前推,實際上有這麼一個邏輯關係,也就是說在任何一個場景下的應用都需要全新的商業模式。這樣的商業模式會整合第五項應用解決方案,即一個全新驅動的運營體系,那麼這個運營系實際上是有大腦的機器人。請注意,很多人把機器人和有大腦的機器人混為一談,但是兩者不是一回事。接下來你就會發現,無論是2B、2C、2G,在這個系統中是離不開第四項——技術操作系統的,而AI技術的操作系統大多數都是受益於第三項——開放的技術平臺。當然,所有的這一切都是需要靠第二項——核心技術創造的支持。核心技術也就是軟硬件技術,包括了語音語言、圖象識別、算法數據訓練、專用芯片、傳感器、ACT、大數據、雲計算等。特別要提出的是最後一項——開源技術平臺。今天AI之所以能夠有指數級的發展,能夠開啟AI商業的大門全有賴於第一項開源硬件平臺,因為開源運動幾乎是一切指數級技術進步的重要推手。

商業能做什麼


吳霽虹:如何把握AI產業化機遇,建立競爭優勢?

我曾探討過許多技術創新在戰略上的作為,可以讓一個默默無聞的公司變成世界級的引領者,這裡就不一一談了。現在我想多說一句的是場景的應用。全球範圍內AI產業正在進入到衣食住行用娛健教工保十大消費領域,衣食住行用不用說,娛就是娛樂,教就是教育,健就是健康,工就是工作,保就是保戶,法律。它們在不同場景下已經啟用了人工智能,但是這些場景不僅僅是我下面列的這旅途加酒店,銀行、會議、學校、購物中心、線上電影院、餐廳、火車、機場線上等等,都需要不同商業運營的模式和系統,而有大腦的機器人是非常重要的兩個創新點,一個是AI用戶解決怎麼樣的智能交互系統,另一個是AI能為客戶公司生態進行價值分配的智能系統。這八個要素我認為是產業化非常重要的元素。

當今AI全球格局中的引領者都是誰?


吳霽虹:如何把握AI產業化機遇,建立競爭優勢?

我的研究發現,全球AI金字塔的塔尖上的創新者大約87家,並已經形成六大AI商業物種:

  • 第一是AI核心技術的創造者,企業包括谷歌、IBM、臉書,蘋果、百度、科大訊飛、華為、英特爾、英偉達等等,當然還有很多一流的大學機構,伯克利多倫多、斯坦福、卡耐基等。
  • 第二就是AI神器,蘋果SIRI、谷歌NOW、臉書M、亞馬遜Alexa、今日頭條、訊飛輸入法等。
  • 第三是AI管道架構師,華為、高通、愛立信等。
  • 第四是AI商業應用引領者,亞馬遜、谷歌、IBM、特斯拉、百度等。
  • 第五是AI納米微小創業者,慶峰博士的數據也表示,這個領域數量是幾十萬的翻倍增加,也是大眾創業,一個人創業就可以成為一家全球性公司。如AI聊天助理、AI祕書等。
  • 第六個大家可能想不到,是AI數據耕種大軍,是全球30多億的網民,20多億的社交媒體用戶以及近40億的移動用戶。他們是數據的耕耘者和貢獻者,他們讓基於大數據的人工智能成為可能,也讓AI商業化成為可能。

此外,還有一個發現,AI的六大商業引領者中大多數的引領者橫跨好幾類物種。這是因為AI多維工作原理的推動作用,也是因為創造和創新在今天的基礎就是生態網絡的進步,而不是單線條的演進。

如何建立商業競爭優勢

發展下一個萬億級產業需要建立全新的商業競爭優勢,那麼怎麼建立呢?用一個Top—A競爭優勢,也就是技術加商業的競爭優勢,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但是今天完全無法說清這個問題,這是一個可以討論一學期的話題。

Top—A中的“T”代表的是新技術,“O”代表的是現有技術操作系統,“P”代表用戶、客戶的痛點,“A”代表競爭優勢。那麼商業的競爭焦點,實際上要處理好三個關係——新技術與客戶的關係,新技術與現有系統的關係,現有系統與客戶的關係。這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

打一個比喻,比如說無人駕駛領域,如果我只有一個好的AI技術,但是不能轉化為無人駕駛的安全方案,或者雖然我的AI語音技術已經很好地為客戶解決了界面安全交互的問題,但是運營系統只能在3G上運行,物聯網系統是缺失的,那麼這樣的產品一旦在信息擁堵的條件下就很可能出現車禍,這種情況下很難真正地建立起商業競爭優勢。

因此在這樣的一個框架下,我們會發現,AI競爭優勢的建立比任何時候都需要商業生態的夥伴。而建立商業生態夥伴,這種競爭優勢必須有多級繁榮的價值理性,分享就是獲得,選擇就是進步,商業生態才有可能進化到更高的級別。更進一步,如果我們能夠借用AI的這種特徵解決商業生態的協同問題,或者是整合問題,我們就會有超級的競爭優勢。

最後我想說的是,AI是沒有是與非、對與錯、善與惡價值觀的,它可以說是我們智人的遊戲。因此很多人都在擔憂的一個問題——AI產業發展和人類未來的商業文明到底是走向一個人的暴富,擠壓千萬人的命運的不歸路,還是要走向強者更強更善,弱者變強向善,茫者變清向前的多級繁榮的商業,我個人認為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今天的引領者。

想了解更多人工智能知識,歡迎收聽我的最新課程:

吳霽虹:如何把握AI產業化機遇,建立競爭優勢?

吳霽虹/Jihong Sanderson

創新管理學家,人工智能商業化專家,AI Business Lab聯合創始人。專注全球戰略與創新管理,創造了人工智能時代“TOP-A新競爭優勢”、“商業強基因”、“C2C商業生態圈模式”理論體系。北京大學訪問教授、研究生導師,美國法庭專家見證人。著有《未來地圖》《眾創時代》《下一步:中國企業全球化路徑》《Doing Business in China》等暢銷書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