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2019年世界智能大會上,《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產業發展報告(2019)》和《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產業區域競爭力評價指數(2019)》兩份報告發布。截至2019年2月28日,中國有745家人工智能企業,約佔全球總數21.67%,排名第二。北京市、廣東省、上海市和浙江省是人工智能企業最為集中的地區。而根據近來各地出臺的政策或相關計劃及進展顯示,各地今年都更為重視人工智能的創新突破和產業落地,並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果。

深入解讀北上深杭四地人工智能政策及進展

北京出臺人工智能攻關獎勵政策,最高補助2億元

為加快人工智能創新引領發展,北京市海淀區5月19日出臺《關於加快中關村科學城人工智能創新引領發展的十五條措施》,內容包括支持企業圍繞人工智能芯片、核心算法、操作系統、智能傳感器等領域開展核心技術攻關,對取得顛覆性創新成果的項目,給予最高1000萬元、最多連續三年的資金支持

在人工智能產業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方面,支持高校院所、新型研發平臺和頂尖科學家團隊等創新主體,面向未來開展跨領域、跨學科、大協同的超前研究和創新攻關,對實現重大突破的項目最高給予2億元資金支持

在人工智能應用落地和產業發展方面,推進“人工智能+”示範應用。重點圍繞交通、醫療、金融、製造、教育等領域,打造一批人工智能深度應用場景,對示範帶動效果好的項目,給予最高1000萬元支持。北京市海淀區將聯合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發起設立總規模20億元的人工智能科學家創業基金,並設立10億元的人工智能產業引導基金,加強對人工智能產業的早期投資、長期投資、分階段連續投資和產業鏈組合投資。

深入解讀北上深杭四地人工智能政策及進展

首個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上海啟動

5月22日,全國首個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上海(浦東新區)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啟動建設。

該先導區的建設主要圍繞三大任務展開。一是打造人工智能核心產業集群,培育以智能芯片、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機器人、智能硬件為重點的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著力提高產業基礎能力,引進、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領軍企業,在上海打造張江、金橋、臨港等特色產業集聚區。

二是推動人工智能創新應用,開展AI+醫療、AI+製造、AI+無人駕駛、AI+金融四大領域人工智能創新應用與標杆項目建設,將中國工信部揭榜掛帥產生的創新產品、平臺和服務在浦東新區先行先試,打造世博、陸家嘴、張江、金橋、臨港等特色應用示範區。

三是建設人工智能創新支撐體系,圍繞“算法、算力、數據”等要素,打造人工智能產業評估、技術測評、行業數據應用等公共服務平臺,降低人工智能創新的週期與成本。建立人工智能技術創新體系,推動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多元主體加大創新投入。積極探索科技體制改革,實現人工智能創新成果轉化落地。同時加大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和專業人才的引進、培育力度,打造人才高地。

浙江重大項目擬形成千億級投資規模

今年2月,浙江印發《浙江省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該計劃提出了突破關鍵核心基礎理論和技術、攻克基礎軟硬件、加快發展智能產品、推動人工智能示範應用、深化人工智能軍民融合等五大重點任務。

要培育一批創新型企業。包括培育10家以上有國際競爭力的人工智能領軍企業,100家以上人工智能行業應用標杆企業,500家以上人工智能細分領域專精特中小企業。此外,要實施一批重大項目。圍繞打造“核心技術—智能軟硬件及智能終端—行業應用”的產業體系,加強與國內外知名核心企業戰略合作,加快軍民融合領域技術轉化,佈局一批戰略性、全局性的智能軟硬件、終端和產業化重大項目,謀劃和建設一批重大項目,形成千億級的投資規模。

加快關鍵智能芯片、智能操作系統、智能製造軟件等智能軟硬件,智能機器人、智能無人系統、智能化集成設備、智能安防、智能家居等製造項目的實施推進。謀劃引進一批重大項目。面向全球開展人工智能“招商引智”活動,重點招引高端AI-PU芯片設計和製造領域,高端服務器、存儲器、網絡設備生產領域智能軟件系統開發和系統集成等領域的龍頭企業在浙江落地,以及新一代智能芯片、傳感器、GPU、半導體新材料、無人駕駛汽車等項目。

加快人工智能專業園區的戰略性、全局性佈局,形成以杭州、寧波為核心,嘉興、紹興、湖州等其他地區特色化發展的“2+X”產業格局,構築全國人工智能發展示範區。

深入解讀北上深杭四地人工智能政策及進展

深圳5年內帶動人工智能相關產業規模達到6000億元

《深圳市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3年)》(下稱“計劃”)日前出臺,目標在5年內打造10個重點產業集群,全市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突破3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到6000億元,將深圳發展成為我國人工智能技術創新策源地和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產業高地。

根據計劃,深圳分兩個階段制定未來5年發展的路線圖從現在到2020年,深圳目標新建10家以上創新載體,組織20個以上重大科技產業發展項目,引進培育3至5個國際頂級人工智能團隊,5到10家技術引領型研究機構,培育10家細分領域龍頭企業。目標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突破1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到3000億元。

從現在至2023年,深圳將重點聚焦人工智能創新體系的構建,包括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取得突破,部分技術與應用研究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開放創新平臺成為引領AI發展的標杆,有力支撐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成為國際一流人工智能應用先導區。根據計劃,5年內深圳目標建成20家以上創新載體,培育20家以上技術創新能力處於國內領先水平的龍頭企業,打造10個重點產業集群。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突破3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到6000億元。

核心關鍵零部件是AI產業發展的關鍵,深圳將重點發展面向多種垂直應用場景的智能芯片,例如研發神經網絡處理器及高能效、可重構類腦計算芯片等新型感知芯片與系統等,突破核心計算架構、集成神經網絡單元協同處理性能等關鍵技術。在智能傳感器領域,支持新型生物、視覺、力覺、射頻識別等智能工業級傳感器的研發及產業化應用等。

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臺為AI產業發展提供重要支撐,未來深圳將重點佈局四大設施,包括下一代網絡基礎設施、物聯網基礎設施、高效能計算基礎設施和城市大數據中心,構建全覆蓋、高效能的人工智能信息技術設施體系。同時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深圳)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在其中建設數據歸集、算法匯聚和算例開放三大核心平臺,搭建國家公共數據開放網站粵港澳大灣區子站,探索央地數據資源共享機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