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改變都是為了你變得更好'

讓夢發生 王陽明 歷史 體育 終身成長必修課 2019-09-03
"
"
所有的改變都是為了你變得更好

01

我們生活在一個無時無刻不在發生改變的神奇世界中,大到宇宙,小到一粒原子,都在運動著,改變著。

我們每天面對的生活也是一樣,充滿著各式各樣的改變。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都是因為有些事和有些人改變了。

有時候“改變”就像夏日的雷雨一樣會突然造訪,也許是失業,也許是失戀、也許是失敗,也許是一場意外變故等等。

就像我們常說的:“唯一不變的就是改變本身。”

在我們的人生和成長中,誰都會經歷這樣或那樣的改變,有的人會選擇面對,有的人則選擇了逃避。而且選擇逃避的人很多,真正勇於面對的人卻很少。

02

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喜歡改變呢?

首先,改變意味著打破了過去的平衡或習慣。我們天生就喜歡遵守習慣,因為習慣的養成是大腦和心智被塑造和馴服的過程,一旦形成了就不喜歡被打破。

習慣為我們構築了一個溫暖的舒適區,舒適區裡你能夠輕鬆駕馭和掌控,突然把你從舒適區趕出去,就會不習慣、不適應。面對新的環境甚至會不知所措,無所適從。

第二個不喜歡改變的原因是,改變意味著不確定性,而不確定性就會給你帶來不安全感。就像趟過一條從未涉足的河流或是從未穿過的森林一樣,我們總會憂心忡忡,忐忑不安。

舉個簡單的例子,本來你在公司負責國內某個區域的市場開發,業務做得非常好,公司突然決定把你派到非洲某個國家開發新的市場。面對這個突如其來的“改變”,給你帶來的不僅僅是過去生活平衡和習慣的打破,更多的是未知帶來的諸多不確定性和不安感。

雖然改變不一定帶來的是壞事,但有時候突然從舒適區跳出去的太遠,就會伴隨著一定的恐慌感。因為你不知道未知的道路上都有什麼,都需要面對什麼。就像打仗一樣,最大的恐懼不是敵人有多強大,而是你連敵人是誰和在哪兒都不知道。

有時候改變意味著新生和成長,對於有些不願意改變的人卻也意味著痛苦和死亡。

面對不確定性還有一種心理表現是害怕失敗,萬一改變失敗了怎麼辦,自己曾經擁有的一切都可能化為烏有。

這也就是人們為什麼不那麼喜歡改變的重要原因。

第三,還有一種人不喜歡改變的原因就是懶,不想去改變,結果等於就是認命。

寧願安於現狀,也不想去嘗試著改變。生活中這樣的人非常多,一輩子在一個地方,一個崗位,幹著一件重複的事情。年輕的時候就能一眼看到自己的天花板在哪,一眼就能看到頭,這種極度的確定性和安穩性對於生命是不負責任的,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在舒適中慢慢老去或死去。

具有這樣想法的人往往是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自己這輩子就這樣了,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何必要折騰自己呢,蜷縮在一個角落裡安安靜靜地過一輩子不也挺好嗎?

太滿足當下的現狀,不願意面對改變的生活,生命就缺乏生機,可是生命和未來只有充滿更多的可能性才能活出多彩的、立體的人生啊!

有人這樣說過:“生命開始於舒適地帶的盡頭。”

第四個不喜歡改變的原因是,因為沒有明確的目標,不知道為什麼要改,向什麼方向去改。

這樣的人不是不想改變,而是不知道向什麼方向改變,沒有改變的目標。沒有目標就沒有動力,沒有方向就只能原地打轉。

最後一個人們不願意改變的原因是不想因為改變而丟掉自己的既得利益,捨不得放下。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只有跳出當下,才能收穫更多。

身邊有個在三線地方傳統媒體工作的朋友,行業江河日下,工資都快發不出了,每月領著不到2000元的工資,整天無所事事地在單位晃悠,但就是捨不得放下事業單位的編制。30多歲的人無法放下當前的小利益,放棄了成長,真的是得不償失,因小失大。

雖然我們都不喜歡改變,但是生活恰恰總與我們的想法相違背,變化每天都在上演,改變隨時都在發生。對於生活和事物的“改變”本身我們的確無能為力,我們無法控制它不發生改變,但是我們可以去選擇如何面對改變。

03

我們該如何面對改變呢?

首先就是做到正確認識改變。

當發生改變時,如何正確的認知改變是起點,對改變不同的認知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選擇勇於接受和麵對改變的人,在改變中得到了成長和新生;選擇逃避改變的人,有的也許會就此一蹶不振,也有的就成了溫水煮青蛙。

改變不是生活對你的懲罰,而是賜予你的一次成長的機會。改變也許會帶來痛苦,也許會帶來失敗,也許會導致你失去很多東西,但是改變帶來的內心成長和歷練確實是無價的,是生活給你的最好的成長機會。

人有時候只有在痛苦中才能反思和成長,總是一帆風順未必都是好事。失敗和挫折往往能夠歷練出更加強大的你。

歷史上很多大師都是在經歷曲折和低谷後才突破了自己的人生。

心學大師王陽明就是在人生低谷和絕境時實現了思想的巨大突破,被人們稱為“龍場開悟”。被貶到龍場,一路艱難險阻,兩年後才到的龍場,到了後沒有房子,只能住在山洞裡。

正是這樣的挫折和艱難險境,才完成了王陽明人生的重大轉折,才有了思想上質的飛躍。

所有的改變都是為了你變得更好,正如老子所說:“禍兮,福之所倚”。改變對於我們不是壞事,改變是新生的開始。

所以說,如何正確的認識改變是成功應對改變的重要前提。

面對改變的第二步就是學會接受改變,擁抱改變。

面對突如其來的改變,許多人不願意接受“改變”這一事實,你越是抗拒,你就越痛苦。

只有你承認“改變”的發生這一事實,同時勇敢地去接受它,才能不被改變所羈絆、折磨和困擾,才能在改變中收穫新生。

身邊就有一個因為做生意失敗欠了一屁股債而步入人生低谷的朋友。面對整天沒完沒了的催債,甚至都想一跑了之,躲到一個沒有人認識的地方去逃避現實。

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無法接受生活帶來的巨大改變,風光的時候開著寶馬到處跑,現在變成了二手電動自行車。沒有了從前的奢華,只剩下無盡的煎熬。他說有一段時間特別焦慮,完全失去了方向,不知道接下來幹什麼,整天盯著手機刷視頻,只為了打發時間。

在不斷的痛苦和反思中,他終於放下了過去,決定接受和麵對事實。找了一個正式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工作的前幾天還硬逼著自己看完了一本管理的書籍。

有一天突然給我打電話,說自己放下了,這兩天心裡特別舒服,感到又有了奮鬥的動力,不再迷茫了。重要的是現在每天都在感恩,感恩生活沒有拋棄他,做事也更加腳踏實地了。

能夠看到朋友揹負著沉重的債務在改變中重生,真的為他高興。事實上,不是生活沒有拋棄他,是他自己沒有拋棄自己,而是選擇了勇於面對和承擔。

不要抱怨,改變才有機會。當你接受改變,擁抱改變的時候,你才有擁抱新生的機會。

應對改變的第三步是:找到自己的新目標,有了方向和指引就有了前進的動力。

發生了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接下來怎麼做。

生活有了新目標,就會不再迷茫。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也經歷了一段迷茫和焦慮。一天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虛度,每天刷刷網頁、看看NBA消息、定時查看一下微信、再關注一下股市行情,這些無聊的習慣佔去了大部分時間,有時候真的覺著自己有些太頹廢了。30多歲正是人生最黃金的年齡,還在為自己的低效、懶惰整天做鬥爭,有時候想一想都後怕。

在那段時間裡,內心有一個聲音一直在反覆地叩問自己:“你打算一直就這樣下去嗎?”每一次問自己的時候,內心都是充滿著糾結,還伴有些許的恐懼和焦慮,五味雜陳。

內心的矛盾與鬥爭終究還是要有個結果,慶幸的是我決定改變這一切,改變目前的狀態,改變自己的思維,改變令人糾結和焦慮的低效和虛度。

我希望每天應該是更高效的,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以前每年都訂目標,包括每週運動不少於3次,每年讀書50本,每月寫一篇專業文章,每週寫一篇隨筆。除了讀書的目標能夠完成外,其他的只是說說而已,從沒有兌現。有時候總給自己找完不成的藉口,其實都是自己懶惰,缺乏自控,不願意改變。

決定了改變,制定了成長的目標,戒掉了那些浪費時間的習慣,開始了大量有效的行動,那種既充實又踏實的生活才再一次回到了我的身邊。

只有自己真正想徹底的改變的時候,知道為什麼改變的時候,才能真的改變。不然過不了幾天就會重回原路,根本無法戰勝慣性依賴帶來的強大阻力。斬草除根,才能煥然新生。這種改變不是頭腦的一時發熱,而是理性和深度思考後的毅然決定。

最後,有了新目標,那就開始行動吧!

在行動中應對改變,迎接新生。

沒有行動,一切改變都無從談起,如同紙上談兵,不會有任何實質上的成長和變化。

04 結語

改變可怕嗎?

改變有時候的確讓人不適應,的確有點痛苦,那是因為你離開了原來的舒服區,進入了新的領域。你總得有一個適應的過程,一旦形成新的習慣,你就已經開始因改變而收穫了。

擁抱改變才能擁抱新生,當你意識到自己需要“覺醒”和“改變”的時候,便是一個美好的開始,一念之間的覺醒,便是當下最大的改變。

請記住尼爾·唐納德·沃爾什說過的這句話:“改變是生命過程的本身,生命就是改變。而且所有的改變也都是為了你變得更好。”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