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化地理丨芷江鴨:挑動味蕾的新旅行

屈原 香草 㵲陽河 地理 懷化新聞網 2017-06-03
懷化地理丨芷江鴨:挑動味蕾的新旅行

(芷江三道坑鎮小魚溪村村民李嫻英炒鴨堪稱一絕。)

瀟湘行盡千山水,猶道芷江更清美。

芷江,山清水秀、風光幽雅,是國家級生態示範縣。好山好水育好鴨,來到芷江,如果不親自品嚐一口皮酥柔嫩的芷江鴨,那真的會是一趟遺憾的旅行。

那麼,這一道極具地方特色的佳餚,有著哪些你我不知道的故事呢?

端午之上,舞水河畔,沸騰的龍舟聲此起彼伏。在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我們走進芷江,感受濃郁的節日氣息,也讓我們的舌尖經歷一次不可思議的旅行。

懷化地理丨芷江鴨:挑動味蕾的新旅行

(香氣四溢芷江鴨。)

飄香千年,芷江鴨的故事追溯至春秋

據《芷江縣誌》記載, “芷江鴨”又稱 “仔姜鴨”, 後更名為芷江鴨。

從元朝開始,芷江人就有“端午節”“中秋節”

“重陽節”吃鴨子的傳統食俗。

5 月 28 日,初夏的陽光擁抱芷江城, 氵 舞水悠悠,一切都是最好的模樣。

在當地居民楊子榮的陪同下,我們穿過長長的青石板路,走在悠長的傘巷裡,去尋找丟失在尋常百姓家裡的芷江鴨的故事。

“我們的芷江鴨啊,可了不得呢,連清朝乾隆皇帝都嘗過呢。”60 出頭的楊子榮是芷江本地人,酷愛吃鴨子,也擅長炒鴨子,並熟知芷江鴨的歷史。他告訴記者,芷江人端午節吃鴨子,是大有緣由的。

相傳,一年冬日,流放於沅水流域的楚國三閭大夫屈原來到沅州的小河口。村民們聽說屈原來了,紛紛拿出好酒好菜。一名撐船的漁夫看在眼裡,轉身從家裡扛來了一口鐵鍋開始煮鴨子。

此時,天空中飛來上百隻鳥,每隻鳥兒銜了一枚香草飛到屈原身邊,密密麻麻地圍了一圈。心領神會的漁夫馬上呼喚村民們各自拿小鍋來,做了十幾個小火鍋,銜著香草的鳥兒鳴叫著從空中衝下來,將香草投入鍋中。一會兒,每口鍋裡都散發出香氣,令人垂涎欲滴,老漁夫躬身請屈大夫品嚐。原來,這種香草名為芷草,其香無比。愛民如子的屈大夫早已從香氣中聞到了奇香,但他就是不肯下箸。村民們敬仰屈大夫,也不願先下箸,要留著給屈大夫。見此情景,屈原仰天長嘆道:“生我者父母,養我者楚民,驅我者‘貴人’,愛我者芷草啊!”因此吟賦:“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

兩千年歲月流轉,直至今天,每年端午,當地居民都要用芷草為香料做的芷江鴨為供品,憑弔屈原。

“在芷江,關於芷江鴨的故事還有很多。”楊子榮告訴我們,乾隆盛讚芷江鴨的故事,也在當地流傳至今。

乾隆年間,芷江城內有一胡姓商販開了一家布莊。一年五月,胡姓商販去蘇州採購貨源,一年未返。急得在家的賢妻李氏寢食不安,為此,李氏帶著家人趕往蘇州尋找丈夫。可惜的是,盤纏用光了,也不見丈夫的蹤影。萬般無奈之下,李氏當掉金銀首飾,在蘇州城開了一家 “芷江炒鴨”店。李氏的“芷江炒鴨”很受顧客青睞,每天食者絡繹不絕。一天傍晚,忽然來了一夥操北方口音的顧客,指名要吃“芷江鴨”。當李氏把精心炒好的芷江鴨送上桌時,只見一位書生打扮的客人嚐了一口,大呼“好吃!好吃!”很快,一夥人便將一大盤芷江炒鴨吃得精光。臨走,書生模樣的顧客留下了一塊金元寶,還特意讚揚李氏的“芷江炒鴨”味道極好。第二天,李氏方知,那夥客人正是清朝乾隆皇帝及隨從。此事轟動蘇州城,李氏的丈夫也聞訊趕來,夫妻就此團圓。自那以後,芷江鴨的名聲傳遍江南大地。

……一個又一個美好的故事,都離不開一個熟悉的味道。一個又一個經典的傳說,飄香的都是芷江鴨的味道。

當歷史沉寂於 氵 舞水,傳說終歸是一種美好的回憶。對於當地老百姓來說,鮮香爽口的芷江鴨,才是傳統賦予他們最好的味道。

懷化地理丨芷江鴨:挑動味蕾的新旅行

(麻鴨配生薑、香蔥、辣椒等香料,保持鴨的原味。)

懷化地理丨芷江鴨:挑動味蕾的新旅行

(菜油爆鴨腳、鴨頭。)

皮酥肉爽,芷江鴨的美味有訣竅

在芷江,幾乎家家戶戶都會炒芷江鴨。

雖然各自的炒法不同,但是皮酥肉爽的本質,卻是不變的。

這天,我們來到芷江三道坑鎮小魚溪村村民張成地的家中。在當地,張成地家的炒鴨堪稱一絕。

“首先,芷江鴨必須用放養於稻田、山澗、小溪的純種麻鴨為原料,飼料鴨可不行,炒不出那種純正的鴨子味道。”張成地的愛人李嫻英有著 20 多年的炒鴨經驗。她告訴我們,芷江鴨用料考究,選擇 3 斤左右的麻鴨最為合適。說話間,李嫻英便抓來一隻麻鴨,開始宰殺起來。李嫻英告訴我們,鴨血是必須保留的,去毛時鴨腳不能用開水燙,這樣才能保持鴨腳外皮的美味。

在李嫻英的巧手翻騰下,一隻麻鴨很快就宰殺好了。隨後,李嫻英將鴨子晾乾水份,剁成大小適度的鴨塊。眨眼功夫,柴火進灶,炊煙升起,菜油下鍋,炒芷江鴨最重要的一道程序——爆炒鴨子,開始了。

“爆炒要適度,既要爆幹鴨子的水分,又不能爆得太焦,不然影響口感。”李嫻英手腳麻利地邊炒邊介紹起來,爆鴨的順序也有講究,一般先爆鴨腳、鴨頭,後炒鴨肉塊、鴨內臟。20 分鐘後,熱氣騰騰的鍋子裡,鴨肉開始焦黃,李嫻英往鍋裡灑上一小杯米酒,去腥,稍炒後便將準備好的鴨血下鍋,與鍋內的鴨肉攪拌。此時,整鍋的鴨肉的香味就濃郁了。幾分鐘後,放一點鹽,香味逐漸開始瀰漫起來。隨後,青紅椒和鮮薑片下鍋,再放一點醬油上色,噴上少許山泉水燜煮,一鍋色香味俱全的芷江鴨雛形初現了。

“有些人愛往裡面放芷草或者甜醬,那是另外一番味道。”李嫻英說,為了保持麻鴨最天然的味道,她選擇少放香料,這樣的芷江鴨鴨味更濃,脣齒留香。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宰殺、烹飪,一鍋香氣四溢、熱氣騰騰的芷江鴨,終於在我們的翹首以待中出鍋了。

在場的每一位,都迫不及待地將筷子伸進碗裡,夾一塊入口,皮酥肉爽,香酥脆辣,油而不膩,口感十分獨特。“嗯,好吃。

第一口皮酥肉嫩,你還吃不出特別的味道,但越往後吃,鴨子的味道越濃,口感越好。”

同行的朋友告訴我們,這是他吃過的最好吃的芷江鴨。

當地人告訴記者,芷江鴨不但味道獨特,由於活體芷江鴨生長的生態環境優越,因此,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芷江鴨,含多種人體必需的各種氨基酸,更是一道營養滋補的好菜式。

懷化地理丨芷江鴨:挑動味蕾的新旅行

(鴨肉爆好後,噴酒,放鹽、辣椒、薑片,再炒。)

懷化地理丨芷江鴨:挑動味蕾的新旅行

(經20多分鐘的烹飪,一鍋香氣四溢的芷江鴨出鍋。)

湘西一絕,芷江鴨味傳四方

飄香千年,芷江鴨已成為我市著名的特產,也成為湘西南獨具一格的風味大菜。自古以來,經久不衰,成為宴點傳統佳品。

讓桌上的美味走向市場,挑動所有人的味蕾,成就了芷江鴨的市場化之路。

在走訪中,記者得知,芷江鴨味道好,關鍵在於食材好。活體芷江鴨耐粗飼、耐寒、耐旱、抗病力強,放養 120 天后可出欄。早在上世紀 90 年代,芷江就成立了芷江鴨研究協會,投入大量人力財力,扶持芷江鴨產業項目發展,芷江鴨飼養量達 400 萬羽。從 2002 年開始,芷江鴨養殖向規模化發展,僅芷江鎮年出籠 3 萬羽以上的農戶有 17 戶,1 萬羽以上的農戶 13 戶,全鎮年出籠芷江鴨達 100 多萬羽。2004 年,芷江成立了芷江鴨產業化養殖項目領導小組,並建起芷江鴨養殖技術服務中心,確定芷江鎮、麻纓塘鄉、竹坪鋪鄉和巖橋鄉為項目實施基地,投入專項資金,實施產業化養殖,湧現出芷江和翔鴨業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通過“公司 + 基地 + 農戶”

的生產經營模式,帶動萬餘戶農民養殖芷江鴨脫貧致富,促進全縣養鴨業發展。2016 年,芷江鴨出欄達607 萬羽。在全國各地的農博會上,芷江鴨多次榮獲金獎,併成功入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我們在芷江畜牧部門有關負責人的陪同下,來到芷江的麻鴨養殖基地——巖橋鄉。到達基地時,只見一籠籠的鴨子正源源不斷地被裝上車。“以前養鴨一年到頭賺不了幾千塊錢,在政府的引導下,有專門的企業和飯店定點收購麻鴨,我們再也不用擔心銷路和技術,去年一年我就賺了 4 萬多元。”村民老邱笑著告訴記者,靠著養鴨,他家建起了一棟新房子。

走在芷江的大街小巷,總會聞到飄香的芷江鴨味道。

時至今日,芷江鴨不再是藏在大湘西深閨裡的特色菜,而是走出了大山,走向了更為廣闊的市場。

在懷化、在長沙、在北京……全國各大中小城市,菜單上紛紛出現了“芷江鴨”三個字。

以專業化養殖“取材”、現代化加工“燜燒”、國際化視野“入味”,芷江鴨香飄萬里,不僅跨長江、過黃河,遠銷全國大部分省市,甚至漂洋過海,“遠飛”新加坡、韓國、俄羅斯等國家。

大自然總會給不同的地域賜予不同的禮物,而芷江鴨,便是饋贈中的經典。如果你想讓味蕾經歷前所未有的新旅行,那麼,一口鮮香四溢的芷江鴨,絕對是最佳的選擇。

相信時間沉澱出來的味道,相信芷江鴨帶來的味覺之旅,向著芷江,出發吧!(文/本報記者 史琴 圖/本報記者 陸曉鵬)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