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是新瓶裝舊酒,還是真正的未來金融?

區塊鏈 金融 技術 設計 軟件 保險 投資 鏈得得APP 2019-05-27

摘要: 本期《對話首席》特邀DUO Network、原力協議、MakerDAO和Hydro Protocol項目方,連同行業專家楊民道、谷燕西、郝方舟和郭光華,一起聊DeFi的現狀和未來。

邀行業首席,談市場現狀,見趨勢未來!本期《對話首席》線上活動於5月24日上午10點順利舉辦。

本次《對話首席》特邀DUO Network 創始人 李樂為、The Force Protocol聯合創始人&CEO Allen An、MakerDAO中國區負責人 潘超、Hydro Protocol &DDEX市場公關負責人 代世超作為本次圓桌的主嘉賓。

四家專家觀察團dForce & Blockpower創始人 楊民道、區塊鏈和加密數字資產研究者谷燕西、星球日報高級編輯 郝方舟、鏈網科技聯合創始人&Substrate中國盟 發起人 郭光華。

三家媒體觀察團:鏈聞龔博、鏈得得常興宇和獵雲財經汪雪婧。

同時,《對話首席》也歡迎交易所、錢包、挖礦等區塊鏈各領域首席,參與到我們的活動中來,共同為行業的發展建言獻策。詳情可聯繫TokenInsight首席溝通官維維:tokeninsight_data。

以下為本期【對話首席】文字整理版:

/ 第一環節:圓桌會議1/

獵雲財經 汪雪婧:據瞭解,目前DeFi 項目已有數千個。從穩定幣到去中心化交易所、錢包、支付網絡、借貸和保險平臺,再到關鍵的基礎設施、市場和投資引擎,整個 DeFi 生態系統正在蓬勃發展。

今年初,也有區塊鏈軟件公司表示,基於以太坊的去中心化金融服務將在 2019 年獲得 10 倍用戶增長。據其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上百個基於以太坊的 DeFi 項目。基於此,我主要有以下三個問題想要請教各位業界專家:

1. DeFi是2018年至今區塊鏈領域的一個熱門話題,很多人認為DeFi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想問各個項目方在入場時選擇DeFi的初衷,看好DeFi行業前景的原因?

2. DeFi項目如何通過自身獨特的設計機制從眾多項目中脫穎而出?

3. 金融項目普遍需與用戶資產直接接觸,DeFi項目該如何保證用戶資產安全呢?

The Force Protocol 聯合創始人&CEO Allen An:確實Defi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和提及,原力協議團隊其實很早就注意到了以太坊在分佈式金融服務場景方面的應用潛力,團隊在研究和投資過程中發現,使用智能合約技術與區塊鏈結合,可以更好地解決金融交易當中的信任問題,區塊鏈賬本公開,交易可追溯等原生特性處處可以顛覆傳統中心化運作的金融平臺。

正好,在2018年開始,以Coinbase為首的一群企業和團隊提出了DeFi這個概念,與原力協議所做的工作不謀而合。

所以我們團隊是正好趕上了DeFi這波概念的興起,其實,不管是DeFi還是DeFin,抑或是Open Finance,本質上還是希望能夠運用好智能合約與區塊鏈技術,服務於用戶,在保護用戶資產安全的同時,讓更多的人能從區塊鏈技術的普及中,得到真正的普惠金融服務。

那DeFi項目如何通過自身獨特的設計機制從眾多項目中脫穎而出,我們認為,DeFi項目首先要做好的是自身技術上的打磨,只有確保自身的產品沒有漏洞,確保用戶資產的安全性,才能夠成為合格的項目,此外,DeFi項目還需要完善用戶體驗,從交易速度、使用流程方面進行大量的優化,真正的降低用戶使用的門檻。

第三的話,不同於中心化的金融服務,DeFi通過智能合約技術,做到了去中介,用戶自己掌握私鑰,通過給智能合約進行授權完成各種金融服務操作,最大限度的降低了資產被中心化機構挪用、盜取的可能性。

我們團隊一直認為,踏實的做好產品的開發和應用落地應該是一個DeFi項目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打鐵還需自身硬。

DUO Network 創始人 李樂為:DUO的核心團隊來自金融行業,我們選擇進入區塊鏈領域就是看重其顛覆現有金融體系的潛力。對我們而言,開放式金融是一個終極目標,而區塊鏈技術是實現它的重要途徑。

DeFi項目如何通過自身獨特的設計機制從眾多項目中脫穎而出?我認為,好的 DeFi 產品應該可以賦能其他區塊鏈項目,或者幫用戶和合作方創造價值。優質 DeFi 項目將會致力於和數字資產以及生態夥伴互動,如果用最近熱門的術語,也叫“共振”。

對於用戶資產安全,DUO的宗旨是儘可能讓用戶回到他們熟悉的、經過驗證的操作。比如我們的衍生品通證(CAT)兼容最主流的ERC-20協議,這樣用戶可以通過慣用的錢包來管理這些資產,而不是重新學習一套流程。

Hydro Protocol &DDEX 市場公關負責人 代世超:DeFi 這個概念真正成為something是在2018年10月,來自借貸協議dharma 的創始人Brendan。而後幾個區塊鏈金融項目相繼融資、發聲、抱團取暖。

從DDEX的角度,DDEX 在2018年1月9日就正式上線以太坊主網,當時還沒有所謂的DeFi生態。DDEX 的想法,在2017年秋天就出現了,當時我們看到以德,體驗這麼不友好的交易所都有如此大的流量,那我們是不是有機會,做一個更好用的dex?當時有很多新技術可以做,但好技術不一定能意味著是個好生意。

交易所是一個有持續造血能力的好生意,但是,中心化交易所又是一門無法讓人睡好覺的生意(被盜)。所以我們選擇去中心化交易所的賽道,是認為這是一個新技術+好生意

同時,後來我們也看到去中心化交易所DEX能做,而中心化交易所CEX不能做的事情:智能合約的交互

而這也是DeFi生態的本質。每一個DeFi產品的本質都是一個或一組智能合約,DeFi產品之間的交互,就像用智能合約搭積木一樣。所以我們後來又開源出了Hydro Protocol 為各種鏈上資產,提供各種類型的交易市場。

這是關於如何開始的故事。現在回過頭看DeFi,或許這是現階段的以太坊最適合做的事情了。EVM又貴又慢,那麼什麼東西適合這種設定?金融。金融本身低頻、大額的交易,能夠使以太坊目前的缺點不成為阻礙。

第二個問題,DeFi項目如何通過自身獨特的設計機制從眾多項目中脫穎而出?我認為,DeFi的本質是:Tokenize eveything,trade anytime,anywhere.

DeFi最重要的指標是流動性。流動性從何而來?大家能賺更多的錢,才會花錢用你的產品。所以,我們說,如果你做了一個DeFi產品,而沒讓用戶賺到錢,是很不應該的。

想要自家DeFi產品佔領市場,一定給到用戶套利機會,或者說賺錢的機會.畢竟,數字貨幣行業本身興起,信仰的重要來源之一,也是財富效應。這是在純粹的理想主義之外,一定還要有的東西。換句話說就是:好技術+好生意要結合。

第三個問題,金融項目普遍需與用戶資產直接接觸,DeFi項目該如何保證用戶資產安全呢?我覺得是看三個方面:智能合約、預言機、品牌

首先DeFi這個範疇有廣義,也有狹義。很多半DeFi和cefi產品也說自己是DeFi,但這並不是壞事,我們也不要求每個環節都要完全去中心化,去中心化能保證安全,但有時候用戶並不需要這種犧牲效率帶來的安全。這是一個trade,trade-off。所以,如果你想做完全去中心化,那麼請保證你的合約安全、預言機靠譜。

(科普一下:Defi項目大多涉及調取現實市場的價格等信息上鍊,這個東東我們叫做oracle。一個去中心化的oracle是目前市場缺少,但有需要的。)

如果你權衡之下,不做完全去中心化,那麼請愛惜羽毛,打造好一個讓人信任的品牌。

MakerDAO 中國區負責人 潘超:第一個問題是項目入場選擇 DeFi 和看好行業前景的原因。MakerDAO 項目開始的時候還沒有 DeFi 這個概念,其實那時還沒有什麼穩定幣的說法。我們的初衷是提供以太坊上的去中心化基礎穩定幣,後來發現可以想象的空間還很大,a global money market and credit system。

第二個問題,DeFi 項目如何通過自身獨特的設計機制從眾多項目中脫穎而出?不要天馬行空,要吸取傳統金融的智慧,區塊鏈的網絡效應和用戶體驗非常重要。

第三個問題,金融項目普遍需與用戶資產直接接觸,DeFi項目該如何保證用戶資產安全呢?——寫好代碼,多做審計,選對公鏈。

獵雲財經 汪雪婧:下面我還想請教一下專家觀察團的區塊鏈和加密數字資產研究者谷燕西谷老師。就目前Defi行業的發展而言,您認為哪一個方向是最有發展前景的?

區塊鏈和加密數字資產研究者 谷燕西:我認為有很多細分領域都很有發展前景啊。譬如說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分佈式清算會從根本上顛覆證券行業和銀行業的清算體系。

所以未來銀行業和證券行業的邊界會變得模糊。一個用戶可以在他的錢包中直接持有數字穩定幣和數字資產。他可以隨時用穩定幣進行支付,也可以當穩定幣不足時,馬上在交易所銷售它的數字資產,換取穩定幣進行零售支付。而這一切完全是由於同一個區塊鏈底層支持了銀行和證券的清算。

此之外另一個我非常看好的細分領域,是去中心化的抵押借貸

這個抵押借貸的本質是金融行業裡普遍採用的抵押品管理,比如在證券行業。大家最熟悉的業務就是融券,現在是券商經營這個業務。但是採用開放式的金融方式來做的話,很多零售個人就直接可以參加借出證券獲得利息。

這個分佈式的抵押放貸的另外一個應用就是穩定幣的產生機制。我認為將來的一種穩定幣的主要產生機制就是基於數字資產的抵押產生,而且肯定是基於分佈式的方式來做的。

由於區塊鏈和加密數字資產的逐漸普及應用,會有越來越多的現實中的資產在區塊鏈上運行。實際上是可以基於這些資產進行發行數字貨幣的。採用分佈式的方式發行數字貨幣(本質上也就是抵押品管理),就會讓更多的人蔘與這個鑄幣過程。這也就實現了人人鑄幣。而且最重要的是,能通過參與鑄幣獲得合理的鑄幣稅。

綜上所述,我個人非常看好分佈式的清算和抵押放貸,這兩種開放金融模式。

但是我認為在現代的開放金融模式的業務中,有一個誤區就是追求完全的、開放式的去中心化的金融模式。

我認為開放金融的發展趨勢應該是從完全去中心化的、基於數字資產的方式開始,但是如果這種模式要做大,就一定需要在合規的前提下,與中心化的方式相結合,這樣才能觸及到社會中最大體量的資產和資金。

這是因為現代世界中的絕大部分的資產和資金都是在監管的範圍下運行的,如果開放金融不在合規的前提下運行,只能在邊緣的一個局部的市場發展,那肯定是無法做大的。

獵雲財經 汪雪婧:看到谷老師的解答讓我真切感受到,雖然目前我們正處於一個全新行業的早期階段,但還是有很多擁有發展前景的方向值得期待。感謝谷老師!

/ 第二環節:圓桌會議2/

鏈得得 常興宇:剛剛各位嘉賓都分享了關於DeFi前世今生的一些看法和觀點,那麼我則是從技術方面切入來和各位討論下,我的問題是:

目前區塊鏈的性能制約著它的廣泛應用。那各位可以從自身角度來談一下,目前制約DeFi發展的技術難題都有哪些?業界的解決方案又有哪些?技術一旦成熟,大家對新的行業圖景有什麼期待或暢想?

MakerDAO 中國區負責人 潘超:性能制約方面,如老生常談的速度問題,我一直認為速度慢並不是 DeFi 的問題 (bug),而是特徵 (feature)。重要的大額交易在主鏈上進行,保證安全,而小額支付在狀態通道或者側鏈完成即可。

以 Dai 為例,大的交易可以選擇在以太坊上主鏈 (POW 共識) 發送,而小額支付可以使用追求速度和便利性的 xDai 側鏈 (POA 共識)。這也是類似傳統貨幣體系中大額實時支付系統和延遲結算系統的分層解決方案。

DeFi目前最大的瓶頸是在資產端,除了比特幣和以太坊之外,沒有很好的資產同時具有強去中心化和高流動性

而要豐富資產端,就需要將傳統資產合成上鍊,這就要在一定程度上對去中心化進行取捨,但是必須走的一步。我覺得 DeFi 更好的方向應該是開放式金融,而不是限定在完全的去中心化。因為去中心化不是目的,也有程度之分。金融,至少從資產角度而言,不應該因為意識形態而差別對待。

Hydro Protocol &DDEX 市場公關負責人 代世超:在我看來,以太坊的性能對於DeFi來說,已經足夠。一些去中心化交易所,比如 DDEX 的性能,早就能做到和中心化交易所一樣的交易效率。

現在DeFi真正的問題,不在於技術難題,而是市場問題。拿著錘子找釘子,有好的技術,但是還沒匹配到大規模的市場。而這個問題,涉及到用戶使用門檻高。教會我們的爸媽、爺爺奶奶,具備私鑰管理的能力,太難了。

這就是說,DeFi同時下放了自主管理資產的權利和義務,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來到密碼世界,支配這樣的權利。

如果非要找個DeFi目前缺失的碎片,應該是我剛才提到的預言機。比如,一個槓桿交易,清算時需要一個目前的ETH市場價格,這個價格誰來定?從哪裡獲取?現在主要是項目方自己做一箇中心化的預言機,取幾家主流交易所的價格,做個平均數作為價格信息。但這個過程中,存在作惡的可能。

理想狀態是用一個去中心化預言機。第三方的去中心化預言機解決方案有國外的Chainlink,國內的DOS Network。也有Augur這種自己設計一套共識機制,起到預言機的作用。但這也不是一個技術問題,是一個業務邏輯,或者說生態的發展階段還沒到這個水平。大家還沒意識到預言機的重要性。

對於DeFi的期待,就是真的做到:Tokenize eveything,trade anytime, anywhere.即通證化任何資產,隨時隨地交易,沒有身份、地理和任何門檻的界限。

我們說財富自由、超市自由、車釐子自由,DeFi給人的是:交易自由。我寫過一篇文章系統講過這個問題(Hydro社區《紅杉也要賭一把,揭幕 DeFi 的投資密碼》)

對於DeFi的願景,可以用菜根叔這個表達:DeFi是從碳基文明走向硅基文明的一小步。

DUO Network 創始人 李樂為:從我們發展的角度,問題也是:資產跨鏈 (上鍊) 的進度和接受程度低於預期。

衍生品市場需要流動性好、市值高的資產。目前市場上符合這一標準的,大多是基於自有公鏈的資產。因此需要將其他鏈上資產跨鏈到DeFi的智能合約平臺(如以太坊)。無論是原來的網關、哈希鎖,還是開發中的新的跨鏈技術,都還有待被市場認可。

當前的DeFi落地沒必要追求100%的去中心化。為了做出有用的產品,在某些功能可以先採用中心化方案。在資產跨鏈的早期,與其想辦法說服用戶接受新技術,不如請已經獲得客戶信任的優質機構作為承兌方,儘快推出符合用戶需求的產品。如果需求得到市場驗證,相關技術開發起來也會更有方向性。

這方面的觀點我和潘超基本一致。

The Force Protocol 聯合創始人&CEO Allen An:目前制約DeFi發展的技術難題,和制約以太坊發展的技術難題基本上是重合的,主要集中於交易速度上,從產品設計方面,可以做到接近甚至超越中心化金融服務的體驗,但是目前所有DeFi項目都面臨著底層區塊鏈的擴容問題。目前業界圍繞著擴容,已經有了分片、狀態通道為首的兩大類擴容方案。在DeFi領域,兩種方案都有其用武之地。

例如,在分片層面,未來可以考慮在以太坊上專門為DeFi服務做一個分區,具體到DeFi領域的各個細分方向,又可以不斷的進行細分,最終在一個安全性可控的範圍內,儘量保證同樣服務的人群能夠在同一個分片內完成鏈上操作,兼顧好安全和效率。

再例如,狀態通道方面,以Celer為首的技術項目,已經針對DeFi場景在做開發,通過引進狀態通道技術,讓高頻的交易在鏈下進行,最終結果放到鏈上,這樣可以大大提高金融服務的效率,原力協議團隊也在關注類似於Celer這樣的項目所取得的進展,會在近期考慮與這類優秀的擴容項目進行合作。

鏈得得 常興宇:剛剛也談到了跨鏈技術,那麼我也想問一下,目前跨鏈面臨的最大難點是什麼,預計何時會有突破性進展?

鏈網科技 聯合創始人&Substrate中國盟 發起人 郭光華:目前跨鏈的最大難點在: 以往的公鏈由於時代認知的侷限性,設計過於簡單,缺少擴展性,但他們還佔有了數字貨幣的大部分市值。 如BTC,BTC功能特單一,如果要做到完全去中心化的跨鏈,只有輕節點一種方案。但在BTC的鏈上不可能書寫任何一條鏈的輕節點代碼。

這種突破性的進展,現在在跑的Chain X就是一種落地的方案。從BTC跨到ChainX,是完全去信任化的,不需要任何人的中間人蔘與, 因為在ChainX鏈上跑了BTC輕節點。但從ChainX鏈跨回BTC,用的是多籤託管的折中方案。這對於傳統的鏈已經是最突破性的進展了,將來BTC升級支持鏈下多籤算法的話,這塊還會有上升的空間。

另外更大的突破性進展是Polkadot,他的底層框架substrate 自帶跨鏈,擴展性等優秀區塊鏈屬性為一體, 可以很好的解決以前公鏈技術不成熟的問題。也就是說, Polkadot 起來的那一天,只要用substrate 起的鏈,就自帶了跨鏈屬性, 跨鏈就和設置路由器Wifi一樣簡單。Polkadot 起主網時間大概是今年年底,也就是今年年底後會有突破性的進展。

/ 第三環節:圓桌會議3/

鏈聞 龔博:我們來聊聊理想與現實的碰撞,目前整個區塊鏈行業都在尋找增量資金,DeFi亦不例外, 那麼大家認為:

1. DeFi項目能否吸引Old Money進場,傳統金融界資金還未大規模進入區塊鏈行業的原因是什麼?傳統金融界對目前區塊鏈項目的擔憂有哪些?

2. 傳統金融對於數字貨幣市場的一個重要擔憂是其價格的劇烈波動,那穩定幣的設計機制能否使Old Money消除一定顧慮,打開Old Money入場DeFi的大門?

MakerDAO 中國區負責人 潘超:傳統資金一直以來沒有大規模進入,原因是加密貨幣市場不存在投資組合,沒有對衝,都是比特幣的 Beta。

Old money 這個詞很好,名字本身其實解釋了問題。那就是加密貨幣需要有貨幣市場 (money market),也就是基於債務 (debt) 的穩定幣 (funding) 和衍生品 (futures, etc),這樣才能有可衡量收益率(return) 的資本市場 (capital market) ,而不是完全基於神祕商品(coin)的預期套現。

此外,對於 old money 而言,要合規和監管,也就是出了意外*最好*有人站出來兜底。

Hydro Protocol &DDEX 市場公關負責人 代世超:這個問題,思考比答案更重要。我們看一下 2018年10月-2019年2月的4起DeFi重要融資,選這個時間段是因為這是數字貨幣行業最苦最冷的時期。紅杉、貝恩、a16z 等這些傳統大牌VC,在各種資金紛紛撤離的時候,他們依舊願意投錢。

所以我思考兩個問題:為什麼我們看到的DeFi項目,大多是國外開發者?

為什麼去年底的數字貨幣寒冬期,也正是DeFi萌芽期,只有國外的Old Money還願意投錢給這些區塊鏈項目?同時期,國內的開發者和VC機構都在做什麼?是我們更著急掙快錢,少了一些價值信仰嗎?

這個問題還挺願意和大家一起討論的。但是拋開信仰來講,Old Money投不投區塊鏈,是需要看到看到你的商業模式,需要一個能夠順利退出、拿到回報的預期。to VC的角度看,技術很重要、團隊很重要,講好一個故事也很重要。

DUO Network 創始人 李樂為:大家有沒有想過,DeFi項目有可能不是顛覆者,而是Old Money的先頭部隊。

我心中的圖景是:以初創團隊為主的DeFi生態不斷探索開放式金融的邊界。當找到並驗證了足夠大的市場需求後,Old Money和傳統金融資本才可以大規模進入區塊鏈行業。這也是合規真正變得重要的節點。在這以後,最成功DeFi項目有可能成為新的巨頭。

其他的競爭者可能被大型機構收購和整合。在傳統金融機構眼中,區塊鏈市場尚未展現出對傳統金融場景足夠明顯的顛覆。但從機構從業者個人層面,已經看到了這個領域的巨大潛力。這也體現在近期金融機構動作相對緩慢,但來自機構的人入場還是很積極的。

關於穩定幣:被廣泛接受的穩定幣肯定是DeFi生態的關鍵一環。除了Old Money,普通用戶接受DeFi服務也很重要。我認為相對於錨定法幣的穩定幣,Old Money也許更在乎這個市場中是否有更豐富的穩價資產,比如基於主流資產的固定收益產品、基於項目通證的結構化債券。這也是DUO接下來準備發力的方向。

The Force Protocol 聯合創始人&CEO Allen An:我覺得還是要看一下如何給Old Money怎麼定義,機遇不同的定義又有不同的思考和回答。所謂的“傳統”金融界對區塊鏈世界是擔憂還是分階段佈局還是圍觀中試水,可能取決於資金性質,安全及合規進入的問題。

區塊鏈生態中一些不可控的風險問題和傳統金融機構資金性質及安全屬性問題目前對衝太大,就好比納斯達克和區塊鏈世界中任何一家交易所的背後的對衝問題是一樣的。

是的,就像大家說的穩定幣肯定是或者可能是DeFi生態的關鍵一環,其實解決價格劇烈波動的穩定幣機制的設立,消除的只是Old Money對資金入口處及資金流入後沉澱時期的顧慮,奔跑中調整姿態,有顧慮,但是還是有傳統資金在積極的打開大門看一看。

原力協議穩定幣體系的構建大約在Q3下旬接入運行,類似於reserve這樣優秀的項目方,我們已經在逐步落地。

鏈聞 龔博:DeFi項目在某些環節的抗審查屬性和金融項目的合規要求存在天然衝突,那您是如何看待這一矛盾的?

星球日報 高級編輯 郝方舟:這個矛盾辯證地看待吧。DeFi的抗審查屬性主要體現在數字貨幣的發行、交易和支付等環節。

首先,項目方在制定貨幣政策和金融模型時,是跳過監管機構的,業務層的風控經驗又主要來自團隊和社區,這使得DeFi項目在第一步就遠離了合規要求(起碼在傳統監管的眼中帶有原罪)。

之後呢,當參與者進入到交易環節時,他們的鏈上身份又與現實身份脫鉤,而傳統金融世界的信用體系仍以實名制為基礎,這造成了矛盾的另一個點。

我會試著先理解“古典合規”的初衷:用中心化的法律與規定,保護各參與方的權益和市場競爭的相對公平。

DeFi呢,則用智能合約、資產質押、去中心化決議等方式兼顧模式創新與風控。(當然,這也抬高了認知和使用門檻,讓現在的DeFi不太“普惠”)

說回合規,從過去的經驗來看,監管科技和思維往往是滯後的,不過也在發展和調整。

目前,我們已經看到一些區塊鏈安全服務商和to G的鏈上數據機構,在幫助政策方,做智能合約審計、AML、鏈上與現實身份間的映射規則等;也有第三方託管、清算、審計等基礎設施服務商在用區塊鏈的邏輯,把傳統金融監管的成功經驗搬到DeFi上。

所以,長遠來看,DeFi會為了擴大市場而擁抱監管,監管也會制定更遵從DeFi邏輯的規範來適應金融創新。

dForce & Blockpower 創始人 楊民道:大家好。我從13年進入幣圈,14年參與以太坊ICO到後續參投三十多個項目,以及我們做PoS節點、量化交易和發起dForce 去中心化的開放金融協議協議平臺(首推鏈上生息型指數穩定幣USDx)。一路走來,區塊鏈的整個生態都有參與,也深刻感覺到大家對於加密貨幣、數字資產、區塊鏈、PoW/PoS、DeFi、穩定幣的認知變遷的過程。

我一直說穩定幣是crypto的Holy Grail (聖盃),如果說整個數字貨幣運動,到現在真正的落地的殺手級應用有兩個,而且全部是金融類應用:一個是區塊鏈原生態的融資模式-IxO模式;第二個是穩定幣。

穩定幣實際上是通過區塊鏈把法幣的網絡效應劫持,把存量巨大的法幣資產代幣化,這是數字貨幣對傳統金融發起的特洛伊木馬之戰。穩定幣會成為數字貨幣的資產定價貨幣,也是所有DeFi最底層的基礎設施。

我們僅看美元在美國的M0流通大概是3.2萬億美金,M1大概是3.4萬億美金,M2大概14萬億美金。穩定幣實際上不僅僅是token化M0, 而是通過DeFi的其它協議層把token化延申到M1,M2(比如我們的生息的指數型穩定幣USDx, 借貸類的Compound, Dharma, 衍生品類的DyDx等協議,預測市場的Augur和Veil,都在伸展穩定幣的代幣化邊界),這個過程基本上是重構了傳統金融的最底層。

我認為,能完成貨幣底層重構的不是比特幣,而是穩定幣。

目前的穩定幣市場是百合齊放,獲得主流的融資也是最多的領域,說明在市場驗證已經完成。但是,這個將會是一個異常擁擠的賽道,而且窗口期在急劇的縮小,可能會到明年年底就徹底關閉。隨著主流的機構(JPM、Facebook)進來,會對法幣型穩定幣很大沖擊。所以,我們看到Circle的USDC也在逐步開放鑄幣權,希望通過聯盟鏈的模式加速他們的鑄幣和推廣。

/ 自由討論環節/

The Force Protocol 聯合創始人&CEO Allen An:楊老師,從穩定幣的設計機制上來看,目前已經有兩大類穩定幣獲得了市場的認可,一大類是法幣質押背書的穩定幣,例如USDC, PAX, TUSD等。另一類是加密資產質押擔保的穩定幣,最早由比特股實現,在以太坊上,已經有MakerDAO成功的得到市場認可,基於其他的主流公鏈也有類似於MakerDAO思路的項目正在進行開發。

目前,從合規性、穩定性、波動性等角度考慮,Old Money會首選第一類穩定幣方式入場,這點,從PAX等穩定幣近期發行量激增已經可以看出趨勢。而對於第二類穩定幣,我們認為在現階段還無法有效的吸引到Old Money入場,現階段,DeFi項目可以通過接入PAX、USDC等穩定幣項目,間接的對接Old Money,為自己導入更多的流動性。所以想請教下,對於Old Money那個問題您怎麼看?

dForce & Blockpower 創始人 楊民道:穩定幣是fungible的,其實Old Money進場的路徑對於穩定幣選擇影響不大,只要DAI在二級市場有充分流動性,最終這些old mone的錢是在DAI裡,還是在USDC裡其實是無差別了。

DUO Network 創始人 李樂為:同意,目前市場下,穩定幣的核心競爭力是長期的二級市場流動性。

The Force Protocol 聯合創始人&CEO Allen An:郝老師,看了您剛才回答的那個問題,“DeFi項目在某些環節的抗審查屬性和金融項目的合規要求存在天然衝突,那您是如何看待這一矛盾的?”可能我們自己分析下來,在傳統金融領域,由於人性陰暗面或者其他什麼原因導致的不合規現象頻發,相反,在DeFi領域,由於大量的操作和步驟都由智能合約進行操作,最大可能的降低了人為因素對於業務的干擾,在滿足合規要求方面,我們反而更看好DeFi的潛力。

星球日報 高級編輯 郝方舟:認同智能合約會降低人為干擾。像您所說,前提是DeFi為現有監管部門開放權限,以及監管的開放程度也容得下DeFi。目前不少穩定幣做的不錯,借貸和DEX擁抱監管還在路上,我個人會樂觀期待。

The Force Protocol 聯合創始人&CEO Allen An:至於抗審查屬性,目前,除了Grin、BEAM、門羅幣等少數突出隱私性和抗審查的加密貨幣以外,比特幣、以太坊等主流的幣種在國家機器面前其實無法真正抗審查。

對於面向主流人群提供服務的DeFi項目,可以通過技術、流程設計等方法,與監管部門合作,開放審查權限,保證自身業務的合規化、陽光化運作,那隻要DeFi的項目方不去主動碰觸各國的監管紅線,這個矛盾是可以完全化解的麼?

dForce & Blockpower 創始人 楊民道:DeFi的監管問題,我們首先可能要問,是DeFi主動擁抱監管,還是監管主動適應DeFi這個新物種。

DeFi的產品形態,完全顛覆了傳統的屬地監管,也就是你想被監管,也找不到監管者。你在以太坊上部署一個協議,在一個沒有中心化服務器的網絡上,這個協議沒有屬地概念,你想找監管機構都很難,所以想被監管都沒門。那就只能監管去適應新的物種,當不能適應的時候,必然就會出現監管套利。這個不單是DeFi,也是整個區塊鏈資產的問題。

(作者:TokenIn,內容來自鏈得得內容開放平臺“得得號”;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鏈得得官方立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