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OpFi”而非“DeFi”,去中心化金融是否是“烏托邦”?'

"

“Rose is a rose is a rose is a rose” (羅斯是朵玫瑰,玫瑰就是玫瑰,這也經常被解釋為“事物就是它們本身”的意思)

-- 美國詩人葛楚德·史坦(Gertrude Stein)在其詩歌《聖徒 艾米莉》當中的一句詞。

The Code is the Code is the Code is the(代碼即是代碼)

在這之前,我想說,我個人非常感謝人們在行業當中進行的所有實驗。這篇文章決不是對將要提到的項目發起攻擊,而是表達一種看法,目的是希望大家以正確的角度去看待一些事情。這一行業是語義上的荒原,所以,讓我們對其進行深入的探索。

(注:原文作者是Rocco,本文為譯文)

DeFi的起源

De(Decentralized,去中心化) + Fi(Finance,金融) = DeFi

很好-現在讓我們對其進行分解討論:

去中心化是相當簡單的,這意味著從一箇中心權力方的手中奪取權力,並將其分配給他人,甚至建立一個平等權力的聯盟模式。在區塊鏈的背景下,這是通過:

抗審查和不可篡改性,或對手審查交易的可能性;

可驗證性,或個人是否可完全審核和運行與系統關聯的軟件,以完全驗證規則和交易;

可訪問性,或者如果有守門人以特定方式進行交易;

以及社區共識,評估參與者是否積極意識到自己的選擇,或者是否受那些擁有過大權力之人的驅動。

至於金融一詞,則通常指傳統的金融服務,包括但不限於一般交易、銀行、貸款和保險。

但這兩個詞,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組合到一起的呢?

"

“Rose is a rose is a rose is a rose” (羅斯是朵玫瑰,玫瑰就是玫瑰,這也經常被解釋為“事物就是它們本身”的意思)

-- 美國詩人葛楚德·史坦(Gertrude Stein)在其詩歌《聖徒 艾米莉》當中的一句詞。

The Code is the Code is the Code is the(代碼即是代碼)

在這之前,我想說,我個人非常感謝人們在行業當中進行的所有實驗。這篇文章決不是對將要提到的項目發起攻擊,而是表達一種看法,目的是希望大家以正確的角度去看待一些事情。這一行業是語義上的荒原,所以,讓我們對其進行深入的探索。

(注:原文作者是Rocco,本文為譯文)

DeFi的起源

De(Decentralized,去中心化) + Fi(Finance,金融) = DeFi

很好-現在讓我們對其進行分解討論:

去中心化是相當簡單的,這意味著從一箇中心權力方的手中奪取權力,並將其分配給他人,甚至建立一個平等權力的聯盟模式。在區塊鏈的背景下,這是通過:

抗審查和不可篡改性,或對手審查交易的可能性;

可驗證性,或個人是否可完全審核和運行與系統關聯的軟件,以完全驗證規則和交易;

可訪問性,或者如果有守門人以特定方式進行交易;

以及社區共識,評估參與者是否積極意識到自己的選擇,或者是否受那些擁有過大權力之人的驅動。

至於金融一詞,則通常指傳統的金融服務,包括但不限於一般交易、銀行、貸款和保險。

但這兩個詞,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組合到一起的呢?

是“OpFi”而非“DeFi”,去中心化金融是否是“烏托邦”?

DeFi 之前的DeFi ,來源Google Ngram

我在上面展現的是通過Google Ngram搜索“Decentralized Finance”的結果,以確定這個詞的來源。它的使用似乎起源於20世紀初,這是在區塊鏈時代之前就存在的,這通常是指一般的資金分配。在1921年,美國農場組織玉米帶肉生產商協會(Corn Belt Meat Producers’ Association),在其第七次年會當中,他們在討論美國的資金來源時提出了“去中心化金融”的概念。


"

“Rose is a rose is a rose is a rose” (羅斯是朵玫瑰,玫瑰就是玫瑰,這也經常被解釋為“事物就是它們本身”的意思)

-- 美國詩人葛楚德·史坦(Gertrude Stein)在其詩歌《聖徒 艾米莉》當中的一句詞。

The Code is the Code is the Code is the(代碼即是代碼)

在這之前,我想說,我個人非常感謝人們在行業當中進行的所有實驗。這篇文章決不是對將要提到的項目發起攻擊,而是表達一種看法,目的是希望大家以正確的角度去看待一些事情。這一行業是語義上的荒原,所以,讓我們對其進行深入的探索。

(注:原文作者是Rocco,本文為譯文)

DeFi的起源

De(Decentralized,去中心化) + Fi(Finance,金融) = DeFi

很好-現在讓我們對其進行分解討論:

去中心化是相當簡單的,這意味著從一箇中心權力方的手中奪取權力,並將其分配給他人,甚至建立一個平等權力的聯盟模式。在區塊鏈的背景下,這是通過:

抗審查和不可篡改性,或對手審查交易的可能性;

可驗證性,或個人是否可完全審核和運行與系統關聯的軟件,以完全驗證規則和交易;

可訪問性,或者如果有守門人以特定方式進行交易;

以及社區共識,評估參與者是否積極意識到自己的選擇,或者是否受那些擁有過大權力之人的驅動。

至於金融一詞,則通常指傳統的金融服務,包括但不限於一般交易、銀行、貸款和保險。

但這兩個詞,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組合到一起的呢?

是“OpFi”而非“DeFi”,去中心化金融是否是“烏托邦”?

DeFi 之前的DeFi ,來源Google Ngram

我在上面展現的是通過Google Ngram搜索“Decentralized Finance”的結果,以確定這個詞的來源。它的使用似乎起源於20世紀初,這是在區塊鏈時代之前就存在的,這通常是指一般的資金分配。在1921年,美國農場組織玉米帶肉生產商協會(Corn Belt Meat Producers’ Association),在其第七次年會當中,他們在討論美國的資金來源時提出了“去中心化金融”的概念。


是“OpFi”而非“DeFi”,去中心化金融是否是“烏托邦”?

但撇開這些不談,在區塊鏈行業的背景下,第一次關於“去中心化金融”的概述,似乎來自於Max Bronstein對去中心化金融體系的描繪,在這個體系中,他描述了中心化金融服務的困境,如審查、風險和不平等准入機制,他還討論了“基於區塊鏈的金融服務”的好處,這些好處包括透明、無需信任、無許可、抗審查和可編程。這最終導致了我們今天所知道的“DeFi”,此後,Set Protocol 宣佈已與Dharma、0x、Abacus和Connect錢包建立了聯盟。隨之而來的,則是關於“DeFi”的紅迪子論壇和電報群,人們開始圍繞這個話題展開討論。

從那時起,數以百計的‘DeFi’ 項目湧現了出現,這些項目方要麼通過補助金、風險投資,要麼僅僅是單純地憑藉雄心壯志而發起它們。

我在這篇文章中要說的是,目前建立在區塊鏈之上的,大部分都是開放式金融(OpFi),而非去中心化金融(DeFi)。開放式金融利用了一些與去中心化金融相同的組成部分,但可能有額外的中心化組成部分來緩解最終用戶之間的摩擦,這當然是沒問題的。但不好的是,如果市場將此類事物營銷稱之為“去中心化”,並聲稱已實現了這樣的願景,但實際上還是寄託於去中心化的方式,那麼這可能只是自欺欺人,真正的去中心化金融還沒有到來。

關於可持續性的說明

我在這裡不會對DeFi項目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展開討論,因為真正的DeFi 項目除了燒掉現有的資本外,沒有太多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可依賴。而收取交易費,就需要一種中心化的中介形式(這是少數幾種盈利模式之一),然後這就會將協議置於DeFi類別之外。在這樣的情況下,最有利可圖的是將協議保持為開放式軌道,並在上面構建一個開放的金融服務,其中創建者可充當中介,為最終用戶提供一個具有特定集中式條款的服務,以抽象出體驗。

投資者們將開始關注這一點,因為他們會發現自己投入的錢在某個時間點之後就會枯竭。最終,這些團隊將需要弄清楚如何在不依賴其儲備或良好意願(指改變初衷)的情況下實現盈利。

OpFi:中心化金融到去中心化金融的一種過渡

Op(Open,開放式) + Fi(Finance,金融) = OpFi

很好-現在讓我們對其進行分解討論:


"

“Rose is a rose is a rose is a rose” (羅斯是朵玫瑰,玫瑰就是玫瑰,這也經常被解釋為“事物就是它們本身”的意思)

-- 美國詩人葛楚德·史坦(Gertrude Stein)在其詩歌《聖徒 艾米莉》當中的一句詞。

The Code is the Code is the Code is the(代碼即是代碼)

在這之前,我想說,我個人非常感謝人們在行業當中進行的所有實驗。這篇文章決不是對將要提到的項目發起攻擊,而是表達一種看法,目的是希望大家以正確的角度去看待一些事情。這一行業是語義上的荒原,所以,讓我們對其進行深入的探索。

(注:原文作者是Rocco,本文為譯文)

DeFi的起源

De(Decentralized,去中心化) + Fi(Finance,金融) = DeFi

很好-現在讓我們對其進行分解討論:

去中心化是相當簡單的,這意味著從一箇中心權力方的手中奪取權力,並將其分配給他人,甚至建立一個平等權力的聯盟模式。在區塊鏈的背景下,這是通過:

抗審查和不可篡改性,或對手審查交易的可能性;

可驗證性,或個人是否可完全審核和運行與系統關聯的軟件,以完全驗證規則和交易;

可訪問性,或者如果有守門人以特定方式進行交易;

以及社區共識,評估參與者是否積極意識到自己的選擇,或者是否受那些擁有過大權力之人的驅動。

至於金融一詞,則通常指傳統的金融服務,包括但不限於一般交易、銀行、貸款和保險。

但這兩個詞,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組合到一起的呢?

是“OpFi”而非“DeFi”,去中心化金融是否是“烏托邦”?

DeFi 之前的DeFi ,來源Google Ngram

我在上面展現的是通過Google Ngram搜索“Decentralized Finance”的結果,以確定這個詞的來源。它的使用似乎起源於20世紀初,這是在區塊鏈時代之前就存在的,這通常是指一般的資金分配。在1921年,美國農場組織玉米帶肉生產商協會(Corn Belt Meat Producers’ Association),在其第七次年會當中,他們在討論美國的資金來源時提出了“去中心化金融”的概念。


是“OpFi”而非“DeFi”,去中心化金融是否是“烏托邦”?

但撇開這些不談,在區塊鏈行業的背景下,第一次關於“去中心化金融”的概述,似乎來自於Max Bronstein對去中心化金融體系的描繪,在這個體系中,他描述了中心化金融服務的困境,如審查、風險和不平等准入機制,他還討論了“基於區塊鏈的金融服務”的好處,這些好處包括透明、無需信任、無許可、抗審查和可編程。這最終導致了我們今天所知道的“DeFi”,此後,Set Protocol 宣佈已與Dharma、0x、Abacus和Connect錢包建立了聯盟。隨之而來的,則是關於“DeFi”的紅迪子論壇和電報群,人們開始圍繞這個話題展開討論。

從那時起,數以百計的‘DeFi’ 項目湧現了出現,這些項目方要麼通過補助金、風險投資,要麼僅僅是單純地憑藉雄心壯志而發起它們。

我在這篇文章中要說的是,目前建立在區塊鏈之上的,大部分都是開放式金融(OpFi),而非去中心化金融(DeFi)。開放式金融利用了一些與去中心化金融相同的組成部分,但可能有額外的中心化組成部分來緩解最終用戶之間的摩擦,這當然是沒問題的。但不好的是,如果市場將此類事物營銷稱之為“去中心化”,並聲稱已實現了這樣的願景,但實際上還是寄託於去中心化的方式,那麼這可能只是自欺欺人,真正的去中心化金融還沒有到來。

關於可持續性的說明

我在這裡不會對DeFi項目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展開討論,因為真正的DeFi 項目除了燒掉現有的資本外,沒有太多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可依賴。而收取交易費,就需要一種中心化的中介形式(這是少數幾種盈利模式之一),然後這就會將協議置於DeFi類別之外。在這樣的情況下,最有利可圖的是將協議保持為開放式軌道,並在上面構建一個開放的金融服務,其中創建者可充當中介,為最終用戶提供一個具有特定集中式條款的服務,以抽象出體驗。

投資者們將開始關注這一點,因為他們會發現自己投入的錢在某個時間點之後就會枯竭。最終,這些團隊將需要弄清楚如何在不依賴其儲備或良好意願(指改變初衷)的情況下實現盈利。

OpFi:中心化金融到去中心化金融的一種過渡

Op(Open,開放式) + Fi(Finance,金融) = OpFi

很好-現在讓我們對其進行分解討論:


是“OpFi”而非“DeFi”,去中心化金融是否是“烏托邦”?

Google Ngram上的“Open Finance”搜索結果

“開放式金融”其實早在現代銀行業中就被提到過,它可能起源於90年代“網上銀行”的概念,並最終轉變為數字系統。我喜歡把OpFi 看作是更容易訪問金融機構和服務的東西(非歧視性)。儘管中心化公司提供了這些服務,但區塊鏈行業人士的目標是最終轉向無需許可模式,在這種模式中,任何個人都可輕鬆訪問和利用金融服務。比特幣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們如何才能建立一個無需許可的、不歧視任何人的價值轉移基礎金融體系?

"

“Rose is a rose is a rose is a rose” (羅斯是朵玫瑰,玫瑰就是玫瑰,這也經常被解釋為“事物就是它們本身”的意思)

-- 美國詩人葛楚德·史坦(Gertrude Stein)在其詩歌《聖徒 艾米莉》當中的一句詞。

The Code is the Code is the Code is the(代碼即是代碼)

在這之前,我想說,我個人非常感謝人們在行業當中進行的所有實驗。這篇文章決不是對將要提到的項目發起攻擊,而是表達一種看法,目的是希望大家以正確的角度去看待一些事情。這一行業是語義上的荒原,所以,讓我們對其進行深入的探索。

(注:原文作者是Rocco,本文為譯文)

DeFi的起源

De(Decentralized,去中心化) + Fi(Finance,金融) = DeFi

很好-現在讓我們對其進行分解討論:

去中心化是相當簡單的,這意味著從一箇中心權力方的手中奪取權力,並將其分配給他人,甚至建立一個平等權力的聯盟模式。在區塊鏈的背景下,這是通過:

抗審查和不可篡改性,或對手審查交易的可能性;

可驗證性,或個人是否可完全審核和運行與系統關聯的軟件,以完全驗證規則和交易;

可訪問性,或者如果有守門人以特定方式進行交易;

以及社區共識,評估參與者是否積極意識到自己的選擇,或者是否受那些擁有過大權力之人的驅動。

至於金融一詞,則通常指傳統的金融服務,包括但不限於一般交易、銀行、貸款和保險。

但這兩個詞,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組合到一起的呢?

是“OpFi”而非“DeFi”,去中心化金融是否是“烏托邦”?

DeFi 之前的DeFi ,來源Google Ngram

我在上面展現的是通過Google Ngram搜索“Decentralized Finance”的結果,以確定這個詞的來源。它的使用似乎起源於20世紀初,這是在區塊鏈時代之前就存在的,這通常是指一般的資金分配。在1921年,美國農場組織玉米帶肉生產商協會(Corn Belt Meat Producers’ Association),在其第七次年會當中,他們在討論美國的資金來源時提出了“去中心化金融”的概念。


是“OpFi”而非“DeFi”,去中心化金融是否是“烏托邦”?

但撇開這些不談,在區塊鏈行業的背景下,第一次關於“去中心化金融”的概述,似乎來自於Max Bronstein對去中心化金融體系的描繪,在這個體系中,他描述了中心化金融服務的困境,如審查、風險和不平等准入機制,他還討論了“基於區塊鏈的金融服務”的好處,這些好處包括透明、無需信任、無許可、抗審查和可編程。這最終導致了我們今天所知道的“DeFi”,此後,Set Protocol 宣佈已與Dharma、0x、Abacus和Connect錢包建立了聯盟。隨之而來的,則是關於“DeFi”的紅迪子論壇和電報群,人們開始圍繞這個話題展開討論。

從那時起,數以百計的‘DeFi’ 項目湧現了出現,這些項目方要麼通過補助金、風險投資,要麼僅僅是單純地憑藉雄心壯志而發起它們。

我在這篇文章中要說的是,目前建立在區塊鏈之上的,大部分都是開放式金融(OpFi),而非去中心化金融(DeFi)。開放式金融利用了一些與去中心化金融相同的組成部分,但可能有額外的中心化組成部分來緩解最終用戶之間的摩擦,這當然是沒問題的。但不好的是,如果市場將此類事物營銷稱之為“去中心化”,並聲稱已實現了這樣的願景,但實際上還是寄託於去中心化的方式,那麼這可能只是自欺欺人,真正的去中心化金融還沒有到來。

關於可持續性的說明

我在這裡不會對DeFi項目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展開討論,因為真正的DeFi 項目除了燒掉現有的資本外,沒有太多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可依賴。而收取交易費,就需要一種中心化的中介形式(這是少數幾種盈利模式之一),然後這就會將協議置於DeFi類別之外。在這樣的情況下,最有利可圖的是將協議保持為開放式軌道,並在上面構建一個開放的金融服務,其中創建者可充當中介,為最終用戶提供一個具有特定集中式條款的服務,以抽象出體驗。

投資者們將開始關注這一點,因為他們會發現自己投入的錢在某個時間點之後就會枯竭。最終,這些團隊將需要弄清楚如何在不依賴其儲備或良好意願(指改變初衷)的情況下實現盈利。

OpFi:中心化金融到去中心化金融的一種過渡

Op(Open,開放式) + Fi(Finance,金融) = OpFi

很好-現在讓我們對其進行分解討論:


是“OpFi”而非“DeFi”,去中心化金融是否是“烏托邦”?

Google Ngram上的“Open Finance”搜索結果

“開放式金融”其實早在現代銀行業中就被提到過,它可能起源於90年代“網上銀行”的概念,並最終轉變為數字系統。我喜歡把OpFi 看作是更容易訪問金融機構和服務的東西(非歧視性)。儘管中心化公司提供了這些服務,但區塊鏈行業人士的目標是最終轉向無需許可模式,在這種模式中,任何個人都可輕鬆訪問和利用金融服務。比特幣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們如何才能建立一個無需許可的、不歧視任何人的價值轉移基礎金融體系?

是“OpFi”而非“DeFi”,去中心化金融是否是“烏托邦”?

(OpFi 存在於‘x’ 軸的中間,當然如果你想問為什麼,以上都是主觀結果)

儘管OpFi並不是一個新概念,但足夠強大的公鏈提供了開放式軌道,使得OpFi應用能夠快速構建,並具有足夠的安全性。它們可能不像基礎層那樣去中心化,但它們努力為任何人提供良好的用戶體驗和無許可的工具。

我將採取強硬的立場,並聲稱,任何具備去中心化金融各種特徵,但又和任何中心化核心組件聯繫到一起的金融產品,都是OpFi的例子,而不是DeFi。

這更多的是指那些為最終用戶抽象化特定體驗的服務。

第一個例子就是可控制合約,儘管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合約,但如果合約能夠被任何一方暫停或中止,那它就不是DeFi,我們最好將其歸類為託管或共享合約(只要源代碼是開源的並且可獨立進行驗證),這適用於任何“OpFi”項目。

一個很好的例子,最近0x 2.0版本交易合約中發現的一個關鍵漏洞,該漏洞允許攻擊者“用無效簽名填充某些訂單”。0x團隊隨後關閉了該合約(以及相關的AssetProxy合約,使用AssetProxyOwner合約防止任何形式的利用),該團隊隨後修補了合約,並以快速高效的方式將其重新部署到以太坊主網。

當它關閉時,依賴合約的中繼者包括Radar Relay和Tokenlon都被迫停止服務。顯然,任何人都可以通過簡單的分叉來使用他們自己的合約版本,但是依賴於部署在0x上的合約,是另一個邏輯上集中式的部分。他們也會面臨同樣的漏洞,並將負責修補它。當然,事實上,0X能夠檢測、修復和重新部署合約是非常棒的,但這清楚地表明,0x是一個 OpFi項目,而不是DeFi項目。

同樣支持這種說法的是,0x生態系統中的中繼者,它們在利用交易協議(如0x)的同時,通常會提供中心化的工具,以便為用戶抽象化某些片段。這些工具以訂單簿、出色的UI/UX功能和支持團隊的形式出現,他們隨時準備幫助任何對其應用有問題的用戶。有些公司甚至一直在處理法規遵從性要求,例如Paradex,根據其管轄區的規則,某些用戶被禁止使用他們的服務。然而,這些中繼器的關鍵是它們是非託管的,這使得它們在OpFi方面比純粹的中心化服務要更好一些。同樣,你對抽象化產生的舒適感,是以犧牲你自己的個人安全為代價的。

是“OpFi”而非“DeFi”的另一個好例子,來自於借貸業務。Compound項目目前鎖定的資產超過了1.072億美元,儘管很多人把Compound 稱為“DeFi”項目,但實際上它是相當中心化的,Open Zeppelin 在其審計結果中提到:

“Compound團隊目前管理了協議的所有方面,包括哪些資產可借貸,每個資產的利率模型,以及系統如何獲得價格反饋。他們還控制了各種經濟參數,包括抵押品要求和用於鼓勵第三方清算抵押貸款的激勵規模。”

如果你想要詳細瞭解Compound團隊目前在管理功能方面所做的事情,請參閱Ameen最近的文章:

《在把錢放入Compound之前,你應該知道的事》 而Compound並不是“DeFi王國”中唯一擁有中心化組件的借貸系統,Maker仍然依賴於一個半中心化的oracle系統,Dharma最近暫停了他們的合約,然後轉為一種新產品(同時還提高了利率)。

Nadav Hollander在上個月早些時候說,這些服務的關鍵組成部分是“用戶至上,而不是開發人員至上”。如果這些協議和項目能夠做到這一點,那就完全可以了(只要用戶意識到所涉及的風險以及公司可能擁有的控制權)。這些項目中的大多數,都對自己的方向持相對開放的態度,通常都表示“會隨時間的推移而逐漸實現去中心化”。例如,Compound 非常清楚,他們的協議目標是用DAO取代當前的管理,而目前他們正是這些地址的管理者。但願它們不要讓參與者和追隨者失望。

關於樂高的類比

你小時候玩過樂高積木嗎?如果是,你就會明白這個類比,這個類比的原因很簡單:以太坊提供了很多可組合性,我們可以在以太坊上開發一些產品,通過幾種不同的方式(因為它們很容易互操作)來實現特定的最終目標。我對這個比喻的看法如下:

想象你在建造一個樂高玩具,它有一個漂亮而堅固的底座。現在你開始垂直建造,沿著一條直線上升,一路上不斷地連接各個部分。無論你建立多高,這通常都不是一個問題,這考慮到這些樂高積木件是相當堅固的。

現在我想讓你想象一下在塔中間取下一塊,然後扔掉,然後重新連接塔。除了一個組件消失之外,塔的其餘部分可以很容易地無縫地連接至底層基礎,沒有其他事情發生。這一想法的問題是沒有假定的聯繫,這些東西可無休止地連接。由於大多數應用都是某種形式的開放式金融(OpFi),它們都是建立在其他應用的基礎之上,因此它們會有一個直接的聯繫,而如果基礎應用被破壞或遭到攻擊,則結構完整性將丟失。

我們再來換個方式,我希望你向塔中間發起一次重擊,看看會發生什麼?更容易理解和更準確的類比是積木集:去掉足夠多的部件,塔便會轟然倒塌。

那什麼是真正的DeFi項目?

我相信在評估DeFi環境時,所有組件都應該是開源的,代碼即是代碼,沒有驚喜,沒有隱藏的後門,沒有行政控制,也沒有中介。它就是它,你可以隨心所欲地使用它。儘管有人可能必須站在你活動的另一邊(就像任何金融交易一樣),但你倆都是心甘情願地來到談判桌,而且談判桌處於絕對中立的環境中。

這會是一個烏托邦式的夢想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