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認為自己愛孩子,其實,孩子更愛我們

親子成長 育兒 旦旦母嬰 旦旦母嬰 2017-09-04

我們總認為自己愛孩子,其實,孩子更愛我們

女兒快五個月了,從懷上到出生和成長,一路艱辛。但是幸福遠多過麻煩。

孩子是上帝給你的禮物,你卻是孩子的全部

我很害怕生完孩子後,就變成老媽子。因此,生之前,我就不斷給自己打預防針。看了很多相關觀點的文章。“孩子不是你的全部”“不做孩子奴”“給自己一小時自由”等等。從一開始,我的出發點就默許了“孩子只是我的一部分”的觀點。可是,孩子卻把我當成了全部。

孩子選擇紮根在我的肚子裡,就是對我的無盡信任。她把我當成自己,跟我共呼吸,同飲食,合起居。出生的那一刻,當護士抱著女兒湊到我跟前,讓我看看,原本哭泣不止的寶貝突然不哭了。第一天晚上,護工匆忙趕過來,說,來來來,你家寶寶想媽媽了,在找媽媽。然後把女兒放我身邊一起睡著,寶貝乖巧的得讓我感動。原來,我就是她的全世界啊。

想堅持母乳餵養,在傷口的疼痛下和家婆不忍心女兒因吸不出奶的哭泣最終放棄。這點讓我一度很自責。之後女兒每次的愛哭鬧、腸絞痛、黃昏鬧,都是對媽媽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產生的後遺症。同時,她也在不斷適應這段沒有媽媽的成長。

我們總是告訴孩子孝順,而孩子總在教我們愛

我一直對中國傳統的孝順二字很反感。說出這句話,我可能會被萬千人唾罵。管他呢。

我覺得,從小就給孩子灌輸:爸爸媽媽養你多麼不容易,因為你爸爸媽媽吃了多少苦,爺爺奶奶小時候有多疼你長大後你一定要好好孝順他們……這是一種道德綁架,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罪惡的存在,就是因為有了自己讓親人過得不愉快,會讓孩子產生自我厭惡感;同時,因為爸媽對我好,我也要對他們好,這是一種交易,而不是純粹的愛。

而孩子,僅僅因為,我喜歡媽媽,所以要抱抱。爸爸很有趣,所以我對爸爸笑。

八點多,女兒快到睡點了。我抱著她放床上,躺在她旁邊看著她玩。我用我的手去觸碰她的小手背,她立馬翻轉過來緊緊握著我的手,就這樣緊握著,玩到入睡。那種被需要的感覺就是愛的滋味。

父母總在追逐名利,而孩子教我們看淡

越臨近30歲的坎,我們對物質的追求越空前。房子、車子、位置……潛意識裡,還會以金錢取人。如果一個人一大把年紀還一無所有,總覺得對方身上一定有什麼致命弱點。粗心?懶散?情商低?

兩個多月的時候,女兒得了一場大病。面對現實的無助,我竟然尋求佛神的保佑。我告訴神,只要女兒能好,房子車子我都可以不要,什麼都不要。我知道人是善變的,也認為那只是在當時的處境所說的一句話而已。然而,我似乎低估了孩子對一個母親的影響。直到現在,女兒的成長,我一天都沒有忘記初心。即便是現在,那句話仍然成立。

一同事總會在我面前哭訴,她要發大財,要賺很多很多的錢,要買房,買大房,要提升生活質量。此前,我能夠理解這種迫切求利的心理。但是,隨著近幾次的溝通,我們的觀點總是相左。話不投機三句多,我不知道她的經歷,就像她不知道我的經歷一樣,漸行漸遠。

是啊,孩子睡了一個好覺,醒來嘴角都是笑的,伸個懶腰,非常滿足。吃飽了,也會緩口氣,開始探索這個奇妙的世界。那麼知足,那麼快樂。

孩子更愛我們,不是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