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嬴政和漢高祖劉邦,只差3歲的同齡人,成就截然不同的帝業

秦始皇嬴政,生於公元前259年,去世於公元前210年。

漢高祖劉邦,生於公元前256年,去世於公元前195年。

相信無數人初次比較這兩位偉大君主的生卒年齡,都會自然而然的訝異。在通常印象中的兩代人,其實實際年齡竟只相差3歲,根本就近似於同齡人。

秦始皇嬴政和漢高祖劉邦,只差3歲的同齡人,成就截然不同的帝業

當秦始皇承秦國六世先君之餘烈,擇能者而委之以責,遣大軍攻滅六國,而後始建帝制,虎視何雄哉的時候,劉邦還只是大秦帝國沛縣治下一個籍籍無名的平民百姓。

然而, 秦始皇登基後,一方面急於求成,濫用民力,不止是原六國百姓,甚至秦國關中本土百姓,也同樣不堪忍受;另一方面又過於超前,特別是郡縣制的普遍推行,將原關東六國精英,全推到了反秦陣營。

秦始皇嬴政和漢高祖劉邦,只差3歲的同齡人,成就截然不同的帝業

秦始皇修築長城、驅逐匈奴,開拓南嶺,對後世中國的意義和貢獻何等重大,但同時也令天下百姓負擔極其沉重。

他又為著自己的奢侈享樂,大興土木,營造宮室七百餘所,蓄藏美女萬人,還徵發超過70萬的民眾到驪山,為自己營造富麗堂皇、遍佈各類機關的陵墓,墓中以人魚膏為燈燭,水銀為江海,珠玉珍寶,不可計數。天下各地的石料木材,都通過人力運輸到關中,以備其宮室、陵墓之用。

秦始皇嬴政和漢高祖劉邦,只差3歲的同齡人,成就截然不同的帝業

當時全中國人口約二千萬,被秦始皇徵發造宮室和墳墓的,約150萬人,加上修築長城的50萬民夫,防禦北疆的30萬士卒,南征嶺南的士卒和移民50萬人,以及其他各類苦工雜役,總數不下三百萬人,竟佔了全國總人口的15%以上。

加上秦法嚴苛殘酷,許多平民因小事便淪為罪人,被徵發去服各種苦役。而為了維持龐大的軍費開支與工程建設,滿足自己窮奢極欲的生活,秦始皇更徵斂無度,對百姓課以重稅,舉國大地出現「男子力耕,不足糧餉,女子紡織,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資財以奉其政」的嚴重狀況,天下蒼生百姓更「衣牛馬之衣,食犬口之食」。

秦始皇的各種徵發,將天下民力透支到了極致, 因此,不止是新被征服的關東六國【苦秦久矣】,就連秦國統治了六百年的關中本土同樣【苦秦久矣】。秦襄公、秦穆公、秦獻公、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等多位明君英主苦心孤詣積蓄六百年之久的國力和民心,在短短十幾年時間便盡數丟棄。

齊楚燕趙魏韓這關東六國, 他們不是王世充竇建德,不是五代十國、不是張士誠陳友諒那種軍閥政權,而是有幾百年歷史、有自己統治精英集團,形成了自己獨立民族意識和國家意識的真正“國家”。所以戰國七雄才能動輒動員超過十分之一人口,出兵數十萬鏖戰,類似於近代國家的總體戰,遠非後世那種一戰即亡的割據政權所能比。

因此,要吞併與消化這樣的國家,也是個非常漫長的歷史過程。

秦始皇承令天下車同軌,書同文,統一貨幣和度量衡單位,整頓交通,在全國修建馳道,將天下混同為一。同時在天下廣立郡縣,縣下設鄉,鄉下設裡,每十里設亭,各有官員管理治安、監察民眾,使中樞命令可迅速傳達到帝國每個角落。

這種種加強中央集權的舉措,終於將原來彼此隔閡的列國民眾,重新捏合成一個統一民族國家的雛形,建立起中國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王朝,把中國推向大一統時代,奠定中國之後兩千餘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然而,秦朝統一後的僅僅十餘年時間,絕不足以真正泯滅原來六國精英和百姓的國家意識與民族意識。

秦始皇不行分封制,不分封自己子孫為王去統治六國舊地,等於是讓本可以通過效忠於被分封各地的秦朝皇族,從而間接效忠於大秦天子的六國精英集團,都徹底被砸了飯碗。砸人飯碗如殺人全家,他們怎能不潛藏反心?又怎能不決然投入到九死一生的造反事業中去?

秦朝短暫統一即滅亡,便證明了沒有同姓宗王分封來過渡,想在廣大的關東大地,一步到位到郡縣制,是不可能的。

所以,當50歲的秦始皇去世後不久,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關東六國舊王族紛紛復國,天下各郡縣雲集響應,眾多草莽英豪紛紛起兵,攻殺秦朝官吏。

秦始皇嬴政和漢高祖劉邦,只差3歲的同齡人,成就截然不同的帝業

昏君胡亥、奸臣趙高等人紊亂朝綱,殺害忠良,自毀柱石,如大將蒙恬、上卿蒙毅、右丞相馮去疾,將軍馮劫、左丞相李斯相繼被殺,大將章邯被逼率二十萬大軍倒戈降敵。

48歲的劉邦則投身義軍,率領兩萬偏師孤軍破武關,一人一軍之力,便蕩平了幾百年世人眼中難攻不落的秦國本土,迫使秦王子嬰投降;秦王朝竟連將勢力收縮回關中,保住八百里秦川故土亦不可得, 僅僅三年後便宣告亡。

漢王:劉邦

秦始皇嬴政和漢高祖劉邦,只差3歲的同齡人,成就截然不同的帝業

劉邦更約法三章,盡廢秦朝苛政,便收得關中父老民心,秦朝短暫統一二世而亡後,竟無一個半個故秦子民,更有復秦之念。這點甚至遠遠不及此前被秦國攻滅的六國。

劉邦擊敗項羽稱帝后,不忘“約法三章”之初心,繼續他的種種輕徭減賦、與民休息舉措,將之推廣到全國:

  • 將那些因躲避戰亂而逃亡山澤之百姓,盡數召還安撫,並歸還他們良田宅邸;
  • 解放那些因饑荒淪為奴婢的百姓為平民
  • 告誡地方官吏當以律法訓導教化百姓,不可隨意鞭笞汙辱
  • 將秦制極重的“泰半稅”改為極輕的“十五稅一”(秦稅:1/2=50%,漢稅1/15=6.66%),
  • 廢止了自秦朝以來沉重的徭役,更曾因宮室修得稍顯壯麗而訓誡大臣,連大漢王朝的都城長安城,都是他兒子漢惠帝時期才修好的。

劉邦:【民前或相聚保山澤,不書名數,今天下已定,令各歸其縣,復故爵田宅,吏以文法教訓辨告,勿笞辱。民以飢餓自賣為人奴婢者,皆免為庶人。軍吏卒會赦,甚亡罪而亡爵及不滿大夫者,皆賜爵為大夫。故大夫以上,賜爵各一級。】

也正是劉邦這種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和秦始皇完全南轅北轍的政治方略,經歷了幾百年戰亂後,一個“吏安其官,民樂其業”的太平盛世終於降臨到華夏神州。

同時,劉邦一方面繼續以郡縣制治理秦國故地,一方面通過戰爭和謀算雙管齊下,削平了彭越、英布這樣的異姓諸侯王,同時昭告天下,"白馬之盟",非劉不王,分封自己的劉氏子弟為王,君臨六國故地。 這種郡縣和封國並行的“郡國制“,就有效地將原來六國的精英集團,容納進新王朝的統治中樞,更通過近百年時間,消化各國的精英人才。

漢初分封圖:土黃色為各諸侯國

秦始皇嬴政和漢高祖劉邦,只差3歲的同齡人,成就截然不同的帝業

等到漢武帝時,各個諸侯國的國家意識已經消化得差不多了,都有了身為新的大漢王朝國民的身份共識了,自然就有推恩令來削弱諸侯國,實現真正大一統了。

漢武帝:劉徹

秦始皇嬴政和漢高祖劉邦,只差3歲的同齡人,成就截然不同的帝業

從幾千年之後的後人的角度,我們當然可以稱頌秦始皇的功績對後世中國何等偉大,然而這功蓋八荒、聲雄千載的功業,純粹是建立在當時億萬普通百姓的累累屍骨之上。

在驪山、在長城、在天下各地,勞累下慘死的百姓,嚴刑酷法下慘死的百姓,會感念這樣的文治武功麼?

刻石詛咒“始皇帝死而地分”的人,心心念念"伐無道,誅暴秦"的人,會感念這樣的文治武功麼?

秦始皇驅御天下之萬民為其僕役,靠著人民血肉成就的那些歷史貢獻,真正的英雄,是萬千個無名無姓,以血肉之軀去築就長城、篳路藍縷去開拓五嶺的人民!

雄才大略如秦始皇,氣吞六合的輝煌功業,僅傳二世及身而滅,反而是劉邦這位起自平民的布衣天子,萬眾歸心如百川匯流,開創了令每個漢人為之驕傲的煌煌四百年大漢王朝。

劉邦比秦始皇更高明的地方,恰恰就在於他順應時勢的妥協和遠見卓識,是“上善如水”的大智慧。

退一步海闊天空,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不止是一個王朝如此,小到一個家族,甚至一個人的人生,也是同樣這般。這是歷史的選擇,也是人民的選擇。只有人民創造了歷史,也只有人民才是歷史的真正主人。

有多少帝王天子戀繁華,到頭來興亡盛衰不由他。只看那始皇大業千秋夢,轉眼秦磚換漢瓦。莫道是滄海桑田多變化,到頭來楚河漢界由誰劃。只看那大風起兮雲飛揚,安得猛士守天涯。成也罷,敗也罷,千古英雄浪淘沙。水能載舟亦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

相關推薦

推薦中...